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悦纳当下,不徒增心灵的烦恼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美国】奥格•曼狄诺 安辽 译

必读理由 用全身心的爱去迎接今天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唯有全身心地去爱、去迎接,才会有全身心的力量去面对生活。本文将以饱含力量的语言感染你热爱生活,热爱今天!

作者简介

奥格•曼狄诺(1924—),世界上最具激励效应的畅销书作家,世界上最受追捧的演讲家之一。他的18部作品被译成18种语言,销量超过3000万册。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因为,这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强力能够劈开一块盾牌,甚至毁灭生命,但是只有爱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使人们敞开心扉。在掌握了爱的艺术之前,我只算商场上的无名小卒。我要让爱成为我最大的武器,没有人能抵挡它的威力。

我的理论,他们也许反对;我的言行,他们也许怀疑;我的穿着,他们也许不赞成;我的长相,他们也许不喜欢;甚至我廉价出售的商品都可能使他们将信将疑,然而我的爱心一定能温暖他们,就像太阳的光芒能溶化冰凉的冻土。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该怎样做呢?从今往后,我对一切都要充满爱心,这样才能获得新生。我爱太阳,它温暖我的身体;我爱雨水,它洗净我的灵魂;我爱阳光,它为我指引道路;我也爱黑夜,它让我看到星辰;我迎接快乐,它使我心胸开阔;我忍受悲伤,它升华我的灵魂;我接受报酬,因为我为此付出汗水;我不怕困难,因为它们给我挑战。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该怎么说呢?我赞美敌人,敌人于是成为我的朋友;我鼓励朋友,朋友于是成为手足。我要常想理由赞美别人,绝不搬弄是非,道人长短。想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

飞鸟,清风,海浪,自然界的万物不都在用美妙动听的歌声来赞美造物主吗?我也要用同样的歌声赞美我的儿女。从今往后,我要记住这个秘密,它将改变我的生活。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该怎么行动呢?我要爱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因为人人都有值得钦佩的性格,虽然有时不易察觉。我要用爱摧毁困住人们心灵的高墙,那充满怀疑与仇恨的围墙。我要铺一座通向人们心灵的桥梁。

我爱雄心勃勃的人,他们给我灵感;我爱失败的人,他们给我教训;我爱王侯将相,因为他们也是凡人;我爱谦虚之人,因为他们非凡;我爱富人,因为他们孤独;我爱穷人,因为穷人太多了;我爱少年,因为他们真诚;我爱长者,因为他们有智慧;我爱美丽的人,因为他们眼中流露着凄迷;我爱丑陋的人,因为他们有颗宁静的心。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该怎样回应他人的行为呢?用爱心。爱是我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也是我抵挡仇恨之箭与愤怒之矛的盾牌。爱,使挫折变得如春雨般温和,它是我商场上的护身符;孤独时,给我支持;绝望时,使我振作;狂喜时,让我平静。这种爱心会一天天加强,越发具有保护力,直到有一天,我可以自然地面对芸芸众生,处之泰然。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该怎样面对遇到的每一个人呢?只有一种办法,我要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这无言的爱会闪现在我的眼神里,流露在我的眉宇间,让我嘴角挂上微笑,在我的声音里响着共鸣。在这无声的爱意里,他的心扉向我敞开了,他不再拒绝我推销的货物。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最重要的,我要爱自己。只有这样,我才会认真检查进入我的身体、思想、精神、头脑、灵魂、心怀的一切东西。我绝不放纵肉体的需求,我要用清洁与节制来珍惜我的身体。我绝不让头脑受到邪恶与绝望的引诱,我要用智慧和知识使之升华。我绝不让灵魂陷入自满的状态,我要用深思和祈祷来滋润它。我绝不让心怀狭窄,我要与人分享,让它成长,温暖整个世界。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从今往后,我要爱所有的人,仇恨将从我的血管中流走。我没有时间去恨,只有时间去爱。现在,我迈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第一步。有了爱,我将成为伟大的推销员,即使才疏智短,也能以爱心获得成功;相反地,如果没有爱,即使博学多识,也终将失败。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心灵感悟

最好的时机,最美的光阴,不是已逝的昨日,也不是未至的明天。昨日已经是一段过往,明天只是一种期盼,唯独今天是真切的属于我们的,是最值得我们留恋的。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我们就会多一段美好的回忆、多一分收获,更能很好地迎接明天。

性与美/【英国】劳伦斯 叶胜年 译

必读理由 对性这个话题,人们总是唯恐避之不及,认为它是丑陋的,实际是人们自己误解了它,给它笼罩了太多的颜色。本文将以理性的笔触带你重新认识性与美的关系,构建生活!

作者简介

劳伦斯(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儿子和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

遗憾的是,性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十分丑陋的字眼,丑陋得简直令人无法解释。性究竟是什么?我们想得越多却越糊涂。

科学认为性是一种本能;但本能是什么?显然本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古老的习惯。但一种习惯,不管多么久远,总有一个开端,而性却实在没有开端。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性。所以,性绝不是可以养成的“习惯”。

人们又把性称为一种欲望,就像饥饿。一种欲望,但目的是什么?繁殖的欲望?这样说有点儿荒诞。据说雄孔雀长着美丽的羽毛是为了迷惑雌孔雀、满足自己繁殖的欲望,但为什么雌孔雀不长上美丽的羽毛迷惑雄孔雀来满足她繁殖的欲望呢?她对蛋和幼雏的渴望肯定同雄孔雀一样强。我们无法相信她的性要求是如此之弱,以至于需要羽毛的宝蓝光彩去刺激她。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至于我,我从没见过雌孔雀朝她丈夫青铜和宝蓝的光辉望过一眼,我相信她从未注意过。我从不信雌孔雀会区别青铜、宝蓝、褐色或绿色。

如果我见过一只雌孔雀着迷地盯着她丈夫的光艳美色,我或许会相信雄孔雀舒展开羽毛只是为了“吸引”雌孔雀。但她从不看他。当他向她抖动全身的羽毛,像一阵风暴掠过树丛时,她只是显得有点儿得意。这时,她才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这些性的理论是令人惊讶的。雄孔雀向从不看他的雌孔雀展示美色,真想象不出,会有那样天真的科学家赋予雌孔雀对色彩和图案以深刻、能动的鉴赏力。哦,多么富有高度美感的雌孔雀啊!

雄夜莺以唱歌来吸引异性。但极其奇怪的是,当求爱和蜜月均已过去,雌夜莺注意的不再是他而是幼雏的时候,他才唱得最美妙。那么,如果他不是为吸引她而唱,那他一定是唱了给她散心、给她坐着取乐了。

理论是多么天真,多么讨人喜欢啊!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动机,在所有性的理论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根深蒂固的动机,那就是否定,就是要抹去美的神秘色彩。

因为美是神秘的,不能吃也做不出法兰绒。于是科学就说它不过是个诡计,用来捕捉雌性并诱惑她繁殖。多么天真!好像雌性需要引诱似的。要知道雌性甚至会在黑暗中繁殖——那么,哪里用得美作诡计呢?

科学对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仇恨,因为美不符合因果之链;社会对性也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仇恨,因为性老是搅乱了社会人攥钱的妙算。所以,这两股仇恨拧成一股,性和美就成了单纯的繁殖欲了。

而性和美是一回事,就像火焰和火。如果你仇视性,你就是仇视美;如果你爱活生生的美,你就得崇敬性。当然你可以爱衰老、僵死的美而仇恨性,但要爱活生生的美,你就必须崇敬性。

性和美如同生命和意识一样不可分,而伴随性与美并从性与美中产生的智是直觉。文明的巨大灾难是对性的变态的恨。例如,有什么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更能显出对性的刻毒的恨呢?这种恨还带着对美、对“活生生的”美的变态恐惧,造成了我们直觉官能和直觉自我的萎缩。

现代男人和女人深层的心理疾病就是直觉官能的病变与萎缩。整个生命世界,可以也只能通过直觉而为我们所感知并享有。但这点被我们否定了,因为我们否定了性和美——直觉生活和浑朴超然的源泉,而这种浑朴超然在自由的动植物身上表现得多么可爱!

