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为人处世的基本技巧(2)

“当一个人争论、激辩时,”鲍宁这样说,“他在若干方面已不是寻常的。”

我年轻的时候,就很想让人家知道我,曾写过一封信,给美国文坛上一位极富声誉的作家,他叫台维斯,那时我准备给一家杂志社写些有关文坛作家的文章,所以我请台维斯告诉我,有关他写作的方法。

数星期后,我接到一封信,信上附注着这一句:“信系口述,未经重读”。

看到这两句话后,很引起我的注意,相信写这信的人,是一位事务繁忙的大人物,而我却一点也不忙。可是我急于引起这位大作家台维斯的注意,我在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后,后面也加上这样几句:“信系口述,未经重读。”

台维斯不屑再给我回信,只是把我那封信退了回来,可是下面潦草地写着几个字:“你态度之不恭无以复加。”

是的,我做错了,或许我应该得到这样的斥责。可是,人性使然,这使我深深的痛恨,对他怀着极度的愤恨。甚至10年后,我知道台维斯去世的消息时,我心里还深深恨他。而我却羞于承认,就是他给了我的伤痕。

如果你明天要激起一股愤恨,使人痛恨你10年,一直到死,我们可以放任一些对人具有刺激性的批评。

当我们要应付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记住,我们不是应付理论的动物,而是在应付感情的动物。

而批评是一种危险的导火线--一种能使自尊的火药库爆炸的导火线,这种爆炸,有时会置人于死地。

就有这样的例子:胡特将军受到人们的批评,又不被允许带兵去法国,对他自尊的打击,几乎缩短了他的寿命。

苛刻的批评,曾使敏锐的哈代……他是一位英国文坛上非常出色的小说家……永远放弃执笔写小说的勇气。

富兰克林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伶俐,可是后来成为极有手腕和处世待人极有技巧的人,甚至担任过美国驻法的大使。他成功的秘诀是:“我不说任何人的不好!”他又这样说:“而说我所知道的每一个人的好处!”

任何一个愚蠢的人,都会批评人、斥责人和抱怨人,同时,也是绝大部分愚蠢的人才这样做的。

但若要宽恕和了解,那就需在人格、克己上下工夫了。

卡莱尔曾经这样说过:“要显示一个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那就要看他如何对待一个卑微的人。”

正如强森博士所说的:“上帝在末日之前,还不打算审判人!”

你我又为什么要批评人呢?

不要批评、责怪或抱怨,发自内心地赞赏别人。

世界上只有一个方法,可使任何一个人去做任何一件事,你有没有静下心来,想过这件事呢?是的,只有这样一个方法,那是使人自愿去做那一件事。

记住,再也没有其他方法。

当然,你可以用一把左轮手枪,对着一个人的胸脯,那人会乖乖地把手表给你。你可以用恫吓解雇的方法在你尚未转身过来前,叫一个雇用的人跟你合作。你也可以用鞭笞或是恫吓,让一个孩子做你所需要他做的事。可是这些粗笨的方法,都有极端不利的反应。

我能叫你去做任何事情的唯一方法,那就是把你所需要的给你。

你要些什么?

维也纳一位20世纪最享盛誉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博士曾这样说:凡你我所做的事,都起源于两种动机,那是性的冲动和能成为伟人的欲望。

美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杜威教授,对这上面所用的字句,稍有不同的见解。杜威教授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动,那是“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记着“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这句话,是很重要的,你从这本书中将看到很多关于它的话。

你要些什么?并不是很多的东西,可是真正所需要的几种东西,你不容拒绝地坚持着要追求。差不多每个正常的成人都想要:

一、健康和生命的保护。

二、食物。

三、睡眠。

四、金钱和金钱所能买到的。

五、生命的后顾。

六、性生活的满足。

七、子女们的健康。

八、自重感。

差不多所有这些欲望都能满足,可是其中有一种欲望,同食物、睡眠一样,既深切,又难以满足,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成为伟人的欲望”。也就是杜威所说“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林肯有次写信开头就说:“每个人都喜欢受人恭维。”威利·贾姆士也这样说过:“人类天性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他并不是说“希望”,或“欲望”,或是“渴望”,而是说了“渴求”为人所重视。

