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眼光:眼光多远,生意多大

老狐狸说

把生意做大不能凭一夜工夫,而是要靠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决定给自己制定更高的追求目标、决定掌握自我而不受制于环境、决定把眼光放远、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决定继续坚持下去,这种种决定做得好,你便会成功,做得不好你便会失败。

你的眼光有多远,你的生意就能做多大。

只有未开发的市场,没有做不成的生意

不论个人还是企业,第一单生意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第一单是个里程碑,它证明了你产品的价值--有人愿意花钱来获得。同时,它标志着你开始赢利了。所以,要成交的关键是唤起客户对商品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要想方设法给他们一个不得不购买的冲动和理由。相信下面这个推销员的故事可以给人以启迪。

一位百货公司的经理核查新到的售货员的工作情况,问道:

“你今天有几个顾客?”

售货员回答:“一个。”

“只有一个吗?卖了多少钱的货呢?”

售货员回答:“五万八千多美元。”

经理大为惊奇,要他详细解释。

售货员说道:“有位男人来到店里,因为他老婆偏头疼,他来为她买一瓶阿司匹林药。”

经理听后不耐烦地说:“笑话!我们又不是药店。哎,那你怎么卖出五万八千多美元的货呢?是卖给这个人吗?”

售货员说:“因为我知道这位男士喜欢钓鱼,所以就对他说,‘你这个周末可以自由自在了,为什么不去钓鱼呢?’男士喜出望外,随后我先卖给他一枚钓钩,之后再卖给他钓竿和钓丝。”

“我又问他打算去哪里钓鱼,他说要到南方海岸去,我说该有艘小船才方便,于是他买了那只6米长的小汽艇。他又说他的汽车可能拖不动汽艇,于是我带他去汽车部,卖给他一辆大车。”

经理喜出望外,问道:“那人来买一枚钓钩,你竟能向他推销那么多东西?”

售货员答道:“其实是他自己也有这个需求,只不过我提醒了他。”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售货员推销商品的本领。他凭借自己聪明的脑袋和甜甜的嘴巴,再加上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技巧,把客户原来的小额订单魔术般地变成了增长了数百倍的大额订单。

对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第一桶金是创业发展的前提,所以更要像那位销售员一样尽快推出产品,不遗余力地完成自己的第一单。

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位年轻人走在北京繁华的街头。尽管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忙于应聘,但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他。因为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要想在这座城市里立足,几乎比登天还难。

就在他准备返乡时,接到一家公司让他面试的通知。他兴冲冲地前去,经理指着商店里的一些瓶瓶罐罐问他是否了解这些商品的使用常识。他吞吞吐吐一句话也答不出来,因为有许多东西他从未见过。

眼看唯一的机会就要消失,小伙子有些不甘地问:“请问先生,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经理微笑着说:“这很简单,我们需要将这些商品销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处,回味着经理的话,小伙子突然有了奇妙的想法:去寻找那些需要这些商品的人!不久,在当地的一家报纸上登出了一则启事:谨以我本人信誉作担保,如果你或者贵公司遇到难处,如果你需要得到帮助,而且我也正好有这样的能力给予帮助,我一定竭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这则启事登出后,小伙子接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求助电话和信件。比如:有位老人为自己的花猫咪生下小猫照顾不过来而发愁,而一位妈妈却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吵着要猫咪找不到卖主而着急;西边的一个工厂急需大量化学制剂,而东边的一家工厂正为生产的化学制剂卖不出去而发愁。

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一呈现在他面前。

小伙子没想到人们居然有这么多不同的需求,虽然,有些需求近在咫尺就能满足,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于是,他就把这些情况整理分类,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毫无保留地告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久,一些得到他帮助的人给他寄来了汇款,以表谢意。

据此,小伙子灵机一动,注册了自己的信息公司。之后他开始在当地一份有影响的报纸上专门开了一个专栏,刊登各种供求信息,无论产品供求还是闲置设备、厂房的转换等,服务于各种公司和个人。

之后,随着他的业务越做越大,他在全国各地都设了办事处。现在,他又把报纸升级,创办了一家供求信息类的网站。在北京的四环内,小伙子买上新盖的楼房,拥有了自己宽敞气派的办公室。

