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心理学理论与历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包含生物、医学、化学、社会学等,它是各种规律的一种综合体。心理学的基础与原理是心理学的入门课。它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分类:一类是以心理活动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心理与社会、心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心理活动的未分选性等,这些通常称为心理学的哲学问题;另一类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联系等。

Psychology General and Applied

《基础与应用心理学》

雨果·孟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

作者简介

雨果·孟斯特伯格(1863-1916),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也是美国心理学界中因政治事件引起争议的人物之一。

雨果·孟斯特伯格1863年6月1日出生于德国的但泽,父为犹太木材商人,母为艺术家,兄弟4人,童年生活快乐,但不幸的是20岁以前父母双亡而家境骤变。

1882年毕业于但泽大学预科学校,继而先后求学于瑞士日内瓦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和海德堡大学。1883年,他出席了W.冯特的一次讲座,深受冯特的影响而决定投身心理学并进入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此间他也继续学习医学,并于1884年通过预考。1885年7月,在莱比锡大学冯特教授的指导下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海德堡大学习医,188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此后,自1887年起任弗赖堡大学讲师,先教授社会心理学,后为医学,最后教授哲学。由于学校没有心理学实验室,他自行出资在自己的住所里设置了一座心理学实验室,从事时间知觉、注意、学习记忆等方面的研究,吸引了各国的许多学生。后来他移居美国,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James)的邀请来到哈佛大学。

1892年,孟斯特伯格受聘于哈佛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并担任主任。在那里,他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了大量的问题,包括知觉和注意等方面的问题。孟斯特伯格对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实际的工业中的问题十分感兴趣,于是他的心理学实验室就成了工业心理学活动的基地,成为后来的工业心理学运动的奠基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孟斯特伯格因效忠自己的祖国而作为支持战争的非正义方的德国,因此受到了他人的排斥,导致精神抑郁,于1916年去世。当时人们评价他的去世造成了工业心理学上的空白。

名著导读

本书是孟斯特伯格写的一部心理学教材,这部教材的体系和目标与以往的教材有显著的区别:以往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只讲授个体心理学和心理过程,该书打破了这个限制,引入了社会心理学,并专门安排了“目的心理学”,对心理和行为的意义进行解释。孟斯特伯格所处的时代,正是新兴的实验心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孟氏将应用心理学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经济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艺术与科学心理学等应用性分支,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

从各篇的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该书的第一个特点。该书不仅包括了普通心理学,而且包括了应用心理学。该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它将社会心理学也包容在内,而以往的教材只讲个体心理学。第三个特点是传统的心理学总是局限于心理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这种对心理生活的描述性陈述恰恰忽视了它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即它的意义。

理论精读

1912年,孟斯特伯格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该书在1913年被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他在书中论述了对人类行为进行科学研究以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和解释个人之间差异的重要性。该书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1)最适合的人,即研究工作对人们的要求,识别最适合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在人员选拔、职业指导和工作安排方面。

(2)最适合的工作,即研究和设计适合人们工作的方法、手段与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他发现,学习和训练是最经济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对工作效率有较强的影响,特别是创造工作中适宜的“心理条件”极为重要。

(3)最理想的效果,即用合理的方法在商业中也同样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他研究了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组织利益的影响的必要性。孟斯特伯格指出心理学家在工业中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发现最适合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人;决定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每个人才能达到最高产量;在人的思想中形成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影响。

孟斯特伯格进行了大量工业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他最著名的一个研究是探明安全驾驶的无轨电车司机应具备的特征。他系统地研究了这项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设计了模拟电车的实验室实验,结果发现一个好的司机应该能够在驾驶的过程中同时理解所有的影响电车行驶的因素。孟斯特伯格认为研究疲劳问题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非常重要。他和他的继承者研究了许多工厂每天和每周的工作曲线。典型的日产记录表示出,每天上午九十点钟产量有轻度的增加,而中午饭前产量下降,午饭后产量又上升,但不如上午九十点钟的情况,下午下班前,产量急速下降。一周的产量也表示出类似的情形,星期一的产量平常,星期二和星期三是最好的记录,然后逐渐下降,直到星期六为止。这些研究为工业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孟斯特伯格开创工业心理学的时期,工业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在工业中的最高效率和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人们相信,归根结底,个人在工业环境中的最高效率,只有确保他在那种环境中获得最满意的适应时才能实现。孟斯特伯格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地采用于职业选择、劳动合理化,以及改进工作方法、建立最佳工作条件等方面。选择适应于工人体力、心理特征的工作条件,在当时不仅是生产力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减少工人同企业主矛盾冲突的重要条件。孟斯特伯格指出:“我们绝不要忘记,通过将来心理上的适应和通过改善心理条件来提高工作效率,不仅符合厂主的利益,而且更符合职工的利益,他们的劳动时间可以缩短,工资可以增加,生活水平可以提高。”

