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辑远古的神话

盘古出世天地分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一样,黑暗混沌成一团。就在这个大鸡蛋中,盘古在悄悄地孕育着。

盘古在大鸡蛋中孕育着、生长着,如同睡着了一样,发出呼呼的鼾声。一年、十年、百年……转眼之间,一万八千年过去了。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睁开了眼睛,但他觉得奇怪:怎么四周黑暗一片,什么也看不见?黑暗使他闷得发慌,接着又是万分的烦恼,他实在忍不住了,向旁边一抓,竟抓到了一个大斧子。于是,他拼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向前劈去,随着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那个曾紧紧地包着他、孕育了他的混沌的大鸡蛋被他劈裂了。

这个大鸡蛋中那些轻而清的东西缓缓地向上升去,慢慢地变成了天;另外那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地沉下来,一点点地变成了地。于是,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被盘古用大斧子给开辟出来了。

天和地被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会再合拢起来,就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伸直了腰站在天地之间,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着。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而盘古的身子也随之增长。就这样,一万八千年又过去了。天升得高极了,地也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为高大。

那么,盘古到底长了多高呢?据说有九万里那么高。盘古成了巍峨的巨人,他就像一根长长的大柱子撑在天和地的中间,不让它们再重新合拢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又不知多少年过去了,盘古就是那样在孤独寂寞中做着这支撑天地的辛苦工作。到后来,天和地已经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

盘古临死的时候,浑身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团团气变成了天上吹着的风和飘着的云;他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滚过天空的隆隆雷声;他的左眼睛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睛变成了皎洁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与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大道;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温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

总之,尽管盘古开天辟地后死去了,他也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璀璨。

女娲造人的传说

传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大地渺无人烟、毫无生气。这景象使得另一位天神女娲感到非常孤独,总觉得天地间似乎缺少了什么。她想要创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这样,世上就会有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寂寞和荒凉了。

有一天,女娲找到一处清澈的水塘,就蹲下身来,拿起黄泥,按照自己的模样做了一个泥娃娃。当她把这个泥娃娃放到地面上时,泥娃娃居然蹦蹦跳跳地活了起来。女娲心里很欢喜,于是继续用黄泥捏了许许多多的人,还给他们戴上了头饰。女娲一心想让这些充满灵性的人布满大地,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疲惫的女娲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了一会儿,到了第二天天一亮,她就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后来,女娲觉得这样实在太累了,而且造人的速度也太慢,于是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上浑黄的泥浆,再把藤条一甩,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很多跳着叫着的人,和以前用泥土捏的人一模一样。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这些赤裸的人围着女娲欢呼跳跃,虔诚地感谢她,然后就分散到各地开始生活。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后来,女娲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他们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气,她们便成了女人。女娲让男人和女人结婚配对,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生儿育女,世世代代繁衍、绵延下来。女娲创造了人类,被大家尊为人类的始祖。

燧人氏钻木取火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以狩猎为主,生吞活剥、茹毛饮血,过着原始、野蛮的生活,他们还不知道利用火,什么东西都生吃的。其实,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出现了。火山爆发,有火;电闪雷鸣,常引起森林火灾。最初,原始人看到火,还以为是什么怪物,怕得要命。后来,当人类看到野兽被大火烧死后,又闻到火中散发出的阵阵肉香,才敢接近火,去取灰烬中的熟肉吃。经过品尝,人们才发现被火烤熟的东西竟然那么鲜香可口。于是,人们才渐渐地学会了用火烤东西吃,并且想办法把火种保留下来使它不灭,好长期使用。但是,保留火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当遇到刮风下雨,火种很容易熄灭。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一个叫“燧人氏”的人发现,用两块燧石互相撞击摩擦,能够撞击出火来。于是,他马上把这一惊人的发现告诉给人们,并教人们采集这种“火石”。他还发现,用一根坚硬而尖锐的木棒在另外一根木头上使劲地钻,木头上也能钻出火星。这便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由来。

发现、利用火和发明钻木取火,无疑是人类的巨大进步。人类掌握了取火的本领,自然就不再食用生的食物,结束了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类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增加了,取食的对象和活动的范围也扩大了。人类还利用火取暖御寒、抵抗野兽的袭击。由于食物结构的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伏羲顿悟画八卦

伏羲的最大功绩是创立八卦。当时的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每当下雨刮风、电闪雷鸣的时候,人们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聪慧的伏羲想把这一切都弄明白,他经常站在渭河南岸的一座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有时还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