如果说直觉是叶、美是花,那么性就是根。为什么一个女人可爱就可爱在二十来岁的时候?因为这是性轻轻升上她脸庞的年龄,就像一枝玫瑰初绽花蕾。

这种感染力是美的感染力。尽管我们到处否定它,尽可能把美变得浅薄,如同垃圾。但首要的是:性的感染力就是美的感染力。

对于美,我们因缺乏教育而简直无法谈起。我们假托说美是一种固定的排列:直鼻子、大眼睛等,认为一个可爱的女人必须长得像丽莲•杰许,一个漂亮男人必须像鲁道尔夫•瓦伦蒂诺。我们就是这么认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做得可大不一样。我们说:“她挺美,可我对她没意思。”在这里我们把“美”这个词完全用错了,应该说:“她具有美的典型特征,但她对我来说不算美。”

美是一种体验而不是别的什么。美不是固定的模式或五官的排列。它是可以感觉到的,是美好的一次闪耀或交流。令人苦恼的是,我们的美感被挫伤和磨钝了,我们失去了所有最好的东西。

还是回到电影来吧——在查利•卓别林的古怪面孔上有一种本质的美,远胜于瓦伦蒂诺。卓别林的眉毛和眼睛中有一点真正的美,一点清纯的闪烁。

然而,我们的美感是那么残缺、笨拙,以致看不见卓别林的美,就是看见了也不认识。我们只看得见那种热闹显眼的,像鲁道尔夫•瓦伦蒂诺的所谓美,这种美只因为它符合现成的漂亮概念才讨人喜欢。

但是即使最相貌平平的人也会显得美,也会是美的。只需性之火轻柔地升起,就能将一张难看的脸变得可爱。这是真正的性的感染力:美感的交流。

相反,没有人能像一个真正漂亮的女人那样讨人厌。就是说,既然美是一个体验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形式,那么没人会像一个漂亮女人一样丑陋不堪:如果没有性的闪耀,如果她的一举一动掩饰不住难看的冷淡,她会显得多么可怕啊!这时,外表漂亮反而更加糟糕。

性是什么?我们尚不理解,但性必定是某种火,因为它总是传达一种温暖、闪烁的感觉,而当这闪烁变成一片纯粹的光辉时,我们就获得了美感。

真正的性感染力是性之温暖和闪烁的传达。性之火在我们体内或蛰伏或燃烧,即使活到九十岁,它仍存在。如果性之火熄灭了,人也就会变成行尸走肉。不幸的是,现在世上行尸走肉者越来越多了。

没有什么比一个性之火已熄灭的人更丑陋的了,那是一个黏土似的肮脏动物,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只要我们完完全全地活着,性之火就在体内郁积或燃烧。年轻时它闪烁、照耀;年老时虽变得柔和些、宁静些,但它依然存在。我们能够控制它,但只能不完全地控制它,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仇视它。

只要它存在着,这性之火,这美与愤怒的源泉,它就在我们体内无法理喻地燃烧着。像真正的火一样,要是我们不小心碰到它,就会灼伤手指。只想要“安全”的社会人仇视性之火。

所幸的是,不是许多人都能够仅仅做社会人。古老的亚当之火郁积着,而火的一个性质就是它会点燃别的火。这里的性之火点燃了那里的性之火。也许它只能将闷火拨成轻柔的光热,也许它能唤起一次夺目的闪烁,或者激起一束火焰。火焰趋向火焰,就是燃成一片熊熊大火。

每当性之火闪着光,它就能在这里或那里唤起一个响应。或许它只能唤起一丝温暖和乐观,你就会说:“我喜欢那个姑娘,她真不错。”也许它能激起一片闪光,使世界更友善、生活更美好,那么你就会说:“她是个可爱的女人,我觉得她可爱。”

很少有女人能激起真正的可爱感。一个女人不是天生美丽的,说她天生丽质只是为了掩饰我们对美的可怜、残缺又笨拙的理解。成千上万个女人像黛安娜•德•波蒂埃、兰特利夫人或别的名媛一样漂亮,今天有成千上万个绝顶好看的女人。但是,唉!可爱的女人是多么少!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乏性感。当性之火在体内苏醒,纯洁而美好,照亮了她的脸并触动了我体内的火时,一个漂亮的女人才变得可爱。

这样她对我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女人,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可爱的女人:不单单是一张照片。而一个可爱的女人是多么令人心醉啊!但是,天哪!可爱的女人是多么少!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漂亮极了的姑娘和妇女的世界上,可爱的女人是多么令人遗憾的少!

漂亮、好看,但并非可爱、并非美。漂亮和好看的女人有端正的五官和一头秀发,但一个可爱的女人却是一种体验。这是一个传递火的问题,是性感染力破除可怜的现代词汇的问题。过去,性感染力适用于黛安娜•德•波蒂埃,在美好的日子里甚至也适用于自己的妻子——哎呀,现在这个词本身就是诽谤和中伤。然而,现在取代可爱之火的却的确是性感染力。我想两者是一回事,只是标准截然不同。

实业家的漂亮而忠实的女秘书之价值,仍主要在于她的性感染力。这不暗指任何“不道德关系。”

甚至今天,一个不乏慷慨的姑娘仍喜欢感到她是在帮助一个男人,如果这男人愿意接受她的帮助。要男人接受自己帮助的欲望就是她的性感染力。这是一团真诚的火,即使热量很有限。

但这团火仍保持了“实业”界的活力。如果没有女秘书进入了实业家的办公室,实业家们到现在很可能已经垮掉了。她唤起了自己体内的神圣的火,又把这火传达给她的老板。他感到增添了一份能量和乐观精神——生意兴隆了。

当然,性感染力也有它的另一面,它能导致被吸引一方的毁灭。女人如果利用性吸引力为自己谋利益,那就该某个可怜的家伙倒霉了。但性感染力的这一面近来被过度使用了,所以就不如过去那么危险了。

巴尔扎克小说中那些毁了大批男人的性感名妓如今觉得不那么顺手了。男人们变得狡猾了,他们甚至连感情型的荡妇也不敢惹。实际上,今天他们一感受到女性的性感染力就认为其中有诈。

其实性感染力不过是生命之火的不大好听的代名词罢了。男人工作得最好、最成功的时候,是某个女人在他血管里点燃了一小团火焰的时候;而女人,除非她在恋爱,就不会真正快乐地操持家务——一个女人会静静地爱上五十年,却不知道自己在爱着。

假使我们的文明教会了我们怎样让性感染力适当而微妙地流动,怎样保持性之火的纯净和生机勃勃,让它以不同的力量和交流方式或闪烁、或发光、或熊熊燃烧,那么,也许我们就能——我们就都能——终生生活在爱中;就是说,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被点燃,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热情……

然而,现在生活中却有那么多死灰。

心灵感悟

性与美并不存在实质的矛盾与冲突。事实上,性与美就如同火焰与火一样不可分割,如同冰与火那样难分难解。生活中常常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我们需要带着审美的心态去看人生,不徒增生活的烦恼,才能活得轻松,活得精彩。

缘起缘灭还自在/【中国】李叔同

必读理由 “惜福福常在,随缘缘自来。”何为因?何为缘?听弘一大师给你讲述缘起缘灭的自在心得。

作者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岸、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后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编者按]赵朴初曾有诗句云:“因缘不思议,新昌喜再来。眷眷佳客至,代代好花开。”其中道尽了因缘的巧妙。什么是因缘?因,指生活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简而言之,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一切万物皆由因缘之聚散而有生灭,正所谓“缘起缘灭”。

因缘是复杂的,我们很难去看清或者去把握。因缘之妙也就妙在它的不可思议。世人皆是不知不觉随着因缘走,弘一大师的出家也是因缘作用的结果。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这样写道:

我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后来,人近中年,在杭州的一所学校当老师时,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夏丏尊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丏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原因了。

后来,我便经常跑到寺庙去小住一段时间,与寺中的法师聊天、一起探讨佛经。那时候就已经穿出家人的衣裳了,而且预备转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丏尊居士来了。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一个人的缘起是存在于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之上的。个人常常被外界人、事、物所影响,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着外界的人、事、物,这种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就形成了相依相成的缘起关系。佛法云:“一切随缘,顺其自然。”这是对待因缘的大自在的态度。水在流淌的时候是不会去选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由自在的,人在生命的过程中是应该随缘随性的。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子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子。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子买回来了,给了小和尚,说:“去吧,把草子撒在地上。”小和尚高兴地说:“草子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子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子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子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地说:“不好了,草子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子被雨水冲走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子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子全都冲走了,怎么办呀?”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子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草苗。

小和尚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草长出来了!”师父点了点头说:“随喜!”

随是顺其自然。缘起不由人,缘灭不由人,由人的是对缘起缘灭的态度。随便是一种态度。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心灵感悟

顺其自然并不是消极地去等待,顺其自然是听从命运的安排。更确切地说,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失随缘最好。”世间万物缘起缘灭,得失随缘的人方能体悟生命的大自在。

无论身在何处,要全然地在/【德国】埃克哈特•托利 陈寿文 译

必读理由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沉浸在回忆里不能自拔,也会为了等待——等待他人,等待机遇而焦躁不安,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状态,生命的每一刻在岁月的长河中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痛苦也好,开心也罢,最重要的是安享现在。

作者简介

埃克哈特•托利,毕业于伦敦大学,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主要作品有《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新世界:灵性的力量》。

你有压力吗?你是否忙于前进到未来,因而把当下贬低为达成目标的手段?压力的产生,是因为你身在此地却想要到彼处,或是身在此刻却想要前进到未来。这个分歧将你的内在撕裂了。

过去的事是否占据你大半的注意力?你是否常常谈论想着过去,无论是正面的或负面的?例如你过去的丰功伟业、你的冒险历程或经验,或是你身为受害者的故事和发生在你身上的可怕事情,又或者是你对其他人做的事?