孟斯特伯格作为工业心理学的先驱,他的研究和思想对后来的研究工作和工业心理学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早期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工作主要着重于应用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这样,企业主从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开始在企业中雇用心理学家,心理学家也得以进入到企业中开展应用性的研究。心理学家对研究人的因素无疑处于最有贡献的地位。20世纪的许多重要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的理论和研究都可以追溯到孟斯特伯格的思想和研究工作。在孟斯特伯格之后,大量的社会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著作相继问世,产生了注重研究人的心理因素,试图通过对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人际关系学说”,这一学说以著名的霍桑工厂实验为基础,在20世纪40-50年代之间颇有影响。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行为科学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受人瞩目,很快风靡起来,至今仍在企业管理中有一定的影响。

孟斯特伯格的研究方向和路线,以及所采取的方法对后来的人们有很大启示,在管理学上也有诸多应用。他开创了工业心理学领域--对工作中的个人进行科学研究以使其生产率和心理适应最大化。他认为应该用心理测验来选拔雇员,用学习理论来评价培训方法的开发,要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以便搞清什么方法对于激励工人是最有效的。他还指出了科学管理与工业心理学二者都是通过科学的工作分析,以及通过使个人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合各种工作的要求,寻求提高生产率。他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的甄选技术、员工培训、工作设计和激励仍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孟斯特伯格所考虑的面比较狭窄,仅限于个体心理的研究,缺乏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观点和论据。所以,他的工业心理学在当时未能引起更为广泛的注意,而是在其影响下的研究和理论为工业心理学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获得了人们更多的重视。

趣味扩展

1.有才华而孤傲

1888年,孟斯特伯格将研究报告结集出版成书,名为《意志的活动》,被美国哈佛大学机能主义领导人W.詹姆斯视为杰作。

1889年在巴黎举办的首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两人首次会面,彼此间建立了友谊。他在弗赖堡大学教学研究成绩卓著,1891年升任哈佛大学副校长,1892年被该校选为杰出教授,当时他年仅28岁。1892年应詹姆斯之邀,到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3年(1892-1895),之后哈佛大学欲请他继续任教,但他仍返弗赖堡大学任教两年,之后再回哈佛大学接替詹姆斯之职。除任教授课外,他也接掌了由詹姆斯创设的心理学实验室,成为詹姆斯机能学派的继承人。但此时其兴趣已转向应用心理学的研究。自1897-1916年的19年间,孟斯特伯格是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1898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8年当选美国哲学会主席,1903年被《美国科学家》期刊评选为仅次于詹姆斯的名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的第二年,美国轮船露西坦尼亚号被德国击沉,造成美军官兵200多人死亡,孟斯特伯格因平时态度亲德(他一直保持德国国籍并主张美德亲善避免战争),被怀疑为间谍而遭到抨击,使他从此陷入孤立困境。1916年在哈佛大学德拉克利夫女子学院的讲堂上,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53岁。逝世时美国心理学界没有一篇悼念他的文章,他死后第二年,美国即对德宣战。

孟斯特伯格的名声虽然无法与冯特、费希纳、詹姆斯、华生等人相提并论,也比不上卡特尔等人,不过他对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应用心理学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孟斯特伯格所处的时代正是新兴的实验心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冯特建立了实验心理学,使心理学有了自己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艾宾浩斯又提出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孟斯特伯格作为冯特的学生,一开始就是实验心理学的热情倡导者。在弗赖堡的几年中,他发行《实验心理学》杂志达三年,并且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做了一些很有创见的实验,受到当时学者的广泛注意。