有一天,伏羲正在苦苦地思索长期以来观察的现象,突然听到一声奇怪的吼声,只见对面的山洞里跃出一匹龙头马身的神兽,身上还有非常奇特的花纹。这匹龙马一跃就跃到了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领悟,终于画出了八卦。从此,人们就能够通晓万事万物变化的性质,并且分类归纳万事万物的形状。后人就称这座山为卦台山,跃出龙马的山洞为龙马洞,渭水河中的那块大石就叫做分心石。

此外,伏羲还任命官员管理社会,创立了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制造了用于记事的书契取代结绳记事的原始方法。伏羲发明了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他是一位伟大的乐师。伏羲曾经“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千余年来被我国医学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的始祖。《管子·轻重戊》说他作九九之数,发明乘法;《历书序》又说他发明了甲子历法。伏羲成了最早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五谷诞生农耕始

神农尝百草的同时,尝出了麦、稻、粟、高粱等五谷能充饥。神农氏通过观察还发现,人们吃完扔在地上或自己长熟落在地上的瓜子、果核、种子,到第二年又发出新芽,长出新的瓜蔓和植株。后来,他又发现天气、土地对植物有很大的影响。天气暖和的时候,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天气变冷时,植物则落叶枯萎。而且,生长在黄土里的一些植物,在黑土里就生长缓慢;有些植物在干燥的土地里不能成活,在潮湿的土地里才生长茂盛。于是,他针对天气的情况和不同类型的土地,指导人们对植物进行人工培植,收集植物的果实、种子作为食物,这样就不怕打猎时空手而归了。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耒耜用来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大了。自从人们跟着神农氏学会了农业耕作,生存就开始有了保障,人类的生活就安定了。

传说中,神农氏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开创了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

神农尝百草写书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是粮食可以吃,哪些是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最初,百姓们靠打猎过日子,但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靠采摘野果为食。但是,由于对各种植物的习性不了解,不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误食一些有毒的果子后就得了病,甚至中毒死去,生活过得十分艰辛。这时有个勇敢能干的“神农氏”,他的肚子光亮透明,心肝肠肺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神农氏很想为人民做些事,决心尝遍所有能吃的东西,看看它们在自己肚子里的变化。于是,他不辞劳苦走遍很多地方,亲自尝过各种野草和野果,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有毒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

神农氏白天领着大家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人们生起篝火,就着火光把白天采来的草药分类整理,把有毒的和没毒的分别放在不同的口袋里。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感到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地上。大家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色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大家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能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

大家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怎么能回去呢!”他尝完一山的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神农氏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叫大家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传说神农走到今天湖北省西部的山中时,由于山势陡峭,只能架木为梯才能上去。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神农架木而上的地方取名为“神农架”。

夸父追旭日化山

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北方有一座巍峨雄伟的高山,名叫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就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自己的族人能够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与洪水猛兽搏斗。

那时候,人们的农业生产水平还很落后,要靠天吃饭。但是有的时候天下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而需要太阳的时候,它又往往躲在云彩后面不出来。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开始了他追逐太阳的征程。他耳朵上挂两条黄蛇,手里也握着两条黄蛇,随身还携带着一根手杖。

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是打个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越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追到了禺谷。传说禺谷就是太阳休息的地方。在太阳落到这里洗浴后,就在巨大无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来。夸父心里兴奋极了,一团巨大又红又亮的火球就在眼前,夸父已进入太阳的光轮,完全处在光明的包围中。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是需要喝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大泽是一片纵横千里的水域,足够他解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据说就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边。夸父的手杖落在地上,变成了一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名为邓林。从此以后,夸父的族人居住在夸父山下、邓林之中,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始祖黄帝的诞生

我们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炎黄指的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两位始祖,关于他们的传说非常多,尤其是黄帝的传说。

传说黄帝的先祖是有熊氏。有熊部落的首领少典与他的妻子附宝的感情十分融洽,做什么都要在一起。有一天,他们到姬水去游玩,天快黑的时候,突然阴云密布,轰隆隆的雷声响彻四野,银蛇般的闪电刺破夜空的黑暗。突然,一个霹雳就在他们头顶炸响,附宝觉得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控制了她。回家之后,她怀孕了。消息传开,族里的人们纷纷议论说:“不得了!附宝因感应了上天而怀孕,这孩子一定是天神转世。”

