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内篇1

逍遥游

庄子作为道家重要人物,以其特殊的理论形态,用与儒、法、墨等不同的思想强调清净无为。正言若反,透过寓言叙述表述理念,在老子的无为不争思想下,架构出独属于庄子的特殊形态道家哲学观念。

感知有限,是因为我们离现实太近,为了增大和现实世界的距离,达到逍遥于物外,任天而游于无穷,首先要坚持无为,要达到无名、无功、无用、无己,超越一切名誉和功利。如果不能超于功名利禄,那么心意就不能自正,就会使自己的生命意向受到拘束而丧失真性。这样,不但不能达于逍遥,还会被外物所累而使自己的原始生命本身受到损害。所以,“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便是无才之德,是无为之德的具体表现。其次还必须无待,鹏之九万里虽为大,但必待大风而后行,此为有待,不能达于逍遥。等待其实就是一种希望,起码可以说,等待就是因为希望的存在。

《庄子》三十三篇,以《逍遥游》居首,该篇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代表,同时也深刻体现出庄子的浪漫散文风格与成就,也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最足以表现其态度和为人风格。其宗旨告诉我们: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

本篇是难得的千古妙文,恢宏大气,不拘一格,让人不难领略到庄子那飘逸、洒脱的个性。读《庄子》时,我们会发现:寓言的主体大多是物,表现出来的也都是物性,而寓言的对象却是人,呈现出来的也是人性。文中的一系列寓言,奇异无比而又形象逼真。

清人林云铭曾这样评论《逍遥游》:“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不得不说《逍遥游》的确是古代散文中突破常规艺术格局的一朵奇葩。

清人刘凤苞在《南华雪心编·逍遥游》总论中说:“开手撰出‘逍遥游’三字,是南华集中第一篇寓意文章。全幅精神,只在乘正御辨以游无穷,乃通篇结穴处。却借鲲鹏变化,破空而来,为‘逍遥游’三字立竿见影,摆脱一切理障语,烟波万状,几莫测其端倪,所谓洗洋自恣以适己也。老子论道德之精,却只在正文中推寻奥义;庄子辟逍遥之旨,便都从寓言内体会全神,同是历劫不磨文字,而缥缈空灵,则推南华为独步也。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游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起手特揭出一‘大’字,乃是通篇眼目。大则能化,鲲化为鹏,引起至人、神人、圣人,皆具大知本领,变化无穷。至大瓠、大树,几于大而无用,而能以无用为有用,游行自适,又安往而不见为逍遥哉!一路笔势蜿蜒,如神龙夭矫空中,灵气往来,不可方物。至许由、肩吾以下各节,则东云见鳞,西云见爪,徐波喷涌,亦极恣肆汪洋。读者须处处觑定逍遥游正意,方不失赤水元珠,致贻讥于象罔也。”

毛泽东在其创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词中写道:“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廓。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毛泽东把伟大的祖国比作大鹏,把祖国的前程比作大鹏之展翅南飞,意境宏伟,气象开阔,使大鹏的形象焕然一新,放射出时代的光芒。他笔下的大鹏形象虽然与庄子的本旨不同,但他反其意而用之,执“大”字刻划出的鲲鹏形象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深喜爱。

【原文】

北冥有鱼(1),其名为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3),其翼若垂天之云(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5)。南冥者,天池也(6)。

《齐谐》者(7),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去以六月息者也(9)。”野马也(10),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1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13),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⒁:“我决起而飞,抢榆枋⒂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⒃,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⒄;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注释】

(1)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2)鲲(ku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3)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4)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5)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乌在海面飞行。徒:迁移。(6)天池:天然的大池。(7)齐谐:书名,出于齐国。一说人名。(8)抟(tuan面):环绕而上。扶摇: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9)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风。“去以六月息者也”也可译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以”:凭借。(10)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11)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12)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13)夭阙(e):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⒁蜩(tia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泛指小鸟。⒂决(xue):迅疾的样子。抢(qiang):触、碰。榆枋:两种树名。⒃控:投下,落下来。⒄果然:饱的样子。

【译文】

在北方大海里生长着一条鱼,名字叫做鲲。它的体积有几千里那么大;有一天鲲变成了一只鸟,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如此巨大,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展翅奋飞,双翅如同垂在天边的云层那么大。这只鹏鸟呀,在大海风起潮涌时飞往南海。南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上是这样说的:“鹏鸟往南海迁徙时,翅膀拍击起来的水花有三千里之长,乘着旋风冲上九万里高空,它是在六月海面波涛汹涌起大风的时候飞往南海的。”空中浮游的雾气,以及空气中自由浮动的尘埃,都是被风吹起来的。天色青青,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也许是因为天空过于遥远而看不到尽头吧。鹏鸟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是这个样子罢了。

