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辑 灵活多变,针对环境说好话

我的上司极为敬佩您

一位办理房地产转让的房产公司推销员来到一位朋友家,带着朋友的介绍信。彼此一番寒暄客套之后,就听他讲开了:

“此次幸会,是因为我的上司乔科长极为敬佩您,叮嘱我若拜访阁下时,务请先生您在这本书上签名。”边说边从公文包里取出这位朋友最近出版的新著。于是这位朋友不由自主地信任起他来。

大道理:乔科长的仰慕和签书的要求只不过是个借口,目的是对这位朋友进行恭维,使他开怀。此种情况,由不得人家不照他的话去做。这种社交手段,确实难以招架。

今天又有什么新鲜事

李明结婚后久居岳母家里。为了讨得岳母的欢心,他总是主动干家务活儿,但岳母大人的脸还是欢笑不起来。

后来,他发现每当他说外边发生的新鲜事儿,岳母就非常高兴,总是睁大眼睛“刨根问底”。于是他便开始留心各种各样的“新闻”,每天回到家里,就找机会向岳母大人进行“新闻汇报”。从此岳母大人见他回来总是笑脸相迎。

有时没等他开口,岳母就急着问:“今天又有什么新鲜事儿,快讲给我听听。”听完之后还要向来串门的人进行“新闻重播”,并自豪地说:“我们家的女婿知道的事情真多,我是天天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哟?”

大道理:要想让别人喜欢你,就要说别人喜欢听的话,而不是只说自己喜欢说的话。

这一点请将军放心

春秋时期,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大将,集中兵力准备带兵偷袭郑国。

这消息被郑国的一个名叫弦高的“牛贩子”知道了。当时他赶着一群牛正准备到集市上去卖,如果赶回郑国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灵机一动,急中生智,一边派人黑夜赶回郑国报信,让国君做好迎战准备;一边把自己装扮得衣冠楚楚,并挑选了15头肥牛和几张牛皮,驾着马车,带着随从,等候在秦军必经之路。

这天,秦国的队伍行经此路时,突然有人拦住去路,大声喊道:“郑国使臣弦高受国君派遣,特来求见将军。”

孟明视听了,不禁一愣,暗想:莫非我们攻打郑国的消息被郑国人知道了?他心存狐疑地接见了弦高,迫不及待地问道:“先生到这里来有何见教?”

弦高说:“我们国君听说将军带兵要来敝国,特派我来犒赏大军,先送上这15头肥牛和几张牛皮作为慰劳品,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

孟明视听后,摆出一副故作镇静的样子,收下慰劳品,假惺惺地说:“听说郑国国君新丧,我们国君怕晋国乘机来攻打你们,特意叫我带兵来保护。”

弦高心平气和地说:“我们郑国是个小国,夹在秦、晋两个大国中间,为了安全,我国的将士们枕戈待旦,日夜把守着每一寸国土,要是有谁胆敢来冒犯,我们一定会给以迎头痛击。这一点请将军放心。”

孟明视还不甘心,进一步试探道:“这么说来,郑国就用不着我们秦军的帮助了吗?”

弦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准备工作已做好,如果贵国军队真的入境,我们将负责供应你们粮草,派兵保护你们的安全。”

孟明视听了弦高的话,料想郑国早已有所戒备,只得放弃进攻郑国的打算,撤兵回朝。

大道理:为了保全自己的正当利益,你要向弦高一样避实就虚,先避其锋芒,再图进取。

给予他人赞美吧

附近一间小小的理发室有两个师傅负责设计发型,一个小学徒专门洗头。老实说,很多人都同情那个瘦小的学徒,看得出她很想学发型设计,但由于工作繁杂,加上两位师傅态度冷淡,她只能默默地在肥皂泡沫中消磨她可怜的青春。

有一天,机会来了。新年前的一个月,两个师傅要求加薪不遂,一起辞职,一时请不到人,老板除了亲自上阵外,还给小学徒进行“速成训练”,另外再请个小工负责洗头。

来理发的人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日,踏入店内,特地指定小学徒来吹饰头发,小学徒受宠若惊,拿着吹风机的手在微微发抖。卷吹梳弄一小时后,朝镜一望,哎呀,那发型硬邦邦的,好似戴了一顶不合时宜的帽子,小学徒侍立一旁,眼巴巴地望着来理发的人,来理发的人却露了个笑容,说:“梳得真不错呀,谢谢你?”

这个“善意的谎言”给这位少女带来了自信心。再去时,来理发的人依然指定由她吹饰,小学徒脸上有笑,双手不抖,卷弄梳理,极有韵致。照向镜子时,来理发的人不由得真心实意地说道:

“你梳得实在很好哩?”