你在想着过去时,是否感到内疚、骄傲、怨恨、愤怒、悔恨或自哀自怜?如果是,你就是在你的心灵中不断累积过去,借以强化虚假的自我感,同时还加速了身体的老化。你可借由观察周围那些喜欢抓着过去不放的人,来验证此言真假。

每一刻都对过去说再见,你并不需要它。只有在过去跟当下绝对有关的情况下才去引用它。感受当下时刻的力量及本体的圆满俱足,感受你的临在。

你忧虑吗?你是否经常想到“如果……的话”?这样就是与心智认同。心智把自己投射到一个想象的未来情境中,进而创造出恐惧。你无法应付这样的情境,因为它不存在——它是一个心理上的幻影。

只要尊重、认可当下时刻,你就可以停止这个损害健康和生命的疯狂行为了。

去觉察你的呼吸,感受进出你身体的气息,感受内在的能量场。在实际生活中(相较于心智投射的想象),你需要应付、处理的,不过就是此时此刻。

问自己“此刻”有什么问题,不是明年、明天或五分钟以后,就是现在这一刻,你有什么问题?

你可以应付、处理“现在”,但是你无法应付、处理“未来”——你也不需要。解答、力量、正确的行动,或是资源,都会在你需要的那一刻出现,不是之前,也不是之后。

你是一个惯于等候的人吗?你生活当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等待上面?在邮局排队、困在车阵中、在机场候机、等候他人到来、等着把工作做完等等,是我所谓“小规模的等待”。而“大规模的等待”,就包括了下一次的假期、一个更好的工作、孩子快快长大、一份真正有意义的亲密关系、成功、赚钱、成为重要人物、开悟等。有些人等了一辈子都还没好好开始生活,这也是很常见的。

等待是一种心智状态。基本上,它意味着你要的是未来,不要此时此刻;你不要你拥有的,要的是你没有的。无论何种等待,都会让你无意识地在两个状况之间创造内在分歧:一个是此时此地(你不想待的地方),另一个是投射出的未来(你想要去的地方)。这样一来,你会失去当下,也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例如很多人等待发财、丰盛,但它不会现身在未来。当你尊重、认可,并全然接纳你当下的实相——你所在之处、你是谁、你此刻在做什么——当你能全然接受你所拥有的,你会对拥有的这一切、对现状、对本体感到感激。而对当下和生命此刻的圆满感到感激,才是真正的丰盛。它无法在未来现身,然而随着时间的演进,那份丰盛会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

如果你对自己拥有的觉得不满意,或是对你现在的欠缺、不足感到挫败或愤怒,这可能会激励你去追求财富,但即使你真赚到了几千万,还是会继续经历内在匮乏的感觉,内心深处还是无法感到满足。你或许会有很多金钱可以买到的刺激经验,但它们来了又走,总是留给你空虚的感觉,反而会让你感到需要更多肉体或心理上的满足。你不曾安住在本体之中,因此也无法感受到此刻生命的圆满——光是这份圆满就是真正的丰盛了。

放下“等待”这种心智状态。当你逮到自己又陷入等待之中时,赶紧撤离,转而进入当下时刻。然后停留在当下,并且享受那个存在的状态。如果你处于临在状态,就根本不需要等待任何事物。

所以下次有人跟你说:“抱歉,让你久等了。”你可以回答:“没关系,我没有在等。我只是自己站在这里享受——在我自己的享受之中(Enjoy myself—in joy in myself)。”

心灵感悟

生活贵在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超脱眼前得失的清静心、光明心。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安贫乐富,富亦有道。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下,都能拥有平常心,那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最温柔的那一刻/【苏联】高尔基 郭在精 译

必读理由 在我们的记忆里,高尔基仿佛总是吹着战斗的号角,富于战斗力,本文将带你走近不一样的高尔基,感受生活中温柔的高尔基。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有一次幸福离我如此之近,我几乎抓住了它温柔的手。这是发生在散步的时候。一个炎热的夏夜,一大群年轻人聚在伏尔加河畔捕鲟渔民那里的牧场。大家坐在篝火旁,喝着渔民们煨的鱼汤,饮着伏特加和啤酒,谈论怎样更快更好地把世界建设起来。后来,大家都感到身心疲倦了,便纷纷跑到已经刈割过的草地上歇息了。

我和一个姑娘离开了篝火,我觉得她聪明又伶俐。她有一双漂亮的黑眼睛,她的谈吐里总是流露出朴素纯真的感情来。这个姑娘待一切人都十分温和。

我们走得远远的,肩并着肩,在我们的脚下,草茎被踩折了,发出唰唰的声响。天穹的透明酒杯向大地倾泻出月亮清辉的醉人气息。

多美啊!像非洲的沙漠一样,那草垛就是金字塔。……接着她提议,像白天一样,坐在干草垛上,在浓浓的圆形阴影里,草螽鸣叫着,远处有人悲凉地唱道:“哎,为什么你背叛我?”我开始热烈地为姑娘讲述我所熟悉的生活,讲述了我不能理解的生活。可是,她突然轻轻地叫了一声,仰面倒了下去。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见到晕倒,刹那间我感到惊慌失措,想喊,想求援,但立刻想到我熟悉的小说中品德高尚的英雄,在这种场合下应该做些什么。于是我就解开她的裙带、短上衣和衣领绦子。

这时,我看到了她的胸脯,好像两个小银环,凝聚着明月的清辉,倒覆在她的心上。我贪婪地看着,脑子里嗡的一下,如火燎一般,想去吻她。可是,我立即打消了这个愿望,拼命地奔到河边去取水,因为按照圣书上写的,在类似的情况下,万一出事地点没有小溪,这是小说的聪明作者事先设置的,英雄总是跑去找水的。

我捧着盛满水的帽子,像烈马一样,在草地上跳着跑了回来。这时,害病的姑娘已经倚着草垛站了起来,被我弄乱的衣服也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了。“不要。”——姑娘用手推开我的湿帽子,疲乏地说。

她离开我,朝篝火边走去,那里有两个大学生和统计员依然悲吟着那支令人厌烦的歌儿:“哎,为什么你背叛了?我没有给您带来痛苦吧?”——姑娘的沉默使我困惑,我问道。

她简短地答道:“没有。您——不是很敏捷。我,当然还要感谢您……”我觉得,她不是真诚地感谢。

我不是经常见到她,可是,打这以后,我们的会面更少了。很快地她就从城里完全消失了影踪。大约过了四年,我才在船上遇到了她。

她住在伏尔加河畔的农村别墅里,启程回城里丈夫那儿去。她已经怀孕,穿得漂亮而舒适。她的脖子上戴着一条长长的金项链,衣服上别着一枚大胸针,好像佩着勋章一样。她变得更美,更丰腴了,就像快活的格鲁吉亚人在梯比利斯炎热的广场上出售高加索浓葡萄酒的皮囊。“你看,”——我们亲切地交谈,回忆往事,她说,“你看我已经嫁人了,可还是……”夜来了,河面上泛映着霞光。船舷卷起水沫,呈红裙筛状的宽阔条纹,隐没在北方蔚蓝的天际。“我已有两个孩子,现在等着生第三个了。”——她用行家热爱自己事业的骄傲口吻说道。

她的双漆上放着一袋黄纸包的橘子。“呃,要我告诉您吗?”——她问道,黑眼睛里漾出温柔的笑意:“假如那时,在草垛那儿,您是知道的,您要是……勇敢一点……唔,吻我的话……那末我就是您的妻子了……我难道不——喜欢您吗?真是怪人,急着去打水……唉,您!”我告诉她,我的举止是书上指示的,那时我认为,遵照圣书去做,神圣不可违反的,首先就得给昏迷的姑娘喝水,只有等她睁开眼睛,叹道:“啊,我在哪儿?”这之后才可以吻她。

她微微笑了笑,然后沉思地说:“我们的不幸正在这儿,我们依然想遵照圣书生活……生活——比书本更广博,更充满智慧。我的先生……生活完全不像书本……啊……”她从纸袋里拿出一只橙黄的橘子,仔细地瞧了瞧,然后皱起眉头,说:“恶棍,真掺了烂的……”她用笨拙的手势把橘子抛进水中,——我看到橘子打着旋,沉入红色的波浪。“那末,现在——怎么呢?还是照圣书生活,啊?”我沉默不语,凝望着岸边染上落日火焰般色彩的沙滩,凝望着更远处——空旷的金红的草地。

翻倒的船只横七竖八地卧在沙滩上,像许多大鱼的僵尸。在金黄的沙滩上躺着白柳忧郁的阴影。远方牧场上,干草垛如同小丘似的耸立着。我想起了她的比拟:“像非洲的沙漠一样,那草垛就是金字塔……”美丽的妇人剥去第二个橘子的皮,以长辈的口气重复着,像是教训我:“是的,我要是您的妻子……谢谢您。”——我说:“谢谢!”

