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贫穷而劳作的童年

贫穷困顿的家庭在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州,有一座小城叫玛丽维尔,这里距堪萨斯城不过两小时的车程。然而,就是玛丽维尔这样一座平凡的小城,却诞生了一位举世闻名的伟大成人教育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卡耐基的家乡在玛丽维尔东北方大约10里之外的一个小镇上,镇子里的人口不多,大多以农耕为生,密苏里州普拉特河的支流--102号河就从这里缓缓流过。戴尔·卡耐基的父亲詹姆斯·卡耐基是一位善良、淳朴的小农场主。虽然他因家庭条件所限,只上过6年学,但他头脑聪明、善于思考,再加上平时利用业余时间读书不辍,因此谈吐逻辑清晰,颇有水平,和当地那些目不识丁的农民相比自是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詹姆斯·卡耐基身上还具有一种忧郁的诗人气质,举手投足都显得很别样,因此令许多情窦初开的少女们颇为着迷。戴尔·卡耐基的母亲阿曼达·伊丽莎白出身于一个小康家庭,是当地的一位乡村小学教师,平生笃信基督教。伊丽莎白年轻的时候温柔美丽、落落大方,身边并不乏追求者,既有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也有事业有成的商人,甚至还有城里的小官员。但大概是命运使然,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詹姆斯·卡耐基,并且对他一见钟情,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

伊丽莎白的家人和亲戚们对她的选择都感到迷惑不解。论家境,詹姆斯·卡耐基并不殷实,他只不过是一个没上过几年学的小农场主;论外表,他也并没有十分吸引人的地方。而伊丽莎白各方面的条件则优越多了,而且有那么多的优秀男人追求她。虽然家人和亲戚们多次劝说,但伊丽莎白没有理会他们的告诫甚至是闲言碎语,仍然打定主意,在和淳朴厚道的詹姆斯·卡耐基热恋了半年之后,他们二人终于喜结连理。婚后,夫妇俩同心协力,苦苦经营着那座小小的农场。虽说詹姆斯·卡耐基是一个小农场主,但是和我们中国的“地主”可完全是两个概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有着多少亩良田,甚至是雇佣了许多长短工的东家。其实,他们家只不过是拥有一小块土地,在土地上建造了几间农舍,饲养着一些家畜,种植庄稼和蔬菜而已。在这里,一切农活都靠詹姆斯·卡耐基辛勤的双手亲力亲为,每逢春种秋收这样的农忙季节,伊丽莎白也要拿起农具参与其中。虽然夫妇二人每天拼命劳碌,辛苦自是不必说,可日子依旧过得紧紧巴巴,贫困始终如影随形地跟着他们,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时的密苏里州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沙尘暴、洪水灾害频频发生。尤其是每当水稻正在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往往就会有一场狂风裹挟着风沙侵袭而来,将大片的水稻吹得七零八落,幸存的水稻也因为大风影响了授粉,最后造成减产甚至是绝收。流经家门口的102号河仿佛也在和这个贫苦的家庭过不去,平时倒还好些,奔流不息的河水为卡耐基家的农田提供了灌溉的水源,可是一到雨季,雨水哗哗地连续下上好几天,102号河水就疯了般地猛涨,眼瞅着就要淹进田地里,詹姆斯·卡耐基和妻子只得冒雨在自家的农田周围不停地加固、加高围堰,希望借此来保住一家人的劳动果实,但最后河水还是无情地将围堰撕开一个大口子,轰然涌进农田里,卡耐基夫妇二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肆虐的河水将绿油油的麦子冲倒在地,将长势喜人的玉米连根拔起……,见到辛辛苦苦一年的汗水付出顷刻之间化作乌有,卡耐基夫妇相拥坐在田边,雨水和泪水模糊了他们的双眼。

