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利剑出鞘,拼出希望

--职场是勇敢者的游戏场

“亮剑”就是他面对强敌时义无反顾的选择,他从不徘徊,从不犹豫。不怕死的人往往不会死,同样,不怕输的人往往也不会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勇敢才能保家卫国,只有勇敢才能找到突破口,只有勇敢才能拼出希望,只有勇敢才能找到出路。职场,也是勇敢者的游戏场,胆小退缩了凭什么获得成功?

不存在“不敢”,亮剑是义无反顾的选择

【亮剑精神】

李云龙之所以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那是因为在他心里,从不存在“不敢”两个字。“亮剑”就是他面对强敌时义无反顾的选择,他从不徘徊,从不犹豫,所以,他从不会失败。

如果说在大追击中打63军是占了天时地利的光,那么在赵庄阻击战中,李云龙率领自己的老部队确实打出了威风。邱清泉兵团下辖的5军号称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一、中国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是精锐中的王牌。这次在赵庄的阻击战中,李云龙硬是没让五军前进一步。淮海战场上的国民党军主帅杜聿明中将在望远镜中目睹了赵庄阻击战的惨烈,他脸色惨白地扔下望远镜,久久没有说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李云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那么多人怯于亮剑,他们只看到了困难,看到了职场中的危机四伏,于是等待他们的只有“失败”两个字。

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30年职业生涯中,曾经多次被辞退,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

最初由于美国大部分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观众,没有一家电台愿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

莎莉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又向国家广播电台推销她的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节目。

“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胆地尝试。她对广播早已轻车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对她自己的意义,还请观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即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一举成名。

如今,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两度获得重要的主持人奖项。在解释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莎莉说:“我曾多次被人辞退过,本来可能被这些厄运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莎莉?拉菲尔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要敢于亮剑,要有屡败屡战的勇气,这样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其实,在职场和生活当中并不缺少成功的机会,只是我们常常会陷进往日的阴影之中,在困难面前丧失了突破和挑战的勇气。职场中不缺乏机会,只缺乏不怕挑战、勇于亮剑的员工。在职场中,只有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的意志和智慧面对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阻碍,你才能一次次战胜失败、走向成功。

出手果断:追求自保只会不保

【亮剑精神】

独立团的战士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就是出手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一出刺刀就痛下杀手,很少使用格挡等以求自保的方式,招招都是要和对手同归于尽的意思。

在李云龙独立团与日军的白刃战中,日军士兵的身高虽普遍矮小,但士兵长得粗壮敦实,肌肉发达,脸上都泛着营养良好的油光,无论是突刺还是格挡,手臂上都带着一种训练有素的爆发力。相比之下,八路军战士身材单薄,脸上也呈现出营养不良的菜色,两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悬殊就体现在单兵素质上。

在硬碰硬的肉搏战中,食物短缺、严重营养不良的独立团战士和身体健壮训练有素的日军对决,形成强烈的反差,但是李云龙和他的战士们却凭着这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硬是让日军全军覆没了。

对此,哈佛心理学教授乔治?桑比那曾说:“勇敢的精神,是一个人最不可缺失的元素。因为人类哪怕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需要勇气作为先导。”

罗马曾是欧洲最强大的城邦。罗马人征服了地中海北岸的所有国家和南岸的大部分国家,他们同时还占有海中的岛屿和现在属于土耳其的亚细亚部分。那时恺撒已成为罗马的英雄。他率领大军进入高卢,即现在包括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欧洲地区,把高卢变成罗马的一个省。他穿过莱茵河,征服了德国的一部分。恺撒的军队甚至还到达了被罗马人视为蛮荒之地的不列颠,并在那里建立起殖民地。

恺撒和他的军队一直对罗马尽忠尽责。但在罗马,他有许多敌人,害怕他的雄心壮志,忌妒他的丰功伟绩;每当他们听到有人称赞恺撒为英雄,便会气得浑身发抖。

这些人中就包括庞培,他是罗马最富权势的人。像恺撒一样,他也是一个军队的指挥官,但他的军队并没有赢得人们太多的赞誉。庞培知道,如果不采取行动加以制止,恺撒迟早会成为罗马的主人。于是他开始谋划陷害恺撒的计划。再过一年,恺撒在高卢的任期就要结束。大家都认为,他届时将返回意大利并被选为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那他就会成为罗马最有权力的人。