我感谢她——是真诚的。

心灵感悟

幸福就是一个浅浅的微笑,是一个深情的吻。唯有看懂对方的心思,心心相通并懂得回应,你才能拥有它。瞬间的迷失,终会是美丽的邂逅。

上帝的安排/【法国】洛伦•黑赛伯尔德 艾柯 译

必读理由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距离,人们总是望着自己所没有得到的,而忽视自己所拥有的。下面这个故事就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并教会你泰然怡然地生活。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住在山上一所大房子里。他喜欢遛狗、骑马、赛车、听音乐,还有爬树、游泳、踢足球,再就是追求漂亮女孩子。除了要做家务外,他的生活过得很不错。

一天,男孩对上帝说:“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到长大后我想拥有什么了。”

“那你长大后想拥有些什么呢?”上帝问。

“我想住在一栋前面带长廊的大房子里。养两只圣伯纳德狗,屋后还要有一个花园。我要娶一个美丽高挑、温柔善良的妻子,她要有乌黑飘逸的长发和深蓝的眼睛,会弹吉他,唱起歌来清脆而嘹亮。”

“我想要三个强壮的儿子和我一起踢足球。他们长大后,一个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当议员,最小的儿子会在49人的橄榄球队当四分卫。”

“我想成为一名探险家,在浩瀚无边的海洋里航行,攀登所有的高山,解救危难中的人。我还想开着红色的法拉利兜风。还有,再也不要自己做家务了。”

“听起来是很美好的梦想,”上帝说,“希望你美梦成真。”

一天,小男孩踢球时,摔坏了膝盖。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能登高山和爬大树,更别说在海洋上航行了。于是,他学习市场营销,开了一家医疗用品公司。

他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孩,她有着一头乌黑长发,但她并不高挑,甚至可以说很矮;眼睛是棕色,而不是蓝色的;她不会弹吉他,甚至不会唱歌。不过,她能用稀有的中国香料做出美味佳肴,还会画一些羽毛华丽的小鸟。

由于生意的关系,他住在城里一栋高楼的顶部。在那儿可以俯视蔚蓝的大海和城市辉煌的灯火。他没有地方养两只圣伯纳德狗,但养了一只毛茸茸的猫。

他有三个女儿,都非常漂亮,只是最可爱的小女儿坐在轮椅里。

三个女儿都非常爱她们的父亲,虽然不能陪他踢足球,但经常一起去公园掷飞盘——除了小女儿,她会坐在树下,弹着吉他,唱着婉转动听的歌。

他赚了足够的钱,生活得很舒适。但是,他没能驾驶红色的法拉利。有时,他还必须料理家务,整理东西,尽管那是他的分外之事。但毕竟,他有三个女儿啊。

一天早晨,他突然醒过来,想起了曾经的那个梦想。“我很难过。”他对他最好的朋友说。

“怎么了?”朋友问。

“我曾经梦想和一个高挑、黑发蓝眼、会弹吉他、会唱歌的女人结婚。可我的妻子不会弹吉他,也不会唱歌,只有棕色的眼睛,个子也不高。”

“可你的妻子美丽又善良,”他的朋友说,“还会画漂亮的画,做可口的美食。”

但他听不进去。

“我很难过。”一天,他对妻子说。

“为什么?”妻子问。

“我曾梦想住在一栋带长廊的大房子里,养两只圣伯纳德狗,还有一个后花园。结果,我却住在公寓的47层。”

“可是我们的公寓非常舒适,还能从床上看到蔚蓝的海洋,”他的妻子答道,“亲爱的,我们有爱、欢笑和画中的鸟陪伴,还有绒球似的猫咪——况且还有三个漂亮的孩子。”但是,他听不进去。

“我很难过。”他对家庭医生说。

“为什么?”医生问。

“我曾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探险家,而今我只是一个秃了顶、膝盖受了伤的商人。”

“可你售出的医疗用品救了很多人的命。”医生说。

但他听不进去,于是医生收他110美元,把他送了回去。

“我很难过。”这个男人又对他的会计师说。

“为什么?”会计师问。

“我曾梦想驾驶红色的法拉利,而且不要料理家务。可是,现在我只能坐公交车。有时,还得做家务。”

“可是,你穿着上好的套装,出入高档餐馆,还去欧洲旅游过呢。”会计师对他说。

他还是听不进去。不过,会计师仍收了他100美元,因为他也梦想拥有红色法拉利。

“我很难过。”这个男人对牧师说。

“为什么?”牧师问。

“我曾梦想有三个儿子,一个是伟大的科学家,一个是参议员,还有一个是四分卫。可是,现在,我只有三个女儿,最小的还不能走路。”

“可是,你的女儿们都聪明漂亮,”牧师说,“她们都很优秀,也都很爱你,一个是护士,一个是艺术家,小女儿还能教孩子们音乐。”

可是,他就是听不进去。他伤心至极,最后病倒了,他躺在医院白色的病房里,身边围绕着身穿白色制服的护士们,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和线,而这些器械都是他卖给医院的。

他陷入巨大的悲伤里。家人、朋友,还有牧师都围在床边,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中,只有他的医疗师和会计师仍然很快乐。

一天夜里,他们都回家了,只有护士留在身边。这个人又见到上帝了,他说:“您还记得小时候我告诉过您,我长大后想要的东西吗?”

“那是个非常美好的梦想。”上帝说。

“那您为什么不给我呢?”他问。

“我已经给了,”上帝说,“我只是想把你没梦想到的东西也给你了,好给你一个惊喜。”

“我想你已经注意到我给你的东西了: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一份好事业,一个舒适的住所,三个可爱的女儿——这是我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后,最好的一个组合……”

“是吗?”他打断上帝的话,说道,“可我一直以为您会给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呢。”

“可我想,你也会把我真正想要的东西给我。”上帝说。

“您想要什么呢?”他问道,他从未想过上帝也有想要的东西。

“我希望你幸福,也把幸福给了你。”上帝说。

整个夜里,他躺在黑暗里沉思。最后,他决定重新做一个梦,一个多年前就该做的梦。他决定做一个梦,梦到那些他现在已经拥有的东西。

很快,这个男人恢复了健康,他开心地生活在第47层楼,享受着拥有的一切——女儿们甜美的声音,妻子深情的棕色眼睛,漂亮的鸟儿油画。晚上,他凝视着海洋,心满意足地观赏城市的灯火辉煌……

心灵感悟

上帝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我们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处之泰然,才能享受当下的生活,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名誉/【德国】叔本华 张尚德 译

必读理由 生命不单是一场华丽的表演,它还要你自己真正的愉悦,真正地能享受过程。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样,那不是你生命的主旋律,试着为自己而活吧,为自己真正的快乐幸福而活,本文将会教给你!

作者简介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有《论视觉与颜色》《论自然中的意志》《论意志的自由》等。

由于人性奇特的弱点,我们经常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只要稍加反省就可知道别人的看法并不能影响我们可以获得的幸福。所以我很难了解为什么人人都对别人的赞美夸奖感到十分快乐。如果你打一只猫,它会竖毛发;要是你赞美一个人,他的脸上便浮起一线愉快甜蜜的表情,而且只要你所赞美的正是他引以自傲的,即使这种赞美是明显的谎言,他仍会欢迎之至。

只要有别人赞赏他,即使厄运当头,幸福的希望渺茫,他仍可以安之若素;反过来,当一个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自然、地位或是环境的伤害,当他被冷淡、轻视和忽略时,每个人都难免要感觉苦恼甚至极为痛苦。

假使荣誉感便是基于此种“喜褒恶贬”的本性而产生的话,那么荣誉感就可以取代道德律,而有益于大众福利了;可惜荣誉感在心灵安宁和独立等幸福要素上所生的影响非但没有益处反而有害。所以就幸福的观点着眼,我们应该制止这种弱点的蔓延,自己恰当而正确地考虑及衡量某些利益的相对价值,从而减轻对他人意见的高度感受性;不管这种意见是谄媚与否,还是会导致痛苦,因它们都是诉诸情绪的。如果不照以上的做法,人便会成为别人高兴怎么想就怎么想的奴才——对一个贪于赞美的人来说,伤害他和安抚他都是很容易的。

因此将人在自己心目中的价值和在他人的眼里的价值加以适当的比较,是有助于我们的幸福的。人在自己心目中的价值是集合了造成我们存在和存在领域内一切事物而形成的。简言之,就是集合了我们前面所讨论的性格、财产中的各种优点在自我意识中形成的概念。另一方面,造成他人眼中的价值的是他人意识,是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连带对此形象的看法。这种价值对我们存在的本身没有直接的影响,可是由于他人对我们的行为是依赖这种价值的,所以它对我们的存在会有间接而和缓的影响;然而当这种他人眼中的价值促使我们起而修改“自己心目中的自我”时,它的影响便直接化了。除此而外,他人的意识是与我们漠不相关的,尤其当我们认清了大众的思想是何等无知浅薄,他们的观念是多么狭隘,情操如何低贱,意见是怎样偏颇,错误是何其多时,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就更不相干了。当我们由经验中知道人在背后是如何地诋毁他的同伴,只要他毋须怕对方也相信对方不会听到诋毁的话,他就会尽量诋毁。这样我们便会真正不在乎他人的意见了。只要我们有机会认清古来多少的伟人曾受过蠢虫的蔑视,也就晓得在乎别人怎么说便是太尊敬别人了。

