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同时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则要了一根鱼竿。带着得到的赐品,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走了没几步便用干树枝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好好体味鲜鱼的肉香,一会儿,连鱼带汤就都被他一扫而光。没过几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终于饿死在了空鱼篓的旁边。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准备用鱼竿钓鱼自救。可是,当他已经看见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水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上帝摇了摇头,决心再发一回慈悲。于是,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同样得到了上帝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这次,这两个人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互相协作,一起去寻找大海。一路上,他们饿了时每次只煮一条鱼充饥,以有限的食物维持他们遥远的行军。终于,经过艰苦的跋涉,在吃光了最后一条鱼的时候,他们到达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每天都能吃饱了。几年之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几十年后,他们居住的海边发展成为了一个村落。村里人都承继了两位创业者留下的传统,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渔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帝看到这一幕,终于欣慰地笑了。

在竞争的社会中,个人的力量毕竟的有限的。纵横商海的商人只靠自己的积累是不够的。我们在达到自己希望的成功的路途中始终需要别人。你也许可以忽视旁人,又或许你选择与人对立,但你想在生活中获取伟大的成就时,就必须与人和睦相处,互为资源。你个人的目标恰巧与另一个人相同时,共同合作不但会使你减轻负担,而且产生的效果远比你单打独斗所能达到的程度更佳。

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越来越重要。不论在哪一个专业领域,单独一个人想独立地达到事业的顶峰,是不可能的事情。足球队员都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在每场比赛里都是明星。每一场胜利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去争取。只有在任何状况下队员都竭尽全力,不管是带球前进还是封堵对方,才会有胜利的机会,队里的每一个人也才会都是赢家。

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意识到朋友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美国钢铁大王及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朋友所具有的资源,对你来说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如果你善于整合它,无疑就抓住了事业成功的85%。

当然,使用朋友所拥有的资源并不是无偿的。你要拿你所具有的那一份来交换,让朋友分享你的资源,以从中获益。

商人要学会与朋友互为资源,让彼此成为对方的路子。只有经过共同的努力,才能获得生命中的成就。单独一个人必定无法获得成就。即使一个人跑到荒野中去隐居,远离各种人类文明,他仍然需要依赖他本身以外的力量来生存下去。他越是成为文明的一部分,越是需要依赖合作性的努力。

不管你是多么的富有,你所拥有的资源毕竟有限。如果善于与人协作,取长补短,你会发现:1+1的结果常常会大于2。

—天,一头老驴子遇见一只老蜘蛛,便大吐苦水:“唉!命运真是不公平!我从小时候开始,便辛勤劳作,没有一天懈怠过,但仍然是汗流浃背方能糊口,现在我年岁已老,正在丧失劳动力,命中注定要被主人遗弃。而你,我从来没见你劳作过,却衣食丰足。就是现在老了,你仍不愁吃喝,自有投网者,送来美味佳肴。不是说‘天道酬勤’吗?世道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啊!”

老蜘蛛回答:“你说我没劳作,这不对。想当年,我每天饿着肚子,熬着筋骨,日复一日地织我这张网。我是靠一张网在生活,网不会因我年老而衰,所以我虽然年事已高,而生活不愁。如果我也像你一样靠我这几条纤细的腿来生活,我会过得比你还惨。”

作为商人,你在商场中是驴子还是蜘蛛呢?

如果你的朋友很多,拥有一个很大的朋友网,你就有路子,你就可能是蜘蛛,反之,则是驴子。驴子和蜘蛛的命运差距这么大,就是因为驴子朋友少,路子少,只能依靠自身能量,所以路越走越窄。而蜘蛛朋友多,善于借助外延力量,路也就越走越宽。

商人要多交朋友才能处处顺风。仔细地去看成功的商人,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朋友都很多,交往都很广泛。只有拥有了广泛的朋友网,才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信息网,这样就比别人多了一些成功的机遇和桥梁,做起生意来也就比较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能够成功地赢得竞选,也与他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分不开。在他竞选过程中,他的拥有高知名度的朋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朋友包括他小时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及日后当罗德大学学者时的旧识等。他们为了克林顿竞选成功,四处奔走,全力地支持他。所以克林顿在任总统后,不无感慨地说:朋友多一路顺风。

朋友越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这是处世学中的一条定律。

刘义志是某单位的勤杂人员,虽然工作不太好,但人很热心,喜好交朋友,大家都称之为“老刘”。他本人没有什么爱好,喜欢喝两杯,每到周末他都邀请同事或邻居喝两杯,他家境不太好,爱人在菜市场卖菜,一年到头挣不到钱,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很拮据。但刘义志请朋友喝小酒的习惯依然没有变。一瓶二锅头,一盘花生米,一盘咸菜,就可以小饮几杯。慢慢的,以前和他关系一般的同事或邻居,都成了他的朋友。

后来,刘义志爱人所在的菜市场拆迁了,新市场提高了租金费用,这卖菜的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有一天,失业在家的爱人兴冲冲地告诉刘义志,公交公司正在招女售票员,自己的年龄、居住地址都符合要求,听说工资有一千块呢!他爱人高兴地去报了名,不过却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原来符合条件的报名者有60多人,车队才招7个,而且听说一些人还很有门路,看来自己又没戏了!刘义志也跟着唉声叹气,谁让自己没本事呢!正在这时,刘义志的邻居老马来找他下棋,见刘义志夫妻愁眉苦脸就问是什么事,听完后,老马一拍大腿,“怎么没门路!嫂子这回去定了!你们不知道,我媳妇的堂哥就是公交公司的领导,让我媳妇去说一声就行!”两天后,老马兴冲冲地来了,“事办成了,明天就来电话通知了,让嫂子准备去上班吧!”

有了朋友的帮忙,刘义志的妻子终于找到了工作。刘义志逢人便说:“关键时刻还是朋友多好办事呀。”

商人闯荡商海,总会碰上几件难办的事,这时就得靠朋友。朋友越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所以,要想事业一帆风顺就要多交朋友。

对商人来说,交朋友是一回事,会交朋友是另一回事。成功的商人能够把交朋友和生意联系起来,让朋友成为生意的助力:

交对朋友

获得朋友在生意上的支持,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交对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才算真正的朋友?交上对你忠诚的朋友才算交对朋友。忠诚的朋友给你带来的是稳定的信任,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向他发出求救的信号。

“谁要是找到了忠诚朋友,谁就是找到了珍宝”。友谊不能买卖,也不能用金钱来计算朋友的价值。中国古代有一个这样的故事:田波与姚万钦是好朋友,两人同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年的主考官是孙必新。孙必新知道田波出身望族,文才皆上品,甚为赏识,有意录取他为状元;但又嫌他与贫寒的姚万钦交往过密,有点犹豫,便私下派人去劝说,暗示他:“只要你不再同姚万钦来往,孙主考就定你为状元。”田波听着,皱起眉头,没有答话。恰好这时姚万钦来访,家人把他打发走了。田波得悉大发雷霆,立即把姚万钦追了回来,如实地将情况告诉他,并说:“状元有什么稀奇的,怎么也不能不要朋友呀!”说毕,命家人摆起酒宴,与姚万钦开怀对酌。

说客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回去便一五一十地回禀孙必新,并从旁怂恿:“这小子舍不得姚万钦,咱也不给他状元。”谁知孙必新一反初衷,既取了田波,又取了姚万钦。原来田波宁要朋友不要状元的精神,融化了孙必新那颗浸透了世俗偏见的心,他那真诚待人恪守信义的品格赢得了人心,令世人敬仰。

亚逊斯有一次来到了阿尔卑斯山下,遇到了几位天神,天神说:“亚逊斯,你有过朋友吗?”亚逊斯说:“有,他爱我胜过爱你们。”这句话激怒了天神们,他们决心杀掉亚逊斯的这位朋友,便询问这位朋友是谁。亚逊斯看出了天神们的用意,就隐瞒不谈。天神们拿出了各自的宝贝引诱亚逊斯,许诺他将有一位美貌无比的妻子,成为一个威严无比的国王,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未能打动亚逊斯的心。最后神通无比的天神们还是抓到了亚逊斯的朋友,他们没有立刻杀死他,对亚逊斯的话,他们并不十分相信,于是以同样的手段去引诱亚逊斯的朋友只要他同意背叛亚逊斯,他将得到他所要的一切,美色、财富、权势。和亚逊斯一样,这位朋友也丝毫未动心,天神们既羡慕又惭愧,没有一位天神去杀他们,悄悄地将他们放下了山。亚逊斯说:“我们彼此忠诚、信任,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友谊更重要。”

他们忠诚的友谊震惊了天神,为世人传颂。忠诚是友谊的标志,对朋友的忠诚说明你对自己交友的确认。你对朋友的忠诚也会换回朋友对你的倾心报答。

交友要分等级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相交以“诚”相待,此乃至理,那为何又要将朋友分“等级”?那不就不诚了吗?

