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国·为公篇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语出春秋时期晏婴《晏子春秋》。对国家有利的人就热爱他,对国家有害的人就痛恨他。

临患不忘国,忠也。

--语出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面对灾难不忘记国家,这就是忠诚。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语出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鲁语上》。最重要的是国家,最重要的品德是有德行。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

--语出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只要知道了,就莫不尽力去做。

受命而不辞家,破敌而后言返。

--语出战国时期吴起《吴子·论将》。(将军)接受命令后来不及和家人告别,消灭敌人以后才谈返回家乡。指矢志报国杀敌的决心。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语出《论语·宪问》。见到财利就想到道义,国家危急关头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语出战国时期孟轲《孟子·离娄上》。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人自身。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语出战国时期孟轲《孟子·尽心上》。得志的时候,要将恩泽施于百姓,不得志的时候,要修养身心,将自己的高尚品德展现于世。此二句表达了作者的济民利国之志。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语出战国时期孟轲《孟子·告子上》。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宁可舍弃生命而选择义。我们今天所说的“舍生取义”的“义”,多指正义,即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语出战国时期庄周《庄子·让王》。人虽然在江海的边上,心却牵挂着朝廷。用来表示贬臣或百姓,虽然不在朝廷里但仍关心国事。后也用来讽刺某些隐士沽名钓誉,虽然人在江湖,但心里仍时时念想着名利场。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语出战国时期屈原《九歌·国殇》。肉体虽然死去了,但精神不死,坚毅的灵魂仍然要做群鬼中的豪杰。颂扬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壮烈精神。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语出战国时期屈原《九歌·国殇》。身佩长剑,手持强弓,奔赴沙场,就算身首异处也毫不畏惧。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语出战国时期屈原《离骚》。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人民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公到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

--语出战国时期荀况《荀子·君道》。公正的道路畅通了,徇私舞弊的门就被堵塞了;为公的原则明确了,私人的企图就停止了。用来告诫执政者应提倡为公以抵制私情的泛滥。

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

--语出战国时期荀况《荀子·不苟篇》。君子虽然畏惧祸患,但却可以为正义而死;虽然希望得到钱财,但不会因此胡作非为。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语出战国时期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公》。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语出战国时期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做贤德之事而不认为自己贤德,到哪里不被称为美德呢?

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

--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世道太平就用道义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世道混乱就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道义。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篇》。为政清正廉明而没有私心,说一句话就能使千千万万民众心向自己。

一夫出死,千乘不轻。

--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一个人决死而战,即使拥有千乘战车也不敢轻视他。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语出西汉贾谊《新书·阶级》。为了国而忘记家,为了公而忘记私。有利不随便求取,有害不轻易去掉。一切行为要看是不是符合道义。

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

--语出西汉贾谊《治安策》。顾惜操行而忘记利益,坚守气节而秉持正义。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把国家的危急放在前面,把个人恩怨放在后头。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语出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常常想到在国家危难之时奋不顾身地去报效国家。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匈奴还没有消灭,治家业做什么?

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我就以普通人的标准来报答他;把我当“国士”看待,我就以“国士”的标准来报答他。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将军在接受命令的那天就应该忘掉自己的小家。

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

--语出西汉刘向《管子·七法》第六。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

--语出西汉刘向《说苑·丛谈》。聪明的人如果把智慧都用在为自己谋求私利上,还不如愚笨的人把全部精力用在为人民和社会的事业上。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对于天下之士来说,可宝贵的是为人排除忧患,解除困难,消解纷乱,而不索取任何报酬。

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

--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不熟悉的事情不随便怀疑,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不轻易反对,这才是大公无私追求真理的态度。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

--语出西汉刘向《说苑·至公》。治理政事就不能想着经营自己的小家,在衙门里行走就不能谈物质利益,执行国家法律就不能偏袒亲友,为国家举荐贤良就不能避开与自己有私怨的人。

