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说话不要太老实
水中鱼

第一章:会说话体现的是一种素质(1)

时代进入21世纪,人们对口才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有没有良好的口才,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的基本标准之一。口才在每个人的命运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口才好,有可能改变你的命运。

也许有些人会说:“说话有什么难,这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要求”。可是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说出水平,体现特色,则是个人素质、能力的直接体现。这是因为,只有“会说话”,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办成、做好事情。因此,真正的会说话是一种语言的表现艺术,“会说话”是发展人生、成就事业的根本。能言善辩的说话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1、聪明人赞美别人,老实人奉承别人

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周围人的称赞,希望自己的真正价值被认可,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因为人任何时候都有一种被人肯定、被人赞美的强烈欲望。人们会对肉麻的奉承、巴结感到恶心,对对方发自内心的赞扬却很渴望。有位企业家说:“人都是活在掌声中的,当部属被上司肯定、受到奖赏时,他就会更加卖力地工作。”卡耐基也曾说过:“当我们想改变别人时,为什么不用赞美来代替责备呢?纵然部属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应该赞美他。因为那才能激励别人不断改进自己。”

鉴于此,我们不妨遵守“黄金原则”:“希望朋友对我们如何,我们就对他们如何”--发自内心地称赞他。

聪明人的故事: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1顶了。”

有个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1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拈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

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1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您了。”

老实人的故事:

杰克刚刚进入推销行业不久,还是一个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

一天,一位推销行业的前辈带他上门推销,希望他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尽快学到一些经验。

杰克对前辈的一言一行仔细观察,用心记忆。一天,他发现前辈一见到约见的客户,就笑容满面地说:“我听说您最近又做了不少善事,真是心地善良的人啊,那些穷苦的人能够遇见您,真是他们的一种幸运。”

本来一脸严肃的客户听见这句话,立即喜笑颜开地说:“哪里哪里,这是应该的。”

于是下面洽谈的气氛变得融洽许多,遭到拒绝几次的生意现在也谈成了。杰克仔细分析,认为是前辈的那句赞扬的话起到了关键作用。于是,勤奋好学的他将这句话记到了自己的本子上。

老师终于同意让杰克独立完成任务了。他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个玩具商。在见到这位客户之前,杰克做了大量准备,包括如何将寒暄引入正题、如何说服客户。在自认为准备得十分充分之后,他敲响了玩具商办公室的门。

杰克看见玩具商一脸严肃,决定先缓和一下气氛,于是故作兴奋地说:“我听说您最近又做了不少善事,真是心地善良的人啊,那些穷苦的人能够遇见您,真是他们的一种幸运。”

玩具商听了这些赞扬后目瞪口呆,心想:“我最近根本没做任何善事,这位推销员肯定是记错人了,我不能允许一个不重视我的人在我的办公室里。”于是玩具商说:“先生,恐怕你是认错人了,我很忙,请回吧!”

就这样,杰克还没有开口说正事,就被拒绝了。

·赞美不是奉承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赏识。但是,周围充分理解自己言行的人并不多,而我们自己也很少评论那些发生在周围的、我们所喜欢的言行。这一点着实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赞美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正确运用这门艺术,会使被赞美者心情愉快,而作为赞美者自己,也会从中感到快乐甚至幸福。

但是,在这里有必要弄清楚一个问题:真诚的赞美和奉承究竟有什么不同。因为弄清楚这个问题,是使那些不愿赞美他人的老实人“赞口常开”的关键。

赞美与奉承有本质的区别。赞美是真诚、热忱的,是出于真实的感觉,绝不掺杂任何不良的用心。同时,赞美是对别人优点和长处的充分肯定,是为满足别人对于尊重和友爱的需要,给别人以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而奉承他人则是宁肯牺牲自己的尊严恭维人,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企图,是趋炎附势,巴结讨好权威。正如卡耐基所说:“奉承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而赞美是发自心灵的。”

