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读故事,解读人性管理真谛

信任是金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中。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越驶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劝道:“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回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感到羞愧……”

故事解读

信任别人不一定能换来别人的信任,但是不相信别人却一定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作为主管,有时仅仅对部下给予信任,往往比奖金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管理与奴性

河里的青蛙烦恼着没有一个青蛙王来领导它们,便推派使臣去向天神祈求一个蛙王。

天神知道青蛙头脑简单,便抛下块大木头到河里来。青蛙们被那木头所激起的水声吓了一跳,都躲到水底去。它们见到木头浮在水面不动,便游到水面上来,一点也不怕,还轻视地爬上木头蹲坐着。不久,它们认为天神派了这样呆笨的王来管理它们,真是岂有此理,便再去向天神请求,希望另外再派一个君王。

于是天神派了一条鳗鱼去管理它们,青蛙们见鳗鱼生性和善,并无君王的威严,又去请天神替它们再选一个王。天神对于它们的请求很不耐烦,便派一只鹭鸶去,鹭鸶每天都要吃青蛙,没多久就把河里的青蛙吃得干干净净。

故事解读

企业忽略自身的作用,依附外界要求被管理,说到底还是一种奴性的存在。其实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不要把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都需要分别来对待,但如果没有一个匹配的管理方式,势必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资源的损失。

电梯里的那面镜子

时下的综艺节目中常常穿插一些由现场嘉宾来回答的问题,嘉宾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往往能将答案猜个八九不离十,然而却有一次例外。

那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东西——电梯。问题是:电梯里总有一面大镜子,那个大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回答踊跃如常:

用来对镜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看清后面有没有跟进来不怀好意的人;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一再启发后,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正确答案:肢残人士摇着轮椅进来时,不必费力转身即可从镜子里看见楼层的显示灯。

原来是这样!活泼靓丽、机智风趣的嘉宾们多少有些尴尬,其中有一位颇有些委屈地说:“那我们怎能想到呢?”

是啊,怎能想到呢?时至今日,我们的确越来越聪明,我们的知识面的确越来越宽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时常可以想到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扩展到多远,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

故事解读

电梯里的镜子,有人用来修饰仪表,有人用来保护自我,有人依此舒适自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自我”之外的“他人”呢?答案之所以正确,正是因为出乎人们的意料。细品之下,我们不难想到我们的出发点总是站在自己的脚下!

谁能给你忠告

作为森林王国的统治者,老虎几乎饱尝了管理工作中所能遇到的全部艰辛和痛苦。它终于承认,原来老虎也有软弱的一面。它多么渴望可以像其他动物一样,享受与朋友相处的快乐,能在犯错误时得到哥们儿的提醒和忠告。

它问猴子:“你是我的朋友吗?”

猴子满脸堆笑着回答:“当然,我永远是您最忠实的朋友。”

“既然如此,”老虎说,“为什么我每次犯错误时,都得不到你的忠告呢?”

猴子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作为您的属下,我可能对您有一种盲目崇拜,所以看不到您的错误。也许您应该去问一问狐狸。”

老虎又去问狐狸。狐狸眼珠转了一转,讨好地说:“猴子说得对,您那么伟大,有谁能够看出您的错误呢?”

故事解读

想要部属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首先得让他们确信自己会得到好处,给他们勇气。还有,就是作为主管的你,必须具有明辨是非的眼力和包容的胸怀。

时间和爱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

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

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坐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说:“虚荣,帮帮我吧!”

“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脏我这艘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向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

“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待一会!”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

“时间?”爱问道,“为什么他要帮我?”

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

故事解读

真诚地关心下属,以“爱”管理企业,在员工中营造互敬互爱的企业文化氛围,时间会证明“爱”的力量。

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故事解读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开启别人紧闭的心门。

诚到深处情自现

美国一家汽车轮胎公司的经理肯特先生,有一次在一家酒馆吃饭,无意中碰到了一位喝得酩酊大醉的青年人,因而惹得这位醉汉不满,对肯特大打出手。幸亏酒店老板的及时劝阻,肯特才得以脱身。

后来肯特得知,这位青年发明了一种能够增加轮胎强度的技术,并且申请了专利,他寻找了好几家生产汽车轮胎的厂家,请求他们购买专利,结果都扫兴而归,并且受到嘲弄,因而整日抑郁不振,经常来酒馆借酒消愁。