庞培和恺撒的其他敌人决定阻止这件事。他们说服罗马的元老院发出命令,让恺撒离开高卢的军队立即返回罗马。“如果你不服从这个命令,”元老院称,“就将被视为共和国的敌人。”

恺撒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如果他单独返回罗马,敌人就会陷害他。他们会以叛国的罪名审判他,不让他当选执政官。他把效忠自己的士兵们召集起来,把有人试图谋害他的阴谋告诉了他们。那些跟随他经历无数风险、帮助他取得无数胜利的老兵们都宣称不会离开他。他们要同他一起前往罗马,看着他得到应得的奖赏。他们不要军饷,甚至还分担起长途行军的费用。恺撒的军队扬起军旗向意大利进发。士兵们甚至比恺撒更加斗志昂扬。他们为了自己的领袖长途跋涉,不畏艰险。

最后他们来到一条叫做卢比孔的小河。它是高卢省的边界,对岸就是意大利。恺撒在岸边停了一下,他知道越过这条河就等于对庞培和元老院宣战,那将使整个罗马陷入纷争,其结果是无法预料的。“我们还能够回去,”他对自己说道,“我们身后是安全的。一旦越过卢比孔河,我们就不能再回去。我必须在这里作出决定。”

他没有迟疑太久。他发出命令,勇敢地纵马穿过这条浅浅的小河。“我们越过了卢比孔河!”当他到达对岸时大声喊道,“就不会再回头。”

这消息一直传到了罗马:恺撒越过了卢比孔河。一路上,每个城镇和村庄的人们都出来欢迎归来的英雄。离罗马越近,他受到的欢迎就越热烈。最终恺撒和他的军队到达了罗马城门。没有军队出来迎战,恺撒没有遇到丝毫抵抗就开进了罗马城。庞培和他的同伙早已逃走了。

勇敢造就了恺撒,也造就了罗马的辉煌。职场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勇气作先导,勇敢也必将造就未来的你!只有具备敢于向困难亮剑的精神,才能走好职场中的每一步。

勇者无敌,当生活遭遇困境时,我们不必寻找借口和理由来逃避,只需拥有一点点勇气,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

小王和小刘同时供职于一家音像公司,二人能力相当。有一次,公司从德国进口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采编设备,比公司现在用的老式采编设备要高好几个档次。但是说明书都是德文的,公司里没有人能看得明白。老板把甲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我们公司新引进了一套数字采编系统,希望你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再带领大家一起吃。”小王连忙摇头说:“我觉得不太合适,一方面我对德语一窍不通,连说明书都看不懂;另一方面,我怕把设备搞出毛病来。”老板眼里流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又叫来了小刘,没想到小刘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使老板很高兴。

小刘接下任务后,就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他对德文也是一窍不通,于是就去附近一所大学的外语学院,请德语系的教授帮忙,把德文的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在摸索新设备的过程中,他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在教授的帮助下,通过电子邮件,向德国厂家的技术专家请教。短短的一个月下来,小刘已经熟练掌握了新采编设备的使用。在他的指导下,同事们也都很快学会了。小刘因此得到了老板的赞赏。

以后,有了什么任务,老板再也没有找过小王,而是第一个想到小刘。因为他知道,小刘不会让他失望。就这样,小王加薪晋升的希望破灭了。

小刘那种勇于担当任务的精神使他获得了老板的赞赏与重用。勇气对于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无论将来是风雨还是彩虹,只要我们心中保持一种纯正的勇气,像李云龙的独立团那样勇敢战斗,向命运开战,向困难开战,向一切阻挡我们前进的敌人开战,那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成功的厄运存在。

视死如归:不怕输往往不会输

【亮剑精神】

“拿不下李家坡我也用不着提着头来见你,因为那时我肯定已经躺在山坡上啦。我只能向你保证,我们独立团全团一千多号人绝不会有人活着退出战斗。”这种视死如归的敢死队精神,使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李家坡之战中大获全胜。

在李家坡战役中,八路军伤亡惨重,李云龙向386旅旅长陈赓请缨:“师属炮兵营暂时由我指挥,就这点儿要求。拿不下李家坡我也用不着提着头来见你,因为那时我肯定已经躺在山坡上啦。我只能向你保证,我们独立团全团一千多号人绝不会有人活着退出战斗。”