第一个区别:是否发自内心。真诚的赞美起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美感”,一种冲动。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可:外表漂亮,言谈合自己的口味,行动敏捷,品格高尚……即在两个人之中,其中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了符合自己理想和价值标准的可贵之处。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人的时候,已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自己赞美他的一些优点。

但是奉承却不同,它不是发自内心世界的对另一个人的认可和钦佩,而是基于内心世界早已存在的一种目的,一种对眼前或日后能够收到“回报”的投资。奉承人的老实人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脸上虽眉飞色舞,心里却有几分不自在;他的词语是火辣辣的,但他的内心一片冰冷。他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想着的只是如何顺利办完与自己利益攸关的事,如何获得自我的满足。

第二个区别:真诚的赞美是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赞,而奉承则是凭空捏造、无理无据的捧。聪明人在赞美别人的时候,非常有针对性和分寸。他们知道哪些应该讴歌,哪些应该提醒注意,哪些应该反对。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完美,人更不存在十全十美。因而他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根本不会用“最最”这些字眼,也不会用“他没有缺点”这些措辞评价一个人。

爱奉承人的老实人无事生非。他们把只能用一般词语赞美的东西任意扩大。大事特夸、小事大夸、无事也要夸是这些人的特点。其中有些“佼佼者”,把一个人的优点能转变成缺点,把一个人的缺点又同样能转变成优点,因而他们在领导、上级面前,时常“义正色严”诋毁别人,以博取欢心,而心里却打着自己的主意。他们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心里会说“这个人喜欢被人拍,我就多拍一拍他吧”,或者“他喜欢坐轿,我就抬一抬吧,总有一日要把他摔下来”,因而他们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会自以为聪明地向旁人挤眉弄眼,以显示自己非凡的本领。

使别人快乐和讨对方喜欢是两件不同的事。使别人快乐考虑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讨对方喜欢则刚好相反,它处处计较个人的得失。聪明人能把握分寸,真心地赞美自己周围值得赞美的人。

赞美是一种有特色的说话细节。赞美别人,既可以增添自信心,也可以增强说话的胆量。

·赞美的法则

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所以,开口前一定要遵循以下法则:

(1)真诚。每个人都珍视真心诚意,它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则。英国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卡斯利博士曾说过: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真诚决定的。

(2)讲究场合,合乎时宜。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3)具有特点。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贡献比赞美其本人好。当你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贡献时,你的赞许更显得真诚。而且,如果别人知道他的确值得被赞美,会获得最好的效果。赞美行为比赞美本人更可以避免功利主义或偏见。

(5)详实具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交往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详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

·不要给赞美打折扣

称赞他人的时候,不要提及会让赞赏打折扣的旁枝末节,紧紧围绕赞赏这一主旨,主要谈论对方的成绩。

不要多此一举地指出,可能是某些外界因素让这一成功轻而易举。比如:“这的确是令人可喜可贺的成绩,不过各方面的条件都这么有利,怎么也能取得好成绩……”

还要小心另外一种错误的观念,即以为打了折扣的赞赏会更真实可信,更有分量。

不要自作聪明地指点同伴,怎样做会更好,哪怕是生活小事。比如:“您做的菜味道真好,哪一样都不错,就是汤里的盐多了一点……”这种折扣不仅破坏了赞扬的效果,还有可能成为引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

有时你必须对某项工作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评论,这样一来,赞赏和批评就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没有必要把优秀成绩打折,要把总结中的批评当作与赞赏相对立的独立部分。

别让对方的谦虚削弱了赞赏的作用。有些人很少受到表扬,所以听到别人称赞自己时会不知所措;还有些人在收到称赞的时候想要表明,取得优秀的成绩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两种人面对赞赏的反应几乎一模一样:“这不算什么特别的事,这是应该的,是我的分内事。”

听到对方这种回答的时候,你不要一声不响,此时的沉默表示你同意他的话,就好像对他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为什么要表扬你呢,我收回刚才的话。”

你应该再次称赞他,强调你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事,请你重复一次对他哪些方面的成绩特别看重,以及你为什么认为他表现出众。