如果水汇积得不深,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倒一杯水在堂前低洼的地上,把一根小草放在上面,也可以成为船;杯子放在上面就会固定不动,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同样,风聚积的力度不够强劲,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没有力量。所以,鹏鸟飞上九万里,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才能凭借风力;脊背就如同挨着青天,不可阻挡地飞到南方去。寒蝉和斑鸠讥笑鹏鸟说:“我奋起而飞,就可以飞过榆树和檀树,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便是,为什么还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到郊外去的人,只带三餐饭且当天返回,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之外去,就要前一天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要准备三个月的食。寒蝉和斑鸠这两个小东西又哪里知道呢?

【品读庄子】

深谋远虑,方能逍遥快活

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而它还能变化为一只大鹏鸟,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庄子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描写大鹏鸟从九万里高空看到的景象,接着用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对比,说大鹏鸟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地上的人仰视高空,唯见苍莽。经过这样的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把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像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像。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去美丽景色的郊外旅行,只需要带三餐,当天就能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远的地方旅行的人,前一天夜里就得准备粮食;要去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须三月前就开始准备粮食。逍遥的目的是为了达于无限,但还必须具备逍遥的心境和准备。

自由逍遥的人生建立在深谋远虑的积累上,机会只属于那些准备充分、不断自我完善的人。对于准备充分的人来说,机会永远会不停地来敲门。与其羡慕那些成功的人,不如多加充实自我,为自己的千里人生准备充足的“粮食”。

成功不是偶然的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成功不是偶然的,有些看起来很偶然的结果,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正是对一些小事情的处理方式,已经昭示了成功的必然。

【原文】

小知不及大知(1),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2),蟪蛄不知春秋(3),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4),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5),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6)。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7),众人匹之(8),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9):“穷发之北,有冥海者(10),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11),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1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13):“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⒁,翱翔蓬篙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⒂。

【注释】

(1)知(zhi):通“智”,智慧。(2)朝:清晨。晦朔:从农历某月的末一天到下月的第一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3)蟪蛄(hui gu):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4)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5)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6)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7)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8)匹:配,比。(9)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10)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11)泰山:大山。(12)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13)斥鴳(yan):即鹦雀,喻志向狭隘。鸟名。⒁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⒂辩:通“辫”,区别的意思。

【译文】

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连一天都活不到的小虫,不知道什么是清晨和黑夜,活不了一年的蝉,不知道一年还有春夏秋冬。一种生长在楚国南部的灵龟,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把五百年当为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种大椿树,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何况彭祖到如今还是以长寿而闻名于世,一般人和他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

商汤询问大夫棘就是这样的:“在遥远的北方,那里寸草不生,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身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脊背像泰山,翅膀张开就犹如天边垂下的云彩,振翅高飞,乘着急速旋转而上的旋风直冲云天九万里,穿过云气,脊背紧贴着天空,然后向着南方飞去,直到飞到南方的大海。小鸟嘲笑它说:‘你打算飞到哪儿去?我跳起来飞,不过几丈高,在蓬篙丛中自由飞翔,也就足够了。而它打算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差别。

【品读庄子】

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蟪蛄与冥灵(大乌龟)、大椿的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喻等,自然说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一系列的比喻说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分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

有学者提出,庄子在现实中对小大的分辩比起他理论中的大小齐一来,对人们认识、理解事物具有更加深刻、普遍的启迪意义。的确,“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就好比:五十岁的中年人,同二十岁的小伙子相比,他的经验就相对要丰富一些。我们不是经常听老人家讲“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吗,也是同理的。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见解、智慧境界的不同,看待问题的观念就会有差别。

社会生活繁杂多变,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感受不同,所受的影响有异,因而,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情感状态,造成审美选择、价值取向、生活目标等的不同。但是,那些缺乏知识的人不一定没有头脑,他们所想到的也许会有更大的实用价值。由于社会的总体目标、公众热点、价值标准和生活状态的相同性,人们关心着同样的一个问题,有着大致相同的所关注的共同点,就是社会的适应性,它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一种稳定状态,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这个焦点,这就需要有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只有掌握事实,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树叶的伟大

