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做人,要懂得圆通

--正直不等于愚直

莎士比亚曾在《雅典的泰门》一书中,借一位出场人物之口道:“人都有缺点,为人正直也是缺点之一。”

其实,在莎翁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他这样说是警告大家处世勿坦率老实,以免招来灾祸。但当时代的车轮驶进21世纪时,莎翁的真言是否依然具有某种现实意义呢?

一个人如果过于方正,有棱有角,难免受挫;但是一个人如果圆滑透顶,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之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糊涂的智慧,有瞬间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

愚直只会招来毁灭

有一所著名的商学院,曾经举办过一个为期3个月的管理理论培训班,主题是“诚实与坦率的好处”。1年后,有人着手调查,发现当时参加讲习的人,有一半以上已经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经过一连串的追踪、采访,才知道他们把讲习中学来的管理法应用到工作中,而遇到严重的冲突与矛盾,不得不离开原职。

合理的坦率与正直,是为人的基本规范,自然是非常令人尊重的,也是非常可爱的。可是如果运用不当,过分地追求坦率与正直,就是愚蠢可笑了。仅仅学得基本管理常识的人,常常会陷入“瞎子赛跑”的境地。这种人在前进的旅途中,往往忘记观察对手们的动静。他们的目标只是要抵达终点,而对竞争对手毫不在意,自顾自地往前冲刺,没有发现由于自己的愚直和鲁莽,把灰尘和泥土都溅到了别人的身上。即使发现,他们也毫不在乎。在关键时刻,竞争对手就会合力将他推倒。

一个满口讲理论、个性坦率而愚直的职员,多半不会受到周围人的欢迎。这种人如果担任公司主管职务,等于将最脆弱而无防备的一面暴露给一些想讨好他上级主管的下属,为他们制造许多越级打小报告的机会,同时,也将自己的把柄落在工作上的竞争对手手中,更甚者,还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举例来说,一个自卑感很重的人,认为自己未受过高等教育,不懂人情世故,于是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孤僻偏激,从而疑神疑鬼,怀恨别人。最后,他会把那个愚直的人列为敌人,认为所有的不对劲都是因他而起,决定找个机会狠狠地加以报复。这样一来,岂非天大的冤枉?

这样看来,一方面要崇尚坦率作风和理论主义;另一方面则要切忌夸夸其谈、无所顾忌的愚蠢行为。

单凭“诚实和正直”处理事情的人,绝不会发现一般人都具有自我优越性,而高估了自己的“形象”。这里所说的“形象”,并不是单纯指在客观上的,而是带有些主观性的执着。例如,一厢情愿式地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自己在同事、上司或部属眼里的感觉。

如果坦率而愚直地评估一个人,即使评估得毫无偏颇,也会伤害当事人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无论是上司、同事或部属,都不愿将真实的自己完全暴露在别人面前。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信念,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身为主管,可能会有如下的自我形象--我待人亲切又体贴,我的薪水虽然不高,但这并不代表我的能力不强,我在所属的单位,担任重要的职务,贡献颇多,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这都是我的个人魅力所致,我的部属也因此受惠,而能保住这份工作。

但是,在一个又诚实又愚直的部属眼里,这位主管的形象就不是这样了。在他的心里可能是这么想--我的主管好像还不知道,公司里有一面照妖镜,任何事物在这镜子前一晃,就原形毕露。以这位主管来说,在找到10亿美元的市场前,他不是被逼得一连三次改变销售计划吗?还有,由于他的贪杯酗酒和无礼的行为,不知道失去了多少交易机会,否则,收到的订单远不止目前这个数字……

每个人都有自我形象,且在心中以最高的诚意供奉着这个形象,不容别人加以毁坏,更不欢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任意将实情点破,作毫不留情的批判。因此,自认坦率正直的人,不得不对这个问题多费一点心思去做深入的了解。

上司很少会主动去征询部属对他的感受如何,或提及这类有关的敏感话题。大多数人想必都会无条件地认为马克·吐温的那句话比较符合实际,即“我欢迎批评,但那必须投我所好。”

