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男人的心理资本(2)

寻找真正的快乐

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真正的快乐。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乐,我的那一点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自己来调整。如果我们能从帮助别人中,从娱乐休闲中,从自然美景中,从甜蜜爱情中,从家庭温暖中找到快乐的话,就不会把伤害别人所得到的那点暂时的满足看得那么重要了。

帮助别人成功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心灵能获得升华。这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历史上有很多伟人和许多虽然平凡却十分高尚的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学会放弃

有时候,别人的成功是基于自己的特色或长处的,而我们在这方面是不擅长的,这时,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而不是非要跟别人一样。比如,我们看联欢会时,看到光彩耀眼的歌星,听别人说他们一晚上的收入几十万。这时如果我们因此寝食难安,老是想他们的收入,因此感到万分不平衡,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就不值得了。

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人,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宽心胸,不要和别人,更别和自己过不去。

挖掉报复心,报复害人又害己

报复是人性中一处扭曲的心理死结。它很像潜藏的癌细胞,当人能控制它时,也许并没有什么危害。可一旦它超过了正常的心理比例,就会给人造成伤害。

1.该不该教孩子“以牙还牙”

有人问我:“我的儿子3岁了。他是个老实的孩子,在外面常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有时手或脸还被抓破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

我回答道:“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发生磕碰是常有的事。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了你,后天也许俩人又和好如初了。孩子之间的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不必看得那么严重。”

但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如果自己的孩子生性老实,总在外面挨欺负,三天两头“挂彩”回来,恐怕哪位家长都受不了。怎么办呢?

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一般是不让孩子对欺犯行为做出反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惹不起,还躲不起”堪称是这种教育的“经典”。家长千方百计让孩子避开来自外界的“威胁”,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外来的侵犯,学会保护自己。惹急了,也就是带着孩子找对方家长,却不告诉孩子自己应该怎么解决。

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孩子还是不知所措,要么怕“报复”,忍气吞声;要么大哭不止,仍旧找家长“告状”。这样长此以往,受欺负的一方过份忍让,不仅助长了对方的攻击行为,让霸道的更加“有恃无恐”,也会在受欺负的孩子心里埋下阴影。这种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怕事,对自己没信心,易屈服于外界的压力。有的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发展。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独立面对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冲击,与其家长像老母鸡一样,总是把孩子护得紧紧的,不如把自护本领早一点交给孩子。这个自护本领就是,让孩子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独立面对外来的各种挑战,应付各种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们首先不欺负人,尤其不能欺负比自己弱的人。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可以躲过,也可以和他面对面讲理,甚至还手抵抗,总之你不要受到伤害。这世界上有正义,也有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维护它,捍卫它,哪怕被碰得头破血流。在外来侵犯面前,退让是怯懦的表现,是不勇敢;只会嚎陶大哭,听任拳头落在自己头上,是愚蠢。

对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实的孩子,家长平时应注意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除了给孩子讲如何对待别人的欺负及怎样处理外,还要鼓励孩子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在游戏中建立与他人相处的信心。

有的孩子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在集体生活中也表现得内向、畏缩,家长和老师要注意纠正孩子的这些不足,创造条件,使他们多接触人,接触新鲜事物。要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于表达、敢于据理力争的勇气。

讲这些,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头上长角身上长刺,谁也不能碰一下的“小霸王”,而是纠正许多家长两种不正确的做法。

一是“保护型”:一看自己的孩子挨打了,就再也不让孩子出去了,生怕孩子在外面吃亏:“你出去又打不过人家,还是在家呆着吧。”这类家长也不让别的孩子到家里来玩,怕人多又打架。

二是“攻击型”:知道孩子挨打后,不管怎么回事,首先的反应就是“这还得了,找他们家长去”,或者就干脆告诉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有的甚至全家一齐出动,给孩子壮胆。

“保护型”家长的做法由于过分限制了孩子的行动,将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对外人充满敌意,也会变得胆小怕事,缺乏交际能力。

“攻击型”家长的做法会使孩子养成“报复”心理,不管是谁,只要“触犯”了我,都要给予回击,“以牙还牙”,决不手软。

这两种家长的做法都不足取,只能使孩子走上两个极端,要么很怕事,要么很霸道。

我们主张“理智型”的做法。

“理智型”家长的做法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在这件事上,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告诉孩子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应该如何解决。

在批评别的孩子的缺点同时,也要给自己孩子指出在这一事件中的责任,不要把埋怨都倾泄在别的孩子身上。即使发生矛盾的主要责任在对方,也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大度,不耿耿于怀。

要让孩子知道,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对来自外界的欺辱侵犯予以回击是必要的。

有时为了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友情,相互理解、相互原谅也是应该的。

现代的独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气包”,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打架大王”。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冤冤相报何时了

在社会交往中,有些人欲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这种情绪就是报复。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谁都“有仇必报”的话,那么冤冤相报何时能了呢?社会又怎么能够平静安稳?所以,脑袋中还在转着报复念头的人,劝你“放下屠刀”吧!

每个人都该学会用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去衡量人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满情绪的产生,为报复心的萌生断了后路。当他人给你带来伤害或不愉快时,你应该试着回想自己是否在某时某刻也给别人带来过同样的伤害。如此将心比心,报复的欲念就会慢慢散去。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当你受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境遇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通过这样的换位,你也许能理解对方的许多苦衷,正确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挫折或不愉快,从而消除报复心理。

报复毕竟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每个人在转报复的念头时务必要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报复行为会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不会触犯纪律或法律?如果你的良心约束不了你,那就只有法律来束缚你。

有报复心理的人一般心胸狭窄,易受情绪影响,且恶劣心境的作用强烈而漫长。所以,要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让自己在阳光雨露下生活。

多一点宽容,根除报复心理,我们将赢得更多的朋友。

3.女人的报复

报复是人性中一处扭曲的心理死结。它很像潜藏的癌细胞,当人能控制它时,也许并没有什么危害。可一旦它超过正常的心理比例,就会给人造成伤害。

有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热恋了三年,她将一切都献给了这个男人。某天她忽然发现这男人另有所爱,而且还爱得很认真。在愤怒和绝望之下,她决心要报复他。于是她忍气吞声,假装对他好,并做了很多令他家人感动的事。当这男人大张旗鼓请好客,并到酒店交了婚宴款,准备与她大办酒席时,她突然宣布要与另一个男人结婚。