·拿捏好赞美的尺度

世间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凡事能够把分寸拿捏得好,就是一种智慧。在夸赞别人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分寸拿捏不同,后果也不同的现象。如果赞美得当,那就是一种美德,但是不得当的赞美成为阿谀,难免遭人轻视。把握赞美的分寸十分重要。

赞美能赢得友谊。赞美如花香,芬芳而怡人,能以赞美之言予人者,必得人缘,所以和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赞美。基督教唱赞美诗,佛教唱炉香赞,说明神、佛也要人赞美,何况一般人呢。尤其当一个人灰心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能令他绝处逢生;当别人失望的时候,一句赞美的话,能使他重见光明。要想获得友谊,诚心地赞美别人,必定能如愿。

阿谀会遭人轻视。做人要“日行一善”,其实日行一善并不难,赞美别人也是一善。但赞美不同于阿谀,阿谀是一种虚伪的奉承,所谓“好阿谀则是非之心起”,所以做人宁容谏诤之友,勿交阿谀之人,被人批评不可怕,受人阿谀才可畏。有的老实人赞美不当,成了逢迎拍马、阿谀奉承,也会受人轻视,因此做人不要阿谀谄媚,也要避免不当的赞美。

赞美和阿谀最大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赞美一般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而阿谀往往是夸大其词。在日常交际中,要多一些真心诚意的赞美,少一些阿谀,这样最终会给你带来好名声。

·即使奉承也要坦诚得体

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受到别人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奉承话的人,似乎比较吃香。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悦。因此,说奉承话是与人交际必备的技巧,奉承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讨人喜欢。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奉承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看到一位表情呆滞的孩子,却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奉承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你若说:“哦!你的小孩子好像很健康。”效果就会好些。

所以,奉承别人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奉承话,会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对方听在耳中,感受自然和听一般奉承话不同。

说话的大智慧:

人人都喜欢被赞美。如果你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他人的自我,那么他人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

2、聪明人背后说是,老实人背后谈非

是非基本上都是认识上的偏见,因此,恣意谈论是非就容易卷入人与人的争斗之中。我们要学会远离是非,不要背后说人,那样只会自降水准。同时对是非多的人一定要保持提防。说话时,学会对事不对人,批评不评判,不要把事情上升到做人的高度。当我们挑拨别人的时候,我们也会受到挑拨,因此不要挑拨别人。是非的孪生兄弟就是流言,流言止于智者。对于已有的是非,也应该以公平调解为主,不要煽风点火。

聪明人的故事:

某市文化公司要建造一座影剧院。这一天,公司王经理正在办公,家具公司的李经理找上门来推销座椅。

“哟!好气派。我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办公室,如果我有一间这样的办公室,我这一生的心愿就满足了。”李经理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他用手摸了摸办公椅的扶手:“这不是香山红木吗?难得一寻的上等木料哇!”

“是吗?”王经理的自豪油然而生。他说:“整个办公室是请深圳的装潢厂家装修的。”说罢,不无炫耀地带着李经理参观了整个办公室,兴致勃勃地介绍设计比例、装修材料和色彩调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用说,李经理顺利地拿到了王经理签字的座椅订购合同。他自己得到了满足,也给了王经理一种满足。

老实人的故事:

有个投资人打算给一个公司投资1000万美金。一次,当他跟这个公司的CEO聊天时,却意外地发现这个CEO抱怨手下员工能力很差,公司副总心胸狭窄。

这个投资人立刻告诉那位CEO说:“我觉得投资你们公司的风险太大了,你找别人融资吧,再见!”

