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改变太老实的做事态度

一个人的事业能走多远,与其态度密切相关。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有什么样的做事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不必在乎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重要的是你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因为后者对我们的影响更为深远。我们的生命是自己的思想造成的,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态度。拥有健康的思想和态度,你才会有美好的生活。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如今的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那么一个人持怎样的做事态度才可能成功呢?对这一问题,老实人应该做出自己的回答。

1.老实人安于现状:

勇于改变,不怕冒险

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无论干什么,都需要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开拓进取精神,就不能真正突破自我,创造出独特的个人价值。

不少老实人比较胆怯,缺乏冒险精神,守成有余而开拓不足,这使得他们的事业始终处于一种小格局、小境界和小发展中,做不大做不强,只能在竞争中甘拜下风。

网易的创始人丁磊原来在宁波电信局工作,工作待遇非常不错。1995年,年轻的丁磊想独立创业。但遭到周围很多人的反对,认为那样风险太大,不如继续当时那份稳定的工作。但丁磊坚信自己的判断,毅然放弃了被很多人艳羡的工作踏上了创业之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他成功了。当后来提起这段经历时,丁磊说,“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有个人一直不太得意,他特地跑去请教一个有名的算命师。

算命师左算右算,最后告诉他:“你40岁以前一定是既落魄又贫穷,生活很不如意,对不对?”

这个人听了大为惊讶,觉得算命师简直是神仙:“大师,您可真厉害!我一直都不顺利,命运很坎坷,再过几天我就40岁了。那您看我40岁以后呢?”他充满了期待,等着算命师的回答。

“40岁以后?40岁以后你依然贫穷。”算命师说。

此人疑惑地问算命师,“为什么呢?”

“因为你已经习惯了。”算命师答道。

冒险是人生的重要一课

你见过鸵鸟吗?它们不想飞向太阳,甚至连看也不看一眼。面临危险时,它们宁愿把头埋进沙堆里。

在我们周围,也不乏类似鸵鸟的老实人。

他们极少挖掘自己的潜力。

他们不大关心自己个性的成熟和事业的成长。

他们讨厌冒险。

他们对工作不负责任。

事情出了差错时,他们宁愿不知道。

许多人走出校门后,便不再学习,知识积累到此为止。他们能担任何种职务、与怎样的人交往,多半就此定型,一生前途也就此决定。他们大多只求安逸度日,得过且过。这样做,无异于鸵鸟偷安地埋首于掘好的沙穴之中。

不敢冒险的老实人力图在熟悉的格局中,小心翼翼地求生。在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中,他们毫无乐趣可言,只会感到厌倦无力、寂寞无聊,快速成长无从谈起。他们好像不清楚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却知道怎样避免失败。安全是他们生命中的主要衡量标准。至于工作和生活的乐趣,已被减少到只要能维持生存即可。

老实人常常为自己找遁词,“要是……”和“总有一天……”是两句可能毁灭老实人一生的口头禅。

老实人总是在说:“要是我有经验”、“要是我有高学历”、“要是我没生病”、“要是我及早想到”……此类的话,每天生活在“总有一天我会……”的自我陶醉里。

老实人还常说:“总有一天我会赚钱”、“总有一天我会进修”、“总有一天我会得到一切”等等。“总有一天”是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幻想。

人生注定充满危险。出生危险,过街也危险,生命中危机重重——生病、意外下岗、破产等。然而,生命中也处处是可带来欢乐的冒险——健康的体魄、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称心如意的工作。

老实人自限于安全与熟悉的牢笼,便会丧失享受乐趣的机会。唯有破除旧的思维格局,才能敞开心灵享受人生,否则便与行尸走肉相差无几。危机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应该设法缓解和消除伴随危机而来、不可避免的紧张和压力。紧张虽然令人不适,却是必须经历的。

20世纪20年代,一对“不安分”的小青年莫里斯·麦克唐纳和理查德·麦克唐纳两兄弟(现今享誉全球的麦当劳公司的创办人)毅然告别乡村老家,勇闯美国著名影城好莱坞。

1937年,历经多次挫折的兄弟二人抱着永不服输的念头,借钱办起了全美第一家“汽车餐厅”,由餐厅服务员直接把三明治和饮料等送到车上——也就是说,莫里斯·麦克唐纳和理查德·麦克唐纳两兄弟二人最初办的是路边餐馆,定位于“服务到车、方便乘客”的经营方式。

由于形式独特,餐厅很快一炮打响,一时间他们的“汽车餐厅”独领风骚。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办“汽车餐厅”的人日益增多,莫里斯·麦克唐纳和理查德·麦克唐纳两兄弟的生意大不如初,每况愈下。

但在困难面前,兄弟二人没有丝毫退缩、沮丧和消沉,而是冥思苦想着再一次勇敢超越自己的良策。他们摒弃了原有的“汽车餐厅”的服务理念,转而在“快”字上大做文章,以“想吃花哨和高档的请到别处去,想吃简单、实惠和快捷的请到我这儿来”的全新经营理念吸引了千千万万顾客蜂拥而来,一举获胜。

兄弟二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继续敢想敢干,在“冒尖”和“出奇”上连连制胜。比如后来推出小纸盘、纸袋等一次性餐具、进行厨房自动化革命等,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取得了巨大成功。

莫里斯·麦克唐纳和理查德·麦克唐纳两兄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断战胜和超越自我的决心和勇气,并将这种决心和勇气付诸实践,才使得他们将在一般人眼里已经很好或根本不可能的事,彻底推翻或改写,从而一步步迈向快餐业霸主的地位。

要享受快速成长的乐趣,关键之一就是视冒险为生活的一部分,敢于磨炼自己,能够承受更多风险,并积极找出应对困难的方法。

追求美满的人生,就一定要冒一些险。只有摆脱冷漠与沉滞的枷锁,才能享受成长的乐趣。不要效仿鸵鸟,而要善于为自己的前途做抉择,运用自己的智能与力量成长、改变,冒值得冒的风险。

离风险越远,离成功也越远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查尔斯·F·凯特林也曾这样说过:“勇于尝试,那么在某件事上栽跟头可能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坐着不动的人会被绊倒。”

如果不去躬行,只是在那儿想:“我想去做,但是遇到什么风险怎么办呢?”如果这样,根本不会有风险,当然也绝不会有成功的可能。

一个准备到人间投胎的魂灵对阎王爷说:“您派给我一个最好的形象吧!我将永远崇拜您。”

阎王爷仁慈地回答:“好,你准备做人吧,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形象。”

魂灵问:“做人有风险吧?”

“有!勾心斗角、残杀、诽谤、夭折、瘟疫、失业……”

“另换一个吧!”

“那就做马吧!”

“做马有风险吗?”

“有!受鞭笞、被人驾驭、被宰杀……”

“唉,请再换一个吧。”

“那就做老虎!”

“老虎?”魂灵乐了,“老虎是兽中之王,它一定没有风险。”

“不,老虎也有风险,有时被人猎杀,有一种小兽是它的克星……”

“啊,阎王爷,我不想当动物了,植物总可以吧?”

