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我篇

重言传轻身教,做了不合格的家长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托尔斯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孩子生下来本是一张白纸,他们本能地模仿和他们接触时间最长、与他们最为亲近的人——父母,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个性品质总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实际上,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形象往往成为子女“自我形象”设计的参照物。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孩子在童年时期个性、品德逐渐开始形成。此时他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而这种模仿又是没有选择性的,因此父母的行为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甚至被孩子全盘接受。我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也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重视言教而忽视身教

“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古训,是我国传统家教的重要经验,很值得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发扬光大。目前有不少家庭教育只是重视言教,而忽视身教。

有些父母,重言教,轻身教,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危害甚深。这里不妨看两个生活镜头——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儿子在公园里玩耍,妈妈指着地上的易拉罐对儿子说:“看,易拉罐到处乱扔,多不卫生!”然后将其一脚踢开。

一位父亲教女儿背古诗。父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女儿:“爸爸,我手里的面包吃不了啦!”父亲:“那就扔掉吧!”

作为父母千万不能只重视言教而忽视身教,能否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是教育的关键。

对子女的日常教育,行动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无时不影响着孩子,但在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后者的威力就更大了,给心灵一个轻松的空间,就会有一个愉悦的面容展现在人流中,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空间,就会造就一个健康的新青年,用我们的思想来主宰我们的灵魂,用我们的行动来引导子女的成长。

只要求孩子不要求自己

孙路一进家门,就看见儿子拿着瓶啤酒自斟自饮,已经喝得满脸通红了。他冲上前,生气地夺下酒瓶:“好小子,你还喝上啤酒了!”儿子挥挥手:“有什么了不起,喝点啤酒算什么呀,你不整天喝吗?”

儿子借着酒劲毫不屈服,先是让孙路有些不知所措,转而就是火冒三丈:“反了你了,还敢说你爸了!”说着,抬手就是一巴掌。

父母要重视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榜样作用,凡是要求孩子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矩,父母首先要做到,才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和督促孩子,孩子也才会心服口服。

当孩子指出父母的错误时,父母应该首先欣慰地认识到,孩子有了自己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他的心智越来越成熟了。并要像要求孩子那样,虚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批评,承认自己的错误。

父母做不到诚实

有位叫佳佳的孩子,本来非常诚实可爱,但到8岁左右就变成了一个好说谎话的孩子。原因何在呢?原来是受她母亲的影响。

佳佳母亲道德修养差,还爱占小便宜。一次,她带佳佳去买水果,趁卖主未看见,拿了几个梨放在自己提兜里。这情景佳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家,佳佳妈妈总让婆婆做这做那,自己则借口出去办事,其实是领着佳佳去朋友家串门或上街闲逛。每当买回好吃的东西,佳佳母亲总是藏在自己房间里,同孩子一起吃,不让婆婆吃。她还叮咛佳佳:“奶奶问时,你就说什么也没买。”妈妈的所作所为,对佳佳的影响极大。不久,佳佳也成了爱说谎话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诚实也是父母的本分。

要想让孩子不说谎,父母也要把住“谎从口出”的关。为培养孩子诚实做人,家长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如果要求孩子拾金不昧,家长就不能将捡到的物品据为己有;如果要求孩子不说假话,家长就不能哄骗孩子。不然,孩子是难以形成诚实品质的。

家长常常言行不一

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常常言而无信。例如,孩子哭闹时,父母常用许诺来哄孩子:“别哭了,回头妈妈给你买支冲锋枪。”尽管这样说了,家长并没想到兑现。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了泡影,久而久之,孩子不仅逐渐失去了对家长的信任,慢慢地也就学会了说谎。

我国古代有个“曾参杀猪”的故事。一天曾参的妻子去赶集,他的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纠缠得无奈,便对孩子说:“你要听话,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住了。曾参妻子从集上回来时,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就上前阻止说:“不过是哄孩子玩的,怎么真的要杀猪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欺骗孩子,就是教孩子说假话。”于是,曾参杀掉了本来还要养着的猪,兑现了妻子随口许下的诺言。

家长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家长,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告诉家长。因此,家长和孩子形成真诚和互相信任的关系,是培养孩子诚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一致

教育孩子时,夫妻双方发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作为父母,千万不能忽视这种分歧,否则,你们将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

