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奋斗:从无到有,白手起家

老狐狸说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知识资本最终将导致“世界财富的一次大转移”,转移到知识资源掌握者手中。但并非持有多少知识就能立即兑换多少财富,只有将致死资本化,只有把知识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才能获取丰厚的财富。

所以,没有钱不要紧,没有关系不要紧,作为生意人,只要你懂得了这个新的时代创富的方式和方法,你就能双脚走天下,两手抓财富,运用你的胆量和智慧创造财富!这就是奋斗的精髓。

赤手也要打天下

许多生意人在开始创业时并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是一种改变命运的勇气在鼓励着他们。尽管他们没有资金,与那些富家子弟创业的起点不同,但他们也敢大手笔运作,也要在财富舞台上显示自己的才能,只因为创业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唐拉德·希尔顿是世界闻名的旅店大王。但是他当初开创事业时手里根本没有什么资本。

1923年,希尔顿看中了达拉斯商业区大街转角地段,认为建造旅馆非常适合,于是便想购买下来。希尔顿请来建筑师进行测算,建造旅馆最起码需要100万美元。

当时,希尔顿自己口袋中几乎没有什么资本,那些支持他的人也顶多能借给他20万。而这块地段属于一个精明的房地产商人,他基本不会同意不花钱让希尔顿拿走地皮,甚至少给一分都不行。所以,人们都认为希尔顿要拿到这块地恐怕不现实。因为当时许多人也在争这块地,而且实力都比希尔顿雄厚。

但是,这些难不倒希尔顿,因为他意识到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抓住。于是,希尔顿不辞辛苦地开展了前期准备,他先向那位房地产商的法律顾问了解情况,然后找到那位房地产商,把自己建造旅馆的宏伟计划向他说了一番:听说是建造旅馆,房地产商觉得是个稳定而且宏大的工程,于是收下了希尔顿的定金。过了一段时间后,希尔顿找到房地产商郑重地说:“我买地产是为了造一座大厦开旅馆。前期建筑,我的钱得全用上,所以,我不想买你的地,只想租下来。”房地产商一听暴跳如雷,大声斥责希尔顿。

希尔顿并没有畏惧和退缩,等房地产商平静下来,他非常诚恳地说:“其实你不必发火,这样对你来说并没有损失。这样吧,咱们商量一下,是否把租期延长一些,定为90年。我分期付款,你保留土地所有权。若不能按期付款,你可以收回你的土地,而且也同时收回饭店。”房地产商考虑了一会儿,又找到律师研究了一番,觉得按希尔顿说的办法去做,自己也没有吃亏。

于是,二人以每年3.1万元的租金谈妥。只租不购这个大胆的想法,巧妙地解决了困惑希尔顿的资金问题,也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但是,盖旅馆不可能一分钱不花。这对于资金捉襟见肘的希尔顿来说又是一道难跨的坎。

几天后,希尔顿又来找那位房地产商,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次,我还要和你商量一个问题,为了尽快开工,我希望能拥有以地产作为抵押来贷款的权利,因为工程需要很大的资金。”此时,房地产商的利益已经和希尔顿的利益绑在一起,他只得同意。

就这样,希尔顿没花一分钱就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使用权。之后,他拿着这份上地使用权证明先敲开了圣路易市商业银行董事长的房门,银行答应给他5万元贷款之后,靠这份土地使用权证明,老友桑顿出资5万元,承包商借给希尔顿15万元,加上他自己筹措的10万元,共计35万元。

1924年5月,希尔顿生平第一次主持旅馆的破土动工典礼。

可是,旅馆盖到一半,钱已经用得精光。

就在承包商也一筹莫展的时候,希尔顿又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

一天,希尔顿一副火急火燎的模样找到那位房地产商,着急而又无奈地描绘了工程管理中遇到的困难,请求他把这幢建筑物接收过去,使它得以完工。

房地产商起初不肯同意收这个烂摊子,但是他的律师告诉他这是个机会,值得一试、于是他们商量了一下,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希尔顿的请求。这样,房地产商可以补足工程款,使旅馆准时竣工。竣工后再由希尔顿租过来经营,希尔顿和他签了10年租期的合同。

就这样,希尔顿通过大胆地使用“租、押、贷”等不同手法筹集资金,历经磨难,最终盖成了他事业道路上的第一个旅馆。即便是以后希尔顿成为举世闻名的拥有亿万财产的富翁,他也不是全部靠自己的投入,在不同的时期,他都有不同的大胆举动。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这些不能不给人以启迪。

任何事情都是万事开头难,赤手空拳要打天下更是难上加难,但正是在这样的艰难中方显英雄本色,显示出创业者不畏惧、不退缩的气魄和胆量。所以,在生意初期,没有资金或者资金不足并不是制约创业的瓶颈、有做生意的胆量就会开动大脑,积极找到办法,这也是生意人成功的资本。