深秋,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几只蚂蚁有些冷,便钻在树叶下避风取暖。

蚂蚁对树叶说:“都说蚂蚁渺小无用,我看你们才渺小无用。你们一生当中,没半点儿自由,一直到老了枯了,落在地上,也不能走上几步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玩耍玩耍。只有秋风可怜你们,把你们吹动几步,给你们一点儿自由。哎,可怜的黄叶,可惜你们很快就将变成白骨和尘土了……”

枯叶说:“渺小无妨,今天我能给你们挡一会儿寒冷,就已心满意足了。”

旁边的一棵大树听了它们的话,对蚂蚁说:“蚂蚁兄弟,每当别人称赞我是一棵栋梁之材时,我心里便觉惭愧,没有这些树叶,我能长大成材吗?我从心里喊一声:树叶万岁!”

树叶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的无私奉献,只问付出,不问收获。它染绿了这个世界,使天地间的一切变得生机勃勃,而当深秋来临的时候却又无声无息地飘然而逝,并用生命中最后的余热为几只蚂蚁取暖。

无知的蚂蚁永远体会不了树叶的崇高,正如渺小的人永远不懂什么是伟大。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1)、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4),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6),泠然善也(7),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8),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释】

(1)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2)宋荣子:一名宋钘(jian),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笑的样子,犹,通“繇”。(3)举:全。劝:劝勉,努力。(4)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5)数数(shuo)然:拼命追求的样子。(6)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7)泠(ling)然:轻妙之貌。(8)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译文】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担当一个官职,行为能够得到一乡百姓称赞的,品德能投合一国之君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人,他们评价自己,也像小鸟那样自视很高。所以宋荣子对他们是嗤之以鼻。即使所有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勤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清楚自身与他物的区别,能分清光荣和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对追名逐利的俗事,从来都不当回事。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实在是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人世间的享乐,从不去刻意追求。虽然这样他能免于步行,但还是要靠风的帮助啊。如果能因循自然的本性,驾驭阴、阳、风、雨、晦、田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天地之间,哪还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而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品读庄子】

至人无己

在进行了一番比喻和描述之后,庄子逐次展开了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

庄子告诉我们: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按照他的说法,不但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们只是小知小见,没有达到“逍遥游”,就连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远行的仙人列御寇,由于仍不得不有所依靠和凭借,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即绝对自由。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虽然,“至人、神人、圣人”只是庄子对完美人格定位的标准,即“无心、无欲、自然”,却也能告诫现实中的我们:

“神人、圣人”的境界太过高远,那么我们至少可以追求“至人”的修为。生活中我们一味追逐金钱地位,不过是徒增烦恼,让自己活得更加辛苦罢了。

用不完金币的穷人

对于饥饿的人来说,选择金钱可以拯救生命;对于贪婪的人来说,选择金钱等于自杀。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

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这时候,菩萨在穷人的身边出现了,说道:“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神奇的钱袋。”

菩萨又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时,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菩萨不见了。在穷人的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把那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穷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他想:啊,这些钱已够我用一辈子了。

到了第二天,他很饿,很想去买包子吃。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于是,他拎着钱袋向河边走去。

他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时,总觉得钱还不够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穷人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可是,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多一些吧。”

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同时,他也变得又瘦又弱,头发也全白了,脸色蜡黄。

他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

终于,他倒下了,死在了他的长凳上。

可悲!可叹!

【原文】

尧让天下于许由(1),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2);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3);吾自视缺然(4),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5);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6),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7)!”

【注释】

(1)尧:我国历史上的圣明君主。许由:古代高士,宇仲武,隐于其山。(2)爝(jue)火:矩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3)尸:庙中的神主,这里用其空居其位,虚有其名之义。(4)缺然:能力不足的样子。(5)宾:次要的、派生的东西。(6)鹤鹤(jiao lia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7)尸祝:祭祀时主持祭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器皿。

【译文】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还是有人不把手中的小火把熄灭;它与太阳和月亮的光相比,不是很难吗?及时雨已经降落,可是人们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是很徒劳吗?如果先生能居于国君的位置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在国君的位置上主事;我自认为能力有限,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的影子,我将去追求那些虚的东西吗?巧妇鸟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只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最多也就是喝饱肚子。大王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即使厨师不下厨去做祭祀用的饭菜了,主持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的工作!”

