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进退两难间何去何从2

弃智绝俗,全身而退的艺术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张良一生的聪明才智进行了生动的记述。

西汉的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他智慧过人,屡出奇计,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刘邦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他让张良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推辞不受,最后被封为留侯。

张良的谦逊,让很多人颇为不解。刘邦的另一位谋士陈平就曾问张良:

“先生功高盖世,荣宠受之无愧,又何必拒绝呢?我们追随皇上,出生人死,今有幸得偿所愿,先生不该轻言舍弃。”

陈平见张良一笑不答,又说:“先生足智多谋,非常人所能测度,莫非先生别有筹划?”

张良敛笑正容道:“我家几世辅佐韩国,秦灭韩时,我幸存其身,得报大仇,我愿足矣。我凭三寸不烂之舌,做了帝王的辅臣,贵为列侯,我还有什么悔憾呢?我只求追随仙人遨游四方了。”

张良从此闭门不出,在家潜心修炼神仙之术。跟随张良多年的心腹一次忍不住问张良:“富贵荣华,这是人人都不愿放弃的,大人何以功成之时,一概不求呢?大人这样销声匿迹,岂不太可惜了吗?请大人三思。”

张良叹息一声说:“正因如此,我才有如此抉择啊。”

张良的心腹闻言一怔,茫然不语,张良低声说:“我年轻时,散尽家财,行刺秦王,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方有今日的虚名。时下大局已定,天下太平,谋略当是无用之物了,我还能彰显其能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啊。”

张良从不向外人袒露心声,好友探望他,他从不议论时事。一次,群臣因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事找他相商,他枯坐良久,最后只轻声说:“皇上有此意愿,定有其道理,做臣子的怎能妄加评议呢?我对太子素来敬重,只恨我人微言轻,不能帮太子进言了。”

群臣苦劝,张良只是婉拒。群臣悻悻而去,张良的心腹对张良说:“大人一口回绝,群臣皆有怨色,再说废立太子乃天下大事,大人怎忍置身事外,不闻不问呢?”

张良道:“皇上性情,我是深知的啊。此事千头万绪,关系甚大,纵使我有心插手,只怕也会惹来一身的麻烦。群臣怪我事小,皇上怪我事大,我又能怎么样呢?”

吕后派吕泽去强求张良,软硬兼施之下,张良无奈给他出了主意,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一直崇敬这四个人,待见他们出山相助太子,大惊失色,自知太子羽翼已成,不得不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吕后派人向张良致谢,张良却回绝说:“这都是皇后的高见,与我何干呢?请转奏皇后,此事千万不要再提起了。”

吕后听了使者回报,感叹良久,她对自己的妹妹说:“张良不居功是小,弃智绝俗才是大啊。我先前只知道他智谋超群,今日才知他是深不可测,非我等可以窥伺得了的。”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张良对世事的变故一概不问:求见他的大臣他也一律不见。吕后见他潜心研学道家养生之术,便不以他为患,反而对他愈生钦敬,她派人对张良说:

“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应该及时享乐。听闻你为炼仙术,竟致绝食,何须如此?切不要自寻烦恼了。”

在吕后的一再催促下,张良这才勉强用饭。吕后对其他的大臣或杀或贬,却独对张良关爱有加。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刻意隐藏智慧往往是智者的第一选择。这其中自有智者对智慧的独特认识,但更多的还是他们对智慧的反作用心存忌惮。在封建专制时代,一个人的智慧越高,如果他不为君主所用,他面临的危险也就愈大。

纵使卖身投靠,他们也常常被君主所猜忌,被视为潜在的威胁。

可见,无论何种情形,如果一个人不能克制自己的言行,恃才傲物,就会引起君王和其他利益群体的不满,结局往往不妙。

历史经验

如何调整与君王、与另一个利益群体的冲突和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大智若愚、弃智绝俗,最大限度地隐藏自己的智慧,这样就可以避免君王的猜忌,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