这是一种痛苦的,而且亟待解决的人类“饥饿”,如果能诚挚地满足这种内心饥饿的人,就可以将人们掌握在手掌之中。

寻求自重感的欲望,是人类和动物间,一项重要的差别。

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那时我是密苏里的一个农家儿童,我父亲饲养一种品种优良的猪和一种白脸牛。那时我们常在牲口展览会上,展示我们的猪和白脸牛,我们曾经获得几十次的头奖。

我父亲把蓝缎带的奖章,用针缝在一条白布上,当有亲友们来我们家时,父亲就拿出这条白布来,我握着这一端,他握着那一端,将中着头奖的蓝缎带,让亲友们来观赏。

猪、牛并不在乎它们赢得的蓝缎带,可是父亲却十分重视,因为这些奖品,替他带来了一种“自重”的感觉。

假如我们的祖先,没有这种“自重感”炽烈的冲动,我们不会有文化,就跟其他动物差不多了。

就是这种自重感的欲望,激起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在一家杂货店工作的贫困店员,翻遍了整个堆满杂货的大木桶,找出他用五分钱所买的几本法律书籍,痛下决心去研究。你或许听说过这杂货店的店员,他的名字叫“林肯”。

这种自重感的欲望,激发了狄更斯写出他不朽的名著。这种自重感的欲望,使华伦完成了他的设计。同时由于这种自重感的欲望,使洛克菲勒积存了他一辈子花不完的钱。也就是这种欲望,使城里的巨富,建造一座他所需要的大房子。

这种欲望,能使你穿上最新颖的服饰,驾驶最漂亮的轿车,谈谈你自己聪明伶俐的孩子。

也就是这种欲望,使一些青少年成为盗匪。前任警察总监玛罗尼曾这样说过:“如今一般年轻罪犯,充满着对虚名的盲目追求,在被捕后他们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阅读把他们写为英雄的那种不上流的报纸。他只要能看到自己的相片,就像跟爱因斯坦、林白、托斯加尼、或罗斯福等名人,一样在报上占到篇幅时,就根本没有想过,进受刑室坐电椅是怎么回事了。”

如果你告诉我,你是如何得到你的自重感,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怎样的人。确定你的性格,对你来讲,是件最重要的事。

有这样一个例子:洛克菲勒捐钱在中国北平建造最新式的医院,照顾了许多他没有见过面,同时也永远不会见面的贫民,借此得到了他的自重感。

反过来说,狄林克做土匪、抢银行、杀人,也是在满足自重感。当警方人员搜捕他时,狄林克奔进人家农舍里……他以他是第一号公敌为荣,所以他大声地说:“我是狄林克……我不会杀害你,但我是狄林克!”

是的,狄林克和洛克菲勒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如何获得自己的自重感。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为了自重感挣扎的有趣事例。甚至于华盛顿,都愿意有人称他是至高无上的美国总统;哥伦布向皇家请求获得“海洋大将”和“印度总督”的名衔;女皇凯瑟琳拒绝拆阅没有称她“女皇陛下”的信件;林肯夫人在白宫对格兰特夫人像只母老虎似的吼叫:“我没有请你之前,你怎敢坐在我面前!”

有一些百万富翁,资助“白特”将军去南极探险,附带一个条件,就是用他们的名字为一些冰山命名。而那个“夫古”,甚至希望把巴黎改称成他的名字。

人们会为了取得同情、注意和一种“自重感”而故意装病。

麦金利夫人,强迫她任职美国总统的丈夫放下国家的重要事务,要他依偎在她床边,搂抱着她,抚慰她睡去。这样每次需要数小时的时间,麦金利夫人借此得到了她的自重感。

麦金利夫人坚持麦金利在她医牙的时候,陪同她在一起,借此满足她的牙痛时被注意的欲望。有一次麦金利和强海有约,不得不让她一个人留在牙医那里,这样便使她大发脾气。

琳哈特夫人有一次告诉我,有个年轻能干的少妇,为了要得到自重感,而装成一个病人。琳哈特夫人说:“有一天,这妇人不得不面对一种事实……或许是年龄的关系,使她永远不能结婚的事实,想到孤独的晚年就将在她面前展开,可期望的事,实在太少了。”

琳哈特夫人又说:“她躺在床上有10年的时间。她年老的母亲,每天上下3楼,捧着盘子去侍候她。有一天,这位年老的母亲由于过度的疲劳,终于倒地去世,床上的这个病人,沮丧了数星期后,她穿衣起床,身上的病也消失了。”