闯出一片新天地

太多生意人都信奉:敢拼才会赢。干事业就是要有闯劲。特别是在生意初期,要敢于不信邪,不怕打击,在看似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来。

一天,一位下岗工人朱女士到山东临沂出差,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看到那里的山楂很便宜,只要几分钱一斤。她想运回家乡应该有钱赚,于是留下一些定金,就去其他地方办事了。几天后,大卡车拉着山楂停在了她的门前。她没想到自己能买这么多山楂,一下子懵了。她刚成立的新公司正在起步阶段,根本拿不出收购山楂的钱。这怎么办?

最后,她瞒着家人取出存款支付了山楂钱。可是,那么多山楂终究还是没有去处。果然,没过多久,满院子的山楂开始逐渐冒出了热气,面临发臭的危险。

她开始努力寻找山楂的销路,最先,她一家家去拜访那些做糖葫芦的,可是人家都是小本生意,谁也要不了这么多。她想到这种糖葫芦不卫生,如果带包装多好,再把里面的核儿去掉会更好。

总不能看着这些山楂烂掉吧。最后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做糖葫芦。于是,她背着丈夫开始秘密地研究起了糖葫芦。看起来简单的糖葫芦做起来可不简单。更何况连馒头都蒸不好的她要干好这种手工活,而且还想与众不同,单单沾糖这一项就把她难坏了。一个高压的温度计,熬糖的时候把温度计吊在空中,到了160度,就够火候了,马上停火。她完全沉浸在糖葫芦的制作中,渐渐地忽略了对家庭的照顾。而丈夫也发现了妻子的异常,一场争吵终于在夫妻之间发生了。当丈夫听说她要做糖葫芦,气愤异常,坚决表示反对。她的父亲知道了也非常生气,训斥她不要去丢人。

家人强烈的反对,狠狠地打击了这位女士的心,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把所有的衣服打包拿到办公室,白天忙着公司的事情,晚上就研究糖葫芦。

几乎用了半年的时间,这位女士终于研制出自己比较满意的夹心糖葫芦。她想让家人品尝一下她亲自制作的成果,可是,他们却不予理睬。

承受着打击,她发誓一定要顶住,决不能放弃!

回去后,朱女士总结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熬糖技术。在2000年的一天,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自己的糖葫芦来到了街上。凭着以前当业务员时积累的经验,她为自己研制出来的带包装的夹心糖葫芦想了一个独特的销售方法。她把与糖葫芦一模一样的连体的气球吹起来,五颜六色的气球立刻吸引了许多人。继而她宣传自己有一种和气球一样的糖葫芦,无籽夹心,买糖葫芦可以赠气球。糖葫芦很快销售一空。

第一天销售就有这么好的成绩,给了她很大的信心,相信自己这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之后,她又陆续在市场上销售了一段时间,结果天天都供不应求。于是,她来到工商局正式为自己的糖葫芦注册了商标,她想真真正正地做一回糖葫芦行业中的老大!

从此,她专心致志地做起了糖葫芦。在丈夫的帮助下,糖葫芦生意稳步发展起来。两年后,她的糖葫芦年销量就达百万支,销售地点遍布多个省市。现在,她又开起了生态园,生意更是红红火火。许多做了多少年糖葫芦的商贩们怎么一也不明白:一个下岗女工怎么短时间内就把糖葫芦做成了产业,赚取了上百万的财富?

尽管每个人创业做生意的动机都不一样,有的人是出于自信,有的人是不甘寂寞,有的人是渴望财富,甚至有的人只是为了争一口气。但无论是哪一种,其结果都是一样。因为有了追求,他们才会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义无反顾、千方百计要克服困难,从而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稀饭开成连锁店

有人说,我做生意是白手起家,办个工厂肯定是小工厂,开个商店也肯定是小商店,而现在中国已有那么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有那么多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已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他们财雄势大,我能竞争得过他们吗?