·背后说人,自降水准

中国有句古话叫“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这是很不好的,在日常交际生活中要注意“闲谈莫论他人是非”。老实人对别人的成功议论,对别人的失败也要议论,任何东西都是他们议论的对象,这是很不好的做法。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意义并不是被他人议论,更不是议论他人,而且议论大多数都是负面的,我们要尽量把这个陋习改掉。

在别人背后议论他人的好坏是对人际关系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行为。同学、同事之间不要互相议论,若我们对某个人有意见就可以约个时间,或找个机会当面告诉他,指出你对他不满意的地方。这样对方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因此感谢你,人际关系也会和谐融洽。

下面一个旅美学者的经历对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或许有些帮助:

“我在美国和俄国时,从来没有人在我面前说第三个人的坏话,我自己倒有时会犯这个毛病,在一个人面前对不在场的某个人说三道四。后来有个俄国人告诉我:‘在我们这个地方,和一个人议论另一个人的事是不道德的。’我从那以后就把这个坏毛病彻底改掉了。”

我们都知道背后议论他人对人际关系极具破坏力,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

聪明人从不背后说人,因为那是自降水准的表现。

虽然这里所说的背后说人是说人坏话,但是即使是说人好话,也不适宜在背后说,而应该光明磊落地对别人说出来,这样别人感觉高兴,感受到你的真诚,你自己也会感觉很好。

为什么不应该在背后说别人呢?原因就在于你在背后说别人,显得自己的价值观很低。设想,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如果他在背后跟别人议论起某个人坏话的时候,这个人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也就大打折扣了。

而且一个人背后说人很可能是因为个人情绪得不到宣泄,于是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事实上,哪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你发泄情绪的对象很可能以后会成为你的敌人,即使不成为敌人,他也不会觉得你有什么地方崇高。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背后说人向来是受到鄙夷的,是任何光明磊落的人所不屑做的。

聪明人看得起自己,不自轻自贱,不自降水准。不想着自己说的就是真理,别人一定会认同。事实上,背后说人的人说的从来都是偏见,如果是真理就用不着背后去说。

背后说人是世俗的表现。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光明磊落,从来不在背后议论任何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生活中逐渐变得琐碎,变得罗罗嗦嗦,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总是有理不完的是非。人生哪有那么多时间用在这些是非之中?

在聪明人看来,背后说人是道德品行低下的表现,是被人看不起的行为。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让别人看得起自己,首先就应该改掉背后说人的毛病。这种毛病粘在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永远摆脱不了品质低劣的嫌疑。

当然,我们不仅不要背后说人,即使对别人的背后说法,我们最好也不要去听,因为你容易卷入这样的是非之中。你并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你还是出于礼貌倾听他的话,这个时候你要想想自己究竟是在一个什么位置。自己的头脑中究竟需不需要塞入这些并非事实的东西。即使你赞同那些话,那些话听来也会影响你对别人的判断,影响你和别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话都是被放大了许多倍。说话的人惟恐说出来的话不吸引人,不夸张,不能让你记忆犹新,于是他们往往添油加醋,添枝加叶,进行了很大的发挥,这个时候你听进了他的话,你甚至认为世界上怎么有那种人存在,你自己心中的正确判断就会被掩盖,你就会用一种情绪代替思考,而事实并非情绪所表现的那样。

背后说人是没有气度的表现。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有大气度的,背后说人的人也很少能获得成功,原因不仅在于他们把时间用在琐碎的事情上,而且还在于对这些琐碎的事情感兴趣,这正说明了他们思维空间的狭窄和人生的无聊。

人不能因为无所事事而到处背后说人,要知道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那是上天留给你思考和学习的时间。现在的人有时候显得过于无聊和郁闷,所找到的话题也不过是别人的短处,于是成了背后说人的开始。

真正伟大、有成就的人,绝不是那种背后经常说人的人。既然如此,我们追求成就,追究价值,追求我们的人格完美,也不能做背后说人的人。

当我们想背后说人的时候,先想想自己究竟要说别人什么。人品肯定是一定要提及的事情。背后说人的人往往会把所有问题归结为人品有问题。但是人品真的能说吗?一个人人品如何,我们有资格评论吗?既然我们自己的人品都没有保障,还有什么资格评论别人的人品?