人们总认为报复的受害者是被报复者,其实不然,最倒霉的受害者往往会是报复者本人。在报复者实施报复之前,报复者就会跌进扭曲、变态的心理深渊。报复者会花很多时间去构思、幻想和实验报复的内容。他们会经常陶醉在演习的过程中,而且还会一个人冷冷地傻笑。很多时候报复者完全处于阴暗的心理状态之中,他们会有自觉犯罪心理。因此心存报复的人内心难得明朗,发霉的心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畸形的态势。要命的是这种状态会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在生活中我们感到有些人很阴气;有些人总令你不寒而栗,想离他(她)远些;有些人你即使想说服自己接受,但感觉始终让你对他(她)充满警惕。原因很简单:正常人无法接受心理扭曲心态失衡的人,他们反感这类人,不屑也根本不愿意与他们交往。其实,报复心重的人有时也想轻松畅快地与人交流,但其骨子里时不时露出的报复浊气,令人望而生畏。当报复心驾驭了人的灵魂时,人就无法控制自己。从这一刻起,报复者就为自己判了无期徒刑。在这种情势之下,报复者就只有一种选择:孤独(一种像孤魂野鬼似的孤独)。

漂亮女人容易滋生报复。因为报复需要漂亮女人的实力来催生它,也需要漂亮女人用虚荣来张扬它。女人的美本质上与漂亮无关,它主要体现在亲和力。亲和力与漂亮是两回事。许多女人认为漂亮就是一切,而且经常为自己的漂亮而忘乎所以。女人的漂亮是一个是非的结构,很多出事的焦点都喜欢集聚在这个结构上,报复更不例外。漂亮女人如果懂得利用漂亮来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大度和善良,她就会是个非常迷人的女人。

有时女人很奇怪,就在一刹间,她们会平白无故地对比自己漂亮、聪明和幸运的女人产生敌意。报复心重的女人会在社交场所攻击她臆造的“敌人”,尽管这个“敌人”她根本就不认识或一点也不熟悉。

人是灵魂塑造的。当一个人的灵魂真的已被报复心控制,他(她)失去最多的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宽容和慈善。失去宽容和慈善的人面部有一层潜藏的杀机,这层杀机严重衰减着这个人的魅力。人有时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但却能感觉出事物的本质。一个人接受另一个人,不是接受样子,而是接受感觉。许多报复心重的人也懂这个道理,不然他们就不会费力不尽地伪装自己。伪装很累,因此怀揣报复的人整天都会觉得自己很有压力。

报复的根源,无外乎是过分在乎和过分压抑的结果。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看法和意见本来很正常,如果不过分在乎,能以健康心态去对待心中不满,就可以找到消除敌对情绪的好方法。有时一些事的确让你忍无可忍,就事论事地宣泄一下也无大碍。人是一个容器,憋得过分肯定会出大事。有些突发事件非要逼你大打一顿,大打也行,打完之后说不定双方都能获得一种轻松和愉悦。重要的是不要死记前仇,如果死记着仇恨不放,就会慢慢形成报复的死结。

人的命运本来都是不错的,结果有些人让变态心理改变了自己的轨迹。生命是一种在定律中舞动的音符,当你偏离自己正常的旋律,就意味着已将自己锁定在悲剧里。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审视报复的价值,我们真的会惊叹:报复的人生成本实在是太昂贵!

4.莫伤别人,莫伤自己

只要你翻开报纸,随时可以看到几则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且日日新鲜,件件不同。

如台湾明星陈宝莲跳楼自杀;闻名世界的甲壳虫乐队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被他的歌迷枪杀;足球明星大摆乌龙后被球迷枪杀陈尸街头;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几月一宗;雇员遭解雇后在公司乱枪扫射;为几块钱杀人的事件多得不计其数;为点小事大动干戈的更是司空见惯;为争点面子而大打出手的也是家常便饭;小女子提出分手男友愤而杀之;女子感情受挫失恋自杀的更是多于牛毛;小两口吵架妻子上吊喝农药;小学生考试成绩未达95分要求被母亲活活打死;一群中学生因功课压力过大而集体自伤自残……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人性暴戾的一面,不过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之后,绝大多数当事人都是悔不当初的,有些人在临刑前忏悔,有些人在铸成大错后痛哭流涕,当然也有些人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就直奔黄泉路了。种种事件令人唏嘘,更令人纳闷:这个世界究竟怎么啦?其实这是激情使然,是人类情绪失控的表现,只要情绪控制得当,很多悲剧都可以避免,可以防范于未然。

情绪是一种防御本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生存竞争能力,遭遇危险是“战”或“逃”,关乎生死存亡,这在远古时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但在当今文明社会,该防御本能的过分运用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冲突,酿成悲剧。

情绪是一种本能的能量,情绪作为一种能量是有积蓄效应的,积蓄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发泄,但可以通过改道来宣泄。报复的心理,同样可以且必须通过改变发泄方法,转换发泄渠道来宣泄。切勿在一念之间,让邪恶占了上风,到头来后悔莫及。

消灭浮躁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张某,男,26岁,某事业单位一般干部。他主动找到心理医生讲述自己的苦闷:“我近一年来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闯荡一番,总觉得在我们那个破单位呆着憋闷得慌。看着别人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我心里慌啊!以前也曾炒过股,倒过一些货,但都是赔多赚少,我就去摸奖,一心想摸成个万元户,可结果花几千元连个响都没听着,就没有影了!后来又跳了几家单位,不是这个单位离家太远,就是那个单位专业不对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个合适的工作太难啊!后来听说某人很有钱,于是写了信去,说自己好困难,可他们连信也没回,气得我去信大骂了一顿,讲些威胁的话,准让他们惶恐。为此我心里也确实感到失衡,但这种恶作剧让我解恨呀!反正,我心里就是不踏实,闷得慌。”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中,其实人人都可能有过浮躁的心理,但是这也许只是一个念头而已。一念之后,人们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迷失了方向。然而,当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时,就会对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1.以平常心对待物质世界的点点滴滴

如今,人们交谈的话题常常是谁又升迁了,谁在股市里赚了多少钱,谁家的房子有多大,诸如此类,不绝于耳。要在物欲横流的世俗中,保持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平淡心境难能可贵。

平淡,即平静而淡泊。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质利益竞相角逐,精彩纷呈,面对这粉墨登场的物质利益的频频秋波,能做到坐怀不乱,平静而淡泊确非易事。然而,只有清醒、理智地直面物欲的挑战,藐视引诱,把握住自己,控制住自己,才能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只有从容、镇定地迎接物欲进攻,坚强自己,锤炼自己,才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而这样的人,对于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对于纯洁我们的事业是多多益善的。

平淡并非不思进取;平淡并非清心寡欲。平淡是人的一种境界,一种人经过锤炼与荡涤之后的高境界。这种境界是建筑在人的精神意志经过千锤百炼之后,使高风亮节常驻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境界也是建筑在人的心灵世界经过一次次荡涤洗礼之后,使道德情操永在的基础之上的。它与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者泾渭分明、毫不相干。无所事事者,不思进取,空叹前途,精神空虚;浑浑噩噩者,度日如年,满腹牢骚,懒惰成性。平静淡泊者,面对同伴的升迁,心胸坦荡,拱手诚贺;平静淡泊者,面对邻里的劳动致富,喜颜悦色,同喜同乐。其追求是激浊扬清,树我中华大地文明、高雅之浩荡春风;其欲望是社会进步,全民奋力驱逐污浊之声、污浊之气;其心愿是通过诚实劳动过上富裕生活,相信播种了才会有收获。