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优势,只要掌握竞争的技巧,同样能够以小之长攻大之短,能够大有作为。

稀饭谁都会做,可是,一对没有多少文化的下岗夫妻,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竟然靠稀饭就拥有了百万财富。这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的致富奇迹。

在我国西南的一个城市,李某与丈夫双双下岗后,本来靠起早贪黑地摆烟摊有了一些积蓄,但是一心准备在春节期间大赚一笔的她,被客户欺骗,不仅几年的辛苦所得化为乌有,而且还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

面对如此打击,伤心欲绝的李某整日以泪洗面,每天低三下四地应付那些讨债的债主们也让她筋疲力尽。

一天早上,他们路过一个早点摊,看见老板娘做的一大锅稀饭眨眼工夫就卖完了。因为这个城市早晨的小吃都是包子稀饭,而熬稀饭比起蒸包子可是本小利大啊!李某混沌的脑海突然一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卖稀饭开始呢?虽然与卖香烟比起来,利润极其微薄,但就算赚几分钱、一角钱,只要量上去了,不愁挣不到钱对,就卖稀饭!李某决定了。

那年春天,李某夫妻俩决定先在机场附近卖稀饭。因为那里客流多,而且价格也容易上去。接下来,他们跑腿找门面。等他们办完各种手续,借来的钱也用光了之后,他们又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借了1.5万元钱,稀饭店总算开张了。

谁料到这看似简单的稀饭也并不好卖,尽管两人起早贪黑地干,但开张3个月,就亏本了3000多元:不但赚不到钱,反而又要增添新债:他们急得寝食难安。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后来,李某想明白了,要在机场这种高档的地方卖稀饭,只靠与其他地方别人一样的品种恐怕不行。不变只有死路一条,因此必须改变一些特点,“素稀饭”不能满足需要,只有推陈出新,改良稀饭品种,推出营养又可口的“荤稀饭”才行!但是,又不能做那些太腻的。本来人们就大鱼大肉吃腻了,喝点稀饭是为了爽爽口。而且机场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不能只是把本市的稀饭做法简单照搬,还要符合不同地方人们的风味习惯。于是,李某开始在稀饭品种上动脑筋。她通过看电视、查资料,了解了全国稀饭的品种,于是推出了自己富有特色的“鱼稀饭”系列、“腊肉稀饭”系列、“斑鸠稀饭”系列等。

新品稀饭正式营业那天,一大早,夫妇俩熬了五锅不同类型的稀饭,免费给顾客品尝。客人们吃完后个个赞不绝口,都觉得稀奇,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稀饭也可以做出这么多花样来。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小店的客人就比原来多了好几倍,并且点名要品尝那些特色稀饭。令李某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有特色的稀饭推出后,不但早餐人流量增大,而且中午和晚上还有人来。于是,李某灵机一动,又在当地电视台做了一系列广告,大胆提出“改变稀饭传统喝法,把稀饭当成正餐,把稀饭当成营养餐”的新餐饮理念。这一招还真灵,许多老人和妇女纷纷赶来“李某稀饭大王”店想尝尝鲜。李某不失时机地把大餐的饮食特点结合进来,根据稀饭的特点配置各种各样的菜品此后,前来品尝稀饭的客人络绎不绝,每天的客流量达到上百人次,营业额有时高达两三千元。这样,稀饭变成正餐,卖稀饭再也不是微利行业了。

几年后,他们不但还清了原来的欠债,而且还有了一定的积蓄。

当农家风味的餐饮在全国各大城市刚开始流行的时候,他们就租下了一户面积约两亩的农家大院:不但投资十多万元,将农家大院装饰得富有乡土气息,而且还招聘了一批淳朴的农家小姑娘和小伙子。进到农家大院,就好像回到了家乡样,令人感到亲切,减轻了城里人的心理压力。

这种富有特色的小店,开张不久生意就很火爆。一到周末,大院前面的空地上便密密麻麻地停满了车辆。人们来这里,不仅为了品尝独特的稀饭,更主要的是能够领略到地道的农家风情。看着眼前这生意兴隆的喜人场面,李某的心里美滋滋的。但她也明白:要想留住顾客,必须将稀饭推陈出新,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在人们注重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上,还要针对那些休闲的人们推出养生保健类的品种。

于是,他们请了许多老中医出主意、想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实践,夫妇俩终于成功研制出开胃健脾稀饭、清热解毒稀饭、美容养颜稀饭等具有药用价值的稀饭,把原来七八个品种的稀饭发展到20多个。他们还给这些稀饭起了十分富有诗意的名字,如“金玉满堂粥”、“龙须银耳粥”、“春花碧绿粥”、“荷叶莲米粥”、“南瓜太极粥”等,光听名字就让人胃口大开。

为了保住稀饭这块牌子,李某迅速到有关部门注册了“李某稀饭大王”的商标。

由于味道正、价钱合理,“李某稀饭大王”的日营业额有时高达1.7万元。大家不得不佩服起李某灵光的头脑来。

如此看来,要想在同一行业中出类拔萃,就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情况而变化。别人有的要做好、做全,别人没有的要做新。精心筹划,巧妙运作,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将小本生意做成大生意。 ovd3STTlb0NSt99azKYaROWgj0WDfaPUXDDi4H8PG7Tt3UHwgu7eKGL0PgPalu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