两害相权取其轻

清崇德八年(1644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突然驾崩。在王位继承人问题上,又一场腥风血雨的斗争开始了。大凡有点权势的诸王、贝勒都“相争为乱,窥伺神器”。其中,兼有充分名义和足够实力的,当属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双方剑拔弩张,各不相让。

在多尔衮叔侄鹬蚌相争之下,皇太极的遗孀30岁的庄妃趁机把黄袍裹在了自己5岁的儿子福临身上,改年号为顺治,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因庄妃死后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所以后人称其为孝庄。这一年,多尔衮率八旗军挥师入关。十月一日,福临在北京登基。

儿子称帝后。年轻有为的皇太后却忧心忡忡。野心勃勃的多尔衮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万岁梦想。当初之所以对庄妃这对孤儿寡母让步,不过是他的权宜之策。对多尔衮来说,比起豪格,福临和他年轻的妈妈实在是太嫩了点儿。

随着清军人关后的节节胜利,多尔衮的权力欲望也膨胀到了临界点。他利用手中的军政大权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大皇子豪格被幽禁致死,功高名旺的济尔哈朗一夜之间就成了草民。多尔衮的王府宏伟壮丽,胜过帝居。“关内关外,咸知有睿亲王一人”,福临的帝位岌岌可危。

面对这种情形,孝庄作出了靠情人以保儿子的决断--再嫁。面对皇太后的百媚回眸,多尔衮一时忽略了志在必得的无上皇权,拜倒在了孝庄的石榴裙下。清官颁诏:“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消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效?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就这样,皇太后公然下嫁后,摄政王多尔衮成了幼帝的继父,这位“皇父摄政王”爱屋及乌,全力辅佐年少的皇帝。遇元旦或庆贺大礼,多尔衮与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孝庄皇后以此举保证了母子平安,也保持了朝廷政局的稳定。

对多尔衮来说,不争皇位抱美人也是个不错的结果,但对于贵为太后的孝庄来说,这场婚姻又有几分浪漫在里面呢?太后到底爱不爱那个英俊却霸道的皇叔,旁人对此无法得知。只是从权力博弈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与多尔衮联姻,对于孝庄来说显然是个优势策略,既能消除政治上层潜在的争权隐患,又借助多尔衮的实力稳固了自己一方的地位。如果他们真是两情相悦那倒也是个完满的大结局,只是真相似乎并不如此。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因行猎跌伤死于喀喇城后,旋即就被人告发谋逆,多尔衮一方的势力遭到清洗。至此,再也没有外在力量威胁顺治的皇位了。可惜顺治福薄命浅,母亲好不容易争来的皇位没坐太久便英年早逝,孝庄从诸多皇孙中选择了不满八岁的玄烨继承帝位,自己位尊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病死。也许是因为觉得下嫁愧对前夫,太皇太后遗命葬于东陵,没有与皇太极合葬。

人的一生难免会碰到一些左右为难的困境,关键是在困境中千万不要感情用事,冷静下来,给自己理出个头绪,从最坏处着眼,一步步地摆脱困境。用理性的选择来给自己寻找转运的时机。如果每一个选择都能做到充分权衡各方得失,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那么,最后的结果就不会太坏,不太坏的结果必然存在反败为胜的机会。

比起放弃和冒险,“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一种乐观、现实的人生态度。魔鬼给你关上所有门时,上帝必会偷偷地为你虚掩其中的一扇。人更多的时候,是自己把自己逼上绝境的,学会理性的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是必要而又现实的。

历史经验

找不到优势策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分不清劣势策略。因为不是每一个博弈都有优势策略。所以,当我们无法找到最优策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选择的就是寻找自己的劣势策略,然后根据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来寻找自己的最佳策略。

从容进退,以退为进

在风头正盛时自行退让需要很大的勇气,智者明白什么时候退出舞台,什么时候重返舞台。

几个世纪以来,米提人一直处在亚述人的统治之下。公元前8世纪,米提人终于奋起反抗,获得了自由,并建立了新政权。

但是,长久以来受统治和折磨的米提人为了避免专制,拒绝将权力托付给任何人,他们也不愿意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这样一来,国家很快陷入了混乱,纷争四起,不久便分裂成了好几个小王国,各个国家之间也是争战不休。原有的法律在混乱的状态下已经不起作用了,人们找不到一个可以约束社会的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名叫狄奥西斯的人,他以公正的判决及解决纠纷的本事开始崭露头角。他总是以公正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人们遇到任何法律纠纷都会请他帮助解决,于是他的权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了。

