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子给予的启示
刘墉是当代著名的作家、画家、教育家,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现在儿子刘轩已经35岁了,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且出版了四本专著。刘墉的女儿刘倚帆,在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美国的“总统奖”,成绩优异,如今已经考上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刘轩和刘倚帆虽然是同胞兄妹,可是刘墉对他们两个人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刘墉坦言,他在教育子女上确实是“男女有别”的,对儿子很严厉,对女儿很宠爱。他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告诫儿子“你必须用功,不能失败。”但是对小女儿刘倚帆则是给予更多的爱护和鼓励。
刘墉在教育儿子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的经验:对男孩不可以凡事安排的面面俱到,这样极容易使男孩养成做事不负责任的坏习惯。父母的过度包办会是孩子变得娇纵且不懂礼貌,不懂得珍惜,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
儿子刘轩出生之后,刘墉经常到美国推展中国文化,与家人很少相聚,直到刘轩七岁的时候,刘墉被聘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住校艺术家,才把家人接到美国团聚。这时刘墉发现儿子的性格内向,加上刚来美国的时候没有朋友,表现的十分自闭。刘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用传统的中国强权式教育来改变儿子的个性。
刘轩从小与妈妈一起生活,习惯了娇生惯养。但是,刘墉给他制定了严格的生活制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推给别人;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不可以让妈妈代劳;如果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就自己做饭吃;假期的时候出去体验打工的生活。不仅如此,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都有严格的规定,绝对不可以偷懒。
起初刘墉的规定让刘轩很不习惯,他对于父亲的这种管制也很反感,即便是和爸爸一起去看电影,一路上他都要向路人问好几次“现在几点了”。可见父子的感情。
刘轩小的时候种花,不敢用手和泥,刘墉看见之后就有意识地和了一堆稀泥,强迫儿子把手伸进去。平时在生活当中,儿子看电视时间太长了他要管,儿子打个电话他要询问。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了曼哈顿一个据说是“毒蛇猛兽经常出没”的地方上中学。刘墉在教育的过程中总是试图让儿子尝试磨难。
刘轩对刘墉说:“你为什么老是这样严厉地管着我,为什么对妹妹这样温柔?”
对于女儿,刘墉采取的教育方式是:给女儿尽量多的鼓励,让他能够充分独立,自己把握生活,但是在某些方面一定严格要求,在原则问题上绝不会放任自流。刘墉希望自己的女儿做个小淑女,他曾经说过:“时代越来越进步了,孔武有力的男生不见得吃香,娇小的女孩子照样可以统治世界。”刘墉给女儿创造了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
事实确实如此,刘墉把更多的宠爱都给了自己的女儿刘倚帆,他会教女儿怎么拍照比较漂亮,怎样站立的姿势最美,怎么化妆效果会更加靓丽。不过,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刘墉不会有丝毫的马虎。他会教育女儿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他会时时叮嘱女儿:“娃娃有没有去锻炼呢?有没有去健身房?”
每到吃饭的时候,刘墉会让女儿进屋把外公外婆叫出来一起吃饭。女儿时常会抱怨:“我不叫他们,他们也一样会吃饭啊。”这时刘墉就会很耐心地教导女儿:“你如果不去叫他们,可能外公外婆就会躲在屋里吃了。你去请他们出来吃饭,那感觉就不一样了啊。我们要懂得敬老,要关爱他们。”刘墉知道,中国传统的孝道一定要传递给下一代。
女儿在12岁的时候对肚脐装非常着迷,刘墉对女儿说:露肚脐的娃娃固然可爱,可这样如果着凉感冒了怎么办?女儿一下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以后也就不再穿这种衣服了。女儿习惯趴在地毯上一遍看电视一遍上网一边做功课,对此,刘墉却没有说什么。“她有这个本事每科照样拿A,我有什么话好说呢?”
