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是命选择人,还是人选择命

1.人,首先是活给自己的

我们面对似乎板结的社会,是不是感到心无力、脚无力、学历最无力,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天意,再多努力也无助?

我们面对拼资源拼人脉拼背景的时代,是不是感到自己手无寸铁、孤立无援,只有充当时代的炮灰的悲哀?

的确,作为出身社会底层家庭的草根,这种感觉确实有,而且很强烈。在这个看似无解的社会里,我们找不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只有怨天尤人的份儿。

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即便是我们逢人便哭诉,时刻在微博上咒骂,社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不是社会的小三,使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伎俩,就可以轻松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们只不过是投胎错误的路人甲,社会不会因为有我们而健康发展,也不会因为失去我们而终止繁华。

因为从小接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教育,使我们对社会的概念存在错误的理解。试问,社会于我们而言,是包含四大洋五大洲的地球,还是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国家,还是全国13亿人口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仿佛都不是,我们关心这些,有点像关心朝鲜能否向美国发射导弹一样。作为认识不过百把人、日常活动半径不超过十公里的草根阶层的一分子,操这份闲心是不是有点可笑?

真正属于我们的社会是什么呢?

一个因有共同经历而形成的社会圈子,譬如同学、同事、同行、朋友等。我们可以毫无理由地离开一个圈子,也可以带着各种目的加入另一个圈子。没人能对我们进行干涉,除非我们愿意。

一个为我们生活提供保障的公司,我们与老板或者领导进行简单的交换或者交易,从中得到或多或少的钱。公司与老板的好坏,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却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在的公司再小再穷也是好的,最起码还能给我们养家糊口的钱;其他公司再大再好再人性化,只要他们不接纳我们,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传说,一片浮云。

一个由父母、老婆孩子组成的家庭。无论父母出于什么原因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并把我们抚养成人,对此我们只有感恩。别人的父母有钱有势,也只能对他们的孩子负责,跟我们五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老婆是自己选的,孩子是自己生的,都不是强盗用枪逼着我们做出的选择。既然他们是我们自己自愿的选择,我们对他们不负责就是耍流氓了。

看来,我们的社会只包括一个圈子,一个公司和一个家庭,仅此而已,并且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如果我们抱怨社会很差很糟糕,就等于抽自己的嘴巴。

当然,圈子、公司和家庭里的资源、能量和财富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圈子里获得的回报自然不同。

但是,进入任何一个圈子,都需要投名状的,也就是我们的身份、能力和资源必须与圈子相匹配。这是社会的属性,圈子的属性,从古至今一直如此,以后还会这样。以前叫花子遭到大户千金小姐舍命狂追,那是落魄书生的意淫;现在幻想年轻总裁为自己寻死觅活,那是文艺女青年的祈祷。

只有匹配才能正常运转,汽车如此,电脑如此,为什么社会不能如此?

也许我们当中有人会说,现在市长的儿子当市长,县长的儿子当县长,只是因为人家投胎正确,与能力无关,与努力更无关。

反过来我们要问这些人,你现在一无是处百无一用,为什么还要装灯整景地追女孩子,甚至还想生孩子,你这不是难为自己的孩子、逼他犯错误吗?你现在抱怨自己在拼爹时代无爹可拼,自甘堕落随波逐流,那么你是不是也将成为你儿子诅咒的人呢?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明知道自己没有翅膀,还想在天空中翱翔。在我们心目中,只有进入国家机关、世界500强企业,在环境幽雅的办公室里,清闲地处理轻松的工作,公司管理人性化,领导同事友善宽容,待遇福利丰厚,才算是人待的地方,才算是人做的工作。

我们渴望成功,渴望只做赚大钱的事,于是怀着宁缺毋滥的执著,鸵鸟一样行走于职场。大公司想进进不去,小公司能进不想进;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屑做。虽然做梦都想做成功的人,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不知道为了真正的成功现在最应该做什么,现在想做的和现在能做的有多大的距离。

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忘记自己来时的路,甚至要忘记自己,少要求别人,多要求自己。千万别说自己不知道干什么,能干什么。即使我们一无学历,二无能力,社会上依然会有很多我们能干的工作,并且有人靠这些工作还发了财。

在社会丛林中,让自己变得强大,是我们不得不做、不能不做的事情。

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卑微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是服务于社会的一部分,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所以,每一份工作,都值得人们去尊重。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这份工作都会把我们带到意想不到的高度。

现在,在地铁里乞讨的人,都拥有两套房子和护照了,我们再不闭上抱怨的嘴巴就有点过分了。别拿尊严说事,社会就是打破草根尊严的地方。即便我们视尊严为无价,但是只要它碎满一地,也会被人视为污染环境的垃圾。

既然我们来到这个社会,就为自己活一次吧。即便脱一层皮,也是为了成长。

2.卑贱贫富,是自己的选择

在高中时期,只要我们思维正常,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高考,考上什么学校,是自己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何去何从,决定着我们一生的命运。

那时和我们一样的同学有很多,同在一个学校,一个教室,接受同一批老师的教育,学同样的课本,在同一天考试,答同样试题,结果却不一样,有的人考上了名牌大学,有的人名落孙山。十几岁的我们都非常清楚这件事。

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高考,直接关系到我们考上什么样的学校。考上什么样的学校,直接关系到自己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为此,不用任何人督促,我们都会废寝忘食地学习,早起晚睡,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到极限。

如果把用在高考时的奋斗状态,用在我们人生中任何一件事上,没有做不成的。

在我的公司,就有这样一个人,暂且叫他S,现在他已经成为传奇的民间股神。据说在中国股市中,有98%的股民是赔钱的,有1%的人不赚不赔,只有1%的人发财致富,S就是其中之一。既没有读过金融专业课程,又没有接受过职业投资培训的S,在股市行走20年,创造了从两万变成两千万的民间散户投资神话。

因为是国有企业,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工作上毫无压力,每天都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过得轻松自在,我们为此暗暗得意。

空闲之余,办公室的同事们,有的上网聊天玩游戏,有的家常里短扯闲篇,总之想各种办法打发时间。只有学历最低的S,捧着天书般的股票类书籍研读,还认真地做笔记。

我们公司紧邻一家证券公司。只要时间允许,S便跑到证券公司看大盘,和老股民交流经验和心得。

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末,S感觉自己对股市略有了解之后,便把自己一半的积蓄两万元投入股市。我们都认为他疯了,因为报纸上经常报道一些因炒股失败跳楼自杀的例子。像他这样看到数字便头大如斗的人,根本不适合炒股。

S似乎非常固执,把两万元砸进股市。不出我们所料,一个星期后两万元就变成了一万五千元了。为此,我们再次苦口婆心地劝他赶紧收手,五千块就当买个经验教训,并提醒他说,没有外财命,就别动歪脑筋。老实人就得干踏实事,过踏实的日子。

撑不着饿不死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三年转眼过去了。我们这群人除了增长三岁以外,依然重复着这三年的生活,悠闲地在公司和家两点一线上踱步。S却把他的两万元变成了20万元。对此,我们很嫉妒,甚至还卑鄙地暗自祈祷股市大跌。

S请我们吃饭,劝我们把存在银行的钱交给他。条件是亏了算他的,赚了利润他只拿利润的一半。

面对如此好的条件,我们依然没有动心。我们都认为,把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交给他,赚了还好说,一旦亏了,怎么好意思让他承担呢?那样的话,做人也太不厚道了。于是,我们找各种借口拒绝了S的好意。