“植物也有风险。树要遭砍伐,有毒的草被制成药物,无毒的草人兽食之……”

“啊……恕我斗胆,看来只有您阎王爷没有风险了,让我留在您身边吧……”

阎王爷哼了一声:“我也有风险。人世间难免有冤情,我也难免被人责问,时时不安……”说着,阎王爷顺手扯过一张鼠皮,包裹了这个魂灵,推下界去:“去吧,你做它正合适。”

一味惧怕风险的人只能充当鼠辈,终日躲躲闪闪,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要想成功,就得承担风险。世界的政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适度冒险的聪明人。而老实人对不测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不敢冒一点险,因此只能永远“糊口”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并不可怕。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罗雪娟在预赛和复赛表现不利的情况下出人意料地摘得冠军。赛后她说,自己站在奥运赛场上就已经没有退路了,于是在最后一刻下了一招险棋,终于取胜。

大多数人在人世间来来往往,虽然偶尔也会想到一些好点子,但是他们总是瞻前顾后,不敢真正去做,结果永远是贫穷,永远是叹息。总是听到有人在抱怨:“这个想法我早就有了,只不过不敢去做,要不我比他还强。”胆识是致富的第一关键,光看到了天上有馅饼是不够的,还要敢于去接。光有想法,而没有行动,只能证明你缺乏胆识,缺乏勇气,这样也就眼睁睁地看着成功擦肩而过,把财富留给了勇于冒险的聪明人。

不要让困难阻挡你

老实人很难获得成功,因为风险总是与成功相伴相随。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不冒风险肯定干不成大事。

缺乏勇气、害怕风险是老实人的特点,做什么事情之前,他们常常瞻前顾后地掂量有多少把握,幻想做到“十拿九稳”,甚至“十拿十稳”,害怕栽跟头,对不测因素和风险看得太重太可怕。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裹足不前,举棋不定。

老实人不明白“不敢冒险是人生最大的风险”,四平八稳地走路虽然平坦安宁,但距离人生风景线迂回遥远,他们永远也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老实人平平庸庸、清清淡淡地过了一辈子,直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他们只能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这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这,不也是一种风险吗?而且还是一种难以逃避的风险,一种会越来越无力改善现状的风险。

其实,新的、理想的生存方式就潜伏在平常的生存方式之中,只有具备探险的勇气才能发现。在老实人身上,本来具备打破旧的生活格局从而迎来新的生活格局的巨大潜能,可是它被现时的平庸作为掩盖了。只有具备风险意识、敢于怀疑和打破以往的秩序,无所畏惧、勇于探索和实践,人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危机感、不愿意参与竞争和拼搏的人,首先由于其思想意识的懒散而导致思维呆滞、反应迟钝,从而远离成功。而只有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实现了自己追求的聪明人,才能领略到人生最高的欢愉。现代人应该强烈追求这种境界而不应安于过一种平平常常、千篇一律的生活。

有突破才会有转机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小故事: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扰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

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时,这个可怜人请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好奇地问,“我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便给他拿来了一口锅,于是穷人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开始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了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了。

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试想,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因此,伊索在故事的结尾写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而这里的正确方法正是创新。如果那个穷人只是依照常规乞求一锅肉汤的话,毋庸置疑,他肯定得不到,那么结果可能就是他被饿死或冻死在暴风雨里。他用创新的思维为自己赢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老实人要想战胜自己的对手,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创新。

李嘉诚在自传中写道: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地产市场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好的,我能发大财;反之,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坏的,我便要受大损失,甚至破产;如果大家都看好,我也看好,事实证明是对的,则也仅仅能糊口而已。

创新并不是个别人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创新的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创新精神。老实人一般都缺乏创新精神,他们因循守旧,不求变革,沿袭老一套。常常认为“这样很好啊!为什么要改变呢?”对现状心满意足,宁愿继续沿着稳定的规则生活、工作。一旦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一个舒适安逸的位置,便不求上进,不想开拓创新,甚至还有极少数人反对创新,理由听起来似乎也很有道理:如果每个人都去创新变革,统统打破原来的规则、界线、角色和游戏方式,岂不要天下大乱?而那些大有成就的聪明人则总是大胆开拓创新,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得成功。

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聪明人和老实人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聪明人敢于打破常规,而老实人总是墨守陈规。

很多常规,开始制订的时候可能是有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就有可能成为人们健康发展的包袱,或者成为另一代人成长的枷锁。常规一旦成为人们精神里戴惯了的脚镣,摘下来是很不容易的。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老实人在忍耐,又有多少老实人在等待?忍耐着他们难以承受的痛苦,等待着属于他们的公平。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因为这些人在很小的时候,有许多人、许多道理告诉他们要忍耐、要等待,日久天长,他们也就习惯了忍耐与等待,并且在忍耐与等待中流失了自己的大好年华。事实上,他们既不必忍耐,更不应该等待,不必像驴子一样只迷恋车辕之间的空间和磨道的稳定。

相反地,成功者只相信这样的事实:没有什么能够阻止白杨长成参天大树,同样也没有什么力量能让狗尾草直冲云端。它们会竭尽全力寻求新的突破。

假如一个企业的制度不再令你有所发展,甚至反而扼杀你的天才与灵性,你不离开就是愚忠。时代告诉我们,能决定我们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能让我们有所改变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直面挫折是一种智慧

勇涉磨难,不怕失败,这是一切发展的积极心态,是渴望成功的人的必修课。对于聪明人来说,虽然处境的艰难、失败的打击也会给他们带来困扰、忧虑,但他们更会将这些压力变为动力,从中找出新的成功之路。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曾经有过艰辛的童年生活,甚至还备受命运的虐待,但他们都善于找到生命的支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坚韧地承受生活的艰辛,用恒久的努力打破重重围困,在脱离了贫穷困苦的同时也脱离了平凡,造就了卓越与伟大。

在生活或工作的旅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是会不期然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些挑战如同前行路上的暗礁,往往使人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甚至让人懊悔得直想放弃。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聪明的成功人士并非从未遇到过困难,正因为他们在一路拼搏的路途中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成为众人所羡的佼佼者。

接受挑战,培养战胜它的勇气一直是聪明人自我鼓励的座右铭,也是成功的必然前提,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应该养成的一种思维。当你有勇气直面那些阻挠,积极想办法处理它们的时候,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倘若总像大多数老实人那样,遇到难处就躲,遇到困难就放弃,那将永远和成功遥遥相望。

来看看太老实的人是怎么做的吧。工作遇到挫折,便停滞不前了,甚至连出现问题的原因也不敢去深究,更不用说克服的勇气了。出现了这种工作状态,实际反映出的是一种恐惧心理。缺少勇气导致了延期,而延期则会导致更深的恐惧。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往往表现在大的工作量上,老实人提前预支了恐惧,甚至还没有切实遇到挑战,就已经开始恐慌,失去进行的勇气,结果自然以失败告终。而成功的人往往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因而在职场中百战不殆。

贝蒂进入时尚杂志社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方面她的专业是新闻编辑,对于时尚可谓一窍不通;另一方面,她本身相貌平平,在美女如云的时尚杂志社里,显得格格不入。作为主编助理,她在工作的前期困难重重。可是她并没有灰心,相反,她勇敢地接受了这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并充满了信心。开始时很多朋友都不理解她的选择,也有的好心劝她另谋高就,因为听说这个主编非常刁钻苛刻。不过,贝蒂还是接受了这份挑战。由于前期对于助理工作并不是很熟练,她牺牲下班时间和节假日来整理未完成的工作。此外,她深知自己对时尚圈了解甚少,于是有的放矢地结交一些时尚圈的朋友,广泛阅读其他知名时尚杂志,以提高对时尚业的理解。在人际关系上,她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是新进人员,她难以融入同事们早已建立好的关系圈,可是她对于这种尴尬的人际关系并没有望而却步。她待人温和,不卑不亢,慢慢地融入到同事中间,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的贝蒂神采奕奕,举止优雅得当,对自己的工作情况也很满意。她笑着说,刚开始确实困难重重,差点就放弃了。幸好家人在一旁不停地支持和鼓励,才使自己鼓起勇气面对。其实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困难总是会有的,倘若遇到困难就不干了,那这一辈子估计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所以必须在工作中首先培养自己面对挑战的勇气,才能冷静地逐个击破。

这就是智慧的选择。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缺少面对困难、克服挑战的勇气,是缘自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一种由于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这种自卑心理是成长的最大杀手,自己反而成了最大的敌人。想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就必须改变这种畏首畏尾的自卑心理,相信自己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尽最大能力挑战自己。

不要放大困难

有时候困难在想象中会被放大一百倍,老实人因为相信这些困难不可克服而退缩。事实上,如果走出了第一步,就会发现那些麻烦与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有时只是自己吓唬自己而已。

