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前言

开会是组织中最常见的讨论问题、进行项目审议或者做出某些决策的重要方式,同时有效的会议交流也是团结组织成员,达成共识,增强凝聚力的一种手段。在现在各种各样的组织中,会议活动实属常见。然而,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人)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在各种各样的组织会议中,人们常常见到的是参会人员要么争吵不休,要么鸦雀无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与会各方的各种意见都得不到会议的有效吸收,这些情况不利于团队的协调、决策的制订,而会议原本是要为这些目的服务的。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本编写精良的会议组织指导手册,这本书在具体的会议组织操作上立足于实践,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都有很强的影响力,被运用在各种各样的组织机构的会议工作中。然而国内对这本书的介绍却相当少,在推广普及上也存在相当大的不足。在国内,首先关注这本书的是孙中山先生,他在《民权初步》中对《罗伯特议事规则》有详尽的解说《民权初步》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写就的,这可能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也难以理解其中的精髓。随后,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议事规则》一书,是《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袖珍版本。该书由×××先生翻译,反映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原旨精神。然而《罗伯特议事规则》本身类似于宪法条文的文体、零散交错的规则界定以及很多生辟、晦涩的用词,同样会让有心了解科学的会议组织规则的人无从下手。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依据《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精神,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民情,编写了《罗伯特议事规则:操作手册》一书。总体上,这本书是对《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进一步详细的解说,同时也融入了较多新的国内专业人士提出的会议组织的一些实用的技术思想。其目的是使相关人士能够轻松地领会《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会议组织精神,同时也对我国特殊国情民情下的会议组织行业有深入地领会。总体上看,本书在参考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等相关书籍后,对会议作了如下一些方面的思想更新或者会议技术的补充。

其一,会议性质的区分。对于会议大家都不陌生,然而会议要区分审议性会议和非审议性会议。审议性会议在政治上可以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或党代会等;在经济上诸如股东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非审议性会议诸如工作说明会或招商洽谈会等等。二者虽然在本质上都是开会,都有一个谁参加和谁召集以及如何评价会议成果等等内容,但二者毕竟性质不同,审议性会议的沟通性极强,会议的领导人员和主持人员同其他参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相同,他们都受议事规则的约束。但是非审议性会议领导人员和被领导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区分则比较明显。例如非审议性会议中的表彰会,在整个会议中几乎没有沟通,更不会有审议性会议中的讨论或辩论。因此在对会议进行介绍的时候,应该首先明确会议的性质。

其二,完整地会议流。完整地会议流程应该包括:如何准备会议、如何召开会议、如何提出会议讨论的问题并解决它、如何进行会议、如何评估会议五个阶段。非审议性的会议虽然在如何提出会议讨论的问题并解决它、如何进行会议这两点上要求得并不严格,但为了更好地进行会议,应该借鉴审议性会议的某些规则。当然,借鉴的程度要以不阻碍非审议性会议的“特殊气氛”为底线。

其二,会议评估作用应该加强。一次会议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它的决议能否得出,而是要看这份决议是否得到了真正地贯彻执行。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有一个切身体会,一个很好的决策往往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结果好的决议成了人人抱怨和讨伐的“坏决议”。因此,会议的结束不应该是以结束会议为结束,而应当以会议对于决议的执行做到了更好地安排为结束。简单的说,如果会议最终确定了大会决议由谁来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判定、由谁来监督执行、效果不理想的责任判定和处罚力度的确定等四个因素,那么这次会议就可以被称为“成功的会议”。

正是根据上面的思想,本书作了如下体例和内容安排。

第一,主体讲审议性会议,次体讲非审议性会议。无论是审议性会议还是非审议性会议,它们基本上都要包括:为什么召开会议、由谁来组织会议和主持会议、会议目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等诸多方面。因此,对于上述共性问题,我们将按照审议性会议的要求来讲解,非审议性会议与它基本上大同小异,只不过比它更简单更宽松罢了。

第二,主体讲会议环节,次体讲具体的会议形式。会议中有许多问题,诸如会议中的问题如何提出、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会议进程、会议的议程如何安排等等,这些问题所有会议都要涉及,因此我们将详细阐述。由于这些问题都比较零散,没有很强地针对性。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最后一章,具体安排了八类最常见的审议性会议和非审议性会议,将系统地讲述各自具体地操作方法。

第三,主体讲方法和原则,次体讲技巧。本书写作的目的是探讨怎样有效地利用会议这种形式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抱有特殊目的的会议形式不去讲解,例如为了让自己的决策合法化而召开会议,这是解决问题的技巧而不是方法和原则。但是会议在召开中不仅仅需要方法和原则,这是因为会议的召开总要牵涉到一些利益问题,这就不免会出现有些人利用某种技巧来阻碍大会进行的情况,如果会议的主持人和组织者不能够清楚地了解解决办法,那么会议最终也不会成功。因此技巧问题还是有必要谈一谈。但我们需要谨记:技巧问题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打破阻碍大会进行的手段。

第四,千万不要忽略实践练习。在实践练习中,本书对该小节内容进行了重点重述或补充,特别是详细地探讨了某些具体技巧问题。例如第五章第六小节的实践练习,我们就重点讨论了关于“公司内部改革的问题”。在提升训练中,我们提到了“新员工为什么总会成为公司内部改革的‘排头兵’问题”。其实,这与会议的关联非常大,公司内部改革需要新员工做“排头兵”,会议气氛的改变或会议改革同样也需要新参会人员做“排头兵”。

提升训练主要目的在于让大家仔细思考,看看和参考答案是否相同,尽管我们提出的参考答案并非绝对正确,但肯定会对读者有某种借鉴作用。利用新员工(新参会人员)进行改革有自己的优点同样也有自己的缺点。在参考答案中,我们都给了一些建议,希望各位读者再进行补充并与我们进行商榷。

最后,希望各位读者朋友对于本书的不足之处能提出批评和建议,本人将不胜荣幸。 zAeam5cG3cl2OTpo8tgs7lYfcrwEEo9ux0VndQMyGSZty23lHzNjU8wznRasMR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