小学徒脸若鲜花,灿然生辉。

大道理:虽然只是一句话,可在被赞美者的心里却形成了一种很大的力量,她会重新鼓起自己生活的勇气,她会因为这句赞美之词变得更加自信、完美和坚强。给予他人赞美吧,虽然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让对方喜欢

驴和狗结伴一起旅行,途中看到了一封信,驴捡起来撕开信封,把内容念给狗听。信上写的是有关马和驴的饲料之事,也就是关于大麦、小麦、稻草等事,狗觉得很无聊,就说:

“你这一段跳过去不要念,后面也许有关于肉和骨头的事。”

驴把信念完了,都没有提到狗所关心的事,于是狗对驴说:

“把信丢掉吧?一点用处也没有。”

大道理:狗关心的是关于肉和骨头的事,因为饲料之事与它毫不相干。要想让对方喜欢,要做让对方喜欢的而非自己喜欢的事。

忠臣与良臣,有何不同

魏征有次进宫谒见太宗,就深深地低着头说:

“老臣一向为国鞠躬尽瘁,往后当然也会坚守岗位,不负陛下所托。但,请陛下不要把老臣视为忠臣,就当作是良臣吧!”

于是,太宗便问道:

“忠臣与良臣,有何不同呢?”

“自然有所不同。所谓良臣,非但其本身可受世人称赞,而且也可以为君主带来名君的荣誉,双方都一样可以世世代代繁荣下去。但忠臣就不同。忠臣非但自己会遭受诛杀的横祸,而且君主也会背上暴虐无道的罪名,国家也会灭亡,最后也许只留下‘曾经有位忠臣’的名声流传后代。由此可见,良臣与忠臣有如天壤之别呢!”

大道理:以委婉的语言刺激太宗自尊心。如此言语攻心之术,也实在运用得太绝妙了。

你怎么不出汗

魏文帝听说钟毓钟会兄弟不错,于是就召见了他们。召见时,钟毓汗流满面,文帝问:“你怎么脸上直冒汗?”钟毓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

钟会答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大道理:轻松的俏皮话既消除了自己的害怕心理解除自己的尴尬,又迎合了魏文帝作为皇帝希望人人敬畏的心理。

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

汉武帝议寿相说:“人是否长寿,只要看鼻子和嘴巴之间的‘人中’的长短。‘人中’长一寸,寿比百岁。”东方朔听后暗自发笑,汉武帝见了,怒而要加之以罪。东方朔说:“我不是笑陛下,是笑彭祖。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按长寿百岁推算,彭祖‘人中’该有八寸长,他那张脸……岂不令人望而生笑吗?”汉武帝一想,禁不住也笑了。

大道理:十分庄重严肃的事情,采用开玩笑的话说出来,产生幽默效果。

你真是罪该万死

后唐庄宗李存勖曾经在中牟县打猎,人马践踏老百姓的庄稼。中牟县令拦在庄宗的马前进谏说:“陛下是老百姓的父母,怎么毁坏他们吃的东西?要叫他们都饿死在沟壑中么?庄宗大怒,叫县令滚蛋,并扬言要杀掉他。”

敬新磨抓住县令说:“你身为县令偏偏不知道我们天子好打猎,还让老百姓去种庄稼,交赋税!为什么不让老百姓饿着,把这片地空出来,让我们天子来自由驰骋,你真是罪该万死!”说罢,建议庄宗立即处以极刑。庄宗听后忍不住笑了,马上放了县令。

大道理:后唐庄宗打猎、人马践踏老百姓的庄稼,这是肆无忌惮坑害百姓的行为。中牟县令爱民心切,不怕触犯龙颜,在庄宗的马前恳切陈词,为民请命。敬新磨声色俱厉地把皇帝的行为说得堂堂皇皇,理直气壮,却实际上揭示了其暴虐无道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反意正说,忠言顺耳,达到了规劝庄宗的目的。

人怎样才能不受欺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的皇帝。

他曾问丞相魏征:“人怎样才能不受欺?”

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以为然。但太宗在纳谏的过程中,自我中心意识也时时露头,例如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出嫁时,其嫁仪排场要超过大女儿。为此魏征直言谏阻,太宗龙颜大怒,到后宫见到长孙皇后狠狠地说:“朕总有一天要杀掉这个乡下佬?”