困难到底是不是困难,必须动手去做才知道。如果只在一旁空想,那么对老实人而言,这个世界将会被重重困难包围。而他们,也永远无法破除困难,再进一步。所以,面对困难要有理智的态度和全面的权衡,别把困难在想象中放大。

在困难面前应勇于面对,而不是被动地回避。回避可能会暂时使你远离麻烦,远离苦恼。可是事实证明,世上万物都是相通的,你在一件事情上遇到了挑战,如果当时没有妥善解决,日后它还会以别的形式、在别的因素促使下,再次使你焦头烂额。所以,积极地面对和回击挑战才是正确的方法。

因此,不要妄想人生的旅途会一帆风顺,没有一点波澜和坎坷。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会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面前,阻碍你前进的脚步。只有像聪明人那样,勇于接受这些挑战,培养直视挑战的正面思维,勇敢地克服困难,你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意外的收获,获得再次升华。

人的心中都有一种追求无限和永恒的倾向,这种倾向在理性中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冒险。

2.老实人等待机会: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有四样东西是一去不复返的:说过的话,射出的箭,虚度的人生和错过的机会。

对待机会,有两种态度:一为创造机会,一为等待机会。等待机会又分消极等待和积极等待两种。不过,不管是哪种等待,始终是被动的。立志于社会竞争的老实人,应该主动制造有利条件,让机会更快地降临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要创造机会。

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请美国名作家赛珍珠女士,林语堂也在被请之列。他请求主人把他的席次安排在赛珍珠的旁边。席间,赛珍珠知道座上有许多中国作家,就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界印刷?本人愿为介绍。”

当时在座的人都以为这只是一句客套的敷衍说词而已,并不在意。唯独林语堂当场一口答应,回家后立即搜集了一大册自己的文章,送给赛珍珠,请其斧正。赛因此对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有了后来的全力助其成功。

据说,当天座上客中还有吴经熊、温源宁、全增嘏等先生,单以英文造诣而言,均不下于林语堂,他们当时若能与林语堂一样认真,把作品送赛珍珠代为联系出版,那么异日的成就未必会在林语堂之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席狄进入美国邮政局的海关工作。5年之后,他对工作中的种种限制、固定呆板的上下班时间、微薄的薪水以及靠年资升迁的死板人事制度(这使他升迁的机会很小)愈来愈不满。

他认为自己多年来在工作中耳濡目染,已经学到了许多贸易商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许多贸易商对这一行细节的了解不见得比他多,为什么不早一点跳出来,自己做礼品玩具的生意呢?他想象着自己的生意很快就能发展至全国规模,分公司遍及天下。然而,10年过去了,直到今天,席狄仍然在海关规规矩矩地上班。

为什么呢?因为他每次准备放手一搏时,总有一些意外事件使他停止,例如:资金不够、经济不景气、新婴儿的诞生、对海关工作的一时留恋、贸易条款的种种限制以及许许多多数不完的原因,这些都是他一直拖拖拉拉的理由。

结果他使自己成为一个“被动的人”。他想等所有的条件都十全十美后再动手。由于实际情况与理想永远不能相符,所以只好一直拖下去。

学会主动把握机会

机会是纷纭世事中的许多复杂因子运行间偶然凑成的有利空隙,这个空隙稍纵即逝。常言道:“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所谓“创造时机”,不过是在万千因子运行之间,努力加上自己万千分之一的力量,希图把“机会”的运行造成有利于自己的一刹那而已。所以,要把握时机,需要眼明手快地“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拖延。

因循等待、徘徊观望是老实人成功的大敌。当他们的工作长时间不见起色时,就会抱怨某人的机遇比他们好,好像别人的成功只是运气好而已。而自己虽然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却因为背运,所以没有获得成功。然而,事实真像他们说的那样吗?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天,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办公室来了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当他表明自己来此是想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时,所有人都禁不住哄堂大笑——爱迪生从来就没有什么合伙人。

这个人叫巴纳斯。由于他的坚持,他赢得了一份在爱迪生办公室打杂的工作。爱迪生对他的坚毅有良好的印象,但这不足以使他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巴纳斯对此毫不在乎,他在爱迪生那里任劳任怨地做了数年设备清洁和维修的工作。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巴纳斯听到销售人员在嘲笑一件最新发明——口授留声机,便自告奋勇销售这一产品。巴纳斯用之前挣的钱跑遍了全纽约。一个月后,他卖出了七台机器。当他装着满腹全美销售计划返回爱迪生的办公室时,爱迪生真的接纳他为口授留声机的合伙人。

一个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机遇,但更大程度上在于他是否不懈努力,能否自己创造先机。此外还必须不观望、不退缩,想到就做,有尝试的勇气,有实践的决心。所以,尽管说聪明人的成功与某次偶然的机会密切相关。但认真想来,这偶然的机会能被创造、被发现、被抓住,而且被充分利用,又决不是偶然的。

所以,失败的老实人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发现机会的眼睛。他们总是对朝自己走过来的机会视而不见。如果碰巧你也是这样的人,那么就不要哀叹机会不青睐自己,它就在你身边,或许不久就会来敲响你的门。但问题是,你经常在家吗?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阿明和几个朋友聚餐,每个人都大发牢骚,感叹生活不顺意,抱怨自己机会太差或机会太少。

这时,有位学长说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这位学长刚毕业后很快就找到工作,但是没过多久,他便对工作产生了倦怠。

当时,心情不好的学长为了缓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常常带着鱼竿到湖边钓鱼。但是,换了好几个地方,他都没有获得好成绩。于是,他的鱼篓越换越小,到最后只拎着一把钓竿和鱼饵就出门了。

有一天,钓鱼技术不如他的同事老王约他一同去钓鱼,老王拿了一个大鱼篓,当他看见学长几乎两手空空,便塞给他一个小鱼篓。

学长摇了摇手,对老王说:“不用啦,我每次都钓不到两条鱼,用手拿就够了。”

但没想到这天却出乎意料,他们遇上了丰富的鱼群,几乎鱼饵都来不及装,那些大鱼小鱼一条接着一条地被甩上岸。

学长的鱼饵很快就用光了,幸亏老王带了许多鱼饵来。

学长看着老王装得满满的大鱼篓,自己只能用柳条绑住几条,不得不放弃仍在地上活蹦乱跳的鱼,懊恼不已。

当大家听完学长的故事时,什么感想也没有,反而扯开话题,嘲笑学长都35岁了,还想考研究生,未免太晚了。

几年之后大家再次聚会,有人苦撑着小生意,有人勉强自己在不喜欢的工作环境中苦闷度日。至于学长,消息灵通的朋友们说,他不仅拿到博士学位,现在更是许多公司追逐的对象。

当大家羡慕之际,阿明这才想起学长说的那个“鱼篓子”的故事,原来是有特别涵义的!

这个故事的涵义是什么呢?

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每当我们抱怨运气不佳的时候,不要只顾着埋怨别人不给自己机会,看一看自己的鱼篓是否够大,有没有破洞;也许不是池塘里的鱼太小或鱼群不多,才装不满你的鱼篓,而是你的篓子破了个大洞,让鱼全溜走了。

你的钓鱼工具准备齐全了吗?