如果人不能在前述的性格与财产中找到幸福的源头,而需要在第三种,也就是名誉里寻找安慰,换句话说,他不能在他自身所具备的事物里发现快乐的源泉,却寄望他人的赞美,这便陷于危险之境了。因为究实说来,我们的幸福应该建筑在全体的本质上,所以身体的健康是幸福的要素,其次重要的是一种独立生活和免于忧虑的能力。这两种幸福因素的重要,不是任何荣誉、奢华、地位与名声所能匹敌和取代的,如果必要,我们是会牺牲了后者来成就前者的。要知道任何人的首要存在和真实存在的条件都是藏在他自身的发肤中,不是在别人对他的看法里,而且个人生活的现实情况,例如健康状态、气质、能力、收入、妻子、儿女、朋友、家庭等,对幸福的影响将大于别人高兴怎么对我们的看法千百倍;如果不能及早认清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就晦暗了。假使人们还要坚持荣誉重于生命,他真正的意思该是坚持生存和圆满都比不上别人的意见来得重要。当然这种说法可都只是强调如果要在社会上飞黄腾达,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即名誉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此点,容后详谈。

只是当我们见到几乎每一件人们冒险犯难,刻苦努力,奉献生命而获得的成就,其最终的目的不外乎抬高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我们见到不仅职务、官衔、修饰,就连知识、艺术及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求取同僚更大的尊敬而发时,我们能不为人类愚昧的极度扩张而悲哀吗?过分重视他人的意见是人人都会犯的错误,这个错误根源于人性深处,也是文明于社会环境的结果,但是不管它的来源到底是什么,这种错误在我们所有行径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它有害于真正幸福的事实则是不容否认的。

这种错误小则使人们胆怯和卑屈在他人的言语之前,大则可以造成像维吉士将匕首插入女儿胸膛的悲剧,也可以使许多人为了争取身后的荣耀而牺牲了宁静与平和、财富、健康,甚至于生命。由于荣誉感(使一个人容易接受他人的控制)可以成为控制同伴的工具,所以在训练人格的正当过程中,荣誉感的培养占了一席要地。人们非常计较别人的想法而不太注意自己的感觉,虽然后者较前者更为直接。他们颠倒了自然的次序,把别人的意见当做真实的存在,而把自己的感觉弄得含混不清。他们把二等的出品当做首要的主体,以为它们呈现在他人前的影响比自身的实体更为重要。他们希望自间接的存在里得到真实而直接的结果,把自己陷进愚昧的“虚荣”中,而虚荣原指没有坚实的内在价值的东西。这种虚荣心重的人就像吝啬鬼,热切追求手段而忘了原来的目的。

事实上,我们置于他人意见上的价值以及我们经常为博取他人欢心而作的努力与我们可以合理地希望获得的成果是不能平衡的,也就是说前者是我们能力以外的东西,然而人又不能抑制这种虚荣心,这可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疯癫症。我们每做一件事,首先便会想到:“别人该会怎么讲?”人生中几乎有一半的麻烦与困扰就是来自我们对此项结果的焦虑上,这种焦虑存在于自尊心中,人们对它也因日久麻痹而没有感觉了。我们的虚荣弄假以及装模作样都是源于担心别人会怎么说的焦虑上。如果没有了这种焦虑,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奢求了。各种形式的骄傲,不论表面上多么不同,骨子里都有这种担心别人会怎么说的焦虑,然而这种忧虑所费的代价又是多么大啊!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里都有这种焦虑,我们在小孩身上已可见到,而它在老年人身上所产生的作用就更强烈,因为当年华老去没有能力来享受各种感官之乐时,除了贪婪剩下的就只有虚荣和骄傲了。法国人可能是这种感觉的最好例证,自古至今,这种虚荣心像一个定期的流行病时常在法国历史上出现,它或者表现在法国人疯狂的野心上,或者在他们可笑的民族自负上,或者在他们不知羞耻的吹牛上。可是他们不但未达目的,其他的民族不但不赞美却反而讥笑他们,称呼他们说:法国是最会“盖”的民族。

在1846年3月31目的《时代》杂志有一段记载,足以说明这种极端顽固的重视别人的意见的情形。有一个名叫汤默士•魏克士的学徒,基于报复的心理谋杀了他的师傅。虽然这个例子的情况和人物都比较特殊一点,可是却恰好说明了根植在人性深处的这种愚昧是多么根深蒂固,即使在特异的环境中依旧存在。《时代》杂志报道说在行刑的那天清晨,牧师像往常一样很早就来为他祝福,魏克士沉默着表示他对牧师的布道并不感兴趣,他似乎急于在前来观望他不光荣之死的众人面前使自己摆出一副“勇敢”的样子……在队伍开始走时,他高兴地走入他的位置,当他进入刑场时他以足够让身边人听到的声音说道:“现在,就如杜德博士所说,我即将明白那伟大的秘密了。”

接近绞刑台时,这个可怜人没有任何协助,独自走上了台子,走到中央时他转身向观众连连鞠躬,这种举动引起台下看热闹的观众们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一个人当死的阴影就在眼前时,还在担心他留给一群旁观者的印象,以及他们会怎么想他。另外在雷孔特身上也发生了相似的事情,时间也是公元1846年,雷孔特在为企图谋刺国王而被判死刑,在法兰克福被处决。审判的过程中,雷孔特一直为他不能在上院穿着整齐而烦恼。他处决的那天,更因为不许他修面而为之伤心。其实这类事情也不是近代才有的。马提奥•阿尔曼在他著名的传奇小说Guzmrn bealfarache的序文中告诉我们,许多中了邪的罪犯,在他们死前的数小时中,忽略了为他们的灵魂祝福和做最后忏悔,却忙着准备和背诵他们预备在死刑台上作的演讲词。

我拿这些极端的例子来说明我的意思,因为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自己本身放大后的样子。我们所有的焦虑、困扰、苦恼、麻烦、奋发努力几乎大部分都起因于担心别人会怎么说:在这方面我们的愚蠢与那些可怜的犯人并没有两样。羡慕和仇恨经常也源于相似的原因。

要知道幸福是存在于心灵的平和及满足中的。所以要得到幸福就必须合理地限制这种担心别人会怎么说的本能冲动,我们要切除现有分量的五分之四,这样我们才能拔去身体上一根常令我们痛苦的刺。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因为此类冲动原是人性内自然的执拗。泰西特斯说:“一个聪明人最难摆脱的便是名利欲。”制止这种普遍愚昧的唯一方法就是认清这是一种愚昧,一个人如果完全知道了人家在背后怎么说他,他会烦死的。最后,我们也清楚地晓得,与其他许多事情比较,荣誉并没有直接的价值,它只有间接价值。如果人们果能从这个愚昧的想法中挣脱出来,他就可以获得现在所不能想象的平和与快乐:他可以更坚定和自信地面对着世界,不必再拘谨不安了。退休的生活有助于心灵的平和,就是由于我们离开了长久受人注视下的生活,不需再时时刻刻顾忌到他们的评语:换句话说,我们能够“归返到本性”上生活了。同时我们也可以避免许多厄运,这些厄运是由于我们现在只追寻别人的意见而造成的,由于我们的愚昧造成的厄运只有当我们不再在意这些不可捉摸的阴影,并注意坚实的真实时才能避免,这样我们方能没有阻碍地享受美好的真实。但是,别忘了:值得做的事都是难做的事。

心灵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每个人都应学会轻载,更应当学会知足常乐,因为心灵之舟载不动太多的重荷。直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

芦苇为什么是空的/【智利】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罗婉华 译

必读理由 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不同事物的不同面也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人也如此,应当真诚地认识自己,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看完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就会明白。

作者简介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1957),智利女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诗人。主要著作有诗集《绝望》《柔情》《有刺的树》。

在和平的植物世界里,也发生过一次社会革命。据说这一回领头是那些爱好虚荣的芦苇。造反能手——风,大肆宣传,所以很快地在植物界里除了这件事就没有别的话题了。原始森林跟那些愚蠢的花园结成了亲兄弟,为争取平等而共同奋斗。

争取什么样的平等呢?是要在它们躯干的粗细、果实的鲜美方面,得到纯净的水的权利吗?不是,仅仅是身高的平等。它们的理想是所有的植物都应当一律高高地抬起头来。玉米并不想让自己跟橡树那样强壮,不过是想在同样的高度摇晃着自己多须的花穗。玫瑰也不想争取同橡树一样有用场,只不过盼望有那样挺拔的树冠,用它做枕头,好哄着自己的花儿在上面安安稳稳地睡觉。