戴尔·卡耐基出世有句话说得好:“上帝关上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

虽然上天给了这对夫妇如此多的磨难,但在后代子嗣方面却也毫不吝惜,詹姆斯·卡耐基夫妇在婚后不久,他们的大儿子克里夫顿就呱呱坠地了。几年后,伊丽莎白的第二个孩子又即将出生了。在这个小镇上,有一座名叫哈曼尼的教堂,其实这是一栋两层楼高、两旁及屋后都附有库房的白色农舍,它静静地矗立在102号河河畔。1888年11月24日,卡耐基一家以及亲朋好友都聚集在哈曼尼教堂,原来,这天是伊丽莎白临产的日子。众多亲朋好友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詹姆斯·卡耐基也显得焦虑不安,他不时地踱到教堂外大口大口地吸烟,尽管此时是滴水成冰的隆冬时节,但他丝毫没有感到寒冷,因为他心中一直记挂着妻子的安危。突然,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从教堂的内室中传来,詹姆斯·卡耐基顿时喜上眉梢,将手中的烟卷向地上一丢,三步并作两步就向教堂内奔去。一进入教堂,詹姆斯·卡耐基就大声说:“好响亮的哭声!我远在一百码处就清楚地听见了,我敢打赌,这家伙一定是个男孩!”的确是个男孩。

望着婴儿那红扑扑的小脸,詹姆斯·卡耐基夫妇欣喜异常,并为孩子取名为戴尔·卡耐基。小卡耐基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喜悦是短暂的,喜悦劲儿过后,全家人依然不得不面对贫困的现实。由于营养不良,幼年时期的卡耐基身体非常羸弱,他瘦小的身体,大大的脑袋,好像一根豆芽菜,头上长着一对招风耳,头发枯黄而缺乏光泽。每每看到他这个样子,詹姆斯·卡耐基和伊丽莎白夫妇总是忧虑地叹口气,心想:“这孩子能长大吗?会不会夭折啊?”也许是上天的格外眷顾,或者是小卡耐基生命力的旺盛,尽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一天天地长大。小卡耐基的哥哥比他大三岁,这小哥俩儿的外貌长得很相似,脾气性格也差不多,都像他们的父亲詹姆斯·卡耐基那样文静、内向,只不过小卡耐基的性格里有着比哥哥更执著、坚忍的一面。也许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若干年后,詹姆斯·卡耐基这两个儿子的境况竟然反差巨大:一个是成就卓著,举世皆知;而另一个则是默默无闻,终了一生。慈父严母的言传身教詹姆斯·卡耐基一家虽然生活困顿,但詹姆斯经常鼓励妻儿不要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并经常给他的儿子们讲述美国著名的钢铁大王、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的故事,讲他是如何发奋努力,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移民成为美国呼风唤雨的商业巨头,而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是如何将几乎全部财富捐献给社会的。讲到兴头处,詹姆斯·卡耐基还告诉儿子们:“知道吗?算起来咱们家与这位举世闻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还有点沾亲带故呢!”

詹姆斯·卡耐基的话是否有确凿根据,已经无法考证了。戴尔·卡耐基成名以后,也从未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证实此事。但可以想象的是,父亲讲的安德鲁·卡内基的传奇经历,在幼小的戴尔·卡耐基心中已埋下了对成功渴望的种子。虽然家境依然困苦,但詹姆斯·卡耐基始终对儿子们疼爱有加,以温暖的父爱呵护着他们。在戴尔·卡耐基5岁那年,父亲花了五毛钱给他买了一只黄毛小狗,这只被取名为蒂比的小狗为小卡耐基带来了童年的光亮和欢乐。每天下午四点半左右,蒂比就坐在庭院前,用它那对美丽的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院子前面那条小路,当它听到卡耐基的声音,或是看到卡耐基拎着饭盒经过不远处那片矮树林时,就会像一支箭般地快速窜上小山,高兴地跳着、叫着,摇头摆尾地欢迎着自己的小主人。就这样,小狗蒂比陪伴了卡耐基整整五年的欢乐时光。可惜的是,后来蒂比不幸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被雷电击死了。蒂比的死,让小卡耐基哭了好多次,也成为他童年时代的一个悲伤回忆!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卡耐基从小就经常帮助父亲干农活,比如:暴雨过后,抢救被洪水冲毁的庄稼;秋收之时,跟在父亲后面捡拾成熟的麦穗;在牲畜出栏以后,和父亲一起将牲畜送到城镇里的屠宰场去。无论是抢救庄稼,还是捡拾麦穗,卡耐基干起来都是得心应手,但他唯独打怵的事情就是帮父亲押运牲畜了,因为每次进城前,父亲都要将牲畜赶上货车,而货车车厢四周是高高的木头围栏,有一次,小卡耐基站得离货车太近了,脾气暴躁的公牛和吱吱乱叫的肥猪突然从围栏的空隙中探出头来,朝一旁的小卡耐基脸上喷着热气,吓得他心里发抖,直往后退。

