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训练说话的本领(1)

讲话要让人接受,首先要做到发音清楚,吐字清晰。清楚的发音可以依赖平时的练习,倾听别人的谈话、朗读书报、多听收音机广播,这些均对正确的发音有迅速的帮助。说话的时候,每一句子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艰涩词汇。别以为说话时用语艰深,就是自己有学问、有魄力的表现;其实,这样说话不但会使人听不懂,而且弄巧成拙,还会引起别人怀疑,以为是在故弄玄虚。当然成功的当众讲话还需要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型,使讲话扣人心弦,让听众欲罢不能。

进行语速训练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有效的口才训练方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而非默读,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地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这种训练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出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哪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速读法并非仅为锻炼讲话的速度,说话的速度是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说话太快使听的人不易应付,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有些人以为说话快些,可以节省时间,其实说话的目的,在使对方领会你的意思。此外,不管是讲话的人,或者是听话的人,都必须运用思想,否则,不能确切把握说话内容。当然说话太慢,也是不对的,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会使听的人感觉不耐烦。说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我们必须认清这种巧妙的方法,然后才能获得成功。当众讲话时要顾及听众的反应,话要说到点子上,千万别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更不可以自己为中心,当众讲话是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所以要清晰、明示、坦白直率。信口开河、放连珠炮,都不是受人欢迎的当众讲话方式,信口开河并不表示你很会说话,相反地,证明你说话缺乏热诚,不负责任。至于说话像放连珠炮,那只有使人厌烦,因为你一开口,别人就疲于应付,没有机会发音,最后自然是双方不欢而散。

掌握背诵方法

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背诵文章的经历。背诵的目的是因人而异。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所说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训练当众讲话能力。

为了这个目的,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优秀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空空如也,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于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得越多,记忆力越强,“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与速读法相辅相成。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感情,并注意培养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背诵的过程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读音的正确与吐字的清晰,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朗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革命激情。那么我们在朗读《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力竭。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注意了朗诵技巧和作品感情脉络的发展,此类错误就完全可以避免。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朋友帮助,请朋友听自己背诵,所谓“旁观者清”,别人容易发现的不足可以成为我们改进口才的依据。

感受自己的声音

练声也就是个人声音的训练。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干瘪沙哑的声音往往让人生厌。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高超的当众讲话水平的必备条件。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了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后,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和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嘎嘎”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用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音量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读练口令:

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洪小波和白小果,拿着箩筐收萝卜。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利用复述的方法

复述法就是利用重复叙述别人讲话的方法,训练人的敏捷思维、暂时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人进行朗读,最好能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持之以恒,必然可提高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这种练习一定要持之以恒。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这个训练枯燥乏味,没有耐心与毅力,很难达到练习目的。

模仿有专长的人

人的知识其实从幼儿开始就是靠模仿学来的,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日久天长,当众讲话能力也必然随时间递增。

具体方法如下:

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当众讲话能力强的人,记录他最精彩的讲话供你进行模仿。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专题模仿。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茶余饭后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也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这种方式还可增加词汇量。

这里要求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要有选择性。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要杜绝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适合各个年龄段,勤学苦练,必能立竿见影。

学会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就是描述,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当场组织语言,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当众讲话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以面前的场景或人物作为描述对象。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仲夏夜的海边”,那我们就必须观察一下周围有哪些事物,海边是否有山、有树、有沙滩、有游人?海上是否有波涛、有岛屿?星光映衬下的海又是什么样子?游人在海风习习,夜潮汹涌下以何种心情游玩?

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可以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上到下,切不可兴致所至,东南西北胡乱说上一通,让人摸不着头脑。描述出的东西,要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阴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把想象的一切组织到语言中,递次展开,你的发言便条理清晰,内容充实了。

开发你的表演力

角色一词,在表演时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类似含义。

角色扮演法,我们是指在语言上扮演不同人物。

其方法是:

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人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

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这种方法不同于朗诵仅注重“诵”,还要去“演”。它不仅要求准确清晰,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维妙维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它可训练我们的肢体语言,对提高当众讲话水平大有裨益。

掌握讲故事的方法

人们都听过故事,但并不一定都讲过故事,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甚至让你废寝忘食地去听,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对练口才是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对人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这里的方法是: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性是通过各种性格的人的言语、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把握故事语言的个性化。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重复讲述。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融合,做到维妙维肖地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另外,一边练讲,还要一边配以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首先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其次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那样就成了念故事了。讲故事要用口语化的语言去讲。