有一年,刘墉带着女儿去了大陆,帮助一个贵州的女孩做眼角膜的移植手术。在同行的路上,刘墉问女儿:“天下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多,我们帮不过来怎么办?”女儿学着刘墉的口吻说道:“只因为我们看到了。”刘墉教育女儿有一颗宽广的心,谁都不是救世主,但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把快乐、温暖和安慰送给需要的人。让女孩懂得爱心,会使她活的有意义有价值。
给父母的建议:重视女孩的快乐指数
父母应该给予女孩的最重要的礼物就是“快乐”。快乐是女孩一生的财富,使她能够以比较能够以轻松的心情来迎接未来的挑战,快乐的人比较能以理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意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女孩子保持经常快乐呢?
(1)要注意培养女孩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她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她:“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帮妈妈做家务,我很高兴。”
(2)让女孩有机会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象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打雪仗、蚂蚁搬家——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3)给女孩显示自己的机会。每一个女孩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喜悦。“妈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这时即使你在厨房做饭,也要满足她这个愿望,并适时地给予肯定:“你讲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她喜欢的这个故事,对孩子而言是多么地快乐。孩子的热情、能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父爱,赋予男孩雄伟气概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个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约翰·格雷的经典命题,爸爸妈妈自身的性别特质本身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优势”,爸爸身上的阳刚之气、果敢、坚毅的性格等等都是妈妈难以展现出来的,聪明的爸爸会懂得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来打造男孩的男子汉气概。
学习更符合自己性别特质的教养智慧,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在我们传统的中国人眼中,父亲就是整个家庭的主心骨,他是家庭经济上的主要来源,也是全家重要事情的决策者。父亲在男孩的眼中,常常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角色。
“父亲”这个岗位对男孩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育儿专家给“父亲”这个岗位提出如下的几个方面和定义:
父亲是男孩游戏的重要伙伴,孩子需要在游戏中成长。
家庭组织一次野餐,父亲常常会带着男孩上山采果、下河摸鱼。在男孩看来,唯有父亲能陪他完成这次冒险,并且在危难的时候帮助他。即使在家里,父亲也常常会用触觉、肢体运动的游戏把男孩举到肩上,来回旋转,或抛向天空。这些动作常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父亲的大手和力量可以让男孩感受到刺激与安全,男孩快乐地“咯咯”大笑。
在刚开始的20个月时,父亲成为男孩的基本游戏伙伴,20个月的婴儿对父亲的游戏明显地感兴趣,反应积极;30个月以后,则成为主要的游戏伙伴。这时的婴儿能兴奋、激动、投入、亲近、合作而有兴致地和父亲一起游戏,他们会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父亲帮助男孩形成积极个性品质,培养男孩的正面情绪。
在现代社会,男性的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与人合作、有进取心等更是富有创业精神的一代人积极学习的精神。父亲正是促进男孩形成积极个性的关键因素。理想的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富有合作精神、热情、外向、开朗、大方、宽厚等个性特征。
男孩在与父亲的互动中,一方面接受影响并且不知不觉地学习、模仿;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求男孩具有以上特征。如果男孩在5岁前失去父亲,对他的个性发展会非常不利。男孩年龄越小,影响越大。没有父亲的男孩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具有较多的依赖性,缺乏自信、进取心,同时在控制冲动和道德品质发展上也有不离的影响。
父亲能提高男孩社交技能,让男孩今后成为乐于协作的人。
父亲是保持家庭与外部社会联系的“外交官”,对男孩社交需要的满足、社交技能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男孩长大,他与外界交往的需要日益增多,父亲成为男孩重要的游戏伙伴,扩大了男孩的社交范围,丰富了男孩的社交内容,满足了男孩的社交需要。
同时,父亲和男孩的交往使男孩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社交经验,掌握更多、更成熟的社交技能。当男孩在和父亲的游戏中反应积极、活跃时,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也较受欢迎。因为父亲影响了他的交往态度,使他喜欢交往,在交往中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活跃。