后来,股市一路狂飙,冲过6000点,S果断清仓,赚到两千万,成为公司里赚几千元月薪却开宝马X5上班、住独栋别墅的人。我们这些自认为无比精明的人,还在为一点加班费、一点奖金相互较真较劲儿。

如果几个人从一个起点出发,去一个公司上班,十年内能让他们拉开距离的事情,那就是他们下班后睡觉前做的事情。

千万别说自己没时间没精力,这都是自己放纵自己的借口。既然我们有时间看几十集漏洞百出的电视剧,有时间不买一件东西逛半天街或喝半宿酒,或者跟几个不靠谱的网友云山雾罩,那么就应该有时间有精力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著名的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原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他目前身家已经过亿,而和他当年一起工作的同事在领退休金。

著名作家、历史学者张宏杰,原是葫芦岛市某银行的普通职工,现在他不但是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后,而且著作等身,部部畅销。而他那些当年的同事,依然偏居辽西小城,沉浮于市井之中,为五斗稻粱谋。

上天虽然不给我们机会,但会给我们寻找和创造机会的时间。遗憾的是,不断抱怨没有机会的我们,却把这种时间用各种方式消磨殆尽,还搭上了激情和精力。

人与人之间虽无卑贱之分,但不等于人与人在各个方面真的平等,各种残酷的竞争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世界是平的,会使世界上所有从事同一职业的人与我们来竞争。既然是竞争,对手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我们不在人上,肯定就会有人在我们之上。

现在的竞争,从大的方面是资源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从小的方面是能力的竞争,意识的竞争。我们每个人都是竞争的参与者,也都是竞争结果的承受者。竞争的结果产生了贫富之别。

社会文明让人与人之间不再有卑贱之别,但竞争的结果却产生了穷人和富人。金钱和财富,蕴涵着巨大的改变力量,不管我们如何鄙视它。

其实,生活就是一次次高考,我们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人规定我们今生卑贱贫富,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选择做一个穷人还是一个富人,别人无法阻挡。

我们是穷人还是富人,有没有改变社会改变别人的力量,实质上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个选择。不是社会让我们成为穷人或富人,接受别人的改变或去改变别人,而是我们用自己行动的选票决定的。

3.自身没优势,永远没机会

小狗汤姆到了养家糊口的年龄,妈妈让它出去找工作,赚钱养家。汤姆见妈妈年迈体衰,已经失去工作的能力,便爽快地答应了。汤姆来到人才市场,四处投放简历,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它。

奔波了一天,汤姆没有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无奈之下,它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对妈妈说:“妈妈,也许我真是一个一无是处百无一用的废物,我投放了那么多简历,薪水要求那么低,就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我。”

00妈妈看着心灰意冷的汤姆,奇怪地问:“你没有找到工作,你的同学蜜蜂、蜘蛛、百灵鸟和猫呢?它们都找到工作了吗?”

汤姆叹了一口气说:“它们都找到工作了!蜜蜂因为擅长飞行,被一家航空公司聘为空姐;蜘蛛因为从小就玩网络,被一家跨国IT公司聘为网络工程师;百灵鸟因为歌唱得好,与一家唱片公司签约,据说还要推出专辑;猫善于抓老鼠,被一家仓库聘为保管员。和它们比,我没有任何特长,又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很难找到工作。”

妈妈继续问道:“马、绵羊、母牛和母鸡,它们都没有上过大学,也都没找到工作吗?”

汤姆惭愧地说:“它们虽然没有文凭,但是它们还是能为公司提供别人不能提供的服务:马能拉着战车征战战场,绵羊可以生产羊毛,母牛可以产奶,母鸡会下蛋。我就是一条狗,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谁愿意花钱养活我呢?我任何优势都没有。”

妈妈想了想,说:“你的确不是一匹拉着战车飞奔的马,也不是一只会下蛋的鸡,但是你也有它们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忠诚。你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能力也不高,可是你的天性使你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记住我的话,儿子,只要自身有优势,就不怕没机会。你只要向社会展现自己的优势,就会有证明你存在价值的舞台。”

后来,正是因为汤姆比其他动物对主人都忠诚,被一个大富豪聘为私家总管,帮助富豪打理私人生活。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不论我们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只要自身有优势,在社会上就能找到体现自己优势的平台。

在逐渐板结、固化的现实社会中,别说创业机会、发财机会,就连简单的就业机会对年轻人来说,都已是稀缺资源。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能顺利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足以谢天谢地谢人了。

面对这种尴尬,我们就不得不反思一下了,是职场人才已经饱和,还是我们自身存在问题?

软件航母微软公司在1975年初创时只有两个人,从只聘用程序员,到现在各种人才全部招聘,平均每年有两千多名新员工加入。对于微软这种靠技术打天下的公司来说,最宝贵的却不是技术,而是人才。微软公司最值得骄傲的是已经拥有一大批优势突出的人才,最缺的也是优势突出的人才。

很多中小型公司,最让老板发愁的也是找不到公司需要的人才。招聘时,一天能来几百人,却选不出一个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员工。既看不出这些人有什么突出的优势,也看不到可以培养的价值。老板就像一个很饥饿的人,走进自助餐厅却找不到符合自己胃口的菜。

现在职场存在一种非常尴尬的现象:一方面是公司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另一方面是年轻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问题出在哪里?其症结就在于,很多年轻人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没有优势,在就业市场上就很难得到机会。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只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你喜欢做的那些事情,等大学毕业了再做也不迟。似乎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的十二年中,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拿到毕业证。我们人生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在大学毕业之后才出现。

读书的时候,没有人提醒我们老师和老板不同,大学和社会不同。

成绩好,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就是优势,各种奖励均能得到。我们获得这种优势很简单,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好,考试发挥得好就可以。为了获得这种优势,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让自己彻底与社会绝缘,把自己的天赋、兴趣、爱好通通扼杀。为了成为老师需要的电线杆子,把自己的枝枝蔓蔓全部砍掉。

走入社会我们才发现,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新技术、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学校的那些优势,在进入公司之后,已经不复存在。书本上的知识我们掌握得再好,也无法解决社会上的新问题。高学分代表不了高学问,学问高代表不了能力大。

在公司里,我们必须是与众不同的才有优势,解决问题要有新思路新办法,工作中要有新理念新角度,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的事。

我们要想拥有这种优势,就必须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利用业余时间找回被家长、老师砍去的枝枝蔓蔓了。在挤满同龄人的那块草坪上,尽快尽早地让自己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一个人身上的优势都不是一天形成的,都需要一个孕育、培养、发展、壮大的过程。一滴水,在任何地方都没有优势,但是一杯水、一升水、一池水、一湖水就有它的优势了。最后形成河流、海洋,就会气吞万里,横扫一切,势不可挡。

重返世界首富位置的比尔·盖茨,就是善于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的兴趣、天赋转化成巨大优势的人。他13岁写出了第一个程序,读法律专业时却对计算机技术时刻关注,利用各种机会做小生意。一个小孩子写出的程序算什么玩意儿?一次赚几千美元的生意算什么生意?但是,这些都是孕育成微软帝国的一个细胞,微软帝国只不过是这个细胞不断裂变的结果。

因此,盖茨才有资格对年轻人说:“挑选一个你认为真正能在这里做出独特奉献的领域,你将享受为它而工作的每一天……从非常小的事情开始。”

我们要在工作之余,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想办法找一件事尝试着做。这件事可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挥霍青春或寻找刺激。我们先确定自己喜欢并想进入的行业,想办法接触这个行业的人,看能不能做一个兼职,哪怕是没有回报的一件小事,也值得一做。

不要说自己时间不够,精力不足,也不要担心自己做不好。即使我们做的十件事全部失败,也是有收获的,最起码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做成这件事还需要什么条件,还得做什么准备。

什么事情,做过就比没做过有优势。一个成功人士拥有的巨大优势,也不是在一天两天之内、做一件事两件事之后形成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的过程。如果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去接触一个行业,最起码会接触到这个行业中的很多人。能认识很多人,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现在很多公司的业务都实行社会化,需要一些兼职。我们应该时刻关注一些招聘网站,和自己想进入的行业相关的公司,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做的兼职。我们做这种兼职,不应该以赚钱为主,应该有选择性的,不是和扩大自己的优势有关,就是和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关。

现在的职场,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多面手。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办公桌上,那么几年之后,我们就会沦落成能力单一、思维僵化、优势殆尽的人。如果是这样,别说加薪晋职,就连保住工作都很难。

在森林里,甲乙两个年轻人遇到了凶猛的熊。甲刚想跑,却见乙蹲下系鞋带。

甲不解地问:“熊来了,你不赶紧跑,系什么鞋带啊?”