附宝生下了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他就是中华始祖黄帝。黄帝生下来相貌堂堂,他的前额高高隆起,眉宇间如同悬着日月,两条剑眉就像天上的闪电。传说他不到两个月就会说话,聪明无比,几岁时就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到了二十岁就学到了很多东西,非常有教养,与人友好相处,办事果敢有力。由于他出色的才能和威望,很快就被推为部落的首领。

他发明了车船,便利人们出行;盖起了房屋,让人们脱离了“构巢而居”;发明了衣服,使人们不再受寒暑的侵扰;还懂得音律,创造了文字、算法,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部落里的人们便把他推举为首领,因为他长在姬水,便以姬为姓;又因为他居住在轩辕之丘,以此为名,所以后人也称他为轩辕氏;又由于他在有熊部落,故亦称他为有熊氏。

炎黄二帝战蚩尤

黄帝当了部落首领后,凭他出色的能力、绝顶的聪明,很快就使有熊氏部落强大起来。轩辕觉得在姬水之畔再住下去,会影响部落的发展,便率领本部落的人们,几经艰辛到了涿鹿(今河北北部),准备在这里长期居住下去。

烈山氏部落当时生活在这一地区,烈山氏部落的首领就是后来的炎帝。轩辕的到来引起了炎帝的不安,双方为争夺这一地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后轩辕在阪泉打败了炎帝。炎帝同意把两个部落合并,炎黄部落的首领由轩辕担任,以代神农氏,又因有土德之瑞,轩辕故号黄帝,而炎帝自己则担任了副首领。这个炎黄部落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雏形,后来中国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就是由此而来的。

炎黄两个部落合并以后,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正当炎黄部落联盟不断发展的时候,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带着人来攻打炎黄部落。蚩尤善于用金属制造兵器,锐利的长矛、牢固的盾牌、轻便的刀剑、沉重的斧钺、强劲的弓弩,都出自他的创意。他有兄弟81人,个个身高数丈、铜头铁额、四眼六臂、牛腿人身,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是吃沙子、石头长大的。古书记载:他们“选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战斗开始,黄帝派出应龙与蚩尤接战,用水攻的办法来攻蚩尤。蚩尤去请了风伯(风神)、雨师(雨神)来助战,风伯、雨师刮大风、降暴雨来反攻黄帝;黄帝召来旱神女魃,女魃能收风息雨,她所到之处云收雨停,蚩尤这一战失败了。

蚩尤见未能取胜,就放出浓雾围困黄帝部落,浓雾使得黄帝的人马互相不见,走路都分不清方向,更别说打仗了。聪明的黄帝突然想到,天上的北斗星是固定在一个方向的,于是受到启发,派人制造了一辆双轮木车。车上站立着一位手臂前指的木人,任凭车子东转西走,木人的手指永远指向南方。正是靠这一伟大发明,黄帝的兵众才辨识了方向,杀出了重围。蚩尤的攻势,最终又被瓦解了。

黄帝为了彻底打败蚩尤,让人训练了一批凶猛的野兽,派人制做了一面巨大的战鼓,发动了和蚩尤的决战。战斗开始了,黄帝擂起战鼓,雷鸣般的鼓声在战场上空轰响。黄帝军队士气大振,野兽被士兵们赶着,高声吼叫着冲向敌人。蚩尤的军队被这震耳的“雷声”和狂吼的兽群吓呆了,一下子溃不成军、落荒而逃。在战斗中,黄帝抓住了蚩尤,把他处死了,蚩尤的九黎部族全都并入了炎黄部落。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各部落共同拥护的首领。

仓颉受启发造字

文字出现以前,人们要记住一些事情只有靠自己的大脑。好在那个时候人类也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和特别的事情需要记住。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就发明了结绳记事的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于是,仓颉就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记下重要的事情。就这样,仓颉在洧水河南岸一个高台上的屋子里住下,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

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的时候,突然看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了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一看,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认不出这是什么野兽的蹄印。这时正好走来一位猎人,仓颉就向他询问。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它与别的野兽的蹄印不一样。其他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听了猎人的话,仓颉很受启发。他想:“既然一个脚印可以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像,大家就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

从此开始,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他按照这些东西的特征画出图形,造出了许多象形文字来。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的模样描绘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绘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据说,仓颉造字以后,惊动了天地鬼神,天上掉下了许多谷子,鬼魂则惊吓得在夜里大声哭叫起来。这就是“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

