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篇第一章 蓝色男孩与粉色女孩

性别暗示无处不在

当一个孩子性别确定的时候,即便他对此一无所知,可是周围的环境已经为他的性别贴上了独特的“标签”,人们也习惯按照不同性别的社会期望来塑造他。这些性别暗示,从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在陪伴着他:

在医院的婴儿室里,在男婴的床头贴着蓝色的标签,在女婴的床头则贴着红色的标签。

如果男孩哭了,家长就会告诉他:女孩子才会哭泣,男孩则是“有泪不轻弹”。

女孩得到的玩具是芭比娃娃,绒毛玩具,而男孩的玩具通常是变形金刚或是运动器械。

在家长、老师与儿童的互动中,我们需要儿童按照他们的性别角色的期望来行动,而且渐渐地将这种鼓励变成强制,我们习惯对“守规矩”的孩子给予肯定和表扬,对“违规”的儿童给予惩罚和批评,这样就更加强化了性别角色的模式。

在这种教育氛围中,孩子们把世界分为男人和女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这些性别定式,这是一种性别单一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过于强调性别,讲求性别身份及性别气质的认同,反而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给父母的建议: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我们都了解男女之间天生的性别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引发的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已经能够很肯定地认为: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性别不应该被忽略。

在很多人能看来,性别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即把“性”“别”分开来。例如,教育孩子们了解男女生理结构如何之不同,月经初潮和遗精是怎么回事,教导男孩和女孩各自应恪守怎样的性规范,等等。

实际上,这种关于性别教育的观点是片面的,性别教育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性知识传授,还包括心理发育更涵盖了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便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授社会文化所认可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使孩子身心发展正常健康,为他(她)在将来的生活、婚姻中幸福长久,并在社会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做准备。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性别意识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性别意识,在3岁以后开始朦胧地对性别这个概念有点感觉,开始感觉到自己和有些小朋友(也就是异性)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时的家长就应该开始着手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的培养,从着装、行为等方面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帮助他们形成心理性别。

有些家长会有意无意地把孩子的衣着和玩具异性话,比如有的家长就会给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辫子,这就很可能导致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甚至有的孩子会喜欢用相反的性别特征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的性身份认同困难,当他们走进集体生活中的时候,会感到孤立和茫然无所适从,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极为不利。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性别特质实际上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种延伸。但是,每个人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有其特点,即使同是男孩子,也各有不同;因此,如果单纯只是因‘性别’施教,可能会限制孩子潜在东西的发挥。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根据不同性别的不同生理、心理有侧重地挖掘孩子的潜能,进行不同的训练。从性别平等愿望出发,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及努力方向,是性别教育所不可或缺的。

最后,我们还要提醒的一点就是,在尊重他们各自不同特质的同时,也不能把男女彻底分化,认为世界只能分为男女两部分,而造成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染色体负责设计人体

2004年,日本新出生的男孩总共有56万人,女孩总共有54万人,也就是说,在每100个新生儿中,有51个男孩,有49个女孩。这样的比例,不仅是在日本,在其他的许多国家,都大致是这样的一个数字。

于是,接下来就会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自然产生的男孩数量和女孩数量大致相同呢?”“那么为什么自然生产出来的男孩比女孩要稍多一些呢?”

每一个新生儿体内都有来自母亲的23条染色体和来自父亲的23条染色体。卵子和精子各自提供了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生物学家为我们解释,决定婴儿性别的,不是卵子,而是精子。如果卵子是被X染色体的精子受精,那将来生下来的就是女孩,如果卵子是被Y染色体受精,那最后生下来的就是男孩。由于在自然界中,X精子和Y精子的数量是基本一致的,所以男女的比例基本上就是一比一的,这就是自然生产的新生婴儿男女数量大致相等的原因。

有趣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仅能够决定性别,而且还会决定其他的一些生理因素,比如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男孩一般比女孩要高很多,女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要比男孩好。究其原因,其实都是染色体在作祟。

首先,是Y染色体使男孩能够长的更高。

根据英国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男人的平均身高在174.4厘米,而女人的平均身高则是162.2厘米。也就是说,男人的平均身高比女人要多13厘米。生物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具有Y染色体将会使最后身高增加约9厘米,也就是说Y染色体上面包含着增加身高的“生长基因”。