由于个人知识,心理及年龄的差异,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你就会找到打开“口才家”之门的金钥匙。

训练自己说话通俗

一个经过合格语言训练的人懂得何话说得,何话说不得,同样一个意思,如何说来才会让人会心一笑,意味犹长。在古今中外的语言实践中,语言技巧可谓是英华璀璨,博大精深,在此只能举其荦荦大者,以供读者欣赏,希望从中可使您找到当众讲话的灵感与技巧。

说话的通俗性,是指说出的话不但要生动、巧妙,而且还要明白、易懂,使人乐于接受。语言表达要大众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用语通俗,一听就懂;二是意义通俗,深入浅出。违背这两点,不仅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甚至还会造成各种误解。

毛泽东说话非常注意语言技巧。他说话的鲜明特点是:简明通俗,深入浅出,四两拨千斤,用“大白话”将深奥复杂的道理讲得明白透彻。

1934年底,湘江惨败后红军在贵州黎平召开了紧急干部会议,毛泽东同志应邀参加,当他发言时,就将极为复杂的形势作了通俗形象的分析:

“根据地丢了,反革命打了革命的屁股,把我们的屁股打青、打肿、打得个稀巴烂。人没有屁股,怎么坐得住啊!只好走,从江西走到湖南,还要走,一直走到我们屁股好了为止。到湘西去,固然好,贺龙同志早就搬好凳子等我们去坐了,可是我们屁股没有好,有凳子也坐不稳。况且,据邓发截收的蒋军无线电电报可以判定:蒋介石已经派了25万牛头马面各执生死牌,等着打我们的板子。我们旧伤没有好,又等着挨打,哪个有铁屁股,哪个去挨打好了,我毛泽东是要先找个地方养养伤,等坐得稳了再去找反革命算账,到时候,你看我来打日本鬼子同老蒋的屁股吧!我要打得他在中国坐不住!”

通过这番通俗晓明的讲话,与会者自然作出了与毛泽东观点相同的决定。

多使用群众口头中常用的大众化语言,也可以使表述更为通俗易懂,增加语言的特殊表现力。大众语言来自于人民大众,是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在说话中巧妙地运用,能够增强说话的感染力。

俗语是通俗而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形象。恰当地引用俗语,可以增强说话或演讲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经历了千百年长期传诵,千锤百炼,凝结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谚语具有寓意深长、语言精炼、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谚语和俗语一样,也可以为语言增色。

1985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到前苏联访问,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在欢迎仪式上,前苏联领导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你很喜欢谚语,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再补充一条,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

戈尔巴乔夫之意,当然是宣称他们在削减战略武器上有行动了。

里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礼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忙催生。”

里根的谚语形象地说明了里根政府不急于和前苏联达成削减战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政策。

两国领导人经过紧张磋商,在某些问题上缩小了分歧,都表示要继续对话。戈尔巴乔夫担心美国言而无信,于是在说话中用谚语提醒:“言必信,行必果。”里根也送给戈尔巴乔夫一句谚语:“三圣齐努力,森林就茂密。”

两国领导人都是说话高手,巧妙地运用谚语进行磋商,收到了其他语言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歇后语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截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解说,像谜底。在谈话中恰当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强谈话的趣味性,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为说明某人工作开展缓慢,可说:“他呀,大象屁股--推不动。”为了说明自己没有能力办这件事,可说:“我是丫鬟带钥匙--当家不做主。”为了说明办了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可说:“我办的这事真是‘公公背儿媳’--费力不讨好。”等。

以上技巧通常是说,在语言运用上,要擅于运用已有语言文化宝库中的珍贵宝藏,使我们讲话通俗易懂,为大众所接受。

另一方面,如果作为一个领导更要注意语言的深入浅出,通俗明晓,这就要求讲话者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把自己摆在与广大听众平等位置上,只有先平易近人,才可至真至纯!