君子不以私害公。

--语出西汉刘向《新序·义勇》。君子不因私情而伤害正义之心。也可以直译为:不以私心损害公益。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语出西汉刘向《管子·牧民》。对自己的家族,对自己的乡里,对自己的国家,对普天下的事务,都要竭尽全力,认真对待。强调官员治理国家要有爱心和责任感。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语出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天没有私自覆盖一种东西,地没有私自承载一种东西,日月也没有单独照耀一种东西。表示天、地、日、月是至公无私的,人应学习它们这种精神。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语出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民有益,死了也不做害人的恶鬼。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语出西汉戴圣《礼记·儒行》。见到货财也不损害大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改变操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语出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于天下,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于天下人所共享的。

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

--语出东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章》。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顾自身的安危。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语出东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为了国家而不惜牺牲,为了正义而不顾生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表明自己要忠诚谨慎地拿出全部力量,一直到死。表示呕心沥血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语出三国·魏曹植《杂诗》。闲居无事不是我的志向,我情愿为国家的忧患赴汤蹈火。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语出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做回家一样。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语出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为国家担忧而忘记自己的家,牺牲自己来济困扶危,这是忠臣的志向啊。说明忠贞之士应以拯救天下为己任。捐躯报国,在所不辞。

道涂不争险易之利,见难而无苟免之心。

--语出三国·魏杜恕《体论》。道路之上不争平坦的便利,见到危难没有侥幸豁免的心思。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语出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庞德传》。贤良之将不会因怕死而苟且偷生;刚烈之士不会毁掉自己的节操而求活命。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语出东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家的小事呢?

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语出东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经营货物和财产,它的可贵之处是能救贫济困,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不过是守钱奴罢了。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语出东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子汉应当为国家战死在边疆的战场上,用战马的皮包着尸体回来安葬啊!表现为保卫国家情愿战死。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语出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局动荡不安才能看出臣子的节操,世道不安定才能看出忠良之辈。献身报答英明的君主,牺牲生命是为国家。

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

--语出北齐魏收《魏书·古弼传》。如果对国家有利,我怎么能怕死呢!

见利争让,见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语出隋朝王通《中说·魏相篇》。有好处就争着让给别人,听到正义的事就争着去做,有了缺点就争着改正。

尽公者,政之本也;树私者,乱之源也。

--语出唐朝房玄龄《晋书·刘颂传》。为公尽职是从事政务的基本,为己谋私是社会混乱的根源。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语出唐朝房玄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属向往的,只有道义。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语出唐朝陈子昂《感遇》诗之三十五。感于时世而生报国之思,奋起拔剑走出乡原。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语出唐朝岑参《关人赴安西》。从小就想着报效国家,不是为了做官。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语出唐朝武则天《臣轨上》。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家安定、繁荣起来。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语出唐朝戴叔伦《塞上曲》。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语出唐朝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半夜起来多次叹息,经常为国家的黎民百姓担忧。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语出唐朝李白《赠韦秘书子春》。如果没有救世爱国的责任心,独善其身有什么用处呢?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语出唐朝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像火烧似的焦急。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语出唐朝杜甫《谒先主庙》。向来诗人的忧国之泪,只能落寞地洒落在自己的衣襟之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语出唐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怎么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为普天下的贫寒之士遮风挡雨,风雨吹不动,安稳如泰山呢?!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语出唐朝崔颢《古意》。为国为民行征赴难是高贵的品格和人格,自古而来都是这样的啊!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语出唐朝令狐楚《少年行》。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语出唐朝韩愈《左迁至蓝天示侄孙湘》。本想为皇上清除有害的事情,怎么肯因为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晚年呢?!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语出唐代韩愈《三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以一颗忠诚的心为奉事君王,担忧我的祖国就像担心自己的家一样。

曲生何乐?直死何悲?

--语出唐朝韩愈《祭穆员外文》。苟且偷生有什么快乐?正直而死又有何悲哀?

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语出唐朝韩愈《原人》。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推举。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语出唐朝白居易《策林》。把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快乐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把百姓的忧愁当做自己忧愁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语出唐朝白居易《新制布裘》。大丈夫贵在以天下人的利益为重,怎么能够仅仅满足自己,而不顾别人呢?

何当一夕金风发,为我扫却天下热?