父亲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然后用手摸摸小卡耐基的脑袋,从口袋里掏出一毛钱说:“这是给你的,你可以随意支配它!”这是父亲第一次给卡耐基零花钱,这一毛钱在幼小的卡耐基眼中,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了,他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当时那种惊喜的心情,卡耐基在多年后回忆起来,还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为了让儿子开阔眼界,每当有外出办事的机会,詹姆斯·卡耐基总要把小卡耐基带在身边,让他看看玛丽维尔以外的大千世界。有一次,詹姆斯要将一批猪肉运到圣约瑟市的客户那里去,客户负责提供往返的火车票,于是詹姆斯也带了小卡耐基一同前往。圣约瑟在玛丽维尔以南,是密苏里州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这里很富有传奇色彩,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小马邮递”和“杰西·詹姆斯”的故居了。

不过,小卡耐基最关心的是“大城市”圣约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期待着去开开眼界,因为那是他第一次到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当时的圣约瑟城有6万多人口,城市规模与卡耐基家居住的小镇子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在这座城市里,小卡耐基还是第一次看到六层楼高的建筑,“天哪!人住在这么高的地方,会不会摔下来啊?”小卡耐基仰头望着这座“摩天大厦”,担心地问父亲。“小傻瓜,这怎么会呢!”父亲慈爱地看着惊讶不已的儿子。紧接着,小卡耐基又被宽阔街道上的汽车吸引住了,“爸爸快看,那些汽车跑得多快,这儿的道路可比咱们家那里的土路宽得多啊!”他不由得赞叹着。这时,一辆汽车嗖地一声从他们身边急驰而过,小卡耐基被吓得连连后退,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父子俩就这样在圣约瑟市走着、逛着,直到天色渐晚,小卡耐基才恋恋不舍地和父亲踏上了回家的路。他们拿着免费的火车票搭乘火车,在清晨2点钟到达瑞文沃德火车站,下车之后还要徒步行走4英里才能到家。大概是白天的所见所闻令小卡耐基太过兴奋,以至于他现在疲惫不堪,在回家途中他几乎是迷迷糊糊地被父亲的大手扯着,“在睡梦中走完了那4英里路”。

只有短短一天的“大城市”圣约瑟之行,给卡耐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幼小的心灵里萌生了“要走出玛丽维尔这个小镇子,到外面去闯荡天下”的想法。和慈爱的父亲不同,小卡耐基的母亲伊丽莎白对儿子们的要求则非常严格。伊丽莎白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给了她面对困难生活的勇气。如果说詹姆斯是家庭的经济支柱,那么伊丽莎白就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从伊丽莎白身上可以看到,信仰能够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一段时间,卡耐基一家生活极度困窘,债台高筑,连詹姆斯的精神都几近崩溃了,然而伊丽莎白的信仰却从不曾动摇过。面对生活的窘境,她表现得乐观豁达,不断哼唱着古老的圣诗《和耶稣做朋友》,在窄小的屋子里忙碌着。卡耐基长大后回忆到自己的母亲时说:“当时,母亲经常安详地告诉我们:‘孩子们,不要害怕,上帝会赐给我们食物的。’这使我们宽心不少。全家的生活在母亲的操持下,让我从来没有饿着肚子睡觉的记忆。也许是母亲坚强的信念传递到上帝那儿了吧,说来非常奇怪,也可以说是奇迹般地,我们总能获得必要的东西。”

母亲的精神信仰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对小卡耐基日后的人生和事业发展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小卡耐基从母亲身上明白了一个真理:无论是贫穷还是失业,都永远无法压制住那些拥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因为他们拥有将逆境作为跳板而重新站立起来的能力。伊丽莎白是一个严格恪守教义,一直坚定地按照教义行事的人。在社区里,她积极参加各种慈善活动,即使是自己的家庭一贫如洗,她仍然从微薄的年收入中挤出一些钱来捐赠给慈善机构;她还很关心贫苦的孩子,长期为衣阿华州坎萨布鲁福斯教会的一名孤儿提供捐助。这种善举贯穿了詹姆斯·卡耐基和伊丽莎白夫妇的一生,甚至在他们晚年的时候,还用卡耐基给他们的养老金帮助一个为照顾子女而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寡妇。伊丽莎白经常引用《圣经》中的箴言:“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