有个地方官员,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向人夸耀,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他的邻居,当然也是他的“朋友”之一,曾问他:“朋友这么多,你都同等对待吗?”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

他说他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悬意的朋友也不少。

“心存悬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那只会害了我自己呀”。

他就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开的程度。

他曾说,“我过去就是因为人人都是好朋友,受到了不少伤害,包括物质上的伤害和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

把朋友分等级听来似乎现实无情,但听了那位官员的话,你是否也觉得分等级的确有其必要,因为这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别人的伤害?

要把朋友分等级其实不容易,因为人都有主观的好恶,因此有时会把一片赤心的人当成一肚子坏水的人,也会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提醒时还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非得到被朋友害了才大梦初醒。所以,要十分客观地将朋友分等级是十分困难的,但面对复杂的人性,你非得勉强自己把朋友分等级不可。心理上有分等级的准备,交朋友就会比较冷静客观,可把伤害程度减到最低。

要把朋友分“等级”,对感情丰富的人可能比较难,因为这种人往往在对方尚未把你当朋友时,他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分等级,他也会觉得有罪恶感。

不过,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学习,慢慢培养这种习惯,等到了一定年纪,自然热情冷却,不用人提醒,也会把朋友分等级了。

分等级,可像前述那位官员那样分,也可简单地分为“可深交级”及“不可深交级”。

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维持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你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么不必太急于把朋友分等级,因为你这时的朋友不会太多,还能维持感情的朋友应该不会太差。但当你有成就了,手上握有权和钱时,那时你的朋友就非分等级不可了,因为这时的朋友有很多是另有所图,不是真心的。

交朋友也得“势利”

现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如果你正处于只能维持最低经营水平的基础上或者正处于事业发展的紧要关头,你只能“有事”才“有人”,这时候把友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是解决不了问题,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有事”当然包含许多内容。“有事”时才“有人”是当前普遍的现象。求人办事也就是“有人”,为求发展,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办事时甜言蜜语,否则也是办不成事的。如果“有事”时“无人”,那只能说明你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处世办事的能力,缺乏维系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条件。你不通过“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地办成几件漂亮的事情,那你的友谊只能是虚设。

没有用处的人你给他帮忙,只能让他自添内疚,而且如果是朋友也应该多为别人考虑,何况多帮有用处的人,并不意味着不帮好朋友,两者并不矛盾。话又说回来,为人要知恩图报,别人帮了你,而你不去回报,岂非不够朋友吗?

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就会被认为太势利。

然而,商人则不能把自己局限在这个框框内。

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拒绝目标,也就是拒绝交往。

建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分式来说明。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

也就是说:目的+有相同需求的人=关系。

有人单靠直觉交朋友;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一点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拉关系的天时地利。

关系通常要花一点工夫才能取得。一家公司若在两个月内即将面临大裁员或破产的打击,员工应该早有所闻,有人像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让朋友帮助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以免和公司“同归于尽”。这些人一定比惊慌失措的同事先找到工作,之后也会继续靠关系,追求更卓越的生涯。

事实上,朋友对商人来说就是生命线。和外界保持某种程度的关系,消息才会灵通。要是问他们这些关系是怎么来的,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这种事并非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一般人成功的秘诀。他们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也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后,练成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得到情报的神功。

会交朋友的商人是一种善于为自己开路的商人,他们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只要你多走动必有收获。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你是主动和别人做朋友,还是等待别人来结识你呢?路子是自己打出来的,商人要想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就不能总是指望别人主动来与你建立友谊,那样的话,你的朋友肯定会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你的生意也会因此受影响。

看看那些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经常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他们之所以成为成功者,和他们主动建立友谊是分不开的。

(1)关键的前5分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你与对方完全陌生的时候,要开始一次交谈确实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你也会达到你的目的的。这时,你不要试图想出一些有深远意义的或聪明的话题,而只要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寒暄一下,或者评论一下目前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情即可。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按上述技巧做了就能使你与对方像朋友一样地交谈。事实上,由于客观环境的不同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如愿以偿。也许两个人一见如故,感觉十分投缘,马上就可以无话不说,成为很好的朋友;也许彼此都比较含蓄内敛,几句话后就不知该说些什么了,而且还会感觉尴尬。那么,人们第一次相遇,需要多长时间决定他们能否成为朋友呢?美国的伦纳得•朱尼博士在他所著的一本书中提到,沟通的“点”,就在于他们相互接触的第一个5分钟。

一般来说,人们都喜欢那些喜欢他们的人。所以和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交谈的头5分钟,一定要表现出友好和自信。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察言观色,恰当地表现出同情并体谅别人的需要、忧虑和愿望。听到对方的夸奖,可以谦虚地回答“哪里,我还差得远”,以掩饰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优点。听到不顺耳的话,也不要立刻在脸上表现出不高兴或进行过多的辩解。在回答问题时,要表现得善良、友好,愿意帮助别人。

要注意的是,与人见面的第一个5分钟,绝不是演戏给人看,否则就给人以虚伪造作的感觉。也绝不应第一次见面就向人家诉苦、发牢骚。这些都可能使你失去一位很好的朋友。

还有一种情况,在与陌生人沟通时,有的人很想和对方交谈,但又不知话该怎么出口,心里七上八下,因而显得很紧张。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也许对方比你更紧张。所以在对方不知道如何开启话匣子的时候,你不妨找些对方可能会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对方的“共鸣”;而适当的寒暄有助于冲破人际交往的障碍,因为初次见面时彼此都很陌生,必然心存戒心;要是再不知道如何相处时,那么就给予对方一个微笑吧,因为微笑具有神奇的魅力,即使对方不理会,你也做足了礼貌。

如果你能跟他谈一些轻松的话题,将会使你们双方都感到愉快。其实,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之所以存在障碍,关键是人与人之间隔着一层“窗户纸”,如果有人能捅破这层纸,人们之间的沟通也就非常顺利了。

(2)碰面30秒钟内开口

搭乘飞机或火车、轮船的时候,便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绝佳机会。如有可能,多少都想和邻座的人聊上几句话,一方面可以打发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多认识几个萍水相逢的朋友,从而路上也可以相互照应。然而,向偶然坐在身旁的对象开口攀谈,的确需要相当的勇气。而且,愈是不擅长与陌生人交谈的人,愈会绞尽脑汁地去思索着那些完美的辞令。那么结果是,在磨磨蹭蹭不敢开口的情形下,时间白白溜走,错失开口搭讪的机会。