追求平淡虽非易事,然而只要坚定信念、痛下决心、千锤百炼,则必能成功。追求平淡,道德修养必不可少,包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处世观。追求平淡,克服浮躁心理、攀比心理,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物质世界的点点滴滴,则必能襟怀坦白,心志高远。在棋坛有“石佛”之称的韩国围棋第一高手李昌镐,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总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每次对弈,置胜负于度外,平心静气地走好每一步棋,最终的胜者则常常是他。可见,平常心对提升人的意志品质与修养是何等重要。

2.告别浮躁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做事缺少恒心,见异思迁,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他们不知所为,对前途毫无信心,心神不宁,焦躁不安。由于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赚到钱违法乱纪的事情都会去做。

为什么熬过了那段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到了不用再去担心温饱问题可以逛街可以下馆子甚至可以住漂亮的房子可以开豪华的车子的年代,人们的心却渐渐地躁动不安了呢?

也许是现在真的不比从前了。社会变革对原有结构、制度的冲击太大,一些原有体制正在解体或成为改革的对象,而新的制度相应又尚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预测,很难把握自己的未来。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占据了优势。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即使是千万大款也不能保证他永远挥洒自如。那些处于社会中游状态的人更是患得患失,战战兢兢,在上游与下游两个端点间做文章,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也有人在风云变幻中依然泰然自若,气定神闲。而另外一些人,却总是在与他人的攀比中心神不宁。他们渐渐觉出了自己对社会生存环境的不适应,从而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所荡涤的躁动化的社会心态驱使下,不少人只有一个目标:为金钱而奋斗。但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因而使人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

3.怎样才能让躁动的心安静?

在攀比时要知己知彼。“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知己知彼,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开拓当中要有务实精神。改革需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但是也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务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精神,是开拓的基础,没有务实精神,开拓只是花拳绣腿,这个道理是人人应弄懂的。

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盲从主义,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跟着感觉走,不能做违法违纪的事,要看到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道路就在脚下,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切实做一个实在的人。

告别浮躁,从容不迫地迎接每一轮太阳的升起!

战胜孤独心,战胜自己

现在有许多新人类抱怨身边没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对这些人来说,与某些人进行坦诚交往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将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从这个意义讲,孤独是一种个人体验。尽管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而且孤独感的来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孤独感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

多数人都体验过孤独的痛苦。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孤独感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心理学家估计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富有,这种对孤独感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将继续增长。

孤独和孤立的含义是不同的。孤独是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对孤独感的这种界定,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虽然远离人群,生活却感到非常快乐,而一些人尽管被人群所包围,而且经常与他人交往,却体验着孤独。

2.健康的孤独——寂寞

毫无疑问,有的人天生就需要独处的时间比别人长一些。而且在跟上匆匆的时代脚步的同时,我们发现会逐渐在各种各样的热潮中迷失自己。下海热,出国热,买房热……我们拼命地赚钱,消费,再赚钱……弄得身心疲惫。什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这时候我们更要能经常保持一份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冷静,才可以知道真正的方向。

其实放眼整个人生,孤独本身无所谓好坏,它只是一个无法轻易回避的人生问题和哲学命题。安东尼•斯托尔说:“仓促的世界使我们逐渐感到厌倦,相对的孤独是多么从容,多么温和。”在他看来,孤独并不是坏事,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被世俗侵犯,他可以用他愿意的节奏和方式去生活。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能够对一件事物热衷地去爱好,去钻研,而不愿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任何一件事情上的人,他不但不怕孤独,有时反而喜欢孤独。

请听有人是如何来形容寂寞的:

寂寞于我来说,是阳春白雪;是曲高和寡;是独自品尝的自我;是不能和人说的自我斟酌。

寂寞属于蓝色,但不都是忧郁和孤独。

寂寞的时候,应该像蓝色般宁静,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寂寞深处。

寂寞的时候,是思考的时候。因此寂寞也就有了它深刻的内涵。这时候的你,像披着一层轻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或王子。就连上帝都为之妒忌,因为他只知道怎样创造了人的躯体而只用神的语气来代替了人的思想。

你,因寂寞而美丽。

孤独又是什么呢?

孤独是对话,是与自己的对话。而当这种对话进行时,你会完全忘了自己,似乎这对话是驾驭于两股凭空的思绪之上。

孤独是思考。望着自己裸露的身躯,我时常想了解这皮囊下的秘密,幻想茫茫宇宙中的未知,和那些不可捉摸的绝对精神。

孤独是宁静。远离世俗,独自静默在夕阳余辉之下,望着依然遥远陌生的天空与偶而闪动的生命——生活不过如此。

当然,能够在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不觉得孤单;在冷清的时候,不觉得寂莫;在空闲的时候,不会无所事事,所靠的是内心的丰富与充实。所以在孤独的时候看看书,听听音乐,做点充实自己的事,你不仅不再会感到孤单,反而会有一种从容的感觉,不用每天忙于被人请和请别人的应酬中。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单。

3.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小周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她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总觉得没什么信心。平时在宿舍里的时候总觉得别人是在针对自己,走在路上也觉得对别人怀有敌意。她从小在家里就是一个人,从小孤独惯了,当然也独立惯了,她认为这个习惯在高中也给她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影响,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排除了别人的干扰,使得她学习心无旁骛,成绩也十分优秀。但到了大学后她觉得自己开始不适应了,在各个方面学校都要求一种团队精神,而不只是学习成绩。她自己觉得很难与他人沟通,总是与他人格格不入,总对他人怀有敌意,对自己的事情总是有太多的不平衡感,一直精神上压力很大,自己很痛苦,身边的人们也感觉到很不舒服。

许多有孤独感的人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倾向于在社交时对他人和自己给予严厉的、苛刻的评价,从而使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持久的关系。

对他人和自我的消极评价

孤独的人可能更内向,焦虑,对拒绝反应更敏感,并且更容易抑郁。孤独的人在朋友身上花费更少的时间,不经常约会,也很少参加集会,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在人际交往时,他们对自己和对方的评价极端消极。

基本社交技能的缺乏

有的人乐意与别人交往,但一旦进行比较重要的而且时间较长的交谈就会出现困难,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更没有机会去训练社交技能,所以,难以有持久的朋友。他们对自己的伙伴不太感兴趣,常常不能对于对方所说的加以评论,也较少向对方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相反,这些孤独者更多的是谈论自己并且常介绍新的与对方的兴趣无关的话题,倾向扮演一个“被动消极的社交角色”,也就是说,在交谈中不愿付出太多努力。所以,我们常常感到与孤独者交往很乏味,他们不知道这种交往方式是怎样赶跑了潜在的朋友。所以,当别人期望他们多暴露时,他们却暴露得很少,而当别人不期望他们过多暴露时,他们却暴露得太多。结果,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冷淡的或不可思议的,别人也据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孤独者因为采用消极的交往方式,并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与这些人交往常常让人感到不愉快,于是他们很难建立有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的人际关系,因而难以摆脱孤独。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孤独者走出孤独的恶性循环,并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这些方案给孤独者提供了一定的希望,即孤独不必陷入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