虚荣啊,虚荣!一些崇高的幻想,要是违背了大自然,也就使得它们的目标显得滑稽可笑了。

一位像河神一样蓄着长胡须的老诗人,以美的名义谴责这个计划;他对他认为从各方面看来都讨厌的那种千篇一律,有一些明智的话要说。

这一切的结果究竟怎样呢?人们谈论着正在发生的种种奇怪的现象。大地的神灵以它们异常巨大的活力吹着形形色色的植物,于是一种丑陋的奇迹发生了。

一天夜里,那草坪和灌木丛仿佛遵照天上星宿的某种紧急命令,陡长了好几十英尺。

第二天,当村民从他们的茅舍里走出来时,发现苜蓿跟大教堂一样高,麦子也疯长得金灿灿的,他们都感到惊慌极了!真是叫人发狂。牲畜惶恐地吼叫,迷失在牧场的一片黑暗之中。鸟儿绝望地唧唧喳喳,它们的窝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们也不能飞下来寻觅种子吃,因为沐浴着阳光的泥土、地毯似的草坪也不见了。

牧童们守着畜群徘徊;他们的羊儿不肯走进任何草木浓密的地方,害怕自己会整个儿被吞食掉。

这时候,胜利了的芦苇却放声大笑,朝桉树青色的树梢甩打着它们茂盛的叶子。

据说这样过了一个月。衰落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喜欢荫蔽的紫罗兰,它们的紫色花朵充分地暴露在烈日之下,枯萎了。“没有关系,”芦苇赶忙说,“它们算不了什么”。

(但是在神灵的世界里,神灵都在哀悼它们。)那些拔高到50英尺的百合花折成两段了,它们像皇后的头一般的、白色大理石似的花掉得到处都是。

芦苇照样在辩解。(可是美丽和欢乐的女神都在森林里奔跑,伤心恸哭。)那么高的柠檬树被狂风吹掉了它们所有的花朵。收获,落空了!“没有关系,”芦苇再一次声明,“它们的果子太苦了。”

苜蓿枯萎了,它们的茎像以前那样由于娇柔无力而低垂。

它们长得过分地高了。仆倒在地上,像一根根沉甸甸的铁轨。

马铃薯为了让它们的地上茎长结实,只长出了细小的块茎,比苹果的种子大不了多少。

现在芦苇不再笑了;它们终于严肃一些了。

灌木或草花再也不能受精了,因为昆虫不拼命鼓动着它们小小的翅膀就飞不了那么高。而且,据说人们既没有面包、水果,也没有喂牲口的饲料,遍地是饥馑和悲伤。

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那些高大的树木依旧安然无恙,树干照常坚挺地高耸着:它们没有向诱惑屈服。

芦苇是最后倒下的,——这标志着它们那与树木平等理论的彻底破产,它们的根由于湿度太大而腐烂。

这时候才明白,同它们过去结实的躯干比起来,它们变空了。它们忍饥挨饿地直往高处蹿,可是,肚子里空空如也;它们真可笑,就像空心的木偶或玩具娃娃一样。

在这种真凭实据面前,再没有人能为它们的哲学辩护了;几千年来再也没有人提到它了。

大自然——永远是宽宏大量的——半年之内就弥补了这种损害,让一切野生植物依然照往常一样生长着。

那个像河神一样蓄着长胡须的老诗人,在长期隐退之后出现了,他欢欣鼓舞,歌颂这个新时代。“就这样吧,亲爱的人们。紫罗兰之所以美,就在于它的细小;柠檬树就美在它优雅的形状。上帝创造的一切事物,本来都是美好的:宏伟的橡树、脆弱的大麦都是美的。”

大地又结了果实,牲口长了膘,人们也得到营养了。

但是芦苇——那些造反头子——却永远带上了它们耻辱的标记:它们空了,空了……

心灵感悟

花草有自己的高度和特点,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也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不一样。芦苇长得太高才会空,人也跟芦苇一样总是看着高处,超越了自己能够承担的范畴,所以才会徒增烦恼。莫不如,想植物都遵循大自然规律一样,人也要量力而行。

再到湖上/【美国】怀特 冯亦 译

必读理由 此文美丽空灵,浪漫睿智,表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生存与死亡的哲学思考,可谓是达到了人性美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怀特(1899—1985),美国散文家、评论家、童话作家,曾任《纽约客》专栏作家、特约编辑,著有儿童文学《夏洛的网》。

大概在1904年的夏天,父亲在缅因州的某湖上租了一间露营小屋,带了我们去消磨整个8月。我们从一批小猫那儿染上了金钱癣,不得不在臂腿间日日夜夜涂上旁氏浸膏,父亲则和衣睡在小划子里;但是除了这一些,假期过得很愉快。自此之后,我们中无人不认为世上再没有比缅因州这个湖更好的去处了。一年年夏季我们都会到这里来——总是从8月1日起,逗留一个月时光。我这样一来,竟成了个水手了。夏季里有时候湖里也会兴风作浪,湖水冰凉,阵阵寒风从下午刮到黄昏,使我祈愿在林间能另有一处宁静的小湖。

就在几星期前,这种向往越来越强烈,我便去买了一对钓鲈鱼的钩子,一只能旋转的盛鱼饵器,启程回到我们经常去的那个湖上,预备在那儿垂钓一个星期,还再去看看那些梦魂萦绕的老地方。

我把我的孩子带了去,他从来没有让水没过鼻梁过,他也只有从列车的车窗里才看到过莲花池。在去湖边的路上,我不禁想象这次旅行将是怎样的一次。我缅想时光的流逝会如何毁损这个独特的神圣的地方——险阻的海角和潺潺的小溪,在落日掩映中的群山,露营小屋和小屋后面的小路。我缅想那条容易辨认的沥青路,我又缅想那些已显荒凉的其他景色。一旦让你的思绪回到旧时的轨迹时,简直太奇特了,你居然可以记忆起这么多的去处。你记起这件事,瞬间又记起了另一件事。我想我对于那些清晨的记忆是最清楚的,彼时湖上清凉、水波不兴,记起木屋的卧室里可以嗅到圆木的香味,这些味道发自小屋的木材,和从纱门透进来的树林的潮味混为一气。木屋里的间隔板很薄,也不是一直伸到顶上的,由于我总是第一个起身,便轻轻穿戴以免惊醒了别人然后偷偷溜出小屋去到清爽的气氛中,驾起一只小划子,沿着湖岸上一长列松林的荫影里航行。我记得自己十分小心不让划桨在船舷上碰撞,唯恐打搅了湖上大教堂的宁静。

这处湖水从来不该被称为渺无人迹的。湖岸上处处点缀着零星小屋,这里是一片耕地,而湖岸四周树林密布。有些小屋为邻近的农人所有,你可以住在湖边而到农家去就餐,那就是我们家的办法。虽然湖面很宽广,但湖水平静。没有什么风涛,而且,至少对一个孩子来说,有些去处看来是无穷遥远和原始的。

我谈到沥青路是对的,就离湖岸不到半英里。但是当我和我的孩子回到这里,住进一间离农舍不远的小屋,就进入我所稔熟的夏季了,我还能说它与旧日了无差异——我知道,次晨一早躺在床上,一股卧室的气味,还听到孩子悄悄地溜出小屋,沿着湖岸去找一条小船。我开始幻觉到他就是小时的我,而且,由于换了位置,我也就成了我的父亲。这一感觉久久不散,在我们留居湖边的时候,不断显现出来。这并不是全新的感情,但是在这种场景里越来越强烈。我好似生活在两个并存的世界里。在一些简单的行动中,在我拿起鱼饵盒子或是放下一只餐叉,或者我在谈到另外的事情时,突然发现这不是我自己在说话而是我的父亲在说话或是摆弄他的手势。这给我一种悚然的感觉。

次晨我们去钓鱼。我感到鱼饵盒子里的蚯蚓同样披着一层苔藓,看到蜻蜓落在我的钓竿上,在水面几英寸处飞翔,蜻蜓的到来使我毫无疑问地相信一切事物都如昨日一般,流逝的年月不过是海市蜃楼,一无岁月的间隔。水上的涟漪如旧,在我们停船垂钓时,水波拍击着我们的船舷有如窃窃私语,而这只船也就像是昔日的划子,一如过去那样漆着绿色,折断的船骨还在旧处,舱底更有陈年的水迹和碎屑——死掉的翅虫蛹,几片苔藓,锈了的废鱼钩和昨日捞鱼时的干血迹。我们沉默地注视着钓竿的尖端;那里蜻蜓飞来飞去。我把我的钓竿伸向水中,短暂而又悄悄避过蜻蜓,蜻蜓已飞出二英尺开外,平衡了一下又栖息在钓竿的梢端。今日戏水的蜻蜓与昨日的并无年限的区别——不过两者之一仅是回忆而已。我看看我的孩子,他正默默地注视着蜻蜓,而这就如我的手替他拿着钓竿,我的眼睛在注视一样。我不禁目眩起来,不知道哪一根是我握着的钓竿。

