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经济政策概述

本章导读:

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把经济活动比作阿基米德所说的地球,经济理论则是一个支点,那么经济政策就是撬动地球的杠杆。由此可见,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是多么重要。本章首先对经济政策的内涵、目标、功能、特征及其分类进行了介绍,以便读者从总体上了解经济政策。另外,以美国针对“次贷危机”采取的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为例,分析了国内外经济政策的传递效应。本章还提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进行的,经济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本章提出经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每一次经济政策的出台,几乎都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格局的调整,都意味着机遇或挑战,如何解读经济政策,与每个人、每个单位的利益和前途息息相关。因此要充分利用好经济政策这把双刃剑。

第一节经济政策的内涵及其分类

经济政策的内涵

我国对政策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论语》、《战国策》、《孙子兵法》及《资治通鉴》中都包涵了丰富的政策思想。所谓“政策”,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政党和其它团体在特定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其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经济政策(英文Economic policy)是国家或政府从一定时期的国情出发,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措施等所做的各种规定的总和(侯荣华,1999)。也就是说,经济政策就是国家或政府有意识的去解决各种经济问题,以增进国民福利的行动方针和措施。

经济政策一般是由经济政策主体、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目标三大要素构成的。

经济政策主体是指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具体是指国家或各级政府及其代理机构。国家或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来干预经济的。

经济政策工具是指实施经济政策的手段或措施。如货币政策是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来实施的。

任何政策都是根据一定的目标来制定的,经济政策也是如此。经济政策目标是国家或政府在某一时期对经济发展的某一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的规定。经济政策目标是经济主体的要求,政策工具也要为目标服务。经济政策目标是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经济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经济政策的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四个方面,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避免经济停滞或下滑。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目前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

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并不是指物价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避免物价大的波动,当然并不排斥个别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幅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从各国的情况看,衡量物价稳定与否,通常使用的指标有三个:一是消费物价指数,它以消费者日常生活消费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消费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二是批发物价指数,它以批发交易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三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它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为对象,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充分就业目标不是指每个人都有工作,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失业率等于零,而是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享有就业机会。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美国学者多数认为4%的失业率即为充分就业,而一些较保守的学者则认为应将失业率压低到2—3%以下。失业,理论上讲,是生产资源的一种浪费,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发展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增长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稳定与发展的政治问题,因而解决失业问题在宏观政策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保持国际收入与国际支出的相对平衡,尤其是保持经常项目与基本项目的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幅度的、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长期的巨额逆差会使本国外汇储备剧烈下降,从而承受沉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而长期的巨额顺差,会使一部分外汇闲置,如果因大量外汇的购进而增发本国货币,则可能引起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当然,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更甚,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一般致力于减少或消除逆差。

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些政策目标之间是统一的,而有些政策目标之间则是冲突的、互相矛盾的。其中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基本统一的,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衰退,失业增加。除此之外,其余目标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表现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的矛盾、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等等。经济政策多目标之间的相互矛盾,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对目标进行协调,并确定重点政策目标,这也给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经济政策的功能及其特征

经济政策的功能是指经济政策的功效和作用,它是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经济政策主要有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和分配功能等。经济政策能引导企业、团体和个人经济行为的方向,规范其经济行为;协调人与社会、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经济系统内部以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企业、团体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起到控制作用;调整各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而起到分配的功能。

经济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除具有一般公共政策的特点以外,也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灵活性。经济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或变动,随着对经济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化而不断进步。通过经济政策的实践检验和经验总结,那些错误的或过时的政策将会逐步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政策内容。例如我国07年的货币政策在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下,就经历了稳健、适度从紧、从紧三种形式。对经济政策正确的调整或更新,将有助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连续性。经济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包括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四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环境的变化,总会使政策出现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情况,此时,需要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因此,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连续的、具有动态调整动能的循环运动。

第三,经济政策的影响因素多,具有多变性。经济政策受国内环境影响,即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微观经济运行主体所做出的各种反应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经济政策同样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而当今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更是增加了经济政策的多变性。

第四,经济政策间具有关联性。就一个国家来说,市场经济运行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交叉整体,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不可能独立的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经济政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前面已经说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其实,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配以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经济政策的实施。