有些专家宣称……人可能真的会发疯,为的是要在疯狂的幻境中,寻找冷酷的现实世界上所得不到的自重感。在美国医院中,患精神病的人数,要比患其他病的总和还多。如果你年纪在15岁以上,又住在纽约州这地方,你可能有1/20的机会,在你的一生中要住7年以上的疯人病院。

精神错乱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人能回答出那样笼统的问题,不过我可以知道有若干的疾病……像性病,会摧残脑细胞,结果导致癫狂。实际上,约有半数以上的精神病,可以归源于这类的生理原因,像酒醉、中毒和由于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脑部伤害。

可是另外那半数……这是令人惶恐的部分……那其他半数疯狂的人,明显的,他们脑细胞机构中并没有任何病态。在他们去世后解剖检验,用最高性能的显微镜研究他们的脑细胞组织,发现他们的脑细胞,完全跟我们一样健全。

为什么这些人会精神错乱?

我曾向一位疯人病院的主治病师提出那样的问题。这位医师拥有渊博的精神病理方面的学识,获得最高的荣誉。他诚恳地对我说,他也不知道人们如何会精神错乱。可是他却作这样的解释,许多精神错乱的人,在他疯癫中找到了真实世界中所无法获得的自重感。这位医师告诉了我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现在有个病人,她的婚姻是一出悲剧,她需要爱情、孩子和社会上的声望。可是现实的生活,却没有赋予她梦幻中的希望。她丈夫不爱她,甚至于拒绝跟她一起用餐,她丈夫强迫她服侍他在楼上房间吃饭。她没有孩子,没有社会地位。这终于造成了她精神错乱,在疯癫梦幻中,现在她已跟丈夫离婚,恢复了少女时的姓名。她现在相信自己,已嫁给英国贵族,并且坚持要人家称她是史密斯夫人。

至于她所希望的孩子,现在她幻想中也已经有了。每次我去看她时,她说:“医生,我昨夜生了一个孩子。”

这故事悲惨吗?我不知道。那位医师对我说:“如果我能伸出我的手,去治愈恢复她的意识让她清醒,我也不愿意那样做,她现在似乎获得了她真正所期盼的快乐。”

从整体来讲,精神失常的人,似乎要比你我快乐。既然许多人以疯癫为快乐,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呢?他们已经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签出一张百万元的支票给你;或者给你一封介绍信,去见一位有名的人物。

在他们所创造的梦境中,他们能找到他们所期望的自重感。

如果有人对自重感这样的迫切饥渴,甚至于为获得它而精神失常,试想若是在人们尚未疯癫前,就给他真诚的赞扬,那时你我的成就,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奇迹?

据我所知道:有史以来,年薪百万元的只有两个人--克莱斯勒和司华伯。

安德鲁·卡内基为什么要付司华伯年薪百万元,或是三千余元一天呢?安德鲁·卡内基付司华伯年薪百万元,是由于司华伯是位优秀的天才?不,不是的。是由于司华伯对钢铁的制造有特殊的专长?不,也不是的。

司华伯曾这样告诉过我,有许多在他手下做事的人,在钢铁的制造方面比他知道得多。司华伯有这样高的薪金,是由于他有特殊待人的能力。我问他是怎么做的,这里就是他亲口告诉我的情形……这些话应该刻在能永久保留的铜牌上,把这面铜牌悬挂在全国每个家庭、学校、商店、办公室里。这些话,在当孩子的时候,就应该背诵下来……如果我们真能照着这些话去做,你我的生活方式,跟过去就完全不一样了。

司华伯这样说:“我认为,我有激发他们热诚的能力,那是我所具有的最大的资源……我充分发掘每一个人才能的方法,是用赞赏和鼓励!”

他又说:“世界上最容易摧毁一个人志向的,那就是上司所给他的批评。

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我只给人们工作的激励。我是急于称赞,而迟于找错,如果说我喜欢什么的话,那就是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那是司华伯平时所做的,也正跟一般人相反的。

一般人不喜欢一件事,会尽量的挑剔错误;如果真的喜欢,他会一句什么话也不说。

司华伯还这样说:“在我一生的广阔交往和与世界各地知名之士见面中,我还没有找到一个人,无论他如何伟大,地位如何崇高,被赞许比在被批评的情形下,更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是的,他所说的,就是安德鲁·卡内基惊人成就的一项显著的理由。安德鲁·卡内基并非私下的,而是公开地称赞他的同仁。

安德鲁·卡内基甚至于在他的墓碑上,还称赞他的助手。这是他为自己所写的碑文:“埋葬在这里的,是个知道如何跟比他自己聪明的人相处的一个人。”