我们钓到了两尾鲈鱼,轻快地提了起来,好像钓的是鲭鱼,把鱼从船边提出水面完全像是理所当然,而不用什么抄网,接着就在鱼头后部打上一拳。午餐前当我们再回到这里来游泳时,湖面正是我们离去时的老地方,连码头的距离都未改分厘,不过这时却已刮起一阵微风。这地方看来完全是使人入迷的海湖。这个湖你可以离开几个钟点,听凭湖里风云多变,而再次回来时,仍能见到它平静如故,这正是湖水的经常可靠之处。在水浅的地方,如水浸透的黑色枝枝桠桠,陈旧又光滑,在清晰起伏的沙底上成丛摇晃,而蛤贝的爬行踪迹也历历可见。一群小鱼游了过去,游鱼的影子分外触目,在阳光下是那样清晰和明显。另外还有来宿营的人在游泳,沿着湖岸,其中一个拿着一块肥皂,水便显得模糊和非现实的了。多少年来总有这样的人拿着一块肥皂,这个有洁癖的人,现在就在眼前。年份的界限也跟着模糊了。

上岸后到农家去吃饭,穿过丰饶的满是尘土的田野,在我们橡胶鞋脚下踩着的只是条两股车辙的道路,原来中间那一股不见了,本来这里布满了牛马的蹄印和薄薄一层干透了的粪土。那里过去是三股道,任你选择步行的;如今这个选择已经减缩到只剩两股了。有一刹那我深深怀念这可供选择的中间道。小路引我们走过网球场,蜿蜒在阳光下再次给我信心。球网的长绳放松着,小道上长满了各种绿色植物和野草,球网(从6月挂上到9月才取下)这时在干燥的午间松弛下垂,日中的大地热气蒸腾,既饥渴又空荡。农家进餐时有两道点心可资选择,一是紫黑浆果做的馅饼,另一种是苹果馅饼;女侍还是过去的普通农家女,那里没有时间的间隔,只给人一种幕布落下的幻象——女侍依旧是15岁,只是秀发刚洗过,这是唯一的不同之处——她们一定看过电影,见过一头秀发的漂亮女郎。

夏天啊,夏天,生命的印痕难以磨灭,那永远不会失去光泽的湖,那不能摧毁的树林,牧场上永远永远散发着香蕨木和红松的芬芳,夏天是没有终了的;这只是背景,而湖岸上的生活才正是一幅画图,带着单纯恬静的农舍,小小的停船处,旗杆上的美国国旗衬着飘浮着白云的蓝天在拂动,沿着树根的小路从一处小屋通向另一处,小路还通向室外厕所,放着那铺洒用的石灰,而在小店出售纪念品的一角里,陈列着仿制的桦树皮独木舟和与实景相比稍有失真的明信片。这是美国家庭在游乐,逃避城市里的闷热,想一想住在小湖湾那头的新来者是“一般人”呢还是“有教养的”人,想一想星期日开车来农家的客人会不会因为小鸡不够供应而吃了闭门羹。

恬静、美满和愉快。这儿现在唯一不同于往日的是这地方的声音,真的,就是那不平常的使人心神不宁的舱外推进器的声音。这种刺耳的声音,有时候会粉碎我的幻想而使年华飞逝。在那些旧时的夏季里,所有马达是装在舱里的,当船在远处航行时,发出的喧嚣是一种镇静剂、一种催人入睡的含混不清的声音。这是些单汽缸或双汽缸的发动机,有的用通断开关,有的是电花跳跃式的但是都产生一种在湖上回荡的催眠声调。单气缸噗噗震动,双汽缸则咕咕噜噜,这些也都是平静而单调的音响。但是现在宿营人都用的是舱外推进器了。在白天,在闷热的早上,这些马达发出急躁刺耳的声音。夜间,在静静的黄昏里,落日余晖照亮了湖面,这声音在耳边像蚊子那样哀诉。我的孩子钟爱我们租来使用舱外推进器的小艇,他最大的愿望是独自操纵,成为小艇的权威,他要不了多久就学会稍稍关闭一下开关(但并不关得太紧),然后调整针阀的诀窍。注视着他使我记起在那种单汽缸而有沉重飞轮的马达上可以做的事情,如果你能摸熟它的脾性,你就可以应付自如。那时的马达船没有离合器,你登岸就得在恰当的时候关闭马达,熄了火用方向舵滑行到岸边。但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机器开倒车,如果你学到这个诀窍,先关一下开关然后再在飞轮停止转动前,再开一下,这样船就会承受压力而倒退过来。在风力强时要接近码头,若用普通靠岸的方法使船慢下来就很困难了,如果孩子认为他已经完全主宰马达,他应该使马达继续发动下去,然后退后几英尺,靠上码头。这需要镇定和沉着的操作,因为你如果很快把速度开到每秒钟20次,你的飞轮还会有力量超过中度而跳起来像斗牛样地冲向码头。

我们过了整整一星期的露营生活,鲈鱼上钩,阳光照耀大地,永无止境,日复一日。晚上我们疲倦了,就躺在为炎热所蒸晒了一天而显得闷热的湫隘卧室里,小屋外微风吹拂使人嗅到从生锈了的纱门透进的一股潮湿味道。瞌睡总是很快来临,每天早晨红松鼠一定在小屋顶上嬉戏,招到伴侣。清晨躺在床上——那个汽船像非洲乌班基人嘴唇那样有着圆圆的船尾,她在月夜里又是怎样平静航行,当青年们弹着曼陀铃姑娘们跟着唱歌时,我们则吃着撒着糖末的多福饼,而在这到处发亮的水上夜晚乐声传来又多么甜蜜,使人想起姑娘时又是什么样的感觉。早饭过后,我们到商店去,—切陈设如旧——瓶里装着鲦鱼,塞子和钓鱼的旋转器混在牛顿牌无花果和皮姆牌口香糖中间,被宿营的孩子们移动得杂乱无章。店外大路已铺上沥青,汽车就停在商店门前。店里,与往常一样,不过可口可乐更多了,而莫克西水、药草根水、桦树水和菝葜水不多了,有时汽水会冲了我们一鼻子,而使我们难受。我们在山间小溪探索,悄悄地,在那儿乌龟在太阳曝晒的圆木间爬行,一直钻到松散的土地下,我们则躺在小镇的码头上,用虫子喂食游乐自如的鲈鱼。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分辨不清当家做主的我,和与我形影不离的那个人。

心灵感悟

读怀特的文字,如同跟一位睿智而心怀纯真的长者相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亲切感,让心灵回复平静,并唤起对世界的爱和对美的追求。

自然与人生四则/【日本】德富芦花 丰子恺 译

必读理由 绚烂的黎明,奇诡的黎明,广袤无垠的落霞,含笑迎风的山百合,再加上作者对生命对历史对人生的哲学思考,真是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近代现代派小说家,散文家。曾发表《不如归》而闻名,著有随笔集《自然与人生》。

1.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午前六时过后,就站在逗子的海滨眺望吧。眼前是水雾浩荡的相模滩。滩的尽头,沿水平线可以看到微暗的蓝色。若在北端望不见相同蓝色的富士,那你也许不知道它正潜隐于足柄、箱根、伊豆等群山的一抹蓝色之中呢。

海,山,仍在沉睡。

唯有一抹蔷薇色的光,低低浮在富士峰巅,左右横斜着。忍着寒冷,再站着看一会儿吧。你会看到这蔷薇色的光,一秒一秒,沿着富士之巅向下爬动。一丈,五尺,三尺,一尺,而至于一寸。

富士这才从熟睡中醒来。

它现在醒了。看吧,山峰东面的一角,变成蔷薇色了。

看吧,请不要眨一下眼睛。富士山巅的红霞,眼看将富士黎明前的暗影驱赶下来了,一分——两分——肩头——胸前。看吧,那伫立于天边的珊瑚般的富士,那桃红溢香的雪肤,整座山变得玲珑剔透了。

富士于薄红中醒来。请将眼睛下移,红霞早已罩在最北面的大山顶上了。接着,很快波及足柄山,又转移到箱根山。看吧,黎明正脚步匆匆追赶着黑夜。红追而蓝奔,伊豆的连山早巳一派桃红。

当黎明红色的脚步越过伊豆山脉南端的天城山的时候,请把你的眼睛转回富士山下吧。你会看到紫色的红之岛一带,忽而有两三点金帆,闪闪烁烁。

海已经醒了。

你若伫立良久仍然毫无倦意,那就再看看江之岛对面的腰越岬赫然苏醒的情景吧,接着再看看小坪岬。还可以再站一会儿,当面前映着你颀长的身影的时候,你会看到相模滩水气渐收,海光一碧,波明如镜。此时,抬头仰望群山褪了红妆,天由鹅黄变成淡蓝。白雪富士,高倚晴空。

