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管人太老实等于缺手腕

凡事苛求完美

苛求完美对于个人来说可能并不是致命的缺点,但对于一个主管来说,凡事都希望做到十全十美,后果就会相当严重。

厨师一心一意要做一道经典大菜,其色香味之作足以引得老佛爷逾墙而至,不惜犯戒以饱口福。可惜这大菜选料太精,用功太细,技能太高,耗时太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即使万事俱备,也需要个十天半月才勉强炮制一碟。

直等得老板腹饥,客人冒火,最后实在熬不过去,不得已只好吩咐下去,先炒鸡蛋数盘聊以充饥,将就过去。如此再来,又等得不堪忍受,于是再来炒鸡蛋一盘,如此循环不已。结果一辈子都在吃炒鸡蛋。

至于绝世经典大菜,别说连个影子都没见着,就连上得台面的风味菜肴也没尝上一口。

老实本分的管理者,由于不能准确地评估和调动及平衡资源,日复一日地享受“炒鸡蛋”的委屈。他们总是不切实际地想得到最好的,但尽管拼命努力,最后却只能得到最差的,这就是“炒鸡蛋说”,或叫做“炒鸡蛋陷阱”。就公司运作而言,如果始终得不到这种过高和脱离现实的目标期望,那么迫于生存的压力,惟一的补救就是随手“炒”一个。多数状况下,随机的补救行为具有自然进入最差选择的倾向。这就是炒鸡蛋说的道理所在。

老实的主管要记住:就管理而言,你只能比实际超前半步。至于追求最佳甚至最好之说,只能够写入企业文化的段落,它是一种理念之说,而非公司运作管理之说。否则,你会掉进“炒鸡蛋陷阱”。受到炒鸡蛋说约束的公司,命运堪忧。

他们总是不切实际地想得到最好的,但尽管拼命努力,最后却只能得到最差的,这就是“炒鸡蛋说”,或叫做“炒鸡蛋陷阱”。

拿不准主意

管理虽然需要民主,但也不能光听下属的。在某些情况下,管理者就需要一种“独断”的能力。老实的管理者倒是知道民主的重要,但他们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众口难调,在众多的意见中没有了主意。

科学家们曾经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有一个让一组被测试者在6种巧克力中选择自己想买的,另外一组被测试者在30种巧克力中选择。结果,后一组中有更多人感到所选的巧克力不大好吃,对自己的选择有点后悔。

另一个实验是在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个以食品种类繁多而闻名的超市中进行的。工作人员在超市里设置了两个吃摊,一个有6种口味,另一个有24种口味。结果显示有24种口味的摊位吸引的顾客较多:242位经过的客人中,60%会停下试吃;而260个经过6种口味的摊位的客人中,停下试吃的只有40%。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在有6种口味的摊位前停下的顾客中30%都至少买了一瓶果酱,而在有24种口味摊位前的试吃者中只有3%的人购买东西。

有选择好,选择愈多愈好,这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常识。但是上述的实验表明:选项愈多反而可能造成负面结果。

太多的东西容易让人游移不定,拿不准主意。同理,对于管理者,太多的意见也会混淆视听。不要以为越多的人给出越多的意见就是好事,其实往往适得其反,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给出意见的动机也不尽相同,所以太注重听取别人的意见很容易让自己拿不定主意。在征求意见之前,你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坚定的信念,要明确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在众多的声音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金玉良言。

老实的管理者倒是知道管理需要民主,但他们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众口难调,在众多的意见中没有了主意。

不知道转变思路

老实的主管常和老实人犯同样的毛病:遇事总是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而不知道换个思路。不同的是,老实人这样做只是自己吃亏,而老实的主管这样做要让一大堆人跟着一起受罪。