乙说:“在森林里,我们还能跑过熊吗?只要我跑过你,就是安全的!”

熊出没时,系紧鞋带就是优势,能跑过同伴也是优势。

在职场中,我们没有任何优势,就很容易被任何人取代。我们的优势越明显,在公司里的作用就越发不可替代。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力争比那些离开公司就忘乎所以的同事多经历一些事情,并通过做这些事,形成自己与他们的竞争优势,引起其他公司的关注。

任何机会,都属于具有实力优势的人。有优势的人,比没有优势的人更善于认识机会,把握机会。

4.自负会蒙住左眼,享受会蒙住右眼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催人深省的故事。

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乔治,一生中穷困潦倒,50岁时一无所成,一无所有,郁闷而死。他死后在天堂里遇见了上帝,愤怒地向上帝抱怨:“主啊,在我50年的人生中,从10岁起我就成为你的虔诚信徒,一直对你敬畏有加。可是你却把好机会都给了不信仰你的人。对我一次次地虔诚祈祷,你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从不赏赐给我一个像样的机会,使我空有满腔才华却平庸一生。这不公正,也不公平!”

上帝翻了翻桌上的账本说:“不会吧,你的祈祷我都听见了,也按着你的要求给你机会了,我这里都记着呢!”

乔治说:“我一生都在向你祈祷,求你赐给我机会,让我成为IT帝国的帝王和世界首富,拥有十几万名员工和几千亿资产的跨国公司,拥有豪华别墅、私人飞机和游艇……你什么时候给我机会让我实现这些宏伟目标了?你把这样的机会都给了根本不相信你存在的比尔·盖茨了!”

上帝说:“这不是事实!我给你好多机会,不过你把这些机会都无偿地送给了比尔·盖茨。机会一旦离开我,就不再受我的控制,我也没有办法收回来,谁能把握住就是谁的。”

乔治急了:“我怎么能傻到把这样的机会送给比尔·盖茨?绝对不会!伟大的上帝,你对我开的玩笑还不够多吗?”

上帝见乔治不信,便开启了时空隧道,把1975年乔治的生活场景重现。

画面里,乔治与比尔·盖茨同在哈佛大学宿舍里打扑克。这时同班同学艾伦拿着那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走进来,把杂志递给乔治,说上面刊有关于计算机新发展的消息。乔治随手一翻,不耐烦地冲着艾伦喊道:“这种垃圾杂志你也看啊?懂不懂生活啊?你能不能搞一本《花花公子》啊?你们活得真没劲!我不玩了,泡妞去!”乔治随手把那本杂志扔给比尔·盖茨,然后扭着肥胖的屁股找女友蹦迪去了。

乔治走后,比尔·盖茨捡起那本杂志认真阅读。他立刻被一篇关于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报道吸引住了。

当晚,乔治与女友在迪吧疯玩到深夜,然后两个人又到一家宾馆开房,纵情享乐的画面让现在的乔治看了都感到脸红。

另一个画面,看完杂志的比尔·盖茨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索着电脑将来的发展趋势和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法律专业。最后,他做出了辍学创业的决定,开创自己的公司。比尔·盖茨与艾伦在家人不理解、在乔治等同学的冷嘲热讽的情况下创办了只有两个人的微软公司。

上帝关闭了时空隧道,对乔治说:“那本杂志就是我送给你的消息,希望你看到其中的报道之后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可是你却说它没有《花花公子》好看,扔给了盖茨。”

乔治抱怨地说:“这不能怪我,当时你并没有提醒我,要不然我肯定会仔细阅读那本杂志。当时的大学生都像我那样生活,纵情享乐,醉生梦死,几乎没有人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更不会主动考虑大学毕业后自己能干什么。上帝,假如我大学毕业之后,在计算机领域拼搏的时候,你要是再给我提供一个机会,我能错过吗?青春年少,天真浪漫,谁不犯错误啊?”

上帝没有说话,又把时光隧道打开,让时光回到1980年。那时乔治已经是一家IT公司的经理。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叼着烟斗,翻看当天报纸的娱乐版。上帝化装成公司里的员工,敲了半天门才得到乔治允许进入的声音。

上帝对乔治说:“经理,我们一致认为,公司应该开发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旦我们开发成功,前景无限啊!”

乔治瞥了一眼上帝,用非常不屑的口气说:“我是老板你是老板?你有没有搞错啊?在公司里,还轮到一个小职员对公司的经营指手画脚!别说操作系统,就是连软件我都不想开发。你知道为什么吗?软件只是计算机的附属品,没有计算机,再好的软件有个屁用!我们现在要生产计算机,要生产比IBM、苹果更好的计算机!”

结果,乔治生产出来计算机的销量连IBM公司的零头都没有,当年就破产了。

上帝又让乔治看另一个画面,那是微软公司里的一个场景。那时微软公司正在研发面向网络操作系统的软件WindowsNT,第一个版本不成功,第二个版本也不成功,第三个版本依然失败。比尔·盖茨坐在办公桌后的椅子上,不停地摇晃头。

上帝扮成一名员工走进比尔·盖茨的办公室,对比尔·盖茨说:“我们耗费这么多人力财力,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三个版本都失败了,我们真的有必要做下去吗?这个不可预知的软件市场,对微软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放弃?”

比尔·盖茨对上帝斩钉截铁地说:“不,绝对不能放弃,一定要做下去,我确信这个选择没有错。微软已经错过好机会,没有及时把产品向互联网延伸过去。现在广大计算机用户对互联网有着强烈的诉求,我们不开发这个开发什么?”

第二天,比尔·盖茨下令其他部门停止研发其他产品,集中人力研发和互联网有关的产品。

上帝关闭了时空隧道。上帝还没有开口,乔治怨气更甚:“不、不、不,这绝不能怨我。如果你给我更多的机会,相信我一定能把握住的。我只需要一个机会……”

上帝打断了他的话:“乔治,你错了!你用自负蒙住了左眼,用享乐蒙住了右眼。在你的眼里,你比任何人都高明,你比任何人都会享受。即使我给你更多的机会,你也看不见,更不知道珍惜和把握。在你的生活里,面子比好的建议重要,享乐比机会重要。你来天堂的时候,拥有几百亿美元财富的比尔·盖茨在干什么?满世界做他的慈善事业。对人类来说,他已经成为上帝了!”