诚恳地赞赏,是洛克菲勒待人的一个成功的秘诀。例如有这样一件事……当他的一个伙伴--倍德福,措施失当,在南美做错了一宗买卖,而使公司亏损了一百万元时,洛克菲勒对他并没有任何批评或指责。

他知道倍德福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同时这件事已告结束。所以洛克菲勒找些可称赞的事来,他恭贺倍德福,幸而保全了他投资金额的60%。洛克菲勒这样说:“那已经不错了,我们做事不会每一件都是称心如意的。”

齐格飞,这位闪耀于百老汇,最具惊人成就的歌舞剧家。他屡次把人们不愿意多看一眼,很不出色的女子,改变成在舞台上一个神秘诱人的尤物。

齐格飞很实际,他增加歌女们的薪金,从每星期30元,到175元。他也重义气,在福利斯歌舞剧开幕之夜,他发出贺电给剧中明星,并且赠予每一个表演的歌女一朵美丽的玫瑰花。

我曾经有一次为“流行”的绝食所迷,有6个昼夜没有吃东西。那种情形并不困难,到第6天时,似乎比第2天还不感到饥饿。可是你我都知道,如果有人使他的家人或是雇员,6天内没有东西吃,那就犯了罪。可是他们却会6天、6星期或是60年不给家里的人或是雇员所期盼中像得到食物一样的赞美。

当年,“爱尔法利特·仑脱”在“维也纳的重合”剧中担任主角的时候,曾经这样说过:“我最需要的东西,是我自尊的滋养。”

我们照顾了孩子、朋友和员工们体内所需要的营养,可是我们给他们自尊上所需要的营养,却又何等稀少。我们给了他们牛排、马铃薯等食物,培植他们的体力,可是忽略了给他们赞赏和那些温和的言语。

有些读者看到这几句话时,可能会这样说:“这是老套、恭维、阿谀、拍马屁,我都已尝试过那些了,一点也没用……这些对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是没有用的。”

拍马那一套,当然是骗不了明白人的,那是肤浅、自私、虚伪的,那应该失败,而且常常失败。可是,有些人对赞赏,出于内心的赞赏,简直太需要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屡次结婚的狄文尼兄弟俩,为什么在婚姻方面会有这样炫耀的成功?为什么这所谓“公子哥儿”的狄文尼兄弟,能与两位美丽的电影明星--一位著名的歌剧主角和另外一位拥有数百万家产的哈顿结婚?那是什么原因?他们是怎么做的?

圣约翰在自由杂志中,曾这样说:“狄文尼对女人的魅力,这许多年来,是人们心里的一个谜……”

他又说:妮格雷这女人能识别男人,也是一位艺术家,有一次她向我解释说:“他们了解恭维、谄媚的艺术,比我所看到其他所有人的都成功。这恭维的艺术,在这真实幽默的时代中,几乎是一件给人忘了的东西,狄文尼对女人的魅力,或许就在这上面了。”

赞赏和谄媚的区别--那很容易识别出来,赞赏是出于真诚,而谄媚是虚伪的。一个出于由衷,一个出于嘴里。一个是不自私的,一个是自私的。一个是为人们所钦佩的,一个是令人不耻而摒弃的。

最近我去墨西哥城的吉伯尔铁匹克馆,看到奥伯利根将军的半身人像。半身像的下面,刻着奥伯利根将军的名言:“别怕攻击你的敌人,提防谄媚你的朋友。”

不!不!我不是叫人去谄媚、恭维,那相差远了,我是在讲一种生活的方法,一种新的方法。

英皇乔治五世有一套格言,共有6条,悬在白金汉宫书房的墙上。其中有1条是说,“教我不要奉承或接受卑贱的赞美”。“卑贱的赞美”,就是“谄媚”的解释。我曾经看到一句关于谄媚的话,很值得写在这里,那是“谄媚是明白地告诉别人,他想到他自己的种种”。

利夫华尔特·爱默生说:“你用任何的言语所要说的,总离不开自己的种种。”如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恭维、谄媚,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学会,都可以成为“人类关系学”的专家了。

当我们不在思考某种确定的问题时,常用我们95%的时间去思考自己。而现在如果停止一刻不去想我们自己,开始想想别人的优点,我们就不必措辞卑贱、虚伪,在话未说出口时,已可以发觉是错误的谄媚了。