工具不怕多,就怕鱼群来的时候,你正好缺了一个鱼篓子。

机会蕴藏在小事中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有事情发生,便有机会存在。”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潜藏着机会,老实人孤注一掷于大事,聪明人却不轻易放过小事。事实上,要想比别人更优秀,更能抓住机会,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才最明智。

加藤信三是狮王公司的一名员工。一次,他因为赶着上班,刷牙时急急忙忙,没想到牙龈出血了。为此他大为光火,在上班的路上仍然气愤。快到公司时,他突然想到:是不是这种事情在别人身上也发生过?这和牙刷本身是不是有某种关系?想到这里,他对自己说:“这种事情一定可以得到解决,而且这里面一定存在着商机。”

到公司后他向几个同事提及此事,大家都有同感。于是便相约一同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刷牙造成牙龈出血的办法,如把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放慢刷牙速度等等,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后来他们进一步在放大镜底下仔细检查牙刷毛,发现刷毛顶端是四方的。加藤想:“把他改成圆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改进牙刷。

实验取得成效后,加藤正式向公司提出了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领导看后,也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建议,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形。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销售额直线上升,占到了全国同类产品的40%左右,加藤也由普通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他更是成为公司董事长。

牙刷不好用,在我们看来无疑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老实人很少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机会也就从身边溜走了。而加藤信三则不然,他不仅没有忽视这件小事,而且从这件小事中找到了机会,从而使自己和所在的公司都取得了成功。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中,细节常会显出奇特的魅力,它不仅可以提升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工作绩效指数,还可使你博得上司的青睐,获得更多的机会。

小胡和小张同时应聘进了一家中外合资公司。这家公司待遇优厚,个人的发展空间也很大。他们俩都很珍惜这份工作,拼命努力以确保顺利通过试用期,因为公司规定的淘汰比例是2:1,也就是说,他们俩必定有一个在三个月后被淘汰出局。

小胡和小张都咬着牙卖劲地工作,上班从来不迟到,下班后还要经常加班,有时候还帮后勤人员打扫卫生、分发报纸……

部门经理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经常去两个人的单身宿舍和他们交流、沟通,这使他们受宠若惊。所以两人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都把各自的宿舍整理得干干净净。

三个月后,小胡被留了下来,小张悄无声息地走了。

半年后,小胡被提升为部门主管,和经理的关系也亲近了起来,便问经理当初他和小张表现几乎一样,为什么留下来的是他而不是小张。经理说:“当时从你们中选拔一个是很难,工作上不分高低,同事关系也很融洽,能力也都不弱,而且都非常有上进心。所以我就常去你们宿舍串门,想更多了解你们。结果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凡是你们不在的时候,小张的宿舍仍然亮着灯,开着电脑。而你的宿舍只要人不在灯便熄着,电脑也关着,所以我们最后确定了你。”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一个墨点足可将一整张白纸玷污,一件小事足以招人厌恶。看不见小事,或者不把小事当事的老实人,即便机会摆在他面前,他也会让其从指尖悄然溜走。

老实人真要把小事做成大事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任何大事都是具体操作和长远眼光完美结合的产物。英语中有句格言:Thinkbig,dosmall,意思是“从大局着想,从细节做起”,形象地说明了小事和大事的辩证关系。一般来说,成功人士都具备以下三个做事特点:一是愿意从小事做起,知道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必经之路;二是胸中有目标,知道把所做的小事积累起来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三是有一种精神,能够为了将来的目标自始至终把小事做好。而失败的老实人在生活中往往忽视了这些,与那些能够改变其人生的机会擦肩而过。

机会就像人的天资禀赋一样,它只提供一个机缘,一个条件,一种可能。最有希望成功的,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次机会并全力以赴的人。

3.老实人爱找借口:

停止抱怨,开始工作

任何人做事,都有失败的可能。

不少老实人做事失败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借口。借口很容易找到,这些借口让老实人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失败,名正言顺地选择了放弃。这仿佛一个个台阶,让老实人自然而然地走向背离成功的无底深渊。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自己找借口,而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总结经验教训。

体育界成功者罗杰·布莱克的杰出,并不在于他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曾经获得奥运会400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米接力赛金牌。更让人心生触动的是,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他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

除了家人、亲密的朋友和医生等仅有的几个人知道其病情外,罗杰·布莱克没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带着心脏病从事这种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不仅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第一次获得银牌后,他对自己依然不满意。如果他告诉人们自己身体的真实状况,即使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也会获得人们的理解。但是罗杰却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将疾病当成自己的借口。”作为世界级的运动员,这种精神一直存在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一位长期在公司底层挣扎、时刻面临失业危险的中年人去看心理医生。医生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神情激昂地说:“我怎么也睡不着,想不通。”然后开始抱怨公司老板如何不愿意给自己机会。

“那么你自己为什么不去争取呢?”医生说。

“我也争取过,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机会。”他依然义愤填膺。

“你能说得具体点吗?”

“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营业部,但是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纪,怎么能经受如此折腾呢?”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折腾,而不是一种机会呢?”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医生无法确认这位先生是否真的得了心脏病,但他已经知道了这位先生的“病根”:那就是喜欢在困难面前为自己找借口。

不找任何借口

工作中只有两种行为:有的人努力挑战困难完美执行,有的人避重就轻借口推脱。前者可以带来成功,而后者只能走向失败。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东西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完成任务的人。”

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为自己开脱,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那些认为自己缺乏机会的老实人,往往是在为面临困难的自己寻找借口。成功人士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为寻找借口浪费时间。要知道,公司安排你这个职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对困难长篇累牍的分析。

习惯性拖延的老实人通常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他们经常为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各式各样的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这个工作做起来难度太大”,“客户不回信我有什么办法?”“这段时间实在太忙,把这件事忘了”,“这么大的工程只给这么点时间,怎么可能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条件出什么样的活儿”等等,听上去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但不论借口多么冠冕堂皇,借口就是借口,它带给你的后果,一点也不会因你的借口如何完美而有丝毫改变。

在工作中找借口是老实人都能想到的办法,更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总能找出借口。找借口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出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你的工作就会拖沓,以致没有效率。借口变成了一面挡箭牌,事情一旦办砸了,就能找出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以换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谅。一般情况下,我们找借口无疑是为了把自己的过失掩盖掉,心理上得到暂时的平衡。但长此下去,借口成习惯,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积极进取了。

试想想,有多少老实人因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有多少老实人因为工作不努力、不认真,一遇见困难就找机会推脱,一出问题就找借口掩盖,而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挑战自我、争取成功的机会?

罗斯是公司里的一名老员工,专门负责跑业务,业绩一直不错。只是有一次,他负责的一笔业务突然被别的公司抢先拿走了,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事后,他向公司领导解释说,因为自己的腿伤发作,比竞争对手晚去了半个小时。公司领导知道他工作一直很卖力,而且腿伤也是因前几年出差伤的,所以并未对他有任何责备之意。

其实罗斯的腿伤并不严重,只有仔细看才会觉得他有点跛,但根本不影响他的形象,也不影响他的工作。可不幸的是,罗斯自此次用借口将责任推脱过去后,心理得意极了。以后每当公司要他出去联络一些困难较大的业务时,他都以腿不行,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为借口而推诿开去。

公司领导开始还挺注重他的能力的,因为他经常推脱,时间一长,便渐渐将他忘了,一有重大任务便委派别的业务员去做。罗斯见领导不再将一些困难的任务交给自己,心里还暗自庆幸自己的明智。心想,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任务,谁爱做谁做去好了,到时完不成任务那才丢人呢。

如此种种,罗斯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如何寻找更合理的借口上,一碰到难办的业务能推就推,好办的差事能抢就抢。而无论什么样的业务一旦没有完成,他就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

一年后公司按绩效施行裁员,罗斯列在被裁人员名单的第一位。

公司领导将他叫进办公室,对他说:“你为公司负过伤,以前干得也不错,公司最不该裁的就是你,但是你这一年都干了些什么?绩效几乎是零,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老员工,你已在公司内部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公司只能让你走。”

罗斯刚要张嘴说什么,公司领导立即说道:“你不要再对我讲什么理由,这一年我听够了,你到财务室办手续去吧。”

借口是对惰性的纵容。每当我们要付出劳动,或要做出抉择时,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这时借口总是在我们的耳旁窃窃私语,告诉我们因为某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潜意识地认为这是“理智的声音”。假如你有此类情况,那么请你做一个实验,每当你使用“理由”一词时,请用“借口”来替代它,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心安理得了。

老实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聪明人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些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的人,虽然成功的因素各不相同,也并非都有超凡的能力和心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不为自己找借口。

抱怨阻碍你的发展

杰克住在英格兰的一个小镇上,他从未看见过海,非常想看一看。

有一天他得到一个看海的机会,当他来到海边时,那儿正笼罩着雾,天气也很冷。他想:“啊,我不喜欢海。幸亏我不是水手,当一个水手压力太大、太危险了。”

在海岸上,他遇见一个水手,就和他交谈起来。

“你怎么会爱海呢?”杰克问,“那儿弥漫着雾,又冷。”

“海不是经常都冷都有雾的。有时,海是明亮而美丽的。但不管是什么天气,我都爱海。”水手说。

“当一个水手不是压力很大很危险吗?”杰克问。

“当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时,他不会想到什么压力和危险。我们家庭的每一个人都爱海。”水手说。

“你的父亲现在何处呢?”杰克问。

“他死在海里。”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里。”

“那你的哥哥……”

“当他在印度的一条河里游泳时,被一条鳄鱼吞食了。”

“既然如此,”杰克说,“如果我是你,我永远也不到海里去。”

水手问道:“你愿意告诉我你父亲死在哪儿吗?”

