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胆识创富(2)

闯出一片新天地

闽南人信奉:敢拼才会赢。干事业就是要有闯劲。特别是在创业初期,要敢于不信邪,不怕打击,在看似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来。

一天,一位下岗工人朱女士到山东省临沂出差,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看到那里的山楂很便宜,只有几分钱一斤。她想运回家乡应该有钱赚,于是留下一些定金,就去其他地方办事了。

没想到,几天后,大卡车拉着山楂停在了她的门前。她没想到自己能买这么多山楂,一下子懵了。她刚成立的新公司正在起步阶段,根本拿不出收购山楂的钱。这怎么办?

最后,她瞒着家人取出存款支付了山楂钱。可是,那么多山楂终究还是没有去处。果然,没过多久,满院子的山楂开始逐渐冒出了热气,面临发臭的危险。

她开始努力寻找山楂的销路,最先,她一家家去拜访那些做糖葫芦的,可是人家都是小本生意,谁也要不了这么多。她想到这种糖葫芦不卫生,如果带包装多好,再把里面的核儿去掉会更好。

总不能看着这些山楂烂掉吧。最后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做糖葫芦。于是,她背着丈夫开始秘密地研究起了糖葫芦。看起来简单的糖葫芦做起来可不简单。更何况连馒头都蒸不好的她要干好这种手工活,而且还想与众不同,单单沾糖这一项就把她难坏了。一个高压的温度计,熬糖的时候把温度计吊在空中,到了160度,就够火候了,马上停火。她完全沉浸在糖葫芦的制作中,渐渐地忽略了对家庭的照顾。而丈夫也发现了妻子的异常,一场争吵终于在夫妻之间发生了。当丈夫听说她要做糖葫芦,气愤异常,坚决表示反对。

她的父亲知道了也非常生气,训斥她不要去丢人。

家人强烈的反对,狠狠地打击了这位女士的心,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把所有的衣服打包拿到办公室,白天忙着公司的事情,晚上就研究糖葫芦。

几乎用了半年的时间,这位女士终于研制出自己比较满意的夹心糖葫芦。她想让家人品尝一下她亲自制作的成果,可是,他们却不予理睬。

承受着打击,她发誓一定要顶住,决不能放弃!

回去后,朱女士总结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熬糖技术。在2000年的一天,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自己的糖葫芦来到了街上。凭着以前当业务员时积累的经验,她为自己研制出来的带包装的夹心糖葫芦想了一个独特的销售方法。她把与糖葫芦一模一样的连体的气球吹起来,五颜六色的气球立刻吸引了许多人。继而她宣传自己有一种和气球一样的糖葫芦,无籽夹心,买糖葫芦可以赠气球。糖葫芦很快销售一空。

第一天销售就有这么好的成绩,给了她很大的信心,自己这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之后,她又陆续在市场上销售了一段时间,结果天天都供不应求。她来到工商局正式为自己的糖葫芦注册了商标,她想真真正正地做一回糖葫芦行业中的老大!

从此,她专心致志地做起了糖葫芦。在丈夫的帮助下,糖葫芦生意稳步发展起来。两年后,她的糖葫芦年销量就达百万支,销售地点遍布多个省市。现在,她又开起了生态园,生意更是红红火火。许多做了多少年糖葫芦的商贩们怎么也不明白:一个下岗女工怎么短时间内就把糖葫芦做成了产业,赚取了上百万的财富?

尽管每个人创业的动机都不一样,有的人是出于自信,有的人是不甘寂寞,有的人是渴望财富,甚至有的人只是为了争一口气,但无论哪一种,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有了追求,他们才会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义无反顾、千方百计要克服困难,从而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就是创业的力量。

不惜生命创大业

创业就是干事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业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创业者面临的风险和艰辛更大。因为那时的许多创业者大多是生活所逼,而且没有太多文化知识,仅凭自己求生存的胆量和勇气。所以,对他们来说,创业也是生命的挑战。

臧健和是山东青岛的一个普通医生,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命运会和亿万女富豪联系在一起,是生活把她逼到了不搏不行的地步。1974年,臧健和的丈夫办好了去泰国定居的手续。3年后,丈夫要她带着两个女儿去泰国。没想到,命运从此将她推入了深渊。丈夫家嫌她生了两个女儿,不能延续香火,因此丈夫早已瞒着她另娶了第二个妻子。只希望能有一个和睦家庭的她眼前顿时一片黑暗。