父亲能促进男孩认知发展,提高男孩的智商和情商。
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等的独特特点,特别是父亲与男孩在交往上的独特性,使男孩从母亲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是不完全相同的。从母亲那儿,男孩可以更多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体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从父亲那儿,则可以学到更丰富、广阔的知识,比如认识自然、社会的知识,并通过操作、探索、花样繁多的活动、玩法,逐步培养起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男孩的想象力受到刺激、变得丰富,并愿意动脑、有创造意识,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同步发展。
可以看到,男孩将来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的知识、沟通技巧都受到父亲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力是持久的、牢固的。没有父亲的人,常常感到不安、自卑,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生活在压力之中。正是父亲,为男孩的成长支起了一片天空,在他还没有能力经受风雨的时候,给他时间成长筋骨、养精蓄锐。父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认识到这一点,对每一个父亲来说,既是重要的责任,也是迈向成功教育的第一步。
给父母的建议:爸爸把好性格遗传给孩子
性格决定命运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但谁更能影响男孩的性格呢?答案就是父亲。
教育专家认为:对孩子而言,爸爸意味着安全和自信。幼儿园有一种叫“钻鱼”的户外活动器材,在爸爸妈妈接孩子回家时,经常会有孩子爬着爬着就到鱼背上下不来,害怕地叫爸爸或妈妈。妈妈听到孩子叫声后总是急急忙忙把孩子抱下来,而爸爸听到叫声后往往对孩子说,你自己下来!能上去就能下来。生活中的妈妈一般较爸爸胆小、感情丰富。看个电视,遇到不顺的事容易掉眼泪,爸爸在这方面更容易影响孩子形成勇敢的品质,对男孩儿来说,这一点很重要。
男性能显示给孩子勇敢、自信、安全、坚毅、强悍的性格特征,孩子的性格形成,与父母个性影响有很大关系,而爸爸的影响力又比妈妈的大。
爸爸同男孩的关系愈健全,将来男孩走向社会之后应付压力的能力也愈强。曾有一对夫妻在阳台上看见儿子与别人打架,这位爸爸在阳台上大声喊道: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一句话提醒了儿子,儿子本无心恋战,一溜烟跑回家。但是妈妈就容易指责自己的孩子或指责别人的孩子,把本该结束的事件延续。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性别影响性格的案例。
有一本很著名的励志书中讲到说,如果一个人拥有了好的性格,他再有勤奋、智慧等等优点中的任何一条,就能走向成功了。从爸爸们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好性格对人的影响力也是不言自明的。我们都知道,好性格不仅是具有脾气好、能为别人着想、开得看这些特征,更是积极进取、愈挫愈勇、追求卓越的一种习惯。这也是男孩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最好的财富。
父爱是女孩的精神财富之源
当我们看到女孩穿上新衣服高兴的样子时,一定会说:小女孩,还真是像妈妈。然而,人们可能忽视了一点,实际上女孩洗手的姿势、哈哈大笑的样子更像爸爸,她们不自觉地在模仿着爸爸,她们的内心也一直希望向着爸爸的方向发展。爸爸对女孩的影响是巨大的,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父亲影响着女孩的气质。
对于女孩来讲,气质远远胜过于她的容貌。美好的气质犹如一件美丽的衣服,永远不会褪色,令女孩光鲜可爱。而女孩气质的塑造,很大的程度来自于父亲的影响。
当女孩买了一件新衣服,很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如果爸爸很欣赏她的打扮,就会以赞赏的态度给予回应。女孩的气质是在父亲的赞赏或否定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她对于美的认识,对于气质的表达方式,也是来自于父亲的影响。
除此意外,父亲对女孩气质的影响不仅仅是服装打扮,还有对女孩艺术和学习方面影响深远。
我们不妨来看看著名画家丰子恺教育女儿的故事。
丰先生有很多朋友,他们常常到丰家谈天说地,正如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人们在一起谈书论画,畅所欲言,只要孩子有兴趣,丰子恺总是鼓励他们加入进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丰先生不仅看重待客之道,也非常珍视孩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品质。正是在这样开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孩子们渐渐学会了自己去辨别和理解事物。
除了在教育方式上开放、灵活,丰子恺自己也是一个很有创新意识的人。他在年轻时留学日本,但是经济原因让他只能停留十个月,在这十个月里面,他学习西洋画、小提琴、日文、英文和德文,他还常常去听歌剧、参观各种地方。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他还学习了俄文,并用俄文翻译了不少俄罗斯的音乐、文学、美术作品!