当狄奥西斯的智慧、清廉以及不偏不倚的公正传扬开来后,远近各地的人们都来找他解决各式各样的案子,逐渐地他就成为全国唯一的正义仲裁者,成了法律的代言人。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有一天,位于权力巅峰的狄奥西斯却突然引退了。整个社会的一切约束又不复存在了,犯罪率因此而剧增。

于是,困惑的米提人召集所有的城市开会,商讨如何走出困境。“我们必须选出一个人来统治我们的国家,并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政府。”有人说。

他们最希望的统治者是公正的狄奥西斯,但狄奥西斯表示再也不想插手城市之间的战斗与争执。在米提人的再三恳求之下,狄奥西斯最后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他住在人民为他建筑的宫殿里,只有几个重要的人才能够见到他。

狄奥西斯在位53年,扩张了米提帝国,为后来的波斯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狄奥西斯统治期间,人们对他的尊敬逐渐转变成崇拜,他们相信,他并非凡人,而是神之子。

历史经验

狄奥西斯为人解忧排难,成了引人注目的焦点。他也明白一点:如果自己太容易接近,反而会丧失以前享有的尊敬,人们会将他的服务视为理所当然。由理所当然又会变成平淡和厌倦,最后还有可能遭遇抵制。所以一味地进取有时是不明智的,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要想被人尊敬和获得权力,最好的方法是以退为进,暂时撤离,等到人们发现你不可或缺,发现由于你的离开会给他们带来困难,发现你具有为他们以前所忽略的优点,这时候你重返舞台,才是最好的时机。

当仁不让也是一种高明

古代推崇的竞争是雍容大度、自信自强、公平的竞争,在该争的时候,是不必谦让的。孔子还对他的学生说过,“当仁,不让于师”。虽说礼尚辞让,但在为仁这样的事上,则要勇往当之,无所辞让,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一样。

历史上“何为复让”的故事,讲的就是当仁不让的道理。晋人王述被调任尚书令,朝廷的任命一到,王述就即刻赴任。王述的儿子得知后,对父亲说:

“您应该谦让一下,把职位让给杜许吧。”王述反问儿子:“你说我能胜任这个职务吗?”儿子回答:“您非常合适,但是能谦让一下总还是好些的,至少在礼仪上也应该谦让一下呀!”王述摇着头,不无感慨地说:“你既然认为我能够胜任尚书令一职,为什么又要我谦让呢?别人都说你将来会胜过我,我看你到底还是不如我啊!”王述本是个“安贫守约,不求闻达,性沉静”的人,但在国家需要自己承担重任时,却勇当不让,他并不是追逐名利,而是一种责任感和自信的表现,因而在历史上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职场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都在追求更多的利益,所以在关键时刻还要有“心计”地主动请缨、当仁不让。

张文在厂里一千就是4年,自认工作态度不错,也没有犯过任何过错,可是老板却对她的表现视若无睹。她觉得自身价值得不到提升,心有不甘却不敢当面跟老板提。虽然,她曾多次在工作总结会上暗示过老板,但老板对此却无动于衷。最后,她还是鼓足勇气,向老板提出了加薪要求。没想到的是,老板在观察她工作几周后真的给她加薪了。

属于自己的权益,还得靠自己主动争取。不光加薪这样的权益,有些晋升机会也是可以靠自己争取来的。当你能正确地估价自己的分量时,不妨主动请缨,采取“当仁不让”的积极争取策略。

比如说,当你了解到某一职位或更高职位出现空缺而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一职位时,保持沉默绝非良策,而是要学会争取,主动出击,把自己的想法或请求告诉上级,这样往往能让你如愿以偿。战国时期赵国的毛遂、秦王赢政时的甘罗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证明。而过分的谦让只会堵死你的晋升之路。