经济政策的分类

由于经济政策涉及范围广,表现形式多样,国内外学术界对经济政策的分类方法也很多。例如按经济政策的层次,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按经济政策包括范围,分为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按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可分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协调和公平分配的政策;按经济政策所属范畴可分为体制政策和运行政策;按经济政策调节对象可分为调节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及社会总供求结构政策;按经济政策的手段特点可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等。

本书是按最后一种分类法分别对各种经济政策进行阐述的。本书阐述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和外贸政策。

第二节国内外经济政策的传递效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是经济的孤岛,每个国家的经济运行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其他国家政策的影响,尤其会受到世界大国的影响。可见,国家之间的政策是不断传递和相互影响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的经济政策,同时了解一些世界大国及与我国有密切联系的国家的经济政策,对我们是不无利处的。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济政策。世界大国的重大政策,是各个国家要多加研究的。目前美国是当今最强大的国家,是世界的“领头羊”。美国是一个法制社会,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出台都比较成熟,会对其他国家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我国要密切关注美国当局所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关注这些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针对“次贷危机”给美国造成的经济衰退,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对很多国家的经济运行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下面以对我国的影响为例进行说明。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之后,美国针对“次贷危机”对本国造成的经济衰退迹象,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提振经济。由于国内外经济政策的传递效应,这些经济政策对我国影响深远。

第一,为缓解美“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国、欧洲、日本的中央银行纷纷向金融系统注入巨资。这些注资行为及美国其它放松银根的措施,使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本来就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有关系,如果全球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还可能进一步加深的话,那么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第二,从政策层面来看,美国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经济衰退,自07年9月以来到08年3月18日,美联储就连续6次降息,利率水平也从5.25%降到2.25%。美国基准利率降低,对中国的利率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是有影响的。当今全球经济联系密切,各国利率政策的相互影响比以前增大,中国的利率政策也难以维持其相对独立的地位。美国基准利率的不断降低,使中美利差倒挂,易导致国外“热钱”的入侵。因此,我国的利率政策也会参考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做法。

第三,经济增长是支持汇率上升的根本因素,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的降温。美元贬值能进一步刺激美国出口增长,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美元持续贬值促使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大副上升,如国际石油价格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而国际石油、粮食等产品价格的提高,会对中国的产品价格造成输入性通胀,进一步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第四,美元贬值在扩大出口的同时,也抑制进口。目前出口占我国经济增长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对美国的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美国及世界经济下滑,其消费者出现消费的衰退,我国出口会受到较大影响,将进一步导致我国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和经济增长的放缓。

第五,美国“次贷危机”使金融体系稳定受到担忧,对我国的金融系统也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次债方面有一些投资,但总的数量和比例都不大,这些投资会有一定损失。另一方面,我们鼓励金融工具创新,鼓励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但是,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警示就是,我们在从事金融产品创新时,要更加注意风险的防范,更加注意有序、稳步推进。

第三节经济政策的重要地位

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更有效率。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具有其他机制和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但市场调节机制不是万能的,它有其不能,即存在着“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无力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供给;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市场经济的外部效应;市场机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市场机制不能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不稳定的两个突出表现,等等。上述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和失灵,使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积极干预成为必要。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所说,“当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市场来组织一个复杂的大型经济。问题是,市场既无心脏,也无头脑,它没有良心,也不会思考,没有什么顾忌。所以,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纠正某些由市场带来的经济缺陷”。

重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源于凯恩斯1936年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认为由于居民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具有递减倾向、投资预期回报率趋于下降、企业和居民偏好持有流动性较强的货币资产,因而导致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经济均衡。因此,需要国家通过宏观政策来影响总需求,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熨平经济大的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世纪30年代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采纳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加大干预经济的力度,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国家经济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这种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参与,自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以来,显得愈发重要。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进行的,经济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不管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民族风俗如何不同,经济政策在国家政策体系中几乎都被放在中心地位。各国也纷纷把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美国等西方国家还通过立法确定经济政策的法定地位。我国由于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调节机制尚不健全,强调政府干预经济显得愈发重要,经济政策在我国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经济政策已受到我国政府部门、学术界及企业界等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学或经济管理专业开设了经济政策学课程,经济政策学是当今经济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政府部门对经济政策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不少政府部门设有各种各样的政策研究室或研究所。另外,有些大型企业,为了利用好政策,也成立政策研究部门。

