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幕 多数人的需要,抵不上一个人的需要

1、二把手的工作原则

如果说舒尔哈齐是建州圈子里隐性的二把手,那么褚英则是正大光明的二把手。

努尔哈赤特意培养、提拔褚英,也是用意深远的。

在建州大圈子里,原来只有他和舒尔哈齐两个小圈子,两个圈子的实力不相上下。

为了无限缩小舒尔哈齐的圈子,努尔哈赤只有培养第三方的力量,无疑长子褚英是最好的人选。

褚英自然明白努尔哈赤的良苦用心,工作很努力,为建州大圈子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很高。

不论是努尔哈赤提供的机会,还是他自己创造的机会,把工作都做到让努尔哈赤感激、感动。

在这一过程中,褚英也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进化。

在努尔哈赤压制舒尔哈齐、提拔褚英的过程中,褚英坚决维护努尔哈赤的立场,绝对拥护、贯彻、执行努尔哈赤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各种指示,把工作做得很到位。

舒尔哈齐的小圈子,被努尔哈赤消灭、分化之后,为了打消其他人对未来接班人的妄想,及时填补舒尔哈齐消失后出现的权力空缺,努尔哈赤迅速把褚英确定为他的未来接班人、建州圈子里的二把手。

努尔哈赤确定褚英为接班人,有3个目的。

一、努尔哈赤上了年纪,精力、体力远不如当年,在各个方面都需要一个值得他信任、对他忠贞不二的人。

二、各种讨伐战争依然没有结束,有些战争还需要努尔哈赤亲自上阵指挥。

万一他在某次战斗中遭遇不测,他辛苦拼来的江山不会旁落。

三、确定褚英为接班人,断了圈子里类似舒尔哈齐之人的念想。

褚英借着天时、地利,自己的能力,成为建州圈子里的二把手,但事实上,他并不知道二把手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正确。

在圈子里做好二把手,是不容易的。

这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凡事都要掌握好火候,把握好一个度。

做一个圈子里的二把手,有8个原则必须要把握好。

一、准确了解一把手的喜好、忌讳、性格、习惯、追求和需要,把一把手一定要读懂、看透,但还得表现出对一把手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二、要紧跟一把手,时时、处处维护一把手的利益、观点和立场,彻底领会一把手的经营思想,不折不扣地执行、贯彻一把手的指示精神,不得有与一把手相悖的经营理念。

即使有,也要彻底掩饰,不能露半点痕迹。

三、说话、办事一定要把一把手摆在前面,时刻证明自己只是一把手的代表。

不能怀疑一把手做出的人事安排、奖惩制度、项目规划,哪怕是错误的。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四、只能体现自己的执行能力和解决意识,不能体现自己的预见能力、决策能力,即使你的正确预见能力很强,任何决策都非常科学、合理。

在圈子里,你只能给一把手提供有答案的选择题,不能自己去做判断题。

任何事情,事前要请示,事后要汇报。

五、在圈子里,不要刻意发展自己的小圈子,更不能与一把手的奴才公开为敌,与圈子里的每个人都要保持等距离。

六、既要体出自己的能力,又不能显示出自己的能力高于一把手。

特别要控制自己在圈子里的影响力,口碑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坏,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影响力超过一把手。

七、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该说的一定要说,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能说;该知道的一定清楚,不该知道的绝不过问。

八、低调做人,低调做事,功劳都是一把手的。

如果把这8点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正确地做事,而不是做正确的事。

褚英被努尔哈赤确定为建州圈子的接班人、二把手之后,他看到了自己在圈子里大好的前途,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4条做事原则。

一、事事、时时、处处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有实力做好建州圈子里的接班人,让父亲放心地把权力交给自己。

二、建州圈子利益第一,绝不允许任何人损害圈子的利益。

三、利用每个机会,证明自己要比同龄时代的父亲有远见、有魄力。

四、战绩、政绩两手抓。

如果自己带兵打仗,一定要战无不胜;如果父亲出去打仗,自己负责处理政务,一定要做得漂亮,以显示自己卓越的经营能力。

褚英对自己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舒尔哈齐去世前两个月,也就是1611年6月,努尔哈赤公开宣布褚英为自己的接班人之后,褚英就开始执行自己做接班人的计划。