爱默生又说:“凡我所遇到的人,都有胜过我的地方,我就学他那些好地方。”

爱默生这样的见解,是非常正确,是值得我们所重视的。停止思考我们自己的成就和需要,让我们去研究别人的优点,把对人的恭维、谄媚忘掉,给予人由衷、诚恳的赞赏。人们对你所讲的,将会重视和珍惜,终生藏之背诵……

即使你已把这件事忘了很久,可是他还牢牢记着你所说的话。

知悉对方的想法

一年夏天,我去梅恩钓鱼。就我自己来说,我喜欢吃杨梅和奶油,可是我看出,由于若干特殊的理由,水里的鱼爱吃小虫。所以我去钓鱼的时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想它们所需要的。我不以杨梅或奶油做引子,钓鱼钩扣上一条小虫或是一只蚱蜢,放进水里,向鱼儿说:“你要吃那个吗?”

你为什么不用同样的常识,去“钓”一个人呢?

有人问过依特·乔琪,如何能在别的战时领袖们都退休不闻事后,他还身居权位?他作这样的回答:如果他官居高位,可以归功于一件事的话,那就是由于他已知道钓鱼时,必须放对了鱼饵的那件事。

为什么我们只谈自己所要的呢?那是孩子气的,不近情理的。当然,你注意你的需要,你永远在注意,但别人对你却漠不关心。要知道,其他的人都像你一样,他们关心的只是他们自己。

世界上唯一能影响对方的方法,就是谈论他所要的,而且还告诉他,如何才能得到它。

明天你要别人替你做些什么时,你要把那句话记住!就做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你不愿意你的孩子吸烟,你不需要教训他,只需告诉他,吸烟可能使他不能参加棒球队,或是不能在百米竞赛中获得胜利。

不论你是应付孩子或是一头小牛、一只猿猴,这是值得你所注意的一件事。

例如:有一次,爱默生和他的儿子要使一头小牛进入牛棚,他们犯了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没有想到那头小牛身上……爱默生只会推,他儿子只会拉。而那头小牛正跟他们一样,也只想它自己所想要的,所以迈开它的腿,坚持拒绝离开那块草地。

旁边那个爱尔兰女佣人看到这情形,她虽然不会写书做文章,可是至少在这次,她懂得牛马牲口的感受和习性,想到这头小牛所需要的是什么。女佣人一面把她的拇指放进小牛的嘴里,让小牛吮吸她的拇指,一面温和地引它进入牛棚。

从你来到世界上这一天开始,你所有的每一种举动,出发点都是为了你自己,都是因为你需要些什么。

假如你捐助红十字会100元的时候,又怎么样呢?是的,那也不会是例外,你捐给红十字会100元,是因为你要行一桩善举,因为你要做一件神圣的事……可是,或许是你不好意思拒绝,所以才捐助的。或许因为一位主顾请你捐款。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你捐款,是因为你需要些什么的缘故。

哈雷·欧弗斯屈脱教授在他一部《影响人类行为》的书中说:“行动是由我们的基本欲望所产生的……对于未来想要说服人家的人,最好的建议,是无论在商业中、家庭中、学校中、政治中,都要先激起对方某种迫切的需要,若能做到这点就可左右逢源,否则到处碰壁。”

安德鲁·卡内基早年是个贫苦的苏格兰儿童,当时的他工作酬劳只有每小时两分钱,可是后来他布施给人家的钱有36500万元。他早年就已知道了影响人的唯一方法,就是以对方需要的来讲。他只受过四年的学校教育,可是他学会了如何应付人。

安德鲁·卡内基有过一件启发人的事:他嫂嫂为她两个儿子忧急成病,这两个孩子在耶鲁大学念书,可能由于他们自己很忙而把家信给疏忽了,却没有想到家里忧急挂念的母亲。

安德鲁·卡内基知道这件事后,他给两个侄儿写了封闲谈的信。他在信后附上一句,说是给他们每人寄上一张5元钞票。

可是,他并没有把钱装入信封。

很快回信来了,两个侄儿谢谢他们的叔父,而他们也在信中带上这样一句“钱没有收到”。

明天你要劝说某人去做某件事,在你尚未开口前,不妨自己先问:“我如何能使他要做这件事?”那问题可以阻止我们,在匆忙不小心之下去见人和毫无结果的谈论我们的欲望。

我租用纽约一家饭店里的大舞厅,每一季需要20个晚上,是为举行一项演讲研究会。

在有一季开始的时候,我突然接到那家饭店的通知,要我付三倍于过去的租金。可是我接到这项消息时,通告已经公布,入场券已经印发。

我自然不愿意付出增加的租金,可是,和饭店谈到我所要的有什么用呢?