丈夫家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在泰国是有名的丝绸商贾。他们以为这样对臧健和已经仁至义尽,她只要安心做这个家庭的附属品就行了。但是臧健和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子,她绝不肯过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于是,她一手牵着一个女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夫家。她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们对我刮目相看。

可是,这样失魂落魄地回国也会给家里人增添烦恼,于是臧健和辗转来到举目无亲的香港。在这里,她除了一股永不低头的精神外,身无分文。

很快,生活的压力就向她袭来。由于她既不会英语,也不会粤语,找工作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两个女儿有时饿坏了,只能啃自己的手指头。臧健和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劳工处的工作人员问她:“你能干什么?”她小声说:“现在我已经没有权利选择工作,而是工作在选我,做什么我都愿意。”那位工作人员帮她找了一份洗毛巾、洗厕所的工作。后来,她又兼职给一位老太太打针,晚上去洗电车。一天打三份工,经常累得两眼发黑。

一天,她正蹲在街边洗碗,突然,一辆运货车失控,将她撞倒在地。邻居送她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腰骨挫裂伤,还伴有严重的糖尿病。伤愈后,她不能再做重体力劳动,这样的饭碗也丢掉了,难道自己真的没有用了吗?这时又有人劝她回国,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病,需要安心静养。可是,面临巨大生活压力的臧健和哪里能有这种条件?臧健和坚决不答应,她一定要靠自己在香港闯出一条生路。不服输的她在想着自己还有什么一技之长是可以发挥的。有位朋友得知她会包饺子,就建议她去卖水饺。

虽然会包水饺,但是臧健和做的是令人羡慕的医生职业,从来没有干过服务业。在这里,由不得她多想,臧健和第一次手忙脚乱地生着了火。8岁的大女儿帮助包水饺,4岁的小女儿帮助洗碗。从此,拖着自己带病的身体,臧健和开始了在湾仔码头卖水饺。

生意虽然很顺利,但最担心的是政府不给发熟食牌照。一天,小女儿忘记了放哨,结果她们被警察抓了。小女儿一把抓住警察的衣角:“叔叔,这不是妈妈的错,是我没有看到你。”臧健和听了泪流不止,警察见状,眼圈也红了,小声说:“你做生意吧。”

为了感谢顾客,也为了感谢那些支持自己的人,臧健和决心把水饺当成事业来干。她用的肉、菜、面都是最好的,她的宗旨很简单:使顾客吃着就像在家里做的一样,让每个朋友都满意。慕名前来的食客要排一个半小时的队。后来,政府取缔小贩,她便改在家里做生意,许多顾客都会找上门来,生意并未受到影响。

久而久之,一传十、十传百,臧健和的水饺卖出了名气。报纸、电台等大小媒体也争相报道。一天,经亲戚介绍,日本大丸百货公司的老板找来,想与她合作,出资建厂,日方负责,条件是要用他们的包装;办牌照,臧健和来负责。臧健和想,这样一来,中国水饺不就变成了日本水饺了吗?她的水饺事业能发展到今天,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啊!怎么能看着别人把自己辛辛苦苦干出来的事业抢走?那样,她这么多年含辛茹苦地付出岂不付诸东流?于是据理力争用自己的包装。关于价格,她说零售价是11块,但拿到商场上出售就要12块半。在场的人都笑了,哪有批发价比零售价还高的?臧健和不卑不亢地列举理由:到超级市场的产品要改良包装,增加成本,价钱自然要贵,否则就不合作。最后,日商破例答应了她的条件。

周围的人很吃惊:“一个在家里做水饺的家庭妇女,竟然能让精明的日本人唯命是从。”而臧健和认为:只要产品好,不愁找不到合作商。你不据理力争,就会被别人欺诈、被算计。最重要的是不能丧失一个中国人的骨气。

之后,臧健和与日商的合作非常成功。不但她的“湾仔码头”北京水饺获得嘉宾一致好评,而且她的产品也成功地进入了八佰伴等世界著名百货商场。她由手工作坊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只不过为了保持中国水饺的传统,臧健和固执地坚持最后一道工序用手包。

香港回归祖国时,臧健和百感交集,她在上海浦东金桥区购买土地,与美国合资兴建了一间大型现代化工厂。臧健和有一个梦想,在世界各地开分厂,让中国水饺像美国的汉堡一样,在全世界都能看到。

一个曾经被人遗弃的女子,终于用自己的勇气站了起来,而且满带荣誉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一个女人在被丈夫抛弃而且还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的情况下能够开拓自己的一番事业,肯定付出了超出常人的代价。事业的成功是她用自己全部的心血换来的,事业就是她的命,她怎能不全力以赴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呢?