--语出唐代王谷《苦热行》。如何才能在一夜之间刮起秋风,为我扫除天下的酷热呢?诗句表达了作者想为人民解除酷热的急切心情。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语出唐朝罗隐《雪》。在长安还有许多饥寒交迫的人,因此,即使是瑞雪,也还是不宜多下。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语出北宋林逋《省心录》。忧虑国事的人,不会考虑他自身的安危,爱护民众的人,不会欺瞒他的上级。

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冻馁几千百人;处眇躯以广厦,何如庇寒士于一廛之地。

--语出北宋林逋《省心录》。与其耗费千金来博取一时的快乐,哪比得上将这些钱分散给挨饿受冻的人,让他们活命呢?与其用宽敞高大的房子来安顿自己短小的身躯,哪比得上将贫苦之人都庇护起来,给他们每人一小块地方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语出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在天下人担忧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后再快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语出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在朝廷做官,就为他的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他的君主忧虑。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语出北宋欧阳修《纵囚论》。宁可为道义而死,不愿意苟且偷生。

一官诚易了,报国何时毕?

--语出北宋欧阳修《班班林间鸠寄内》。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举荐贤良是为了国家,不是为自己收买人心。

专利国家,不为身谋。

--语出北宋司马光《谏院题名记》。一心为国家谋利益,不为自己打算。

宁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语出北宋王安石《杜甫画像》。我宁愿只让我一个人的草房破旧,宁可让我冻死,也不忍心看着天下百姓都在瑟瑟的寒风中颤抖。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语出北宋王令《暑旱苦热》。如果不能带着全天下的人前往乘凉,我怎么忍心独自去游历呢?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语出北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报效国家的心,到死才会了结。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

--语出北宋宇文虚中《在金日作》。死是非常平常的事,就算是被挖去了双眼,剖开了胸膛,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国家。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语出南宋李纲《病牛》。只要能够让人们都能吃饱饭,就算是耕地累得病倒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语出金朝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秋风不要吹动我花白的头发,国家这种危难的局势还需要我去尽心挽救。诗句表达了作者虽近暮年,但依然不忘报国的高尚情操。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

--语出南宋胡宏《知言》。自己一人的利益不要去考虑,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应该多多考虑;一时之间的利益不要去考虑;有利于世世代代的事情就应该好好考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语出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语出南宋岳飞《满江红》。年近三十,可为祖国所作的贡献还是那样微不足道。为了收复疆土,还要披星戴月,转战千里。千万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老时,就只有徒然悲叹了。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语出南宋岳飞《满江红》。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语出南宋陆游《金错刀行》。过去楚国只剩了最后三户人家,尚且将秦国灭掉了,堂堂的中国怎么会没有人来抵御侮辱呢?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语出南宋陆游《夜泊水村》。一个忠心报国的人不怕有许多次为国捐躯;但是,一旦白发出现,就再也不会变黑了。说明必须及早为国立功,不然,悔之晚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语出南宋陆游《示儿》。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

--语出南宋楼钥《送刘德修》。一生怀有忧国之心,永远保持敢说真话的正气。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语出南宋辛弃疾《破阵子》。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名垂于世,可惜的是头生白发!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语出南宋辛弃疾《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史大帅也好比女娲身怀珍贵的宝石一样,身怀绝技,必然会为收复中原建树奇勋的。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语出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将无边的春色带到人间,等到江山垂老,看看我们依然是鬓发乌黑。这首词为作者给朋友祝寿所作,词以收复失地,报国雪耻与朋友互勉,其中也寄托着作者本人的豪情壮志。

忧国者不谋身,周人者不私己。

--语出南宋李邦献《省心杂言》。为国家担忧的人不为自己打算,关心他人的人不为自己谋取私利。

君子志于泽天下,小人志于荣其身。

--语出南宋刘炎《迩言》。君子的志向是给天下人带来福祉,小人的志向在于给自己带来荣耀。

但期处死得其所,一死政自轻鸿毛。

--语出南宋刘过《从军乐》。只希望我能够死得其所,为了国家而死,我就将生命看得和鸿毛一样轻。诗句表现了为国捐躯的伟大志向。

一饭感恩无地报,此心许国已天知。

--语出南宋李伸之《献帅府经历二首》。你请我吃饭喝酒示恩都没有用,因为我以身许国之心苍天已经早就知道了。

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语出南宋谢枋得《别二字及良友》。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语出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国势危亡犹如风中飘飞的柳絮,自己的身世沉浮也如漂泊无根的浮萍,时起时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语出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自古以来,人生谁没有一死?要紧的是使自己报国忠心能够永远在青史闪耀。