但是,孟斯特伯格大约比较富于创造性和反抗精神,他对自己的老师、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结构主义心理学派的鼻祖冯特的理论不以为然,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结果引起大家的不满。当时的铁钦纳就批评他对冯特的看法,缪勒对他的实验结果也相当反感,痛斥有加。也许是由于这一原因,使孟斯特伯格中断了实验心理学研究。不过他也有知音,当时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对孟斯特伯格就十分赞赏,写信给他表示支持,并对孟斯特伯格的批评家提出反批评,认为他们缺乏远见,接着又向孟斯特伯格发出赴哈佛大学任教的邀请。

孟斯特伯格的贡献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除了在生理学、心理治疗、教育心理学及感觉心理学都有论文发表外,他的研究广及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心理学。孟斯特伯格于1892年到美国之后,提出了一个有独创性的有关心理活动性质的学说。这个学说强调过程的不能再分解的类型,而不是结构的不能再分解的类型。他的“动作论”是关于同最简单的经验动作相应的生理单元的学说。他认为,当一个感官受到刺激导致一个自觉的动作和一个运动反应时,感觉的引起不是同脑感觉区的简单兴奋相关联,而是同从感觉区到运动区的神经搏动的传导相关联。在他看来,一切生活都是冲动性的,都倾向于动作。没有纯属被动性质的感性经验,每一经验不仅意味着皮质中某一感觉区的兴奋,而且意味着这个兴奋通过运动中枢传导到中枢以外的运动反应机制。运动发射的通道越开放,感觉的意识也越清晰。意识状态的发生只有当一个从感觉器官到运动反应的全循环完成时才有可能。而所谓的动作,是作为整体的个人行为的一部分。

(2)司法心理学。早在19世纪90年代,孟斯特伯格就在著作和言论中谈到血压与诚实检测之间的关系。他曾对两起有名的谋杀案进行过评论,成为当时报纸的头条新闻。在1908年出版的《论证人席》一书中,他提出了“测谎器”概念,论述了见证人证言的虚妄、假坦白的动力,以及暗示对证人、陪审团和法官的作用。孟斯特伯格将J.荣格的语词联想测验引进司法领域作为确定犯罪的手段。后来,他还对陪审团的团体动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认为由于女性非理性思维的特征而不能担任陪审员。

(3)美学心理学。孟斯特伯格以其在1916年出版的《电影:心理学研究》一书而闻名于美学心理学领域。该书讨论了运动画面的发展和电影评论,除了一般美学,关于闪回(flashback)、渐隐(dissolve)和特写(close-up)的心理效应是他的特殊贡献。他特别指出:为了理解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感动观众,必须求助于心理学;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他的这部著作也被誉为电影理论史上第一部有分量的力作,是电影心理学的奠基之作。

(4)社会心理学。孟斯特伯格在其1916年出版的文集《明天》(包括讨论会谈话、报章杂志发表之评论文章)一书中,预测英、美、德三国企图合组的世界政府与和平联盟终将失败,预言政府禁酒将会导致比酗酒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并揭发民间神秘主义者的伪装。此外,从美国功能学派创始目的在使心理学理念付诸生活应用的观点看,孟斯特伯格无疑是功能学派的最大功臣,只可惜因政治事件使他的贡献被忽略了。孟斯特伯格曾与其他心理学家尝试将心理学用于日常生活,并曾与贾斯特罗一起参与设计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2.孟斯特伯格图形

扭曲错觉最早是在19世纪被编织工人所发现。1894年,孟斯特伯格在他的错觉收藏集中描述了这种他称为Psedoptics的错觉,并且提出了一种最早的解释它的理论。从那以后,这种错觉就被称为孟斯特伯格图形。

孟斯特伯格认为这种错觉是由互相侵入引起的:线条上方和下方的白色区域“侵入”黑色区域,所以每个短区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看起来有些倾斜,以至于整个的效应就使得线条显得有些倾斜。这种解释错觉的理论在1856年曾被H.赫尔姆霍茨提出。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Modern Psyclology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加德纳·墨菲(Gardner Murphy)

作者简介

加德纳·墨菲(1895-197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奇利科西(Chillicothe),逝于美国华盛顿。他是美国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史家之一。194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年被授予美国心理学会金质奖章。

墨菲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度过了大部分童年时光,深受其母亲家庭的强烈影响。1919-1923年就学于浩其柯斯学院及耶鲁、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2-1925年担任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员职位。1926年与后来成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露易丝(Lois Barclay,1902-2003)结婚。1926-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0-1952年在纽约市立大学创办心理学系,并任系主任。1952年起任门宁格基金会研究所所长。1967年退休后,又接受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教授职位,直至1973年。