连陈赓也说:“这小子,打仗还真有点鬼才,要早让独立团上,也许伤亡会小得多。”

不怕死的人往往不会死,同样,不怕输的人往往也不会输。只有拿出李云龙那样的亮剑精神,才能在职场中克服万难、取得成功。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蒙牛选择的第一个重点市场,不是家门口的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也不是附近的首都北京,而是需要辗转3300公里才能将货送达售点的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在深圳叱咤风云的经销商乌日娜,起步时不知道“分销”为何物,但她愣是成长为蒙牛经销商中的“三大闯将”之一。我们来听听她本人在接受《蒙牛内幕》作者张治国采访时叙述的酸甜苦辣:

1999年4月29日乌日娜给杨文俊及牛根生打电话,决定开始做牛奶。

那时市场不太好,伊利在深圳没几天就失败了。乌日娜对牛根生说:“相信我吧,我一定干好。”

5月8日,牛、杨、邓,拎着十几箱牛奶来到深圳,到(孙先红)先行人广告公司落脚。大家一起在市场上买了各种品牌的牛奶进行盲测,结果每个人都感觉蒙牛是最好的。大家充满了信心。

一个月后,乌日娜穿着皮鞋将所有商场走了一遍,一说内蒙古的产品,都不要。说“我们老板就喝澳牛、喝保利,内蒙古的牛奶不喝”。

万事开头难,没有促销费,乌日娜自己做T恤衫、登报纸广告、印DM单、穿蒙古袍促销……

沃尔玛当时就要1件小奶,1件大奶。第三次,要了3件。没有送货车,乌日娜就坐公共汽车送、骑自行车送。

一天走10件8件货。第一批10吨牛奶,乌日娜没卖出去。但不想让大家对她失去信心,又进了第二批20吨。

困难接踵而至,乌日娜咬牙坚持。由于是先赊货、后付钱,十几个分销商,有两家欠了八九万元,始终没给钱。有个被辞掉的分销商还开车撞乌日娜的房门。

刚开始作促销时缺乏经验,用低工资雇佣的促销员卷走了货款,住宅小区内作促销丢得更多。七八月间,深圳下大雨,箱底开始长毛,又损失了一批货;又累又气之间,乌日娜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做了直肠息肉的手术,不久,又查出了糖尿病;南方雨水多,在外跑业务,鞋里常浸水,结果脚趾变了形,得了类风湿;9月份,乌日娜父亲去世,她又被台风堵在机场……

但乌日娜没有被困难打倒,她从失败中做总结、找教训,第一年下来,300万的合同,她完成了600万。第二年,合同一下就订了3600万。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听了这样的消息,本来应该在呼和浩特市治疗脚疾的乌日娜,当日就赶回了深圳。当时,原先的一批骨干听了这样的合同都走了,只留下了一个人。

但这一年下来,乌日娜把“天书”做成了“地书”,3600万的数字也不是什么神话!

乌日娜用这种“敢死队”式的亮剑精神打开了蒙牛深圳市场,将深圳战役演绎成了传奇。

只有不怕苦,不怕累,不妥协,不放弃,想方设法完成公司任务的员工才能开拓出一条辉煌的事业之路。条件再困难,可以创造条件;希望再渺茫,也能找出许多方法去解决。具有亮剑精神的员工不管被派到哪里,执行什么任务,都不会无功而返。这样的员工永远不会失业,因为无论到了哪家公司他都能像榕树那样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片绿荫。

单刀赴会:大无畏才能频频成功

【亮剑精神】

李云龙与楚云飞在日军重兵把守的县城会面,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但李云龙明目张胆地插着枪就去赴约了。

在《亮剑》中,楚云飞给李云龙带信,说要见面聊聊。约会地点选择得极有挑战性--河源县,离大同只有几十公里,是日军重兵防守的县城,在中心大街的茶馆里见面,这对双方的勇气都是极大的考验。

李云龙带着和尚就赴约了,腰间鼓鼓囊囊,一点也不加掩饰,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20响驳壳枪。楚云飞暗想,此人确实胆识过人,敢打扮成日伪便衣队的模样,腰里明目张胆插着枪大摇大摆地闯进日本人的老窝里来赴约,胆小点的人想想都会打哆嗦。