可是这些字应该往哪里写呢?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仓颉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依照这个样子造了“龟”字,又把“龟”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没想到这只龟乘人不注意爬进河里去了。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又被人捉住。人们发现刻在龟背字的字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于是,仓颉就命人找到许多龟壳,将自己造出的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献给黄帝。

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的首领,让仓颉把字传授给他们。从此以后,中华民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甲骨文。

黄帝铸鼎飞上天

公元前2598年,黄帝152岁了,但他仍风尘仆仆离开他的首都,四出巡查。

这一年,黄帝到了桥山(今陕西黄陵),在山下铸了一个大鼎。鼎是一种巨大的锅,可能他想用以请各部落酋长大吃一顿。但大鼎铸成的时候,天忽然开了,降下一条黄龙迎接他。黄帝跟他的随从人员和宫女共七十人一齐跨上了龙背,然后,黄龙冉冉起飞。一些没有福气的人赶来得太迟,只能抓住已经飞离地面的黄龙的胡须,胡须脱落,他们纷纷掉下来。黄帝白日升天,成仙而去。那些掉下来的人,懊丧而悲痛地把黄帝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之下,这就是现在位于陕西黄陵的黄帝衣冠冢。

宁封升天为制陶

神农首创农耕,据说制陶也是他发明的。古籍记载:“神农作陶”,“神农氏耕而陶”。陶器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彩陶。相传,彩陶是黄帝时发明的。

黄帝时,宁封子为“陶正”,即管理制陶的官员。“有异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列仙传》)烟为五色,意指所烧的陶器为彩陶。相传,宁封为烧彩陶,后掉入窑火中,其身影随烟上下,升天去了。如此说,宁封子是为烧制彩陶而以身殉职的,值得纪念。其实,早在宁封子之前三千多年,即距今八千年前,彩陶已初萌了。到了宁封子时代,即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时候,彩陶艺术异彩纷呈,进入了自身艺术生命的黄金时代。

颛顼帝“绝地天通”

“绝地天通”是则神秘而古老的传说:黄帝之孙颛顼称帝,令大神重伸开双臂举天,又令大神黎用力按地,一举一按,天升地沉,不再相通。故曰“绝地天通”。

战国时,楚昭王读到这则神话,颇感疑惑,遂问学识渊博的观射父:“难道在颛项之先,天地离得很近,老百姓可以随意上下吗?”观射父为之作了解释。

原来,人之初是浑沌少知的。后来,人类有了足够的思考力,方才生出种种崇拜来。当时,氏族、部落居处分散,各有各的图腾、巫师,都可以随意接神、送神,编造天意神旨。史称那时的状况为“民神杂糅”。黄帝入主中原,国家雏形已经孕育。黄帝之孙颛顼时,这种神权的分散和混乱已成为政权统一的障碍,因此,一场宗教革命势不可免。颛项令其孙重管理天上的事,统一解释天意神旨;又令其孙黎管理地上的事,统一发布政令帝命。这样,“民神杂糅”就被禁止了,神权被统一于帝权。颛顼一身二任,既为人间的大首领,又是代表天神的大宗教主。从此,地上老百姓通天的神权被取缔,故曰“绝地天通”。

这场神权统一的革命影响中华文化几千年。有史以来,历代帝王都垄断着祭祀天地的权力,只有帝王才可以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只有帝王之都才设有天坛、地坛。帝王们打着“受命于天”的旗号,自称为“天之骄子”,以维护其统治地位。这种状况,一直维护到清朝末年,那神权才与帝制一起为辛亥革命所埋葬。此后,北京的天坛、地坛才辟为老百姓可以出入的公园。

嫦娥奔月寂寞寒

月亮上有座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名叫嫦娥的仙女,这个传说在中国可为家喻户晓。然而,嫦娥原本是什么人,她究竟为什么飞到月亮上去,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嫦娥,古书上也写作妲娥。其实在上古,嫦娥两字和那个生下了十二个月亮的常仪的名字发音很像,或许是古代某个民族崇拜的月亮女神,经过长期演变,衍生出种种不同的传说。关于嫦娥的传说,一般认为她是射日的大英雄羿的妻子。然而,羿的妻子似乎并不仅她一人。

羿因为射日受到上帝的责难,不能重回天界,他的妻子嫦娥也只好陪着他呆在地上。嫦娥对此是很不满的,羿虽然并不后悔自己的行为,但想到人寿有时而尽,不知道哪天就会死去,心里也不好受。他听说西王母那里有可以长生不老的灵药,就决定千里跋涉,前往访求。