名著导读

该书以哲学和自然科学为背景论述近代心理学历史发展,对近代心理学的产生过程及各心理学流派做了较详尽的论述。该书论述较广,内容丰富全面。特别对东方心理学思想进行了专门论述。全书共分4篇27章。第一篇:近代心理学的前驱;第二篇:研究精神的兴起;第三篇:现代的入口,20世纪的心理学体系;第四篇:当代心理学的趋向与学科。该书对于研究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其后,墨菲和柯瓦奇又重新做了修订。这本新版的心理学史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是以哲学和自然科学为背景来论述近代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对于近代心理学的产生过程论述较详,对于心理学中唯物、唯心及二元论等各哲学流派的观点均有所介绍,脉络也比较清晰。其次,论述的范围比较广泛,取材相当丰富,既有历史深度,又能着重反映当代概貌。作者也比较重视东方思想,中国古代著作中的心理学思想也有所涉及,至于这些看法是否恰当,是可以讨论的。在论及今后发展趋向时也着重提出了“东方与西方的结合”问题。当然,在篇幅比重的安排上,该书重点在于近代、现代,“时间越接近当代,所占篇幅也越大”。从修订版的情况看,20世纪以来的材料要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其中第四编的各章都是前两版所没有的新材料,这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此外,还应提及,新版第四编中论述苏联心理学的一章,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西方对苏联心理学的看法,第二编中改写和充实了论述进化思想发展的一章,这些也是该书的特色。

理论精读

墨菲在心理学界的影响最初是通过他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随后他便转入了社会心理学研究,1931年出版《实验社会心理学》一书,获哥伦比亚大学的巴特勒奖。墨菲从社会心理学入手,深入研究人格问题,提出了“生物社会的人格理论”,认为将心理学与生物科学或社会科学分离的做法不仅是武断的,而且可能是有害的。心理学研究整个人,所以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在人格中是统一的。他企图以此理论为基础来整合所有的人格理论。

墨菲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我向思维:指满足于需要的认知过程倾向。

(2)疏通作用:指某种需要或动机与使之得到满足的手段或对象一旦在经验中联系了起来,它们之间就会像被疏通成一条“渠道”那样形成一种特殊的、固定的联系,并指导和促进以后的行为。

(3)三方面发展:指所有现实都倾向于从无差别的同质条件,经过有差别的异质现实,朝完整的结构性的现实发展。

(4)反馈:指来自外界的信息提供了事实检验的基础和摆脱我向思维的自欺性。

(5)场理论:指人格是有机体环境场,场的每一方面与其他每一方面处于交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之中。

墨菲还就上述观点,与其学生在20世纪40年代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为50年代所兴起的认知新观点,即强调认知过程中的情绪和动机因素的观点奠定了基础。

趣味扩展

墨菲不光是美国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史家,他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与E.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齐名。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师。由于他善于启发学生的研究精神,据统计,他创办的纽约市大学心理学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同美国各大学心理学系比较,是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最多的一个系。

而且,墨菲是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194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年被授予美国心理学会金质奖章。他还曾任美国东部心理学会、美国西南部心理学会、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伦敦心理研究协会和美国心理研究协会主席。他的出版物包括25本书和100多篇论文。

A History of Psychology

《心理学史》

托马斯·哈代·黎黑(Thomas Hardy Leahey)

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黎黑,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史专家,曾获伊利诺斯大学博士学位,弗吉尼亚公共健康大学心理学教授。

名著导读

该书是托马斯·哈代·黎黑所著的一本大学教材。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哲学。这和作者的哲学立场分不开。作者在叙述心理学的发展时,能紧紧扣住哲学的发展主线,使读者能够从科学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心理学的发展。

由于作者的观点受到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图尔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思想的影响,所以全书自始至终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同时,竭力指责实证主义哲学,认为这种哲学根本不能指导年轻科学的心理学。作者再三强调库恩的范式论可以为革命的态度作辩护,可以促进心理学革命的成功。作者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新的科学哲学的方法论来论述它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该书共4编15章,内容新颖,涉及面广。第一,它考察了一些一般的元科学概念,用以探讨心理学概念史的发展。第二,它通过从泰勒斯到穆勒,从阿尔克米尼到达尔文,讨论了心理学的概念背景。第三,它从学院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论述了弗洛伊德、詹姆士及格式塔运动。第四,它研究了行为主义及认知心理学等流派的发展。最后,它还简明扼要地回顾了心理学长久的过去,并指明了当代心理学所存在的危机。