“啊,他死在床上。”杰克说。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这样说来,如果我是你,”水手说,“我永远也不到床上去。”

在老实人眼里,干什么事情都有压力,都有危险,而成功人士总是藐视困难,面对压力和危险也要勇往直前。

成功的老实人从不会对环境大发牢骚,抱怨不停。而失败的老实人爱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进而愤世嫉俗,牢骚满腹,常常抱怨别人与他干得一样多,但工资却拿得比自己多;认为某些人的收入太高自己的收入太少,并因此感到恼火;认为别人做了违法乱纪的事却可以逍遥法外,而自己一次也溜不掉,因此感到十分不平。总是说:“我会这样对待你吗?”其实就是希望别人都同他一模一样,他们最爱发的牢骚是:“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大家都无法欣赏我的能力”,“这简直太不公平”等等。

老实人渴求公平,但一旦没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公平时就会表现出一种不愉快。讲求正义、寻求公平,这本身并不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但过分追求公平,溢于言表不加掩饰地随时随地乱发牢骚,就显得太无城府、太无内涵了。

季某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能说会道,各方面都表现得不同凡响。他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两年了,虽然业绩很好,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就是得不到老板的提升。

季某心里有些不舒畅,常常感叹老板没有眼力。一日,和同事喝酒时季某又发起了感慨:“想我自到公司以来,努力、认真,试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我为公司建立了那么多客户,业绩也很不错。虽然兢兢业业,成就人所共知,但是却没人重视、无人欣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本来老板正准备提升季某为业务部经理,听到季某的话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就放弃了提升他。

季某之所以得不到老板的提升,就在于他不了解老板的心理,而只是一味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抱怨老板没有识人之“能”。

一个社会必须有合理的法律、法规与道德标准等相互约束,才能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习惯于时时处处寻求一种公平与正义,一旦感到失去了公正,就会愤怒、忧虑或者失望。然而,现实的结果是,寻求自己理想中的公平就像寻求长生不老药一样,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不是人类的真实图景。倘若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得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都无法生存了——鸟儿不能吃虫子,虫子不能吃树叶。

所以,老实人寻求完全的公平只不过是一座海市蜃楼罢了。整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平。面对这些不公平之处,你可以高兴,可以怨恨,也可以消极视之……但那些不公平现象依然会永远存在下去。

其实,你的环境本来就如此,从来没有改变过。你被欺骗,被占了便宜,或遇上破产——这些因素都无法改变。如果你的父母无法送你上大学,如果你必须半工半读,或者走十公里路去上学——这些都是你的过去,抱怨是没有用的,当务之急是忘记它们,继续前进。

抱怨只会让你可怜自己——悲伤、愤怒、受害、多疑或自以为是。当你为你的局限辩论时,你的想法和话语只会妨碍你,大大干扰你的进发能力。把抱怨扫除,你就可以发挥出创造力,可以更专注地活在当下,开始看见解决之道。当你不再抱怨“我不行”时,你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正面的看法。

当决定抛开你的抱怨时,你将发现人生会变得顺利而有趣。它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决定阻止自己掉入抱怨的老习惯。起初可能很困难甚至可笑——习惯是很难更改的,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却值得努力。当借口或抱怨浮上心头时,轻轻把它们赶走,就像赶走野餐上的苍蝇一样。不要过于担心,你很快就会习惯没有抱怨的生活所带来的美好感觉,以及随着你全新的态度而来的成功。

方法总比问题多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找办法,而且,只要去找,就一定有办法。”

比尔·盖茨曾说:“一个出色的员工,应该懂得:要想让客户再度选择你的商品,就应该寻找一个让客户再度接受你的理由,任何产品遇到善于思索的大脑,肯定能有办法让它和微软的视窗一样行销天下。”

洛克菲勒也曾经一再告诫他的职员:“请你们不要忘了思索,就像不要忘了吃饭一样。”

生活就是不公平的,当失败的老实人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时,会不停地抱怨命运,认为生活亏欠了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没有人的命会比他的苦。他会自怜自艾,仿佛这个世界只对他自己不公。其实,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确实,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难题,就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努力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总是有的,而这些方法一定会让人有所收益。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被当权者驱逐出境,流落到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上,同时又身患重病,每天当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都会坐在海港的一张长椅上,面朝大海,陷入冥思苦想之中。许久之后,他总是缓缓却坚定地站起来,在地上捡起一堆石头,一块块地掷向大海。掷完了,就面带微笑,一副豁然开朗的神情离去。

他每天的这一举动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天,一个大胆的孩子走上前来问他:“为什么你要到这里来,还向海里扔这么多的石头?”沉默了一会儿,雨果严肃地说:“孩子,我扔到海里的不是石头,我扔掉的是‘自怜’。”

雨果最终战胜了自怜,没有让无益的自怜夺去自己的斗志。他因而也战胜了逆境,创造了自己的辉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自怜是自尊、自爱、自励、自信的对立面,是不健康的。自怜会抹杀人的锐气,侵蚀人的灵魂;自怜会消磨人宝贵的时间,成为羁绊人冲出逆境的最大敌人,甚至可以说,自怜发展下去,将使人一无所成。时间的轮盘从不会因弱者的呼唤而停留。如果你还想成就一番事业的话,就必须摆脱自怜的束缚。

让我们看一下,失败的老实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滑向败局的。当朋友或恋人没打来电话时,这个人的思维过程如下:

已知他没有打电话,推出他有更好或更有趣的事情要做。

如果他在乎我,则他会打电话过来。

由上可知他并不真的在乎我。

结论:我似乎永远无法找到在乎我的人。

反思:或许我非常没有吸引力,令人厌烦,或许是我并没有得到他的心。我永远不可能与人建立一种天长地久的亲密关系。我将永远被抛弃。生命完全是空虚无意义的。

飞速进展的思维使这个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是个令人讨厌的人,没有人会真正在乎我。平时我只是赢得一丝同情,现在人家忙起来了,没有时间怜悯我了,我将被所有人抛弃。我存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呢?