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

--语出南宋文天祥《五月十七夜大雨歌》。只要天下百姓家家都能丰衣足食,即使我死了,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语出南宋郑思肖《二砺》。胸中一直孕育着一个梦想:统一祖国!这种情怀比海还要深,以至于把神州的大陆都浸没了。

忧民之溺,由己之溺;忧民之饥,由己之饥。

--语出元朝邓牧《见尧赋》。为人民的忧困担忧,就如同为自己的忧困担忧;为人民的饥饿忧伤,就如同为自己的饥饿忧伤。

宁公而贫,不私而富。

--语出元朝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宁愿秉公而贫穷,不愿徇私而富足。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语出元朝张养浩《风宪忠告》。一个人有以天下为公的思想,这样就能举荐天下的贤才。

精忠报国。

--语出元朝脱脱《宋史·岳飞列传》。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语出元朝脱脱《宋史·李纲传》。祖宗传下来的国土,应当用生命来捍卫,一尺一寸也不能让敌人占领。

同心为国,岂容以私而害公。

--语出元朝脱脱《宋史·杜范传》。同心为国家,不能容忍因私怨而损害国家。

一寸山河一寸金。

--语出元朝脱脱《金史·左企弓传》。山河故土宝贵,寸金难买寸领土。

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

--语出元朝萨都剌《登歌风台》。想到祖国的疆土需要猛士来保卫,我哪能长年待在自己的家乡呢?

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

--语出明朝方孝孺《杂铭·牖》。把窗户大开,阳光就会照进来;出自于公心,就会做出许多善事。

民安足遂心中愿,年壮何妨到处家。

--语出明朝于谦《连日灯花鹊噪漫成》。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我现在正值年壮,四海为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愿移灾咎及予躬,免使苍生受憔悴。

--语出明朝于谦《入春狂风大作加以久无雨雪因以自咎》。我愿意将全部灾祸都转移到我一个人的身上,而让天下的百姓免受困苦。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

--语出明朝于谦《题苏武忠节图》。你不要追求无意中得来的富贵,忠心报效国家才是男子汉。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

--语出明朝李梦阳《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人生的富贵哪儿有尽头?做一个男子汉的关键是能够为国牺牲。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语出明朝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谈王霸之变》。只要是对国家对社稷有好处,我就会连生命都全部献上。

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

--语出明朝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所企求的是牺牲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长存;病倒他一个人,而使万人痊愈;烦劳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快乐;辛苦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安逸。

丈夫不逆旅,何以济苍生?

--语出明朝俞大猷《秋日山行》。大丈夫如果不转战南北,四海为家,怎么能够为百姓出力呢?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语出明朝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管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语出明朝海瑞《谒先师顾洞阳公祠》。几辈子也不会改变冰清玉洁的操守,不管死多少次也要保持忠于国家的人格。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语出明朝杨继盛《临刑所赋诗》。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在天地之间,赤胆忠心可照千古。活着时没能为国尽力,留下忠心也要报效国家。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

--语出明朝宋纁《药言剩稿》。君子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材,准备为天下国家服务。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语出明朝戚继光《马上作》。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语出明朝戚继光《韬钤深处》。我的意愿并不是封侯拜相、获取功名,我一心想的是早日让海上的倭患平息下来。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语出明代戚继光《登阙台》。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战斗了十年,多么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一片心血,像洒向千峰的浓霜一般,把峰上的秋叶都染红了。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语出明朝吕坤《呻吟语》。欺瞒他人的事情不要做,害人的心不要有,有益国家的事情即使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要回避。

生以义,死亦以义,何惧之有!