有一位业务员最近工作很不顺心,尽管他工作很努力,但业绩却很难令人满意。

他连续几夜梦到拼命推一扇无论如何也不能推开的门,早上醒来时,他总是感到沮丧,看来天意如此,他永远打不开那扇门了。

同样的梦重复了十几日,白天他总是精神不振。后来,他无法忍受这种折磨,于是拜访一位心理专家。

心理专家给他建议:下一次暂且停下来,看一看周围的情况。

当晚,他果然又梦到此情形,暂停下来看时,发现门侧有一标牌,写着“拉”,他于是拉门,门果然开了。

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只需要灵机一动,从另一角度考虑,可能会很快找到答案。

老实的主管常和老实人犯同样的毛病:遇事总是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而不知道换个思路。

经常把问题复杂化

经常用复杂的思维去看简单的问题也是老实的销售员经常犯的错误。这些头脑中装满了经验的主管总是天真地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简单的事情,如果事情太简单就不需要自己去处理了。

英国一家报纸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减轻载重。

三个人中,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生命因环境污染而身陷死亡的噩运;一位是原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遭毁灭;另一位是医学专家,他有能力研究出对抗SARS的疫苗,从而控制这种病毒蔓延的趋势。

奖金丰厚,应答信件众说不一。

巨额奖金的得主却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答案是--把最胖的科学家丢出去。

有时,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眼睛。主管遇到的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很可能会轻松地得到答案。

经常用复杂的思维去看简单的问题也是老实的销售员经常犯的错误。

固执地按规矩办事

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老实的主管也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总是固执地按规矩办事。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了相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究其原因,回答: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站在炮管下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在那个时代,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便于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要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地调整,因此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当一个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就会导致工作流程和方法随之而变时,岗位设置与工作思路就应该跟上,否则“不拉马的士兵”就会层出不穷,从而使组织走向瘫痪。老实的主管要想扭转总是没有突出业绩的局面就要首先转变观念。

老实的主管也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总是固执地按规矩办事。

不懂“就近原则”

老实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思维僵化,在他们看来,什么事情都有规则,只有按常理出牌才能解决问题。老实的主管往往在问题的决策上墨守常规,他们最大的弱势就在于不知道灵活变通。

巴黎一家现代杂志曾刊登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卢浮宫突然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

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

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因为卢浮宫内的收藏品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所以与其浪费时间选择,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

在管理的道路上,如果你确定了至少3种以上的目标,那么,最佳的选择往往不是最绚丽最诱人的那一个,而是离你最近的那一个--在“新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磨刀是要耽误砍柴功的!

老实的主管往往在问题的决策上墨守常规,他们最大的弱势就在于不知道灵活变通。

总是慈善地降低标准

慈善是老实的主管最突出的特色,他们总是非常随和,面对员工的请求很快就会软下心来。他们认为这是体谅员工。殊不知,在他的慈善心肠面前,部门的效率和业绩目标早已经相去甚远了。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它们就会从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了。

可是,龙门太高,它们一个个累得精疲力竭,摔打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它们一起向龙王请求,让龙王把龙门降低一些。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它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它们的要求。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地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地变成了龙。

不久,变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好像并没有什么两样。于是,它们又一起找到龙王,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龙王笑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们要想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降低标准,只能是自己骗自己。像龙门一样,真正的成功之门是不能降低的。老实的主管要知道:要想让员工,让整个团队找到真正成功的感觉,就要去打开那扇没有降低高度的门。

慈善是老实的主管最突出的特色,他们总是非常随和,面对员工的请求很快就会软下心来。

不严格要求

老实的人不得罪人,老实的主管也以不得罪员工为原则。所以,他们从不严格要求下属。

溺爱孩子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同样的道理,不严格要求员工的主管也不会历练出优秀的员工。老实的主管希望自己能在员工中树立“慈爱”的光辉形象,他们认为对员工的小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弄个好人缘。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伟大的英雄阿吉里斯,他有着超乎普通人的神力和刀枪不入的身体,在激烈的特洛伊之战中无往不胜,取得了赫赫战功。但就在阿吉里斯攻占特洛伊城奋勇作战之际,站在对手一边的太阳神阿波罗却悄悄一箭射中了伟大的阿吉里斯,在一声悲凉的哀叹中,强大的阿吉里斯竟然倒下去了。