思维的恶性发展,是不自信的体现,而且它往往导致恶性循环。

例如,身处绝望时,会想到放弃,不想做任何努力,因为在他看来努力的结果还是一样的失败,不会取得任何进展。而一旦这种思维致使他没有一点突破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无用,而这种自身无价值感会使他更加绝望,认为自己的存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生活只会捉弄自己,还不如……

一旦思维陷入这种恶性循环,才是老实人自身的可怕绝境,所以一定要设法摆脱。积极的自我暗示,自励自信,积极主动的行事方式有助于摆脱恶性思维循环。让消极停止前进,让乐观积极充满你的心灵。在该循环中有许多可以突破的环节,应一再告诫自己:尽管现在我没有突破,但这并不等于我是个没有用的人,只是我的付出还不够,因此我需要更积极地努力,用积极表现鼓励自己,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哪怕一点点成果和进展。

问题常常是大多数人逃避责任、回避努力的第一借口。聪明人奉行这样的理念: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

4.老实人浑浑噩噩:

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反省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快速通向成功大道的方法。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不断追求,以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景。

成功的老实人总是善于自我反省,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失败的老实人则浑浑噩噩,不善于自我反省,因此一次又一次地犯同类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因此,老实人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应该多从自身好好反省,改变心态想法,你将会看到人生的别样美丽。

当里克刚刚涉足房地产业时,和大多数人一样,他总是想卖出那些昂贵的大型房产。后来他感觉到,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来,里克索性花了一段时间,什么都不做,开始反省和思考如何从这个生意里赚钱。他调整了战略,转而开发本市的低价房产。“我决定开发那些几乎没有人开发的价值35000美金左右的房产。这些低价房产很容易就可以卖出去,我就能很快开始下一宗交易。”

里克卖出的房产越来越多,当他声名鹊起之后,便开发那些高档房产。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拥有自己的公司。有一年,他还被美国《美好家园》杂志评为最高产的开发商。

在英国,有个很老实的年轻人向心理医生诉苦,说他的母亲经常罗罗嗦嗦,令他十分厌烦。

心理医生发现他的母亲的确十分罗嗦,但同时发现她本来不是这样的,之所以变得罗嗦,是因为儿子从来不在她只吩咐一两次的时候就把事情做成,总要她三番五次地提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经常罗嗦的习惯。

于是医生对他说:“年轻人都是看不到自己过错的人,若懂得反省,就不会责怪别人,认为所有的不幸都是别人造成的。而在这种报怨中,你又怎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加以改进呢?”

浑浑噩噩要不得

古训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似乎是说让人对自己要求严格点,对别人则宽厚仁慈一些。老实人应多做一些批评和自我批评,少怨天尤人。

但是,可能是因为眼睛总是长在自己身上的原因,眼睛的首要用途就是来看,看别人多于看自己,所以太老实的人常常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老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问题,找不到缺点。而对于别人,似乎更喜欢挑剔,总是优点和缺点都一览无遗,而且从某种角度来看,缺点还会被放大。

每个人平时都有许多习惯性的反应,你自己对这些反应可能还没有注意,但是它们却能够构成你成长的障碍,可能由于它们,使你不能正确审视自己,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不能正确改正错误的行为或习惯。

意大利著名画家阿马代奥·莫迪里阿尼的作品都有一个特点,画中如果有成年人的话,许多成年人都是一只眼睛的。有人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说:“这是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原一平作为日本“寿险推销之神”,也有许多困惑,后来他接受僧人的建议,每周都用一个下午到寺院坐禅,反省自己的言行,“赤裸裸注视自己”。在坐禅的时候,面对自己的种种缺点,原一平“非常难受,就像自己跟另一个自己在打架,简直坐不下去,只能在禅房里烦躁地踱步。”

确实如此,正视自己的缺点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西方谚语说:“战胜自己内心的人,比战胜一座城池的人还伟大。”

反省是冠军的早餐

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也具有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缺点。也就是要求老实人要经常反省自己,并从反省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反省是心灵镜鉴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它涵盖了我们整个生命的全部内容。小到个人,大到全人类,从内在欲求到外在言行,无不在反省的范围之中。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过,“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上扛着一个褡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

反省是一种“升级力”。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升级的过程。有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备自我反省的精神,决定了能不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是否能够不断地学到新东西,能不能成为冠军。

面对一次次的磨练,老实人只懂得抱怨他人或环境,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聪明人则愿意以自我为改变的关键,不断反省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不断升级自我能力,不断向他人学习成功的经验,成功也就一定在前面等着,而冠军之位也不远了。

要做到真正的自我反省,就必须用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在生活工作中能够不出任何差错,但是人无完人,任何人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甚至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时必然会出现一些失误,关键是在面对这些失误时采取的态度。如果一旦出现失误,或者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怨天尤人,都是不可取的。要在错误中寻找问题,并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才是正确的反省。在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反省之后,要不断改进自我,坚持不懈,反省才能起到作用,才会成为冠军的早餐。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因为,在反省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心智不断提高,一个人的心灵不断升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解决问题、处理麻烦;在不断失败和挫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哪些地方需要不断纠正和改善。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自我否定精神的人。自省的第一前提,就是要勇于认错,每个人都会有错误和缺点,有了错误,主动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既不自负自傲,也不过分谦卑,认真反省自身缺点,从而不断改进自己,追求卓越。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同样也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他们总是寻找自己的不足,力求改正这些不足;他们总是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批评中汲取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他们不会害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因为他们知道自我否定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在自我否定的背后,他们实际上有着充分的自信,相信能够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只有具备以上反省能力的人,才能够借此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如果我们在不断反思自己所处境况的同时,还能够努力寻找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出失败的教训和不完善的根源,并全力以赴去改变,我们就可以脱胎换骨,就可以不断升级自我,从而巧妙地运用反省及创新的能力,成为获得成功的聪明人。

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不平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从来不把我放在眼里,好像没有我这个人一样。明天我一定要当着他的面把文件扔到地上去,然后辞职再找一个工作。”

他的朋友反问他:“你现在对这个公司从事的贸易种类都熟悉了吗?对他们客户的情况都清楚了吗?”

“那倒还没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现在离开的话,他也不在乎,你不如好好地把你们公司所有的贸易种类、客户情况都搞清楚,把办公室的日常工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建议,“就把这个公司当成是一个免费学习的地方,等你什么都熟悉了,再一走了之,那不是更出气吗?”

这个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他回到公司之后像变了一个人,为了尽快离开,他利用每一点闲暇学习业务知识,连去复印材料的路上都会一边走一边研究文件的写作方法。

一段时间以后,那个朋友又遇到了他,问道:“你现在可以实施你的报复计划了吧?”

“可我发现最近以来我的老板越来越重视我,我已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他的朋友笑道:“我早料到的!原来你天天为老板不重视你而生气,业务上不出色也不肯努力学习。现在你排除怒气,痛下苦功提高业务水平,自然会吸引老板的注意。只知道抱怨老板的态度,却不会反省自己的能力,这是人们经常会犯的毛病啊!”

不要总是从对方身上找原因,觉得对方对不起你,很多时候是因为你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所以才会有抱怨和不满,甚至想要选择逃避。

在静观中取得进步

人生需要反思,也必须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明天,为了成功,为了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反思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品质,它能使我们清醒。反思过去,可以使我们明白错误之处,反思也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不会错过即将到来的机遇。

自省、慎独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很长时间以来,对人们的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也正需要自省的精神,不断克服缺点,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那么,到底怎么“省”呢?数百年来,许多宗教人士都在使用静观的方法修身养性。

简单说起来,所谓静观是指在静中开始和结束的一种方式,是完全来自自己的一种自省反思活动,一般经验多于理论,直观多于推论。从心理学上来说,静观就像一个人对美丽事物产生的顿悟和欣赏的美学经验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要坚持静观的心态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静观是伴随你成长脚步的一个长期过程,每一次静观都是对你自己心灵和行为的剖析和检测。在不断的静观中,你会发现身上的陋习和人性中的痼疾,经过静观你也可以不断将它们抛弃,不断超越自己。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追求和超越。如果没有认真总结自己的过去,可能就无从评价自己的得失,那么超越也就无从谈起。静观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审视,更是一种调节。在你低沉的时候,不要悲观,你会看到光明;在你为成功兴奋的时候,不要狂妄,你会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把握合适的尺度,调整合理的心态,你才会左右逢源,审时度势,不断前进。

自省,在每一天工作结束时

对自己做错的事,知道悔悟和责备自己,这是自我提高的原动力。不反省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不悔悟就无从改进。

著名作家李奥·巴斯卡力写了大量关于爱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据说,他之所以有这样卓越的成就,完全得益于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

小时候,每当他吃完晚饭时,父亲就会问他:“李奥,你今天学了些什么?”李奥就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告诉父亲。如果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他就会跑进书房拿出百科全书学一点东西告诉父亲后才上床睡觉。这个习惯一直维持着,每天晚上他都会拿十年前父亲问他的那句话来问自己,若当天没学到什么东西,他是不会上床的。这种自我反省的方法时时刻刻刺激他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思想,不断进步。