4.超越孤独

虽然孤独是每个人都常有的心理体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地战胜自己的孤独感。有人用喝酒排遣孤独,有人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让孤独的感觉无处插足。但用这样的方式驱走的是寂寞而不是孤独。孤独是一种思想上、情感上无以沟通、无倚无傍、无人理解与认同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我们心情抑郁,情绪低沉;另一方面,对孤独的体验和玩味也会使我们富有个性、善于思索,走向心理成熟。这就需要我们战胜孤独,超越孤独。

对孤独的认同和接纳孤独是每个人心理成长过程中不时光顾的朋友。从未感受到孤独的人是不健全的。人感受到孤独时一般心情都是低调的,此时,如能静下心来,细细疏理自己的情感,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走出孤独的同时,也会伴随着人生的思索和升华。

调整心态在成长的时代,少年的心灵犹为敏感、细腻、丰富,它渴望被承认、被鼓励、被重视,孤独感往往意味着这些要求没有被满足,由于这种缺憾带来的心灵伤害。那么少年必须尽快克服孤独,或尽量减少孤独感带来的伤害。做到这一点不能一味等待他人的帮助,而应该调整心态、树立新的思想。

自信、自立、自强是战胜孤独的三件法宝。因为自信,你就不一定非从他人那里寻求对自己的肯定;因为自立,你将渐渐具备独立决断的能力,这将使你从柔弱变得坚强;因为自强,你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上,而不是总在考虑孤独这个问题——既然这个问题本就不容易想清楚,干吗不把它先搁置一边?它并不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啊!

一旦你走向自信、自立、自强,你的心灵将从浮躁多变转为冷静和积极,你将更善于控制情绪和思想。你会发现,父母将欣喜于你的成长,对你的“操心”将渐渐变为“放心”;周围的同学会以佩服的眼光看着你,在许多方面征求你的意见,愿意做你的朋友。这样,孤独感还会存在吗?

改变认知方式许多人的孤独感是与自卑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害怕不被人理解,害怕与别人不一样,害怕难以融入周围的世界,所以感到孤独。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孤独状态。克服自卑心理是走出此类孤独的关键。自卑心理大多源于歪曲和片面的自我认识。其实,大可不必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而难过,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的唯一。当我们怀着一种自信和平等之心与人相处时,就会在交往中少一些疲惫和牵强,多一些轻松和愉快。

要战胜孤独,就要学会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做一些事情全心照顾孩子的母亲不会感受到孤独,热恋中的情人即使天各一方也不会孤独,因为他们的心思都不在自身。只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关心、关注别人,就会在互动的良性人际关系中体验到一种自我价值感而不是孤独。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自己。

要从根本上超越孤独,还要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个有所追求、有所爱的人是不惧怕孤独的。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就会多一些宽容与豁达,就会慢慢培养出淡化得失的心情,就会战胜孤独、超越孤独。

脱离空虚心,培养对生活的热情

空虚是一种病,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心理上的疾病,是指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寄托,没有精神支柱,精神世界一片空白。精神空虚所导致的“生命意义缺乏症”,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不容小觑。

1.长期的空虚感是病态的

我们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中,以“空虚感”最无以名状且捉摸不定。

一个中学生说:“每天,我照常地学习、生活,可总觉得心里好像有点不对劲,似乎我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种很空虚的感觉……看看其他同学,学,学得有劲;玩,玩得潇洒。可我却学也学不踏实,玩也玩不痛快,感觉什么都无聊,什么都没意思。这种情绪让我整天百无聊赖,心绪懒散,寂寞惆怅却又不知该怎样解脱。怎么别人就能过得那么充实而我自己就那么空虚呢?”

时下,人们在交往时常会听到:“算了,就这样,没啥干头了!”,“干什么都不顺心,就这么混吧,还能做什么呢?”,“唉,人老了,不中用了,脑子空空一片”等话语。这是一种空虚的表现。空虚感就像是心里面的黑洞,具有超强莫大的吸力,一旦被卷进了黑洞,整个人也就被空虚感所缚。

君不见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精明能干,下海经商,开公司办企业,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人人羡慕。然而,他们赚了钱有了名之后,有些人却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醉生梦死;有些人被“白色幽灵”所俘虏染上了毒瘾。有人说这是愚昧。其实,他们谁也不愚昧,有谁见过愚昧无知者能挣大钱干出业绩来?他们何尝不知道寻花问柳、吸毒会导致病魔缠身,最终落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呢?凡此皆为精神空虚使然,从而迷失了自我。

2.为什么会感到空虚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已步入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也是最易让人们感受生存挫折的时代。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发展有时却显得苍白无力,致使不少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感到精神空虚,活着无意义,陷入心灵沼泽而无法摆脱。

这种生活意义的迷失和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便会使人感到生存受到挫折,觉得活着没意思,心灵空虚精神苦闷,这便是“生命意义缺乏症”,心理治疗学上称为“精神神经症”。其病因不是情绪方面,而是精神方面出了偏差,人性方面出了问题。

空虚的心理,可来自以下方面:

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能力过低的估计,终至整天忧郁,思想空虚。

因自身能力和实际处境不同步陷入“志大才疏”或“虎落平川”的窘境中,常常感到无奈、沮丧、空虚。

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以偏概全地评价某一社会现象或事物,当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分讲求个人的得失,一旦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心怀不满,“万念俱灰”。

外界环境突变因退休、下岗、失恋、工作挫折、投资失误、经济拮据等导致失落困惑感。

功利主义价值观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人的精神是种极大的腐蚀剂,是导致生命意义缺乏症的重要原因。

经历了人生坎坷、过了大半辈子的中老年人,之所以发生迷失自我的现象,是功利主义价值观在作怪。他们面对人生的秋天,许多人尤其是患有不同疾病的老人,产生悲秋的心理,精神上被空虚和死亡的恐惧所困扰,认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成也好败也罢,谁都难免去火葬场化为一缕青烟。正是由于精神生活的空虚,便想方设法去寻找一种精神安慰剂,相信一种功利主义的人生观的人,极易误把延长生命当作唯一的生命意义。因为他们害怕死亡,尤其害怕死亡之后的无意义。

幸福感缺乏有不少人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物质享受,却不觉得有什么幸福,也不感到它有什么价值。于是便去寻找其它东西,想来弥补空虚的心灵,例如去吸毒,让毒品来麻醉自己,过那种“飘飘欲仙”的虚幻生活,明知会毁了自己也不在乎。

3.怎样不空虚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空虚是一种消极情绪。这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被空虚所乘机侵袭的人,无一例外地是那些对理想和前途失去信心,对生命的意义没有正确认识的人。有人说,一个人的躯体好比一辆汽车,你自己便是这辆汽车的驾驶员,如果你整天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那么,你就会根本不知道驾驶的方向,就不知道这辆车要驶向何方,这辆车也就必定会出故障,会熄火的,这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此,对待心灵空虚必须给予心理治疗。

面对空虚,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

俗话说“治病先治本”。因为空虚的产生主要源于对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所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成为消除空虚的最有力的武器。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当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进时,空虚就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面对空虚,还要培养对生活的热情

我们常说,生活是美好的,就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高山大海,你可以积极地去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或者认认真真地学点本领,帮他人做点好事,也能对自己的成功颇感得意,从他人的感谢中得到欢愉。当你用有意义的事去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去填补生活中的空白时,你哪还有心情和闲暇空虚呢?