背后说人的人还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倾诉对象。很多人话是说出去了,麻烦从此就找上了门。因为你不能保证你说话的对象不给你传播出去。你说话的对象如果认同你的话,他自然会跟张三李四王五都说,而且还会加上一句:“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说,他也是这么说的。”如果说话对象不认同你的话,问题就更大了,他很可能会跟你说的人说起,这样你就无端地树了一个对立面,图了一时的口快,而招惹了很大的麻烦。

一个人不一定要当仁人君子,但在很多方面一定要做到光明磊落,你的光明磊落不是给别人作道德标榜,而是保全自己的一种方式。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人不惊,如果你什么坏事情都没有做过,什么坏话都没有说过,那别人质问起来,你根本就用不着担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光明磊落是人的一种保全方式,这种保全方式决定了你在这个社会中有多安全。

任何时候都不要仗着自己的聪明,或者对别人的信任,而向别人恣意谈论第三人的是非,这种谈论很危险,不但容易让你陷入被怀疑、被鄙视的境地,而且还会破坏你和听众的关系,原因是你们谁也保证不了今天的话不泄露出去,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古时的智者不会谈论别人的是非,一来这些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二来这是谈不出结果的事情,三来这种是非谈论显得他们品味大失。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是非对错不过是人们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有区别,是非对错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偏见,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偏见不放,于是产生了是非对错。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防来说是非的人。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对于是非人,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远离。即使无法远离,也要学会有意疏远。这样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才不会被搅动,被世风吹得东倒西歪。人必须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必须有自己坚守和相信的东西。要学会相信别人,甚至要学会永远不要怀疑。这样的人才是有原则和立场的人,才不会受到别人的挑拨离间。

在是非面前,我们不但要学会抵制,而且还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立场。一个最基本的立场就是不要恣意怀疑别人,不要恣意猜忌别人。只要一种下怀疑的种子,这个种子就由不得你控制,它会疯长。

·挑拨离间,易招灾祸

挑拨离间的人也容易招致灾祸。不仅是因为挑拨离间的人往往有颗狭隘的心,而且也因为他们的挑拨离间容易招致别人的怨恨。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勇士仗着自己无人能比,对大臣们十分不屑,喜欢挑拨国君和大臣的关系,甚至很多时候对国君也很无礼。

晏子是当时齐国的宰相,他实在看不下去。于是想方设法想把这三个人除掉。但是这三个人力大无穷,如果硬拼的话,显然齐国当时还找不到敢于挑战他们的勇士。即使有这样的勇士,也难免他们不会步这三个人的后尘。

晏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不费吹灰之力除掉他们的好办法。他请齐景公送两个桃给这三个武士。同时对武士们说:“桃只有两颗,三位大人请论功来吃。”

公孙接一听,首先开口了:“我曾经打死过一头野猪,俘获过一只老虎,我的勇力是大家都见识过的,显然我要吃第一颗。”话刚说完,他就拿起一颗桃,吃掉了。

田开疆接着说:“我曾率伏兵一再阻退敌军,我的勇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天下无人能敌。”说完,也拿起了一颗桃,吃掉了。

这个时候,古冶子开口了:“我曾经随着景公渡河,船行到河中央,一只巨大的河鳖想来伤害景公,一口就衔住了景公的马。是我毫不畏惧,不怕艰险地杀了这只河鳖,救了景公。这么大的功劳,居然连一个桃子都吃不到,真让人感到耻辱。”说完,古冶子就拔剑自杀了。

公孙接和田开疆一看古冶子死了,觉得自己很不应该,也相继拔剑自杀了。

就这样,晏子用两个桃子了结了三个勇士的性命,解除了齐国的灾患。

喜欢挑拨离间的老实人,本身就是有勇无谋,跟上述故事中的三个勇士没有任何分别。挑拨别人,自己也必然会招来怨恨。这种怨恨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灾祸。