其次,X染色体能够使女孩建立更完善的脑神经网络系统。

无论什么时候,男性的精神疾病发病率总是高于女性。男性患认知障碍疾病的人数是女性的1.5倍,男性患自闭症的患者是女性的3倍到5倍。这种发病率的差异究竟是如何引起的呢?有的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男性患有认知障碍症的患者比女性多,是因为没有后备的X染色体。他们在X染色体上发现了那些同认知障碍和自闭症有关的基因,而神经元细胞的正常生长则需要X染色体的协助才行。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也就相当于多了一层保险。所以,相对于女性的脑,男性脑的处境是不太安全的。

再次,是X染色体使女孩的抗传染病能力高于男孩。

在民间,老人们中间都“迷信”这样的说法,男孩不如女孩容易养大。现在,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这句古老的说法是正确的。在儿时的男孩的确抵抗力要比女孩弱很多,时不时地就会发烧咳嗽。如果有传染病来袭,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被感染。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不免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当病毒即将侵入体内的时候,我们体内就会启动将它们排除或者是消灭的机制,这就是“免疫机制”。而男孩和女孩的这种免疫能力是否有差异呢?答案是肯定的。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能够保证免疫系统正常发挥作用的基因,全部都是X染色体。由于女性比男性更多了一条染色体,所以比男性的免疫能力更强。

以前,对于男女的差别,特别是在医学领域,注意到的基本上就是两者生殖器官的不同或者性激素的不同等这些很容易被观察到的差别。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当人们将眼光投向了染色体,才发现其实男女之间的许多差别,大家都没有找到真正的秘密所在。走进染色体的奇妙世界,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男孩与女孩的差异,是天造的,我们无法改变。

给父母的建议:帮助男孩提高抗病能力

上面提到,在幼儿时期,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被传染上疾病。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染上疾病,纷纷把注意力转移到“提高免疫力”上来。有的家长通过给男孩服用保健品的方法来增强他们的免疫能力,不惜高价为男孩购买各种维生素片、免疫球蛋白等生物制剂。

帮助男孩提高免疫力,究竟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呢?相关的专家认为:药物有效,但不可以乱用,也不可以没有节制。

很多家长迷信维生素类药物的奇效。实际上大部分的维生素对提高免疫力并没有帮助,维生素C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可以过多地服用,更不可以大剂量、长时间地服用。如果男孩的确出现了一些免疫力底下的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使用。

事实上,绝大多数出现免疫力底下的儿童并不需要特殊地治疗,家长只要多注意加强平衡孩子的营养,增进体格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这样的话孩子的免疫状况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男孩的免疫力,家长应该帮助男孩养成以下的一些良好习惯:

(1)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保护好黏膜就是建立了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

(2)睡眠充足。男孩要保证每天8—10小时的睡眠,睡眠不良会让体内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的T细胞数目减少,生病的概率会随之增加。

(3)减少糖摄入。尽量少给男孩吃含糖量过高的饮食,会干扰白血球的免疫功能。

(4)适当补充脂肪酸EFAs。EFAs对免疫细胞非常重要,坚果类还有深海鱼类中都含有丰富的EFAs,多食用对提高免疫力很有效果。

(5)多吃蔬果。柑橘类的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能增加噬菌细胞的数量。番茄、香菇以及十字花科的蔬菜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让男孩调皮捣蛋的睾丸激素

男孩大多喜欢集体生活,更加喜欢主宰、控制环境,并善于根据自己的实力来估计自己在所处集体中的地位。相对于女孩来讲,男孩更喜欢竞争,竞争的环境可以使他变的更加兴奋,男孩也更愿意接受挑战,喜欢不为任何理由的冒险。

教育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分别观察6个月大的男婴和女婴,当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女婴会通过哭泣来解决问题,而男婴会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解决问题。通过分析这个对比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男孩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爱和支持,就会比女孩更快地走向独立。

心理学家将男孩称为“有攻击性的小机器”,在运动能力、爆发力等方面,男孩要远远胜过女孩,同时,男孩的动作速度和猛烈程度也会远远超过女孩。男孩天生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这取决于体内的睾丸激素。

男孩喜欢玩冲锋枪,喜欢捉弄小猫小狗,拎起它们的小耳朵。

男孩喜欢玩火、喜欢扔石块,并且不会像女孩一样友好相处,他们会在游戏中粗鲁地推到小伙伴。

男孩有时还会有意激怒自己的弟弟妹妹,从中得到快乐。

正是由于睾丸激素的存在,使男孩表现出不同于女孩的特征。了解睾丸激素是父母帮助孩子的一个途径。父母懂得相关的养育知识和技巧,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情感影响,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男孩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但是耐久性很差,表现的很毛躁。他们经常没有听清指令就会盲目行动。