原来这支箭射中了阿吉里斯的脚后跟,这是他全身惟一的弱点,只有他的父母和天上的神才知道这个秘密。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母亲--海洋女神特提斯,就曾捏着他的右脚后跟,把他浸在神奇的斯堤克斯河中,被河水浸过的身体变得刀枪不入,近乎于神。可那个被母亲捏着的脚后跟由于浸不到水,成了阿吉里斯全身惟一的弱点。母亲造成的这惟一弱点要了儿子的命!

由于局部细微的弱点而导致全局的崩溃,就是这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部门管理也同样如此。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与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都密不可分,一个零部件装配的失误,就可能给整个企业带来巨大甚至致命的损失。因此,老实的销售员一定不要再忽视小的错误,而是要对员工严格要求。

老实的主管希望自己能在员工中树立“慈爱”的光辉形象,他们认为对员工的小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弄个好人缘。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是说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一些主管坚决信奉古人,他们总是抱着“亡羊补牢,未为迟也”的心态去对待部门的工作。这些老实的主管从不未雨绸缪,预先防止问题的发生,而是等问题发生后再去想办法解决。所以,他们总是处于忙碌状态,他们手上永远有处理不完的问题。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刚建了新房,在乔迁之日,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喝酒庆贺。

其中一位朋友很细心,他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放着很多木材。于是劝告主人说:“你们家的烟囱应该改成弯的,把木材搬走,否则将来可能着火。”

主人大为恼火,认为朋友是存心和他过不去,在他乔迁大喜之日故意说这种不吉利的话,于是对朋友的建议毫不理睬。朋友觉得自讨没趣,滴酒未沾就走了。

过了几天,主人家果然失火,正是由于直的烟囱和木材引起的。邻居们都来救火,火最终被扑灭了,但却损失严重。

主人杀猪宰羊,大设筵席,以酬谢那些救火的人,但却没有请那位当初劝他将烟囱改弯,将木材搬走的人。

一位邻居提醒他说:“其实,你最应该感谢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位劝你的朋友。如果你当初听了他的话,就不会发生火灾了,也不用宴请我们了。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恍然大悟,懊悔不已,连忙请那位有先见之明的朋友来吃酒。

老实的主管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部门中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防患于未然要远优于事后补救。一个团队最需要的不是企业问题的解决者,而是问题的预防者。

这些老实的主管从不未雨绸缪,预先防止问题的发生,而是等问题发生后再去想办法解决。

企图让每一个人都满意

一个主管对下要管理一个团队,对上要面对上司,有时还要处理平级之间的关系,他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老实的主管非常注重周围人的评价,他总是企图让每个人都满意。因为不同地位的人看问题的方式很难相同,所以他这个主管做得也相当辛苦。

从前,有个老公公带着孙子,牵着一头驴子,准备进入市场去卖掉。

走了一段路,那位老公公听到有个路人说:“这爷俩,放着驴子不骑,真是傻瓜!”两人听后觉得有道理。爷孙两人便一起骑上驴背,继续行程。

走了不久,又遇到一个路人,那路人指着他们说:“这爷俩真是没人性,两个人骑驴,都快把驴给压死了。”

听路人这么一说,那老公公觉得有道理,赶忙下来,让孙子一人骑在驴背上,自己牵着驴子步行。

过了不久,经过一间旅馆,旅馆外站着一个老太太。那老太太说道:“这是什么世道啊,这个小孩这样不懂事,自己享受,让老人家走路。”

老人听了,觉得老太太说得很有道理,便吩咐孙子下来,他自己骑上驴背。

走着走着,来到一条热闹的街坊。那里有三五个妇女对着他们指指点点:“唉,这个老人怎么这么没有爱心,自己享受,让小孩受苦。真是不知羞耻。”

听后,那老人脸红了。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呢?”