西王母是居住在昆仑山上的神人,后世把她描绘成一位慈祥的老妇人,是东王公的妻子,但在最早的神话传说中,她的样子却半人半兽,非常奇特。据说西王母长着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头发蓬松,头顶长着高高的鸟冠。不过,如果把这些特征都看做是上古部族统治者的特殊装束,倒也能说得通。

昆仑山高与天齐,周围还围绕着弱水和火山,但这当然难不倒大英雄羿。羿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见到了西王母,得到了不死之药。西王母关照他说:“这药是给你和你的妻子吃的,一人一份,吃了就能长生不老;如果一个人吃了两份,就能重回天界。”

羿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打算找个良辰吉日,和妻子嫦娥一同服用这不死之药。然而,嫦娥实在是太想念天界了,她瞒着羿,一个人吃掉了两份的不死之药,于是身体变轻,慢慢地向天空飘去。

大概是害怕天上的仙人责备她抛弃了丈夫,嫦娥不敢返回天界,她飘飘荡荡地到了月亮上。据说一登上月亮,她的身体就发生了变化,从一个美女变成了一只丑陋的癞蛤蟆--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这种变化倒是早就注定的。

这种传说未免太过凄惨,所以还有一种说法:嫦娥并没有变成蟾蜍,只不过月亮上空空荡荡的,除了一只小兔子,一株桂树,还有一个名叫吴刚的仙人外,什么也没有,嫦娥从此就过着寂寞冷清的生活。吴刚是学仙犯了罪,被贬到月亮这荒僻的地方来,要他天天砍伐桂树,何时树倒,他就能免罪。然而,那株桂树本是神物,树干砍开后立刻就又合拢。吴刚砍呀砍呀,只能永远呆在月亮上,没有出头之日了。

情深泪洒湘妃竹

舜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特别是他命禹治好了天下的大洪水,使人民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可是,舜到了晚年的时候,南方的九嶷山一带有几个部落发生了战乱。他便决定亲自到那里视察一下,以解除那里的战乱。舜一向非常尊重两位夫人,就把自己的打算对她们说了。不料娥皇和女英担心他的身体,都不赞同他到九嶷山去。没有办法,在一个夜晚,舜带上几位随从,不辞而别,悄悄地出发了。

几天不见舜帝回宫了,娥皇和女英心中着急了,舜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找到侍从一问,这才知道舜帝已经动身去九嶷山好几天了。她们放心不下,立即收拾行装,准备车马,随后追赶上去。

追赶了十几天,这一天来到了扬子江边,但遇到了大风,幸亏有位老渔夫知道了她们是舜帝的夫人,用船把她们送到了洞庭山,让她们在一座小庙中住了下来。大风一直刮了一个多月,她们出不了湖,只好焦急地盼望着风早些停止。她们登上山顶向远方张望,心中暗暗祝福舜帝身体安康。

这两位多情的夫人,迎来无数次日出,送走无数次落日,她们盼啊盼啊,望眼欲穿、愁肠万断,但也没有见到舜帝的归帆。

渐渐地,风停了。在一个风平浪静的中午,她们突然看到从南方飘来一只插有羽毛旗帜的大船,这是宫廷里的船,便急忙跑去迎接。但是,一看到船上的侍从和士兵一个个愁眉苦脸、满面哀容,她们立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侍从们一边把舜帝的遗物交给她们,一边说:“舜帝驾崩于九嶷山下,已经埋葬在那里了。”娥皇和女英虽然已预料凶多吉少,但这情况一旦被证实,她们便哭昏在地。

从此,娥皇和女英每天都要爬上洞庭山顶,抚摸着身边的一株株翠竹遥望九嶷山,流淌着伤心的泪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的泪水洒遍了青山竹林。那满山的翠竹也与她们一起悲伤,一起流泪,株株翠竹上都沾上了她们悲伤的泪水,竟在上面留下了永远擦不掉的斑斑泪痕。这种有花纹的竹子,后来就被人们称为湘妃竹,其实就是斑竹。

后来,娥皇和女英由于过分地想念舜而投到湘水中自杀了,她们成了湘水之神,被称为“湘妃”或“湘夫人”。 zVyBkFvM9TAeIk3MXy+m9trCZrUdRGJgVkDZkPhaQuGU1480vhDBlWKu+4gMK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