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解密失落的文明--古埃及文明

梅尼斯统一埃及

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不同于美索不达米亚,它的东面是阿拉伯沙漠,西面是利比亚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瀑布,北面是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天然屏障使尼罗河流域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受到外族的入侵。埃及人生活在这块安全的地区,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

公元前5000多年,古埃及人逐渐在尼罗河三角洲定居下来。最初,他们用简单的工具,清除了尼罗河两岸的荆棘,开渠筑坝,在河水灌溉的土地上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尼罗河年年给古埃及带来丰收,尼罗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埃及人。

农业发明后,社会向前发展了,古埃及慢慢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尼罗河附近出现了奴隶制小国。这种小国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有一些组合起来的村庄,叫做“州”。当时,埃及有40多个州,每个州独立存在,都有自己崇拜的神,后来又出现军队和用来代表自己部落的旗帜。各州之间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兼并,把埃及分成了北部和南部两大独立王国。南部叫上埃及王国,北部叫下埃及王国。上下埃及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逐渐强盛起来,国王梅尼斯决定完成上下埃及的统一。于是,他亲自率领大军北征下埃及。

双方的激战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展开。梅尼斯没有一点畏怯,他亲自在阵前督战。经过三天三夜的大战,下埃及军队被击溃。下埃及国王跪在地上,双手把王冠献给梅尼斯。从此,古埃及初次统一了。梅尼斯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把这个决战的地点命名为“白城”。200年后,这里成了统一的古埃及王国首都孟斐斯城,它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雨,直到公元7世纪才毁灭。

战争结束后,梅尼斯为了赢得下埃及人民对自己的拥戴和忠诚,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措施。他尊重下埃及国王,尊重下埃及人民的宗教感情,允许他们信奉自己的保护神,这些举措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梅尼斯统一埃及后,渐渐地建立起了一套专制统治机构。国王是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尊称为“法老”。大臣们见法老时,都必须说出一番赞美词,并匍匐在地,亲吻法老脚前的土地。

从公元前3100年一直到公元前1100年的两千多年里,埃及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共31个王朝,此后埃及国力逐渐衰落,先后遭到利比亚、亚述等国的侵略,公元前7世纪中期重获独立。以后又被波斯帝国、希腊等国征服。公元前30年,古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庸。

古埃及人发明图形文字

文字,在人类进化史上,是发蒙启昧的锁钥,是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分野。文字出现后,人类便从野蛮走向文明了。

在早期王国以前,埃及人就发明了图形文字。

如画成三条波形的横纹,表示水流动的样子,就逐渐演变为“水”字。画两座山峰夹着河谷,表示“山”字。

有些图形文字逐渐演变成音节符号和指意符号,其后又有一音一符号的字母,共24个。所有字母都只标辅音,不标元音。各种符号组成词组,共有600多个词组。

不断演变的古代埃及文字,是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一种复合文字。

由于长期书写习惯,第八王朝时期出现了一种草书体,到中王国时期草书体已广泛流行,只有正式文件和铭刻才用象形体。

随之又出现了纸草,纸草是下埃及的特产,其茎干剖为长条,彼此排齐连结成片,然后压平晒干成纸。这种纸草后来成为古代地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纸,希腊人、罗马人以及往后的阿拉伯人都曾用它书写。古代埃及人的笔用芦管制成,墨汁是用菜汁加烟渣调和而成的。

由于文字的出现,文学、艺术便应运而生了。

埃及古王国时期的文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刻在金字塔墓壁上的祷祝法老死后升天获福的诗歌,也就是我们今天能看见的金字塔咒文。另一类是大臣墓地上的碑传。

到中王国时期,文学作品中有起源于人民口头创作的故事。如《一个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叙述一个农夫到城里去买粮食,半路上被仗势欺人的大官仆从抢光了。后来农夫靠了自己的机智和辩才,控诉其罪行,使抢劫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又如《西努海特的故事》,叙述西努海特逃亡叙利亚的奇遇,是奴隶主生活的一部自传体故事。《船舶遇难的故事》写一个官吏到矿山去旅行的经历,内中充满了奇迹和神话。