理论精读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心理学史的研究浩如瀚海。心理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时代精神的缩影,心理学史的研究摆脱不了时代精神的影响。但是,许多心理学家理解的时代精神仅仅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及伟人的杰出成就。事实上,时代精神的内涵并不只这些,它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及大众的生活。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的思想、行为都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而且正是这些被忽视的普通人的生活谱写了时代的主旋律。心理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大众生活的折射,心理学家的研究蕴涵在现实生活之中。可是,以往许多心理学史研究偏重于阐述心理学的思想逻辑,以及心理学家的个人成就,把心理学思想的现实性与日常性割舍了。事实上,心理学的发展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心理学的历史不仅仅是心理学观念的历史,也不仅仅是心理学家的历史,而且还是现实的历史,是大众的历史。

黎黑认为,在当今西方心理学史界,有两种撰写心理学历史与体系的方式,即“旧史”和“新史”。所谓“旧史”,是指“自上而下的历史”,集中讲述大人物和大事件,用编年史的体裁描述个别心理学家的奋斗和成就,主要涉及政治、外交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俗称“伟人历史”;所谓“新史”,是指“自下而上的历史”,它试图描述被“旧史”所忽视的无名群众的生活,集中讨论心理学创立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和人类活动,俗称“时代精神”(平民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心理学史的编撰是以旧史的形式进行的,波林编著的《实验心理学史》是旧史的代表,一直是西方心理学专业的标准读本。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新的心理学史,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得很顺利,Laurel Furomoto宣称新的心理学史已经完全成熟,并对新心理学史进行了如下的描述:“新史倾向于评论性而非礼仪性,倾向于事件的背景分析而非各种观念的历史,倾向于超越伟人的研究。新心理学史利用第一手资料和档案文件,而不是依赖第二手资料。新史试图深入探讨某个阶段的思潮,从而看到各种问题在当时发生的情况,而不是寻找现时观念的前身,或从该领域的目前背景往回撰写历史。”

可以看出,旧史与新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时代精神的不同理解上。旧史更多地关注心理学发展的内在思想逻辑,从历史的大事件和大人物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心理学的发展,而新史则从心理学发展的阶段思潮与背景出发,降低了个人的作用,从一种更加现实的角度来阐明心理学的发展。

从旧史到新史的转变,不单单是心理学史的编写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变体现了心理学对自身的一种反省,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其中蕴涵了心理学家对“心理”的理解,反映了对“心理”的理解上的进步。

趣味扩展

在当今西方心理学史界,关于撰写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主要有旧史和新史之分。旧史是自上而下的历史,集中讲述大人物和大事件,史称伟人历史。这类编年史的方式,由于描述个别心理学家的奋斗和成就而令读者振奋。新史是自下而上的历史。它试图描述被旧史所忽视的无名群众的生活,集中讨论心理学创立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和人类活动,史称时代精神。这类编年史的方式,降低个人的作用,把心理学的历史视做非个人的力量所创造。作者编写该书更是试图探索新史风格的一个典范。其新意在于:

(1)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心理学的理论模型,预示了科学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三种趋势:句法观点、语义观点和自然主义观点。

(2)区分了行为学说和行为主义。

(3)对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质疑。

(4)正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包括心理学的神秘主义、还原论和社会生物学、人文学科中的释义学三个方面。

黎黑是以研究科学史出身的学者,对历史的韵律有着敏感而丰富的体察。作者在构建此书时,正值西方科学史学界关于伟人说观点与时代说观点交锋更迭之际,一方面是典雅精致的传统,另一方面是无限扩张的现代节奏,而欷歔感慨的却仍然是迷茫的人心。这些与作者所提到的强意识形态与弱意识形态的变革,乃至对库恩观点的评价都是有深刻关联的。

A History of Modern Psychology

《现代心理学史》

杜·舒尔兹、西德尼·埃伦·舒尔兹

(Duane P.Schultz Sydney Ellen Schultz)

