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7章 三六、衣冠南渡 王马共享

王衍为自己家族预先设计的“狡兔三窟”战略,顶数王导的江南基地最成功。

当时司马睿为琅琊王,与王导素来友善。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开始动乱,于是全心全意辅佐琅琊王,暗中立下了重振朝纲的志愿。司马睿也非常信任器重他,两人就像好友一样。司马睿还在洛阳时,王导总是劝说他要尽快回到藩国。

在“八王之乱”这动荡险恶的政治环境里,处于帝室“边缘”地位的司马睿无兵无权,为避杀身之祸,他采取恭俭退让的方针,尽量避免卷入斗争的旋涡。在洛阳,司马睿交结密切的朋友只有王导。

王导,字茂弘,出身于北方头等士族的琅邪王氏,公认的名士领袖王衍是其族兄。王氏家园所在的琅邪国,是司马睿的封国。司马睿的琅邪国在西晋算是大国,并与司马越的东海国相邻,治所都在徐州。

当时东海王司马越起用琅邪王司马睿为平东(后迁安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为他看管后方。

司马睿受命后,请王衍的叔伯弟弟王导为司马。因为王导为人灵活机警、足智多谋,深得司马睿的信任,司马睿把他当作知心朋友。

公元307年(永嘉元年),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王导相随南渡。

他们一同来到了建康。原以为作为琅琊王到这里会受到隆重的欢迎,可没想到江南有名望的大士族嫌司马睿地位低,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一个也不来拜见他。原因是西晋灭吴以后,南方士族被排斥,进入上层自然很困难,所以一直对晋朝不满意。

王导一看,想到要在原东吴境内建立以北方士族为骨干的一个政权基地,联络南方士族便成为极其重要的事务。

司马睿心里很不高兴。王导便告诉司马睿:“要在江南站住脚,没有本地这些大士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司马睿要王导去想办法。王导的堂兄王敦当时在扬州做刺史,很有点势力。王导就把王敦请到了建康。

王导对他说:“琅琊王仁义德行虽厚,但名望还不够大,你现在威望名声已经很高了,应该帮一帮琅琊王才对。”

两人商量了半天,总算想出了个主意。

这年的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高擎着琅琊王的旗号,并布置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侍立两旁,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也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往江边,迤逦有一里多长。

司马睿、王导他们故意绕道走建康城里最繁华的街道,这一天,在建康城里看热闹的人本来就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纷纷围观,人声鼎沸。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贺循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这个阵势,都被镇住了,又见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毕恭毕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都纷纷出来迎接,拜见司马睿。

这样一来,司马睿在江南士族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了。王导接着又劝司马睿说:“古代的帝王,没有不采取礼贤敬老,访问风俗民情,谦虚克己的一些方法,来招纳贤才的。何况现在天下大乱,神州大地四分五裂,建国大业才刚刚开始,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啊!顾荣、贺循,是当地有声望的名士,不如好好结纳他们以收揽人心。只要把这两人拉拢过来,就不愁别人不紧跟我们了。”

司马睿马上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很高兴地接受了官职,并开始在江南士族中大力推崇司马睿。打这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也就站稳了脚跟。

“永嘉之乱”以后,中原人士到江南避难的有十之六七,王导劝元帝乘机收揽贤人君子,扩大力量以图大事。

王导劝说司马睿要及时救济他们,并把他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了他的建议,前前后后吸收了大量的北方士族,深得他们的欢心。

就这样,司马睿靠着王导的安排,既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他的地位更加巩固了。他非常感激王导,感慨地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啊!”

到江南避难的一些士大夫,每逢风和日丽的时候,就相互邀请着到郊外劳劳亭(现在南京南)去,坐在草地上宴饮。有一次,武城侯周凯在饮宴中叹着气说:“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

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

突然间,像是一声霹雳在耳边炸响:“这是干什么呢?大家应该跟朝廷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收复中原,岂能在这里像囚犯一样哭哭啼啼呢?”