在这种情形下,不必思索中听的话,尽早开口才最重要。

一般而言,碰面30秒钟内开口说话是最理想的。一旦过了30秒钟,除非出现特别适宜的机会,否则双方只能以沉默告终。在现场气氛凝固之前,无论什么话题均可,务必先开口交谈。比如故意询问一下该车次的到站时间,或者向对方借阅报纸,趁机还可以就报纸新闻发表意见等。此外,要善于把握机会开口说话,比如对方为女性,那么见她费力地往行李架上放行李的时候,便是一个好机会。“让我帮你放吧!”只需要一句话,一个举手之劳,气氛就立刻缓和下来。而在你帮忙后,她必定会感谢你,于是你们便可以很自然地聊起来了。如果让这种时机溜走,等坐定四处张望后,冷不防地开口搭讪,必定让对方感到突兀。“他大概不想和我说话吧?”“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如果在开口交谈之前,彼此都感到这种气氛时,必定无法指望获得自然的沟通。

此外,如果一开口便说些中听讨好的话,对方反而会感到紧张。在坐席上安定下来之前,趁着忙乱时说些不经意的话,对方反而较能以轻松的心情回应攀谈。当然了,从上车起到下车为止,不停地说话是不必要的。只要在最初轻松地打过招呼后,途中可以阅读书报,抑或对方也可能主动攀谈。总而言之,你最初开口寒暄的目的,是为了向对方表明自己没有敌意。

所以,如果你打算旅途中同邻座的人攀谈,就应该在上车前先调整心态,准备随时与人攀谈。如此一来,在上车时就可以无所顾忌地轻松开口。

这个方法不仅有利于建立人际关系,同时也能成为上班族的一种训练。只要训练自己随时均能与人攀谈,和别人说话的技巧也会随之进步。毕竟,无法和陌生人交谈的人难以胜任商务工作。

(3)准备好话题

与刚认识的人在一起谈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地试着说,如果一个话题不行,没说几句就无话可说了,那就立刻再试试下一个。或者轮到你讲话时,可讲述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或想做的一些事情,比如修整花园、计划旅行或其他彼此都非常熟悉的话题。不要因为片刻的沉默就心慌意乱,让它自然地过去就是。

如果在聚会上,你发现是个陌生人坐在你身边时,不要觉得沮丧,千万不要认为你不会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了,因为身边这个陌生人可能会成为你的伙伴。反过来,你应该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在开始“钓鱼”之前主动地介绍一下自己。开始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没有哪个是最好的,关键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果你是一个很内向、腼腆的人,那么在参加聚会之前就要在脑子里先想想。如果主人事先已经告诉了你一些关于对方的消息,你就可以借题发挥。比如对方是个球员,他的球队在上星期比赛中获胜了,你就可以说:“我知道你的球队在上星期的比赛中获胜了,一定很精彩吧,能否向我介绍一下当时比赛的具体情况呢?”对方一定很高兴地向你娓娓道来,现在你还愁今晚你会寂寞吗?如果你对他一点都不了解,你可以这样询问:“您是住在这里呢,还是游客?”从他的回答中,你就可以获得开始的话题了。他可能也会问你住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等。非常简单,但要注意给他说话的机会,千万不要一个人滔滔不绝。

另一个立竿见影的重要的开场白就是根据对方的特长征求建议。比如,你可以咨询一个热心的园艺家:“我想把花园中的一年生植物改种为多年生的,您认为种什么好呢?”或对于一个从事通讯器材销售的人,你可以询问:“我想买一部传真机。您有什么好的推荐吗?”如果对方没有反应,你还可以就某些热门话题,请他发表见解,问他有关任何方面的观点都是很稳妥的:政治、体育、股市、时尚和当地新闻,几乎都可以,但不能是已经问过的,最好不要问引起激烈的反应或者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

此外,在餐桌上,能提供良好开端的话题往往就是食品或酒:“好吃吗?我没有时间在厨房里真正地做一顿好饭。您自己做饭吗?”一句话就可以引出很多可以共同探讨的话题。

(4)拨动心弦

和别人首次交谈,最能从内心深处感动他的莫过于他的家庭。所以,我们要拨动的就是他心里最敏感、最脆弱的那根弦。

只要是拜访过罗斯福总统的人,都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无论商界名流、政治明星还是农夫、牧童,都可以和他谈得很投机。而秘密就在于他深知捕获人心的捷径:谈对方最感兴趣、最引以为自豪的东西。据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罗斯福总统在接见任何来访者之前,都会事先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家庭、事业等方面,以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事前了解他人,就会找到双方谈话的投机点,共同的兴趣爱好是结交朋友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会见陌生人之前,不妨了解一下他目前最得意的事情。没有谁不喜欢听好话的,不管他是多么谦逊的人。每个人都喜欢享受被人承认的感觉,心理上也有被别人认可的需要,所以人的成就越大,就越希望别人能够看到。试想一下,跟一位完全陌生的人谈论他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会是什么情况呢?如果对方刚刚被提拔,那么恭喜升迁,夸奖对方的能力和官运无疑就是他最愿意听,同时也是他最愿意谈的啦。

(5)微笑是最好的通行证

俗话说得好,“一笑解千愁”,有一副对联也说,“眼前一笑皆知己,举座全无碍目人”。

的确,没有人能轻易拒绝一个笑脸。笑是人类的本能,要人类将笑容从脸上抹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由于人类具有这样的本能,因此微笑就成了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具有神奇的魔力。真诚的微笑是交友的无价之宝,是社交的最高艺术,是人们交际的一盏永不熄灭的绿灯。

美国的希尔顿饭店名贯五洲,是世界上最负盛名和财富的酒店之一。董事长唐纳•希尔顿认为,是微笑给希尔顿带来了繁荣。为什么希尔顿这么重视微笑呢?许多年前,一位老妇人在希尔顿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拜访他,希尔顿不耐烦地抬起头,他看见的是一张微笑的脸。这张笑脸的力量是那么不可抗拒,希尔顿立即请她坐下,两人开始了愉快的交谈。交谈中他发现老妇人真的是那么慈祥,她脸上真诚的微笑完全感染了他。从此,他把“微笑”服务作为饭店的宗旨。每当他在世界各地的希尔顿饭店视察时,总会问员工:“今天,你对客户微笑了吗?”如果你去任何一家希尔顿饭店,你就会亲身感受到希尔顿的微笑。唐纳•希尔顿总结说:微笑是最简单、最省钱、最可行、也最容易做到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微笑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投资。因此,他要求员工不管多么辛苦,多么委屈,都要记住任何时候对任何客户用心真诚地微笑。即使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各行各业,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愁云惨雾的时代,希尔顿的员工仍然用自己的笑容给每位客户带去阳光。大萧条过后,希尔顿率先进入了繁荣期。也许是希尔顿人的微笑赢得了“上帝”,从此,它迈入了黄金时期。

语言是朋友间沟通的利器。一个商人的朋友网有多大,路子有多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口才。口才高明的商人能把一根稻草说成黄金,能把一句原本不十分中听的话说的让人觉得舒服。

在与朋友相处时,不主动说话的人是很少有人缘的。我们要主动打开与朋友的“话匣子”。

假如你在码头上碰见一个熟人,大家一起上船,一时还没有找到话题,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从当前的事物,那就是双方都同时看到、听到或感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在码头上、船上,耳闻目睹的有千千万万的事物,只要你稍为留意,不难找出一些对方可能都感兴趣的话题。也许是码头上面的巨幅广告啦,也许是同船的外国游客啦,也许是海上驶过的豪华游艇啦,也许是天空飞过的海鸥啦……甚至于在对方的身上都可以找到谈话的题材。如果他打的领带很漂亮,你可以问他在什么地方买的;如果他身上穿着金利来衬衫,你可以问他这种品牌的衬衫究竟好不好,和广告上的宣传是否相符;如果他手上拿着一份晚报,看到晚报上头条新闻,你也可以问他对时局的看法。

如果你到了一个朋友家里,在客厅里看到他孩子的照片,你就可以和他谈谈他的孩子;如果他买了新的钢琴,你就可以和他谈谈钢琴的音色;如果他的窗台上摆着一个盆景,你就可以跟他谈谈盆景的造型;如果他正患着牙痛,你就可以跟他谈谈牙齿的保健和牙医,关怀对方的健康,往往是亲切交谈的话题。

眼前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只要碰巧有一样对方很感兴趣,那么,你就得到谈话的机会了。

当交谈中断的时候,怎样寻找新的话题呢?