最后,那爷孙二人向人们借了一条大绳和一根长棍,将驴四脚绑上,用长棍抬到市场上去了。

老实的主管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使每一个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事。对于公司法规的制定者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最公平的法规,而不是取悦每一个人。

老实的主管非常注重周围人的评价,他总是企图让每个人都满意。

盲目跟从

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顾名思义,这种毛毛虫喜欢列成一个队伍行走。最前面的一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从。生物学家法布尔(Jean-Henri-Fabre)曾利用列队毛毛虫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诱使领头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绕圈,其他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可以是队伍的头或尾。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直到几天后,毛毛虫们被饿晕了,从花盆边沿掉下来。

毛毛虫的失误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

对于一个走在路上的人来说,如果总是一味地跟着前面的人走,而不知道自己抬头看路,亦没明确自己要去的方向,那最后不是徘徊不前就是走错方向。

老实的主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老实的管理人员,对上司的命令言听计从,对领导盲目跟从。一旦领导发生失误,他领导的团队也就陷入怪圈。

那些老实的管理人员,对上司的命令言听计从,对领导盲目跟从。

总是心存猜忌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中说:“用人无疑,唯才所宜。”宋代欧阳修在《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中也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

在封建社会里,明君与昏君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用人。明君用人不疑,使谋臣忠于内,将帅战于外,尽心竭力,报效朝廷。

现代社会,用人不疑,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更是每一位管理者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保证。

一个不信任下属的主管,不仅会失去号召力,还会大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从前有雌雄两只鸽子,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熟的时候,它们把拾来的果子装满了一巢。过了一段时间,果子逐渐干瘪,只剩了半巢,雄鸽以为是雌鸽偷吃的,就责备雌鸽说:“我们弄来这些果子是很辛苦的,你干嘛独自吃了?你看,现在只剩下一半了!”

雌鸽回答说:“我一向不独自食果。果子是自己减少的。”雄鸽不信,十分生气,说道:“如果不是你独自吃了,怎么会减少?”便用嘴啄死了雌鸽。

没隔几天,天下大雨,果子吸收了潮气,又恢复了原样,装满了一巢。雄鸽看到,后悔起来:“她确实没有吃果子,我错把她杀了!”于是伤心地叫唤雌鸽:“你到哪里去了?”

猜忌是信任的大敌。单凭主观武断的猜测不能恢复事情真相,只有你信赖了别人,别人也才会信赖你。做为一名主官,对事要客观、理智,对人要信任。否则,他也得不到下属的信任和支持。

说话不讲究方式

管理不讲究方式方法是老实的主管的最大特征。他们不顾及下属的感受,固执地按自己的方式行事。这种工作作风表现在说话上就是:不看场合、不分对象、不择时机,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走了。

这位秀才像很多老实人一样,犯了说话不合时宜的禁忌。

老实人之所以不讲究说话方式,究其心理根源,主要有:其一,老实人说话做事,往往只讲出发点不问归宿,只谈目的不看结果,所以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后果考虑不足;其二,老实人对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不足,所以不懂得有区别有策略地对待各种人和事,他们千篇一律的处世方式在大千世界里难免要四处碰壁;其三,老实人对人的心理把握不够,在这种知己不多而又知人甚少的情况下,吃败仗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好比是在黑夜里乱放箭,你知道哪一支伤到了谁,而报复者的箭又来自何方。

中国有句很朴素的民谚,叫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否则,就容易制造对立,产生麻烦。而老实人往往把这种灵活性与见风使舵、两面三刀、曲意奉承等反面的字眼儿联系在一起,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和偏见。我们仅仅有一个良好的动机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作保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地去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展了自己,又完成了事业,达到人事两成的圆满结局。而不了解这种必要性,一意孤行,则难免出师不利落个可悲的结局。

对于管理者来说,怎么样说话,说什么样的话,是需要大学问的。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的。