在一家财务公司工作两年后,王萍获悉自己将接任客户服务经理。然而,她没有得到该职位最有油水的工作--为新客户设计培训教学材料。这一工作由她的新上司负责。

但新上司没时间自己动手设计,王萍于是毛遂自荐。她对新上司说:“我富有创意,又有设计和写作经验,您就等着瞧我的吧!”不到3个月,她就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新上司自动让贤,将这个职位让给了她。宜暗则暗,宜迂则迂,这要根据周围的环境因素而定。

当仁不让,得到你所应得到的东西,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过分地谦让反而让你显得虚伪。如果自己非常适合某个职位,那就应该不假思索地坐上去,因为在这个位置上你可以创造出很高的价值,别人却不行。如果你将这个位置让出去了,这对你和这个位置都是损失。自己的才华没法施展,大家的利益也会因此受到损害。

历史经验

如果你千辛万苦地追求一样东西,等到即将到手,你却谦让,那在别人看来,很可能是一种惺惺作态。所以你应该当仁不让,该拿的东西,该出手时就出手。

不声不响地清除障碍

宋仁宗时有个宦官叫任守忠,因为有巧言令色的本事,得到皇帝的信任。

或许因为平常自大惯了,任守忠竟然自命不凡起来,以为自己也可以在权力场中呼风唤雨,所以他逾越本分不说,还在宫中到处兴风作浪,成了宫中的麻烦制造者。

由于仁宗没有亲生儿子,王位继承当然成为各方思量的焦点。任守忠居然想尽办法希望由比较昏庸、没有才能的王室子弟继承王位,以方便从中控制、揽权。后来英宗继了位,任守忠的妄想破灭,所以他就迁怒英宗,常常在英宗与非亲生母亲的太后之间挑拨离间。例如,在英宗面前就说太后瞧不起他,而在太后面前则说英宗不尊敬太后,等等,搞得英宗与太后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

时间一长,朝内大臣都觉得再这样继续下去,恐怕会惹出大祸,于是就想办法除去任守忠。但是,要除去任守忠这么一个已经党羽遍布的奸诈老狐狸也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事情败露,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化。所以,宰相韩琦在征得英宗同意之后,决定给任守忠来个迅雷不及掩耳的致命一击。

为了避免风声走漏,韩琦首先拿来了一道空白命令,自己先签了名,然后派人送去给欧阳修、赵塈这两个参知政事会签。即使只是一道空白命令,欧阳修看了之后,也毫不犹豫地签了名,可是赵塈却面有难色,下不了笔。

欧阳修见状,就对赵塈说:“你跟着签名就对了,韩琦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会签完毕后,韩琦就把任守忠找来,要他站立在政事堂下,宣布他的罪状,说他本来应该斩首,但是皇帝念在多年情分上,即日起贬他为蕲州团练副使,而且必须立刻起程。

说着,韩琦才取出空白命令,将罪状与派令一同填上。此时的任守忠只有叩头谢罪的分,毫无反击的机会。

小人不见得有什么神通广大的本领,可是小人得势,必然大肆豢养狐群狗党。而靠着狐群狗党的张牙舞爪,更让他们具有一手遮天的搞鬼能耐。这个时候,任何“驱鬼”的行动,如果过于光明正大,恐怕鬼魅未除,自己已经尸骨无存了。抓鬼当然不能点灯。鬼不见得怕光,点了灯反而让驱鬼的人曝光,成为群鬼攻击的目标。

韩琦采取一声不响、不露痕迹的方式,给任守忠措手不及的致命一击,可以称得上是打击小人、驱逐鬼魅的佳作。

历史经验

在现实的人生处境中,多的是群魔乱舞,当你想要有所行动前,可千万记得不要开大灯,任意招摇。在不声不响中消除障碍,方能如愿以偿。 POqE3/xWSx8zkUp+9iH1q88gSH5kreHFEXyQujgu9DOIBqJtSNeJLmA/90GQ3+Q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