这是一个冷幽默式的笑话,但是从这个笑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机会。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机会每一天都存在。我们一直说,只要有一个机会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想到的是,在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有一个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乔治,而只有一个盖茨,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享乐成为一张无形而巨大的网,把我们紧紧困在网中央。机械而盲目的消费快感,受到因无知而无畏的我们的推崇和追捧。

网上还有一个故事。

一个穷人遇到上帝,上帝问穷人,你为什么穷?穷人说,我没有钱。上帝又问,你有钱就富有了吗?穷人说,有钱我就能变成富人。

上帝送给穷人一百万英镑,让穷人去做富人。如果五年以后,他真的成为富人,还会再给他一百万英镑。

穷人拿着一百万英镑,购买了一套高级别墅、一辆奔驰轿车并雇用了司机,又去商场购买多套名牌服装,又到劳务市场雇来菲佣和厨师,养了几条名犬,真正地过起富人生活,安心地等待第二个一百万英镑的到来。

两年后,高成本的生活花光了穷人的一百万英镑,没有钱再给菲佣、厨师和司机开工资。在这些人看来,再富有的老板不给他们开工资也是穷老板,纷纷辞职不干了。没办法,穷人卖掉了别墅和奔驰车,住进五星级酒店。为了五年后的一百万英镑,他必须过着富人的生活,出入高级娱乐场所,玩着有钱人玩的东西,终日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弹指一挥间,穷人如五年前一样狼狈地出现在上帝面前。他向上帝忏悔道:“再给我一百万英镑,我肯定会珍惜,会勤俭节约的。”

上帝笑了:“我说过,五年以后你成为富人,我会再给你一百万英镑。可是你现在依然是个穷人,你让我怎么办?”

“当个富人有这么难吗?”穷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如果你是富人,当初我给你一百万英镑,五年后你会给我一百万英镑。如果你是穷人,当初给你一百万英镑,五年后你还会向我要一百万英镑。其实上,真正的穷人比真正的富人更渴望享乐!富人享乐,是有资本享乐;穷人享乐,是透支明天享乐。”上帝说罢,拿着他的一百万英镑走了。

最可怕的是,我们就像故事里的穷人那样,既想像富人那样生活,又不想像富人那样奋斗。我们不奋斗,就不会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不知道自己缺什么的人,肯定是自负自大的。

人一旦自负,而且还在没有自负资本的时候,自负就像一块巨大的绝缘体,横在我们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面前,什么都看不到,感觉不到,以为自己什么都不缺,只要机会一到,自己便可以成为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与社会绝缘,自然不会拥有任何机会,因为机会是在社会中某一个角落出现的。从这个方面讲,自负大于等于自绝。即使未来社会中机会如雨,披着厚厚雨衣低头行走的人也不会淋湿衣服。

自负一旦与享乐结合--它们更容易结合在一起,便像鬼魂一样附在一个人身上,让一个人的灵魂变质。被享乐蒙住右眼、且灵魂变质的人,就是吸食父母血汗的魔鬼,无比的自私,无比的贪婪,成为一个不折不扣、活在明天就是世界末日的生活当中之人。

明天不是世界的末日,而是被自负、享乐蒙上双眼之人的末日。

我们都羡慕比尔·盖茨是世界最有资本享乐的人,而他自己却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做的且必须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

尚在为五斗稻粱低三下四的我们,却高喊着要享受生活。享受生活没有错,前提是我们得懂得生活是什么。作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尚且把生活看作火灾,挖空心思想从火灾里抢点东西出来。而我们这些崇拜他拥有巨大财富的人,面对这场熊熊燃烧的大火,用自负和享乐蒙上双眼,走进火场,结果必然被火葬。

5.只有奋力争取,才能得到

现在是“二代”倍出的时代,“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纷纷粉墨登场,毫不费力地从老子手里接过名车、豪宅、财富和地位,甚至包括权力。作为“穷二代”的我们,对这种消失多年的世袭罔替现象,只能在网络上匿名呐喊和咒骂,有时候还可能被删帖。

如果我们因此向社会妥协,不再奋力争取,那么就可能再制造“穷N代”。现在我们如此狼狈,就是因为父辈对社会太客气了,导致社会对我们很不客气。

父辈们之所以客气,一方面是时代使然,另一方面是自己放弃。在他们接受的教育中,老师、父母和领导一直教导他们强的要让着弱的,多的要让着少的,大的要让着小的,小的要让着老的。总之,让是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于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就有了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退避三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谆谆教诲。他们渐渐地习惯了以让为荣,以争为耻。即使争,也从不敢理直气壮。

他们在能参军时没有参军,能考学时没有考学,能经商的时候没有经商,坚持做善良、本分、大度的人,处处发扬风格,处处不争不抢不占,把好机会留给别人,甘愿下乡当农民,进厂当工人,蜗居于社会底层,进而演变成弱势群体,导致我们这一代想让都没的让,想争都没资格争。

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各种竞争无处不在。一旦我们没有强烈的征服欲望和竞争意识,没有与时代死磕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就会被时代淘汰出局。如果我们在难得的机会面前还选择谦让,必然会耽误自己,殃及子孙。

我们放下刀,也成不了佛,还要面对黑洞洞的枪口。

世界已经是平的,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和我们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让,能让出什么呢?高职位,财富,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哪一个人,是靠让而榜上有名的。那些人,都是竞争的高手、妙手,甚至是黑手。

社会已经越来越拥挤了,每个人都需要机会,没有机会谁都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时候我们还愚昧地坚持着让,只能使自己在最需要的机会面前,错过或者路过。

美国的母亲在孩子懂事时,就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用讲故事的方式提醒孩子,在一切机会面前要争,敢争,能争,会争,不争什么都不会得到。

下面这则故事,就是美国母亲经常讲给孩子的。

从前有一个特别安分守己的人,他从小就认为任何形式的争抢都是可耻的,不道德的。凡事均应该谦让,才是绅士的风度。

上学的时候,他是任何同学都能指挥的“马仔”,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会说“不”,不论他人的要求如何不合理。他的生活哲学是“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能负天下人”。大学毕业后,他到公司应聘时,只要看见应聘的人多便转身离去。因此,他一直找不到工作。

最后,他找到了一份在远郊看仓库的工作。因为那份工作薪水低,交通非常不便,没有人愿意去。在仓库附近的村子里,他的软弱是妇孺皆知的。村里的孩子要求他买糖果和玩具,同事强迫他买烟酒,他都一一照办。就连仓库门口的乞丐,在他值班时,都敢大摇大摆地进入仓库偷东西。他觉得那些乞丐很可怜,不忍心阻止。尽管他是同事心目中的老好人、老实人,从不和仓库附近的居民发生矛盾,公司还是把他辞掉了。

他一直找不到女朋友,依靠政府的救济穷困潦倒地活到50岁就死了。因为他一生中没有做什么坏事,被上帝准许升入天堂。他来到天堂门口,却发现门口早已排起长队,每个人都在焦急地等候验明正身后进入。

他是后来的,自觉地站在队伍的最后。过了几天他才发现,即使在天堂的门口,那些获得进入天堂资格的人,也有很多素质低、品质差、不讲究的人。这些人为了早日进入天堂,总是厚着脸皮黑着心,以强凌弱,不讲秩序不讲规矩的插队、拥挤,甚至还大打出手。

他对这些人的行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大家既然能来到天堂门口,就都是有身份有素养的人,怎么就不能谦让一下呢?有什么好争的?他认为那样做很跌份儿,很不道德,有碍天堂观瞻。于是他老老实实地站在后面排队,不做他想。

排队的人很不自觉,好好的队伍经常乱作一团,排队的秩序每一天都被挤乱好多次。他总是被别人很强硬地挤到最后。即使队伍不乱,也经常有素质低、自私无耻的人插队。到后来,新来的人居然还恬不知耻地跟他商量,说自己有急事,求他把他的位置让给他们。他见求他的人很着急,很可怜,便把位置让出,自己回到队伍的最后。到后来,他成为天堂门口出了名的好人,好说话,一切好商量,导致不想求他的人都来求他让位置。

他实在没想到,在近在咫尺的天堂门口,他排队竟然排了几个世纪,却还排在队伍的最后。那些曾经求过他的人,都进入天堂好几回了。这些无耻的人,第一次还求他让位置,现在居然毫不客气地直接命令他了。

他对这些人的做法感到愤怒。但是愤怒归愤怒,他既不表现在脸上,更不说出来,只是在心里抱怨几句,行动上依然对别人的要求百依百顺。

有一天,一个天使到门口视察。他好几次想向天使反映自己的情况,却下不了决心,担心自己没把好人做到底遭到记恨。天使要离开时,他才壮着胆子低声问:“尊敬的天使,我已经在这里站几百年了,为什么还不能进入天堂呢?”