军人从来正面中枪,绝不能把后背留给敌人。温斯顿?丘吉尔认为,一个人绝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绝不要逃避任何事物,绝不!作为职场人士,我们也像李云龙那样直面恐惧,才能毫无畏惧、笑傲职场。

毛主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只有胆大的人才能到达。胆大自从容,李云龙毫无恐惧就大摇大摆进了敌人的老窝,这让楚云飞十分钦佩。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造就了李云龙的频频成功。

约翰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上班族,却在40岁那年作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放弃薪水优厚的办公室工作,并把身上仅有的三块多美元捐给街角的乞丐,只带了换洗的衣裤,从自己的老家--阳光灿烂的加州出发,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好心,穿越美国,到达东岸一处叫做“恐怖角”的地方。

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因为自己精神即将崩溃,虽然他有好工作、温柔美丽的妻子、善良可敬的亲友,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他觉得自己的前半生在懦弱中虚度了。

他选择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为了检讨自己的懦弱,他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从小时候开始算起,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唯一“英勇”的一次是他当众向妻子表白求婚。

这个懦弱的40岁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母亲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但他成功了,4000多里路,78顿餐,仰赖82个陌生人的好心。身无分文的他从没接受过别人的金钱上的帮助,在暴风骤雨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风餐露宿只是小事,他还曾经碰到精神病患者的骚扰,遇到几个怪异诡秘的家庭,甚至还会时不时觉得有人像杀人狂魔和银行抢劫犯。经历这无数的“恐惧”之后,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妻子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会觉得“无聊”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面对所有恐惧。

恐怖角到了,但令人意外的是,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一位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 Faire”,被讹写为“Cae Pe Fear”,只是一个失误。约翰终于明白:“这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地位、声望、财富、鲜花……这些美好的东西都是给勇敢的人准备的。一个被恐惧控制的人是无法成功的,因为他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争取自己渴望的东西,自然也就与成功无缘。胆怯、逃避是毫无用处的,只有直面恐惧才能战胜恐惧。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只有直面恐惧,不怕冒险,才能打破恐惧、走向成功。

1992年初,DF石化厂在新疆哈密市兼并了一个小机械厂。但这个小厂经营状况很不理想,由于兼并后双方的磨合不成功,员工相互仇视,有的员工甚至把刀子放在枕头下才睡得着觉。

很多员工都觉得那个地方太恐怖,不愿意被派到那里去,派到那里去的大都是犯过错误的员工。1994年初,厂领导安排典幸为哈密市分厂财务负责人,典幸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财务部有几位同事好心地劝他不要去。当然,也有很多人心里暗自高兴,因为典幸去了新疆,他们就不再有被派去的危险了。

而典幸认为,厂里安排他去,肯定有厂里的道理,战胜恐惧的最佳办法就是直面它,如果谁都害怕的话问题肯定是无法解决的。几天后,他坐上了西去的列车。

哈密分厂的条件比典幸预想的还要艰苦。工厂位于哈密市荒芜的远郊,出门就是戈壁滩,眺望四周,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厂房是几栋破旧的平房,办公室及员工宿舍是哈密市郊外特有的土屋子,虽然防寒功能不错,但看起来十分破旧。生活条件极差,连浴室都没有。

但是天性乐观的典幸慢慢发现了荒漠的美丽。通过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他发现那些员工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很快就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分厂离市区较远,交通又不方便,典幸很少参与休闲娱乐活动。工作之余剩下很多闲暇时间,典幸爱好写作,便利用这些时间写文章。另外,他还给了自己一项任务,参加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典幸在这段时间里收获良多:一是因工作出色,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青团员;二是顺利通过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三是积累了更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技能。

当典幸从哈密返回总厂,领取先进工作者证书时,听到有人这样说:“唉,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主动申请到哈密去呢?”