面对空虚,还要积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有时候,人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但由于心理素质不同,有人遇到一点挫折便偃旗息鼓而轻易为空虚所困扰,有人却能面对困难毫不畏缩而始终愉快充实。因此,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心理素质的训练,就能够将空虚及时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给它以进一步侵袭的机会。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沉着冷静,保持良好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应对一切。人老了,退休了,还可奉献余热;下岗了,再求职,作为人生拼搏的第二起点;工作受到挫折,投资失败了,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审时度势,东山再起,将其视为成功的“奠基石”。总之,不要灰心,不要气馁,充实自我,战胜空虚,就一定能迎来精神和事业上的光明。

要对抗空虚就要看清空虚的本质——就是不存在

这时如能转移注意力做些“实质”性的活动,如逛街就认真挑选衣物,聚会时就专心与人谈话,都可有效驱走空虚感。

认清自己,脚踏实地

常感到空虚的人,很可能是活得不踏实。有些人在生活中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目标,自己总是在生活中追寻些什么,而没有落实到生活本身,如此不免常虚幻不实。要挥别空虚感就要建立“务实不务虚”的生活态度,能“活在当下”的人,心中是不会有这么一个黑洞的。

扫除自闭心,勇敢走出自我的小天地

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自我封闭的心理现象在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因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成家)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同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都可能存在这一现象。

1.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

有封闭心态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于被动型,后者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挫折就会引起个人的焦虑。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降低挫折感。

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关系。从儿童来讲,如果父母管教太严,儿童便不能建立自信心,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愿外出活动。从青少年来讲,同一性危机是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重要原因。该危机是青年企图重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产生的自我意识的混乱,即指青年人向各种社会角色学习技能与为人处世策略。如果他没有掌握这些技能与策略,就意味着他没有获得生活自信心以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他不认识自己是谁,该做些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于是,他就没有发展出与别人共同劳动和与他人亲近的能力,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别人有密切的往来,这样就出现了孤单与孤立。从中年人来讲,如果一个人不能关心和爱护下一代,为下一代提供物质与精神财富(还应包括整个家庭成员),那他就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这种人只关心自己,不与他人来往,或者自我评价低而懒于与人交往。从老年人来讲,丧偶丧子的打击,很易使人心灰意懒,精神恍惚,对生活失去信心,不能容纳自己,常常表现为十分恋家。

自闭的人往往有些孤独,生活中犯过一些“小错误”。由于道德观念太强烈,导致自责自贬,自己做错了事,就看不起自己,贬低自己,甚至辱骂讨厌摒弃自己,总觉得别人在责怪自己,于是深居简出,与世隔绝。有些人十分注重个人形象的好坏,总是觉得自己长得丑。这种自我暗示,使得他们非常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别人的目光,最后干脆拒绝与人来往。有些人由于幼年时期受到过多的保护或管制,他们内心比较脆弱,自信心也很低,只要有人一说点什么,就乱对号入座,心里紧张起来。他们最怕到公开场合去,在生人面前常显得束手无策,于是干脆躲在家中不出来。也有些人宁愿独身也不愿成家,大男不成家,大多是不愿意承担起建立家庭、养育子女的责任;大女不出嫁,是在期待出现理想中的“白马王子”。他们或者回避现实,或者期望过高,都将自己封闭起来。

2.自闭的人,需要改变自己

乐于接受自己有时不妨将成功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走自己的路”,乐于接受自己。

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交往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机能逐步提高并得到完善;交往能使人的思想观念保持新陈代谢;交往能丰富人的情感,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决定于自我开放、自我表现的程度。克服孤独感,就要把自己向交往对象开放。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

精神转移法

即将过分关注自我的精力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以减轻心理压力,如练字、作画、唱歌、练琴等。

系统脱敏法

自我封闭者要正视现实,要勇敢地介入社会生活,找机会多接触和了解外人。这样不断摸索经验,可扩大与外界的交往。这可以从最易的做起,逐步完成难度动作。

3.你无法独自面对人生

一个富翁和一个书生打赌,让这位书生单独在一间小房子里读书,每天有人从高高的窗外往里面递一回饭。假如能坚持十年的话,这位富翁将满足书生所有的要求。于是,这位书生开始了一个人在小房子里的读书生涯。他与世隔绝,终日只有伸伸懒腰,沉思默想一会儿。他听不到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见不到朋友,也没有敌人,他的朋友和敌人就是他自己。很快,这位书生就自动放弃了这一搏。因为书生在苦读和静思中终于大彻大悟:十年后,即便大富大贵又能怎样?无论何人,你都无法独自面对人生。

我们生下来就面对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我们可以不说金钱,可以不说权力,可以不说各种各样的物欲和诱惑。我们不说金钱,我们最多沦为穷人;我们不说权力,我们最无奈是个平民;我们不说物欲和诱惑,我们最终将会心静如水。但我们不能不说感情,不能不说相互依伴,不能不说手和手真诚相握,心与心合拍地共鸣。我们不说这些,就会变成痴人,我们的心很快就会被荒芜吞噬。

潇洒如三毛,因为荷西的离去,滚滚红尘再也无法留住她。她选择了自杀。

我们都曾经不安于命运的驱策,我们选择了遥远的地平线作为我们人生的终极之地。当我们踏上漂泊之旅,我们生命的风筝线已永远牵在所爱的人手中。有一双温暖的眼睛在我们身后凝视。吟咏千古的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死生契阔。”执手之缘让我们能够直面人生。

4.让自己合群

合群就是与别人合得来。合群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具有既能够接受别人,同时也能被人接受的社会适应性特点。合群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他们不封闭自己,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理世界;同时,合群的人往往是善解人意的、热情友好的,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反面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怀疑等)。因此,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较多知心的朋友。

但是,生活中也确实常有些人过于洁身自好,或自命清高,不好交往;有些人过于自卑,缺乏积极从事交往和活动的勇气,总以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孤僻内向,离群索居。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不合群的性格,不仅有碍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因而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会使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退缩感和孤独感,从而也有碍于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不合群的性格呢?