这时期的文字创作和流行最广的是诗歌,它也像中国古代的《诗经》一样,大都是民间的创作。古埃及的诗歌包括宗教诗、对国王的赞美歌、世俗诗、宗教哲理诗等。其中不乏对神和统治者的歌颂,有的也反映了一些人生痛苦和死后幸福无凭的灰黯思想。

《绝望者和自己的灵魂的谈话》这首诗,作者对死后世界及永久生命是否存在表示了怀疑,和传统的宗教观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相信死亡对富人和穷人是一律平等的,富人在死后也享受不到那华美的花岗石建筑与巍峨的大厦,只能和穷人一样在灼热的太阳下面听水边鱼的对话。

最著名的是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时所产生的对阿吞神的颂歌,这种颂歌热烈赞颂使大地产生生命的太阳的伟大力量,代表古代埃及宗教诗歌方面的成就。

写实的旅行记是新王国时期最突出的文学体裁。著名的《乌奴阿蒙旅行记》,描写了底比斯阿蒙神庙大祭司派乌奴阿蒙去毕布勒购买木材的故事。

富有史学意义的作品有《吐特摩斯三世远征记》。作者可能是参加远征的塔涅尼,所记最详为第一次远征,即美吉多之役,以后一直记到第十七次远征。这篇《远征记》是研究埃及军事史的重要材料。

古埃及浮雕

古埃及的浮雕最早出现在法老墓室的墙壁和甬道里。这些浮雕记录着法老生前的生活和事迹。

所有壁画的浮雕,风格高雅,线条优美,内容丰富,它们不仅表现富人的各种消遣,而且也描写了普通人的生产劳动,有剥麻、割谷、赶驴、脱粒、扬场等画面。有一幅浮雕画的是4500年前造船的场面,还有伐树、割板,以及使用扁斧、手夯和凿铲的劳动,可以看到锯、斧、锥子等已经普遍使用。有一幅金匠熔金的浮雕表现了向炉内吹风以便提高炉温。另外还有表现雕刻匠、石匠和皮匠进行日常劳动的作品。

还有一幅浮雕表现了一群人被像羊一样赶到蒂的府里去结账,走得慢的就被侍卫揪着衣领向里拉。许多农妇排成长列向法老蒂献礼,一群群的仆人,有的牵着祭祀用的公牛,有的在宰杀。有的浮雕表现法老在进餐,或和妻子和全家人在一起,或在猎雉,或在尼罗河三角洲上旅行,或在纸莎草丛中行路的情景。

中王国时期贝尼·哈珊地方州长陵墓中所绘的藏在纸莎草丛中的野猫就十分出色。新王国时期壁画更有不少的写生题材出现,画出游泳的鱼、飞翔的鸟、奔跑的野牛等,都栩栩如生。

埃及的浮雕多为薄浮雕,即图像低于背景平面的凹雕。在新王国时期,这类浮雕有很大发展,遗留下来的作品很多。这些绘画和浮雕的题材不少是反映社会生活,包括农业、园艺、手工作坊的各种劳动场面以及畜牧、狩猎、统治者日常生活、市集、运输等等。

古埃及浮雕

这些雕刻中,尤以人物最为有特色。人像都是正面的、端庄的静止状态,代表如齐夫林像,体现法老的凛然不可侵犯。巨大的狮身人面像也很著名。此外,如大官像、书吏雕像,风格皆极为质朴。中王国时期雕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的试图刻画人物内心感受,如阿美涅姆黑特、谢努塞尔特三世等的雕像就是这类作品。十一王朝时的送祭品人木雕像,也十分成功。

新王国时期的雕刻艺术更加成熟。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时期,艺术摆脱传统影响的束缚,使绘画、雕刻都向生动活泼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打破了古王国时期那种平滞呆板的手法。著名的涅菲尔提提王后像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