褚英虽然在军事、政治上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经营能力,但是,在建州圈子里,有很多跟努尔哈赤白手起家的老资格,譬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

这几个人都是看着褚英长大的。

褚英在床上屙屎撒尿的时候,这些人已经为创建建州圈子出生入死了。

褚英认为,他在圈子里,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仅次于父汗努尔哈赤,除了父汗之外,别人对他都得无条件服从。

所以,他对这些老资格,也是命令多于商量,支使多于请教。

现在,褚英突然站在他们面前,态度强硬地对他们指手画脚,下命令做指示,让这些老资格很不舒服。

褚英幼稚地想,在圈子里,权力永远是大于资历的,跟年龄、资历无关。

如果谁敢挑战他的权威,损害圈子的利益,他一定会毫不客气地祭起权力大棒,打得他心服口服。

在建州圈子里,除了“五大臣”之外,另外3个满洲新贵也迅速成长起来。

褚英的3个弟弟,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也开始随努尔哈赤带兵打仗,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褚英与3个弟弟,年纪相差不多,都是光着屁股玩大的,一起撒尿和泥摔泥巴,一起上树掏过鸟蛋,几乎不分彼此。

现在大哥成了圈子里的二把手,对弟弟们说话、办事讲原则,讲规矩,一切照章执行,丝毫不能通融,这在3个弟弟心里形成了难以接受的巨大落差。

五大臣和3个贝勒,与褚英的关系逐渐形同水火,褚英难以接受。

他自认为,他是忠于父汗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维护圈子里的利益,他问心无愧。

在其位,就得谋其政,怕惹人就别当官,当官就不能怕惹人。

褚英讲原则,重实际的办事风格,虽然得不到圈子里高层领导的支持,却维护了圈子里底层大多数人的利益。

正因为褚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政务,不搞特殊化,让底层的人感到话好说,事好办。

同时这些人也觉得,有这样的领导,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不会因为出身、血统等原因,而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和晋升。

因此,褚英在圈子里底层,口碑非常好,得到很多人的拥护。

高级管理层的厌恶、低级官员的拥护,这更刺激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褚英的工作情绪,他发誓努力工作,一定要做出与接班人相匹配的成绩,坚决维护圈子里大多数人的利益。

在他的权限之内,对那些想搞特权的人,坚决给予无情的批评和打击。

有群众的支持,褚英在圈子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高过了父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有威望,靠的是权力;褚英有威望,靠的是魅力。

褚英是在做正确的事,没错。

但是,他却违背了圈子里的潜规则。

潜规则要求他,只能正确地做事。

2、正事儿不一定是正确的事儿

褚英真把自己当成圈子里的负责人,军事、政治、经济一齐抓。

努尔哈赤外出时,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他就会私下拍板决定。

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

褚英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利于把建州圈子做大做强。

父汗既然给了他权力,他就应该把这些权力用好。

他不能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上传下达,坐而论道,不干实事。

他更不能处事圆滑、好人主义、当瓦匠“和稀泥”、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努尔哈赤提拔褚英当二把手,目的很简单,一是想断了那些跟他打天下的老臣的念想,稳定圈子里的局面,二是在他外出打仗时,后方有一个能让他放心的人坐镇。

努尔哈赤理想中的二把手,在他有生之年,应该是他卧室里的一个摆设,他随时可以操纵的提线木偶。

按理说,年纪轻轻的褚英,已经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事管理天赋,甚至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圈子里的影响力,已经超过努尔哈赤。

对此,努尔哈赤应该高兴才是,其实则不然。

褚英与努尔哈赤理想中的二把手相差太远。

努尔哈赤需要执行力、理解力强的二把手,而不是解决意识强、决策能力强的二把手。

最让努尔哈赤恐惧的是,建州圈子里底层的人,已经逐渐向褚英靠拢。

底层的人,也就是工作在一线、做具体工作的人,虽然没有多高的职位,不掌握更大的权力,但是,却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人。

