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潜在的致命隐患——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已经跃居世界十大疾病的首位。目前我国的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其中1/3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据估计,我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问题,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一项以全国12.7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3%的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时候了。笔者在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了解到,每天到此看病的有100多人,其中25岁以下的占总数的40%左右。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

笼罩于心理障碍下的青春

34.94%;

31.12%;

12.5%;

9.78%;

7.47%;

一组简单的数字勾勒出青年人心理障碍成因的大致轮廓。

2003年9月27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开展了关于何种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截至2004年2月13日,共有1786名热心用户参与了调查投票。调查结果表明,34.94%的读者认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锻炼。同时,有31.12%的读者认为学习与生活、就业的压力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认为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属于敏感群体,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难以排除的情感危机等为主要原因的分别占投票总数的12.5%、9.78%及7.47%。

虽然这些是关于大学生的调查和分析,但是作为青年人的代表阶层,大学生身上的心理障碍症状无疑就有极大的代表性!具体而言,下面列出的11种情况是青春时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成因。

1.求败的性格。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倾向于自取其败。他们一再地自陷于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而且一筹莫展,就是眼前摆明了有退路、出口,他们还是视而不见,拒绝利用。就算是能够胜任的工作,他们也一再地失败。

2.自恋狂。妄自尊大,过于自负,自视过高的人,通常会一头撞入自毁之门。自恋狂惯常需要别人不停地赞美、爱慕,该否定却肯定,为了让对方喜欢自己,常不分青红皂白地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

3.情感幼稚。以幼稚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在工作场合扮小丑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实在是一种打击自己事业的方式。

4.求败的认知。缺乏自信,划地为限,总认为自己会失败,内心有错误的预期心理,而自己造就出失败的意境,岂有不败之理?

5.虚幻的期望。志大才疏,对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能作出明智的估测,对自己要求过高,生活目标极不现实。不切实际的妄想,只会自取灭亡。

6.自卑过重。自卑感严重的人在自尊心作祟下,有时会做出荒诞之举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反而自取其败。自卑的心理会使他们认为自己先天有不足,后天又失调,自然无法和别人竞争。

7.报复心强。报复心强者,易意气用事,心中常满是怨怒,一旦急火攻心,常只顾着发泄情绪而不听劝,无法泰然面对挫折,结果失去人缘,陷入麻烦中。

8.寻求注意。喜欢出风头,只有成为别人注目的焦点,才能抵挡袭来的寂寞、沮丧、焦虑等不佳情绪,但出风头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不惜给别人留下笑料,对别人皱眉头的反应也甘之如饴,喜欢高谈阔论,大吹大擂,私心企盼别人的称赞。

9.追求刺激。有些人爱走偏锋,只有在将生活的步调转得很快,晕头转向之后,才会快乐。但只顾追求刺激常使人罔顾了正确判断。这样的人最好能够学会控制自己找乐子的激情,将自毁的机会降至最低,使自己不必借刺激麻痹自己,也能快乐地生活。

10.欺世情结。有些人总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像别人想像中那样好,总担心有一天会被揭穿真相,从而内疚深重,以致于以自寻毁灭来惩罚自己,比如做主管者可能会突然做出一个疯狂决定来证明自己根本没资格做主管。

11.执拗多疑。心胸狭隘,整日疑神疑鬼,总在揣测别人的动机,计较同事是否在背后算计你,势必会牵扯工作精力,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导致周围人的疏远、反感和冷落。这些偏执狂自导自演的行为,最终使预言成真。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各种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青少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理健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家指出,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么是严格刻板,要么是过分保护和溺爱,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适当挫折和困难的机会,导致他们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至少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焦虑、抑郁、学习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在一个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座谈会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专家王玉凤说,在全国3.4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至少3000万人有各类心理障碍。一项全国22省市的调查也表明,近13%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这次座谈会的举行,正好在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动物园黑熊的事件发生后不久。尽管专家们不愿将这两件事简单联系起来,也无法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与心理问题相关,但他们表示,“伤熊事件”的确引起了他们对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状况的担忧。

从心理学角度看,青春期时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年轻人,大致有以下10种类型:

1.理想型:沉浸在理想王国里,眼高手低,不愿脚踏实地地干平凡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件事没有做完,又想到第二件事,不切实际。

2.自卑型:自以为事事不如人,受到冷遇更受不了,总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郁郁寡欢,自暴自弃。

3.闭锁型:有些青年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别人不同,又不易为别人所理解,因而他们倾向于把自我体验封闭在内心,而不愿向他人表白。

4.失意型:失意,是当人的期望不能实现,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感到沮丧的心理体验。它使有些人会产生不正常的自我评价和期望,将导致个人社会适应的失调。

5.嫉妒型:这不但有碍于别人,而且害己,对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6.惟分型:考试流于重本本、条文的弊端,牢牢地打下“分数第一”的心理基础。在这种惟分心理支配下,人们只得为“分”而奋力拼搏。

7.怯懦型:这种心理的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常多虑,犹豫不决,稍有挫折就退缩,不想有所作为。有这种心理的人一般都气质脆弱,无所谓创新、成才。

8.情绪型:青少年情绪的变化带有两极性,容易动情、喜悦、激动和振奋。同时,也容易悲观、消沉、忧愁和苦闷。对于青少年的这种正常心理活动,重要的是在行为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以减少不良影响。

9.习惯型:习惯的形成,一是自身养成的,一是传统影响的。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节奏缓慢,求稳怕乱,安于现状等保守的心理习惯,就出现了这种妨碍人才成长的不良习惯。