丰子恺学习、尝试的精神对儿女也有很大影响,丰一吟继承父亲的喜好,成为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画家,她的风格与父亲并不相同,用自己的目光来观察世界,是丰一吟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最大影响。
其次,父亲影响着女孩的性格。
有一位爸爸曾说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以前每次和女儿交流的时候,总是不看着女孩说话,对此他也没觉得什么,一直都没在意。后来,有一次,他在和女儿说话的时候一直用眼睛看着她。女孩告诉他:“我第一次感觉到你在和我交流。”这个爸爸很惊讶,女儿接着说:“因为以前每次你说话的时候都不会看着我。”
和妈妈相比,爸爸就不擅长表达自己对女儿的爱。然而,女孩的心总是细腻敏感的,如果她感受不到爸爸在赞赏她,就会以为是爸爸不爱她,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女孩就会感到自卑,甚至对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感兴趣。相反,如果爸爸很关注女孩,并且善于向女孩表达他的情感,那女孩会在爸爸的鼓励之下变得自信、乐观很多。
周婷婷从小就双耳失聪,又聋又哑,但她的父亲从没有对女儿放弃过,为了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正常地学习生活,爸爸没少费心。小学的时候,由于听不明白老师讲课,婷婷的数学非常糟糕,但是父亲一直在鼓励她,帮助她树立信心。有一次,爸爸给婷婷十道数学题目,而婷婷只做对了一道题,父亲显得很高兴,对她说:“你真是太优秀了,这么难的题目竟然做出来一道,将来一定能学好数学。”等到后来婷婷长大之后,父亲回忆起这段往事,告诉孩子说:多亏当时她做对了一道,否则的话自己真的都不知道怎样安慰女儿了。
正是由于父亲的鼓励,给予了婷婷很多积极的心理暗示,婷婷自信地迈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卡,她有勇气漠视令人绝望的生理缺陷,而获得了比常人更多的惊喜。
再次,父亲影响着女孩的择偶标准。
父亲是女孩遇到的第一位男性,所以很自然地为女儿树立了最权威的男性标准。在女儿的眼中,父亲是最可爱、最合人意、最值得尊敬、最有责任感、最有教养的人。
总之对于女孩来说,父亲的影响早已深入她的内心,无论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在女孩成长的路上,是父亲在指引着她对男性的认知。很多女孩在成年之后,都会选择那些与自己父亲很有相似之处的男人作为自己一生的伴侣。
给父母的建议:爸爸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女儿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关注他,尤其女孩显得更为强烈,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次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
经过许多实例和科学研究表明,父亲不管多忙都要抽空陪陪女孩,以满足她的情感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完美女孩。
如今父亲与孩子待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早上,在孩子没出门之前他们已经出门,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可孩子早已进入梦乡。父亲和孩子似乎永远是错开活动的,由于工作的繁忙,父亲再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管孩子。
萌萌的爸爸平时是一个大忙人,几乎没有时间和她在一起。
在萌萌的心中,爸爸就是一个提着公文包忙进忙出的人。她希望周末能够和爸爸一起去动物园或者是植物园,但是爸爸周五晚上接到一个电话,表情严肃地交谈了几句之后,开始犹豫要不要陪她了。
在爸爸犹豫的时候,萌萌感到担忧:
“他不能马上答应我,一定是再犹豫,这一次还是不行么?”