人们常常说: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是以生命换来胜利的。虽然商场上不必流血牺牲,但是干事业也需要全身心付出,因为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辛苦和风险是无法估计的。尽管有些人的创业可能比较顺利,不会经过什么大的挫折和磨难,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任何财富的赢取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影视剧《蒙古王》中,扎木合问铁木真:“蒙古人都害怕闪电,为什么你不害怕?”铁木真说:“因为我无处躲藏,所以我不惧怕。”年幼的铁木真在茫茫无边大草原的夜晚要独自面对闪电时,他曾经惶恐过,但是当他知道这些胆怯并不能阻止闪电时,他反而变得无所畏惧了。创业者也需要有这种放胆一搏的勇气,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俞敏洪最初创业时的确是一无所有。在卢跃刚的《东方马车》一书中生动地描述了这段经历: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个桌子,放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

来了两个学生,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却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学生满脸狐疑。俞敏洪见状,赶紧推销自己,像是江湖术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活说死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把钱又要回了。

就是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人目前在中国30多个城市建立起自己的学校和学习中心。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有100多万学生入学。新东方还在纽约证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作为中国首家教育概念股,股价上涨强劲,较15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价上涨了3.5倍多。而持股31.18%的“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如今已是20多亿身家的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俞敏洪取得的这一切靠的是自己的坚韧和顽强。

1991年年底,俞敏洪即将迈向而立之年,可是作为一个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龄,他却“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连为老婆买条像样的裙子都做不到,整个家庭无处栖身,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自己都觉得没脸活在世界上”。为了攒够自己的出国学费,俞敏洪在北大做外语老师时兼职在外做培训。这种做法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一个处分。经济上的困境,再加上名誉上的打击,他突然萌生了辞职的决心。

此时的俞敏洪丢掉了令多少人羡慕的名校的铁饭碗,生活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当时,俞敏洪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外人很难想象,也无法体会得到。尽管成功后的他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当时他的心中肯定掀起了巨大的惊涛骇浪。怎么能够就这样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呢?毫无退路的俞敏洪决定破釜沉舟了。

后来,当俞敏洪向别人谈起这件事时说道:“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为什么充满感激,因为他走出了自己独立创业的第一步。“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正是这些磨难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显然,走出北大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

尽管因为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尽管没有攒够出国的学费,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尽管困难重重,但拼死拼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俞敏洪的培训班渐渐有了起色。

眼看着培训班越来越火,俞敏洪渐渐萌生了自己办班的念头。就是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早日攒够出国学费。就这样,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到今天,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拥有25所学校、111个学习中心和13个书店,大约有1700名教师分布在24个城市。目前累计已有300万名学生参与新东方培训,仅今年就有87.2万名。外语培训和考试辅导课程在新东方营收中所占比例高达89%,是该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和增长动力。

虽然俞敏洪曾说过:“新东方走到今天,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最初只是为了糊口,招几个学生办个小小的补习班而已。”虽然俞敏洪开始并没有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事实上他做到了。俞敏洪今日之成就是从昔日苦难、失败中锻炼出来的,在苦难的历练中造就了自己百万富翁的素质。

“岁寒知松柏”,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高考数次落榜,他不气馁,复读时他还要务农、代课,终于在第三次高考一举考取北大西文系;毕业后,同学们纷纷出国,他却失败了几次;迟到的爱情,病魇的耽误,拖沓三年半出国未果,还有学校的处分。一切的酸甜苦辣他几乎尝遍了,也锻炼了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新东方学校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

对此,俞敏洪曾谦虚地说:“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我就不能原谅,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所谓的没出息实在是生活所迫。因为他是全班唯一一个出身于贫困农村的孩子,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和背景,因为生活所迫,还背负了处分。正是因为他“扎根原在破岩中”,历经艰难困苦才出深山,所以,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顶住各种风浪的袭击,在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中胜出。