李瑞环在任天津市长期间,有一次到天津大学和大学生对话座谈。针对北京、西安等地一些大学生因国际问题上街游行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为防止天津发生类似的事情,李瑞环同志决定放下架子,平等对话,他开门见山地说:“我今天来,一是听听你们的意见;二是和你们共同探讨一些你们关心的问题。我希望你们有什么说什么,我也有什么说什么。”几句话,打破了领导与大学生之间的界限。这里没有市长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家权力平等、地位一样,共同探讨问题。有人提出“怎样看待大学生的价值问题”,李瑞环同志是这样发言的:“人们怎么看你们,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自己怎么看自己。你们看没看到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大学生自己认识没认识到自己的地位?认识没认识到将来肩负的历史重任?要叫别人看重自己,首先自己看重自己。大学生要把自己摆在未来主人的位置上来要求,要有使命感。”“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想挤进天津大学的有多少人?家里对你们寄予多大的希望?你们要珍惜时间,集中精力,认真读书学习,为将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打下雄厚的基础。”在这两段话中,李瑞环同志的第一段话着重谈大学生应该怎样认识自己的价值,说的是十分浅显的“大学生是未来主人”的客观规律,虽有政策色彩,但语言平朴恳切,寓深刻的人生哲理于平凡的语言中,没有任何说教的气氛。第二段话简直是在唠家常,学生听来十分亲切。这些平易的话,李瑞环同志说来通俗,大学生也听得明白,切情入理,自然达到了座谈目的。

训练自己说话简洁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削繁去冗留清瘦。”当今语言大师们则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可见,用最少的字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是当众说话水平的最高境界。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一种“水平”,而善于概括,词约旨丰,一语中的,同样是一种“水平”,而且更为难得。耶稣讲的伟大的“登山宝训”,在5分钟内可以诵毕。林肯的葛底斯堡讲话,是美国历史上被誉为最优美的一篇不朽的演说词!只有10句话,271个字,仅用2分钟,却成为林肯一生不朽的纪念!而那位议员艾弗瑞特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但他讲了些什么,人们早已忘记了。

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大都在3000字左右,少的只有几百字,好多成为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诵。

要做到简洁明快,首先要做到长话短说。

所谓长话短说,即是以简驭繁。老舍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的多。”话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简洁。

毛泽东同志是最善于长话短说的。他用“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来比喻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艰巨而漫长。他用“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来赞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来说明妇女在建设中的巨大力量。最多不过十几个字,却含意丰富。

毛泽东喜欢讲短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篇讲话中,总共用了1100字,就把认识论的一个关键哲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现在也有许多领导人善于长话短说。例如:

1981年世界杯女排赛最后一场中日之战,由于中国队已实际取得冠军,姑娘们兴奋不已,在先赢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四局打得毫无章法,输的稀里糊涂,袁伟民一再暂停,面授机宜,却不见成效。怎样才能使女排姑娘镇定下来,获得全胜的真正冠军,不失中华民族之志呢?在第五局开始前的短暂时间里,主教练袁伟民说了几句话:“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要你们全胜。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要后悔一辈子!”姑娘们在这语重心长的话语下,胜了第五局,赢得了全场比赛。在简短的几句话、几十个字中,流淌出含义广阔、内容丰富的带血之言:中国人的风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尊严,祖国人民的期待,以及这场球的关键意义,姑娘们自身利害得失等等,袁伟民的这几句话言简意赅,成效立竿见影,可见长话短说的神奇力量。

讲话简洁还必须作到中肯实在,当众讲话不在乎长短,关键要中肯实在,字字珠玑,说到听众的心坎里去。群众最喜欢的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不但不愿听,甚至觉得是受精神折磨,是浪费时间。

邓小平喜欢开短会,讲短话。他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说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多。重复的说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毛泽东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说话也很精炼。周恩来八届人大的报告,毛泽东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5000字,我完成了任务。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

有人问马克·吐温,演讲词是长篇大论好,还是短小精悍好,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礼拜天,我到礼拜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苦难的生活。当他说了5钟后,我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他接着讲了10分钟后,我就决定把捐助的数目减至25元;当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后,我又在心里减到5元;最后,当他讲了一个小时,拿起钵子向听众哀求捐助并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我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2元钱。

这个幽默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还是短一点、实在一点好,长篇大论、泛泛而谈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效果反而不好。

讲短语是一种水平,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比讲长话要难,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95Ji/Kh+L+QyfgXzJxVA3oIuuxJbvU4hw3Lco6IzFR3WA7k1AAR0/4ETDPxVQM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