学会关心别人

如果你期望被人关心和喜爱,你首先得关心别人和喜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克服了困难,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而且,由于你的关心引起了别人的积极反应,也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并增强了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除了关心别人以外,有了困难你要学会向别人求助,因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你的心理当然就会从紧张转为轻松,这不仅使你懂得了与人交往的重要性,而且由于你的诚挚的致谢,别人也会感到愉快,这就沟通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

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古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人际交往中,你对自己的认识越正确,你的行为就越自然,表现也越得体,结果也就越能获得别人肯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于帮助你克服自卑和自傲两种不利于合群的心理障碍是十分有利的。

改正错误的人际知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人在评价别人时难免带有主观印像,结果常常因此而“失真”。比如,人们常常根据对方的一些个人资料(如籍贯、职业等)来推断此人的性格,如认为会计总是斤斤计较,小气万分的。这种错误的人际知觉,当然使你难于与人和睦相处。因此,只要能认识到这些人际知觉中的偏见并不为之所囿,你就能合群了。

学会一些交际技能

如果你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失败,则由此而引起的消极情绪当然会影响你的合群性格。如果你能多学习一点交往的艺术,自当有助于交往的成功。例如,多掌握几种文体活动技能,如跳舞、打球之类,你会发现自己在许多场合都会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

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庄子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与人相处时,当然不应苛求别人,而应当采取随和的态度,但那是有限度的。因为随和不是放弃原则,迁就亦非予取予求。如果那样,根本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自然无从使自己合群了。

保持人格完整的最好办法,是在平素的待人接物中,把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明白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别人就会知道你的作风,而不会勉为其难地要你做你不愿做的事,而你也不会因经常需要拒绝别人的要求而影响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了。

学会和别人交换意见

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肇始于相互的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上和态度上的沟通。因此,经常找机会与别人谈谈话、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友情是在相互的施与爱之中生长的。孟子说得好:“爱人者人恒爱之”,你如果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它马上就会被无数友情的手握住的。

征服偏执心,行事切莫走极端

偏激和固执像一对孪生兄弟。偏激的人往往固执,固执的人往往偏激。心理学对此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偏执。

1.由关羽想到的

三国时代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孙权派人来向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大怒,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约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也不是另外一种局面。

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思维上的主观唯心等等。

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比如,有的学生一次考试考好了,就以为自己什么都好,洋洋自得,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而有时一次考试不理想,就消沉到底,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了。

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中学生往往认为友谊就是讲义气。当他们的朋友受了别人“欺侮”时,他们往往二话不说,马上就站出来帮朋友打架,把蛮干、鲁莽当成英雄行为。

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尤其是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分泌功能迅速发展,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的兴奋度常迅速地增强或减弱,从而形成情绪的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人,就一定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出了名,就认为那有什么了不起,甚至千方百计诋毁贬损别人;见到别人不如自己,又冷嘲热讽,借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像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我们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同时,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增强自控能力。此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不放纵、迁就自己,说话、做事多冷静思考,才能有效地克服那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激心理。

2.固执人的心理补偿

固执,生活中并不少见,常有因它而造成朋友分手、恋人告吹、夫妻失和、父子反目。

心理学家认为,固执与那种“不正常的”愚蠢的叫做顽固的倔强相近似。它是一种偏执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点是敏感多疑、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易冲动和诡辩、缺乏幽默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固执的人不但妨碍了健全的精神面貌,而且还会导致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到人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使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易患多种疾病。如神经官能症、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身心疾病,并使人早衰,缩减寿命。因此,有必要给这些人一些心理补偿,以减轻其身心的伤害。

从书籍中获得抚慰

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说过:“读一些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实验表明,经常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更能使那些固执的人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丰富的知识使人聪慧,使人思想开阔,使人不至于拘泥于教条的陈规陋习。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越有知识越要谦虚,这是做人的美德。为人处世要尊敬和信任他人,多培养宽容的态度。不要过于欣赏自己的成绩,议论别人的不足。不要去计较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要和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品德优良的人多交往,养成虚心向别人求教的习惯。

心怀感恩心,感恩让所有人都快乐

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有完整个性的人、才会是一个快乐的人、也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顺境的感恩是美德,逆境的感恩更加能让你得到如溪水般长流的爱。说声谢谢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人同时去见上帝,问上天堂的路怎么走?上帝见二人饥饿难忍,先给他们每人一份食物。一人接过食物,很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另一人接过食物,无动于衷,仿佛就该给他似的。之后上帝只让那个说“谢谢”的人上了天堂,另一个则被拒之门外。

被拒之门外的人不服,说:“我不就是忘了说句‘谢谢’吗?”上帝说:“不是忘了。没有感恩的心,就说不出谢谢的话;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爱别人且也得不到别人的爱。”那人还是不服:“那少说一句谢谢,差别也不能这么大呀?”上帝又说:“这没有办法。因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铺成的,上天堂的门只有用感恩的心才能打开,而下地狱则不用。”

既然是故事,真假自然不必追究,它只是想要向我们传达这个道理:感恩很重要。

“感恩”是个舶来词,不过我们的祖辈从来不乏感恩精神。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回想一下,我们得到过哪些好处,都需要感激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岂能不感恩?

人这一生,小而言之,从出生,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

美国有一个感恩节,就是要在那一天感谢上帝赐予自己一切,感谢你的家人、朋友、同事、老板……感谢你生命中的所有,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

伟大的科学家霍金,只有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做出了惊人的成就。然而,想想看,如果没有计算机,他怎么去表达他的思想,还能将他的智慧发挥出来吗?没有发达的医学,他仅仅能轻微活动的3根手指如何总能动弹?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他微弱的3根手指又如何能产生伟大的学问?成功的喜悦,胜利的光环,常常会令人忘乎所以,但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和事。所幸,霍金不愧是一位伟人,他在回答完记者关于自己何以能够成功的提问后,又艰难地打出了一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存感激,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竭力回报他人,无形中会增强你个人的魅力,可以顺利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自身无穷的潜能。感恩的心是双向的,施与受的双方都会享受身心的巨大愉悦,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向尽善尽美的方向前进。

一颗感恩之心,可以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它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它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试着用感恩之心来装点你的美丽人生吧。

快乐是男人的人生主题

许多人抱怨生活太清苦,许多人到外面去寻求快乐。而对身边的美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用心生活,身边就有感动你的美景。

生而为人即是一种快乐,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生活,就能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快乐是什么?每天,都会有无数的商业广告,来告诉你什么是快乐,也有无数的文章描绘着各种快乐的场景。快乐是山珍海味还是荣华富贵呢?拥有金钱就一定快乐吗?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因为快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觉,是来自精神因素,来自内心世界。有了金钱不一定快乐,没有金钱不一定不快乐。