天使惊诧地打量着他:“你在这里站了几百年了?怎么会这样?你跟我去见上帝吧,他对什么都清楚。”天使把他带到上帝面前。还没等天使介绍他的情况,上帝就直接问他:“你就是那个在天堂门口站了几个世纪的人吧?天堂不适合你,你还是下地狱吧!”

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善良、谦让,等待的结果却是下地狱。他对上帝的指派感到非常的失望,不顾一切地质问道:“你不总是对我们强调说,天堂是善良、仁慈的人的最终归宿吗?”

上帝说:“没错,但是天堂里的位置是有限的,你的善良和仁慈已经让你获得来到天堂门口的资格,能不能进入天堂,取决于你是否积极争取了。只有地狱的大门敞开,里面位置无限,不需要排队就可以轻松进入,那里适合你这样的人!”

现实的社会对我们来说,是一些人的天堂,也是一些人的地狱。每个人都想进入天堂,谁也不想下地狱,这怎么办?只能取决于我们是否凡事积极争取,尽最大的努力向天堂门口靠拢。进入天堂,享受里面的舒适生活,是我们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之后的回报,不是社会和他人的无偿馈赠。

重新回到世界首富位置的比尔·盖茨在年轻时,面对残酷竞争的社会,就已经深切地感觉到,“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猛烈燃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做的,也必须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从这场火灾中抢出些东西来”。

试想,当大火在眼前熊熊燃烧的时候,我们站在一边无动于衷,或者观看别人奋力从火中抢救出什么宝贝,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不外乎两个:一是我们被大火烧死;二是我们一辈子两手空空。

任何机会都禁不起衡量和等待。手无寸铁的我们,面对被父辈武装到牙齿的竞争对手,只有主动出击,以命相搏,才有可能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天堂。如果我们经不住生活中无聊、颓废、荒唐的诱惑,凡事选择等待或谦让,只能被推进地狱。

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但必须明白善良和软弱是不同的概念。善良的弱者只能是社会的包袱,家庭的包袱,被动地蚕食着别人创造的财富。

这种善是一种伪善。

6.绝对的公正和公平是浮云

身为靠出卖脑力或体力维持生活的弱势群体,我们对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是异常渴求的,因为我们是被动的交易者,就像面对老鹰的兔子。

兔子跟鹰谈公平公正,结果只能有二种--气死或者累死。

在我们不该出现的地方,遇到了不该遇到的人,最理智的办法是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而不是谋求全身而退。我们长了一身唐僧肉,还要常到深山老林转悠,遇到妖精是必然的。一直惦记长生不老的妖精,能听我们讲公正公平吗?

社会上,有控制和分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权力的强者,也有靠出卖脑力或体力换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的弱者。作为社会主宰的强者,为了维护他们的权益,肯定会制定一些以维护他们利益为前提的制度,限制弱者工作和生活的行为。这种制度是否公正公平,仅仅和强者的需要有关,和弱者的感觉无关。

事实上,真正的公正和公平是人类从未实现的最高理想。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国家,国家中还存在着利益集团,集团中身怀七情六欲的人还有不同的利益需要,真正的公正和公平就是镜中月、水中花。

任何谈判的胜利都是以实力做支撑的。清朝末年,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眼中的唐僧肉,他们把军队开到中国国土,肆意烧杀掠夺,横行霸道。腐朽不堪、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在历次与西方列强谈判中,均以割地赔款、签订屈辱条约结束。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国土,掠夺中国人的财富,最后还要中国赔偿战争损失,这公平吗?

由此可见,弱者是否得到公正与公平的待遇,取决于强者能否愿意施舍。作为弱者,我们若执著于此,纠缠于此,必然会使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国与国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人物,他就是当时一人之下、百官之首,掌控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脉,到目前为止个人财富能排入世界前十位的大贪官和砷。

无论在任人欺凌的幼年,还是权倾天下的晚年,在和砷的人生生存哲学里,就没有公平公正的概念。身处弱势时,他没有在乎别人对他的不公平不公正;身居高位时,他也没有追求过公平与公正。

和砷幼年丧母,继母乖戾异常,对他特别刻薄。少年时,父亲常保去世,家里失去经济来源,和砷为生计、为求学,不得不四处奔走告贷,饱受冷遇,形同乞丐。

十岁那年,作为八旗子弟,和砷被咸安宫官学录取。咸安宫官学虽然不收学费,但日常生活开销需要学生自己筹措。和砷已经告贷无门,不得不在管家刘全的带领下,到保定找赖五要一百两银子。

因为战功,皇帝赏赐给和砷爷爷可以世袭的十五顷地。因为常保常年在外做官,就把这十五顷地交给赖五管理。常保病逝后,和砷兄弟年幼,赖五欺负和家无人,基本不交租金。

欠债还钱是应该的,可是赖五不但不给和砷钱,还逼着他把地贱卖。刘全和赖五讲理,赖五便把他们轰出门。

刘全带着和砷到保定知府衙门告状。不料赖五收买了保定知府。升堂后,知府大人不问青红皂白,便痛斥和砷敲诈庄客,命他立刻离开,否则便把他们拘捕下狱。

和砷见知府大人不顾法理,便深鞠一躬转身离去。他接受赖五的条件贱卖了土地,筹到两年的生活费。

在官学读书期间,有一天内务府总管的儿子把教书的翰林画成细脖子大肚子螳螂形的怪物。翰林看到画后恼羞成怒,喝问是谁画的。

内务府总管的儿子和其他学生都说是和砷画的。翰林听罢不查不问,便拿起戒尺狠狠地抽打和砷的手。此时和砷不能哭喊,也不能和翰林争辩,只能忍着,否则只能遭到更严厉的罚跪或鞭笞。

这样的事,这样的冤,和砷遭受很多,但他从未和这些人讲过公平,谈过公正。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他,只是一头生存在狼群里的羊。羊在狼群里追求公正公平的结果,只能是被群狼吞噬得连根骨头都不剩。他要想活着,要想活得更好,只有慢慢地积蓄实力,寻找机会,让自己由软弱的羊变成更凶猛更残忍的狼王。

在根本不存在公平公正的生存环境下,和砷不分昼夜,勤勉刻苦,贪婪地学习生存技能。为了少吃亏或者不吃亏,和砷充当好好先生,培养隐忍力和自控力,使自身的韧性得到深层次的锤炼,达到喜怒无形于色的境界。

在和砷的心目中,公正和公平就是一对贱货,只要他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它们便不请自来。

从和砷的经历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得不到的,都是自己不想要的,哪怕是我们羡慕已久的东西。