他们所注意的只是他们所需要的,所以过了两天,我去见那家大饭店的经理。

我向那位经理说:“我接到你的信时,感到有点惶恐……当然我不会怪你,如果我们易地而处,我也会写出这样类似的信。你做经理的职责,是如何使这家饭店盈利。若是你不这样做,你就会被撤去这个职务,而且也应该被革职的。现在我们拿出一张纸来,写上有关你的利和害……如果你是坚持要加租的话。”

我拿了一张纸,在纸上的中心点划出一条线,上端写上“利”,另一端是“害”。

我在“利”的那一行写着:“舞厅空着”几个字,然后接着说:“你可以自由的出租舞厅,做跳舞诸类聚会之用,那是一项很大的收入。像那种情形,显然你的收入要比租给一个以演讲集会为用途的收入更多。如果我在这一季中占用了你舞厅20个晚上,你一定会失去那些更多的盈利。”

我又说:“现在我们来谈谈另一方面……由于我无法接受你的要求,减少了你的收入。在我来讲,因为我不能付出你所需要的租金,不得已只有在别处举行演讲。可是,另外有一项事实,我相信你该想到的。我这个演讲研究会,使上层社会知识分子们到你这家饭店来,对你来讲,是不是做了一次极成功的广告?事实上,如果你付出5000元的广告费,也不会有我研究会演讲班里的那么多人来你这家饭店,这对你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是不是?”

我说这话时,把这两种情形写在纸上,然后把那张纸交给了经理,又说:

“这两种情形,希望你仔细考虑一下,当你作最后决定时,给我一个通知。”

第二天,我接到那家饭店一封信,告诉我租金加50%,而不是300%。请注意,我没有说出有关我要减少租金的只字词组……我所说的,都是对方所要的和他该如何得到它。

如果我按照普通一般人的做法,闯进这位饭店经理的办公室,跟他理论。

我可以这样说:“我入场券已经印好,通知已经公布,你突然增加我3倍的租金,那是什么意思?300%,太可笑了……不近情理,我不付!”

在这种情形下,又会如何呢?争论、辩论就要开始蒸发、沸腾了!结果又如何呢?即使我所指的情形,这位饭店经理相信自己是错误的,可是由于他的自尊,会使他感到承认他自己的错误很困难。

关于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艺术,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建议。亨利·福特曾这样说过:“如果有一个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如何得到对方’立场‘的能力,由他的观点设想,正同由你的观点一样。”

是的,我把福特的话再重说一遍:“如果有一个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如何得到对方’立场‘的能力,由他的观点设想,正同由你自己的观点一样。”

那是这样的简单,这样的明显,任何人都容易找出其中的原理来。可是,世界上90%的人在90%的时候都把这件事疏忽了。

可以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吗?看看明天早上你桌上的来信吧!你可以看出有很多的人违反了这种常识的规则。就拿下面这封信来说,那是一家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极具规模的广告公司里的一位无线电部主任,写给全国各无线电台负责人的信。(我在这括号中的注明,是对每一节文句中的见解、反应。)

强·白来克先生

白来克维尔

印地安纳

亲爱的白来克先生:

本公司希望在无线电界,能保持广告业务的领袖地位。

(谁关心你公司的希望?我正为着自己多种问题在烦恼呢!银行要取消我房产抵押的取赎权……害虫正在损害我的花草……昨天交易市场混乱……早晨我误了8:15的火车……昨晚强斯家里舞会没有请我……医生说我有高血压、神经炎的毛病……)

本公司全国广告的客户,是初步营业网的保障,我们以后所需要的电台时间,已保持我们每年在各家公司之上。

(你自大,炫耀有钱,一切都遥遥领先,对不对?那又怎么样?如果你像全国汽车公司、全国电气公司、美国陆军总部合起来那么大,我也不去理会的。如果你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那你就该知道,我只关心我是如何“大”,而不是你如何“大”。)

我们希望以无线电台最近的消息,服务我们的客户。

(“你”希望!“你”希望!你这头蠢驴。我不是注意“你”所希望的,或是墨索里尼所希望的,或是乎克劳斯贝所希望的,我干脆告诉你,我只注意“我”所希望的……在你这封不近情理的信中,就没有提到这样的字。)