有一位老师教小学生写作文,题目是:“快乐是什么?”一个小女孩写道:“快乐就是在寒冷的夜晚钻进厚厚的被子里。快乐就是让自己快乐。”是的,快乐就是让自己快乐。

人是需要享受生命的。无论你多忙,你总有时间选择两件事:快乐还是不快乐。早上你起床的时候,也许你自己还不晓得,不过你的确已选择了让自己快乐还是不快乐。

历史学家维尔•杜兰特希望在知识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幻灭;他在旅行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疲倦;他在财富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纷乱忧虑;他在写作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身心疲惫。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女人坐在车里等人,怀中拖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个男人从火车上走下来,走到那对母子身边,温柔地亲吻女人和她怀中的婴儿,小心翼翼地不敢惊醒孩子。这一家人开车走后,留下杜兰特深思地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他猛然惊觉,原来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都蕴藏着快乐。

快乐就是让自己快乐,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都蕴藏着快乐。

相爱的托尼和欧莱娅,组建了自己的小家。但是他们生活比较贫困,为了让欧莱娅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托尼不得不在新婚不久忍痛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谋生,欧莱娅答应托尼在家安心等他回来。

托尼在老板那工作15年后,临行时老板没给他发工资,而是给了他三条忠告和三块面包。

这三条忠告是:

第一条:人生永远没有捷径可走。便捷的道路可能使你命丧黄泉。

第二条:永远别对可能是坏事的事情生好奇之心,好奇心也可能要了你的命。

第三条:永远别在自己痛苦的时候做出决定,那样会后悔的。

老板给托尼的三块面包,两个让他路上吃,另一个等他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吃。

在远离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家乡15年后,托尼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天后,他遇到了一个人,那人说:“你要走30多天的路,这条路太远了,我知道有一条小路,几天就可以到了。正当托尼准备走小路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老板的忠告,于是他没选择走小路。后来得知那个人让他走所谓的小路只是一个圈套而已。”

几天后,他走累了,发现路边有家旅馆,他打算住一夜,交房钱后躺下睡了。睡梦中,他被一声惨叫惊醒了。他觉得奇怪,就跳了起来,想去门口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刚走到门口,又想起老板的忠告,于是没有去看,回到床上睡觉了。

第二天,店主对他说:“您是第一个活着从这里出去的客人。我的独子犯疯病,他昨晚大叫着引客人出来,然后把他们杀死了。”托尼感到很恐怖,也很庆幸。

他接着赶路,终于在一天的黄昏,他看见了自己的小屋,还依稀看见想念的妻子。虽然天色有些暗,但他仍然能看清妻子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男子和她在一起,而且两人还很亲密。看到这一幕,他很生气,真想跑过去杀了他们,这时他又想起老板的忠告,于是没过去。决定在原地露宿一晚,第二天再做决定。

天亮了,已恢复冷静的他对自己说:“我不找我变心的妻子了,我还是远走吧。但我要告诉我妻子我始终忠于她,想着她。”

托尼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是妻子欧莱娅开的门,欧莱娅认出了丈夫,扑到他怀里,紧紧地抱住他。随后让儿子见过父亲。原来,托尼走的时候,欧莱娅刚刚怀孕,现在儿子已经15岁了,个子长得很高。托尼有说不尽的欢喜。

接着,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面包,他把老板送的让他和妻子一起吃的那块面包掰开,发现里面有一笔钱——那是老板给他的工钱。

可以看出故事中主人公托尼的欣喜与快乐并不是与金钱相关的。快乐是来自内心,而不是存在于外在。

快乐有时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创造。创造快乐可用以下方法:

1.精神胜利法

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精神”调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2.难得糊涂法

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率值,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惊不乱,遇烦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的紧张事件。

3.随遇而安法

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合理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遇事总能满足,烦恼就少,心理压力就小。古人云:“吃亏是福”……,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4.幽默人生法

这是调和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5.宣泄积郁法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伤忧郁时,不妨对朋友倾诉;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等向主持人和听众倾诉;也可进行一项你所喜欢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6.音乐冥想法

当你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试着做一次“心理按摩”——随着音乐冥逛“维也纳森林”,坐上“邮递马车”……

下面是快乐生活的小智慧,大家可以从中有所借鉴。

1.收集快乐记忆

快乐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为自己收集、储存快乐的感受,记下今天发生的五件乐事,把乐事清单夹在笔记本里,当需要打气时,读一读乐事清单,重温所有的快乐感受。

2.和朋友说说贴心话

人人喜欢贴心话,也需要贴心话,一句得体的贴心话像久旱甘霖,能适时抚慰受伤的心灵,也能鼓舞人心。

3.刻意做一些无聊的事

如果你会走路,你就会跳舞;如果你会说话,你就会唱歌。生活中充满了无聊的琐事,只要用欢欣的心情来面对,即使是最平常的事也会有新面貌。

4.发掘个人的文学宝藏

给自己的创作欲望找到宣泄的窗口,开始写作。可以从短诗开始,或是写简单日记,练习描绘自己的想法,并且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将每日的生活动态加以记录,你会拥有挡不住的文思泉涌。

5.找人帮你丢东西

列一张清单来询问自己若失去了这样东西,是否还想拥有。对于许多囤积的小东西,如原珠笔、剪报、纸盒、名片……应该随时分成四类:该保留、该修理、可送人、该丢弃。清除不需要的东西,是一种割爱与转让的艺术,没法做到的人就让了解你的人来帮你处理,既迅速又有效。

6.跟家人相聚在一起

关心近在咫尺的亲人,珍惜彼此的感情,爱惜成长的家园,跟家人玩寻根游戏,画画家庭关系图,影印父母及儿时照片,用简单的文字叙述,让家庭关系更紧密。创造家人共同的记忆,用不同的声音、影像、气味来纪念共同相处的节日。

7.为自己做一件事

找任何理由让生活添加快乐的音符,给自己惊奇,好好拥抱自己。有创意就有快乐,列出可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比如:选一项有趣的活动,一有空就去做;每天给自己一件礼物(泡澡、听一卷喜欢的录音带);或是原谅自己的过错。

8.心灵的留白

每天腾出一小时思考你的生活,可以让人生更简化更美好,重要的事自然而然会浮现。

9.提高消费智商

做预算计划,尽快还清贷款,停止不必要的消费,避免负债。消费前先问自己为何要买,有没有不必花钱的方法,或是用“带新东西回来,就把旧的丢掉”的方式减少消费,也可以和精打细算者逛街,来提高自己的消费智商。

10.简单穿出品味,好的衣服自己会说话

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衣服,虽然柜子里的衣服已经快盛不下了,却总是忘记在上一次逛街的时候买了多少衣服。练习用新方法穿旧衣服,黑白配是最好的方式。也许还可以找到搭配的快乐。