一般地说,善于自省的老实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为他们经常仔细检视自己,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从外面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为最佳的选择,这样做就可以真切地了解自己。

对于工作中的人而言,自省主要是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对于自己工作中所犯的错误,不会检查、不会纠正、不把自己的短处补上,那么你学得越多、前进得越快,留下的漏洞也就越多,最后“千里长堤,毁于蚁穴”。

要养成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好习惯就要培养自己的自省意识。

首先,培养自省意识就得有自知之明。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自知之明,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且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如果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就会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把自己估计得过低了,就会自卑,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准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经常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的时候畏缩不前。所以,要自省首先就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其次,培养自省意识,要抛弃“只知责人,不知责己”的劣根性。

人们在寻找借口推卸责任时,其背后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丧失对工作的兴趣、懒惰、对老板心怀不满、把工作当成苦役、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当然,这些情况也有共通的地方,比如说:有的人是一直懒惰;有的人则是因为对工作不感兴趣而懒惰。

找借口逃避责任的人可能侥幸逃脱。他们因逃避或拖延了自身错误的社会后果而自鸣得意,却从来不反省自己在错误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成功的老实人能够时时进行自我审视,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经常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一个成功的老实人是一个善于自我反省与自我分析的人。所以,你不妨在一天工作结束时,花些时间审视一下在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到什么地方去了,遇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等等。沉思一下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希望再做什么和希望不做什么。一定要尽可能生动而形象地记住那些相关的事件,记住颜色,记住情景,记住声音,记住交谈内容,记住经历。

如果你觉得自己潜力很大,本来可以干出更大的事业,那就要想想自己的问题了。

不过要提醒一点:不断追求进步、突破局限是对的,但也不能盲目往前冲,否则会连眼前的成就都守不住,那就得不偿失了。

杰克·韦尔奇认为:“员工的成功需要一系列的奋斗,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而不是一蹴而就,但是拒绝自满可以创造奇迹。”

只要我们能够时常进行自我检讨,而不是一遇到麻烦就找借口推卸责任,就能培养起正确的工作态度,逐渐成长为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

人无完人,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唯有反省,才不致迷失,才不会做错事。要想快速成长,就应该把反省当成每天的功课。

5.老实人耻于言利:

是你的就要积极争取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信奉“中庸平和”、“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前辈也一直这样教导我们。过去我们奉行它、遵循它,从中获益匪浅,自我感觉也很好。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生存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敢争敢抢,敢说敢干(当然,这种“争”和“抢”必须在遵守国家法令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公平的游戏规则进行)。如果不与时俱进,不懂得如何展现自己,一味忍让,逆来顺受,那么你不但什么也得不到,而且还可能吃许多“闷亏”!

小白应聘面试时错误地透露了她当时的薪水,结果公司给她开出的薪水跟客户经理的一样,实际上就是她以前的头衔、以前的薪水。作为回应,小白准备了一番论据,说明她为什么值更多的钱。例如,在以往工作中同许多大客户建立的关系对公司会有价值,因为她会带来新的客户。这样她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她的专业技能,还有她的关系资源。她用很多理由证明,为什么应该把她聘用为高级客户经理,应该有更高的薪金。可惜,他们不买她的账,只把她的基本工资和签约奖金稍稍提高了一点。

小白不愿意放弃在这个公司的工作机会,虽然知道应该给她更高的职位,但她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几个月之后,她的老板告诉她:“祝贺你,你被提升为高级客户经理了。”小白问什么时候给她涨工资,老板说提职就是对她的认可。小白谢绝了,说她愿意继续保持原来的头衔,除非她的薪水与新责任相匹配。两周之后,新工资来了,新的头衔也来了。

那次经历之后,小白一直坚持一个原则:要是报酬不改变,她不会接受更大的工作责任。相反,要是经理们跟她谈话要她担任新的职务,她会这样说:“好呀,我很有兴趣,不过想谈谈我的各项补偿措施。我想这份新工作相当于主管级别,那我的薪水和股份会有什么变化?”她的话表达了对晋升的接受,还有她的自信,自信自己应该得到更多的报酬,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报酬。她常常会接着说:“您跟人力资源部咨询一下,问问这样的职位薪水最高能涨到多少?”小白不记得有哪一次她这样问而没有得到回复。

在沿海的某家船厂,职工卜明利用自学的企业管理理论为企业建立了一整套产、供、销管理流程,并且用自学的计算机编程技术编制了一套信息管理软件,规范了企业管理流程。这套可抵“十万雄兵”的信息管理软件在不断完善中支撑了企业十年之久。它的重要程度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了它,直接的后果就是船厂运营瘫痪。

可卜明是个老实人,他的本职工作是生产管理,这套软件是他利用业余时间,用自己家里的电脑编成的。十年里他没有跟企业要过什么,企业也没有额外地补偿过他什么。

2008年初,大概是他的领导有点过意不去,帮他在总厂申请科学技术进步奖,结果只得了一个QC小组成果级的四等奖!更可笑的是,总厂竟然用了非常正式的书面方式通知他,他编的这套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属于“职务发明创造”,软件所有权属于工厂,而非他个人!

前面说过,卜明的本职工作是生产管理,他不过是利用自己的业余爱好(计算机编程)编了这个信息管理软件。卜明却仅仅因为没有争取、没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无偿地提供给企业使用,结果就成了“职务发明”了,软件所有权莫名其妙地属于了工厂。

不争不抢吃闷亏

《红楼梦》的大观园中,有一个老实懦弱的小姐,她就是贾迎春。

迎春平日不善言辞,不喜欢出风头,时时处处与人为善。让人又气又好笑的是,她的乳母偷了她的首饰去赌钱,她都不敢追问。事发后,乳母的儿子玉柱儿的媳妇还要欺负她。丫鬟为她抱不平,争吵起来,她劝阻不住,便“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

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司琪出事,要被赶走,求她说情,她也不敢去。

迎春的忍气吞声最终发挥到极致,便是被父亲随便嫁给了禽兽般的孙绍祖,她也听之任之,结果“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从贾迎春身上,可以看出老实人胆小怕事、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特征。很多老实人在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宁愿自己付出代价也不敢讨还公道,更不用说替社会伸张正义和主持公道了。

老实人有任劳任怨、不斤斤计较的一面,但也有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一面。刁钻之徒之所以屡屡欺负老实人,正是老实人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导致的后果。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看见有这样的老实人:本本分分,规规矩矩,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生活中严谨自好,各方面都达到了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在领导眼里也是很听话的人,在群众中的形象也是公认的好。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却总是吃亏。这种现象看似不正常,但却很普遍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久而久之,反倒成为正常现象。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这与其羞于争取自己分内利益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

面对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老实人不敢争取,间接地源于其观念上的束缚。

老实人误以为不争不斗是获得利益的最好方式,最安全、最可靠,也最合理。这在计划经济下可能是对的,因为那时即使争斗也没有效果,只能适得其反。但是在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大不相同了,不敢争取、不去争取就不会有机会送上门来,更不会有免费的午餐供你享用。

有些老实人不敢争,直接的原因就是害怕承担后果。他们囿于“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遭烂”的观念,“怕”字当头,害怕受到伤害,害怕承担责任,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争不敢抢,不知道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一味忍让,逆来顺受,始终处于一种躲避退让、被动挨打的地位,眼睁睁地看着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一点点地侵害,而自己只有吃“哑巴亏”的份。这就在客观上为不良用心者创造了条件,容易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往往招致他们得寸进尺、肆无忌惮的攻击。

老实人有着错误的利益观,他们极端重视道德和规则,认为自己争取利益这件事本身不符合以道德为核心的道德标准。而对道德标准的遵从,老实人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遵守原则,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想要的结果,争夺、斗争是对原则的一种违背,因而是不道德也是不可取的。老实人总是以不争为高尚,以争取为可耻。认为只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绩,群体(包括组织和领导)自然就会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去争。