爸爸妈妈又吵起来了,星星的眼泪刷刷地流,可是谁也没有在意她的感受,他们只顾着与对方的争吵。星星爸爸说:“应该让孩子学习英语和数学,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否则将来她就考不上大学。音乐和美术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我坚决反对你的做法。”星星妈妈说:“现在应该注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你那套教育理论只会使孩子越来越笨,考不上大学又怎样?孩子本来就有艺术天赋,干吗不好好培养她。为了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潜能,我必须让孩子暑假去学习音乐和美术。”小两口吵来吵去,都固执己见,根本没法达成一致。星星哭得很伤心,大叫道:“我什么也不学,我去找奶奶。”说着就冲了出去,小两口傻眼了,片刻停顿之后又吵了起来,星星爸爸说:“孩子变得这么任性是你惯坏的!”星星妈妈说:“赖我?全是你惯的!”他们继续吵,谁也没想去把小星星追回来。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之间都会发生分歧。或许因为各自双方的个性和自尊,而一定要和对方硬撑到底,可是父母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伤害最大的孩子。因此,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到求同存异,千万不能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不注重自身的修养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教育和影响着孩子,这比说教更见成效。

公共汽车上,一个准备给老人让座的男孩突遭母亲的训斥:“就你多事,坐下!”这个孩子以后可能再也不会给老人让座了,也可能会变得不再尊重和关心老人了。母亲若为一点琐事就同邻居争吵,那么,孩子同小朋友的不团结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或许不少母亲都有这种感受,在许多事情上,孩子竟无师自通。其实,有时孩子能最细致地领会到父母的思想和感情;最善于效仿和学习大人的行为和语言;母亲的想法和做法一点瞒不过孩子锐利的眼睛。“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希望子女具有优良的品格和修养时,首先要让你自己先具备这些品格和修养。为了培养出色的后代,父母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性格放在首位。所以说,合格的父母不是天生的,但是可以经过学习而变成的。

嗜好麻将,冷落孩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这是民间流传的一首打油诗。有很多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麻将瘾,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甚至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这是为父母者的一大失职。

有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要找到那些制造麻将的工厂,给炸了,或者我今后能当个大官,把麻将工厂全部给封了。因为爸爸打麻将时,妈妈就坐在旁边看,有时还当爸爸的指挥官;有时妈妈也上阵去杀几个回合,他们的劲头可大呢!谁也不顾我的学习。哗啦哗啦的麻将声,使我无法学习和专心做作业。更可恨的是,有一次测验我得了一个满分,满心欢喜地把试卷带回家,想让妈妈高兴高兴,但是,我根本就没有想到,妈妈连试卷看都未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100元的钱递给我说:‘这是昨晚打麻将赢的,算是给你的奖励吧!’我气得把钱撕得粉碎,伤心地哭了……”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步,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风。只有具备了高尚、健康、和谐的家庭风气,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高尚、行为优良的孩子来。父母对麻将的嗜好,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而且把应当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作为父母应当时刻记住,当手痒来瘾时,为了孩子,你一定要克制自己。

忽视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榜样作用

作为父母,当你面对孩子时,你可能会忽视自己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毫不顾及自己将在孩子面前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是你所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可能会让你失去做父母的资格,以致痛悔终生。

爷爷老态龙钟,口水鼻涕不停地流。儿媳妇嫌他脏,不让他同桌吃饭。有一次,爷爷不小心把饭碗打碎了,儿媳妇破口大骂:“老不死的,以后给你一只木碗算啦!”几天后,年轻夫妇俩发现儿子小强在用斧子砍木头,就问小强在干什么。小强回答说:“我在做木碗,等你们老了给你们用它吃饭,免得打碎瓷碗。”夫妻俩听了儿子的话,面面相觑,感到十分羞惭,从此请小强的爷爷同桌吃饭了。

提醒所有为人父母者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其实,在生活的每一瞬间,你们都在教育着你们的孩子。

家规教育流于形式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些已经改正的坏习惯还可能再犯。为了巩固孩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所取得的成绩,预防和纠正孩子不听话的坏行为,可以制订一些家庭规范,使孩子的行为有所约束。