1995年年底,积累了一小笔财富的俞敏洪飞到北美,这里曾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在加拿大,曾经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听了俞敏洪的创业经历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回国和俞敏洪一起创业。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叫“俞老师”,许多海归也终于下定决心回国。对此,俞敏洪笑言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俞敏洪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为中国学生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教育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未来做更多的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在那种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焦虑和巨大的压力之下,才能使自己绝处逢生。并且,一旦重生,就犹如生长在岩缝中的树木,生命力会更加强劲。

干事业从来都不晚

能不能成就大事,与年龄无关,与学历无关,与资本无关,只有自己立志创富,财富才会垂青于你。如果你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行,那你大概也就永远与财富无缘了。

肯德基作为世界快餐业的领头羊世人尽知。但是,他的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的创业可谓是“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了。他直到80多岁时,才走上事业的巅峰。让我们来看一看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哈伦德·山德士出生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农民的家庭里。5岁那年,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他。14岁时,家里再也没有能力支付他的学费了,于是,他离开学校,开始了流浪生涯。

16岁那年,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艰苦的军旅生活使他很不顺心。一年服役期满后,他去外地开了个铁匠铺,但因经营不善,不久就关门歇业了。

随后他在南方铁路公司找到了一份机车司炉工的差事。尽管四处颠簸,但他发觉很能开阔眼界,开始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并想一直干到退休。

一年后,他结了婚。不久,太太怀孕了,他很兴奋,自己终于可以有个像样的家了。可是,铁路公司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他被解雇了。

面对着沉重的生活压力,他整日在外面为找工作而奔波。这时,他的太太却又背叛了他,并卷走了他们所有的财产。

之后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开始了。尽管哈伦德卖过保险、卖过轮胎、开过一家加油站,尝试了不少种类,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为此他深深地痛恨自己。

后来,他开了一家餐馆,生存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政府要修一条公路,他所在的这家餐馆正好在公路附近,需要拆迁,他又失去了生存的保障。时光飞逝,眼看到了退休的年龄,他却仍然一无所有。

一天,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一份社会保险支票,并劝他说,该是放弃、退休的时候了。

那天,哈伦德仿佛突然觉醒了:再不奋斗,就没有时间了,自己将像垃圾一样被人们遗弃。他收了那105美元的支票,但是,他要用它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在干事业中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废物。

当然,这次,他迎来的嘲笑更多更大。一个年轻时精力充沛还干不成事业的人老朽之年还能有什么出息?异想天开罢了。

但是,哈伦德不信邪,偏偏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世人。在他走遍全国,历经艰辛,敲了无数家房门后,终于找到了合伙人。现在,肯德基的连锁店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哈伦德也终于在88岁高龄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时刻!他用自己的行动鼓励了成千上万个创业的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多么悲壮而又令人感叹的诗篇。有些人可能是因为生不逢时,无法在年轻时实现自己的愿望;有些人可能是浪子回头,暮年才决心从头再来。无论哪一种原因,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只要能有干事业的决心和行动,就永远都不晚。因为一事无成的生命才是对时间最大的浪费,才是最高昂的成本投入。

再试一次,就能东山再起

许多人在创业失败后,便失去了从头再来的勇气。其实,任何成功都是踩着失败走出来的。从失败中汲取了教训,才可以避免自己走弯路。只要渴望干事业的雄心不死,敢于再试一次,事业便可重生。

史玉柱,一度闻名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曾是许多中国人心目中的少年创业英雄。当他在世人的叹息声中倒下的时候,许多人都不敢想他还能东山再起。毕竟,中国的企业家昙花一现的太多,更何况“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已是司空见惯。

虽然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但是,并非“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令人们没有意料到的是:倒下的巨人又重新站起来了。史玉柱的名字又响遍大江南北。在人们感叹之余,谁又能不佩服他不服输,敢于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人们难以忘记,1997年,由于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者纷纷上门要求退款。同一时期,因为巨人保健品曾经涉嫌诋毁娃哈哈产品,在娃哈哈公司的强烈要求下,巨人被迫在杭州与娃哈哈一起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公开向娃哈哈道歉。这一道歉风波,成为巨人大滑坡的一次标志性事件,不久公司资金链慢慢断裂,“巨人”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一个辛辛苦苦建立的巨人就这样土崩瓦解了,这给史玉柱带来致命的打击。