10.厌倦型:一旦遇到挫折、困难或不顺心的事,就抱怨他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牢骚满腹,对生活失去兴趣,对美好的东西失去追求。这种厌倦心理磨损人的志气,是成才的一个致命伤。

心理障碍——青春的致命危害

心理问题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病菌。资料显示,当今引起各种疾病的原因中有70%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由心理因素尤其是情绪因素引起疾病的患者占总人数的1/10。这些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一些皮肤病等。除此之外,根据心理障碍程度的不同,产生的危害结果也各异。

1.轻微型。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分析,现在不少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上中小学时成绩也很优秀,但上了大学后尤其是考入重点大学后,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优越感没有了,心理产生不平衡。如果不能调整心态去适应环境,日积月累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严重时就可能走向极端。

2.较重型。该型是指由心理障碍形成了一种攻击他人的问题行为,这里的攻击与平时所说的打架骂人现象是不同的概念。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冲突,青少年更不例外,由于社会成熟不够,自我抑制能力较弱,他们往往运用打架骂人的方式来解决彼此的冲突。在中小学中,几乎天天都会发生打架骂人的现象,可以说,他们之间发生的对打与对骂现象比成年人要普遍或经常得多。这种打架与骂人行为几乎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学生身上,即使是平时思想上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可能在极度愤怒之时将某人痛打一顿,一个老实沉默、颇有涵养的人也可能会在愤怒之极时骂一句不堪入耳的脏话。这些打架骂人现象乃是人的情绪的正常发泄,是受到特殊刺激或特殊状况下的过激反应,并不算什么问题行为,更不能归咎于人格异常。

所谓攻击行为或攻击倾向与上述所谈到的打架骂人行为有根本的不同。它是专门指出于品行、习惯和非理性冲动而产生的旨在伤害他人的行为。

有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其貌不扬,父母离异,学习成绩落后,体育活动也很差劲,可以说很难在他身上发现什么过人之处。他惟一的嗜好就是欺侮别人,上课时揪一下前面女生辫子,起立时把旁边同学的椅子拿开,别人路过身边时把脚伸出,绊倒别人,他在这些伤害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种快乐。当他伤害别人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因,别的同学既没招惹他,也没有表示不友好,他似乎是为了伤害别人而做恶,似乎是发自内心的“坏”。其实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只不过不那么明显,需要借助心理分析才能发现。

这种以伤害他人为目的行为叫做攻击行为,在此,攻击行为不是为了报复、也不是为了财富,仅仅是满足一种不健康的心理需要。攻击行为还可以分为若干类型,如有团伙型的攻击行为,即有相似需要的人组成一个亲密无间的团伙,专门欺侮他人,中小学校里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小团伙;还有单个型的攻击行为,即攻击者没有任何朋友,十分孤独怪僻,对人冷漠,使任何人无法接近,没人知道他的内心世界。这种人心中充满对他人、乃至对整个世界的不满,更是充满对自己生活的不满,经常通过伤害他人表达自己的不满。应当承认,在一些情况下,攻击行为与打架骂人现象是很难严格区分的,一个有攻击倾向的学生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理由来打架,并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其打架骂人行为似乎总有具体的诱因,但实质上是其攻击倾向在作祟,是由于心理障碍的原因。

3.严重型。心理障碍严重的可能酿成悲剧,成为违法犯罪的诱因。据南方某市的调查显示,2001年、2002年、2003年该市青少年犯罪人数分别为520人、588人、537人,分别占整个社会犯罪人数的16.7%、20.7%、21.3%,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侵财、暴力性犯罪极为突出,其中盗窃、抢劫犯罪始终高居青少年犯罪的前位,杀人、伤害、强奸等暴力案件屡见不鲜,而且犯罪手段成人化、团伙化和残忍化。调查报告中提到,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自身潜意识和不良心理影响。

人的心理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碍,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犯罪,甚至酿成悲剧。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青少年犯罪事件,令人想到了日本作家春上村树的《挪威的森林》,在那部描写忧伤青春的唯美的小说里,描写的人物因心理疾病而产生的一个个忧伤故事虽然令人哭泣,但这也正是作品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因为那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变革引起日本青年心理适应、成长斗争的折射,细腻地反映了人性的心底的真实。我们欣赏《挪威的森林》的唯美的忧伤,但没有人会希望我们的社会也如《挪威的森林》里描写的那种状态。而如今,青少年心理健康导致犯罪也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社会大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测量

日本心理学家铃木清等人曾为青少年编制了一份《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中国心理学家在此基础上编制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青少年八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设计了100个测验题目。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如果你是青少年,可以扪心自问,然后自我调节,以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你的亲属、朋友中有青少年,可以让他测一下,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他,帮助他保持良好心态。

要求:

1.按你平时所想的如实回答。

2.每一问题都要回答,但只能选择一个答案,难以决定时,请选与你最接近的答案。

3.回答时间没有限制,但不要过分考虑,请写出你最初想到的答案。

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自信,能正确看待失败。

E.过敏倾向

(由第46、47、48、49、50、51、52、53、54、55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敏感性较低,能较好地处理日常事务。

F.身体症状

(由第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在极度焦虑的时候,会出现呕吐失眠、小便失禁等明显症状。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基本没有身体异常表现。

G.恐怖倾向

(由第71、72、73、74、75、76、77、78、79、80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对某些日常事物,如黑暗等,有较严重的恐惧感。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基本没有恐怖感。

H.冲动倾向

(由第81、83、85、87、89、91、93、95、97、99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十分冲动,自制力较差。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基本没有冲动 A18o0xXraubq8q6aojR5njmGcjygY/ruNX5WNC0Nh+v1RAVtPo/pVwM6cMQ9SU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