没有实际行动的羡慕,都是很虐心的。

我们的经济条件比父辈强很多,生活环境也比他们宽松很多,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比父辈、比几年前活得更累、更纠结。

我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信息空前发达的网络时代,我们不出家门,就看到了很多不公平不公正、违背人性和社会公德的事情。我们本身也是他人刀俎的鱼肉,不得不任人宰割、压榨和欺凌,不得不为别人奢华的生活埋单。

生活不能想,一想就流泪。

没有实力的愤怒和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公平公正缺失的环境里,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我们不改变自己的情况下,指望别人改变,不但难以实现,而且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折磨。

社会的游戏规则都是强者制定的,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公平和公正,就必须拥有与强者谈判的筹码,或者直接成为强者。

如果我们没有让自己强大起来,公正与公平永远就像挂在驴头上的胡萝卜。无论如何诅咒、呐喊和哭泣,都改变不了靠推碾子拉磨换草料的命运。

7.忽略资格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不论做什么,都是讲究资格和条件的,古今都是如此。

我们想做什么事,总会有人用关心的口吻质问:“你有资格做吗?你具备条件吗?”如果我们不具备所谓的资格和条件,就有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嫌疑。

找工作,先看经验成就,没有经验成就的要看资源和资本。无论天才还是鬼才,没有这个,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在我们的认知中,资格和条件远比能力重要,即使最终要靠能力解决问题。

事实上,很多工作并不像驾驶飞机、治病救人、科学研究等需要具备很高的技术。譬如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销售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这些工作,只要敬业、用心、动脑,善于总结经验,就没有做不好的。

很多工作并不是我们不能做,而是没有资格做,或者没有机会做。

每个行业就是一个圈子,圈内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形容得高深莫测,担心更多的人进入圈子,分自己一杯羹;圈外的人总是对圈内的工作充满畏惧感,习惯性地认为自己不能做,或者做不好。

步入社会,几经折腾,如果我们依然一无所成,直接原因不是我们真的一无是处,而是我们在生存面前,习惯选择做亲戚朋友从事的工作,或者走别人走过且证明没有风险的路。在父母、老师否定教育模式下,我们成长为服从、听话的人,缺少异想天开的胆量,没有勇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人--王宝强,没有帅气的外表,没有表演科班出身的背景,没有影视圈大佬的关系和关照,却成为当下红得发紫的明星,成功塑造了很多妇孺皆知的角色。

有人会说,王宝强的成功是一个个例,是一种偶然,没有可复制性。那么,你相信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女人,会成为科普类畅销书作家吗?

100多年前,在英国就有一个这样的女人,她因为一无学历,二无能力,只好在姐姐的饭馆里做杂工,赚得的薪水勉强够糊口度日。

有一次,她听说有一个能改变别人命运的演讲家要来伦敦演讲。对自己生活状况一直不满意的她,非常想去听听。她认为,自己的命运非常有必要改变,但她却不知道怎么改变。于是,她就拿出自己大部分积蓄买了一张票,坐在前排,希望从演讲家那里找到改变命运的方法。

那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演讲,内容涉及了她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很多问题--时刻都令她感到头疼的那些问题。演讲家的话深深触动了她,感染了她。她决定,演讲结束后去拜访演讲家,当面向他取经。

那个平易近人的演讲家,并没有因为她是饭店里的杂工而拒绝她,让她获得了寻找答案的勇气。

“听说现在很多出版商争相高价购买您的书稿,很多企业给你高昂的出场费,请你去演讲。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赚钱机会?我怎样做才能像你那样,时刻都有令人羡慕的赚钱机会?”

“你没有赚钱的机会?”演讲家反问她。

“虽然我从小就知道机会很重要,但从来就没有碰见过。”她一脸的无奈和沮丧。

“你讨厌现在的工作?”

“我每天都不得不在小饭店里做职位最低、收入最少、最辛苦的工作。别说经理,就连切菜的师傅都有权利支配我做任何事情!”

“是吗?这个工作你做多久了?”

“15年了!我开始想攒点儿钱换个好工作。没想到,结果是有花的没攒的。这个工作,虽然我不喜欢,却也没勇气扔下。就这样,我迷迷糊糊做了15年!”

“你在饭店里什么地方工作?”

“一个在后厨摘菜的人,还能在哪里工作?当然是坐在厨房最低的一级台阶上!你问这个干吗?”

演讲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继续问道:“工作时,你的脚放在什么地方?”

“除了地上,我还有选择吗?”她有点不解,有点愤怒。她花掉三个月的工资来见他,绝对不是来和他拉家常的。

“你的脚下是什么?”

“瓷砖铺的地面!”

这时,演讲家一本正经地说:“亲爱的女士,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就接受我布置的一项作业。你回去后,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究一下脚下的瓷砖,用写信的方式把研究结果告诉我。这是我的地址。”他撕下一张纸,写下地址递给她。

因为非常想改变命运,这个女人对演讲家的话毫不质疑。她认为,既然这个演讲家被世人奉若神明,那么他说的话一定有道理。于是,她每天在摘菜的时候,就关注着脚下的瓷砖。为了更多地了解瓷砖的有关知识,她利用工作之余,去各大建材市场考察,研究瓷砖的品牌数量、质量差异、受欢迎程度等问题。

渐渐地,她对瓷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作进一步研究,她还到知名的瓷砖生产厂家实地考察,了解瓷砖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甚至包括工厂的历史。

对瓷砖接触得越多,她越觉得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就越多。后来她就去图书馆,查阅所有和瓷砖有关的资料,给这方面的专家写信请教。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她了解到,当时的英国,已经能生产120多种瓷砖。她还发现,由于几百万年前气候的变化、地壳变迁,各地形成不同性质的黏土,适合烧制不同类型的瓷砖等。

这时候,她已经忘记了自己是餐馆里的杂工。她把工作以外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对瓷砖的研究当中去。研究瓷砖,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后,她给演讲家写了一封长达36页的信,详细地介绍了瓷砖产、销、用的常识。出乎她意料的是,不久她就收到了演讲家的回信、刊登这封信的样刊以及丰厚的稿费。原来,演讲家把她的研究成果,推荐给一家瓷砖杂志发表。

她实在没想到,原来认为她没资格、没条件做的事,自己认真去做了,竟会变得如此简单。

一个人可以成为任何方面的专家,只要他想做、非常投入地做。

现在她又矛盾了,不知道自己应该继续在厨房里工作,还是应该继续研究瓷砖。演讲家又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看看瓷砖下面的蚂蚁。

这次,她先去了图书馆,查阅了很多关于蚂蚁的资料。她又没有想到,世界上的蚂蚁,居然有上万种之多,形体各异,大小不同,生活习性迥然。

小小的蚂蚁,又引起她极大的兴趣。她再一次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查阅蚂蚁资料、观察蚂蚁生活习性上。最后,她还养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蚂蚁,一边观察,一边研究。

两年后,她已经写下几十万字的蚂蚁观察笔记,从瓷砖专家变成蚂蚁专家。她把研究笔记整理成书稿,寄给演讲家。

演讲家把她的书稿推荐给科普类出版公司出版发行,成为当年科普类畅销书。

从此,她辞掉小饭店工作,专门从事科普读物的写作。几年后,她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科普类读物专职作家。

从这个女人的故事里,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具备了某些条件才有资格去做某些事,这是一个误解。条件和资格都是别人设置的,跟我们无关。本事和能力,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我们在学校里获得的。它们是我们在探索、研究、实践中获得的,不是别人免费赠送的。

一些工作,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了,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一些工作,只要我们没有去做,或者还没有做成,别人就有否定我们的权利。否定,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只要我们在乎,就会成为埋葬我们事业的坟墓。想做不敢做,却被别人不负任何责任的评论埋葬,是悲剧,更是悲哀。

一群农民、苦力,被逼无奈起义造反,打赢了一场场震惊世界的战役,最后都成为杰出的军事家。由此看来,资格和条件,都是一批人用来限制另一批人的。如果我们接受了,恐惧了,它就成为我们复制父辈悲惨命运的理由。

想做一件事,只要开始就不算晚,无论我们是初中毕业生,还是博士生导师。

8.人生永远不设限

作为繁华世界的看客,在拼爹时代节节败退的我们,是选择继续站着围观别人的精彩,还是应该坐下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方向呢?