在这种时候不要心急,也不要勉强去找,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反而什么也想不出来了。要知道只要是我们醒着,我们的脑子总是在活动着的。你没有要它想,它也会不停地想,由东想到西,由天想到地……这种作法,我们叫它“自由联想”。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书桌上摆着一盏台灯,我们的脑子就会从“电灯”出发,很快地联想到许多别的东西。也许我们从“电灯”联想到“发明”,从“发明”联想到“电影”,然后是“演员”——“历史”。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发生的,也许只是半分钟内的事。

如果我们继续探究就可以发现,因为我们看见一个台灯,就联想到它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又由爱迪生想到我们看过的电影“爱迪生传”,又由“爱迪生传”想到科学影片,又由影片想到电影明星等。在刹那之间,已经有了不少交谈的题材,可供我们选择。

当然,有的话题也许引不起对方的兴趣,但是只要我们不心急、不紧张,让头脑在静默中自由地去联想,再过一会儿,我们就可能联想到别的话题上了。

倘若不想东谈一点、西谈一点,从这个题材跳到另一个题材,而是想抓住一个题材更进一步,把它谈得详尽、深入、充分一点,那么,也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助你的思考,这时你就不要让你的思想随意地去联想,如果有个题材可以引起对方的兴趣,那么你就以这个题材作为中心,让你的思想围绕着这个中心,尽量地去想与这个题材有关的东西,然后再将这些有关的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出鲜明的脉络。

例如,你刚刚参观过自然艺术摄影展,谈话中有了启发性的联想,你已经找到一个使对方有兴趣的题材——植物。如果你想在这个题材上多谈一会儿,你可以“植物”作为中心,尽量去联想与它有关的事物。

在这样做的时候,你的头脑也要保持着轻松、活跃状态,那么,它就会自然地想出许多与植物有关的事物,例如热带植物、盆景、菊花等,接着又可以谈到植物的研究与栽培……

如果谈话的中心题材是“树”,你就可以想到风景树、花果树、公园里千年的古树、著名的大树、与树有关的成语以及树的各部分用途……

如果中心题材是“交通”,那你就可以联想到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以及交通工具,喷气机、火箭、气垫飞船……

平时注意培养这种引起联想的思考习惯,那么无论任何题材你都能把它分解出若干个分支和无穷无尽的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发展你的话题,丰富交谈的内容。

倘若把你所想到的一切,结合起你个人的生活经验,那么你交谈的内容就更真切生动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有许多可以打动别人的事情,倘若其中有些事情正和大家谈的题材有关,那么,你可以把它拿出来作为谈资,这时,交谈的内容就因为加进了个人亲身经历的材料,而更使人觉得有趣。

在交谈中,灵活地转换话题也是一件很重要的技巧。即使一个最好的话题也会有使人兴趣低落的时候,这时,善于交谈的人就懂得在适宜的时机转换话题,不会使别人生厌。

转换话题有三种很自然的方法:

第一种:让旧的话题自行消失。当你觉得这个话题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发展的时候,你就应停止在这方面表示意见,让大家保持片刻的沉默,然后开始另一个话题。

第二种:也可以在谈话进行中,很随便、不经意地插入新的话题,把旧的话题打断。但不要使人觉得太突然,也不要在别人还有话要讲的时候打断它。

第三种:从旧的话题往前引申一步,转换到新话题上。例如,大家正在谈一部正在上映的好电影,等谈到差不多的时候,你就说:“这部电影卖座不坏,听说有一部新的大片就要开映。”这几句话就把话题转变了,新大片又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可是大家的思想与情绪却还是连贯着的,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灵活妥善的方法。

即使最有趣味的谈话,有时也会受客观条件的影响,非要结束不可。这时候,你要及时结束你的谈话,让大家高高兴兴、爽快地分手。不要等到对方再三地看表,不要忽略对方欲结束交谈的暗示。否则,无论你的谈话内容有多么精彩,对方的心里只有厌烦与焦急,而应该让交谈在兴味盎然的时候停止。

无论你多么善于及时发掘适合交谈的题材,你也需要对谈话的题材有相当的积累,否则,也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做一个现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至少每天应当阅读一份报纸,每月应该阅读两三种杂志;从电台广播里、电视节目中,你也可以吸收一些有用、有趣的知识;你还可以去听演讲,去参观展览会,看戏、看电影、听音乐家的演奏,参加当地社会的各种活动。应该密切注意与不断地关心当前重要的时事与新闻。

你有没有经常注意这方面的修养呢?你有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仔细地阅读报刊和书籍呢?你有没有记住别人精彩的言论呢?你有没有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要的问题认真地加以思考呢?

如果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不至于在与别人谈话的时候,发现自己头脑空白、无话可讲。

不过,即使你真的无话可讲的时候,也不必因此而感到自卑和不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无人不晓的。在这种时候,你不妨静静地坐着,仔细地听别人讲,记住他们的话,比较他们谈话的优劣。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设法提出适当的问题。这样,到了第二次,又遇见同样话题的时候,你对这方面就不会一无所知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忌讳的是一方口若悬河、而另一方沉默不语。所以,除了打开你的话匣子外,还包括巧妙地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打开对方话匣子的最好方法是问话。光是自己不断地说话,是无法了解对方关心的问题的,所以让对方说话非常重要。

你要善于提出一些问题,然后用心地倾听对方的答复。除了用心倾听之外,你还要不时地插入一些问题进一步询问。掌握主导权,一步一步借题发挥,在询问过程中渐渐了解对方关心的内容,而且以此为重点让话题继续进行。这样一来,对方就会饶有兴趣地侃侃而谈,这是让谈话热烈进行的秘诀。

当然,与朋友交谈要有真诚的态度和善意的动机。否则,会给对方一种油嘴滑舌的印象。只要你掌握了轻松打开话匣子的能力,你的朋友网将很快扩大。

商人免不了要经常参加一些社交场合,面对你想与之交往的人,谈着谈着却遇到了冷场,这是颇为尴尬和令人郁闷的。必须及时打破这种沉默局面,要不然会影响到交际气氛,从而影响交际效果。那么,该如何打破与朋友的冷场呢?

首先,要分析造成冷场的原因。

遇到冷场,不要寄希望抛出一两句肺腑之言,对方即会响应。冷场总有原因,因此,商人应该仔细地观察局面,分析形势,寻求解决危机的对策。这时需要的是冷静与智慧,任何冲动与盲动都是愚蠢的行为。

其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冷场可能是自己造成的,也可能是对方造成的,还有可能是交际双方的原因,有时环境也起了促进作用。我们应针对每一种情况,采取不同对策打破交际冷场。

(1)打破自己造成的冷场

对于自己造成的冷场,就应在自身上下工夫去打破冷场。一般说来,因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冷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打破的措施:

①放下架子。如果是自己太清高、架子大,使人敬而远之,而造成了对方的沉默,则主要从完善自己的个性着手,在社交场合中主动些、热情些、随和些。

②谦虚谨慎。如果是自己太自负、盛气凌人,使对方反感,而造成沉默,则要注意培养谦虚谨慎的品德,多想想自己的短处,在社交场合中适当褒扬对方的长处,并真诚向对方学习。

③适可而止。如果是自己口若悬河,讲起来漫无边际,无休无止,而导致了朋友的沉默,则要注意自己讲话应适可而止,并主动征求对方的看法和意见,让朋友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要让人觉得你在做单方面的“传教”,而应让人觉得彼此在进行双向沟通。让对方产生你很重视他的观点的印象,引起他的交谈欲望,从而使谈话不致陷于沉默之中。