需求就是市场。在市场方面,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13亿人口可以说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购买力市场。任何产品只要能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的需求,就会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

即使一件商品只赚一分钱,有10亿人次购买,也会有1000万元的利润空间。而如果是在人烟稀少的国家,老板本事再大,没有顾客,利润也无从谈起。所以,在国外企业都纷纷在我国抢滩登陆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国内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关注需求就是关注财富,而这些并不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拒绝陌生行业的诱惑

有句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做生意是一门大学问,尽管各行各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每个行业之间又有许多区别,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经营之道。所以,生意人切不可盲目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在这方面,有许多血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张氏家族是东南亚一带有名的显赫家族,在香港的华人、洋人贸易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博彩业大王张先生就出生在这样的豪门世家里。其祖伯父是东南亚最富有的华人;父亲既是洋行买办,又是立法局非官方华东三院主席;另外,他的伯父和叔叔大多都是买办出身。而且,他们既通中文又精通英文的优势,无人可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却栽在了股票市场上。张先生的叔父张世明因无法偿还债务,饮弹自杀;长兄张世达患上了精神病,服下大量的安眠药后长眠不起;其他人也抛妻别子,亡命他乡。

是什么原因造成张家家破人亡的呢?

一天,在怡和洋行做买办的张世明,进入大班办公室时,发现地上有一封未封口的信,他好奇地拣起瞄了一眼。原来正好是一个买入股票的信息。张世明早对股票的神奇有所耳闻,但是自己从来没有炒过股。他早就幻想着能一夜暴富,不再打工。惊喜之余,张世明急忙回去与兄弟们商量,决定立刻贷款并倾其所有家产购入信息上提示的股票。

谁知,当张氏家族倾其所有将全部资产投向那只股票后,该股票的价格演出了“高台跳水”的一幕,一路狂跌,一直跌得张家家破人亡。

原来这是怡和大班故意玩的一出把戏。他们想抛出手里的股票,又发愁中小投资者没有巨额资金来接盘,于是操纵股价,先高后抛。虽然张家上下都是非常聪明的人,但张世明弟兄对股票生意是外行,哪里能识破这其中的诡计。

一个本来家业兴旺的大户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虽然有的陌生行业看起来利润大,但是对于不懂行的人来说,涉足就意味着风险。所以,无论致富还是创业,都要慎之又慎。

俗话说:做熟不做生,熟门熟路好赚钱。虽然做生意难免遇到陷阱,但如果是懂行的人,则受骗的可能会大大降低。因此,在选择自己的行业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的情况,万不可冒冒失失,一头扎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不能自拔。毕竟,选择熟悉的行业是赚钱的一个好开端。因为在最熟悉的领域铺下你的第一块金砖才会更加容易。

独具慧眼,果断决策

谁都知道,利用市场的波动挣钱是股市赚钱的诀窍:可是许多人就是没耐心,也没远见,总想一夜暴富,殊不知,即便是一夜暴富的奇迹也是经过了长期的准备,否则,还是会马上一夜赔光。之所以能暴富,是因为有区别于一般人的大智慧。

“在别人胆怯时勇敢、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是“股神”巴菲特投资的核心理念,也是他投资的远见卓识和果断魄力的表现。

1963年,美国运通子公司因为与规模庞大的联合公司进行色拉油罐装交易而受骗,总裁霍华德·克拉克决定承担这笔债务。消息传出,运通股票一夜之间下跌。当人们对运通股票唯恐避之不及、纷纷抛售时,有一个人却对它情有独钟,他就是巴菲特。1964年,巴菲特动用合伙公司40%的资产(约1300万美元)买入运通5%的股票:人们都认为巴菲特疯了,认为这个时候买运通的股票必赔无疑。

但巴菲特这样投资并不是没有根据。当时,《时代周刊》曾宣告“无现金社会”已经到来,人们在交易和流通中将更多地使用支票和各种卡等:巴菲特经过调查发现,在1963年的美国,有1000万公众持运通卡,该公司成千上万的票据像货币一样在流通,人们毫不迟疑地接受并使用它。之后,他又专门走访了出售运通汇票的牛排屋、咖啡馆、银行、旅行社、超级市场和药店等,发现人们仍然在用运通公司的旅行者支票来做生意。因为,虽然股票下跌,但是运通正在千方百计巩固消费者,建立它在消费者心目中强大的信誉。