作者简介

杜·舒尔兹、西德尼·埃伦·舒尔兹,美国心理学家。

名著导读

杜·舒尔兹和西德尼·埃伦·舒尔兹的《现代心理学史》出版后,现代心理学史越来越令人瞩目。作者不仅通过吸收主要论家的传记信息而个性化了心理学史,而且阐明了这些理论家个人生活事件对其观念、职向和方法的影响。本书采取了一种现代取向,基本内容主要是从1897年到今天的心理学发展史。它把心理学思想派放到社会、历史和学术背景中加以考察。其特色为:

(1)增加了进化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积极心理学的全新讨论,论证了当代心理学怎样受到早期各种运动的影响。

(2)增加了“历史在线”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了解教材中的人物、理论和运动的现代信息。

(3)把人本主义心理学放到弗洛伊德学派的背景中加以阐述,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了重新评价。

(4)从主要理论家的作品中精选了部分内容,在主要章节设立了“原著精选”栏目,以便学生对这些理论家的学术风格有所了解。

理论精读

本书提出了以下几个理论:

(1)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伟大人物,他们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伟大人物生长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地区,他是历史事件的象征与产物,也是历史的代表和声音;如果没有某种要求新反应的情景,他的新思想就会不合时宜和无法实行。但同时也存在伟大的事件,这两者是交织在一起彼此相互影响的。

(2)时代精神似乎起主要作用,因为不管人物怎样伟大,如果他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气氛相去甚远,那么他与他的见解将会默默无闻。

(3)17世纪的基本思想,培育了新心理学的哲学,就是机械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把世界想象成一架“巨大的机器”。而我们所讨论的是17世纪到19世纪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提供了培育心理学的知识土壤。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想象为一架机器及允许主观经验(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合法部分,与此相一致的是否定完全客观的、像机器一样的研究对象及允许主观性进入科学。

趣味扩展

舒尔兹关于编写心理学史的一般见解可以概括为:写过去是为了写现代,着重写现代;写人物也写事件,着重写事件;写时代精神对学科发展的制约影响;着重写学科理论方法的发展、学科应用的推广和历史人物对当代心理学的意义。舒尔兹的这些见解与我们的主张有若干一致的地方。所以这是一部值得重视的心理学史。

舒尔兹评价心理学发展史上人物的标准,是按其对心理学学科发展所做的客观贡献的大小,主观努力如何,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应用价值怎样,总之是以学科发展的实践作为衡量的标准。他的方法是重视具体分析与区别对待。这对我们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在我们已往心理学史的教学和教材建设中,在正确地强调哲学对心理学的指导意义时,往往不能抓住心理学家自身的特点,不能抓住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意义从实际出发来评价古人。常常在评价心理学家时,用评价哲学家的尺子来衡量他,实际上是要求心理学家同时成为一个哲学家,这样当然不可能给已往的心理学家以应有的历史评价。

而且,舒尔兹对于实验心理学建立以前的哲学心理学叙述过于简略,忽视了哲学前身对心理学的重要影响。其次,舒尔兹列举了心理学家对内省方法的各种批评,但始终不触及内省方法在理论上的根本问题,这反映出外国心理学家在理论指导上缺乏一种明确的方针。

舒尔兹对现代心理学各学派有许多中肯的评论,但在分析机能主义的形成上有些混乱,此书还过分强调了个人特点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舒尔兹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局限,也使他不能正确评价阿德勒这样的历史人物及其体系,以至他在对心理学的未来设想中带有许多空想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A His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实验心理学史》

爱德温·波林(Edwin Garrigues Boring)

作者简介

爱德温·波林(1886-1968),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生于费城,逝于马萨诸塞州剑桥。他曾在克拉克大学和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实验室主任。192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9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金质奖章。他是《美国心理学》杂志的编辑和创建者之一,曾任《现代心理学》杂志的主编。

波林于1904年进入康奈尔大学,1908年获工程学硕士学位,并到伯利恒钢铁公司铸造厂作见习生。由于他不喜欢这一工作,便转到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的摩拉维亚教区学校任科学和自然地理教师。1910年,他重返康奈尔大学,徘徊于物理学的深造和心理学的研究之间。对于前者,他基础较好,而后者却是他的兴趣所在。但在做了4个月的物理学研究生后,他终究还是成了E.B.铁钦纳的助手,并决心永远致力于心理学研究。