第四节经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关于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前已所述。既然经济政策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中充分认识经济政策,并运用好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这把剑开好路,就会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反之,则会被这把剑刺伤,例如于企业而言,轻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重者则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到各企事业单位,小到每个人,光靠埋头苦干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经济政策有所了解,有所把握,唯有如此,才能去追求乃至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可否认,经济主体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是在宏观经济大环境下进行的,自然离不开经济政策的指导与约束。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政策,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利益,有利于市场主体把握经济进程,确定未来投资、理财的方向。因此,在各项经济活动中,经济政策的作用不容小觑,例如在资本市场,经济政策的变化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是众所公认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社会人士的怨言:经济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说变就变。其实,这是对经济政策的特点不了解。当今,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政府对经济政策也应不断调整和更新。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密切关注经济政策、紧跟经济政策。现在是信息社会,国家的经济政策是越来越透明的,要做一番事业,要时刻注意国家的经济政策动态,并借助经济政策去启动和发展事业。现实中,在企业界、投资界及其它社会各界,不乏出现借经济政策,助自身发展的事例。

——借助政策东风助推企业发展

多年来,济南市科技局注重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深入企业调研,大力宣传上级科技政策信息,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指导企业组建工程技术中心、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推动企业发展。

2006年,在各级科技部门的支持和桑乐太阳能公司的努力下,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增长速度达到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3.5倍,总公司销售收入3亿元,全国营业额突破6亿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已成为山东省内同行业中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公司先后被省科技厅、省经贸委批准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市政府200万元的奖励,被济南市政府认定为首批“济南市创新型企业”之一,在省政府确定的“三个节能100项”示范工程第一批名单中,桑乐公司的“数字化太阳能热水器”入选“节能装备”和“节能技术”。

桑乐太阳能公司在深刻领会和充分利用上级政策的同时,还不断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拓展市场空间。氟利昂替代项目,得到国家环保总局11.236万美元资金支持;在市难题招标计划中,桑乐公司的“新型高效风光互补路灯”的研制及示范工程项目获得20万元的资金支持;与“建筑一体化的数字太阳能热水器”项目被区科技局列为重大专项,获得50万元资金支持;“数字化一体机”被评为中国太阳能产业2006年十大创新之一,其“智能化”的技术引领了未来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方向;“分体承压太阳能热水器”被市科技局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司还获得2006—2010年饮用水安全卫生许可证书,进一步加深了“桑乐洁净热水专家”的品牌特质。

通过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企业提升了品牌形象,提高了市场认同度,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公司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方针,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高创新能力,在光氟屋顶、数字化控制与传感技术在太阳能热水器技术中的应用、空气热泵与太阳能结合的利用等方面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争取列入上级科技部门重大专项。2007年预计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争取2008年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十一五末产值达到15亿元。

由此可见,企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扶持与否密切相关。经济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则快;经济政策抑制,企业发展则受阻。因此,企业界领导要了解经济政策的真实含义,顺应经济政策的导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对投资者而言,从经济政策变化的角度寻找投资机会,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扶植政策和区域经济规划的最新动向,善于发现和捕捉商机,寻找细分市场需求,其成功的机会还是相当大的。例如,近年来,我国经济政策体现了向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产业、自主创新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等行业倾斜,这些经济政策对投资者来说,都是契机。

——政策助燃,垃圾发电产业赢来广阔市场

垃圾焚烧发电是节能环保的好办法,不仅可以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而且能变废为宝、提供电力,对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以福建晋江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厂为例,该厂运行初期曾一度面临停产,主要原因是垃圾量不够。据了解,晋江市政园林局给该厂提供的垃圾量为每日400吨左右,远低于该厂日处理垃圾设计能力的750吨,电厂因此一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影响了经济效益。

为保障垃圾发电厂的正常运行,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产业化,晋江市政园林局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了36座垃圾中转站。07年11月,市政市容科杨科长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建成24座垃圾中转站,预计到年底将又有2座~4座完工。”