在当时的美国,禁酒运动方兴未艾,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运动兴起,众多妇女在参加女权运动的同时,积极参加禁酒运动。笃信基督教的伊丽莎白也响应当地“美以美会”的禁酒号召,成为当地禁酒运动的积极分子。她在教会活动中,还发表了一个题为《罪恶、酒及灵魂的拯救》的演讲,她的演讲有理有据、铿锵有力,赢得了听众们热烈的掌声。在家里,她也以身作则,从不允许自己家人饮酒,连丈夫詹姆斯都不可以沾一滴酒,至于两个儿子更是想都别想。不仅如此,伊丽莎白还禁止儿子在14岁之前玩纸牌或参加舞会。有一回她逮到正在偷偷玩牌的小卡耐基,气愤至极,一把夺过纸牌后即丢入炉火中,还恨铁不成钢地冲着小卡耐基痛骂道:“我宁愿听到土块掉落在你棺木上的啪啪声,也不愿看见你带着魔鬼污秽的爪子自甘堕落!”

这件事让小卡耐基触动很深,此后他果然再也没有碰过纸牌。伊丽莎白对信仰和精神力量极为推崇,她期待自己的儿子--小卡耐基日后能成为一个神职人员。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小卡耐基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变得更加严谨、自律,恪守道德和社会准则,哪怕是遇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他也能专注于自己的追求和使命,不会迷失自我,更不会甘于堕落。在卡耐基幼年的时候,除了父亲尽一切可能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开阔视野之外,卡耐基还从其他人的身上获取到外界的信息。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位叫尼克拉斯·索德的先生租住在卡耐基家的农场,小卡耐基对这位新搬来的“索德先生”充满了好奇,经常跑到他的屋子的门口,向屋内张望。时间长了,他和索德先生慢慢熟悉起来之后,索德先生也会邀请他到自己的房间里玩,并和他聊天。索德先生是一名教师,在他的房间内有许许多多在卡耐基看来非常新奇的东西,各种书籍、教具等吸引了小卡耐基的目光。有一天,他在索德先生的房间里看到一个黑色的“铁家伙”,原来,那是一部老式的打字机,卡耐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东西。索德先生见小卡耐基对打字机如此着迷,便让他坐在自己的腿上,教他认识各种按键,以及怎样打字,这件事给小卡耐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后来的交往过程中,卡耐基还从索德先生嘴里听到了许多新名词,诸如“心理学”、“直觉”等等,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逐渐产生了“以后我也要像索德先生一样博学”的愿望。可惜半年之后,索德先生就搬家了,卡耐基也从此与这位“启蒙老师”失去了联系。还有一次,在卡耐基家乡发生了一起火车相撞事故,导致两列火车倾覆出轨,闻知此事后,附近许多热心的村民都前去救助。卡耐基的父亲也带着小卡耐基前去帮忙救助遭遇车祸的旅客,父子俩从倾覆的车厢中救出了一名受伤的男子,并将他抬到路边的安全地带休息。在交谈过程中,那位受伤的旅客告诉卡耐基父子,自己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听了那人的话,卡耐基仔细地打量着他,心中暗自想道:“原来宾夕法尼亚州的人长得都是这个样子,看起来和我们密苏里州的人没什么区别。”

这是小卡耐基第一次见到从那么遥远的地方来的人,此前他曾天真地认为每个地方的人都长得不一样。上述两件事拓展了幼年的戴尔·卡耐基的生活领域及视野,同时也让他明白了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狭隘窄小。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他萌生了长大以后去闯荡世界的想法。过早品尝生活的艰辛时光飞逝,一转眼小卡耐基就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的父母深知文化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决定送他上学读书。恰好,距他们家的农场一里外就有一所“玫瑰园小学”,詹姆斯·卡耐基夫妇就把他们的儿子送到这里读书。虽然“玫瑰园小学”具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但这所学校的条件却很差,仅有一间四面透风的教室和十几张吱嘎作响的破烂桌椅板凳。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一个火炉是这间教室中唯一的取暖设施,在寒冷的冬季,当外面气温变得冰寒彻骨的时候,这个火炉根本无济于事,冻得孩子们瑟瑟发抖,写字时甚至连手都伸不出来。由于卡耐基家庭贫穷,他连棉鞋都没有,只能穿着湿冷的单鞋坐在寒冷的教室里上课。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上学和放学,他穿着单鞋踏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行走在路上,刺骨的西北风夹杂着雪屑迎面吹来,打得他眼睛都无法睁开。不过卡耐基自有办法,他干脆背对着风,倒着走路,可是他没想到路上有一块冰,结果一脚踏了上去,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卡耐基成年以后回忆此事时说:“我由此而得到一点启示,那便是:不看着脚下的路,摔倒的机会就更多……”