努尔哈赤担心,一旦这些看似不重要、没有多大权力的人,在建州这个大圈子,形成一个小圈子,对他的威胁是足够大的。

最近一段时间,五大臣和三大贝勒,经常在努尔哈赤面前抱怨褚英,说他说话不讲情面,办事不留余地。

命令多于请教,胁迫多于协商。

努尔哈赤也觉得,褚英向他请示的次数越来越少,该他拍板的不该他拍板的,他都拍板,越来越不把他这个一把手放在眼里了。

眼看着褚英的圈子越来越大,并有取代努尔哈赤的架势,这让努尔哈赤很不放心,觉得他这个儿子远比舒尔哈齐难对付,已经在逐渐挖他的墙角了。

努尔哈赤天生就是一个嗜权如命的独裁者,他决不允许与他实力齐鼓相当的人,坐在他的身边,那样他会没有安全感的。

随着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在各种战斗中表现突出,多次办差中呈现出卓越的能力,努尔哈赤开始着手培养这3个人,用他们来牵制褚英,减小褚英对他的权力侵蚀。

为了削弱褚英的实力,努尔哈赤想出一招。

有一天,努尔哈赤和褚英在一起闲聊。

努尔哈赤叹了一口气说:“人不服老不行啊,最近我经常感觉自己精力大不如以前了。

褚英,圈子里的事儿,以后你就多为我操操心。”

褚英说:“请父汗放心,儿臣一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辜负父汗对我的期望。

如果父汗感觉身体不适,以后就吩咐儿臣去做就是了。”

努尔哈赤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现在,莽古尔泰、皇太极都能独立带兵打仗,出门办差。

你、阿敏、代善3人,都有自己的部众,你的两个弟弟是人才,能力也不差,是不是分一些人口、牲畜让他们管理经营呢?”

褚英想了想,说:“当然可以!等我们征服了乌拉部,把乌拉部的人口和牲畜分给他们吧!”

努尔哈赤说:“我老了,精力不足,管不了那么多。

我想把我属下的一半给莽古尔泰,把你属下的一半分给皇太极。

这样一下,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发展壮大。”

以前,在建州圈子里,努尔哈赤、舒尔哈齐、褚英各掌管圈子里1/3的股份。

舒尔哈齐死后,代善、阿敏均分了舒尔哈齐的股份,两个人各占总股份的1/6。

努尔哈赤和褚英属于大股东,代善、阿敏属于小股东。

现在,努尔哈赤提出,他和褚英各让出一半的股份,给莽古尔泰和皇太极,无形中,使褚英的股份从1/3变成1/6,缩水一半,势力、实力就减小一半。

褚英听到努尔哈赤这个建议,不假思索地表示反对。

他认为,如果莽古尔泰、皇太极得到这些股份,那么,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4人,在实力上已经与他这个二把手相当。

代善还好一点,尤其是莽古尔泰、皇太极两个人,眼里只有父汗,没有他这个哥哥,处处给他出难题。

如果两个人实力和他一样,他的工作很难开展。

努尔哈赤见褚英强烈反对他的建议,心里非常不满,愤怒地说:“我还没老呢,还是建州之王,说话就不好使了吗?”

褚英也是个硬汉子,见努尔哈赤勃然大怒,赶忙跪下说:“儿臣有罪!您是建州之主,可以任意处理建州任何政务。

但是,在儿臣代父汗处理政务时,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包括五大臣,不论什么事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的利益,处处为难儿臣。

这样自私、狭隘的人,一旦拥有权力,恐怕更难调度!”

努尔哈赤冷笑着说:“难道整个建州,只有你一个人正确吗?你别忘了,这片土地是谁打下来的!”

褚英紧跟了一句,说:“儿臣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建州!也许您比儿臣还要清楚,我们身边的人,依仗自己是有功之臣,或者身为贵族,就目无法纪,狂攫暴敛,滥杀无辜。

现在建州属地很多地方的汉人与满人的矛盾日益激化,汉人不是聚啸山林以死相抗,就是纷纷逃离,东投朝鲜,南下归明,导致很多地方百里无人,土地荒芜。

如果我们对满人不加以约束,任其所为,后果不堪设想!”

褚英说的是事实,考虑也深远。

但是,这些话在努尔哈赤那里,就非常不受用。

褚英把现在的建州圈子说得一无是处,这不是变相指责努尔哈赤管理无方、治国无能吗?