调查之后,巴菲特认为无论在流通市场还是在股票市场,美国运通拥有着不可低估的消费者,它绝对是这场现金改革中的导航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动摇它的优势地位。果然不出巴菲特所料,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运通股票价格上涨了3倍,5年时间里上涨了5倍,从每股35美元上涨到189美元。人们开始相信巴菲特的话了。

之后,在股票投资领域,巴菲特成为人们吹捧的“股神”,缔造着投资领域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巴非特的投资理念是: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永远追求消费垄断企业。正是因为他的投资是建立在对企业走向的分析上,投资重点在于那些在未来10年、15年或者20年以后可以预测其经营状况的企业,所以才可以“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而这些,恰恰是许多股民特别是新股民所缺少的。

关于投资,巴菲特有句名言:“在投资过程中如同棒球运动中那样,要想让记分牌不断翻滚,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记分牌。”而我们许多人,无论投资还是办企业,都是紧盯着利润,而不是考虑在商场上的表现如何,不判断自己是否具备了经营智慧和经营能力。

做生意的智慧也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所以还是先学会在大海里游泳的本领吧。“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有朝一日,你也会独具慧眼,当机立断。

冷门也能发大财

初次创业者在选项时,许多人总爱跟着“热门”走,社会上流行什么或者什么赢利空间大就想做什么。其实,即便是热门行业也有它的弱势,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如果你不能捷足先登,就未必能分到一杯羹。在别人都追捧“热门”时,如果你找到行业中的冷门,做独家生意,赚别人赚不到的钱,同样也可以大赚一笔。

在美国,许多身材肥胖的妇女都为买衣服而发愁,因为太胖而有个“特大号”的臀部。她们为此而忧心忡忡,从来不敢穿漂亮时装,认为那些时装能使身材苗条的妇女更健美,但却使她们更加臃肿。厂家既不为她们设计新潮的服装,商家更不愿意经营这种销量太少的衣服,认为这个市场没有什么机会。

而河北有个姓杨的女孩儿却独具慧眼,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她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得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意见:正是由于这些肥胖女人的时装目前是一块处女地,所以市场潜力很大,大有开发的前景。为此,她决定抓住这不为别人所重视的领域,开辟新的销售市场。

一次,小杨上街时看到满大街卖的都是少女装,而那些衣兜饱满、体型也发福,想靓丽自己的妇女们却不停地抱怨:“腿都累麻了,也找不到合适的衣服,难道我们就不需要漂亮吗?”小杨看到这群妇女,眼前突然一亮:经营胖人服装,这是个独行,应该能赚钱。

回到家小杨果断地决定做这个独行生意,于是告诉父母,要到北京去玩几天。

一个星期后,19岁的小杨大包小包地提回了一堆胖人穿的衣服,不认字的母亲请来邻居帮忙看衣服标签上的价格。不看不知道,母亲惊恐地近乎绝望,因为每件衣服都得200元左右。母亲急忙去找存折,省吃俭用存下的5万元已被女儿悄悄取走。这下,平时衣服都不超过50元钱的母亲,气愤至极:“你进这么多胖人的衣服干什么?我干了一辈子了,才攒这么点钱,一分一分攒容易吗?你怎么知道能赚那么多钱呢?你卖不了怎么办啊?”

正像母亲所担心的,对于小杨买回的胖子衣服,50多岁的村民表示样式太新潮,在农村穿不出去,所以小杨前3个月根本没“开张”。母亲更不抱希望,以为这5万元就这样扔了。

前3个月一件衣服也没卖出去,一向坚强的小杨这次哭了。她决定去北京找那家胖人服装店老板取经。店老板对她讲,胖人一般不会自己找上门买衣服,“因为胖人自卑而很少去逛商场。”取经之后,小杨回来马上做了一万张名片,名片上有一行醒目的字:穿出你的美丽。下面用特别大的字打上胸围3尺2到4尺半,腰围2尺6到3尺6。