所以你且将本公司,列入优先名单。

(“优先名单”,你替你公司自吹自擂,使我感到自己那么渺小……你要我将你列入优先名单,你需要的时候:连“请”字也不说。)

即予复函,供给我们你们最近的活动,以彼此有益。

(你这个笨蛋,你寄了一封普通的油印信给我,是一封分发各地的通知信--那就像秋天的落叶那么多。你要我正在我房产抵押、血压太高的时候,坐下来单独写封信,回答你那封油印格式的信,而且还要我给你“即予复函”。“即予”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知道,我也跟你一样忙。我问你,谁交给你这样一个“权力”来吩咐我的?你说“彼此有益”,最后你才开始提到我的立场,可是又如何对我有益,你却模糊不清,没有详细说明。)

再启者,随信附上白来克维尔报复印本,如果你愿意在电台广播的话,可供参考。

(在你这一则附文中,提到了可以帮助我解决一项问题的事,为什么不用这些,作为你这封信的开端?可是,那又有什么用?任何广告公司的人,犯了像你寄来这封信中那种愚蠢的毛病,脑神经一定不正常。)

如果有个一生致力于广告事业的人,他自以为有影响他人的力量,可是写出那样的一封信来,我们如何能给他更高的评价呢?

这里有另外一封信,那是一位极有规模的货运站总监写给我研究会讲习班里一个学员“夫姆雷”先生的。这封信对一个收到信的人来讲,会有什么影响呢?先看过这封信后我再告诉你。

首雷格公司

前街28号

白洛克林纽约

致爱德华·夫姆雷先生执事先生:

敝处外运收货工作,由于大部分交运货物的客户,都在傍晚时分把货送到,使敝处感到极大困扰。因为这样会引起货运停滞,使我们员工延迟工作时间,影响卡车运送效率,而形成了交货缓慢的结果。

11月10日,我们收到贵公司交运的货物510件,送达时间是在下午4:20。

为了减少货物迟交所发生不良影响,我们希望获得贵公司充分的合作。以后如交运大批货物时,是否可以尽量提早时间送来,或于上午送来一部分?

该项措施有益于贵公司业务,使你们载货卡车可以迅速驶回,同时敝处保证,收到你们货物后立即发出,总监某某敬启。

首雷格公司推销主任夫姆雷先生看过这封信后,写下了下面的见解交来给我:

这封信所产生的效果,正与对方的原意相反。信的开端,说出对方货运站的困难,一般来讲这不是我们所注意的。接着对方要求我们合作,可是他们丝毫没有想到,是否对我们有所不便?信上结尾一段,提到如果我们合作,可以使卡车迅速驶回,且保证我们的货物可以在收到之日立即发出。

“换句话说,我们所最注意的事,在最后才提到,使整个效果起了相反的作用,而不是合作的精神。”

现在我们看看,这封信是否能加以改善而重写,我们不需要浪费时间谈我们的问题,就像亨利·福特曾经说过的让我们“得到对方的立场,由对方的观点来看事物’,正同由我们的观点一样。”

这里是一种修改的方法,也许不是最好,但是不是能改善过来呢?

首雷格公司转交夫姆雷先生

前街28号

白洛克林纽约

亲爱的夫姆雷先生:

14年来,贵公司一直是我们欢迎的好主顾。当然,对你们的照顾,我们表示非常感激,并且极愿意提供你们更迅速有效的服务。可是,我们感到非常抱歉的需要谈到一件事,那是当贵公司的卡车像11月10日那种情形,在傍晚时候才交下大批货物,这种服务就不可能了!

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很多其他的客户也在傍晚时候交货,自然就会发生停滞的现象。至于贵公司运货卡车有时也难免在码头受阻,而使你们货运延迟下来。

这情形不好,非常不好,可是又如何避免呢?

那就是如果可能的话,请贵公司在上午时分,把货物交迭到码头。这办法使贵公司运货卡车可以迅速地继续流动;你们交运的货物,我们可以立即处理,而敞处的员工,每晚可以提早回家,品尝贵公司出品的鲜美面食。看过这封信后,请勿介意,并非敝处向贵公司建议改善业务方针,这封信的目的,是使敝处能更有效的为贵公司服务。

贵公司货物无论何时到达,我们仍愿竭力迅速地替你们服务。

你处理业务很忙,请不必费神赐复!某某敬启。

今天成千的推销员疲倦、沮丧、酬劳不足,徘徊在路上!那是什么原因?