肯特对在酒馆发生的事件毫不介意,并且决定聘请他来自己的公司做事。

一天早晨,肯特在那位青年工作的工厂门口等到了青年,但这个青年却心灰意冷,不愿再向任何人谈起他的发明。此后几天,肯特一直在工厂的大门口等候,每天从早上8点钟足足等到下午6点。终于,那个青年答应与他合作。

肯特也正是在求得这位年轻人的帮助之后,才推出了新的汽车轮胎产品,进而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故事解读

诚到深处情自现,不见诚字不见情。要做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只有诚恳待人、宽以待人,才会获得事业上的好伙伴、前进中的好帮手,才能真正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性难移

从前,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

“我当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必须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蝎子反问,“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也会被淹死。”

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池塘。就在它们游到池塘中央时,蝎子突然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下。伤势严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毫无好处,因为我死了你就会沉没。”

“我知道。”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我必须蜇你,这是我的天性。”

故事解读

对一个人的改造是有限度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一个人的缺点而是合理利用其优点,并尽力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

没有吃完的牛排

素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6个人都点了牛排。等6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儿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

主厨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请自己的客人不一般。“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主厨紧张地问。“烹调牛排,对你已不成问题,”松下说,“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厨师,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厨与其他5位用餐者困惑得面面相觑,直到听见这一句话——“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当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

故事解读

对别人表示关心和善意,比送任何礼物都能产生更多的效果。时刻真心关怀部属感受的领导,将完全捕获部属的心,并让部属心甘情愿为其赴汤蹈火。

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寻味。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就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沉默还是选择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相信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

故事解读

没有起码的信任做基础,切不可贸然合作。在对对方有了足够的信任之后,诚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诚意或者太过贪婪,就可能导致双方都没有好处的糟糕情况发生。

锱铢必较

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人,官至州县监察官。他家中十分有钱,但却非常吝啬,常常在置办田产或房产时,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有时候,为了少付一点钱,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他还最会趁别人困窘危急之时,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

有一次,他准备买下一户破产人家的房屋,为竭力压低房价而与对方争执不休。他儿子在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发话道:“爸爸,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座房屋,希望那时也有人给个好价钱。”苏掖听儿子这么一说,又吃惊,又羞愧,从此开始有所醒悟了。

故事解读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总是会为自己的团队毫厘必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有时候后退一步,给其他人一个机会,对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给自己。

张丑巧智脱身

战国时,齐国人张丑被送到燕国做人质,不久,齐、燕两国关系紧张,燕国人想把张丑杀掉。

张丑知道了消息,立即寻机逃走,尚未逃出边境,又被燕国一官吏抓住。

张丑见硬拼不行,便对官吏说:“你知道燕王为什么要杀我吗?”

“不知道!”

“因为有人向燕王告了密,说我有许多财宝,但我并没有什么金银财宝,燕王偏偏不信我。”张丑说到这里,见官吏糊里糊涂,接着又说:“我被你捉到了,你会有什么好处呢?”

“燕王悬赏一百两银子捉你,这就是我的好处。”

“你肯定拿不到银子!如果你把我交给燕王,我肯定会对燕王说,是你独吞了我所有的财宝。燕王听后一定会暴跳如雷,到时候你就等着陪我死吧!”张丑边说边笑。

官吏听到这里,不由得心慌起来,越想越害怕,最后只好把张丑放了。

张丑得以死里逃生,全靠了他的这番话,他成功的原因在于抓住了官吏的心理弱点,然后一击而中。

故事解读

对方怕什么,就专门给他来什么。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无为而冶

郭翁种树的手艺很好,远近闻名。有人向郭翁请教种树的技艺,郭翁说:“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使树木活得长久、果子结得多,我只是顺应树木成长的天性,让树木随着本性发展罢了。种树的规律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整,要用原土,把土砸实,种完之后,不要动它,也不要担心,离开它不要管它。栽树的时候,要像抚育幼苗一样精心,栽好以后,就要像抛弃它一样,这样树木的天性才可以保全,它的本质才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因此,我没什么特殊的本事,只是不妨害它而已。”

请教的人听了郭翁这番话,不解地问:“那为什么别人种树总不如你呢?区别在哪里呢?”