当皇帝没有穿衣服的时候

如果你看到国王光着身子,很想提出直谏:“陛下的身上其实并没有穿任何东西。”但又退一步想,还是谨言慎行为好。因为国王不会立刻接受你的忠谏,反而会认为你对他不忠。假定,有一天你和上司到酒吧喝酒,上司突然问你:“老实说,在你的心目中,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一定会回答说:“你很了不起,先生。”上司也许还会执拗地说:“你尽管告诉我,不必担心什么,我想听你说真话。”这时,你说话可千万要小心,不要由于说话不慎,而影响上下级的关系,甚至断送前程,这样的例子实在屡见不鲜。

说不定那位主管表面上说:“谢谢你,你所说的那些忠言,我一定会记在心里,随时注意改正,绝不辜负你的一番好意。”于是,你便在心中暗想:这位上司一定会回报我的,即使不是目前,迟早总会有的。

是的,他会回报你,但是所有的主管都一样,虽然很诚恳地虚心下问,内心希望听到的“真心话”却是部属的恭维与赞美,以便证明自己确实是个好主管。反应灵敏的部属,看透了这点以后,当然也应该投其所好,不断给主管高帽子戴。因此,一位有能力、有经验的主管,绝不会把那种虚情假意的话放在心上,而只采纳部属有建设性的意见,不断追求进步,成为一位真正成功的经营者。不过,具有这种胆识与气度的好上司,大部分部属都难以遇到。

有些芝麻小事,也会伤及主管和部属间的和谐关系。例如,批评上司发表的演说,批评办公室的摆设,或者幕僚人员、秘书、轿车、桥牌以及高尔夫赛的输赢,甚至夏天穿长裤是否适宜……诸如此类的话题,也应尽量迎合上司的口味,否则,意见和他相悖,扫了他的兴,有朝一日,他会拿你出气。

大多数的场合,上司或同事所期望于你的,不外乎要你亲口证实他们心中的自我形象的完美性,要你对他们表示敬意,而绝不是要你说出由衷之言或做出批判,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的自我形象朦胧模糊,所以,才要籍你的言辞使它清晰化、明朗化,但绝不是要你无情地去捣毁它。这点你应牢牢地记住。

实话先生与谎话先生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夫人,主动走过去向她行礼,然后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老夫人微笑着说:“怎么样?”

“很漂亮。”

“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夫人的话带有几分的戏谑。

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时的您,现在的您皮肤松弛,缺少光泽,还有皱纹。”

老夫人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尴尬地瞪着那双愠怒的眼睛,刚才的愉悦与自信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正在这时,谎话先生也来到老夫人面前,彬彬有礼地邀请老夫人跳舞,恭敬地说:“您是舞会上最漂亮的女人,如果您能接受我的邀请,我将是舞会上最幸福的人。”

老夫人的眼睛顿时闪出迷人的神采,随后伸出了应允的手。

谎话先生和老夫人在舞池里跳了一曲又一曲,老夫人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

实话先生坐在一边,看着这对年龄上很不协调的舞者。

不知谎话先生微笑着对老夫人说了句什么,老夫人突然间萌发了青春活力,全身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魅力,简直像是一个出色、漂亮的年轻女郎!

舞会结束了。

实话先生叫住刚送走老夫人的谎话先生,问道:“跳舞的时候你对她说了什么?”

谎话先生说:“我对她说,‘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实话先生惊愕地瞪大了眼睛,气愤不已地说:“你又在说谎话了!你根本不会娶她。”

谎话先生说:“没错。可她很高兴,难道你没看见吗?”

俩人话不投机,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个月之后,实话先生和谎话先生各自从邮差那里得到一函讣文,内容是一样的,都是请他们于5日9时参加老夫人的葬礼。

他们在墓地不期而遇,也都看到了那棺木中躺着的正是那位老夫人。

葬礼结束后,老夫人的一位仆人走过来,将两封信分别交给了实话先生和谎话先生。

实话先生打开信后,看到了老夫人留给他的短信:“实话先生,你是对的。衰老、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说出来却如雪上加霜。我把一生的日记全部赠送给你,那才是我的真实。”

谎话先生打开信后,看到了老夫人留给他的遗言:“谎话先生,我非常感谢你那些美丽的谎话。它让我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过得如此美妙和幸福,它让我生命的枯木重新燃起了青春的活力,它融化了我心中厚厚的霜雪。我把我的遗产全部赠送给你,请你用它去制造美丽的谎言吧!”