④语出惊人。如果你总是用一种腔调讲话,那么朋友就会感到厌烦,你可以在冷场时讲些新颖别致而引人的话语,缓解一下谈话场上的紧张气氛,这样大家就又开始在一种新的氛围下谈话了。

(2)打破朋友造成的冷场

有时候,冷场是由朋友造成的,这时候,我们就应该采取措施,调动对方,打破冷场。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寻求共同点。如果是朋友对此话题不感兴趣、不想开口造成了冷场,这时就要转移话题,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和双方可以接受的观点。这些话题最好就是身边的,具体而生动的。比如双方谈话进行得很不顺利,这时窗外雨声雷声大作,你就可以说:“多大的雨呀,看来庄稼要遭祸了”,人同此心,对方也有同样的感受,可能他因此就又同你攀谈起来了。

有一位商人去拜会一位科学家,这位科学家素以脾气古怪著称,很难与人相处。到了科学家那儿,商人看到墙上挂着几张风景照,于是就谈起了构图呀,色调呀……原来这位科学家爱好摄影,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了他的相册,谈话气氛非常融洽。正是由于这种气氛,使后面的正题拜会进行得非常顺利。

②启发朋友的思路。如果朋友事先没有准备,对此话题有兴趣但又不知从何谈起,那么应以简明的富有启发性的交谈来开阔对方的视野,活跃对方的思维,从而引起朋友的谈兴,消除沉默。

③营造非正式交谈气氛。如果朋友自我防卫的机制太多,不轻易开口,那么,就要努力创造非正式交谈的气氛;支持和鼓励朋友无顾忌地坦率交谈;不马上公开反驳朋友的观点;对其一些合理看法给予赞许,促其进入交谈。

④增强交谈的竞争气氛。如果朋友过于谦让而造成了沉默,则要增强交谈的竞争气氛,用热烈、紧张而有趣的谈话激发沉默者进入交谈。

(3)打破双方关系造成的冷场

有时候,冷场的造成可能是由于交往双方的关系,比如说,朋友间因为某种原因造成争执,以至产生隔阂。这时候,就要从改善双方关系入手来打破冷场。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①主动交谈。可以找热门话题。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对热门话题感兴趣。不管说深说浅,说是说非,对方都能插上几句。与朋友相遇,尽量找些新的人们又普遍关注的“热点”来引发话题,根据不同对象说城市房价、说股市行情、说国际形势、谈体育新闻等都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议论。

要是能善于睹物生情,由此为题也能有助于双方的交往。如果同路旅行,设法引朋友开口,把去处、意图、身份等作为闲谈的内容后,就可随景观的变化,“浪打天门石壁开”地展开话题,路过集市可以谈市场、见到服饰可以谈时装,见到副食品可以谈烹调,这样既可以不断转换话题,不断地交谈下去,也能消除朋友的旅途寂寞,增进彼此的友谊。

②求同存异。如果是因为双方过去曾经发生的摩擦或隔阂而造成了沉默,那么就该高姿态,求大同存小异。或者干脆把过去的隔阂抛在脑后,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热情地与之攀谈,增强信任和友善的气氛。

③向他人请教。如果是刚刚发生了争执而出现了沉默,双方谈话进入了僵局,这时,你可以向朋友请教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你知道明天开往北京的火车几点发车吗?”“你这个发型是在哪个发廊理的?”这样朋友也有回答你的能力与兴趣,此后可能会变得很热心,以至于忘记了你们的不愉快。要注意,这些问题应该是无分歧的问题,避免再次争论不休。

④请“第三者”插足。引进“第三者”是找话说的一种途径,与朋友产生冷场后,可提及您的熟人圈中与对方也同样熟悉的人的一些情况,引发朋友的话题。“×××也在您的单位吗?”“他跟我是老同学。”几句话就能找到话题。特别是谈及的人也同样是您的朋友,跟对方关系也很密切,那么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下子就能缩短很多,对方也很容易产生亲和的态度,这样谈话的内容必然会越来越多。

商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要主动。遇到冷场的局面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而是自己来打破它。

你是否有时感到自己的朋友很多,而有时又感到自己的朋友很少?你是否能说出自己的朋友大约的数目?你是否能很快的断定周围的某个人是不是你的朋友?你是否能一口叫出朋友的名字并熟悉对方的基本情况?

路子不理不顺,商人要向对待自己的生意那样,对待自己的朋友网。对朋友“精明”,你们的友谊才能长久。现在就着手整理自己的朋友档案,为你的朋友“存份档”。

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整理自己的朋友档案:

首先,将朋友进行分类。

一般来讲,朋友关系有以下三种类型:

(1)个人网:包括你的家人、亲戚等与你最亲近的人。

(2)社会网:你时常联络或是比较熟识的人;之前任职单位的同事或是主管、邻居、你的理财专员或是汽车业务员等。

(3)专业网:例如专业协会、俱乐部、校友会等组织。

写下现有的朋友关系,包括上面提到的三种类型。回头翻阅你的电话簿或是名片本,把所有你能想到的人全都列出来。透过这份朋友名单可以看出自己的朋友组合特性,了解哪些地方有所不足,必须加以改进。最后再想想哪些人未来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把可能的名单也列出来。

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朋友网,可以利用信息科技。目前有许多计算机软件比如微软的Outlook等都有通讯簿管理的功能。除了输入某个人的基本资料外,最好加上兴趣嗜好、专长、人格特质等有助于认识这个人的资料。然后依据职业类别或其他条件分门别类,以方便日后查询。随后,建立“朋友档案”。

建立“朋友档案”有下面几个部分需要注意:

(1)把你同学的资料整理并做成记录

同学可以说是你朋友网中分量颇重的一部分。毕业经过数年后,你的同学可能会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当有需要时,凭着老同学的关系,相信会在某种程度上给你帮忙。这种老同学关系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高中、初中、小学,如能加以掌握,这将是人生中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建立好同学关系需要经常参加同学会、校友会并且注意他们的动态。

(2)整理周围朋友的资料并对他们的专长做出详细的记录

比如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要修正,以防必要时找不到人。准确掌握这些变动的情形有赖于平时与他们联系。

同学及朋友的资料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不嫌麻烦的话在他们生日时写一张贺卡或请他们吃个便饭保证会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若能维持好这些关系,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助你一臂之力。

(3)在应酬场合认识的,只交换名片,还谈不上交情的“朋友”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种“朋友”在各行各业的各种阶层都会有,不应该把他们的名片丢掉,而应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点,以备下次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当然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借故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面的场合,或你们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你的印象自然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不可能帮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是他们帮你一些小忙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第三、善用“朋友档案”

建立朋友档案时,利用计算机、笔记本以及名片册的方法各有长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记住: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关系,千万不要在用得着时方恨少。那些办事处处通的人除了有他们本身的优越条件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身边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些朋友为他出谋划策,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让他有丝毫的松懈和放弃。这样的人大都是善用“朋友档案”的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回答记者如何保持其政治关系网时说:“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的每一个人,注明重要细节、时间、会晤地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输入秘书为我建立的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们帮了我不少。”

很多时候,仅仅建立“朋友档案”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利用“朋友档案”来帮助自己。比如把别人的生日、兴趣爱好等内容收集起来,你就会加深对他的了解,与他谈业务或是进行生意交往时可以找出他关心的话题,谈他最钟爱的事物。这样做不仅会受到他们的欢迎,更会使你的业务得以扩展。