与浮雕和绘画艺术相应的是建筑艺术的繁盛。当时的建筑材料多用石材,因此屹立至今者为数不少。第四王朝的大金字塔在19世纪巴黎铁塔建成以前是世界最高的建筑,被誉为古代世界的奇观。其他如神庙、殿堂等建筑也十分雄伟。

完成于拉美西斯二世时的底比斯阿蒙神庙主殿,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中间最高的12根圆柱高达21米,每个柱顶上可以容纳100人,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另外,如路克索尔神庙、吐坦哈蒙墓、拉美西斯二世墓、埃尔--阿玛尔纳的宫殿,也都庄严宏大。古代埃及统治者兴建这些巨大的建筑,目的是为了体现法老神权的无上威力。

胡夫大金字塔

非洲大陆上,有一条美丽的、奔腾不息的大河--尼罗河。尼罗河畔有一座令世人瞩目、神奇而伟大的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

胡夫大金字塔,也叫奇阿普斯大金字塔,它矗立在埃及首都开罗西面十英里布满岩石的吉萨高原上。它像一个魁伟、忠实的哨兵,俯瞰着脚下的尼罗河的流水,守卫着埃及人民的家园。它不仅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宏伟、最巨大的单个人工建筑物,同时也是隐藏着无穷无尽的远古奥秘的神奇的博物馆。

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它的底座呈四方形,每面均以三角形的形状向上砌筑,建成后则成为一个角锥体式的石塔。因为它的四面都形似汉字的“金”字,所以汉语译作“金字塔”。

古埃及的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并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据古埃及的宗教和神话,只有保护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的尸体叫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地方,是他死而“复活”的“永世的城堡”。

金字塔的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西岸的基萨和萨卡拉一带,位于开罗西面10多公里。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以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金字塔约用巨石230万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吨。塔底占地约52900平方米。原来塔高1465米,由于数千年来风化剥落,现仅高138米;原来四边各长230米,现仅各长220米左右。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1公里。这座大金字塔不仅外观雄伟,而且内有结构复杂的“地下宫殿”,整个建筑设计严密,工程牢固,因此历时约五千年还安然屹立于尼罗河畔。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的纪念碑。

胡夫金字塔

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约低8米。哈佛拉的金字塔旁,有一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高22米,长57米,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长。它是用一整块天然巨石雕成的,面部是哈佛拉的脸型。胡夫以后直到第六王朝的诸法老,虽都建有金字塔,但规模却越来越小,这表明法老的专制王权逐步削弱了。

建筑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和威风凛凛的狮身人面像,其目的也在于使人们相信,法老凌驾于一切的威权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

建筑这些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建筑胡夫的大金字塔为例,据说有10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用了10年时间修筑运石道路和地下墓室,又用了20年时间才砌成塔身,整个工程历时30年。金字塔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

在古王国时期的末年爆发人民的起义。据古希腊史学家说:“虽然这两个国王(指胡夫和哈佛拉)建筑了金字塔作为他们的陵墓,但是他们谁也没有埋在里面。由于人民在建筑金字塔时受尽千辛万苦,由于这些国王做了许多残忍凶暴的事,人们满怀怒火地起来反对那些使自己受苦的人,并且要公开地撕碎他们的尸体,狠狠地把它们抛出陵墓之外。”古王国时期法老们的尸体都在人民起义的烈火里变成了灰烬,这是他们罪有应得的下场。

古王国终于崩溃了,埃及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狮身人面像

在埃及金字塔中,因胡夫金字塔规模最大而鹤立鸡群。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虽比胡夫金字塔低8米,但因其塔身边多了一座狮身人面像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座狮身人面像是用整块的天然石雕刻成的。古希腊人称之为“司芬克斯”。希腊神话把她描绘成一位带翼的狮身女妖,躯干是凶狮,背上生着两只老鹰的大翅膀,头和胸部是美女,能说人话,而尾巴却是一条长蛇。她给自己起名叫“司芬克斯”,意思就是“绞死者”。她的传说来自于一个有趣的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故事。