1913年,在铁钦纳的指导下,波林开始了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他曾割断自己胳膊上的神经研究神经复原的问题。1914年,他获得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受聘于克拉克大学任实验心理学教授,1922年转入哈佛大学任心理学实验室主任,从事感知觉研究。其中,对“月亮错觉”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月亮在天顶显得小,在地平线显得大,是由于眼睛上仰造成的。

波林在其早期著作《意识的物理维度》一书中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术语如感觉、意识和身心二元论等加以定义。他经过推理认为,对心理学来说,没有理由将身心加以分离。实际上,他抛弃了铁钦纳的二元论,而朝着一元论的方向发展,认为基本上只存在一种现实。

名著导读

该书是纽约阿普尔顿-世纪-克罗夫茨公司1929年出版的,1950年修订第2版。初版共6篇24章,1950年修订版有较大修改,扩充到9篇27章。据作者说,新版有一半是新的著作,另一半用了旧版2/3的材料。该书全面阐述了近代心理学在科学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在西方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着重叙述了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和它在德、奥、英、美等国各个心理学派的建立和发展。该书的特点是作者知识渊博,既强调了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时代和思想背景,又详述了各个学派代表人物之间的沿袭关系,对一些著名心理学家生平和观点的叙述尤为深刻生动。作者认为“时代精神”和“伟大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并认为二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每一种历史过程的正面和反面。该书还有一大特点,即每章有详尽的附注,列出每一章中各节和主要心理学家的著作以便读者作进一步研究参考之用。

理论精读

波林的逻辑起点是正确而恰当的。他以哲学分析和自然科学分析为其写作的逻辑起点,从全书中可以看到哲学给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体系”,而自然科学则给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方法”。

波林在本书中比较明确地勾画出每一个心理学家和每一个流派的产生过程和来龙去脉。他说:“我这部历史把实验心理学看做起源于笛卡儿、莱布尼兹和洛克的哲学,而在19世纪初期的新的实验心理学中得到发展的。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即由于这两种运动的结合。”

波林希望他的著作的优点成为他们自己的代言人。因此波林对每一个心理学家和每一个流派,评价得比较正确、准确而客观。他们在全书的体系上虽有兼容并蓄倾向,有时广为罗列,但正误是非也有分辨,比较符合实际。

波林对心理学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见。例如,对屈尔佩关于未来心理学的影响的观点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波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40年后,我们知道屈尔佩改变思想的能力比铁钦纳的坚持不变的一贯性对心理学有更大的价值。心理学的焦点从意识到行为的后期的转移,由于屈尔佩在思维中对意识地位的贬低而有很大的促进。这个向动机问题的转移使任务和态度成为下一代的心理学的语言方面的工具”。

波林论述与评价历史人物的范围极为广泛,对学术流派的分析脉络清楚。既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又能反映当时的历史概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对学说的来龙去脉及其中的纵横关系论述清楚明白,又不使学术研究陷于某种教条的困惑,作者从章节内容到标题的选用都颇具匠心。如第24章标题为“行为学”,这是作者为使全章的论述材料不致陷入于行为主义而选用的。在这一章中,作者阐述了意识和行为的关系,并以动物心理学为起点,讨论了从笛卡儿、实证主义、机能主义一直到谢切诺夫、巴甫洛夫等的客观心理学,然后研究了华生朴素的行为主义和霍尔特、托尔曼、拉施里、魏斯、亨特、斯金纳等人的复杂行为主义,最后叙述了操作主义者和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动作还原论,指明就是这些人创造了“行为学”一词用以说明物理一元论的心理学。

趣味扩展

自1953年以来,《实验心理学史》一直是美国大专院校心理学史的标准课本。至今仍有许多行家认为这是一本杰出的心理学史著作。该书的主题思想是将伟大的科学人物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阐释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心理学发展的。

《实验心理学史》被收入《世纪心理学丛书》,丛书主编R.M.埃利奥特称该书是一本无懈可击的书,他甚至说,“任何人都似乎很难再认为有必要去编著一本像波林那样精确而有决定性的早期实验心理学史了”。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曾对美国各大学心理学系的课程进行调查,心理学史是心理学系主要课程之一,而该书自1953年以来连续被推荐为教材。该书现被列为中国高等院校心理学史课程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在美国心理学界,波林被赞誉为“心理学先生”。 0aML/qRiMLoC5+Ea3yKpns90Aw6qwasMtyJZRCKtjKsRufrom6nYMabAWPZzW78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