但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家规教育,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办事,今天想起来了就对孩子教育,明天因为事务繁忙就不教育了。也不能因为情绪好了就教育,情绪不好就不教育,甚至父母还做起违背家规的事情。家规教育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它不同于父母给孩子讲一道数学题,讲完了,孩子听懂了就可以了,也不同于孩子做错了一件事,讲清道理就不用再讲了。家规教育的效果在于坚持。

在决定给孩子奖励或惩罚时,尽量与他要遵守的规则结合起来,让孩子把规则记在心上。比如,你为孩子制定了“每天只能吃两颗巧克力”和“每天睡觉前都要把玩具整理好”的规则,如果孩子没有遵守,你可以对他说:“如果你不把玩具整理好,那么,明天你一颗巧克力都不能吃。”

大多数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源于童年时期。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将给其未来造成许多障碍。所以应该给孩子定家规,让他从小就明了是非曲直,以免误入歧途。

忽视自我反省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也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6岁的女儿走进厨房,后面跟着4个伙伴。时间是下午4点45分。妈妈还在准备晚餐,并正在一点点品味道。孩子问:“妈妈,我们能吃点东西吗?”嘴里塞满食物的妈妈说:“不行,快吃晚饭了,如果你现在吃,晚饭时你就再也吃不进什么了。”

其实妈妈真正懊恼的原因是:“为什么你老是把隔壁的孩子带到家里?我已厌倦把冰棍都分给邻居的小孩,他们总是吃个精光,一点也不留给我们。”此时此刻,这才是真正的理由,而且是个正当的理由。但是因为不能直接说出来,母亲就用各种不相干的理由反驳女儿。并且,母亲自相矛盾的反应却只能引起孩子心中的疑惑:为什么你可以吃东西,我们就不行?

这种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母亲或者并没有意识到,或者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深究它的影响,问题就不是这么简单了。父母都希望子女能成龙成风,可是,自己的行为却并不那么可取,不能自律,又如何能律人呢?

父母是家庭中最直接最权威的“参照物”和导师,能够“自律”的父母就能给孩子以好的影响,也才可能有威信去管教孩子,使孩子能健康、正常地发展,培养出健康的身心。因此,作为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就应该多做自我反省,尤其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

刻意在孩子面前为自己树立威信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是因为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那么,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呢?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要严厉,不要多给他笑脸,让他怕你。

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不是想树立就可以树立的,不是急于求成的事。它是父母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建立在与子女彼此尊重和热爱的基础上,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产生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刻意地为自己树立威信,因为那样只能事与愿违,应该注意避免以下几点:

(1)以高压赢得威信。动辄发脾气,经常打骂孩子,使孩子畏惧你,使孩子经常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中。

(2)以疏远赢得威信。父母总是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爱好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与孩子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

(3)以傲慢赢得威信。父母认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全是正确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条。话一出口,孩子就得绝对服从,即使是说错了也要迫使孩子必须照办。

(4)以严厉赢得威信。事无巨细、不分是非,都要孩子服从,明明是自己错了,也不承认。

(5)以教训赢得威信。父母无视孩子是否愿听,也不管自己的语言是否恰当,在任何场合下,总是没完没了地指责,要求孩子服从。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对这种说教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对正确的教育也会产生反感。

(6)以宠爱赢得威信。对孩子百依百顺,姑息迁就。不给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应,一概满足,导致孩子任性妄为,形成骄横执拗的性格。

以上6种方式,只能让孩子更加叛逆,家长一定要注意。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

许下的承诺很少兑现

有些家长往往向孩子许下这样那样的承诺,但很少有兑现的时候。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做法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去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而且,当父母不能依照承诺履行诺言时,孩子就会对父母的口是心非感到生气,且不再相信父母的话,久而久之,累积的怨气不但会严重影响亲子间的和谐关系,也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没有信任就没有威信。父母失信于孩子,害处是相当大的。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切不可为了达到某种暂时的目的而欺骗孩子,对孩子撒谎。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承诺也应像与成人的交往一样认真对待,它不仅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合理形式,也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手段。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答应了的事情就必须做到时,便有了责任感,从而督促他们学会履行责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就不重视,无论能否兑现都不在意。在孩子的眼里,守信用是最重要的。孩子有时会抱怨说大人说话不算数,只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