俄狄浦斯原是底比斯国王赖亚的儿子。根据神的预示,说他命中注定要犯杀父娶母的大罪。所以当他出生后,他的父母就用铁钉戳透了他的双脚,命令一个放羊人把他扔到山里去,让野兽把他吃掉,或者活活饿死。谁知那位放羊人抱着婴儿走来走去,却不忍心把他扔掉,最后只好把婴儿送给科林斯国王的牧羊人。科林斯国王的牧羊人后来又把这个弃儿送给了自己的主人。科林斯国王和他的妻子就把这个弃儿当作亲生儿子养了起来。

狮身人面像

岁月像流水一样地过去了,俄狄浦斯终于长大成人。一天,他到神庙里去请问神灵,神谕告诉他:你将来要犯杀父娶母的大罪。可是,他非常敬爱自己的父母--科林斯国王和王后,决不忍心加害他们,于是就准备逃往底比斯城内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在前往底比斯城的大路上,俄狄浦斯遇到了一位坐着车子的老人。老人和他的随从们要俄狄浦斯让路,而身为王子的他,却从来也没有向人让路的好习惯,于是就和老人争吵起来。老人用马鞭去打俄狄浦斯。俄狄浦斯和他的随从们就蜂拥而上,把这位老人活活打死。而俄狄浦斯哪里知道他亲手打死的就是自己的生父--底比斯的国王赖亚!

当俄狄浦斯来到底比斯城的时候,这里正发生着一件奇怪的事。底比斯人不知为何惹怒了天后赫拉,赫拉就把女妖司芬克斯安排在底比斯城外的悬崖上,专门惩罚底比斯人。这位狮身人面的怪物虽然生着一颗美人的头颅,却天天刁难过路行人,要行人回答她从智慧女神那里学来的难于猜中的谜语。谁若猜中她的谜语,女妖立刻就得丧命,谁若猜不中她的谜语,司芬克斯就立即把谁撕成碎块吞进肚里。时间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了,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猜中司芬克斯的谜语。就这样,女妖把这一带弄得白骨累累,吃得路断人稀。最后,连新任国王克瑞翁的儿子也被吃掉。因此,国王就向全国宣布:谁若猜中谜语--除掉女妖,就以王位相让,而且还把国王的姐姐也嫁给他。

恰好就在这时,俄狄浦斯路过这里,他自愿登上悬崖,解答“司芬克斯之谜”。女妖决心要吃掉他,就刁难他说:“什么动物早年用四只脚走路,中年用两只脚走路,晚年用三只脚走路;脚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俄狄浦斯考虑了一会儿,就回答说:“这是人呀!”因为人幼年时代用四肢爬行,中年时代用两脚行走,老年就得拄上一条拐杖,变成三只脚了。女妖看到谜被猜破,羞愧难当,只好跳崖自杀,摔得血肉横飞。

国王克瑞翁为了实践诺言,不但让了王位,而且还把老国王赖亚的寡妻也嫁给了俄狄浦斯。这个寡妇后来还为俄狄浦斯生了四个孩子。可是,俄狄浦斯哪里知道这位寡妇就是自己的生身母亲。

古希腊人借用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编出了这则奇妙的神话,也许是借以讽刺埃及的法老,也许是借以告诫本国的人。但在今天看来,石像和神话都成了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艳后克娄巴特拉拯救埃及

在古老的埃及,有位传奇色彩的女王,她名叫克娄巴特拉。在众多有关世界历史名人的传说中,克娄巴特拉与古代两位最为声名显赫的人物:朱利叶斯·恺撒和马克·安东尼齐名,因为他(她)们都私生过孩子。据说她用爱情俘虏了他们,因为她是一位倾城倾国的妖冶女王。

克娄巴特拉生于公元前69年,死于公元前30年,较耶稣早30年出世。她不是埃及人,兼具马其顿、希腊和伊朗人的血统。她是托勒密的后裔。托勒密曾是亚历山大大帝手下的马其顿将军,亚历山大将其帝国的一部分--埃及赐给托勒密管辖。他建立起托勒密王朝,克娄巴特拉是这个王朝最后的一位统治者。