【品读庄子】

快乐的秘密

在世袭制的先秦时代,天下为公的观念还很强烈。“家天下”的观念,在这个时期,即使有也还只是统治阶级肚子里的鬼胎。至于庄子推崇的圣人,更不会把“天下”当作一家之私产,或一己之私物。

本章节中,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而对清贫的隐士生活已经很满足的许由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说明自己对天下的无欲。相较活在当下的人们,又有多少能做到“知足常乐”呢?

在就业压力如此繁重的今天,我们经常能看见年收入十万的男男女女,总是埋怨生活不够舒适,自己不够幸福。于是,在追求百万收入的过程中,压力越来越大,精力都花了在工作上,导致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结果反而变得更加不快乐。

我们总以为得到越多就会离幸福更近一些,却忘记了幸福和快乐贵在珍惜,清贫的许由之所以洒脱,正是因为他知道快乐的秘密在于--知足常乐。

对幸福的最高迫求

一份新创刊的《漫画周刊》,为了尽快提升读者对刊物的关注热情和发行量,经过一番策划之后,推出一项“征画活动”,要求应征作品必须以《世界的最后时刻》为题。征画广告一出,当期的《漫画周刊》马上脱销,要求加印的电话在编辑部响个不停,原因是应征作品的一等奖竟高达10万元。三等奖也有3万元。

在限定的日期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应征作品堆积如山。为了获取高额奖金,所有的应征作者都将想像力发挥到了极致:有的画在世界的最后时刻,一对情侣紧紧抱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接吻;有的画在世界的最后时刻,将钞票堆在大街上燃烧;还有的画在世界的最后时刻,坐上宇宙飞船逃离地球……但最后获得10万的,却是一位家庭主妇用铅笔在一张包装纸上画的漫画:她在厨房间刷洗完碗筷后,正伸手关紧水管开关,丈夫则正坐在餐桌边啜饮着一杯咖啡,一边还有一杯冒着一缕热气的咖啡在等着她。在餐桌旁的地板上,有两个小男孩,正在做着玩积木的游戏……

评委们对这幅看似平常的一等奖获奖作品的评语是:我们震惊于这一家人的平静。他们理解了世界存在的意义和人对幸福的最高追求。

【原文】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1),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2),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3),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4),使物不疠病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5),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6),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7),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尧然丧其天下焉(8)。

【注释】

(1)迳:门外的小路。庭:堂外之地。“迳庭”连用,这里喻指差异很大。成语“大相迳庭”出于此。(2)藐(miao):遥远的样子。姑射(ye):传说中的山名。(3)淖(chuo)约:柔弱、美好的样子。(4)凝:指神情专注。(5)瞽(gu):盲。文章:花纹、色彩。(6)旁礴:混同的样子。(7)秋:瘪谷。糠:通“糠”。陶:用土烧制瓦器。铸:熔炼金属铸造器物。(8)尧(yao)然:深远的样子。丧(sang):丧失、忘掉。

【译文】

肩吾向连叔请教:“我在接舆那里听到的话,都是一些没有边际的大话。我对他讲的话很吃惊,他的言论如银河无边无际,跟一般人的差异甚远,离奇怪诞,的确太不近情理了。”连叔问:“他都说些什么呢?”

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一座藐姑射山,上面居住着一位神仙,他的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像个待嫁的姑娘,不吃五谷杂粮,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畅游世界。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粮食丰收。’我认为这全都是假话,不值得相信。”

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好的文章,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不只是形体上有瞎眼和耳聋的,在智慧上也有人是瞎子聋子!这话似乎就是说你啊。那位神人,他的德行广施,与宇宙万物可为一体,世人争功求名,纷乱不已,他哪里肯辛辛苦苦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这种神人呀,什么都伤害不到他,洪水泛滥成灾,也淹不到他,天早热到金石熔化,土地和大山都被烧焦,他也不会感到热。用他身上的尘垢糟粕就能将儒家尊崇的尧、舜陶铸出来,他怎肯把治理社会事务当作自己的事业呢!”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运帽子到越国去卖,但是越人的风俗是剪断长发,身刺花纹,不需要戴帽子。尧治理天下百姓,使海内政治安定,如果他到姑射山、汾水的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人,他一定会神情深远而忘掉自己所拥有的天下。

【品读庄子】

机遇赢在变通

肩吾找连叔,求教他所不能理解的那位神人的事情,连叔说,神人的德行,是将万事万物合为一体,归向一源,无为而治;但是世人争名夺利,纷扰不停,昏庸混乱,神人怎么会像他们一样充满各种欲望以至于忙碌奔波,精神疲敝,还自以为是地要把管理天下当回事呢?以藐姑射神人为例,“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为“无功”,“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早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为“无己”,修养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无己”,才会“不溺”、“不热”--即“无功”、“无己”。