虽然说“父债子还”在法律上已经成为过去时,但是以家族集团合力战斗的当下,父辈们向社会的妥协,却成为我们不得不偿还的“高利贷”。为此,我们哭天抢地也好,鬼哭狼嚎也罢,残酷的事实就在那里,无论我们对其有多憎恨。

这就是社会,这就是江湖。这就是江湖式的社会,这就是社会式的江湖。只要我们活着,无论我们爱与不爱,它就在那里,从未改变。

既然我们早已厌倦了父辈的生活,就应该认真分析父辈在生活选择上的失误或错误,从而避免自己重蹈覆辙。思考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教育是,凡事都有既定的标准答案,非此即彼,否则就是错误。从未有人教授我们思考--正确地思考。不管我们是什么动物,都必须像猪那样活着。我们活着的唯一价值,就是成为某些人过年餐桌上那道菜。

我们父辈的生活--生活固化、工作定型、圈子难变、激情不再、按部就班、老气横秋,逆来顺受;对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都持有怀疑或否定的态度;生活安全第一,工作稳定第一,交际面子第一。

父辈为了保证他们的几个第一,便把我们圈养。尽管他们活得已经很失败,却把他们的价值观植入我们的骨髓,使我们失去几分野性,多了几分奴性。

我们高考报考专业时,听从了父母或老师的选择。大学毕业后,因为父辈的能量耗尽,在生存压力下,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我们往往选择彻底地阉割自己,被动地接受了人民币的诱惑。

总之,为了一份安全,一份稳定,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也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而是选择了复制别人的生活。无论我们是不是关羽,都必须过五关--上班、赚钱、买房、结婚、生子。在什么价格都涨、唯独工资不涨的时代,为了顺利地逾越这五关,我们不得不学会妥协、放弃、接受和改变。

尽管我们无比厌恶父辈的生活模式,在二十几岁时却依然穿上了父辈的马甲,让生活中的一切,均在掌控之下、意料之中。于是,我们在无聊、无奈、无趣中看到了60岁的自己。

都说光脚不怕穿鞋的,可是我们裸奔于社会,却活得提心吊胆。这是因为毕业后,我们在感谢学生时代室友不杀之恩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中了社会的“铊毒”,失去了进取心,失去了奋斗的锐气。

五斗稻粱,不足以改变我们猪的命运。无论我们选择苟活,还是像狗一样活,都是社会舞台下面需要买票进场的观众,而不是台上赚巨额出场费的主角。

我们总说自己倒霉,其实是活该。

我们要想成为社会舞台上的主角,就必须立即脱下父辈的马甲,穿上自己的战袍,去做自己想做而一直不敢做的事。

别想失败怎么办,我们已经活得很失败;别说冒险会让我们陷入动荡之中,事实上我们从未真正的获得安全和稳定。别人已经把我们赶入不毛之地,我们又何必自动戴上手铐呢?

人生可以不设限,谁也没有注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波士顿啤酒公司创始人吉姆·科克,用行动为我们诠释了挑战自己,重塑自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吉姆·科克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以酿酒为生,尽管他们吃苦耐劳,全力付出,但微薄的收入还是勉强供全家人糊口。父亲认为,酿酒师是世界上最没有前途的工作,他不想让吉姆·科克再续演几代人的生活悲剧。

在父亲的规划下,吉姆·科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学习当时就业前景最好的法律和商务两个专业。

读研二时,吉姆·科克突然意识到,他的人生经历犹如一张白纸,从小到大,除了上学读书,没有接触过任何领域,这在美国年轻人之中绝对属于另类,就业前景堪忧。

24岁时,尚未完成学业的吉姆·科克决定休学到社会上闯荡,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是,他坚持认为自己不能等到65岁再追求梦想,必须马上开始为之奋斗。

吉姆·科克在科罗拉多州找到一份野外拓展训练教练的工作。这份工作,虽然与他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他却觉得非常适合自己。

他说:“我从不后悔花时间发现自我。一个人能从生命中抽出一些时间审视自己要走的路,他的生活必将别有一番滋味。否则,我们只能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吉姆·科克徒手征服数十座山峰后,他的内心渐渐强大,解决意识异常强烈,自信自己能胜任任何工作。他辞掉了教练工作,重返哈佛完成学业。

毕业后,吉姆·科克顺利地在波士顿咨询公司获得一份高薪工作。那是一家世界知名智囊机构,年轻人能在那里上班,意味着他有能力、有身份、有资本、有地位、有前途。

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5年后,吉姆·科克又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难道这就是自己要干到60岁的工作?

其实,这么多年来,在吉姆·科克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让美国人喝上美国人酿造的上等啤酒。因为到现在为止,美国人都在花高价喝着劣质的外国啤酒。

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了!吉姆·科克果敢地辞掉高薪工作,准备回家做一名酿酒师。当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父亲时,父亲却说,这是他听到的最愚蠢的决定。

尽管父亲强烈反对,但吉姆·科克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他认为,酿造出最好的啤酒,才是他最想做的事。他再也不能因为充当别人的赚钱工具而放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见儿子如此坚持,父亲放弃了他的偏见,出资4万美元资助儿子开办波士顿啤酒公司。在父亲和朋友的帮助下,吉姆·科克开始步入实现梦想的征途。他说,那种感觉好极了,就像攀岩一样,自由、兴奋而又令人紧张。

为了酿出与众不同的啤酒,吉姆·科克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酿酒方式--手工酿制的高酒精含量的啤酒,并为其取一个醒目而又高雅的名字:塞缪尔·亚当斯啤酒。

吉姆·科克的啤酒不但价格贵,而且还没有知名度,很多经销商拒绝销售。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啤酒,亲自到各个酒吧向客人推销。

他一边给客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一边请他们品尝自己纯手工酿造的高度啤酒。他的高度啤酒的口感确实与众不同,客人们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六个星期后,在全美啤酒节上,塞缪尔·亚当斯啤酒一举获得最高奖。从此,这种世界上最昂贵的啤酒,走进了美国千家万户。吉姆·科克把他埋藏在心底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并做到极致,也使他步入美国亿万富豪之列。

请不要轻易说吉姆·科克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个案。他义无反顾辞掉的工作,薪水要比我们高出很多。也许我们的能力、资源、胆识有限,下辈子也做不出吉姆·科克的事业,但这绝对不能成为我们屈服生活的理由。在否定中长大的我们,真的不了解自己,更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么。

如果我们确定现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就在午夜时分,坐下来和内心深处的自己谈谈,尝试着做一次改变。

在新浪微博上,有一句出租车司机的话,引起广大博友源自内心的震撼:我唯一的生活,就是在一条别人帮我决定的拥堵的路上,等待自己生命一点点的流失,换取这一点点我都不知道有没有意义的前行。