当听到爸爸说“这一次爸爸有工作要做……下一次……”的时候,萌萌心中既失望又委屈。
“在爸爸眼中,永远都是工作最重要”
“他之前也说过‘下一次’的,根本就不算数”
“我再也不会相信他的话了”
“讨厌爸爸”
这些缺少父亲陪伴与沟通的女孩被称为“情感饥饿”的孩子。
就拿萌萌来说,如果她需要的仅仅是去了解植物动物的机会,那谁来带她去都可以,甚至找一个生物学家最合适。但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萌萌,她内心最需要的,其实是一种爱的感觉——和爸爸在一起,相互交流,在亲密地接触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种被爱的感觉,是萌萌日后乐观、自信、积极的动力,也是加强一个女孩安全感和归宿感的的重要因素。
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父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赞助商”,而且对女孩性格的影响和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女孩的性格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职场人士一定要切记,多挤点时间陪陪女孩。你可以把孩子交给保姆、老人,但是谁也取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千万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孩子推给保姆、老人,不管多忙,一定要记住和孩子多聊天、多沟通。”这是一位职场爸爸在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时发出的感慨。
有这样一句格言:一个好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
所以,父亲为了表示对女孩的关心,可以利用每天午饭时间问女儿的情况,向女儿讲述有关自己的事情。或者睡前去女儿房间与她交谈一段时间。在平时的时候和女儿分享自己童年的生活,在轻松幽默中讲述自己曾经记忆深刻的事情。有时候也可以与女孩一同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感受,赢得她的理解和支持。
母亲放手,儿子才能长大
很多妈妈由于对男孩太过于精心照料,使男孩往往会对母亲过度地依赖,逐渐变成了娇软的“奶油小生”。
小学生强强对妈妈说:“妈妈,我的同桌小丽昨天打了我的头,还把我的书包扔到教室外面去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还有个小男孩居然对妈妈讲:“我一个人过马路害怕,妈妈你每天送我上学好吗?”
这些本应该是充满着阳刚之气的男孩,怎么会变的如此的胆小怕事呢?
我们不得不把矛头指向那些乐于事事代劳的妈妈,她们处于疼爱孩子,为孩子做好一切,结果换来的是男孩自理能力的下降。
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孩子,在中午吃饭时突然大哭起来。老师问他为什么哭,男孩子一边抽泣着一边说:“今天的鸡蛋太硬了,没法吃。”原来,以往男孩带的鸡蛋都是妈妈事先剥好皮的,而这次来不及了,妈妈没有帮他剥皮。
东南大学的一位教师说,一些学生考入大学、离开父母后,基本不会独立生活,不能自理自立。一位考上南京某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入学一个月便将自己的各种证件、钱物等都丢失了,并且无法处理简单的日常生活。不得已,学校只能要求他的家长前往学校帮助其料理生活。后来这名同学还是感觉生活不适应,只好休学回家。还有的学生将自己换下来的脏衣服打成邮包寄回家,让父母去洗;一些大一、大二的学生均反映适应不了大学生活。
其实,男孩从小就有独立的愿望,两三岁的孩子常常会对母亲说:“我也能干。”上了学的孩子更常常希望有更多的独立做事的权利。有的时候,正是因为妈妈太能干了,把本该男孩自己独立做的事情也都一手包办了。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有一位妈妈拿者抹布来帮助儿子做卫生。老师不禁感到纳闷,问这个妈妈:“平时孩子在家做家务吗?”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妈妈毫不犹豫地回答:“疼还疼不过来呢,怎么能让他做家务呢?”