托勒密家族承袭了埃及人近亲婚配的制度,只在皇族内的兄弟姐妹之间联姻。这种乱伦的安排可能是为了保持王室的“纯净”,但它使托勒密家族产生一系列很不称职的统治者,大多数不是体弱多病,便是早年夭折。伟大的埃及时代早已成为过眼烟云,托勒密家族统治的是一个荒唐颓废的社会。

克娄巴特拉是托勒密·奥雷特国王最大的女儿。奥雷特在遗嘱里安排了克娄巴特拉和他最大的儿子托勒密十二世联合统治,并准备让他们结婚。

当克娄巴特拉和她的弟弟成为统治者时,她仅18岁,但她表现出对权力的强烈欲望。她需要权力,但面前横着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两位朝廷重臣波希纽斯和奥克奇维安结盟与她为敌,他们希望除掉她,使政权置于托勒密十二世一人名下。

公元前49年,经过两年的艰难的角逐,克娄巴特拉被赶到了叙利亚。她在那里组建起一支军队,开始反攻埃及以求复辟。公元前48年,克娄巴特拉与托勒密在珀鲁修摆开了战场,准备为定夺埃及王位而战。战斗始终没有打响,因为一个著名的伟人朱利叶斯·恺撒来到了埃及。

历史上鲜有类似恺撒这样著名的人物。他诞生于公元前102年,比克类巴特拉年长33岁,他到达埃及那年54岁。恺撒在罗马是个强有力的政治人物,是那个巨大帝国特有的政治混战中纵横捭阖的老手,更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将军。他出身贵族,生活优裕舒适。当他44岁时,成为一名军人,他常常以少胜多,以寡敌众,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已经征服了高卢(今天的法国),指挥罗马军团开进今天的德国,甚至挺进到英国。当他从前的密友和义子庞培,为了攫取罗马统治权而背叛他时,他立即向庞培宣战。他率领部队从高卢进入意大利,越过卢比孔河,发动了一场国内战争。恺撒在意大利击溃了庞培,把他赶到了希腊,又在法尔萨路斯消灭了庞培的主力。在他的追赶下庞培逃到了埃及。

公元前48年庞培到达埃及,那个国家自己正忙着进行内战。根据托勒密十二世的旨意,波希纽斯先对庞培热情欢迎,然后,在他弃船登岸之际,将他处死。如此举动只是为了求宠于恺撒。当一支由4000罗马人组成的部队到达埃及时,波希纽斯向恺撒献上了庞培的头颅。与其说恺撒是满心欢喜,不如说他是极不舒服。因为庞培毕竟是一位出色的将军和少有的英雄,更重要的他是一个罗马人,恺撒不愿意让任何罗马人被埃及人杀死。

波希纽斯的目的是想借助恺撒帮助托勒密十二世在眼前的这场内战中打败克娄巴特拉。

波希纽斯刚刚献完庞培的首级离开,有人抬着一卷巨大的地毯来到了恺撒的军营。

地毯在恺撒的面前铺开了,突然,克娄巴特拉从里面跳了出来。原来,这个女人乘船离开了她的指挥部,在亚历山大登陆,藏身在这卷巨大的地毯里。她决心面会恺撒并与他对话。这一举动吓了恺撒一跳。当时克娄巴特拉才21岁,她是一个美貌绝伦、艳丽无比的女人。

她以自己超人的智慧、才干以及非征服恺撒不可的不屈不挠的意志,俘虏了已经54岁的恺撒。恺撒转而站到克娄巴特拉一边,下令恢复她父亲在遗嘱中的安排,由姐弟俩共掌政权。

这于波希纽斯极为不利,于是,波希纽斯发动了这场反对恺撒的叛乱。恺撒被迫应战,率领部队与人多势众的埃及军团艰苦作战达3个月之久。仅仅凭着他的骁勇善战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才避免了灭顶之灾,直到援军赶到。在这场战斗中埃及人败北,波希纽斯被杀,托勒密十二世企图乘一条大船顺尼罗河逃跑,因负荷过重,大船沉没,结果葬身水底。