结果小杨欣喜地发现,每当胖人接到这些名片时都很惊喜。因为名片上没说是胖人服装,而且她们又为买服装而发愁,所以都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之后,不断有顾客排队试衣服。这让小杨增添了信心,她仿佛看到了更广阔的胖体女装市场。

2个月后,小杨进的货全部卖出。

小杨在经营过程中发现,胖人不但要穿,更要穿得漂亮。的确,接下来,顾客不断上门提出要新款式,可是当时,所有的服装都是小杨从全国各地的市场上淘来的,当地还没有厂家生产专门的胖人服装,因为大码的衣服已经比较难买了,更何况是时尚靓丽的胖体女装。解决不了货源问题,就无法满足顾客越来越高的要求。

2003年小杨通过广告找到了一家北京服装加工厂的老板,并达成了合作。于是,公司集中最优秀的设计人员,专门为胖女人设计服装。接着,小杨又把自己的服装借给中老年时装模特做表演用。表演中胖女人面带微笑,挺胸昂头,从侧面看上去不但没有肥胖的感觉,而且让人觉得她们很快乐并充满自信。

这样的时装表演在电视上发布的一个月内,小杨就收到了许多封赞誉信,称赞她为特殊顾客着想,而且胖女人争先恐后来买,商店赢利大增。

小杨从胖女人不穿时装的现实中,独具慧眼地捕捉到极具潜效益的机遇,特意为胖女人设计时装,让给胖人衣服加入时尚元素的愿望成为现实,也填补了市场上时尚胖体女装的空白。

现在小杨已经组建了一个专门经营胖人服装的公司,她的200家胖人服装专卖店遍布全国各地,固定资产已高达2000多万元。现在,小杨的母亲见人就夸自己的女儿能干。

行业中的冷门,不外乎是别人认为不值得去经营或不屑于去经营的,这些冷门中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商机。冷门的开发,依赖于极其宝贵的预见几观察并捕捉潜在的商机,见人所未见,为人所不为,便能赚别人所不能赚之钱。

有心遍地财

同是创业者,为什么有的人很快就能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有的人经营多年也攒不下多少钱财?其实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商机并且创造商机。那样,不管从事哪一行,行行都会是聚宝盆。

出生在甘肃偏远小城的小玲从经贸大学毕业后,决定到大上海去闯荡一番。在硕士、博士都爆满的人才市场,仅有大专文凭的她最终没能如愿挤进写字楼做白领,而是到一家合资的化妆品厂做了一名流水线工人。

看到其他女孩儿穿着靓丽的时装,小玲握着自己那点可怜的薪水,自惭形秽,财富梦何日才能实现?从此,小玲开始睁大眼睛寻觅商机。

那天,一位做模特的女友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席间为她冲了一杯自制的“鲜花茶”--只见女友抓了一撮干燥后的鲜花放进杯里,然后放进几颗莲子和枸杞,用开水一泡,花瓣就在水中上下翻飞,美丽缤纷而又散发着醉人的馨香。小玲好奇地品尝了一口,一股淡淡的清香直人肺腑,感觉满心清爽。只听说过鲜花味美色香,可以做菜肴,却从不知道它们还可以拿来饮用。

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发现让她眼前一亮。

“开一间时尚鲜花茶吧”的念头马上在小玲的脑子里产生了。此后,她开始潜心研究鲜花茶的制作。其实,鲜花茶的配制工艺并不复杂,只要加上一个晶莹透明的玻璃器皿,将花瓣放进去,用沸水冲开,闷泡4到5分钟后,一股花香便伴随着袅袅升起的水汽飘散开来。为了保持鲜花茶味道的持久,防止香气散失,小玲请教了那些茶楼的师傅,精心挑选了瓷制的有盖茶杯。但是,要开发成商品投入市场,品种单一肯定不行。而且不同爱好的人们选择鲜花茶也有不同的目的。像她女友这样的是为美容,但是年龄大的人也许更看重茶的保健养生功效。于是小玲利用打工之后的业余时间去图书馆、网吧,查阅了许多资料,最后决定将几种功效能够“互补”的鲜花巧妙搭配在一起,并配以薄荷、莲子、枸杞、人参果等产品,研制几种新的配方--养颜护肤的、活血通脉的茶,既能美容又有保健功效。就这样,小玲的新产品问世了。