11.用种子造一座小森林

将桔子、龙眼、柚子、桃子、李子、芒果的种子种下,浇水灌溉,营造随手可得的绿意生活。

12.让每天都有点独特

每天同样的工作可能会让人比较困顿。处处尝新,随着心情改变口红、香水、发型,或是改变平时的服饰,穿上完全不同的服装,让每一天都独特且有创意。

13.公车旅游家

带个饭团和水壶搭公车出游,坐在最后一排,随性下车,既可以观察乘客百态,又可欣赏车外景致,还可以了解本季流行趋势,也可以照公车路线图规划不同主题的景点,将郊区、市区、公园、艺文馆等,组合成丰富的游程。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月历,四季充满着声色动感。欣赏自然的献礼,只要准备放大镜、纸笔、照相机,公园路边,随处用心,你也可以成为自然观察家。多绕一点路,新视野激发新构想,从未见过的风景往往带来最多的惊奇。绕进最小的巷道,进去看看;放弃高速公路,改走多彩多姿的省道;在目的地一公里处停车,走路前往预定地,欣赏沿路景色。

14.美的飨宴

选择简单大方的框,将复制画、海报、全家福、毕业照、自己的作品、小孩涂鸦,拿来布景居家环境,增添温馨气氛。

15.一分钟的春天

放松心情,用一分钟去感受生命中微小短暂却美好的事物。比如花的芬芳,干净清凉的一潭水,日出或日落,树林的芬芳,温暖的阳光,凉爽的和风,一道彩虹,或者花点时间来闻玫瑰香。给自己一分钟假期短暂小憩。

16.为自己记功

列出所有自己觉得骄傲的特质,所有你觉得做得好或乐于去做的事,来为自己打气。把自己的优点及做过的了不起的事,写在卡片上,当你觉得需要为自己打气时,把卡片拿出来。

17.举办跳蚤市场

跳蚤市场教你惜物、分享物,放弃一些东西也可以减少混乱。和朋友或家人进行交换,送出旧衣物,成立交换中心,同时可学到分享和交流,也可藉机教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做好资源管理。

18.除旧布新,喜新恋旧

随身携带记事本,一有想法就记下来,每年除夕当天从头到尾再读一遍,回味所度过的每一天与发生在身边的事物,再重新将亲友的电话抄到新的记事本中,在怀旧气氛中迎接新年的来到。

19.给自己一个恋家的理由

改变居家环境,能消除心理上的压力,为房间与生活带来创意。将环境做一点小小的改变,挂一串风铃或摆一盆金鱼,用照片、图画、花朵、雕塑或别致的日历来装饰,营造阳光新颖的好心情。

20.到赏心悦目的店面走走

如艺廊、精致珠宝店、古董店、高级精品店,或是参观展览或逛跳蚤市场、博物馆,逛街,赏心悦目、增长见识,一举数得。

21.用音乐洗涤灵魂

买张有特殊放松音效的唱片,海涛声或山泉声,用这样的音乐当背景,在家里用餐。或是买一张喜爱歌手唱的歌,跟着大声唱。

22.收集幽默

笑是传染病,随时来点欢乐,能让生活更轻松。工作时积极些,多注意成就感,把正面的回馈当作努力的目标。收集漫画书、笑话录音带、搞笑电影情节……每当想要聊天,就有很棒的材料可以交谈、交换。

23.搭配偶的便车回家

善用塞车时间,互吐酸甜苦辣,彼此鼓励、关怀对方,相处机会多,自然能同甘共苦。

24.享受洗澡情趣

让每次洗澡都能洗净一身压力和疲劳,使身心回归平和与轻松。可以用洒香水、点烛台、放音乐、摆鲜花的方式营造气氛;或是在不同季节选择不同色系、造型的沐浴用品,创造视觉餐宴;用香熏疗法让身心平和,舒解压力;在水中按摩手掌虎口,及脚底中穴道,让身心更健康。

25.体验平静

人在掌声、激情、紧张、喧嚣之后,是需要放松的。洗泡沫浴、在床上看一本好书、用耳机欣赏最喜欢的音乐,这些能带你逃离紧张,是带你体验平静的锦囊妙计。

26.开一个主题Party

举行一个主题派对,邀请好朋友或爱人的好朋友参加,让每个人带着自己最喜爱又能表达特殊情感的一篇散文或一首诗,在宴会中朗诵。

27.希望银行

为自己列一张愿望表,列出十件可行、想做、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再为自己列一张梦想表,写出十项不实际却好玩或快乐的事情,把这两张表存在自己的希望银行里,然后真正地去实践。

28.温柔天使就是你

练习做别人的小天使,分享温暖分享爱。不论是帮忙做家务,或是送同事加油卡,更有心者可以发起小天使活动,用行动热爱生命,如为贫困人群捐款赠物,让自己发光发热。

29.为配偶做些事

两分钟的肩部按摩,让另一半帮你洗头,每天有段相互倾诉的时间。两人一起参加喜欢或一直想学习的活动;把对方优点列出来,每隔一阵子用小纸条写上三四项,放在屋子的不同角落;帮对方做些需要的事,愿意牺牲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对方感到高兴。

30.为孩子写本爱的日记

在孩子0~3岁的时候,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记录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也可以将对孩子的期待写进去,当孩子长大后,当作他的生日礼物。

31.做一个未来梦

在清晨及深夜想象自己的未来,每个人今天都比明天年轻,所以既然是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作为,把每天都当作崭新的一天。

32.创意盒子

利用家庭或团体聚会,为菜单、休假方式进行脑力激荡。每月月初,花20分钟把每星期至少要做的活动安排好,买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入场券,承诺自己一定要出席。

33.在收藏中记忆旅行

旅行时做旅游笔记,用文字或涂鸦记录旅程点滴,收藏单据牌、票根、旅行饭店或餐厅的火柴盒牌、行李牌……回来后用彩色笔在照片后面写些话,寄给亲朋好友,代替千篇一律的明信片问候。

34.单车游街

每星期选一天骑脚踏车,遇到很吸引你的地方,就停下来驻足欣赏一番。

35.睡得舒服

睡眠占了人生1/3的时间,没有这1/3,就没有其他的2/3,充足和高品质的睡眠,才是一天精神的最主要来源。

36.做别人生命中的贵人

做一名爱心义工,告诉自己:我可以多做一些。需要义工的场合有:图书馆还书上架、捡取公园内乱丢的杂物、帮助中风的病人、为盲人诵读书本及杂志、认养家居附近的公园绿地、献血、义务为邻居的小孩当家教、探访监狱、替邻居的老者跑腿、陪伴唠家常、打开别人的心窗等。

37.列喜欢清单

每一件喜欢的事都让人心情舒畅、欢快,但是人总是注意自己所缺乏的,总是忘记自己曾拥有的、曾享受的,藉着回味喜欢的事物,可以帮助自己看清周遭,使我们用感恩、微笑面对所遇到的一切。 2Fd6ukes5Spu/EmgI/cp0kD/r2lir0D0XP7gPszb2ppRa5tj5QMJzwjso0g8VWC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