大家一看是王导,他慷慨激昂,态度诚恳直率。

于是都认为王导说得对,大家更加佩服王导了。

永嘉末年,朝廷升迁王导任丹阳太守,加拜辅国将军。

王导上奏笺说:“当年的魏武帝曹操,是通达政理的君主。荀文若,是功臣中最杰出的人,封爵也不过亭侯。曹冲,是他最宠爱的儿子,也不过授别部司马之职。以这样的做法处理所有的事情,人们能不谨慎吗!可今天执政者,不分贵贱贤愚,都封以重爵尊号,都拥有旗鼓伞盖等仪仗,动不动就相互攀比摆架子,有些没有得到的,便觉得很羞耻。天子与官吏之间的界限混杂不清,朝廷的威望日见降低。”

“王导我肩负重任,不能为朝廷清理河山,却开启导致混乱的先端,不切实际地贪窃名号,弄乱了朝廷礼法典章,请以后慎重而不要轻易赐予臣下旗鼓伞盖等礼崇之物,就从我王导开始吧,让尊卑雅俗有所区别,以后群下的信仰尊崇就不会出偏差。”

琅琊王司马睿下令说:“王导德重功高,为孤王所倚重,本想予以表彰加以殊礼,但他谦虚谨慎严格约束自己,努力王事尽一片忠心,以身作则,因此孤王顺从他的良好愿望,促进他纠正弊端的良苦用心和举动。”于是任命他为宁远将军,不久又加振威将军。

王敦,士族出身,王导的堂哥,娶晋武帝司马炎女襄城公主为妻。早年担任给事黄门侍郎,经王衍推荐担任荆州刺史,东海王司马越掌权时,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司马睿移镇建业,召为军咨祭酒,后又继刘陶任扬州刺史、都督征讨诸军事。与王导共同扶植司马氏的江东政权,消灭不从命的江州刺史华轶,镇压以杜弢为首的荆湘流民起义。

建武元年(317年),因晋愍帝被俘,长安陷落前,晋帝司马邺深知自己难逃被俘的命运,悄悄派平东将军宋哲捎信给丞相司马睿,表示“……朕今幽塞穷城,忧虑万端,恐一旦崩溃……丞相可摄统万机,还据旧都,修复陵庙,以雪大耻”。

晋愍帝司马邺被匈奴刘曜俘掳后,刘琨、段匹襌、邵续、刘演、曹嶷等晋朝众臣纷纷上表劝进。

温峤作为刘琨的使者来到江南,这个时候江南的王权刚刚开始建立,各种法律条文也还没有制定。温峤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

不久,他去拜访丞相王导,叙说了晋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庙被焚毁,先帝陵墓被破坏的惨状,表达了亡国之痛。温峤极其忠诚愤慨,感情激烈,边讲述边痛哭,王导也陪着他一起流泪。温峤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军国大事的意见,王导都一一记下,进行了答复。

温峤从王导丞相家出来,高兴地说:“江南已经有了管仲这样的人才了,我还忧虑什么呢?”

平东将军宋哲到达建康,称说奉晋愍帝诏书,令丞相、琅邪王司马睿总摄国家所有事宜。三月,琅邪王换上素色服装,避居于别室,举哀三天。此时官员、部属等共同进上皇帝尊号,琅邪王不肯即位。

琅邪王感慨地流着眼泪说:“孤是有罪之人。诸位贤良如果逼我不止,我将返归琅邪封国。”并传呼私人奴仆,让他们驾车准备返回封国。

于是他下属的官员们改变策略,以退为进,请求琅邪王依照魏、晋旧有成例,称晋王。

琅邪王同意了。三月(初九),琅邪王即晋王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武,开始设置百官,建立宗庙和社稷。

主掌官员请求立太子,晋王喜爱次子宣城公司马裒,想立他为太子,对王导说:“立太子应当视其德行。”

王导说:“世子与宣城公,都有清朗隽秀的美德,但世子年长。”

晋王听从了王导的意见。晋王立世子司马绍为王太子,封司马裒为琅邪王,继承恭王的祭祀;仍任司马裒为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镇守广陵。封谯王司马逊的儿子司马承为谯王。司马逊是晋宣帝弟弟的儿子。又任征南大将军王敦为大将军、江州牧、扬州刺史;王导为骠骑将军、都督内外诸军事、领中书监和录尚书事。

丞相左长史刁协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军谘祭酒贺循任中书令,右司马戴渊、王邃为尚书,司直刘隗任御史中丞,行参军刘超为中书舍人,参军事孔愉长兼中书郎,其余参军全部封官奉车都尉,部属封驸马都尉,行参军舍人官拜骑都尉。

王敦辞谢江州牧的官职,王导因为王敦已统领六州,辞谢都督内外诸军事的职务,贺循因年老多病辞去中书令,都获得晋王的同意。任命贺循为太常。此时江南东晋政权刚刚草创,因刁协久在西晋时为官,熟悉旧制;贺循为当世儒学泰斗,精通礼学,所以凡遇疑碍难决的问题,都由他们定夺。

公元318年三月,愍帝的死讯传到建康,晋王穿着丧服,搬到倚庐独居。百官奏请晋王使用皇帝尊号,晋王不同意。

大将军纪瞻说:“晋政权灭亡,至今已经两年,陛下应当继承大业。遍观皇室子弟,又有谁值得推让!陛下如果荣登皇位,那么祖先神灵和国民都能有所依凭;如果拂逆天命,违背人心,大势一旦失去,就无法挽回了。现在洛阳、长安两座京城被毁,国家无主,刘聪在西北自立国号,而陛下却在东南清高地推谢帝位,这就如同急于救火却恭礼谦让。”

晋王还是不同意,让殿中将军韩绩撤去摆好的皇帝宝座。

纪瞻喝斥韩绩说:“皇帝之座与天上列星相应,谁敢搬动就把他斩首!”