男孩更加富有个性,他们喜欢张扬的做事风格,并且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自豪感。他们的行事风格看上去果断、大气,富于斗志和进取心。

男孩天生好动,喜欢实践,总是把家里的东西搞坏,他会出于好奇把家里的闹钟拆掉,为了听听清脆的响声而把杯子摔在地上。

睾丸激素对男孩的影响远远超过生长激素对男孩的影响,男孩因而变得精力旺盛,脾气狂躁。科学家曾做过很多实验证明这一点,比如,给雌老鼠注射睾丸激素,这些老鼠竞试图和同性进行交配,彼此还会进行厮杀。这个实验足以证明:男孩好斗的根源就在于睾丸激素的作用。

给父母的建议:帮助男孩找到旺盛精力的发泄渠道

在学校里教课的老师总会发现有这样的情况:男孩的表现不像女孩那样稳定,要么是班里品学兼优的班干部,要么就是“出类拔萃”的坏小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男孩体内的睾丸激素。这些男孩通常是体格健壮,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喜欢竞争和挑战,而且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由于男孩的这种精力过剩,使得他们如果不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或是有意义的事中去,就会投入到恶作剧中去。父母和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有位老师来到了新的班级担任班主任,来到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班级”,尤其班上几个捣蛋的男生,素有“四大天王”之称,这个小团伙的头领,是个看上去酷酷的男生,从来不会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如何把这些孩子搞定呢?

这位老师开始观察这个男孩,发现他总是面无表情的样子,就找了个机会把他叫过来问道:“这位同学你过来,老师有没有得罪你?”

男孩答:“没有。”

“那你怎么总是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这样很容易使别人误解,以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下次改过来,好不好?”

“好。”这个男孩仍然面无表情地说。

“老师看你在同学当中很有威信,现在我给你一个任务,你每天当警察,负责管理班级的秩序。”

这个男孩简直不感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直以来,所有的老师都把他当做有问题的孩子,没想到这位老师会委以他重任,他点点头。

当上“警察”之后的这个男孩非常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他的任务。“站住,怎么迟到了,名字记下来。”他的几个“同党”也协助他一起完成班级的管理。这些被赋予职权的小男生一下子充满了正义感,从此之后不捣蛋了,并注意以身作则,慢慢地开始成长进步。

老师看到这样做很有效果,有一次他又把这个男孩叫过来:“你的工作做的不错,我看你可以当班长,试一试,怎么样?”

这个小男孩简直受宠若惊:“老师,不行的,我当不了。”

“要不就先当一个星期试一试。”

男孩很勉强地答应了,结果这个班长挂帅之后就一直干到学期末,而且男孩深知作为班长,是品学兼优的代表,文化课的成绩也提高了不少,班级的风气也越变越好。

原本是个“问题男孩”,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位老师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或老师要能和这样的男孩交朋友,引导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这些男孩往往就会变的非常出色。反之,如果父母或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对男孩耐心引导,对他们的行为听之任之,这些男孩肯定会到处惹是生非,寻求发泄精力的途径。

让女孩甜美可人的雌性激素

在古老的童话中,天使说:女孩是用糖、香料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做成的。与喜欢刀枪的男孩相比起来,女孩更喜欢的东西要美好的多。

也正因为如此,女孩好像看上去更容易养活。女孩喜欢安静,喜欢合作,她们不会像男孩那样喜欢冒险,也不会把家里的电器都拆的七零八碎……

女孩的荷尔蒙通过链接大脑里的细胞来告诉体内成千上万的细胞该做什么,规划着女孩的未来。尽管一个三四岁的女孩不会经历荷尔蒙循环的周期,但当荷尔蒙在女孩的体内发生作用的时候,她就会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来面对生活:

女孩的情绪变得越发敏感,会突然间哭个不停,如果家长问她原因,她会说:“呜……我想多多。”

女孩对父母更加地依赖,有的时候甚至不敢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

女孩对自己喜欢的人总是乐于讨好:她会讨好父母,讨好老师,甚至想讨好所有的人。

女孩的自尊心更加强烈,如果有人说她长的不漂亮,她就再也不搭理了。

女孩更喜欢和大家一起玩,不喜欢独自行动,而且对周围的人都很友善。

女孩更喜欢比她还小的小孩,喜欢小动物。

雌性激素对女孩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控制了女孩的情绪,它促使女孩对周围的人更加亲昵,它帮助女孩提高了思考的能力。女孩的体内也有睾丸激素,但只是男孩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女孩没有男孩的侵略性,且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折磨。