后来,实话先生和谎话先生成了朋友。他们一边喝酒,一边探讨做人与处事的真谛。

谎话先生非常佩服实话先生的耿直,由衷地说:“从根本上说,难听的实话要胜过动听的假话。谎话是不能持久的,只有实话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实话先生十分赞赏谎话先生的灵活,心服地说:“在某些场合下,谎话也是很受欢迎的。如果谎话是善意的,并局限于一定范围,通常也是可以被大家所理解的。比如息事宁人的谎话,就要胜过挑拨离间的真话。”

他们达成了共识:诚实,固然是一个人极可宝贵的品质,但用起来一定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

说话要择准时机

当年赵高要陷害李斯,对李斯申说秦二世的行为不对,劝李斯进谏,并约定乘秦二世有闲的时候,代为通知李斯。有一天李斯应约进宫,秦二世正与姬妾取乐,看见李斯进来,心中很不高兴,而李斯却茫然无所知,正言进谏,秦二世只好当场敷衍一下。等李斯一退出,秦二世便开始发牢骚,说是丞相瞧不起他,什么时候都不来说话,偏在这个时候来罗嗦!

李斯杀身之祸也就是因于此。可见,你要和对方说话,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最适宜。对方正在工作紧张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焦急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盛怒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放浪形骸的时候,也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悲伤的时候,更不要去说话。只要有上述几种情形之一,你去说话,一定碰一鼻子的灰,不是说话的时机,不仅说话的目的不会达到,反而会遭冷淡,受申诉也是意料中事。不过也有特殊情形,对方和你一起在放浪形骸之中,你乘机用轻描淡写的方法跟他说,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成功,但是除非有此特殊条件,否则千万不要随便进言。

语言“障眼法。”

魔术,谁都知道是假的,可人人爱看,乐意接受他那块罩眼布。人情关系学认为,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责批评,若有块遮羞布,对方也更容易接受。大家避免了难堪,才可能有戏法可变,其实谁都心知肚明。人际交往中,这样的场合很多:

1.难以启口的话,要用机智与笑话的“糖衣”包起来

想必你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有些难以启口的话要讲。这时,如果直接说“实在伤脑筋”、“这样很麻烦”,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给予对方不快感。如有像日本女作家曾野绫子那样夹杂机智与笑话来传达的机灵,对方也就一笑置之,不伤害到对方,说的人心理负担也比较轻。

2.警告别人时不要指出缺点,而要强调如果纠正过来会更好

有位棒球教练在纠正选手的错误时,不说“不对,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他并非否定选手,而是先肯定再加以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如果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有徒然引起选手的反感,不会有任何效果可言。

3.传达坏消息时,要附加一句“令人无法相信。”

传达坏消息,心情总是沉重的。然而,这种时候正需要一些思考,否则甚至可能演变成人的生死问题。

这是某小镇发生的真人真事。由于一封匿名信的缘故,传出了一位已有家室的男士与一位新婚不久的妇人之间有暧昧关系。整个小镇闹得风风雨雨,上司要他辞职。结果,他抛下妻子与两个孩子自杀了。后来真相大白,他是清白的。如果周边的人肯信任他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了。直接说“你有如何如何的谣言”,前面加一句“虽然我不相信……”,那么对方所受到的冲击也就相当不同了。我认识的一位高中教师,他总是如此对成绩退步的学生说:“实在难以置信,你考这样的分数。”倘若只是传达事实的话,机器人也办得到,但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则是机械所办不到的机灵。