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气和说话的内容。口气不能像挑拨的口气,不能有意装作无心出口。而说话的内容更是要谨慎选择,即使自己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也要学会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万万不能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多话当你说出来之后,才会发现那些话特别的刺耳,甚至有可能让听者勃然大怒,去找其他人算账,在这个时候,你是煽风点火呢,还是任其发展?这些都是让人不齿的行为。

事实上,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话说出口,它如何传播就已经不在你控制的范围之内。试想一下,如果挑拨别人的关系,被当事人知道的话,在他心目中,会认为你是什么人?显然是小人,是进谗言的人。有了这种判断,那么他觉得无论他对你做什么,都是正义的,因此他也不会吝惜使用各种手段对付你,你无形中就树立了一个敌人。

鸿门宴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刘邦有个属下叫曹无伤。这个人想挑拨项羽和刘邦的关系。于是他对项羽说,刘邦有称帝的迹象,以前刘邦爱财贪色,但是自从进了关中以后,他就完全变了一个人。项羽听了曹无伤的话,于是摆出鸿门宴,请刘邦来赴宴,计划在宴会上结果了刘邦的性命。刘邦得到邀请后,知道有人在挑拨离间。不去解释的话,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带了大批礼物去见项羽。项羽一看礼物,觉得刘邦还是很恭敬,不像是要谋反。刘邦看项羽语气有所缓和,于是就对项羽说不知道是谁在挑拨将军和我之间的关系。项羽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说是曹无伤。

刘邦从鸿门脱险回来后,立刻找了个理由把曹无伤杀了。

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喜欢挑拨离间的人,都将他当作小人。然而在我们每天的说话中,可能经常做着挑拨离间的事情。或许出于嫉妒,或许出于愤怒,或许出于其他种种不可告人的想法,或者仅仅出于无心。在这个时候,我们一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不挑拨离间,不仅是修养,而且也是智慧。挑拨离间不仅是败德行为,而且也是十分愚蠢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改变我们说话的语气和句式。谨慎使用这样的句式:“有些话我本不想说的,但是……”,这种句式在挑拨别人关系的时候经常使用。

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成为秘密的宣扬者,不要总是跟别人说:“有件事,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或者“我原来也因为他不是那样,但是……”这种话的影响很坏,很容易让人相信,也难免成为了挑拨离间的用语。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千万不要挑拨离间别人的亲朋好友关系。即使他们有矛盾,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有机可乘。对于亲朋好友,即使再大的矛盾,也难免有“历经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一天。试想,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们自然将矛头全部指向自己。

光明磊落、正直坦荡的人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鬼鬼祟祟、挑拨离间的人只会让人唾弃,被人看不起。人说话做事,心中都应该有个尺度,这个尺度是道德底线,显然挑拨离间是在道德底线之下的。

·流言止于智者

流言虽然极其容易传播,但是止于智者。真正的聪明人不会传播流言,也根本不会相信流言。

流言止于智者,我们不但不要相信那些听来的东西,甚至有很多即使是亲眼看到的东西都不能相信,因为看到的未必是事实。有很多人为了算计别人往往会用一些障眼法布置现场,如果一个人缺少判断,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难免被别人欺骗。在社会中生存不是偏听或偏看就可以的,而要用心思考,要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很多时候人容易陷入到流言之中,在这个时候真正的聪明人一定坚持心中认定的判断,而不会被群体其他人的狂热左右而失去了思考。我们不但不要相信流言,而且不要传播流言,流言传播出去的危害是惊人的,很多时候我们就应该让流言在自己这里戛然而止。

对于比较流行的言论、判断,真正的聪明人一定会保持一种省思。绝对不会因为有了这样公认的言论和判断而失去自己的思考。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理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其他的大部分人都是盲从的。人要掌握真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狂热,都不要不合实际,都不要异想天开,都不要放弃思考。

说话的大智慧:

处理是非的方法:不听是非,不理是非,不传是非。 9baAfCSc09pbAnwv0GsXrZ2g0s1Bh6Ha5Q40bdbgKXLI0Kmt0skBlMBsgZzeOhx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