--语出明朝焦竑《玉堂丛语·义概》。生是为了道义,死也是为了道义,有什么可怕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语出明朝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无论是窗外的风雨声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应该好好读书。同时,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语出明朝瞿式耜《浩气吟》。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不犹豫,不用商量的。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语出明朝顾炎武《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路途遥远,也不必为天色将晚而犯愁;老年人还在每天企盼着哪一天能看到黄河之水变得澄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语出明朝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国家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岂无怀土心,所羡千里途。

--语出明朝顾炎武《丈夫》。哪里是我不怀恋故乡呢?但大丈夫更向往的是在千里征途有所建树。诗句表达了作者愿为国家有所作为的积极心态和爱国热情。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语出明朝顾炎武《精卫》。我立定志向要填平东海,就算是身体被海水淹没,我的志向也不会改变。只要东海填不平,我的心志就永远不会终止。表达了作者将复国的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语出明朝张家玉《军中夜感》。大丈夫为国战死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事,纵然就是死了也能在史册上留下好名声。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语出明朝夏完淳《狱中上母书》。人生谁不会死呢,贵在死得其所。也就是贵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死。

欲知腑肺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语出明朝袁崇焕《边中送别》。表达不顾个人安危,誓死保卫边疆的坚定信念。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语出清朝黄宗羲《原君》。不能为了个人谋求私利而做好事,而要让天下人都获益;不能为了个人避免危害而做坏事,而应为天下人免除危害。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语出清代陈恭尹《拟古》诗之三。堂堂男子汉如果不立志报效国家,终究只能沦为愚痴低贱之人!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语出清朝陈恭尹《木棉花歌》。我愿意化作漫天飞扬的木棉花絮,给天下人当做衣裳,让他们不再抱怨风雪的寒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语出清朝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如果是对国家有利,我的生命都可以交出来,怎么能够见福就迎受、见祸就逃避呢?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语出清朝陈璧《客丘瑞之聚星楼》(楼壁有万允康怙恃顾瑞木社友诗,有感吊之,用顾原韵愁字)。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躯,死而不愧。

--清朝徐骧为国捐躯前语。中华呀中华,我是最热爱的,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九州难画华夷限,万死思回天地心。

--语出清朝丘逢甲《潮阳东山张、许二公祠为文丞相题沁园春词处,旁即丞相祠也,秋日过谒,敬赋二律》。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土,很难划分华夷的界限;自己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准备万死不辞。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语出清朝丘逢甲《春愁》。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的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竞苍生衣被功。

--语出清代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棉雪歌》。英雄志士向来都是满腔热情,他们的心愿就是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清代谭嗣同临刑绝命语。本来立志想杀掉那些祸害国家的人,却没有力量扭转乾坤了。为我的理想牺牲是应该的和有价值的,痛快啊痛快!

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

--语出清朝宁调元《感怀》。自己愿以冲天的热血,来实现建立新的共和国的志向。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语出清朝秋瑾《鹧鸪天》。祖国的部分领土已被别人霸占,山河破碎,总要将它收复回来,为了祖国的事业,我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还怎么敢吝惜自己呢?

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图避谤乎?闭户之士哉!

--语出康有为《强学会序》。列强入侵,天下大乱,耳朵里睡梦中听到的都是隆隆的大炮之声。各位先生,你们难道没有预感到将沦为异族侵略者的奴隶的悲哀吗?想闭上嘴巴不说话以免招来灾祸吗?那可真变成了躲进象牙塔的无用文人了!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语出詹天佑。见《詹天佑和中国铁路》。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语出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

--语出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心为立国之要素。

--语出陈独秀《爱国心与自觉心》。

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语出何香凝《赠别廖仲恺》。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语出宋教仁。此二句为宋教仁写的一副对联,此联现藏于柳亚子纪念馆。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语出朱德《寄南征诸将》。

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

--语出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联。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语出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语出吉鸿昌《就义诗》。

个人为社会而生,社会为个人而立。

--语出陶行知《共和精义》。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语出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语出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语出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也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大陆”,登高的壮士叫她“九州”,落魄的英雄叫她“江湖”。

--语出余光中《左手的掌纹·从母亲到外遇》。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语出瞿琮《我爱你,中国》。 D54dk2iSHfopHAuak0wt69xgc5RJYS/C3qi7N7BsOQUJwonZPDOfwwqEq3GHEE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