4.不小心提到对方的缺点时,要加上赞美的话

想必每个人都曾有过不小心说话伤到对方或对对方不礼貌。话一旦说出去就无法挽回,气氛当场就不好了。在这种情形下大多是连忙辩解,或者换上温和一点的措辞,这实在不是好方法,因为对方认为你心里这么想才会出言不逊。这种时候不要去否定刚才说出来的话,要尽量沉着,若无其事地附带说道:“这就是你吸引我的地方”、“但是,你也有什么什么优点,所以表面上的缺点更显得有人性。”

人对于别人说过的话总是对最后的结论印象最深刻。附加赞美的话,对方便认为结论是赞美的,即使前面说过令人不愉快的话,也不会计较了。

5.假托第三者传达对对方的批评

某企业的主管曾对我说,他的公司有几位兼职的女职员言谈不很高雅,甚至对他这个上司说起话来像对待朋友一样。有一天,他告诉一位已经任职两三年的女职员:“最近的年轻人说话有点随便,请你代我转告一下好吗?”那位女职员回答:“是。”结果却很令人意外:那几位兼职的女职员谈吐多少有所改善,而那位负责转告的女职员对自己的谈吐最为小心翼翼。恐怕是“最近的年轻人”这句话让那位女职员觉得自己也被包括在内了。

这位女职员的情形,连主管也意想不到。这也可以用作批评别人时的方法,也就是说,托诸“第三者”而不要直接批评,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虚心接受而不太会产生反感。

然而,这种托诸“第三者”的批评,如果太过明显,听起来倒像“指桑骂槐”。这一点可要多留意。

蒙上遮羞的外衣,既能治好伤情,又能不使其丢丑,正是通权达变的境界。

绕过直言直语

“烦死了,烦死了!”一大早就听张宁不停地抱怨,同事皱皱眉头,不高兴地嘀咕着:“本来心情好好的,现在什么情绪都没有了。”

张宁现在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事务繁杂,是有些烦,可谁叫她是公司的管家呢?事无巨细,不找她找谁?

其实,张宁性格开朗外向,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虽说牢骚满腹,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曾怠慢。设备维护,办公用品购买,交通讯费,买机票,订客房……再加上为人热情,中午懒得下楼吃饭的人还请她帮忙叫外卖。张宁整天忙得恨不得长出8只手来。

刚交完电话费,财务部的小黄来领胶水,张宁不高兴地说:“昨天不是刚来过吗?怎么就你事情多,今儿这个、明儿那个的?”抽屉开得噼里啪啦,翻出一个胶棒,往桌子上一扔,“以后东西一起领!”小黄有些尴尬,又不好说什么,忙赔笑脸:“你看你,每次找人家报销都叫亲爱的,一有点事求你,脸马上就长了。”

大家正笑着呢,销售部的阿绮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张宁,你去看看吧,复印机卡纸了!”张宁脸上立刻晴转多云,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烦死了!和你说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单。”单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张宁边往外走边嘟囔:“综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么事情都找我!”对桌的小李气坏了:“这叫什么话啊?我招你惹你了?”

态度虽然不好,可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真是离不开张宁。虽然有时候被她抢白得下不来台,也没有人说什么。怎么说呢?她不是把应该做的都尽心尽力做好了吗?可是,那些“讨厌”、“烦死了”、“不是说过了吗”……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同办公室的人,张宁一叫,他们头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绪污染吗?

年末的时候公司民意选举先进工作者,大家虽然都觉得这种活动老套可笑,暗地里却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奖金倒是小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领导们认为先进非张宁莫属,可一看投票,50多份选票,张宁只得12张。

有人私下说:“张宁是不错,就是嘴太厉害了。”

张宁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却没有人体谅……

像张宁这样,工作上努力,不辞辛劳,却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就是因为她“直言直语”的性格造成的。原本到手的功劳,却因口头逞一时之快,说话直来直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结果就前功尽弃,埋没了自己的心血。

其实,“直来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只是在人际交往中,“直言直语”却给这种性格的人以致命伤。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往往只看到现象或问题,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点、性格。他的话有可能是一派胡言,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则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管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不能离你远远的,那就想办法把你赶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所以,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又伤己的双面利刃,而不是披荆斩棘的“开山刀”,有这种直言直语个性的人应深思:

对人方面,少直言直陈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这不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在和他过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语也不会产生多少效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的堡垒,“自我”便躲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他从堡垒里揪出来,他当然不高兴。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

对事方面,少去批评其中的不当,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因此批评“事”也就批评了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障耳法”。除非你力量大、地位高,否则直言直语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如果能改变事实,则这麻烦倒还无所谓;如果不能,还是闭上嘴吧!