晋王脸色为之一变。

于是晋王在众臣再三请求下即帝位,史称“晋元帝”。文武百官陪列于两侧。

司马睿看到王导要给自己行大礼,赶忙从御座上站起,走下殿来一把拉住王导,要他一起到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和众大臣都大为吃惊。因为在封建时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哪有臣下与皇上同座的道理。

王导急忙推辞道:“这怎么行?只有太阳高高在上,万物才能得到它的照耀。如果太阳跟一般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能得到它的照耀吗?”

王导的这一番吹捧,使司马睿听得十分高兴,他也就不再勉强,接受了大臣们的朝拜。

元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兴,文武官员都晋升二级爵位。元帝打算对所有曾经投贴上表章建议自己接受皇位的人格外优宠,凡官吏都增加爵位一等,平民都提升为官吏,总计有二十多万人。

散骑常侍熊远说:“陛下顺应天命,继承皇位,普天之下莫不拥戴,不能只奖励近的,而忽略远处的。不如依照汉朝的做法,普遍赐封臣民官爵,这样皇恩浩荡,而且可以省去考察核实的烦劳,堵塞弄虚作假的渠道。”元帝不听。

立王太子司马绍为皇太子。太子仁义而有孝道,喜欢文学,爱好武艺,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与庾亮、温峤等结为平民之交。庾亮为人端庄肃正,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之学,元帝很器重他,礼聘其妹为皇太子妃。元帝任命贺循行使太子太傅职权,庾亮以中书郎身份侍讲东宫。

元帝喜好刑名之学,曾把《韩非子》一书赠送给太子。庾亮规谏太子说:“申不害、韩非行事刻薄有伤圣教,不值得圣上留心。”太子听从了。

司马睿登基以后,为了感谢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扶持,对他们特别尊重。他封王导为尚书,掌管朝内的大权;又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亲信一时布满朝中。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说东晋的江山是王氏与司马氏共同拥有的。

当时荆、扬二州比较安定,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王导的治理方针讲求清静,常劝元帝克己垂范励精图治。于是越发受到元帝的器重,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朝野之中都为之倾心,称王导为“仲父”。

元帝曾经真诚地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呀!”

王导回答说:“过去秦朝无道,实施暴政,天下百姓厌弃乱世,人们感怀汉王刘邦的恩德,群起响应反秦,所以大功容易告成。自从曹魏立朝以来,直到晋太康时期,公卿士大夫及门阀世族,奢侈挥霍相互攀比,先贤政教逐步衰退,先朝治世法度,无人遵循,大小官吏,沉溺于享乐之中,才使得奸佞之人有机可乘,导致朝政大道亏伤。”

“然而混乱之后将会出现安定,这是天地间的规律。大王将要建立盖世之功勋,重新一统山河,管仲、乐毅这样的人才,这时就会出现,不是我们这样普普通通的臣子所能比拟的。希望大王能深谋远虑,广择贤能。顾荣、贺循、纪瞻、周玘,都是南方的名士,希望能对他们礼敬优待,则天下可安。”

元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从而逐渐赢得了南北士族的共同拥戴。

王导分遣八部从事八个人外出检查扬州所属八郡,回来后同时召见了他们。各位从事纷纷禀告二千石官长的为政得失,唯独顾和默默无言。

王导询问他。顾和说:“您辅佐国政,宁可使法网宽松以至可以漏过大鱼,为什么又要搜集、听信道听途说,以斤斤计较来治理政事呢!”

于是王导感叹称赞,采纳了顾和的意见。

汉刘聪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了司马氏的西晋,但是司马氏以无可阻挡之势又建立起来了东晋。这次再想要这么轻易地“割掉”这一茬“韭菜”已经不大可能了,因为这时候刘聪的汉朝廷出现了一次极为严重的内乱。 Tg+b9YDYrJ6LOlrRdcf5hCMH58gbDY9e1NmqTOGxc0mAlmycB5bkd82Mh+kKD4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