自己犯了错,不能主动向孩子道歉

当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影响了诺言的兑现,孩子感到失望、委屈时,父母不可强迫孩子接受许诺不能兑现的结果。而是应主动而诚恳地向孩子道歉,把不能兑现的原因跟孩子讲清楚,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谅,并在以后寻找适当的机会兑现自己没有实现的诺言。即使孩子暂时无法谅解,也不能用呵斥、教训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允许孩子发牢骚、表示不满。有时,孩子只是因为已经把事情讲给同学朋友,怕没有面子而生气,只是一时的言行过激。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

所以,父母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充分的信任感,也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也只有说话算话的父母才能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来,才能避免因孩子说谎而头疼的事情发生。

许诺包括物质许诺和精神许诺。适当的物质许诺是可行的,但不能过度,否则会滋长孩子虚荣、自私等不良习性。可尽量多地使许诺与有意义的活动相连,如许诺给孩子买书籍,带孩子去看画展、旅游等,既能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开阔孩子的视野。

以大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问题

要了解的一点是,孩子是生来就不同的,孩子的某些缺点可能就是他的个性所致,这不完全是他自己能够控制的。所以,作为父母不能以“孩子不应该这样”的想法来教育孩子,而是要同情孩子的缺点,这不是他的错,虽然需要改正,但是,要知道如果你的孩子改正了,他比没有缺点的孩子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事实上更优秀。

父母之所以不接受这样的观点,主要是父母以大人的标准来判断问题,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父母只有接受孩子的缺点,同情孩子的缺点,才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纠正缺点,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面对有缺点的孩子,父母不仅要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更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创造人生的辉煌。

爽约,却不向孩子解释原因

有些父母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兑现对孩子的承诺时,不向孩子解释原因以期得到孩子的理解,而只是告诉孩子结果,要求孩子接受。当孩子对父母的决定表示异议时,父母只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

如果不给孩子解释原因,孩子就会认为父母说话不算数,从而不再信任父母。这样,以后父母再要求孩子什么,答应孩子什么,在孩子心中都会打折扣,使得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出现障碍。

当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兑现对孩子的承诺时,首先要主动而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并把无法兑现的原因跟孩子讲清楚。当孩子明白父母面临的问题和无法兑现承诺的原因时,大多是可以理解父母的。

在对孩子解释原因时,只要说明事实,而不要一上来就大谈客观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样只会使孩子反感,认为父母是有意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别人缺点

有的父母常会议论一些亲戚朋友之间或是单位里同事之间的事情,常会因为各种原因,有意、无意地挑剔别人的毛病,评论别人的缺点,而且不避讳孩子。

父母谈论的这些事情,可能都是因为自己觉得亲戚朋友、单位同事有对自己不公平、不理解的地方,而经常带有不满的情绪,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难免有失公正,对别人的评价也就难免有些偏激,而孩子对事情的理解能力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把一些并不是非常正确的是非、对错的概念带给孩子,对孩子学会公正、公平地对待他人和事情都是不利的。

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尤其是谈论他人的缺点、毛病。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以平常心,宽容地对待亲戚朋友和同事,给孩子树立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榜样。

做了“快乐派”家长和“成功派”家长

一位妈妈说:“小时候要让孩子苦点,这样他才能取得成功。”

一位妈妈却说:“我不管孩子成不成功,只要快乐就行。”

其实,快乐与成功的关系远没有这样简单。两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相容的,还是并列的。

有的孩子既成功又快乐,失败不能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妨碍他们继续追求成功。对这种孩子,既不必强调成功,也不必嘱咐他们去寻求快乐。有的孩子看来很成功,但是快乐的源泉过于狭小,完全寄托于练好妈妈让练的钢琴,那么,一旦练不好,就有可能崩溃。对这种孩子,就不能过于强化狭隘的成功意识。

有的孩子潜力本来很大,但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过日子,这时候适当强化他的成功意识,或许能使他活得更充实,也更快乐。

家长若拼命逼孩子“成功”,则有可能使他既失去快乐,又失去他本来可能获得的那种成功,终成一个心灰意懒的失败者。

世界是复杂的,孩子的个性也是多样的,想按一个或几个公式来塑造孩子,这是极不明智的。“快乐派”和“成功派”家长都太急于“简化”真理了,他们很可能缺乏“因人施教”的耐心和水平,而这是一个优秀家长必备的条件。