由于他们永远只替他们所需要的打算、着想,而没有注意到,他们所推销的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如果我们要买我们需要的东西,会自己出去买,原因是我们所注意的,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假如有个推销员,他的服务和货物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不必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推销,我们就会买他的东西。顾客喜欢觉得是自己主动买的,而不是由于推销才买的。

但有很多人花去一生的光阴在销售,却不站在买主的立场上论事。

现在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住在大纽约中心的“林邱”住宅区。有一天,我正走向车站去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个经营房地产的代理人,他在长岛一带买卖房地产已有很多年了。他对我住的那个“林邱”住宅区很熟悉,所以我问他,我住的那种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回答不知道,可是都说了些我所知道的……关于我所问他的那情形,他说可以去问我那住宅区的询问机构。

第二天早晨,我接到他一封信……他是要把我想知道的事告诉我?那不需要写信,花60秒钟时间,挂个电话给我就行了。但他没有这样做。还是叫我去问那个询问机构,最后却是要我帮他办理我的保险业务。

他并没有注意到如何帮助我,他只是注意帮助他自己。

我该给他两本欧文·杨著的小册子,那是“去赐予”和“幸运的分享”。他如果看了那两本书,而又能履行书中的哲学,相信他的收获,有超过千倍办理我保险的利益收入。

那些专业的人往往也犯有这种同样的错误。那是数年前的事,我去费城一位著名的喉鼻医生的诊疗室。这位医生在还没有看我喉间扁桃腺前问我的职业是什么。他不去注意我扁桃腺的大小,而注意我钱袋的大小。他所关心的,不是帮助我、替我解决一个问题,最使他关心的,是能从我钱袋里得到多少钱。

结果,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我轻视他人格的欠缺,放弃了请他诊断的打算,就走出了他的诊疗室。

世界上就充满了这些人:攫取、自私。可是那些不可多得的、不自私的、服务他人的人,却相反的获得了很大的利益。欧文·杨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能置身于他人境地,能了解他人意念活动,他不必考虑到将来的前途如何。”

如果看这本书,你只获得到一件事--你会永远站在别人立场去打算、设想,并由对方的观点去观察事物的趋向。如果你真获得了这本书上的那件事,那就是你一生事业转折的关键。

许多人受过大学教育,钻研深奥的学问,可是,他们从未发现,自己的心是如何起作用的。

有一次,我替一家冷气装置公司具有大学学历的年轻职员举行一种“有效力的演讲术”的课程,我找出一项资料,做个比喻:

有个人要劝别人打篮球,他话是这样说的:“我要你们去打篮球,我喜欢篮球。可是前几次去体育馆,由于人数不足,不能分队对垒。那晚上我们两三人做掷球游戏……不小心,我的眼睛给打紫了,不过我希望明晚你们来,我要打篮球。”

他可曾说,你需要些什么?你不去那谁也不要去的体育馆,是不是?你不管他要什么,只愿别把眼睛打紫了。

他能告诉你,去体育馆你能得到你所要的吗?当然可以:激发精神、加强食欲、清晰头脑、消遣、游戏。

研究会训练班中有一位学生忧虑他的孩子,原因是这孩子体重很轻,不肯乖乖的吃东西。孩子的父母通常会这样责骂他,母亲要他吃这个、那个!父亲要他快快长大成人!

这孩子会注意到这些话吗?他不会注意这些,也就像你不会去注意那跟你漠不相关的一次盛宴一样。

一个没有一点常识的父亲会希望一个3岁的孩子能对30岁父亲的见解有所反应。可是那个父亲最后觉察出来,那是不合情理的。所以他对自己说:“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我如何将我所需要的,和他所需要的联结起来?”

他开始想到那点时,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他孩子有一辆三轮脚踏车,那孩子喜欢在屋前人行道上踩着这辆三轮脚踏车玩。间隔他们几家的一个邻居家里,有个“很坏”的大孩子,他常把那小孩子推下三轮脚踏车,自己骑上。

那小孩哭着跑回来,告诉自己母亲,他母亲出来,就把那“很坏”的大孩子推下三轮脚踏车,再让自己孩子坐上车子,像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发生。 IkEocVtmDF+brYzsQ05ISVtc2tiCaemep9AHYQxM6LpBu56hlOfU8MFajPz/qb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