当机会被别人抓在手里时,总会有人后悔。可惜的是,由于恐惧心理作祟,很多人宁可躲到一边,远离机会。

恐惧有时候就像是一道虚掩着的门,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如果你拿出李云龙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敢于直面恐惧的勇气来,那么再强大的恐怖之神也会在你的强势面前自然消退,再大的困难也会被你击退,再遥不可及的成功也会成为你的猎物。

冲锋上阵:虎狼之师焉有不胜之理

【亮剑精神】

团长光了膀子,警卫员自然没有穿衣服的道理;政委一时也按捺不住,警卫员小张一齐拎着驳壳枪冲出去,一起冲上去和敌人进行搏斗。

按照战前团党委的决定:团长、政委应坚守指挥位置,绝不允许参加白刃战。可战斗一打响,他和警卫员都进入了兴奋状态。李云龙三下两下就把单军装脱下来,抄起鬼头刀赤膊冲上去。团长光了膀子,警卫员自然没有穿衣服的道理,和尚也把衣服一甩,拎着红缨枪冲上去。赵刚制止不及,见两人已冲进敌阵,一时也按捺不住,和他的警卫员小张一齐拎着驳壳枪冲出去。

有位开国元帅曾得出结论: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才是过硬的部队。李云龙部队官兵将“不敢”抛之脑后,全然没有害怕的道理,一起冲上去和敌人进行搏斗,这种可贵的亮剑精神使得李云龙的部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人在职场,到处都充满着竞争,充满了挑战。李云龙那种将胆小与怯懦抛之脑后的亮剑精神也是很多人成功的重要原因。

1956年,58岁的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石油是可以赚大钱的行业,正因为最能赚钱,所以竞争尤为激烈。初涉石油领域的哈默要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国,无疑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建立石油王国,油源就是一个不小的问题。1960年石油产量占美国总产量38%的得克萨斯州,已被几家大石油公司垄断,哈默无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

既然已有的几大油源哈默弄不到手,他只有寻找新的油源了。为了寻找到新的油源,他请专家进行勘测。当1960年,他已经花费了1000万勘探基金仍毫无结果时,哈默冒险地接受一位青年地质学家的建议:旧金山以东一片被行士古石油公司放弃的地区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并建议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来。

这时哈默难以弄清楚,这个大胆行动是不是今生最后一次冒险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的赌注,但他仍然努力去做了,并投入了从各方面筹集的大笔资金。

每向下钻一定的深度,哈默都迫不及待地询问结果。他抑制那种“每钻一定深度,就少一丝希望”的想法。终于在钻到860英尺深时,钻出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二大天然气田,估计价值有2亿美元之多。

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大胆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人生最有魅力的事业,总是让命运安排在最有风险的绝壁之上,只有那些将“不敢”抛之脑后、不怕孤独、不畏艰难的先驱者,才敢闯进他人未到之地,做别人未做之事。

秦国一扫六合平天下,很多人都从经济基础雄厚、武器先进等各方各面去分析它胜利的原因。但其中少有人知的是,开战后,当他国将士缩进臃肿的盔甲里寻求自保的时候,秦国士兵却是生龙活虎、不带头盔。杀得兴起的时候,更是脱掉战袍,赤膊上阵,如雄鹰扑杀狡兔般腋下夹俘虏,手上提敌军首级,还腾出另外一只手来继续杀敌,这样的虎狼之师哪有不胜的道理?

20世纪70年代中专毕业后,沈文荣被招进轧花剥绒厂轧钢车间做了一名钳工。当时,小轧钢厂的年产量只有三四千吨,并且品种单一,竞争力非常有限。

1984年,年仅38岁的沈文荣从老厂长的手里接过了帅旗。当他捕捉到国内房地产业兴起的商机后,立即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收缩产品线,将当时大企业不屑一顾的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就凭这一个产品,沙钢迅速完成了资本积累,进入国家二级钢铁企业行列。

1988年,他力排众议,作出了一个“背水一战”的大胆行动:与香港永新公司合资,以3000万美元价格,从英国引进年生产25万吨螺纹钢的75吨电炉炼钢、连铸、连轧一体化短流程生产线。

对于这个行动的结果,沈文荣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他当时说:“如果这个项目引进失败,就把它作为展览馆,我就去卖门票。”

但是,这个非常具有预见性的大胆决策成功了。这条生产线投产之后,沙钢年产钢能力翻了一番,同国际水平一下子缩短了20年距离。从此以后,沈文荣带着沙钢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金光大道。

1994年,以胆大著称的沈文荣又宣布了一个震动中国冶金界的消息:投资2.2亿美元,兴建亚洲第一座具有国际水平的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炼钢、LF精炼、连铸、连轧高速线材生产线。很多人都知道这将面对着多少意料不到的风险。