对于管理者来说,怎么样说话,说什么样的话,是需要大学问的。

把下属的话当耳边风

前面讲过有些老实的主管非常注重听取下属的意见,以至于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而有些老实的主管又走了另一个极端--固执己见。这些主管对于下属的意见充耳不闻,左耳进右耳出。

在古时候,曾经有个西域小国的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

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这可难倒了一帮文武大臣。只见使者在一旁暗暗得意,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为了不在小国使者面前落败,丢大国的颜面,皇帝重金昭布天下,寻找能解答这个难题的智者。

一位农夫揭下皇榜,信誓旦旦地说能解决这个问题。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农夫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将其中一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里,什么反应也没有。农夫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对于主管来说,善于倾听,才是最基本的素质。领导者要想得到下属的认同,就要做一个有耐心的听众,鼓励别人畅所欲言,并适时提出由衷的赞美。

这些主管对于下属的意见充耳不闻,左耳进右耳出。

“炒鱿鱼”不讲技巧

美国国际管理顾问公司老板麦科马克对“炒鱿鱼”颇有研究。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员工打算跳槽,而且计划将所能带走的东西通通带走,包括客户;档案、以及任何他可能经手的机密情报。麦科马克知道他对公司有一种报复的心理,一旦被解雇,将会不惜一切手段来打击公司。于是麦科马克先后花了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设法保护公司,然后派他到底特律出差一天。当他离开时,公司就把所有的锁通通换新,把他的档案及记录拿走,等他出差回来,立刻请他走。

对于害群之马,并不只是“让他走”那么简单。作为主管,你还要考虑如何才能既让他走,又不让集体承受损失。对于老实的主管来说,他们“炒鱿鱼”很少讲技巧。

“炒鱿鱼”的第一步就是决定是否要扔掉“烂苹果”。对那些厚颜无耻的背叛者,对屡教不改的员工和难以管教的下属,对个别“害群之马”,一定要扔掉。

第二步就是选择解雇时机。这一步相当重要,因为如果因为头脑发热让那些不顺眼的员工一走了之,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对于害群之马,并不只是“让他走”那么简单。作为主管,你还要考虑如何才能既让他走,又不让集体承受损失。

不能量才适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六只猴子分别关在三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房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间房子的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得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被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地活了下来。

做的虽是猴子取食的实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才与岗位的关系。

不动脑筋的主管不会量才适用,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才浪费。

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选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内耗式的争斗甚至残杀,其结果无异于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岗位的难度太大,虽努力而不能及,甚至埋没、抹杀了人才,有如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的命运。岗位的难度要适当,循序渐进,如同第二间房子的食物。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同时,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使人才间相互协作,共渡难关。

责任划分不明确

主管就是调度员,在管理工作中,如何让员工各司其职是主管的本职工作;而让员工不仅各司其职,还能默契地合作,就是更高一层的境界了。老实的主管应该努力使自己做到这一点。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它们决定叠罗汉,大家轮流喝。而当其中一只老鼠刚爬到另外两只的肩膀上,“胜利”在望之时,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引来了人,它们落荒而逃。

回到鼠窝,它们开了一个会,讨论失败原因。最上面的老鼠说:“因为下面的老鼠抖了一下,所以我碰到了油瓶。”中间的那只老鼠说:“我感觉到下面的老鼠抽搐了一下,于是,我抖了一下。”而最下面的老鼠说:“我好像听见猫叫,所以抽搐了一下。”

原来如此--谁都没有责任。

老实的主管就是因为不给下属明确地划分责任,而弄得整个部门经常搞窝里斗,效率低下那是自然的了。在管理中,划清每个员工和每个小团队的责任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有责任,就等于大家都没有责任。

老实的主管就是因为不给下属明确地划分责任,而弄得整个部门经常搞窝里斗,效率低下那是自然的了。 QYO1WBTVw0185h27SQDDNqh9ozUKoqFxZizO60XmgZnGrW9Ar4QxAc2s2Hw1Poj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