郭翁说:“有区别。其他种树的人不了解树木的本性,种植时令树根卷曲,不知用原土而换用新土,培土不是超过限度,就是不足。有的种树人,对树木过分爱抚,过多地担忧,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又要回头看一看,甚至还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活着还是枯死了,摇动树干来看一看栽得是松是紧。这样做使树木无法顺着自身的天性生长,不死也难长好。这些人种树就不如我。他们与其说是爱树,其实是害它;虽说是关心树,其实是破坏它。”

故事解读

顺着树木的本性任其生长,既不能草率从事,也不必过分折腾。管理者也要顺应人的本性来管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疏而不堵

在半个世纪前的欧洲,电影是一种非常时髦的玩意。大大小小的电影院里,总是挤满了看电影的观众。而在其中的一间电影院里,却出现了一个小麻烦。因为总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在欣赏电影时还戴着大帽子,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引来不少投诉。于是,有人建议老板发出一道禁令,禁止观众戴帽子。但由于戴帽子是当地女性的一种流行时尚,老板想了一会说道:“这样做不太好,为了票房着想,只能用别的方法。”

于是,等到下一场电影开始的时候,在银幕上特意打出了这样一行通告:“凡年老体弱的女士,允许戴帽观看电影,不必摘下。”

这样一来,所有带帽子的女士,都立即主动摘下了帽子。

故事解读

有时候采用禁止的方法,或许效果并不明显。如果顺应人性,运用引导的方式,相信效果会更好。

知人之明

日本关东大地震那年,年末的一天,松下先生进工厂的锻冶车间,看到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小师傅正在开着车床,便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我是H工厂的,借用一个车床。”他回答。这个留着长发的年轻人,看上去不像是锻冶车间的工匠,乍一看倒像是搞美术的学生。H工厂是松下的委托加工厂,按约定有紧急的修理业务或用车床时可以随时使用松下的锻冶车间。观察了一会儿他干活的样子,松下觉得他手脚麻利,动作在行,有熟练的技术。

几天后,松下见到H工厂的老板时问到了这个青年。

“那人不行,不满太多,对我厂里的事情全是意见!”听到这话,松下觉得很有意思,马上就把那个青年约来聘用了他。这个22岁的青年就是后来的松下公司副社长中尾哲二郎。

故事解读

我们不希望别人片面对待自己,那就也不要片面地对待别人。因为对方的脾气性格、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等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对其作出否定的评价,永远是不可取的。

领导的秘诀

有一个人,从小就非常渴望成为领导者,等他长大成人后,便进入了父亲的企业工作。

几年后,父亲提拔他做经理,他担心不能胜任,于是就问父亲该如何做领导者。

他父亲拿出一根30厘米长的绳子放在桌上,叫他儿子用手拿着绳子的一段向前推,看能不能让绳子往前移动。

结果无论他怎么向前推,绳子也不往前移,只歪歪斜斜地在原处扭动。

父亲问儿子怎么才能改变现状?儿子拿着绳子,调了个方向,然后拿住一端向前拉,绳子直直地向前走了,轻轻松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父亲问儿子悟到了什么,儿子说:“做领导不能在后面推,要在前面拉。”

故事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领导就是要做给别人看。说服别人不要用嘴巴,而要用你的行动,这样才能发挥领导的影响力。

心甘情愿服从

教官向学员讲授领导与管理,他给学员出了一道题目,上面写着:

“现在请你来领导本班,令大家全部自动走到室外,切记:要大家心甘情愿。”

第一位学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好回到座位上。

第二位学员是这么做的:“教官要我命令你们出去,听到没有?”没人动。

第三位学员这么做:“各位,要打扫教室,各位请离开!”但仍有一些人留在室内。

第四位学员看了纸片上的题目一眼,微笑着对大家说:“好了,各位,现在下课了,可以开饭啦!”

没过几秒钟,全教室里的人都走光了。

故事解读

要想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服从,必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挂上钩。

鹅卵石路

日本“资生堂”化妆品厂老板订了条“厂规”,凡本厂员工上下班,都脱掉鞋子,在一条长75米的鹅卵石路面上走两圈。老板让员工脱掉鞋子,走鹅卵石路,是否有意捉弄工人?

非也。“资生堂”老板的别出心裁之举,是让员工在走鹅卵石路时,让脚底上与全身息息相关的穴位,受到石路的按摩刺激,使体内各器官系统保持功能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故事解读

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企业关怀员工,员工自然就对企业决策者产生一种“情”,工作热情、对企业的责任感也随之释放出来。 aD0L/a4tmxTGdcE4bxO7cbbAKI0lZKwix0QsHH79MlBuFHA/kULoNKIWmVGPQwJ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