圈子里的领导,向来都认为自己一贯正确,不允许别人对他的能力产生置疑。

即使他真的错了,也不愿意别人公开指出。

如果有人这样做,那就是与他对立,或者对抗。

努尔哈赤向褚英挥挥手,说:“你先下去,这件事我会认真考虑的。”

褚英退出。

在他心目中,父汗努尔哈赤是英武、睿智的人,会考虑他的正确建议。

从建州发展的角度出发,父汗会支持他的。

褚英不明白,努尔哈赤做这样的人事调整,并不是从建设建州方面考虑,而是从巩固他的权力考虑的,目的就是分化褚英的权力,防止褚英短时间内做大,与他分庭抗礼。

在努尔哈赤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认为亲情是靠不住的。

他的那么亲人、亲戚,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财富,依然把他出卖给他的敌人。

他认为,世界上唯一靠得住的,就是权力和实力。

只有拥有了这两样东西,才能有地位、财富、美女,才会有人追随。

努尔哈赤手中的权力,是他用命换来的战利品,只能独享而不能分享。

为此,他处死了与他出生入死的亲弟弟。

努尔哈赤扶持起来的褚英,现在看来,要比舒尔哈齐更让他担心。

年轻的褚英,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时的努尔哈赤。

最可怕的是,褚英居然在掌权的很短时间内,在圈子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圈子里的底层,褚英的支持率,要远远高过努尔哈赤。

假以时日,恐怕建州圈子里的人,只知有褚英,不知有努尔哈赤了。

汗位一定要让儿子继承的,但那必须是努尔哈赤归天之后。

只要努尔哈赤在世一天,他就不允许别人与他分享掌权的快乐,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儿子。

褚英被确定为二把手才几天,他就敢不服从一把手的建议。

要是等他羽翼丰满,有了他的小圈子,那么努尔哈赤是不是第二个舒尔哈齐?想到这里,努尔哈赤还真的有些担心了。

3、要想扳倒对手,首先制造混乱

努尔哈赤把褚英提拔上来,是想让他多一个帮手--服从他意志的帮手。

没想到,他的这个帮手能力太强,在很多方面,两个人的政见又不同,甚至是冲突的。

努尔哈赤隐约感觉到,褚英在作战、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他,这让他很不甘心。

他是征服欲望非常强烈的人,只能指挥别人,不能被别人指挥。

这个圈子,是他用枪杆子蘸着鲜血画出来的,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

在他活着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别人取代他在圈子里的位置,儿子也不行。

褚英既然不是他需要的,那么,褚英在他面前就是多余的,或者是碍事的。

对这个敢于挑战一把手权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人,他只能将其拿掉,别无选择。

努尔哈赤不是把他的希望、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

他从不妄想别人能为他做出改变,而是习惯靠权力改变别人。

对努尔哈赤来说,剥夺褚英二把手的权力,就是说一句话那么简单,毕竟他是一把手。

但是,提拔褚英为圈子里的二把手,是他的主意,现在他全面否定褚英,就意味着他承认,他先前的决定是错误的。

因此,努尔哈赤不能把褚英直接拿下。

师出无名,必有混乱。

既然他能光明正大地把褚英提上去,就依然能光明正大地把他拿下来。

在圈子里,一把手是一贯正确的。

即使错了,需要调整,他也不会公开承认错误,继而改正错误。

一把手习惯用一个错误去修正另一个错误,而不是用正确的办法改正错误。

因为这样,才符合他维护自己一贯正确形象的需要。

作为圈子里的一把手,努尔哈赤深谙圈子里斗争技巧。

在圈子里,要想扳倒自己的对手,首先是激化矛盾,制造混乱,利用矛盾和混乱逼对手出错,然后再利用圈子里的规则,将其拿下。

努尔哈赤派人找来莽古尔泰和皇太极。

两个儿子给努尔哈赤请过安之后,站在威严的父汗面前,垂耳听训。

努尔哈赤说:“你们两个已经长大成人,也非常有出息,上马杀敌以一当百,下马治国俯伏四方。

看着你们成长起来,我是倍感欣慰啊!但是,一人不成事,孤木不成林。

现在,褚英、代善、阿敏都已经开府治事,各统一方人马。

处于公平起见,我也想给你们一些人口、牲畜。

你们意下如何啊?”

在那个靠枪杆子说话的年代,有人有枪就意味着有一切。

莽古尔泰、皇太极盼望父汗说这句话,都盼了好几年了。

现在努尔哈赤答应给他们人马,两个人自然不胜感激。

两人再次跪倒,齐说:“儿臣愿为父汗效犬马之劳!”