男孩要经历自己独自处事才能长大成人,如果妈妈总是不给男孩机会,他又怎么能有成长的余地呢?这样被妈妈“一手包办”长大的男孩,将来肯定是懒惰与无能的,注定会给家长带来悲哀和失望。
要想把自己的男孩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男子汉,当妈妈的可以表现的不那么强势,给男孩提供显示本领的机会。母亲的过于能干、刚强,会让男孩失掉施展才华的天地,并慢慢的能力被弱化。
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妈妈把男孩当成一个男子汉来培养,他会慢慢变成令妈妈满意的男子汉。如果妈妈总是把男孩当做一个小孩子,即便他已经长到了十几岁甚至是二十几岁,他在心里也会永远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小孩子。
给父母的建议:适当让男孩受一点苦
有一次,我国有一位青少年教育专家到华盛顿参加完一个国会的听政会,出来在路边等车,看见一个母亲和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过马路。那个小孩不小心摔了一跤,母亲走了过去,对小孩说:“汤米站起来!”小孩继续在地上耍赖。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表情越来越严肃:“站起来!”小孩立刻站起来了。母亲把小孩带到路边就开始训斥:“汤米,你看看你刚才,像个男子汉吗?还说长大了要保护妈妈,你那个样子能保护我吗?做事情不能担负自己的责任,还妨碍交通。”3岁的小孩含着眼泪,被妈妈带走了。
赫胥黎说:“人在早年遭受几次挫折实际上有极大的好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男孩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在成长时期太顺利了未必是好事,对男孩过分保护,往往会妨碍男孩身心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变得胆怯、依赖心重、神经质,不敢做任何尝试,而且不易与人接近。为了让男孩在以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要精心设计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使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男孩才可能在以后少吃苦。
众多家长也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怜子之心让他们非常矛盾。男孩迟早都要单飞,在成长的道路上吃一些苦,绝对不是坏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过苦难的男孩,方有希望成为大器之材。我国儒家的亚圣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让男孩成就辉煌的人生,就放手让生活的磨难去砥励男孩坚强的品质和心性吧。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和安逸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一个可以培育信念,一个只能播种平庸。身为教育男孩长大成人的父母,必须让男孩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如今的男孩生活过于安逸,普遍缺乏经受磨炼的机会,因此,他们很难学会忍受挫折和失败带来的负面情感,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父母要让男孩们知道,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将是普遍现象,未经锻炼的翅膀难以搏击人生的风雨,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父母要认识到,要想让男孩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男孩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自小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教会他们敢于面对挫折,不怕失败,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经过在逆境中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男孩才能更具生存竞争力,这也是父母应为男孩尽到的义务和责任。
有位男孩考上了一家部队院校,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让男孩苦不堪言,他在给家长的信中屡屡透露出不能承受的意思。他的父母千里迢迢去探望,看到男孩的确很苦,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态,就是平日穿衣叠被吃喝等杂务也得用统一整齐来规范,更别说每日早晨风雨无阻的五公里越野长跑。他们只呆了三天就被队领导要求返乡,他们看着男孩黑瘦的模样,内心充满矛盾——男孩平素一进家门就喊饿的,可现在,肚子咕咕叫,还要饭前一支歌!怎么办,母亲几乎动了把男孩领回家的念头,可父亲却一直坚持:“别人家的男孩能行,咱家男孩也行!”后来两位家长终于释然:他们的男孩现在成熟稳健,果断独立,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狮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狮子推到深谷,让它从危险中挣扎求生,这个气魄太大了。虽然这种作风太严格,然而,在这种严格的考验之下,小狮子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才不会泄气。在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山涧之后,它拼命地、认真地、一步步地爬起来。它自己从深谷爬起来的时候,才会体会到‘不依靠别人,凭自己的力量前进’的可贵。狮子的雄壮,便是这样养成的。”
女儿是妈妈的影子
常人讲到:“女孩是妈妈的影子。”就是在形容女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妈妈,就会有什么样的女儿。
大多数的女孩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把妈妈当成自己的模仿对象,母亲可以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女儿。女孩也是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中从妈妈那里学会了生活的方式和处世的态度。
妈妈是否善良,是否有爱心,这些决定着女儿的品格;
妈妈是事业心更重还是更加以家庭为重,这些决定着女儿将来对家庭的态度;
妈妈在社交圈子中的地位和风格,往往是女儿模仿的轨迹;
正是因为如此,妈妈们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可能就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有的时候由于自己不经意的小动作,甚至就会给孩子带来误导。
姗姗的妈妈发现自己的女儿有私自拿别人东西的毛病,就觉得很纳闷:因为爸爸妈妈从来都不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她是怎么学会的呢?而且让妈妈更加担心的是,孩子年纪小小,并不懂的“偷”的意思,可是姗姗的行为——私自拿别人的东西,不就是偷吗?