荷尔蒙对女孩的个性、情感、道德、精神和身体发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女孩不像男孩那样富有攻击性和冒险行为,而是更具有预测能力,更加谨慎细心。女孩把友谊看得格外重要。

荷尔蒙导致女孩的情绪天生就是变化无常。当女孩哭泣的时候,我们需要紧紧拥抱她;当女孩想说话的时候,需要我们来和她交谈;当女孩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我们来帮助她。对于女孩,我们要给予最高境界的耐心,最好的见谅,最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重视女孩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经常送给她们小礼物,温馨的卡片。

月经周期对女孩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在月经来临之前的两个星期,女孩的情绪比较稳定,而后的排卵期,女孩会变的经常生气、易怒、神经过敏、悲伤、失望、缺乏自尊,给人的感觉就是她的大脑短路了。

给父母的建议:利用同伴资源,促进女孩的友好交往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验,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意意识,而会导致个人主义的蔓延。”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当中都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往往缺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经验,这非常不利于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属性的人。尤其是女孩,她们原本就很注重与人交往的这种成功体验,如果在交往方面出现挫折,那会使女孩感到格外地沮丧甚至是失落。

对此,家长可以把女孩身边的这些小伙伴看做是一种资源,帮助女孩学会交往。

首先,家长可以创造机会让女孩与比她大的哥哥姐姐在一起玩。哥哥姐姐比她大,一定会让着她,这样一来,女孩可以充分感受到哥哥姐姐的关怀与谦让,并且这些哥哥姐姐的行为也为她提供了一个可供模仿的典型。女孩既可以感受到与哥哥姐姐在一起游戏的乐趣,还有利于她形成独立、合作和帮助别人的意识,在她以后走入集体生活之后就会很好地适应。

其次,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女孩与其他小伙伴的友好交往。游戏是每个孩子都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作为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来促进女孩的各方面成长,让女孩在游戏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并形成一定的角色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言交往的能力。

有一位幼儿园的老师组织小朋友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仅记住了同伴的姓名,记住了同伴都有哪些显著的特征,还和同伴建立了亲密的关系,逐渐消除了对家人的依赖。

再次,巧妙利用玩具,促进女孩交往。

女孩都喜欢玩玩具,作为家长可以鼓励女孩把她最心爱的玩具拿到学校与别的小朋友一同分享,让他们通过玩玩具来沟通感情。女孩首先分享自己的玩具,而后就会玩别人的玩具,在这样的过程中,她会逐渐学会与同伴分享,学会相互谦让,有助于培养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

可怕的“娘娘腔”与“野蛮女友”

几十年前,美国著名的预言家阿尔文·托夫勒预言了世界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就包括了男女性别逐渐趋于中性。而时下的“中性”的确已经作为一个时尚的词汇,频繁出现在我们面前。

走在学校的校园,我们不难看到超短发型、宽边眼镜的女生打扮,并且这样的人群还有增多的趋势,她们觉得这是一种时尚。不仅如此,一些男生性格文弱、细腻、敏感,女孩子却泼辣、粗狂,这样的情况在中学校园里也不是少数现象了。

香港中文大学的张雷教授曾经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进1000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进九成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化趋势。尤其是有90%的家庭都用男性化的教育观念来教育女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父母倾向于用传统的价值观来鼓励独生子女适应社会中的发展和竞争。

在北京是海淀区的某知名小学,一个班级的是三位学生干部中有九位是女孩。在小学,班干部由女生担任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女生无论是从学习成绩,还是爱好特长,无论是从待人接物,还是组织活动,都普遍比男孩要强。

“假小子”已经成为个性的代名词,“野蛮女友”也已经成为最时尚的元素。很多家长在对女孩进行培养和教育的时候,就希望她们在个性上能够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能力更加全面,行动更加果断。

今天的社会,对女孩的认识趋于多元化,像李宇春那样的女孩反倒会受到热烈地追捧。张雷教授认为:女性中性化是全球大众文化中的一种趋势,并且还会包括男性女性化。

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对于对于性别的认识已经采取更为理性的姿态,中性化作为一个时尚的词汇,越来越被我们熟悉。

有一位心理咨询中心的分析员这样分析女孩逐渐呈中性化的原因:因为在心理学中有这样的理论,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优势的人比较灵活,更擅长于人际交往,更容易被社会接纳,具有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并且在学生圈里,性格洒脱、直爽、带点男子豪气的女孩在青春期的交往中更受人欢迎。