幸运的是,公司二十多人的管理团队,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不离不弃,这给受到重创的史玉柱以很大的安慰。另外,他手上还有两个看家的本领:一个是保健品脑白金,另外一个是他赖以起家的软件。更让他难忘的是,一天他出差到无锡,因为没钱住酒店,只能住30元一晚的招待所。一位女服务员认出了史玉柱,不但没有讥讽他,相反还鼓励他从头再来。

这一切给了史玉柱勇气和信心。跌倒不可怕,跌倒了再站起来就是真英雄。一股豪气从史玉柱的心中升起,他决定要像歌中唱的那样:从头再来。

史玉柱算了一笔账,软件虽然利润很高,但市场相对有限,如果要还清2亿元,估计要10年,而保健品不仅市场大且刚起步,做脑白金最多5年还清。于是,史玉柱大胆地找朋友借了50万元,开始运作脑白金。

1999年春天,史玉柱和他的团队悄悄来到上海。每天深夜,他都戴上墨镜和部下在楼下的小吃店里吃宵夜。在那里,史玉柱策划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案。

2000年,史玉柱和原班人马在上海及江浙创业,最终,他把江阴作为东山再起的根据地。江阴地处苏南,离上海、南京都很近,购买力强。而且,在江阴启动,投入的广告成本不会超过10万元。这几乎是最后的机会,他别无选择,必须一击中的。

在江阴,史玉柱亲自去做市场调查。由于白天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老年人。史玉柱一去,便搬个板凳坐在院子里与他们聊天,在聊天中进行第一手的调查。掌握了消费者的心理,他们做出了独特的广告。很快,从江阴开始,脑白金就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刮起阵阵飓风,打开了全国的市场。

2000年,公司创造了13亿元的销售奇迹,成为保健品的状元,并在全国形成拥有200多个销售点的庞大销售网络,规模超过了鼎盛时期的巨人。

3年不到,史玉柱又重新站了起来。史玉柱此前曾表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他定下的2000年年底还钱的时间表终于实现了。这年秋天,他悄悄偿还了所欠的全部债务。

从1997年“巨人”倒下后,史玉柱一直没用过名片,现在,他终于可以摘下自己的墨镜,昂首挺胸在大街上行走了,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递出自己的名片了。

之后的巨人又在创造着一个个奇迹:

2001年,史玉柱在上海申请注册一个巨人公司,谋求上市。

2004年11月18日,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史玉柱任董事长。

2005年11月15日,《征途》正式开启内测,开创网游新记录。

靠卖软件起家的史玉柱,自然对计算机游戏不会陌生。征途刚开始做不久,就说要做第一,当时大多数员工都认为老板在吹牛。公测人数突破30万时,史玉柱提出“保60万争80万望100万”的目标,很多人也都认为不靠谱。如今根据征途掌握的数据,征途已是同类网游在线人数与营收领域的老大。一次次目标的兑现,员工们对史玉柱不由得心服口服。

2007年6月11日,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1日,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总市值达到42亿美元,融资额为10.45亿美元,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

尽管现在的史玉柱重新站起来了,但是他和当年那些同甘共苦的战友们还是喜欢听“从头再来”。而且听到这首歌,他们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只有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从头再来,怎样做才能从头再来。史玉柱说:“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段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刻骨铭心的经历。”毫无疑问,“死过一次”的经历,一定在史玉柱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在屡遭失败后想要从头再来,再试一次,需要勇气,需要胆量,更需要顶住别人的讽刺和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其中的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但是,只要你勇敢抛开这些,用行动证明自己,就会像凤凰那样在烈火中获得重生、新生。

财富舞台,舍我其谁

在人们的观念中,财富从来就是和资本家相关联的,他们是财富舞台的主角。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使许多草根阶层跨上了财富大舞台,上演了许多创业致富的传奇故事。他们大胆的想象和行动都向世人证明着自己的豪情和气魄:财富舞台,舍我其谁?