杜维诺面包公司的老板杜维诺一直试着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4年,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这家饭店的老板,并去参加那个老板的社交聚会,为了争取到这个客户,与饭店老板成交这笔面包生意,他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以便有机会与老板商谈。但是长时间的努力并没有任何结果。杜维诺决定改变策略,他收集了这家饭店老板的个人资料,终于找到他最感兴趣、最热衷的东西。原来这家老板是“美国旅馆招待者”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情,还被选举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都会出席,即使跋涉千山万水也不例外。给他建立一个小档案后,杜维诺再见到那个饭店老板的时候开始谈论他的组织。那个老板跟他说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了热情,并且一直笑着。在杜维诺离开他的办公室前,他还把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了杜维诺。在交谈过程中,杜维诺一点都没有提到卖面包的事,但过了几天,那家饭店的厨师长打电话要他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那位厨师长说:“我不知道你对老板做了什么手脚,但你真的把他说动了!”杜维诺与这位老板后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老板4年,就是想和他做大生意。如果我不建立他的个人小档案,不去用心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他喜欢的是什么,那么我至今也不能如愿。”

建立和善用“朋友档案”是一种深刻了解人并与之保持有效联系的方式。掌握了这种方法并加以利用,就等于为自己的成功做了铺垫。

最后、选择“关系核心”

现在的组织已经不再是等级森严、分工明确且秩序井然了,一种可变的、有机的和充满活力的架构渐成气候。这种新的架构能够快速响应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成功编织他们的关系网络。在打造关系网的过程中,已经认识的人很重要,他们都有自己的熟人,而他们所熟识的人又有自己的熟人。成功建立关系网的关键是和适当的人建立稳固的关系。良好的关系能拓宽你的视野,让你了解周围所发生的事并提高你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当你意识到职业关系的重要性并开始选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人时,你可能不得不卸掉一些关系网中的额外包袱,其中或许包括那些相识已久但对你的职业生涯无所裨益的人。维持对你无益的关系只意味着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良好、稳固及有力的关系核心应由10个左右靠得住的朋友组成。这10个人可以包括你的职业生涯中联系紧密的朋友,他们构成你的影响力内部圈,希望你能发挥所长,而且你们彼此都希望对方成功、幸福。当双方建立了稳固关系时,彼此会激发出强大的能量,还会激发对方的创造力,使彼此的灵感达到至美境界。为什么将你的影响力内部圈人数限定为10个朋友呢?因为强有力的关系需要你一个月至少维护1次,因此10个朋友或许要用尽你所有的时间。另外应至少挑选15个人作为你“10人内部圈”的后备力量并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比如你的一位主要朋友退休或移民国外,最好的替补就是你的后备军。你应每月定期和他们联系,无论是通过电话、传真、聚会、电子邮件或是信件。

为朋友存份档,对商人来说至关重要。它将提高你的朋友网的运作效率,使你的朋友能成为事业上最及时的推动力。

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大、商人工作的忙碌、网络交往方式等,人们的情感日渐疏离,现代商人交朋友越来越难。

近日,国内的几家权威新闻机构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87.5%的人有“熟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的感觉,许多人常感“倾诉无门”。

美国社会学家、《美国的社会孤立:二十年来核心讨论圈子的变化》作者凯利认为:“拥有知心朋友就相当于构造了一道安全网,朋友数量的下降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为朋友一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帮我们分忧解难。”

现代商人整日地忙碌生意,总抱怨没有时间培育友谊。没时间真是缺乏友谊的理由?不是的。事实上,好朋友的获得与友谊的长青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关键在于是否用了心。

扯下彼此间的心墙。

面对“87.5%的人感觉熟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的调查结果,张强心中感慨甚多,也不禁想起在深圳的那三年。当时,张强在一家外资公司任主管,手下有60多名员工。全公司近3000人,有400多名是广东茂名人,但他始终找不到一个能倾诉心事的,只能在信中与家乡的朋友一吐为快。

张强回到家乡工作后,应酬多了,圈子大了,相识的人越来越多,但却发觉朋友越来越少,甚至很多以前的朋友也不知何故渐渐疏远了。出现此感觉的原因,是因为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使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无时间去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不敢轻易去与人交流。加上天南地北的人都爱往都市里钻,争抢生存的一席之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流动性在不断增大,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化,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加。以至于现在很多相熟的人,平时客客气气,笑脸相对,但心底下那堵墙始终无法拆下。就算彼此之间无任何利益冲突,谁也不肯轻易往深一层交心,时时怀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态度去处世。既然如此,人与人又怎能真心交流?只有将心墙拆下了,与人真诚相待,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知己可遇不可求。

朋友是什么?朋友应是“从来也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真诚相待,互相信任的友情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变淡,也就是可以交心的那种人。

无论你富贵或贫贱,无论是高升或平凡,都会始终如一地对待你,那就是真正的知己了。这个朋友与你之间无话不说,或贬或骂都无所顾虑,因为你相信他的出发点是为你着想,这个朋友与你同欢乐共患难,伴随你走过风雨人生。只可惜“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真心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只有共同经历过一些难忘的人生关口,一起品味过一些特别的生活滋味,共同拥有刻骨铭心的记忆的朋友才能成为忠诚不贰的真心朋友。当你苦恼时,当你喜悦时,会有一种急于与他分享或诉说的欲望,那么他就是你心灵最可依赖的人。

现代的人们很现实,穷朋友好相处,却没有利用价值;富人不易相处,还有高攀之嫌,所以交个朋友真是不容易。本来金钱与朋友并无矛盾对立关系,人与人的相处靠缘分或性格使然,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互相欣赏的人,互相包容的人才能成为好朋友,才能互诉心事。

有付出才有回报。

曾几何时,鸿雁传情成为朋友之间交流与联系的主要方式。一个信封,几张信纸,再认真地写下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交流方式对友情的促进作用非常大。

近年来,手机和网络迅速普及,除了中小学生,很少有人再有心思拿起笔来写一封信,纵有冲动,也往往感觉抓笔的手指不听使唤了。现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非常便利,只是这种便利并没有让人们的心灵沟通得更好。反而,人们觉得朋友越来越少。

两个人要成为好朋友,一定要付出真心,毫无猜测。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并不难,只要我们珍惜每一位朋友就行。如果你现在没有朋友,无所谓,至少你会有认识的人,则不妨珍惜你们的缘分,多联系,多交流生活中的得失与感慨,人是感性多一点的,都需要坦诚相对的谈心与关心。友情是无私的,你付出多少,往往也会得到等价的回报。你对朋友好,朋友自然也会对你好。

朋友不会越来越少。

“熟人当然越来越多,但朋友也不会越来越少啊!”胡小东,某IT企业公关总监。由于工作关系以及之前的若干工作经历,他结交甚广,至于有多少熟人和朋友,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在他看来,朋友是资源,是财富,因此,“要像攒钱一样积攒朋友”。

胡小东是个豪爽之人,尽管工资不菲,却是个名副其实的“月光族”。对此,他毫不在乎——反正还是单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说,除了新结交的朋友外,他和老朋友也一直保持着联系,每逢周末总要出来聚聚。“无论新老朋友,只要用心经营,都是好朋友。”

胡小东说,那些抱怨朋友越来越少的人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不主动和朋友联系,却抱怨人情越来越冷淡;把自己封闭起来,却抱怨没人愿走进他的内心。“你信任别人,别人才会信任你;你关心朋友,朋友自然会关心你。什么是朋友,朋友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只求回报,不愿付出。”

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中国数千年来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人际关系,也改变了以家庭、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人们随意流动,更多地处于一种离散状态,因此,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而不确定。而这种复杂和不确定,又影响了人们的进一步交往,这就是现代商人交朋友越来越难的主要原因。商人只有克服这一点,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为自己开拓更多的路子。

二“借”字经——成大事必须借助朋友的七种力量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商人交朋友,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希望能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帮助。身边的朋友,尤其是生意上的朋友可以给自己提供榜样力。他们成功,能够给自己成功的经验,他们失败,能使自己借鉴失败的教训。要想少走弯路,就得拿朋友当榜样。