所幸,这次大胆行动又获得了成功。投产第二年,沙钢的电炉钢产量就突破了百万吨大关。

2002年,沈文荣用2.2亿元人民币,买下了欧洲最大的钢铁公司蒂森克虏伯的子公司--霍施钢厂,将这座世界上最壮观的工厂整体搬到中国,并投资150亿元对其进行改造,建成年产650万吨的炼铁炼钢、连铸、连轧项目。

不久之后,沈文荣又与韩国浦项联手,将不锈钢薄板年产能力扩大到35万吨。现在,沙钢已经成长为我国最大的电炉钢和特优钢材生产基地。

伴随着沈文荣一系列大胆的投资,沙钢成了世界级钢铁生产基地,传奇式的“沙钢速度”赢得了业界喝彩。

勇立潮头敢先行。只要细数一下,你就会发现各行各业的领头人就是本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敢于亮剑的人,第一个大胆冒险的人。他们的财富和成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他们激励着追随的人,并带动着同行业的发展。这些堪称行业“第一人”的亮剑英雄就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榜样,是我们所向披靡攻克工作堡垒的尖锐利剑。

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

【亮剑精神】

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

“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正是这样的亮剑精神,独立团才屡建奇功,在敌我力量悬殊、外界环境极度不利的情况下,披荆斩棘,开辟出了一条胜利之路;正是有这样的亮剑团体,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我们的民族才逾越重重障碍,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保卫了自己的国土。

1941年冬,身穿单薄夏装、顶着刺骨寒风的独立团一营,以破釜沉舟的决死精神面对强敌,以一营之兵力率先向关东军两个中队发起攻击,进行了一场惨烈的白刃战。这场战役,独立团一营几乎全军覆没,其惨烈程度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在这场战役之前,赵刚问李云龙:“万一情报不准,鬼子不是一个押车小队,而是一个中队或一个大队作战部队,你怎么办?”

李云龙道:“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

“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

“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里混啦。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

“面对敌手,毅然亮剑”,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遇到困难便会止步不前,被内心的恐惧摧毁,这样的人如何成为团队的核心?

同样,在工作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像李云龙那样毅然亮剑,面对困难拿出当仁不让的勇气,主动去解决它。

1985年,联想成立第二年的某一天,柳传志听说国家体委要购置14台IBM电脑,立即找到体委的一位科长,但这位科长对此事没有最终决定权,决定权在体委器材处。柳传志又找到了器材处,磨了一天器材处才点头通过了。

可是,国家体委的这笔外汇在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按当时政策,仪器进出口公司有权最终决定从谁那儿买这批机器。于是柳传志就去找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在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柳传志遇到了该公司一位最基层的业务人员,他对柳传志一点都不客气,劈头就问:“我们有自己的进货渠道,这批机器凭什么给你做?”最后干脆把柳传志轰了出去。当时房间里有很多人,柳传志异常尴尬地从房间里退了出来。

出来后,柳传志心里很不舒服,但过了一会儿他安慰自己说:“我不跟他一般见识。”最后,柳传志找到了轰他出去的那个人的同学帮忙说了好话,这单生意还是做成了。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看似难以跨越的障碍和难堪的挫折,这时如何调整心态、“跨越”挫折而不被其压垮,是决定未来成败的决定因素。

经常听到有些员工这样说:“对于工作我已经尽了力,我尝试了多次,可就是不见成效。”尽管他尝试得很多,却总是在觉得事情已经没有希望时放弃了再尝试的念头,结果失败了。缺乏自信的人遇到困难时,只会停下工作,知难而退,而不会去考虑是否有别的可行办法。

“敌人越强大,越要敢于亮剑”,在战争中,这是一条铁血法则。因为战争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消灭敌人,要么被敌人消灭。那些畏缩不前、只想逃离战场的士兵,肯定会被敌人消灭;那些瞻前顾后、从不主动出击的士兵,最终也将被敌人消灭。

现实职场中的情形虽然没有战场那样残酷,但也需要我们发扬面对困难、毅然亮剑的精神,以乐观和自信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一切挑战。事实上,面对困难我们要做到乐观自信并不难,只要平时敢于肯定自己的优点,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以积极的心态尽快找出解决的办法就可以了。只有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你的上司才能对你也充满信心,你才能在工作中减少失败的概率,高效地完成任务。 8xb7h2VI8Rdy/ap01KBDSK3Tj/L9xiSWZqP9GP6E+uKqOlTcx6iNJTDmc16YEt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