不过,这种恶劣的就学条件与卡耐基贫困的家境相比,简直不算什么。尽管卡耐基一家人拼命地劳作,但贫穷的阴影依然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102号河依旧年复一年地在卡耐基家的土地上肆虐。每当洪水退却的时候,小卡耐基也和父母、哥哥一起加入到抢救庄稼的战斗中,一家人趟着泥泞的土地,将被冲得东倒西歪的庄稼一棵棵扶起。至于那些被冲断茎秆的玉米,被连根拔起的小麦,只能收集起来作为牲畜的饲料了。你可能想不到,在短短7年时间里,102号河居然发了6次洪水,这让卡耐基一家原有的那些家底儿逐渐消耗殆尽,不得不靠借债度日。终于有一年天公作美,102号河水没有再度泛滥,附近的农民们获得了一个好收成。卡耐基家也不例外,他们家的玉米喜获丰收,詹姆斯一方面偿还了欠债,一方面决定另辟蹊径--饲养肉牛,希望以此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他用玉米做饲料喂牛,好不容易将肉牛养大,可没想到那一年密苏里州的很多农民都选择了养牛,牛肉一下子供大于求,肉价一落千丈,结果卡耐基一家又是白辛苦一年,除去饲料等成本只赚了30美元。詹姆斯并不气馁,他又转而饲养骡子。然而骡子的饲养周期较长,平均一头骡子需要3年时间才能长成,而且在出售之前还要通过简单的驯养,教它学会听懂主人的命令。经过三年的辛苦饲养,卡耐基家的骡子终于出栏了,待到将这批骡子用船运到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出售以后,詹姆斯算了一笔账,发现刨去各项开支,其收入也是所剩无几。虽然几经挫折,但卡耐基的父亲詹姆斯还是不甘心就这样贫困下去,他认为自己读过几年书,靠肚子里的那点墨水,一定能够寻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捷径。最后,他决定饲养杜洛克猪。这种猪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是一种经过杂交产生的优良猪种,生长发育非常快。但这种猪饲养起来却比较麻烦,最大的问题是繁殖能力不强,产仔数较少,因此需要对猪仔悉心照顾。杜洛克猪的繁殖期在每年的二月初,此时密苏里州的气温还在摄氏零度以下。为了避免刚出生的小猪被冻死,詹姆斯将它们放在一个竹篮里,上面用麻布小心地盖好,然后还特意将竹篮放在厨房的炉灶旁边。按照父亲的吩咐,戴尔·卡耐基负责照顾这些小猪,他每天晚上上床睡觉以前,都要提着装小猪的篮子来到室外的猪圈旁,将小猪一只只拎出来,让母猪给它们喂奶,待吃奶完毕,再将小猪一只只拎进篮子,盖好麻布,再把篮子重新搬放到炉灶旁边,这时方可以上床睡觉。但他这觉也睡得不踏实,因为每天在后半夜的时候,还要再给小猪喂一次奶。戴尔·卡耐基必须将闹钟定时在第二天的凌晨3点,等到了3点钟,闹钟刺耳的铃声将他从睡梦中吵醒,他跌跌撞撞地爬下床穿好衣服,冒着半夜刺骨的寒风再次将小猪带到猪圈去,看着它们吃完奶,再将它们带回来。