恺撒征服了埃及。下一步顺理成章的应是宣布埃及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留下某些人去管理控制,然后班师回朝,凯旋罗马。但是,有地毯的年轻女人克娄巴特拉存在着。她作为他的主妇同他公开地生活在一起。她为恺撒生了一个儿子恺撒利恩。恺撒在埃及逗留了不到一年,整日与她结伴作乐,共享快活。最终他也没有令埃及从属罗马。他恢复了克娄巴特拉的王位,命她最小的只有10岁的弟弟为托勒密十三世,与她共同执政。

传说克娄巴特拉随同恺撒返回罗马,她寓居在恺撒的别墅里,恺撒经常去那里探望她。公元前44年,恺撒被布鲁图斯和元老院的其它成员暗杀。

在恺撒遇刺事后不久,克娄巴特拉从罗马逃到了埃及。在罗马,继承王位的是恺撒最忠实的朋友马克·安东尼和他的养子屋大维。是他们合力平定了内乱。于是,他们达成协议,以划分势力范围的办法来控制罗马:屋大维留守罗马;列庇都斯管辖西方(西班牙和法国);安东尼统治东方。

马克·安东尼行使行政权力的第一件事,就是传讯克娄巴特拉前来塔尔苏斯,追究她援助共和党阴谋家的责任。他的最终目的是要羞辱她,剥夺她的王位,宣布埃及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克娄巴特拉面临着威胁她王位和她的国家独立的新危机,这是对她更严峻的考验。她是经得起这个挑战的,她28岁了,正当青春盛年,美艳绝顶,并通晓各种政治手腕。年前,在她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即将年满法定掌权的年龄14岁时,她使他即刻中毒身死。接着,她宣布她将同她与恺撒生的儿子联合执政,这样,她就成了位高权重的女王和腰缠万贯的巨富。她已经征服了朱利叶斯·恺撒,马克·安东尼能保证不上钩吗?

她让安东尼在塔尔苏斯坐等了几天,然后,以那种著名的风姿到达塔尔苏斯。她穿戴着爱神维纳斯一样的服饰,乘着一只装饰得金碧辉煌的大船。她沿着塞当斯河上溯至塔尔苏斯,靠岸时正遇上安东尼召集一次群众集会。人们丢下安东尼奔向河边,去观赏这位埃及女王创造的奇观胜景。当安东尼出现时,她盛情迎接,全无一丝乞怜或取悦之意,倒像是置身豪华盛宴中的尼罗河皇后。在几天的欢宴之后,克娄巴特拉保住了她女王的宝座。

克娄巴特拉与安东尼在塔尔苏斯开始同居,这一私情持续了12年之久。

公元前36年,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举行婚礼,并宣布他们的三个孩子是合法而非私生的。

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统治着埃及和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他们对波斯人和部分帕提亚人的作战均以失败告终。但是,在公元前34年他们打败了亚美尼亚人,宣布叙利亚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安东尼不是在罗马,而是在亚历山大欢庆胜利。他把克娄巴特拉称为“女王之王”,让她和她与恺撒的儿子统治塞浦路斯、利比亚和叙利亚。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的大儿子亚历山大管辖亚美尼亚、米堤亚,并当了帕提亚的国王。亚历山大的孪生姐妹克娄巴特拉成为昔兰尼的统治者。他们的小儿子托勒密·菲尼西为叙利亚的统治者。

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走得太远了。更严重的是,他们两人的私情对罗马人来说是极大的耻辱。尽管克娄巴特拉是具有魅力的,但她不是罗马人,是个野蛮人。她的服饰、举止、作派,她的一切都使罗马人感到陌生而不可思议。身为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安东尼,他的许多思想观点、服饰和习俗,在罗马人看来埃及味太浓了。他犯有重婚罪的婚姻和他的那些私生子们,激起了人们的愤慨。