努尔哈赤叹了一口气说:“在建州,能分出人马给你们,只有我和褚英。

前几天我和褚英商量这件事,没想到你们的这位大哥心胸狭隘、心理龌龊,找不到自己的准确位置,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不愿意分人口给你们管理。

为此,我们还吵了一架,气得我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真是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啊!”

莽古尔泰是一个暴脾气、直性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贪财好利、嗜杀成性的人。

他听到褚英竟敢阻止父汗把人口、牲畜、财富分给自己,顿时火冒三丈。

“父汗,褚英不把您放在眼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仗着您给他的权力,把我们都当成奴隶,呼来喝去,一旦不随他意,就肆意惩罚。”

努尔哈赤看了莽古尔汉一眼说:“你说的是真的吗?”

皇太极说:“老五说的都是事实。

大哥不仅对我们这些亲兄弟如此,对功高盖世的五大臣也是如此。”

努尔哈赤一拍桌子,大怒道:“褚英既然如此仗势欺人,你们为什么不向我汇报?”

皇太极低声说:“不论褚英做什么,都说是您的意思。

他处处都打着您的旗号,我们怎么敢向您汇报呢?万一真的是您的意思呢?我们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

皇太极这句话,让努尔哈赤觉得褚英不能不除,不得不除。

皇太极是一个头脑灵活、预见准确、诡计多端、城府颇深、野心勃勃、善于经营的人。

他早就看出努尔哈赤已经对褚英不满,褚英被废是迟早的事情。

皇太极给圈子里的人排过座次,依次为努尔哈赤、褚英、代善、阿敏,下来就是莽古尔泰和他。

褚英是嫡长子,战功显著,成为父亲的接班人顺理成章。

假如褚英被废,努尔哈赤极有可能把褚英的股份分给他和莽古尔泰。

这样一来,在建州圈子里,占股份最多的是努尔哈赤,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占有同样的股份,也就拥有同样的话语权,都有机会成为未来圈主的候选人。

皇太极不怕竞争,就怕没有竞争的机会。

要想赢得成为未来圈主候选人的机会,他的首要任务是搞掉褚英。

所以,打击褚英,皇太极是不需动员、不惜代价、绝不手软的。

努尔哈赤见两个儿子如此配合自己,心里非常高兴,但还是装作谨慎地说:“褚英还是有能力的,但是,人品、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你们说的这些,我会认真调查的。

如果情况属实,必须严肃处理。

管理建州,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壮大女真,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皇太极知道五大臣早就对褚英心存不满,碍着褚英是努尔哈赤提拔的人,敢怒不敢言。

于是,皇太极连夜奔走于五大臣之间,把努尔哈赤准备拿掉褚英的事情,巧妙委婉地讲出来,暗示他们,要想今后在圈子里混个好前途,就必须配合努尔哈赤。

那些跟着努尔哈赤白手起家、为扩大圈子出生入死的人,对褚英轻而易举地成为二把手,对这群劳苦功高的人指手画脚,很是不适应。

最关键的是,褚英无法成为维护他们利益的代言人。

为了创建建州圈子,这群人自认为自己流血又流汗,献完青春献子孙,谋的就是功名利禄,图的就是荣华富贵。

褚英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刻薄寡恩、事事较真、很难沟通的人,跟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他们怎能把自己后半生的幸福赌在褚英身上?像褚英这样的人,一旦成为他们的圈主,他们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由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组成的四大贝勒,由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组成的五大朝臣,为了各自的目的、利益和前途,迅速形成一个小圈子,与圈主努尔哈赤进行谈判。

4、冤死,也是一种死法

四大贝勒和五大臣子,联名向努尔哈赤反映,褚英不适合做建州圈子的圈主。

褚英是个好战无德、嗜权如命的人,他当了建州圈子的圈主,建州圈子是要倒大霉的。

作为现任圈主,您得为圈子的长治久安负责,为圈里人的前途负责。

他们的理由是:

一、褚英没有人格魅力,闹得本来十分团结的四大贝勒和五大朝臣,已经无法合作。

二、褚英贪婪成性,还没有当上圈主呢,就惦记上其他弟弟的财产。

三、褚英嗜杀成性,对看着不顺眼的人,无论是谁,已经公开叫嚣,一旦他成为圈主,对弟弟们、大臣们要进行三光政策。

最后,他们警告努尔哈赤,圈子里有褚英这个糟糕的二把手,就没有四大贝勒五大朝臣,有我们四大贝勒五大朝臣,就必须把褚英从二把手的位置上拿下。

建州圈子高层这么一乱,正是努尔哈赤需要的。

他就是想先把圈子里的水搅浑,然后摸到自己需要的鱼。

努尔哈赤见四大贝勒五大臣一起反对褚英,心里窃喜,但表面上还得做出公正、公平的样子。

他对这些人说:“你们是建州的四大贝勒和五大臣,要为自己说的话、办的事负责。

我不可能听你们一面之词,就做决定下结论,我要亲自进行缜密的调查。

既然你们认为褚英有这么多条罪状,那就在罪状上签上你们的大名。

如果不敢为你们所言负责,那就别签。”

四大贝勒五大臣知道,他们现在是给一把手配戏,当然要卖力气演出。

他们信誓旦旦地说,我们既然说了,就能为我们所说的话负责,刀架脖子也不改。

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签名画押。

努尔哈赤把众人俱名的罪状,摆在褚英的面前,问他对此怎么看。

褚英看后,联想到前几天与父汗的争吵,顿时啥都明白了。

褚英扪心自问,自从自己代理国政以来,想的,做的,全是为了建州的发展和壮大,根本就没考虑过个人的前途。

自己不贪、不占、不畏权势,不管什么事情,涉及到谁的利益,自己都是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办事,按律执行。

为了整治圈子里的陈规陋习,难免会与圈子高层的利益发生冲突。

一些人,仗着自己有军功,为圈子做过贡献,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特殊利益,有组织无纪律,有地位无人性,为所欲为,已经成为严重损害圈子健康的病毒。

作为父汗的助手,他不能熟视无赌。

因此,他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贵族发生冲突,产生矛盾。

褚英一直认为,父汗和他一样,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维护国家的健康发展,永远是首要任务。

他所做的一切,父汗应该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现在看来,父汗并不是这样的人。

最起码,他为国家的苦心经营,不是父汗最需要的。

褚英明白,如果没有父汗的授意,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绝对不敢拿着身家性命跟他这个二把手过不去。

他们敢这样公开造谣中伤自己,一定得到某种有力的支持。

在一个圈子,一个光明正大的人,面对十个心怀叵测的人,肯定要吃亏的。

一个人,可以做好人,可以做好事,但不一定得到好报。

褚英对自己曾经无比尊重的父汗,对是非颠倒的圈子,从希望变成失望,从失望变成绝望。

他能做的,只有沉默,也只能沉默。

努尔哈赤见褚英如此倔强,还真有点心虚。

毕竟,他知道,从建设圈子的角度看,褚英所为并没有错,而且完全正确。

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站在一把手的队列之外。

努尔哈赤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圈主,不想就此偏居东北一隅,手下有群打手,有房子有地有女人,就满足了。

他要的,是更庞大、更富足的天下第一大圈子。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他必须一直牢牢地掌控着这个圈子。

圈子里的人,必须对他言听计从,唯他马首是瞻。

任何圈子里,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

褚英是有能力的人,也是努尔哈赤最不放心的人。

二把手有能力却不让一把手放心,一把手就会做出对彼此都省心的选择,哪怕是不公平的。

二把手的公平,和一把手的野心相比,永远不值得一提。

人类会有很多死法。

冤死,就是其中的一种。

努尔哈赤肯定要在褚英面前扮演正确、正义的使者,他指着褚英大骂道:“对他们的控告,你既然无话可说,我不得不认为他们说对了。

我,年事已高,对外,不能舞戈伐敌;对内,不能全身心处理政务。

因此,特意把更多的战事、政事交给你,把大量的部属、牛羊甚至金银都交给你分配、处理。

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拿着东西收买人心,树立权威。

你可到好,被提拔没几天,就把东西全搬到自家后院仓库里去了。

你自己大口吃肉,别人一点汤都喝不着。

你要是偷偷摸摸地这样做,也就罢了,还得意洋洋地把这当成本事,到处炫耀,闹得天怒人怨,姑子不得睡,和尚不得安。

既然你没资格当这个圈主,那就别当了!”