在汽车界,都知道有个“汽车疯子”李书福。因为一个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竟然要生产汽车。

虽然李书福通过经商赚了一笔钱,可是,制造业毕竟不同于商业。在当时供不应求的经济环境下,靠经商发财是许多人致富的门道。但是,李书福的家乡台州并不是工业城市,而且历史上一直以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著称。也许是因为交通不便的先天条件,李书福才决定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半天也走不出大山的人们以最快的速度走出来。

越是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就越不会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在李书福看来,造汽车就不是复杂的事情。“你想想,汽车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简单地讲就是这样。”李书福的这段著名言论,后来成为外界证明其“疯”的代表之一。

也就是在这种胆识的影响下,他们硬是用手工敲打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台吉利汽车。这在正规的国营汽车制造厂来说连想都不可能想象出来。在他们看来:游击队怎能和正规军相比?

不但如此,李书福还曾经造过世界上的名车“奔驰”。1996年刚准备造车时,李书福买来了包括奔驰在内的几辆名车,自己把这些车拆了,然后托人从香港买回奔驰的零配件开始组装。之后,李书福造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奔驰”下线。那时他开着这辆“奔驰”在台州四处跑,又在电视台打广告。不但造车,而且还要造名车,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李书福的“疯狂”。虽然这辆样车最后被送到有关部门时,被告知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但李书福的大胆设想和行动不能不令人佩服。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正确的事情,创业也是如此。按照先开枪、后瞄准的理论来说,这也是市场经济初期许多成功者冲破计划经济的一种办法。作为农民,既没有可以和国企相比的雄厚的资本,又没有多少正规的技术人员,如果不打出第一枪,不去尝试,怎么能知道离目标有多远?正是因为这次造车的尝试,使李书福确定了生产汽车的定位:从实际出发,走低档路线,“为中国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

李书福敢想,难能可贵的是,在疯狂思考的过程中,他的聪明总是能帮助他找到实施的办法,做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这种超乎常人的大胆设想早在李书福初涉社会的时候就表现了出来。

当时,他想开照相馆,但是没有资金,于是高中毕业的李书福就拿着父亲给的120元钱买了个小相机,骑着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正是做这种“野照相”的生意,李书福半年后赚到1000元,他正式开起了照相馆。

经营照相馆的李书福,在洗相片的过程中发现用一种药水浸泡,可以把废弃物中的金银分离出来。居然要从这些废弃物中提取昂贵的金银,这被常人看来又是异想天开的行为。如果这些“垃圾”里面就有金银,那么致富不就太容易了。然而,李书福做到了,他把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赚了1万多元。人们开始相信他说的不是“疯话”。

现在,涉足汽车业的李书福又站在国际舞台的高度来审视。他认为,中国市场汽车暴利,就是因为中国不能制造出有自己竞争力的汽车。比如中国的汽车贷款不被偿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汽车贬值得太快。而在美国,因为汽车本身售价就低,贬值也很慢。

正是出于提高汽车竞争力的考虑,在吉利汽车初创时,八字还没一撇的李书福就要办大学。他将厂区规划为教育区、生活区、工厂区三部分,同步建设。到目前为止吉利投资过亿元,征地300余亩,创办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同时,在北京的吉利大学也成为全国十大民营大学之一。现在,吉利的技术人才基本可以由“自己的”大学提供。李书福的“吉利”也逐渐从学习走向超越,开始举起民族产业的大旗。就像他说的:“现在世界汽车‘3+6+1’的格局,总会有所改变,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就可以改变。”这正是李书福希望通过自己及大学培养的知识人才改变世界汽车格局的信念。

李书福在创业中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胆量。正因为他的身上始终有这种豪情在激荡,所以才敢于在一个个大胆的尝试中从看似无路的地方开辟出一条路来。就是靠着这种执著,今天,李书福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民营汽车制造者登上了财富舞台,他领导的吉利也登上了汽车的领奖台。李书福感性地把完成这一理想的过程形容为“一股力量在风中回荡”。

敢于开拓道路,敢于追求常人不敢追求的目标,才有可能取得常人所无法取得的成就。李书福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他以自己非凡的胆量和善于抓住机遇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事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中国民营汽车业的骄傲。

虽然许多人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成功者不是靠训练有素的功夫,而是靠胆量。但是,靠自己的胆量能走到今天的民营企业家也实属凤毛麟角。只有把胆量和正确的行动结合起来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而不着边际的空想或者不分情况的莽撞永远都与财富无缘。 mM1MKByGpYnvr1yEYixeYfcSPVLyzYoV0p46wZPE3kCQkjFwlqjSZtXnRlcAmH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