这位出租车司机,用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我们当下悲壮的生活。

如果我们已经看到了自己60岁的样子,并对那个样子不满意、不满足,就试着做自己一直惦记的事。那样,即使我们可能一无所获,但最起码活着快乐,死时无憾。

9.控制自己,就是控制未来

这个世界很精彩。它的精彩在于,总有一些高智商的人为我们制造好玩的东西,譬如苹果教父乔布斯临死前推出的iphone系列手机。在欧美国家这种手机属于奢侈品,就是因为它款式时尚,功能强大,档次高,好玩的东西多,在中国就沦为街机了。甚至有的年轻人,没钱卖肾都要买。在外面,我们若是没有iphone系列手机,都不好意接打电话。

我们为什么宁可不吃不喝也要买iphone系列手机呢?就是因为它不但能帮助我们打发无聊的时间,还能占用我们工作的时间。

欧美国家的年轻人坐地铁,人手一本书,贪婪地阅读;我国的年轻人坐地铁,人手一部iphone系列手机,专注地玩游戏、刷微博或看八卦新闻。

记得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年轻女孩,问手机流量消费的问题。女孩自豪地说,一个月要使用一千多兆流量。记者又问多少流量能够用,女孩说多多益善,多少流量也不够用。

我们只羡慕女明星们大胸小蛮腰,却从不想在我们胡吃海塞的时候,她们在健身房挥洒汗水。

我们只认为富翁的钱都来路不明,却从不去想过他们创业伊始时,承受多大压力冒多大的风险,更没有想过他们如何挖空心思地寻找赚钱的商机。

我们只看到海归博士回国后便能轻松找到年薪百万的工作,却从不去想过他读的书比我们见的书还多。

我们在无权无钱的时候,最怕别人说我们无知。谁说我们无知,我们就会据理力争。即使嘴上不说,我们在心里也会恨他一辈子,认为这个人即便啥都不缺,也可能缺德。

不是社会多刻薄,而是我们很傻很天真。本身我们就是四肢不全,再不严格要求自己,而是选择放弃、放纵、放任自流,无论前方如何,只顾愉悦身心,我们不沦落社会底层任人宰割,好像都没有天理了。

没有人甘愿停留在社会最底层,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摆布。然而我们的很多选择,注定我们会成为普通、平庸的人。简单的衣食住行,就能迫使我们不断地奔波劳碌,成为受累又难赚到钱的人。

人生是一步错,步步错。在努力完善自己的时候我们错了,也许就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挽回被动局面,也未必能挽回。百米赛跑,起跑的时候被落下一步,追到终点也未必能追上。

社会的可怕之处,不在于我们多傻多天真,而是在于比我们更聪明、更智慧、更有资本的人,还比我们更勤奋更努力。

精明人有了钱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有了钱之后为我们制造了很多诱惑,使我们迷恋那些诱惑的同时,忘了自己该做什么,最终成为精明人赚钱发财的垫脚石。

制造电子游戏的商人,知道年轻人玩游戏会耽误学习,但是他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玩他的游戏,便会利用年轻人自控能力差的特点,把游戏设计得令人痴迷,让玩游戏的人欲罢不能。

我们如果不知道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得一辈子或者几辈子为自己曾经的失控埋单。

英国女首相、人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是众所周知的人物。看到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把个人能力、魅力施展得淋漓尽致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无法企及。我们永远成不了首相,更不会像她那样对什么问题都能掌控得潇洒自如。

撒切尔夫人名叫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出生在英国北部的小城市--格兰瑟姆,父亲是一个小杂货店店主。由于家境贫困,撒切尔夫人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特殊的背景,更没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一切都要靠自己奋斗。父亲能给她的就是严格的要求,要求她时刻要控制自己的一切,不能随波逐流。

玛格丽特六岁时,她身边有好多与她同样的小伙伴,那些孩子就不像她那样严格要求自己,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伙伴们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地在外面玩耍,做各种游戏,而她却不能。她必须帮助家里做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事,即使是星期天,她也要和父母去教堂做礼拜。

有一次她做完礼拜回家,在路上遇到和她一样大的孩子,他们兴高采烈地做着游戏。那是什么游戏呢?她感到很有趣,但是她却不知道名字。看到小伙伴们高兴的样子,她羡慕极了,但是她更知道,父亲是不允许自己做这样的游戏的。

伙伴们玩的游戏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她,她非常渴望自己也能像那些孩子那样,尽情地奔跑,尽情地玩耍,忘掉一切不顾一切地玩。她也是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渴望自由,渴望游戏,渴望和小伙伴们一样无拘无束。

在生活中,她却像个小大人一样,做什么都得有板有眼,必须跟随着父亲参加各种成人的社交活动,像成人那样思考和判断人和事。这些让她感觉不到一点快乐,她不想和同龄伙伴们过着迥然不同的生活。

父亲严格的要求让她失去很多本属于自己的快乐,她感到委屈,于是就去质问父亲,她为什么不能像那些孩子那样去玩耍,而是像成人一样做这个做那个。

父亲说,正是因为你和他们一样,如果你想20岁优秀,30岁出众,40岁卓越,50岁杰出,就必须先他们一步做准备,你准备得越充分,与他们的距离就会越大。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诱惑,所以你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你做事情必须有自己的主见,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成功难,不成功会更难。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也去做或者想去做。不要因为怕与众不同而随波逐流,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对他们的一生来说,未必是有益的。

聪明的玛格丽特听了父亲的话,顿时感到豁然开朗。从那以后,她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的行为。她知道,并不是多数人在做的,就一定是自己应该做的,自己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取舍能力,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拥有比同龄人更成熟的个性和更加出众的能力。

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最终就得被别人控制。

作为穷二代的我们,步入社会伊始阶段,就是我们能否把黄铜冶炼成黄金的重要阶段。这段时间内,如果我们把握不好火候,黄铜不但变不成黄金,还极有可能变成黄色的土坷垃。

社会上的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看上去似乎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懂;我们迫切地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又没有让别人关注的资本;我们觉得做什么都很简单,其实什么事对自己都不简单。

贫困的成长环境,接近扭曲的心理,很可能导致我们极度自负又极度自卑,极度个性又极度从众,极度勇敢又极度害怕承担责任……总之,我们就是一个矛盾体,不是在这个极端就是在那个极端。

我们非常渴望富有,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我们总认为自己还年轻,有资本犯各种错误,有大把的时间供自己挥霍。别人做的事自己要做,别人没做的事自己也要做,但是就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经过家庭和父母多年的圈养,造就我们表面上的特立独行和心理上的绝对从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现在应该做什么,盲目盲从,让我们在社会这台冶炼炉旁,忘记了最应该做的就是把黄铜冶炼成黄金这唯一应该做的事情。

把黄铜炼成黄金,最关键的几点是:

1.明白自己是在把黄铜炼成黄金;

2.在黄铜里加入什么原料才能引发它起化学反应,最后变成黄金;

3.不能因为别人的需要而离开炼金炉,时刻准确地把握住火候;

4.耐得住寂寞和孤独,把注意力只放在得到金子上,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

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把黄铜炼成黄金。

总之,我们认为大多数人做的事情才是正确的,自己不那样做就会吃亏,就会落人之后。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可以让他这块黄铜变成土坷垃,而我们要的是黄金。

总会有一天,你会明白命运为什么是这样。

总会有一天,你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

总会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竟然如此强大。

千万别向社会哭诉,社会根本不知道你是谁,更不会在乎你是谁。 9xp/l4KF6x4b8nmTFF71ym7Q33qnReo2Gt0v87nTa51/1RDYVH+NNYSH56QO9K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