妈妈经过仔细地反思,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妈妈平时去超市买东西,总是习惯把姗姗带上。姗姗看到妈妈把需要的东西从货架上拿下来放到购物筐里,然后就可以拿回家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行为,姗姗就觉得只要是需要的东西,直接拿过来就是自己的了,她并没有注意到妈妈最后还要结账。妈妈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就非常后悔,不应该把孩子带到商场买东西。
可见,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对女孩的影响很重大。
妈妈是否孝敬老人、妈妈是否喜欢帮助别人,这些女儿都是看在眼里,并且在认真地模仿。所以,聪明的妈妈先要为自己塑造一个好形象,然后教育女孩就成了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给父母的建议:别当女孩的反面典型
妈妈是女孩心中最信赖的人。通过与父母的朝夕相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女孩的心灵深处埋下相应的种子,妈妈的反面行为,对女孩的未来只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女孩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行为习惯、兴趣爱好都会或多或少带上家庭的烙印。“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句话不无道理。
一个人打算悄悄跑到邻居家的麦田中偷一些麦子。
在同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到处漆黑一片,她偷偷带着女儿离开了家。
她压低声音说道:“孩子,你给我站岗,如果有人来就大声喊我。”
然后这人溜进麦地,开始收割,不一会儿,女儿就喊道:“妈妈,有人看到你了!”
这人向四周看了看,但是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于是她把割下的麦子收拾起来,又走进麦地。
“妈妈,有人看到你了!”女儿又大声喊道。
这人再次停下来,向四周张望,但还是什么人也没看到。她又收了些麦子,然后来到另一块麦地。
过了一会儿,女儿大声叫道:“妈妈,有人看到你了!”
这人又一次停下手中的活,向四周望了一下,但还是什么人也没有看到,于是她把割下的麦子捆好,然后溜进最后一块麦地。
“妈妈,有人看到你了!”女儿又叫了起来。
这人停止收割,向四下看去,还是没有看到人。“你为什么总是说有人看到我了?”她生气地问女儿,“我四处看了看,什么人也没看到。”
“妈妈,”那孩子低声说道,“有人从天上看到你了。”
站在女孩的角度,我们禁不住为故事中女孩的诚实和童真喝彩,但同时又为偷麦子的家长感到悲哀。虽然孩子涉世未深,但家长的行为直接给她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偷麦子看似一件小事,但在女孩的心灵上该打上怎样的烙印?
很难想象,这样的家长,能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也许,家长的许多行为是无意的,但无形中就成了孩子不诚信的“始作俑者”。把目光投向更多的家庭,其实有很多家长在不经意间就做了孩子的反面教材。
一个叫花花的小女孩,本来非常诚实可爱,但到4岁左右就变成了一个好说谎话的孩子。原因何在呢?原来是受她母亲的影响。花花的母亲平时爱占小便宜。
一次,她带亮亮去买水果,趁卖主未看见,便拿了几个梨放在自己提兜里。这情景被花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也开始变得爱说谎起来。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每日四问中的第四问便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愈大,为非作恶的能力愈大。不容乐观的是,当前社会的非诚信教育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污染已经相当严峻。由此我们提醒各位家长,千万要注意以身作则,不要做女孩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