于是,努尔哈赤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

在会上,努尔哈赤宣布,对褚英实行双规审查,他的家产和部众,平均分给众人,以息众怒。

努尔哈赤出于对褚英管理能力的恐惧,再也没有给褚英任何机会。

在乌拉部将士的心目中,褚英是不可战胜的战神,非常恐惧。

但是,后来,在努尔哈赤两次讨伐乌拉部时,都没有使用这张王牌。

既没有让褚英随队出征,也没有命他把守建州,而是让他待在自己的家里。

圈子里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能力超强的二把手,已经被限制自由了。

名为反省,实为软禁。

褚英在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圈子里,成为可有可无的人,不再受重用、重视,被赶出圈子的决策层。

5、在权力核心,正确与错误是相对的

建州圈子的人,依仗自己兵强马壮,能杀能掠,视别人的生命如草芥,视非满族人如奴隶,一时间全部胡来、乱来,谁抢的财富多、杀人多,谁就是英雄。

民不畏死,有何惧之?当地的百姓,特别是汉民,在无路可走、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纷纷起义,以命相搏。

满汉两族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地步。

其实,老百姓要求不高,只要能有一片地种,一家人能填饱肚子,过年过节吃顿饺子,就不做他想。

然而,他们这点低得无法再低的要求,却得不到满足。

既然窝囊的活着比壮烈地死去还难,很多老实人都拿起杀人的武器。

对于这种现象,建州圈子的很多人,不会问为什么,也懒得问为什么。

有人敢造反,他们就敢镇压。

褚英对此问题看得很清楚。

他认为,要想扩大建州圈子,只靠枪杆子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妥善经营、悉心打理。

否则,圈子再大,有也等于无。

责任感和事业心,在一个人的骨髓里,不会随着他的职位高低、命运改变而改变。

褚英身在家里,心忧天下。

以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见人怕、鬼见鬼哭的二把手褚英,现在成为人见人欺、狗见狗吠的废人,心里自然难以平衡。

他更接受不了的是,建州圈子里的人,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褚英是从来不考虑自己前途的人,他心里只有建州及建州的前途,即使现在的建州,已经与他无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但褚英做不到。

只要建州圈子能健康地发展,圈子里的人和谐共处,在正确的道路上共谋大业,他允许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是处。

他却不允许自己看着建州当局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知错不改,而自己苟且偷生。

无职无权、从旁观到悲观的褚英,只能跟身边人谈谈国计民生,借着酒劲儿,发点牢骚,抱怨当局在政治、政策上的错误。

褚英身边的人,都是努尔哈赤派来监视褚英言行的奴才。

这些人,一无文化,二无才能,只有一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心。

他们根本没有褚英那么高的无私境界,更理解不了褚英的忧虑实质。

他们善于揣摩主子的心思,然后再去满足主子的真实需要。

他们是来监视褚英的,于是他们从褚英的言语中,断章取义地拼凑出证明主子正确的证据。

这些人向努尔哈赤汇报说:“褚英经常发牢骚,说父汗太狠了,居然因为一点破事,把我一撸到底,把我的队伍解散,分给其他的弟弟,让我成为无职无权、没枪没人没钱的光杆司令,啥事都没我的份,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努尔哈赤明知道褚英不会这样说,但他还是选择相信,并以此当作继续关押褚英的证据。

圈子里,对褚英不放心的人有两个:一是努尔哈赤,二是皇太极。

努尔哈赤担心聪明而又单纯的褚英,继续不管不顾地揭露他的短板,质疑他的管理缺欠,这有损他在圈子里一贯正确的高大形象;皇太极担心,建州圈子乱到一定程度,努尔哈赤会反思褚英的正确,重新任用他。

努尔哈赤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选择继续关押褚英,不让他与外界接触,不给他证明自己无罪的机会。

皇太极决不允许褚英这块巨大的绊脚石存在,即使他已经无职无权。

褚英活着,就有机会东山再起,因建州的健康发展,的确需要像褚英那样有远见卓识的人。

一旦褚英重新获得权力,皇太极就彻底失去竞争接班的人机会。

只有褚英死,皇太极才会感到安全。

只有死人,才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

皇太极买通了褚英身边的3个幕僚。

墙倒众人推。

以前那些在褚英面前,大贝勒长大贝勒短的3个幕僚,本想借他是圈子二把手的光,成为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的鸡犬,没想到却成了腐尸上的蛆虫,心里怎能甘心?皇太极逐渐成为圈子里的红人,他们巴不得有一棵这样的大树罩着。