喜欢表明自己与孩子亲密无间

如果“孩子是我的头等大事”是你的口头禅,一般来说,说出这话的家长是想表达自己道德的优越感。你想证明,自己花了很多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所以你得到了与孩子亲密无间的感情,是个好家长。但事实是,你又怎知别的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就少于你呢?而且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不等于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更亲密,它有时甚至会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使你的孩子缺乏独立性。

如果别的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来,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滔滔不绝地向其表明你在生活中为孩子做的牺牲。这也是许多父母的通常反应。但更正确的做法是:深呼吸,微笑倾听,尽量保持沉默,因为你根本无须向他人证明你自己,因为爱孩子的方式有千万种。

认为自己最了解孩子

“我是最懂我的孩子、最会为他做最佳打算的那个人。”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那些不同意你观点的人,就会被你看成是一些忽视你孩子需求、违背你孩子意愿的人。尽管你觉得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超过他的老师和其他人。但事实上,你只了解自己孩子的某些方面,而比如,在学校里、在运动场上、在课外活动里,他们的了解未必就比你的了解缺乏价值。

在如今,人人都想当完美家长的世界里,如果一位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发掘他们的潜力并加以培养,那么,他将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

凡事都怕极端,如果父母自认为非常了解孩子,事事都为孩子安排好,那么他的孩子将变得没有选择和判断能力。相信这肯定不是对你说此话的人想要的结果。

经常不相信孩子的话

有些父母总是不相信孩子所说的话,彼此之间不能够相互信任,父母会经常这样去问孩子:“你所说的确实是真的吗?”或“不要对我撒谎!”这样的问话就会引起孩子怀疑父母不信任他,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所以,父母要用信任代替对孩子的怀疑。当发现孩子不诚实,仍然应该对孩子抱诚实和信任的态度,然后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对,相信他将来会克服这个毛病,要让孩子体会到,老实承认错误对他是有益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发展密切关系的重要方面,因为不信任会使现实关系中出现抵触现象,并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合格的家长,必须经常用正直和诚实的行为去获得孩子的信任。要获得孩子的信任,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蒙骗孩子。

只知教育孩子,不知改变自己

相当一部分家长是“叶公”式的人物,谈起教育孩子慷慨激昂,但一接触到实际,一听教育孩子要从改变家长开始,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有专家说:“中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好办,家长的事情难办,问题的焦点在家长身上。”家庭教育难,就难在家长不愿意改变自己,难在家长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到位。教育是改造人的工程,而改造已经定了型的家长,则是难上加难。但只要肯下工夫,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父母不是圣人,无可避免地也要犯些主观主义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误解孩子甚至伤害孩子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最重要的是,发觉自己错了,就要勇敢地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给孩子树立榜样,要真诚地对待孩子,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交流。

如果家长和孩子真正成了“兄弟”的关系,孩子也会把家长当成他的“哥们儿”,有什么心里话也就愿意对家长说,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常在孩子面前命令他人

孩子可能受父母的影响,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命令别人的“本领”。有些父母认为,在家里面不用客气,因此在家庭成员之间常常用命令的口气讲话;有的父母常在孩子面前命令保姆。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教孩子学会了命令人。在这种孩子的心目中,自己就是中心,因此从来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如果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命令别人,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心里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可以慢慢说出来,用命令的口气说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常常还会把不好的情绪带给别人,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办坏。”

父母经常命令他人,会使孩子的是非观念发生错乱,严重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并且还会让孩子产生模仿的心理。

不经意间教给孩子坏习惯

孩子对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差,对父母所做的事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例如,如果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那么就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榜样。

比如家里来了不受欢迎的人,妈妈在屋里躲起来,让孩子到屋外说“我妈妈不在家”等,这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孩子会从妈妈的行为中,得出一种结论:说谎是被允许的。可以说,有怎样的父母就会有怎样的儿女。做父母的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让孩子得出“爸妈也说谎,却不让我说谎的”的结论。

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iWHkevMLYKJ6SGVXFoPq2svi+vF/ByuLQKXwkNObxae4XxrRQWVRzKuMRGZRTr2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