有选择地叙述自己的过往

汀汀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女孩子,与人打交道时她的相貌肯定不占优势,她初来北京,过去学的是社会学专业。因此,她有着非常不错的基础能力,比较适合从事信息收集和信息分析的工作。自从来到北京之后,她很想应聘文员,可是她总感觉自己没有面试的机会。

这天,有点儿失去信心的汀汀在面试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学姐,他乡遇故知,学姐一把拉着汀汀进了一间咖啡馆。几句话下来,汀汀知道这位学姐经过这几年的拼搏,已是小有所成,前阵儿刚跳槽到一家外资企业做经理助理。

听到汀汀说自己总感觉没有多少面试的机会,学姐想了一阵儿,问了一句:“你的简历带来了吗?我看一下。”

看了汀汀的简历,学姐就知道为什么很多面试机会会擦肩而过了。做简历的时候要叙述很多信息,汀汀的工作经历部分有点像作文,学姐扫了好几眼都没看出她做了几份工作,内容都是什么。细看之后才发觉其实内容都在其中,只不过缺少排版和换行,所以让人无从下“眼”。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简历的信息整合。汀汀在前一家公司工作了3年,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写得很散,基本上都没有主题可寻。经过后来的沟通,原来汀汀对秘书和市场专员两类不同的工作都有求职意向,所以就把简历写得有点儿模糊不明。

学姐听汀汀说完之后说:“简历就是应聘者的名片,你必须要把内容理清,突出自己的优势所在。这里的内容就应该按照应聘的职位做不同方面的突出和展现。比如,你想应聘秘书,就应该突出自己助理支持类的工作内容;如果你想应聘市场专员,就应该突出自己的市场营销方面所做的工作。”

听完学姐的一席话,汀汀低头思考了一阵儿又说:“学姐,我总感觉自己的面试不过关。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

学姐回答说:“跟简历的写法一样,在面试时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就是从对方的需求去考虑,整合自己的优势信息去展现、去应对。”

汀汀:“我发觉,我面试跟人谈的时候好像老是没办法迎合别人。有时,面试官的问题让你觉得很没有道理,所以后来有些无所适从。”

学姐:“因为很多面试官做得非常不专业,这是有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当然还有很偶然的情况是他故意说错,然后看你的反应。所以,有的时候面试官的反馈不一定值得做参考。”

汀汀:“比如他问‘你为什么要离开’,其实是老掉牙的问题,你说我应该怎么回答?”

学姐:“其实你从外省初到北京很好说啊,比如说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实,回答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要展现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别出太大的差错,比如经常和老板吵架,就别在这里说。”

汀汀:“有时还会问:‘你怎么看待工作压力?’”

学姐:“你分析他会怎么想,然后结合你的看法来说。”

汀汀:“我想他会希望我说:‘我不在乎工作压力。’”

学姐:“对啊,但你也不要说得太迎合了,让他觉得都不像你说出来的,要结合自己,说自己的话。比如说我就会说,‘我是很看重成就,在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的,所以我想肯定会有工作压力,但我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肯定会……’”

汀汀吐了吐舌头,接了下来:“尽我所能做好工作。是不是啊,学姐?”

学姐笑着敲了她一下:“对啊对啊。你看你回答得比我好。就这样很巧妙地回答了问题又展现了自己。”

后来,汀汀花了一天的时间把简历修改了一下,还特地发了一份儿给学姐看看。这次的简历看起来已经把明显的不足都纠正了。又过了一阵,汀汀发了一个短信给学姐,说她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TS99ON80zQh2xgJN50P5MFzLoUNS0B8kY1u+JQ5/9B+B3KNkYbMJKVxELsNtNf/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