为鼓励垃圾中转站建设,晋江市财政局对规划区内中转站的工程建设资金和配套设备给予全额补贴,规划区外每个中转站一次性补贴80万元。据了解,在磁灶、内坑、永和、龙湖等镇的垃圾转运站尚未投入使用的情况下,垃圾焚烧发电厂07年底日进场垃圾已接近1000吨。

晋江市财政拨补支持级垃圾转运站建设,是建立在国家和福建省对垃圾发电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的。“为鼓励晋江为当地的垃圾处理厂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福建省发改委已经给予了600万元扶持资金。”杨科长说,07年11月资金已经全部到位。

除鼓励建设配套设施外,国家和地方财政还在上网电价等方面制定政策,对垃圾发电产业给予资金支持。2006年初,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规定,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两种形式。其中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上网电价将享有每千瓦时0.25元的补贴。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亦明确规定垃圾发电将实行优先上网,且上网电价不低于0.50元/千瓦时(含税)。

基于此,晋江市给予晋江垃圾发电厂垃圾处理补贴,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据了解,07年底,晋江垃圾发电厂的收入主要是上网售电所得,市政给予的垃圾处理补贴也折合成电价补贴。据悉,当时晋江垃圾发电厂的上网电价为每度0.85元,而电力公司规定的上网电价为每度0.443元,剩余的0.407元实际上就是市财政给予每度电的补贴。按1吨垃圾发电250千瓦时进行测算,相当于发电厂处理1吨垃圾,政府补贴100多元。

“不过,电价补贴并非一成不变的。”晋江市政园林局市政市容科杨科长说,电价补贴主要是为了确保发电厂的回报率达到一定的水平。晋江市政园林局每一季度,包括年度,都会对发电厂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一旦回报率超过一定的水平,将会对电价补贴进行调整。

增值税“即征即退”,垃圾发电越燃越旺在政府财政扶持的同时,国家还从税收优惠上对垃圾发电产业予以支持。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有关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内容,垃圾发电企业以及产品经认定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条件,将享有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税收政策的扶持,才是垃圾发电企业发展的关键助推力。泉州市税务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税收优惠政策是解决企业生存的关键,它不仅有助于企业财务实现稳定运行,而且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入。”

他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假设一家垃圾发电厂每日发电24万千瓦时,该厂1年(360天)预计将实现的销售收入为(24×360×82%×0.85)=6022.08万元(假设企业自身消耗其中的18%),正常情况下,该厂所需缴纳的增值税为:(6022.08×17%)=1023.75万元,由于目前垃圾发电厂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仅增值税一项就可以给该厂带来1023.75万元的收入。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福建省的垃圾发电厂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继晋江垃圾处理厂投产运行之后,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也于07年8月底竣工投入试运行。同期,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规划》。完成规划建设后,2010年福建省城市(含县城)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将达60%以上,设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有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所倡导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落实,国家对垃圾发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将会继续加强,垃圾发电产业有望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当然,经济政策不仅仅对企业界和投资界产生影响,它几乎可影响到社会中每个人、每个单位。经济政策所涉及到的也不仅仅是以上这些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它的涉及领域广泛,几乎触及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术界对经济政策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按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领域就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等。正确解读并充分利用这些经济政策,无疑会使相关单位或人士受益,现实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除此之外,因为没有充分利用好经济政策,被经济政策这把“双刃剑”刺得伤痕累累的事例也很多,这里就不列举了。

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解读经济政策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政策以明确的形式,告诉人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这样通过解读各种经济政策,可明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真正含义。另一方面是因为通过解读经济政策,还可对各种经济政策的目标、手段、种类等作到全面认识,进而预测在何种经济形势下会采取何种政策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自有国家以来,任何经济活动都不可能脱离经济政策而运行。而每一次经济政策的出台,几乎都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格局的调整,都意味着机遇或挑战。在现实中,如何解读经济政策、把握经济政策、预测经济政策,与每个人、每个单位的利益和前途息息相关。 zUX3U33E3Q3BrP5JpBMNPpxsm/Rnkazl3iuvxqQQkBAo3iXRrN8QaxS39S1rcT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