生意场,人人想赢怕输。但商场如战场,没有参照,没有引路人,摸石头过河的结果往往是陷于河中。

刘浩是深圳东宇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提到自己的创业历程,他无不感谢自己的好朋友李龙给自己的帮助。

李龙是深圳粤讯发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浩一直称他是“生意上的榜样”,从刚入行到现在东宇电子拥有自己的写字间,李龙给了刘浩不少的建议和帮助,也因此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个商场如战场的年代,实属不易。

刘浩2000年毕业之后原本可以从事家族的事业,享受“少爷”的生活,但是年轻的他觉得自己难以在“家里”施展拳脚,在深知自己在家族的事业上难攀高峰之后,他看准了当时电子行业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单飞”,并说服弟弟一起来深圳做起了电阻、电容的产品代理。

在创业过程中,对于一个仅有满腔热情而毫无“实战”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幸运的是:他与粤讯发电子的李龙成为朋友。

“刚入行的时候,刘浩完全是个门外汉,什么都不懂。元器件知识是补充的首要内容,资金上的压力也让他头疼。李龙的奋斗历程成为他的榜样,使他慢慢的融入电子这个行业,慢慢的进入‘商人’的角色。”

对于刘浩来说,生意上有了这样的榜样和伙伴,使自己对公司的将来也更有信心。有这样的榜样和伙伴,有谁说这不是人生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呢?

成功的榜样可以使你受益匪浅,失败的榜样同样可以使你免于重蹈覆辙。

张风在太原一家公司里当司机,他一直想自己做点小生意。但他的朋友刘强的经历使得他在经商的路上更加谨慎。

刘强开店不容易,因为是个下岗职工,还拖家带口,所以从资金和心理上,刘强都有很大压力。在权衡许久之后,刘强看上了一个投资小、回报快的项目——风味灌汤包。虽说店面不大,但投资却也不少,房租、设备、原料、员工,还有学习技术的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也花去三四万,为了开店,除了把自己的储蓄拿出来,刘强还向朋友借了一万多的外债。但不管怎么样,刘强总算是把自己的店开起来了。开张的一个多月里,刘强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可能是因为有风味小吃的诱惑,刘强的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可是就在这一个多月内,风味灌汤包的小吃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没过几个月,刘强小店前的顾客数量明显减少,刘强在朋友的建议下,在小店里也开始卖其他风味小吃,但生意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

张风从刘强的失利中认识到:做技术含量低的小生意,很容易被人模仿,就专门拜师学艺,学得一手修理小汽车的好手艺,开了一家修理铺,生意日渐红火。

作为商人,在你做事业上的重大决定时,不妨先看看身边的朋友是怎样做的。拿他们当榜样,你的风险才能尽量的减小。

作为商人,你可以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更重要的关系,获得最关键的资源。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从中可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还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对于商人来说,这里的“力”指的是他人之力,如名人、亲戚、朋友、同学等的地位、名望、财富或权力等;而“青云”则是指商人通过中介所能获得的好处。他人有时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桥梁与阶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们的力量更能帮你寻到走向成功的捷径。

古往今来,借助于名人之力成功的事例真是数不胜数。汉高祖刘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皇子,生母不一,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他们展开了子与子、母与母之间的明争暗斗。刘邦有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之意,可吕后想立自己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她找张良帮忙。张良献上一计:“皇上一直想招聘四个在野的贤人出山,但他们始终不肯,若将他们迎为宾客,太子常请此四人赴宴,必会被皇上看见而问其原因。”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高祖以为刘盈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而来,终于立刘盈为太子。刘盈的成功完全仰仗四大贤人的盛名,借助他们的名望得到了皇帝宝座,当然也包括他母亲吕后和张良的妙计,只有刘邦被蒙在鼓中。

利用后门去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当然是要坚决制止的,但如果你想要充分发挥你的才智,有所成就,在某些时候借助“梯子”还是必要的。尤其是纵横商海的商人,要想拓展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有时就需靠熟人或名人的引荐。

一般来说,不管引荐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对你成功有所帮助,他就是你登上高处的中介力,他的威信和影响力都能对你有用处。一般人除对权威和名望有一种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对熟识的人同样有一种可靠、信赖的感觉,因而他们常常会从推荐者身上来估量被推荐者的能力和人格。

张海利下海经商,把小小的万金油生意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力于她自己不断的借助朋友的中介力而打开了东南亚的市场。

1977年,张海利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某大学经济系。1986年,又考上了母校经济专业的研究生。毕业时,张海利主动放弃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的机会,来到西南一家大型制药厂。这种选择在当时极具挑战意味。张海利的反向流动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上班的第二个月,张海利被任命为制药厂企管科副科长。雄心勃勃的张海利决定尽快进入角色,干出一番业绩。

张海利几乎天天在生产第一线摸底调查,吃惊地发现,这个西南最大的制药厂,实际经营状况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繁荣——产品严重积压,经济效益下滑,企业管理部门人浮于事,一线工人没有积极性。制药厂到了必须痛下决心实施有效的改革,才能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地步。于是,张海利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方案。

方案递上去后,却如泥牛入海,久久没有回音。张海利忍不住了,急切地找到厂长:“厂长,我知道让您下‘刀子’肯定有难处。可是我们厂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想先以企管科做试点,有了经验再全面铺开,您看怎么样?”厂领导们研究后,采纳了张海利的意见。性急的张海利仅在一次全科人员会议上,就把科室人员从50人精简到23人。

平平静静几十年的制药厂“炸”开了。1990年1月5日,张海利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工厂。张海利发现厂门口宣传栏贴了一张“罢免张海利同志厂企管科副科长职务”的公告,张海利懵了。等张海利略微平静以后,就直接冲进厂办,办公室主任告诉张海利,张海利实施的改革方案,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有后台的人联合向法院起诉张海利违反国家劳动法,乱精简人员。迫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厂里撤销张海利的职务。

从此,张海利成了科室里的“闲人”,每月只能领40%的工资。接下来,又半年过去了……张海利在沉默,在思索,不久,她辞职了。经过半年的准备,她从药厂批发了两箱清凉油,踏上了第一次东南亚征程。新加坡的朋友为张海利联系了一家华侨开办的中药商行,对方检验过张海利带去的清凉油当即要了50万盒的货。张海利以为自己听错了,一连问了三遍“HOW MANY?”,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在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流过眼泪的张海利,激动地哭了。

50万盒清凉油,以每盒0.2美金成交,总金额就是10万美金!张海利拿到对方开具的不可撤回的银行信用证,立即回国,赶到制药厂。两个月后,50万盒清凉油抵达新加坡港口。张海利从中得到5000美金的佣金。而在这笔交易中,获利最大的是制药厂,扣除运费和外贸公司代理费、税收等费用,厂方净赚30万人民币,该厂停产一年多的清凉油生产线恢复了生产。

张海利再次出征东南亚,雅加达一个华人医生朋友给了她结识当地名流的机会。朋友请张海利参加自己的生日PARTY。宴会上,朋友介绍张海利认识了被当地华侨称作“丝绸陈”的陈•约翰,张海利就自己的生意虚心向他请教。陈听完张海利的情况后,说:“利润小不应该是主要矛盾,关键看需求量。目前当地人用的大多是台湾、香港地区的清凉油,中国内地的清凉油还没有打进来。从整体上看,你的产品在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这就决定了产品可以打入平民阶层,而他们正是消费清凉油最主要的人群。我相信,你应该能创造奇迹——一个把世界上利润最少的产品做出最高效益的奇迹!”