这时,戴尔·卡耐基还能小睡一会儿,他再将闹钟定在6点的位置,因为他还要准时起床背诵拉丁文……整个二月份,戴尔·卡耐基就这样忙碌着,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连日的劳累让他的身体终于快撑不下去了。有一天凌晨3点,又到了喂猪的时间,他想节省穿衣服的时间以便多睡一小会儿,于是穿着睡衣就跑到室外的猪圈去喂小猪,结果近一个月的劳累再加上天寒地冻,他回来之后就病倒了,整日高烧不退,经医生诊断是患了伤寒,他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周,差点连性命都丢掉了。事后卡耐基回忆说:“在高烧中,我精神一度处于恍惚的状态,仿佛看见死亡的大门在朝我打开,甚至地狱门口的大字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一窝由卡耐基拼了命换来的小猪终于一天天长大了。后来,卡耐基家将这些活泼健壮的猪送到当地的牲口展览会上参加评选,甚至还获得了奖牌。詹姆斯高兴极了,他将奖牌用针线缝在一条白布上,每当有亲友们来家里做客时,他就拿出这条白布来,让小卡耐基扯着这一端,他握着那一端,将奖牌“秀”给亲友们看。这些长势喜人的猪让全家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认为这下全家脱贫致富是有指望了。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群猪快要出栏的时候,一场猛烈的猪瘟侵袭了他们家的农场,全家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头头活蹦乱跳的猪接二连三地死去。为了避免疫病扩散,卡耐基和父亲一起忍痛将死猪焚烧掉,焚烧时产生的焦煳味和心痛的感受让他一辈子都不能忘记。养猪失败后,小卡耐基的父亲又买了一头公驴饲养,为了不让驴子挨冷受冻,还特意将驴子拴在谷仓内。用“人走背运的时候,喝口凉水都塞牙”这句话来形容卡耐基一家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一天,拴驴的谷仓地板上有一块木板松动了,而这头公驴不偏不正,恰好一脚踩在了木板的一端,结果木板的另一端高高地翘起,打在了公驴的腹部,那块木板上正好有一根长钉,顺势深深地扎进了驴子的腹部,可怜的驴子当场一命呜呼。接二连三的失败和沉重打击,让一向乐观的詹姆斯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他那原本明亮、坚定的目光也显得黯淡了,有好几次他甚至流露出悲观厌世的念头,这让全家人都紧张不已。那些天,每当詹姆斯单独去谷仓喂马或挤牛奶,如果没有及时回来,伊丽莎白总会很焦急地前去探看,担心他因一时想不开而寻了短见。在小卡耐基10岁那年,47岁的詹姆斯终于被沉重的债务负担、常年的工作劳累和长期的精神积郁压垮了--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疾病和贫困的双重打击下,詹姆斯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最后甚至到了吃不下饭的程度,连医生都预测他最多也活不过6个月了。到了偿还银行欠款最后期限的那一天,卡耐基家实在拿不出钱来,无奈,父亲就拖着病体,带着小卡耐基到玛丽维尔的银行家那里,再三请求再宽限几日。

结果,银行家根本不予理会,并冷冰冰地撂下一句狠话:“如果限期再拿不出钱来,就将你的家产没收抵债!”失魂落魄的詹姆斯和小卡耐基在回家的路上,当走到102号河的桥上时,詹姆斯·卡耐基突然将马车停下,走到桥边呆呆地凝望着桥下那奔流不息的102号河水。多少年来,这条河水既滋养了两岸的庄稼和树木,也给两岸的农家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想到如今的艰难际遇,詹姆斯·卡耐基不禁心灰意冷,他又慢慢向前挪了两步,心里想:“是否该向前一跳,就此一了百了呢?”戴尔·卡耐基见父亲的神色有异,急忙走上前去劝慰父亲。詹姆斯见到儿子可爱的面容,又想到家里焦急期盼的妻子,逐渐打消了轻生的念头,父子二人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家。在这段人生的黯淡时光里,多亏了戴尔·卡耐基的母亲伊丽莎白用她那坚强的宗教信念为全家擎起了一盏明灯。尽管家境贫穷,但伊丽莎白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她努力抗争着,即使在忙于家务的时候,也满怀乐观地哼唱着圣歌:和平呀和平,温馨的和平,神所赐予我们的和平,在无尽的爱的大海中,永远地满足了我们的心灵!也许是被伊丽莎白乐观、坚韧的精神所感染,詹姆斯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了,他不再为未来而忧虑,而是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慢慢地,詹姆斯的抑郁症状减轻了,家庭的债务也一点一点地还清了。最后,詹姆斯甚至活到了89岁的高龄。多年以后,当戴尔·卡耐基已经成年,有一次詹姆斯对儿子谈起当年的心路历程,他含着眼泪对儿子说:“要不是因为你母亲坚定的宗教信念,我绝对没有勇气在那些可怕的日子里生存下去。”

贫困让幼小的卡耐基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但也让他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生活,有勇气去走一条注定艰难、坎坷的道路。 yK9G6sdHTZZghHjXUIev1uSAITVyGOnlIa6h0KOFLN+40ouvsabQX2BJkqQnAx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