之后,她做了一些市场调查,请一些写字楼的高级白领品尝,都反映味道很独特,没有普通茶水的苦涩,女士们很愿意接受。

这些极大地增强了小玲的信心。她辞掉工作,用打工赚来的薄薄的积蓄开了一间鲜花茶吧。对于小玲来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她的资金只够交下个月房租。所以在开业的第一个月里,她既要跑一些花卉培育基地收购各种鲜花,回来后把它们干燥处理;又要像发明家一样,不断研究某几种鲜花的搭配能否产生一种口味新鲜、功效绝佳的新花茶。再加上店里乱七八糟的烦琐事务都要自己处理,一天下来,小玲的骨头都累散了架。

考虑到白领女性工作很忙,路途远的人没有时间赶来喝鲜花茶,她还推出了自己研制的几款花茶,拿到那些配制好的干花后,她们只需在自己的写字间用开水沏泡一下就可以喝了。这一新业务的推出,深受白领女性们的称赞,她的生意也更加红火起来。

辛苦终于得到回报。除上海的一些白领外,许多老外也开始经常光顾小玲的鲜花茶吧。那些白领丽人亲切地把鲜花茶叫“美女茶”。

小玲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收入的顾客,向她们推荐不同品种的茶的功效。她也会告诉她们:哪此鲜花是不能乱喝的,比如夹竹桃的花果中含有多种糖甙毒素,万年占的花和叶中含有天门冬等毒素,食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等。许多客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健康顾问”,即便不买茶,也要来这里坐坐,小玲更是来者不拒。在随便闲聊中,小玲看到了人们对她的期待,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位,感觉很满足。

虽然生意人都说挣钱很累,但小玲却把茶吧当做一种爱好和快乐来经营。第二年,她又在浦东区拥有了一家分店。

在拥有固定客户的基础上,小玲又看准了一些星级酒店。她到酒店的餐饮部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并让客人免费品尝。因为有了一些零散客户的口碑,这一举动大获成功。许多酒店都开出诱人的高薪,希望小玲能带着自己调制的鲜花茶,到酒店的餐饮部去工作。小玲委婉拒绝了,但却和他们保持了业务联系--常年为各大酒店提供研制好的干花,而且免费送货。仅这一项,每年都能为她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入。

随着鲜花茶吧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第三年,小玲从一个两手空空的打工者变成了拥有50万财富的小老板!当然,小玲并不满足,下一步,她打算和专家们合作,研制出南方人和北方人都适应的不同品种的鲜花茶,把鲜花茶推向全国的市场。现在,小玲早就不再为买靓丽时髦的服装而发愁了,她可以精神抖擞地走在上海这个大城市里,因为她凭着自己的打拼,拥有了值得自豪的事业。

财富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轻而易举地获得,创业必须专心、深入地研究经营之道。市场信息在哪里?怎样开拓?“有心遍地财,处处皆生意。”在竟争态势十分激烈的市场中,只要有足够的洞察力,能悉心观察、巧妙经营,总会抓住赚钱的商机。

特色经营赚钱丰

在城市的街头,放眼望去,你会看见各种各样的店铺鳞次栉比,一家挨一家,经营的行业也五花八门。无论经营什么行业,要使顾客上门就一定得有一些特色。店铺的特色好比每个人的特点,店铺没有特色,就很难有顾客光临。

罗先生从东北来,在北京开了一家快餐厅,经营水饺、面条、包子、油条及简单炒菜等小吃,主要面对附近公司的一些上班族。因为他在老家就开过饭馆,所以做起来轻车熟路。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开业3个月来一直冷冷清清,有时十天八天都没有顾客来吃饭。他想,时间长了就好了,开店不可能马上挣钱。可是半年的时间都过去了,前来光顾的顾客还是不多。罗先生本想靠这个小店挣点钱,补贴家用,可事与愿违,别说挣钱,连房租、水电等费用都挣不回来。眼看冬天就要到了,他决心抓住这个餐饮的黄金季节,挣钱好回老家过年。