第二天,陈先生专门为张海利请来4位当地有名的药商,他们联合起来向张海利要了一个货柜的清凉油。这笔生意是张海利日后成功的奠基之作,也让张海利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任何一种产品要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打开市场,必须借助当地商界名流的“肩膀”。

张海利专心做清凉油,生意越做越红火。清凉油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传统中成药,无论在配方还是香型上,都不能适应现代人的消费心理和更高消费要求,急需改造。张海利拎着笔记本电脑遍访东南亚知名的中医,请他们为现有的清凉油“会诊”。之后,张海利请了两名著名的国际香型配料大师,针对清凉油中天然薄荷香占主要成分的“先天缺陷”,进行多香型品种的改造;同时,向国内制药厂投入大批资金,组织科研人员配制新型清凉油。最后,张海利从20多家制药厂配齐了34个品种的清凉油,把几十年单一的清凉油“玩”出了“花样”。

印度尼西亚是清凉油最大的集散地,特色清凉油能否打开销售市场,就要看它是否能占领印度尼西亚市场。张海利带着特色清凉油,奔波于印度尼西亚20多个岛屿之间做推销。不多日,第一张订购新型清凉油的FAX转了过来,两天后又接到一张,一个星期后,FAX的要货总量可以拼成一个货柜了。

张海利成功了!1999年,她的公司在东南亚各国首都的黄金商业地段,都设立了自己的清凉油专营销售公司,建立起星罗棋布的销售网络。她依靠朋友的介绍结识东南亚商界名流,以销售小小清凉油,创下商界神话。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屏障里面,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点,但它也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心理页向,而这正是“中介力”的实质所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朋友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在依靠朋友的中介力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1)找“力”,即要与有影响力的人做朋友。对于商人来说,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应该随时留意周围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响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为赢得他人的真诚相助,你必须先付出某些东西,如真心或物质,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天长日久的付出总会有所回报。所以平时与人交往时,要盯得准谁有能力帮助你。当然,与任何人相处都要以友善、真诚为本,《围城》中的方鸿渐就靠这一点获得了他岳父的信任,从而在银行里谋得了一个职位。

(2)借“力”,即求得朋友的帮助。朋友能否帮你的忙,还看你平时表现如何。这就要求你与人交往时,目光要放远些,不因小利而不为,亦不因利大而为之。如果你与有所帮助的朋友发生了不愉快,你应首先谅解他,“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古训,在这方面古人也做出过榜样,比如,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张良能为老者拾履。平时的基础打好了,量变积累终会成为质量,也就会“得来全不费功夫”了。你待人好,人家对你自然有真心,关键时刻帮助你引见一些对你来说十分重要的人物也就理所当然了。这样看来,借“力”的功夫完全包含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之中。

这里还需要说的是,有很多人并不是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而是难为情而不愿意求人,总觉得这样做有失体面,好象是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的。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即使是拿破仑也需要别人帮他架起成功的桥梁,何况你只是一个平常之人呢?

罗曼•罗兰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和‘友爱’是照明我们黑夜的唯一的光亮”。作为商人,你可以通过朋友的支持帮你成功,包括逆境时的鼓励,挫折时的扶持等。

确实,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东汉末年黄巾乱世之中,刘关张邂逅相逢,桃园结义,成就了千古美名,也奠定了西蜀王朝的根基。其时,刘备虽是汉室皇亲,却落得个流浪街市,贩席为生。张飞只不过是个屠夫,粗人一个。关羽杀人在逃,无处立身。三人结义后,彼此借重,相得益彰,此后三分天下。刘备没有关张二人的支撑是成不了皇帝的。董卓之乱时,吕布何等英雄,刘关张三人也不过与他堪堪打个平手。但他匹夫无助,枉自豪勇,最终却被曹操所杀。

西汉刘邦出身低微,学无所长,文不能著书立说,武不能挥刀舞枪,但他天生豪爽,善于结交朋友,胆识无双。早年穷困莫名时,他身无分文,却敢独座上宾。押送囚徒时,居然敢私违王法,纵囚逃散。斩白蛇起义后,依靠萧何、曹参、张良等朋友的支撑,打开了局面,最终成就了帝王之业。

帝王将相成就霸业需要借助朋友支撑之力,商人在商海中打拼也同样如此。

时装女皇夏奈尔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的小镇索米尔。1899年春天,她经人介绍来到一家缝纫用品商店当售货员。这期间,她经历了初恋。当地有个名叫艾蒂安•巴尔桑的富家子弟,他与她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他见到她,总爱喊她的小名“可可”。他对她说:“‘可可’这名字特别适合你,能显示你活泼、随和的性格。”“可可•夏奈尔”从此叫开了,以至她成名之后,知道她本名的人反而不多。20世纪初,他把乡下孤女的她带到了世界大都市巴黎。他根本没想到此行的意义是多么的深远,是他把改变世界妇女穿着习惯的“时装女皇”送到了她的“皇宫”里,从而使巴黎变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时装之都”。

他们来到巴黎后,在康蓬大街31号公寓里租了个小房间住下来。可惜,他对夏奈尔的雄心壮志不甚理解,两人经常发生口角。巴尔桑的英国朋友亚瑟•卡佩尔从中做了不少调解工作,但最后他们还是分手了。

在举目无亲的巴黎,夏奈尔作为一个弱女子,要开拓事业的确不容易。在这窘迫而又关键时刻,朋友卡佩尔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生性随和、不拘小节、家境富裕的异邦人,是夏奈尔在巴黎进入服装业的强力支撑。

1912年,卡佩尔出资帮助夏奈尔开了一家帽子店。“夏奈尔帽子店”开张后,善于经营的夏奈尔以低价从豪华的拉菲特商店购买了一批过时、滞销的女帽,她把帽上俗气的饰物统统拆掉,适当加以点缀,改制成线条简洁明快的新式帽子。这种帽子透着新时代的气息,非常适应大众化的趋势。夏奈尔为顾客示范帽子的戴法时,也一反常态,总把帽子前沿低低地压到眼角上,显得很神气。这种新颖别致的帽子,大受巴黎妇女的欢迎,被称之为“夏奈尔帽”。这种别致的戴法竟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流行开来,成为时尚。

“夏奈尔帽”的流行,使夏奈尔很快还清了借款,并积累了相当的资金。小试锋芒即旗开得胜,夏奈尔的信心大增,她不再满足于当制帽商,而是大胆地涉足服装业。在卡佩尔的支持下,她把帽子店改为时装店,是自行设计,自行缝纫,投入到服装改革之中。经过一段潜心的观察和研究,她发现巴黎妇女服装的问题是:不仅式样上陈旧繁琐,而且在用料上过于保守落后;仅凭高级华丽的料子,很难做出舒适合体的衣服来。于是,她从布厂家买来一批纯白针织布料,用这种价格低廉的布料做成最新样式的女式衬衫,是宽松舒适,线条简洁,没有翻上覆下的领饰,没有一道道袖口花边,也没有什么缀物,领口开得较低,等等。为了便于推销,她还给这种服装起了个挺别致的名字“穷女郎”。这种简洁、宽松的衬衫,如今看来很平常,但相对那时候的巴黎,相对繁杂、缠裹盛行的老式服装而言,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穷女郎”一露面,立即得到巴黎妇女的认可,并很快争购一空。

一炮打响后,夏奈尔又接二连三推出一批与巴黎妇女传统服饰大异其趣的服装。她将女裙的尺寸尽量缩短,从原先的拖地改成齐膝,从而诞生了有名的“夏奈尔露膝裙”。她设计出脚摆较大的长裤,即当今的喇叭裤,成了喇叭裤的设计发明者。在款式上,她推出一些格调清新的新式服装,有纯海军蓝的套装,线条简洁流畅的紧身连衣裙;有宽大的女套衫,短短的风雨衣;还有阔条法兰绒运动服,漂亮实用的简式礼服等等。在色彩上,她不用艳丽的大红大绿,而是以优雅的黑色和明快的米色为基调。她认为,黑色玄妙,米色素雅,用这两种颜色面料加工成服装,最能体现女性美。纯白和纯海军蓝,也是她爱用的色调。 CVcoJaqW7oWAVTrYQCcbt+lC5wOTpH/DY/ZssweQ8jCbAVW/jXl37/WcprXcuW8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