使罗马人不堪忍受的最后一击是安东尼把罗马的领土奉送给其情妇和他们的孩子。屋大维在元老院里痛斥了安东尼,并于公元前32年对克娄巴特拉宣战。公元前32--前31年的冬季,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是在萨摩斯岛上的盛宴和欢娱中度过的。这期间,屋大维率领一支部队向东挺进,从安东尼手里夺走了大片土地。

终于,在公元前31年,为了裁决罗马的前途,或者说为了定夺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的前途,双方在希腊的阿克蒂姆附近摆开了战场。据历史记载,当时安东尼的陆地作战部队占优势,但克娄巴特拉却说服他从海上进攻,打击屋大维手下人阿吉帕的部队。她的理由是,如果安东尼在海战中能打败优势的阿吉帕,那么对付陆地上的屋大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阿克蒂姆之战在历史上是十分著名的。安东尼夫妇船只虽然庞大,但阿吉帕的船队不但数量多,而且富于灵活性。战斗打响后双方对峙了很长时间,但最后,阿吉帕的船队冲过安东尼的阵线,直逼后面克娄巴特拉的66只船组成的船队。虽然阿吉帕这一举动也许只是为了在海上调整自己的阵势,但克娄巴特拉却因此扬帆逃离战场。一见她逃走,安东尼简直发狂了,他爬上一条小船,独自去追赶她,任凭自己的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

安东尼加入了他在昔兰尼的军团,克娄巴特拉返回亚历山大征集更多的部队组建新的船队。她与为结束战斗而到达那里的屋大维不期而遇了。她提出自己退位,让她跟恺撒的儿子恺撒利恩继位,但屋大维拒绝了,他提出,假如她能杀死安东尼的话,他可从宽发落她。

安东尼军团和屋大维又展开了一场恶战,这是最后的一线希望。安东尼败了,他的军队和舰队都丢给了屋大维。克娄巴特拉和她的情人被迫退到一座陵墓旁,这是她为自己升天而修建的。在那里她使安东尼相信她已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而哄骗他钻进去自杀。由于害怕打开陵墓,克娄巴特拉和她的随从把垂死的安东尼从陵墓的一个窗口拖了出来,安东尼死在她的怀里。

据说克娄巴特拉又想迷住屋大维。但她已经39岁了,已是夕阳短照,人到暮年了。屋大维或者是没有受她的骗,或者是一心一意地追逐他的权力。他和颜悦色地与她促膝谈心,但克娄巴特拉深知他的用心和企图。她知道自己的王位将被剥夺而被作为俘虏送往罗马。她将在他凯旋的游行中被拖在他战车的后面。然而她是高贵的、天生的女王,岂能忍受这样的耻辱。

她渴望自杀,但屋大维为了要拿她来炫耀自己的胜利,搜走了她能用来自杀的所有刀和工具。她试图绝食自裁,屋大维威胁说,如果她不吃东西就要伤害她的孩子们,她只好勉强接受了食物。传说她忠诚的女仆在一篮无花果中偷偷放进了一条毒蛇,送进她的屋子,她抓起毒蛇放在自己的胸膛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克类巴特拉死后,屋大维使埃及变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结束了它的独立。他凯旋罗马,不久便称帝,取名奥古斯都·恺撒。有500年历史的罗马共和国灭亡了。

历史上很少有像克娄巴特拉这样被搞得面目全非的统治者,她在对付无法抵御的巨大外来势力下统治了埃及18年,埃及是一个弱小国家,它可以弹指之间便被罗马征服。但克娄巴特拉运用她的武器--美貌、魅力、才智挽救了埃及。她战胜了古代世界两位最具才能、最为杰出的男子,把他们融进了她的事业,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了她的国家和她的王位。 NwxP0CorYqd2N60a/TAPibQkT3i/akRsvY/WPg529hFQEIuxC6YnyDMyLrSXrV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