经过几天潜心的观察,罗先生明白了其中原因。

一是自己饭馆的经营品种没有卖点。在他的小饭馆两边各有一家装饰豪华的小酒店,高档一些的消费者自然会选择那里;对面是一家具有兰州风味的拉面馆,图实惠的消费者会选择那里;不远处有五个用帆布做成的简易棚,棚里也经营水饺、面条等大众小吃,基本上和他的品种相同,不想吃炒菜的消费者就选择了那里。自己虽然有炒菜,但环境比不过装修豪华的餐厅,小饭馆基本上被架空了。

再说,经营饭店是一门艺术,怎样拉住回头客更需要技巧,自己在这方面也没有太费心,顾客来一回便再不来了。

找到病症后,罗先生心中有数了。于是,他对自己的小饭馆从定位到经营方式来了个大改变。

首先,针对市场空白变换经营品种。罗先生想:既然继续经营水饺、面条等传统小吃,竞争不过帆布棚,那么就必须寻找既具有特色又是市场冷门的经营项目。经过调查他得知,当地没有经营砂锅类菜的饭店,而砂锅又是北方的一大特色。冬季马上要到了,人们正需要用热气腾腾的砂锅来驱寒。看准了这个市场卖点,罗先生把快餐厅改为砂锅居。做砂锅,罗先生颇有一套,他不但把砂锅类菜分为蔬菜类、豆腐类、牛肉类、蘑菇类、海鲜类、鸡肉类、排骨类等二十几个品种,而且还配上东北乱炖;砂锅的型号也分大、中、小三类,每个食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爱好和饭量选择不同型号的砂锅,价格从5元到15元不等。因为菜香味美,开张的第一天,就迎来了不少顾客,超过了快餐厅开张半年多的数量。

不但在饭菜上要有特色,而且在就餐环境上罗先生也费了一番心思。因为这里大多是在办公室工作的打工族,他们对餐厅的环境很看重,所以,罗先生对餐厅内外进行了重新装修设计,有大厅,也有雅间,如果小老板们想谈点事情,就可以选择雅间。而且色调均以米黄色为主,饭桌上还插有青草鲜花,一进门就感觉神清气爽,忘记了工作的紧张和疲惫。

光是环境好还不行,服务也必须跟得上,鉴于以往的教训,罗先生加强了服务培训,从经理到员工都要进行换位思考,把自身放在顾客的角度看待问题,尽量满足顾客的各种要求。实在没时间前来就餐的,可以通过电话订餐,享受上门送餐服务。

这些经营方式的改变,使砂锅居几乎天天爆满。吃惯了附近饭菜的人们也都想到这里换换胃口。顾客们无论对砂锅的饭菜质量还是就餐环境及服务态度,都非常满意。开业后两个月内,砂锅居几乎天天座无虚席。

眼看元旦将近,在保证饭菜特色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罗先生又及时推出会员价、节假日打折价。这样,不但打工族,就连附近小区的居民也经常前来就餐。为进一步保持这种人气旺盛的局面,罗先生又与附近一家照相馆进行联合促销,具体内容是:凡在砂锅居一次性消费20元以上的顾客,可免费到照相馆照价值6元的艺术照一张;凡是在照相馆一次性消费达100元的顾客,可到砂锅居享用价值20元的砂锅菜一次。

罗先生这种新颖的促销方式公布出来,极大地调起了顾客的就餐积极性,就连平素常去大酒店的高档消费顾客都去砂锅居就餐了。春节将近,学校放寒假了,前来就餐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就餐后就去照相馆为孩子留影。联合促销使罗先生的餐厅和照相馆的生意实现了双赢,砂锅居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业绩。

一年后,罗先生赚到了丰厚的利润,又在超市附近开了第二家砂锅居。当然,根据季节的不同,他又推出了适合各种季节的砂锅和配菜。

特色经营要求经营者对同行的经营品种、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心理等做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调查。做餐饮业更要根据地域特点、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经营策略。如果忽视了这些,可能会出现在一个地方很赚钱、而到另一个地方方法就不灵的情况。所以,特色经营也要出奇、出新,这要求经营者要有创新的精神,能够找出行业中产品、管理的差异性,这样,成功也就很自然了。 D70LuJ1Kjce5zHP/T+6WDFgqAIK4kxTpObqLOMrgv7jofpEPpuzU5I9afZEfd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