1613年,努尔哈赤二次班师回建州,褚英的3个幕僚,便主动向努尔哈赤揭发褚英,控告他在家里不好好反省,在努尔哈赤带兵出征之时,便请来阴阳先生,把父汗、弟弟、出征大臣的名字写在黄裱纸上,附上咒语,找个时辰焚烧,并虔诚祷告,求天神让建州兵败,该死的全死,不得好死。

努尔哈赤派人把褚英找来,问,3人所控是否是事实。

褚英死不承认,因为他无论怎么努力,也卑鄙不到那种程度。

他单纯,但不幼稚。

不管褚英承不承认,3个他身边的幕僚,一起向老子告发儿子,无风不起浪。

努尔哈赤见褚英到现在还不向他低头,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改变,这个有能力的儿子,对他来说,已经毫无利用的价值。

在圈子里,有能力的人才不服从一把手的意志,拒绝站在一把手的队伍里,下场远不如百无一用的奴才。

努尔哈赤想立刻处死褚英,但是,他不得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和影响。

一旦他开了屠杀亲人的先河,后来的掌权者,就会理直气壮地对自己的兄弟、儿子大开杀戒。

这样的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顾及到这一点,努尔哈赤决定,先把褚英囚禁。

从19岁开始,褚英就跟随父亲过着刀头舔血的戎马生活,全身心投入到协助父亲统一女真各部的伟业中,被誉为“阿尔哈图土门”、“广略贝勒”。

多临战阵,有勇有谋,功劳如山。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攻城拔寨褚,如探取物。

为了圈子的建设和发展,大公无私,不畏权贵,用心良苦。

褚英实在没想到,也无法想到,父汗给他的回报,居然是这样。

困在笼子里的老虎,永远不会变成老鼠。

只要它走出笼子,依然是森林之王。

即使褚英不再说话,对圈子不再发表意见,但是,依然有加了N条修饰语的反动言论,不断地传入努尔哈赤的耳朵里。

在囚禁长子褚英的两年时间里,努尔哈赤并没有把他彻底从心里抹去。

在杀与留之间,反复掂量,难以取舍。

这个人,这件事,都成了努尔哈赤作为父亲、圈主难以医治的一大心病。

作为圈主,努尔哈赤不允许圈子里任何人对他构成威胁,挑战他的权威,否定他的决策。

留下褚英,褚英死不悔改,死猪不怕开水烫,一条道上跑到黑。

对努尔哈赤来说,褚英已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虽不能导致他众叛亲离,但也时刻威胁到他的权威。

思来想去,努尔哈赤还是选择了让褚英消失。

亲情事小,权力事大。

于是,他向自己的儿子、曾经的圈子二把手,举起屠刀。

那一年,褚英36岁。

为扩大后金圈子拼杀15年,被囚禁2年。

褚英,的确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一员战场上的虎将。

可惜,在后金圈子里,他不知道一把手的需要,也没摆正二把手的位置。

宝贝放错了位置,就是垃圾;英雄找不到准确的位置,就是很多人的心腹大患。

在充满巨大利益的圈子里,褚英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位置上,做出了错误的坚持。

在一个圈子里,自然位置越高利益越大,但是,风险也大。

圈子里的任何位置,一把手都有具体的要求。

一个人,不论在什么位置上,首先得了解一把手对这个位置的要求,圈子里对这个位置的需要。

没有聪明的头脑,结实的屁股,不能强坐。

即使是菩萨的莲花台,也会藏有带钩子的尖刀。

褚英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不了解圈子里一把手想要他做什么,他应该为一把手做什么。

于是,他做错了。

在圈子里,尤其在圈子里的权力核心,正确与错误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一旦被圈子高层认为是错误的,代价是惨重的。

所以,作为一个圈子里的人,一定要牢记,要做正确的事,更要正确地做事。

权力的宝座,是一面镜子。

不论任何人,只要站在这面镜子前,都会原形毕露。

如果我们搞不懂圈子里的潜规则,最好别站在这面镜子面前。

被领导器重、提拔,是好事,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是由什么变来的。

坐最适合自己的位子,最安全,最保险。 Ogo6Tkxq74IKqNbHqe7JCo1JZp3sWSQy7tzYM69X0PzWzbvp39Sta/uqkttI0O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