丽丽从小就喜欢和男孩子在一起玩,别人问她原因,她就说:“和女孩一起玩容易吵架,和男孩在一起玩,大家都会让着我,不像小女孩一样有那么多事。”;丽丽不喜欢玩布娃娃,也不喜欢穿裙子,而喜欢爬树捣鸟窝,打弹球拍码号,性格大大咧咧的,别人都说她是个“疯丫头”。

丽丽渐渐长大了,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她周围的男孩子都把她当做是“哥们”,好像忽略了她是个女孩子,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一个都有了男朋友,丽丽有点着急了。

难道性别真的可以忽略不记吗?当性别失去了严格的分类之后,男性和女性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女孩可以具有男孩的出色品质,比如勇敢、坚毅,男孩也可以具备女孩的优势,比如细心、周到,但是,男和女毕竟是一种自然的属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进行颠覆,如果违背了自然的法则,那将会出现很多不自然的后果。

震震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同自己的妈妈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长辈们都很疼爱他,可以说是关怀备至。

在真正成长的过程中,家人也从来没有给他灌输过关于性别的知识,他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与外婆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很自在,没有感觉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上了小学之后,震震就很自然地和班上的女生玩到了一起,然而男生却常常嘲笑他,甚至是欺负他,虽然有一群“小姐妹”半路为他两肋插腰,可是震震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难过。

到了震震大学之后,他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耐之下,家人帮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男同事很多,他无法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没有过试用期就被辞掉了。

给父母的建议:让男孩不再柔弱

我们成人世界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些男人在家庭中没有任何地位。不管他们的工作有多努力,在外面多么受到别人的尊敬,但是一回到家里就会像个孩子一样,他们的妻子会为此伤透脑筋。

当女人们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肯定会有类似的抱怨:“我家里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我丈夫”。因为对于妻子而言,优秀的丈夫能够承担家庭的责任,能够帮助她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些爸爸回到家往往就是盯着电脑,完全不把家庭事物放在心上,怎么不会让妻子感到恼火呢?

虽然这些妻子对丈夫颇有微辞,但是对自己的儿子却宠爱有加,妈妈们不愿意让儿子分担家务,愿意给他最快乐的童年。可是对男孩来说,如果在年少时候就长在温室里,不懂得承担责任,可能到了成年之后,自己都无法对自己负责,那怎么会对妻子、对家庭负责呢?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妻子抱怨。

所以,父母要有意识把男孩训练的更加刚强,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注意:

1.让男孩独立生活

父母要改变什么事情都替男孩包办的态度,而是要多给男孩自主的机会。不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凡是应该男孩自己做的,父母一定要放手要他自己做,并坚持这样的原则:你能干的,我绝不替你干;你不会干的,我教你干;你让我干的,我考虑该不该干。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在生活方面都帮助男孩料理好,男孩只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就好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男孩在生活中形成的依赖心理会阻碍学习过程中自强自立精神的形成,这也是形成孩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男孩在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抗挫折和困难的意志,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而且,当男孩在进行劳动等实践的同时,一定会切身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当这种感情升起之后,还会促进男孩会更用心学习。因此,父母应该让男孩学会自己独立生活,交给他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能力,可以先从小事着手,比如:让男孩自己准备早点、夜间要自己上厕所,等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对于培养男孩坚强、勇敢的品质是有益处的。

2.让男孩成为强者

如果想让男孩坚强,就千万不要把他看作是弱者。只有他自己能立定脚跟的时候,他的意志才会坚定。

居里夫人就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品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把大女儿送到了战争的前线去救护伤员,并且告诉孩子,当外面炮声隆隆的时候千万不要躲到地窖中发抖。这种把孩子当成强者的态度会是他们成为真正的强者。

3.让男孩增强自信心

培养男孩的自信心,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正在成长过程中的男孩更需要体验挫折的经历,家长应该鼓励男孩了解并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大胆尝试,享受成功。找到更多的理由表扬男孩,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当男孩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就不会一蹶不振,轻易放弃了。

4.让男孩正确看待失败

当男孩遇到失败的时候,父母要帮助男孩找到失败的原因,和男孩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自己无法控制的状况出现。作为家长在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的同时,还要给男孩做好心理准备,人生因为充满了挑战才精彩的,失败中也包含着有益的因素,能克服失败的男孩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UJ1i57LhZtZo87Ujw7L9fhW4mr0uKRM1azu/u8Hg00v3s1HsQNkwuNC5KAzykr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