啊,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2.大海日出

撼枕的涛声将我从梦中惊醒,随即起身打开房门。此时正是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清晨,我正在铫子的水明楼之上,楼下就是太平洋。

凌晨四时过后,海上仍然一片昏黑。只有澎湃的涛声。遥望东方,沿水平线露出一带鱼肚白。再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挂着一弯金弓般的月亮,光洁清雅,仿佛在镇守东瀛。左首伸出黑黝黝的犬吠岬。岬角尖端灯塔上的旋转灯,在陆海之间不停地划出一轮轮白色的光环。

一会儿,晓风凛冽,掠过青黑色的大海。夜幕从东方次第揭开。微明的晨光,踏着青白的波涛由远而近。海浪拍击着黑色的矶岸,越来越清晰可辨。举目仰望,那晓月不知何时由一弯金弓化为一弯银弓。蒙蒙东天也次第染上了清澄的黄色。银白的浪花和黝黑的波谷在浩渺的大海上明灭。夜梦犹在海上徘徊而东边的天空已睁开眼睫。太平洋的黑夜就要消逝了。

这时,曙光如鲜花绽放,如水波四散。天空,海面,一派光明,海水渐渐泛白,东方天际越发呈现出黄色。晓月、灯塔自然地暗淡下来,最后再也寻不着了。此时,一队候鸟宛如太阳的使者掠过大海。万顷波涛尽皆企望着东方,发出一种期待的喧闹——无形之声充满四方。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眼看着东方迸射出金光。忽然,海边浮出了一点猩红,多么迅速,使人无暇想到这是日出。屏息注视,霎时,海神高擎手臂。只见红点出水,渐次化作金线,金梳,金蹄。随后,旋即一摇,摆脱了水面。红日出海,霞光万斛,朝阳喷彩,千里熔金。大洋之上,长蛇飞动,直奔眼底。面前的矶岸顿时卷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浪。

3.相模滩落日

秋冬之风完全停息,傍晚的天空万里无云。伫立遥远伊豆山上的落日,使人难以想到,世上竟还有这么多平和的景象。

落日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

太阳刚刚西斜时,富士、相豆的一带连山,轻烟迷蒙。太阳即所谓白日,银光灿灿,令人目眩。群山也眯细了眼睛。

太阳越发西斜了。富士和相豆的群山次第变成紫色。

太阳更加西斜了。富士和相豆的群山紫色的肌肤上染了一层金烟。

此时,站在海滨远望,落日流过海面,直达我的足下。海上的船只尽皆放射出金光。逗子滨海一带的山峦、沙滩、人家、松林、行人,还有翻转的竹篓、散落的草屑,无不现出火红的颜色。

在风平浪静的黄昏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庄严至极,平和之至。纵然一个凡夫俗子,也会感到已将身子包裹于灵光之中,肉体消融,只留下灵魂端然伫立于永恒的海滨之上。

有物,幽然浸乎心中,言“喜”则过之,言“哀”则未及。

落日渐沉,接近伊豆山巅。相豆山忽而变成孔雀蓝,唯有富士山头于绛紫中依然闪着金光。

伊豆山已经衔住落日。太阳落一分,浮在海面上的霞光就后退八里。夕阳从容不迫地一寸又一寸,一分又一分,顾盼着行将离别的世界,悠悠然沉落下去。

终于剩下最后一分了。它猛然一沉,变成一弯秀眉,眉又变成线,线又变成点——倏忽化作乌有。

举目仰视,世界没有了太阳。光明消逝,海山苍茫,万物忧戚。

太阳沉没了。忽然,余光上射,万箭齐发。遥望西天,一片金黄。伟人故去皆如是矣。

日落之后,富士蒙上一层青色。不一会儿,西天的金色化作朱红,继而转为灰白,最后变得青碧一色。相模滩上空,明星荧荧。它们是太阳的遗孽,看起来仿佛在昭示着明天的日出。

4.山百合

后山山腹长满了葱茏茂密的萱草。中间点缀着一两棵山百合。白花初放,犹如暗夜的明星。转眼之间,很快开满山麓,含笑迎风。而今,这花比午夜的星星还多。

登山访花,花儿藏在深深的茅草丛里,不易发现。

归来站在自家庭院里眺望,百花含笑,要比茅草秀美得多。

朝露满山,花也沉沉欲睡了。

黄昏的风轻轻吹拂,满山茅草漾起了青波。花在波里漂浮,宛若摇曳在水里的藻花。

太阳落了,山间昏暗起来,只剩下点点白花,显得有些惨淡。

住在东京的时候,曾经就百合有过如下的记载:

“早晨听到门外传来卖花翁的声音,出去一看,只见他担着夏菊、吾妻菊等黄紫相间的花儿,中间杂着两三枝百合。随即全部买下,插入瓷瓶,置于我的书桌之右。清香满室。有时于蟹行鸟迹之中倦怠了,移目对此君,神思转而飞向青山深处。”

夏季的花中,我最爱牵牛和百合。百合之中尤其爱白百合和山百合。编制百花谱的许六翁,一口咬定百合为俗物。然而,浓妆艳抹的红百合,又怎能包括清幽绝伦的白百合呢?不要把我当做似是而非的风流人物吧。身处于人如云事如雨的帝都的中央,处于忙里更忙、急中更急的境遇的中央,心境时常记挂着春芜秋野之外的事物。对于一个不事农桑的人来说,买花钱就是我的活命钱。

我自从买下这瓶百合花,白天作为案旁密友,夜里拿到中庭,任凭星月照耀,夜露洗涤。早晨起来打开挡雨窗,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此君。一夜之间,减少了几个蓓蕾,增添了几朵鲜花。我从井里打来新水浇灌。水喷洒着花叶,带着粒粒露珠,随后放置于回廊之上。绿叶淋水,青翠欲滴,新花初放,不含纤尘。日复一日,今天蓓蕾,明朝鲜花。今日残花,为昨天所开。热热闹闹开上一阵随即衰落,花座渐次向梢头转移。看吧,六千年世界的变迁,从这枝百合花的盛衰上也可表现出来。

对花沉思,想起了游房州的那个时候。夏还是浅浅的。我没有人相伴,时常一个人孤独地登上海边的山岭。镜之浦平滑如明镜,浮着一两点小船。矶山的绿色同海色相映照。四处阗无人声,只有阳光充溢天地。矾山渐次投入海面的部分,略显突兀,露出了岩石的肌肤。坐在这座山岩之上,白日亦可入梦。这时,一阵香风悄然而过,回头一看,一枝百合正立于我的背后。

对花沉思,想起了游相州山的那个时候。这地方即使一抔黄土也包含着历史。在倚山茅屋旁边,陡峭的石壁之上,幽深的古老洞穴里,古代英雄长眠的地方,细谷川流经之地,杉树阴下,小竹园中……随处都能看到白色的花朵。有时遇到背草的儿童,草篮上也插着两三枝。有时走在蛙声如鼓的田间小路上,猛然抬头,看见前面有饭粒般的青山。遍山萱草丛生,犹如山岳女神的头发,其间到处点缀着无数山百合,简直像自己亲手簪上去的。无风时,天鹅绒般的绿毯上织满了白色的花纹。一阵风吹来,满山茅草绿波摇荡,那无数白花宛若水面上漂动着的浮萍。

对花沉思,想起那次夏山早行的时候。山间早晨雾气冷,单衣更感肌肤寒。路越走越窄。山上松椎繁茂,山下细竹丛生。披草而行,满山露水尽沾裳。微风过后,送来一阵幽香。定睛细看,一枝山百合杂在细竹丛中开放。膛着齐膝的露水将它攀折。花朵如一只白玉杯,杯中夜露顿时倾注下来,打湿了我的衣裳。亲手折花,清香盈袖。

对花沉思,想起那高洁的仙女的面影。清香熏德,永葆洁白之色。生在荒草离离的浮世,而不杂于浮世。她虽然悲天悯人,泪滴凝露,面对忧愁,但时常仰望天日,双目充满希望的微笑。它生在无人知晓的山中,独自荣枯,无以为憾。在山则花开于山,移园则香熏于园。盛开时不矜夸,衰谢时不悔恨。清雅过世,归于永恒的春天。这天使的清秀的面影,不正是白百合的精神所在吗?

案头一瓶百合。我每对之,则感到神游于清绝幽胜之境。每有邪思杂念,看到此花则面红耳赤。啊,百合啊,两千年前,你开在犹太人的土地上。你在人的眼里,是永远传递真理信息的象征。百合啊,你开在一个陌生国家的园圃里。百合啊,愿你将清香一半分赠予我吧!

心灵感悟

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大元版图、盛唐悲歌,今夕何在,潺潺流淌着的唯有这大自然的河水,有月也好,无月也罢,却把整个碧空抱在怀里。相形之下,人类的世界是多么渺小,人类的内心又是多么狭窄! xY9HV5vxpweUY7RhiIQAnj3Xv1Tgw/ktHP5IVXJVDcZMBUZRqCOAGTqQVb1ZB8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