宋人到越国卖帽的寓言,讽刺了不懂变通的人。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的,即使越人断发纹身,换种思路想想,越国炎热,棉帽卖不出去,凉帽的市场还是可观的,宋人错就错在不看对象,只知盲目做事。宋人卖帽的故事,与我们熟知的“对牛弹琴”典故如出一辙,技艺高超的琴师对着牛很投入地弹琴,累得半死,牛却毫无反应,继续低着头吃草,理都不理他,琴师的错误也是出在不看对象,盲目做事上。

只有独具慧眼、灵活变通的人,才能把握机遇,赢得成功。

偶然的灵感

很早以前,美国有个名叫杰克的公务员,繁忙的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便是溜冰。收入微薄的杰克为到溜冰场溜冰花费了不少钱,手头非常拮据。杰克最向往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到冰天雪地里“免费”溜冰。可是春天一来,这些天然溜冰场便消失了。

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呢?杰克针对“冰天雪地”冥思苦想,除了想到人工制造冰场的方案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即使有了人工冰场,皮夹子空空的杰克也只能望场兴叹。

一天,杰克的头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干嘛老在“冰场”上兜圈子呢?溜冰溜冰不就是一个溜字吗?只要能让人身体溜来溜去,不就是一种乐趣吗?

杰克的思路转到了“溜”字上,集中思考怎样让人“溜”起来。他在观察了会溜的玩具汽车后,突然一个灵感涌上来:“要是在鞋子底面装上轮子,能不能代替冰鞋?这样的话,一年四季就都可以滑冰了。”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杰克终于把这种鞋做出来了。不久,他便与人合作开了一家工厂,专门生产这种被称为旱冰鞋的产品。他做梦也没想到,产品一问世,就成为世界性商品。

创新本来就是对生活充分理解,对幸福深度感悟的一种客观体现。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2),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3),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4),世世以洴澼絖为事(5)。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6),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7),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8)!”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9)。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释】

(1)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2)魏王:即梁惠王。贻(yi):赠送。瓠(hu):葫芦。(3)呺(xia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4)龟(ju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5)洴(ping):浮。澼(pi):在水中漂洗。絖(kuang):丝絮。(6)鬻(yu):卖,出售。(7)或:不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8)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9)樗(chu):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给我葫芦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粮食。用它去盛水,可是它太不坚固。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那么大的水缸可以放得下。正因为这个葫芦太大,无用武之地,我就砸烂了它。”

庄子说:“你真是不精通大东西的用处!宋国有个人家善于制作防手冻裂药的,他们祖祖辈辈在水中从事漂洗丝絮的劳动。有个游客知道之后,找到这户人家,说想用百金购买药方。这家人集合在一起,商量说:‘我们祖祖辈辈漂洗丝絮,只能维持生计,卖出药方就可得到百金,还是卖掉吧。’游客得到药方便去游说吴王。正赶上越国准备攻打吴国,吴王让他率兵迎战。冬天,吴军与越军在水上决战,因为有了不皴手的药,打败了越国,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同样的药膏,有人靠它封官加爵,有的仍然不能免于在水中漂洗丝絮的劳苦,这就是对药方的使用不同。你有能装五石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忧虑它太大而没用武之处呢?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把它称作‘樗’。这棵大树的树干长着凹凸不平的大疙瘩,无法打上墨线,它的小枝又都弯弯曲曲,不合乎木匠的要求。哪怕长在路旁,木匠走来走去,也徽得瞧上一眼。如果按你的说法,大而无用,那么它会被丢弃的。”

庄子说:“难道你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身体匍匐在地上,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玩乐的小动物。它们东跳西跃,一会高一会低,一旦陷进猎人的圈套,必死无疑。还有牦牛,身体像天上的云,这样的个子够大吧,却不能捉老鼠。现在,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对它的用处发愁,怎么不把它种在寸草不生的地方,或栽种在没有什么人烟的乡下,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惬意地躺卧在树下。使它遭不到斧头的砍伐而死亡,也没有什么东西来侵害它。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又有什么祸患呢?” 0f/te8abZ0q3UysLJQPDMUqFnxkVkoJlDtSuTnibZe2NIaV9ClalsPfTUJgzlo3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