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当众侮辱我?”皇后不敢多话,马上换上朝服煞有介事地向太宗祝贺:“古语说得好,‘君明臣直’。魏征的直是陛下英明的缘故,妾特向陛下祝贺。”太宗这才消了怒气。他从此以后也改变了对魏征的看法。数年后魏征去世,唐太宗曾经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掉,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大道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总不能老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智慧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那些狭隘的人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仅得土地又有何用

历任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代重臣的耶律楚材是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人,而窝阔台汗也是一个诚心纳谏的君主。

公元1232年,窝阔台汗派一员大将率领蒙古大军攻打金国首都上京,遭到全军顽强抵抗。按照蒙古军惯例,凡攻打一座城市遇到对方抵抗时,攻克后就要屠城,即杀尽全城军民,彻底毁掉此城。

第二年,这名大将报告窝阔台汗:上京即将攻下,他将依照惯例屠城。当时刚任蒙古汗国中书令(相当于丞相)的耶律楚材闻讯大惊,为保全古城,挽救城中百姓的生命,他急忙赶往宫中,力谏窝阔台汗:“我们蒙古大军浴血奋战几十年,还不是为了要土地和百姓?如果杀尽百姓,仅得土地又有何用?”

窝阔台汗听后怦然心动,但还是下不了废除屠城旧例的决心。

耶律楚材见窝阔台汗举棋不定,便又奏告:“上京城里集中了中原的能工巧匠和各类珍宝,一旦屠城,这些无价之宝将荡然无存?”

窝阔台汗听了这些话,觉得言之有理,便立即下令废除沿袭已久的屠城旧例。这样,耶律楚材凭借寥寥数语不仅保全了上京城里140多万军民的生命,而且由于废除了屠城的旧制,后来也使更多人的生命免遭涂炭。

大道理:忠告有助于和他人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其作用不可轻视。只有那些肯于接受别人的忠告,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客观态度的人,在社会中才能少走弯路。

把你的嘴闭上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

半路上,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地躺着,不久唱起歌来。

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大道理: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还有最重要的是:“当你躺在‘粪堆’里时,最好把你的嘴闭上。”

你真的懂了吗

一天,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问一名小朋友:“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竟夺眶而出,这使林克莱特发觉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大道理:当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听话不要听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提前放到别人所说的话前面。

总统满足孩子的请求

1932年5月28日,3个孩子来到白宫门口,他们是一路上搭乘顺车特意从底特律赶来的,请求胡佛总统帮助他们的父亲重归家中。

原来,这3个孩子的父亲长期失业,为了寻找工作,他偷了一辆汽车,结果被捕入狱。

胡佛看到他们可怜的处境,对他们的请求非常同情。他说:“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孩子如此彬彬有礼,对他那么忠实和真诚,那么,这个人身上一定有可取之处。”他对这3个小小的来访者说:“我决定行使我的职权,你们放心回家吧。”他又给每个孩子一个小礼物并安慰道:“直接回家去吧,爸爸正在家里等着你们呢。”

孩子们刚走,他就唤来一位助手,对他说:“马上释放那3个小孩的父亲。”这位助手要求把此事公诸报界,但胡佛只勉强同意登一则消息即可。他说:“这就足够了,我就说这么多,现在我们工作吧。”

大道理: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我们不难从孩子身上发现其父母的印记。胡佛通过孩子对其父亲作出判断是有道理的。

是非对错

有两个园丁在菜园里为主人干活。园丁甲看见白菜叶上生了虫,便把虫捉了踩死。园丁乙看到了,就埋怨他不该踩死虫。于是,两个园丁便吵了起来。这时,主人带着管家走了过来,责问他俩为什么吵架。

园丁甲说:“主人,我看到虫子在吃白菜,就把虫捉了踩死。我觉得,不踩死虫子,怎么能保护白菜呢?”主人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

园丁乙说:“主人,虫子是也是一条生命,它不吃白菜怎么能活下去呢?而园丁甲却把虫子捉了踩死。我要是不阻止他,怎么能保护虫子的生命乃至整个生态平衡呢?”主人也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

在一旁的管家有些迷惑不解,悄声地说:“主人,根据逻辑学上的道理,要是两种观点发生矛盾的话,其中必有一错,不可能都是对的。”“你说得对,完全对!”主人说。

大道理:10多年前,我读到这段故事,心里总是犯嘀咕:“他们到底哪个人说得对呢?”10多年后,我又读到这段故事,心里总是又犯嘀咕:“为什么人们总觉得只可能一个人说得对呢?”

你说什么晚了

一天,一位将军正在用餐,吃到一半时,一个侍者说:“啊,将军……”

将军盯着他说:“将军在吃饭或讲话时,你不应该说话。”大家默不作声。

几分钟后,将军问侍者:“唔,你刚才想对我说什么?”

侍者低下头,说:“晚了,将军,太晚了。”

“你说什么晚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是的,将军,已经晚了,您的色拉里有一条小虫,您已经把它吃下去了!”

大道理:不给别人讲话的机会,不听从别人的意见,只能自食其果,后悔不迭。听完别人的话再去行动又有何妨?

我只是认真听

父亲是位知识分子,为人古板,不喜与人交往,每次儿子来了熟人,父亲就独自躲到书房,很少与人打招呼。

一次,儿子的三个高中同学来到家里。大家一见分外亲热,其中有两位喜欢下棋,闲谈中都是些术语、行话,而另外一位对“黑白世界”一无所知,无聊中去了父亲的书房。这外边三位在棋局上杀得天昏地暗,没去管他。等玩够后,才从书房中把那个同学叫出来,令儿子吃惊的是:老父居然送出房门口,还问儿子为什么不留他们吃饭,临行还一再叮嘱:以后有空来玩。在儿子的记忆中这是父亲第一次留他的同学吃饭,而且以后还经常问及那位同学为什么不来玩。

儿子在惊叹之余,问及同学怎样赢得父亲的欣赏。结果那同学说:“没什么呀?你们下棋我不懂,就去到你父亲书房,见你父亲在看一本水利方面的书,就问你父亲是否搞水利的,然后就好奇地问长江大桥的桥墩怎么做的,你父亲就开始给我讲解,如何先将一个大铁筒插进去,将里面的水抽干,挖出稀泥,打地基,直到做好干透,再将铁筒抽掉,你父亲在说,而我只是认真听,也没说什么。”

大道理:说话不在多少,有时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的人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真正会说话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听众,故事中的同学能赢得父亲的欣赏,原因即在此。好的听众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尊敬,也是对他人暗示性的赞美。学会倾听别人说话,也是与人友好相处的一个重要途径。

她与众不同吗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桥牌集会。在场的一位金发女郎听说我过去在欧洲呆过不少时间,休息时,她对我说:“卡耐基先生,能给我谈谈欧洲吗?那里一定有许多美妙的地方和美丽的景色。”

我们在沙发上坐下来时,她说她和她的丈夫刚从非洲回来。“啊,非洲!”我叫起来,“那地方太有意思了。我一直想看看非洲,可我始终没这缘分。你去过那个传闻中的狩猎王国吗?你太幸运了!能告诉我那里到底是怎么样吗?”

45分钟过去了。她再也没有问我到过什么地方,看到过些什么。事实上她并不想听我谈自己的旅行。她所要的只是一个有兴趣的听者,这样才能提高她的自尊。

她与众不同吗?不。许多人都像她们那样。分别的时候,她对主人说我是一个“最有意思的人”,是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

哈,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可我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我也不能说什么,因为我对非洲一无所知,就像我对企鹅解剖一窍不通一样。但我做到这一点:专心地听讲。我真诚地对我不了解的事情感兴趣,这一点对方是能够感觉到的,所以她很高兴。这种专心诚意地听别人讲话,正意味着我给予别人以最大的赞美。

显而易见,这种技巧并不需要读四年的哈佛大学才能学会。它之所以难以被人们发现,是这种“暗示性赞美”恰恰是人类隐秘的通病所需要的处方。

几年前,纽约电话公司碰到了一个对接线生大发脾气的用户。他说不得不付的那些费用是敲竹杠,这个人怒火满腔,扬言要把电话连根拔掉,并且到处申诉。最后,电话公司派了位干练“调解员”去见那位无事生非的人。这位“调解员”静静地听着,让那个暴怒的用户淋漓尽致地发挥,不时说:“是的。”对他的不满表示同情。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而我洗耳恭听,整整听了3个小时。”这位“调解员”向我介绍,“我先后去见过他4次,每次都对他发表的论点表示同情。第4次会面时,他说他要成立一个‘电话用户保障协会’,我立刻赞成,并说我一定会成为这个协会的会员。他从未见到过一个电话公司的人员和他用这样的态度和方式讲话,他渐渐地变得友善起来。前三次见面,我甚至连同人见面的原因都没有提过,但在第4次见面的时候,我把这件事完全解决了。他所要付的费用都照付了,同时还撤销了向有关方面的申诉。”

无疑,那位用户自认为是主持正义,在维护大众的利益。事实上他所要的只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当他获得了这种感觉,那些无中生有的牢骚也就化为乌有了。这恰恰是在“调解员”耐心听他发火时开始的。

大道理:一个跟随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的需要、自己的问题,要比对你的需求和问题感兴趣千百倍。因此,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的话,便要记住:做一个好的听众,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VJKPdxy+bWJrm6npojmqbHg2t9aWb74Q2kMk0EW2RqkoISNNK/QyslvJmGJ0Jx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