老实人还总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争”便是不道德,因为道德的行为是讲究无私奉献,只讲付出、不求索取。但事实上,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是一个与道德无关的问题,按劳分配、等价交换是天经地义的公理。而老实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以道德感来评判一切事物,并以此决定自己的行为取向,因此,在他们眼里,争取利益就变成了一件不具道德优势的事。

还有些老实人,也认识到了应该争取一下自己的正当利益,但苦于无计可施。因为在争利的过程中,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势必要运用一些超出群体规范的技巧和手段,而这一点恰是老实人最不能接受的。于是,在某种程度上,老实人把争利的过程与小人行为等同起来,这样,争取自己的份内利益,就不仅是不必要、不具道德优势的举动,而且更成为可耻、可恨的事。

老实人不争不抢,也就不善于表现自己,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就常常不为人所知,给人的印象很平常,既引不起领导和上司的注意,也不会受到同事的欢迎。在一个群体或团队里有他不多,缺他不少,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提拔重用肯定与他无缘,加薪晋级也可能没有他的份,他不得不吃“生存空间”的“闷亏”。

老实人不敢主动参与竞争,不愿意也不可能加入任何利益团体,缺乏给别人带来实惠的能力,而给别人带不来好处的人,在整个人际关系的链条中就会出现缺失,直接的后果就是办事不畅,路子不顺,吃人际关系的“闷亏”。

不少老实人在群体或团队中没有什么地位,在经济利益分配过程中就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被动地等待组织或别人的施舍和安排。但现实生活中经济利益毕竟是有限的,而人们对经济利益的欲望往往是无限的,所以,他们常常处于一种任人宰割的地位,别人吃肉他喝汤,有时别说喝汤,可能连气味也闻不到,注定要吃经济利益的“闷亏”。

面对这种结局,想不开的老实人当然会生气、抱怨,即便是想得开的,也不过是以精神胜利、道德优越聊以自慰。

其实,争取利益并不是坏事,毫无原则地放弃利益也决不是善行。懂得利益的本质和利益的获取,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对社会进步也将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在某期刊上登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到美国没多久的韩国人去一家韩国餐馆进餐,不巧遇上了劫匪。

劫匪拿着一把刀子指向老板,老板颤抖着把钱柜里仅有的两百多美元现钞全给了他。

劫匪顺利得手,扬长而去。这位韩国顾客问老板为何不报警。老板说报警没有用,警察至少要半个小时才到,那时劫匪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韩国顾客不相信老板的话,因为他听说美国警察工作效率很高,案发三五分钟即可赶赴现场。为了证实老板的话,他当即打了报警电话。

果然如韩国老板所言,等了半个小时才来了两个警察,慢慢腾腾地做了一下笔录就走了。这位韩国顾客义愤填膺,大骂美国警察渎职。然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韩国老板竟然帮美国警察说话:

“这也不能全怪美国警察,怪只怪我们自己当初不争气。说句良心话,美国警察还是很不错的,既称职又不受贿。别的地方发生抢劫案,警察总是在三五分钟内赶赴现场,就我们韩国餐馆例外。”

“那就是说,美国人真的歧视韩国人呀!”这位韩国顾客更愤怒了!

“那倒不是,美国人的种族歧视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严重,造成目前现状的还是韩国人自己。早期的情况不是这样,韩国餐馆遭抢劫时,美国警察也是在三五分钟内赶赴现场,当场把劫匪抓住。可受害人害怕报复,居然不敢站出来指证劫匪,警察只好把抓到手的强盗当场放掉。于是美国警察对来自韩国商人的报警不再热心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这个状况。”

韩国顾客惊得目瞪口呆,问:“这里别的商店也在光天化日之下遭抢吗?”

“有是有,但很少,劫匪看到韩国人老实,好欺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般只敢抢韩国商店,因为抢别的商店风险太大。外国人不怕事,不但当场报警,还和劫匪搏斗,劫匪在得手之后很难安全逃脱。尤其是犹太人开设的店铺,劫匪更是不敢问津。犹太人在遇劫之后不但即刻报警,还督促警察办案,如果认为警察办案不力还会合伙出资悬赏缉拿劫匪。碰上这样的硬对头,劫匪只好自认倒霉,唯一的对策就是不抢犹太人……”

古往今来,之所以会发生许多非理性暴力事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忍气吞声的老实人太多!如果没有忍气吞声的老实人为暴徒提供极好的生存环境,暴徒就没有容身之地了。

谈利色变无“钱”途

老实人只交合得来的人,他们不会出于某种利益关系主动结交某个人,更不会为了结交某个人而去请客、送礼、虚于周旋。老实人是耻于言利的。在他们看来,君子信义,小人才言利,利益关系是庸俗可鄙的。老实人惯有的一句口头禅是:“那些溜须拍马的事咱做不来!”而一旦自己的正当利益得不到维护、束手无策时,又只能感叹:“咱太老实了!”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想做成大事,必须要借助团体的力量,利益共同体正是为了实现团体内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我们每个人工作的单位都可算作是正式的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人际交往建立。这种非正式的利益共同体往往比较松散,甚至也没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团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交利益关系就是要融入到某一利益共同体内,利用群体的力量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老实人不结交利益关系,就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保护,往往成为利益争夺的牺牲品,无“钱”途可言。

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离不开寒暄、应酬。老实人往往认为这些行为既虚伪又浪费,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不屑于实行。殊不知,这些表面化交往对于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一开始这些交往不具有什么实际性的内容,但却是进一步深入交往的基础,正是在这些表面化的应酬之中,人与人之间加深了了解,也增进了感情,人们通过彼此观察寻找到值得结交的对象。老实人不懂这个道理,不愿与人接触,害怕社交应酬,就不能找到可靠的朋友,不能为自己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养料。

忍气吞声害处多

老实人“不争”的道德之举,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些后果从客观的立场上来评价的话,甚至还有很不道德的因素在内,这大概是老实人始料不及的。

就个人而言,不去争取应得的利益,往往会有以下后果:

第一,使自己的生存能力显得不足。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俗社会中的平凡人,要活下去,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获取不足,生活就会出现困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道德正义感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吃饭问题。如果羞于争利,使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况且,这种影响并不单单涉及到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到影响。

第二,对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老实人有理想、有抱负,有公正心和正义感,这很值得提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楼台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做积淀。如果羞于争利,就等于少登了一个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会错过一系列的机遇,很可能相当于少登了十几个、甚至上百个台阶。无疑,这对老实人事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自己该得之利而未得到,会影响情绪和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自是不可避免的,这当然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还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后果。

不争应得之利,反使不应得者从中获益。实际上,老实人只讲独善其身,不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也是对“恶”的一种纵容,客观上造成了助长不正之风的结果。

不争应得之利,会使不公平的行为逐渐演化为不公平的规则。世界上并无绝对的、天生的规则,一切有关人类行为的规则都是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同一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后,就会变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再经过长期的、大范围的实行,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规则,对人产生外在的强制力。老实人不去争取自己的应得之利,而不应得者却大得其便,获利甚丰,这就构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在以后的类似行为中,老实人可能仍旧不能获得自己的那部分正当利益,而不应得者再次从中获益,久而久之,不正常就成了正常,不公平的东西则固化为社会规则的一部分。这样,老实人的忍让和退缩,就不仅仅是一种不利于己的行为,而更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举动。自然,在这其中,老实人将成为更大的受害者。

这就需要我们对社会运行的真实现状做客观审视。可以说,现实并不理想,因为人本身就充满了缺陷。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点,社会上总存在着大量超出正常状况的争取私利的情况,并且他们往往能取得成功。这些现象,从短期来看是不道德的、反进步的,而从长期来看又为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动力,因此是难以根绝的。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样一个组织或群体,可以彻底贯彻某种公正的原则。

要懂得争取自己的利益

在世人眼里,老实人似乎就是“吃亏”、“受气”的代名词。老实人仿佛是一群失去自我利益的人,他们似乎永远把自己的某些应得利益拱手让人。老实人可能会由此感叹命运的不济或是社会的不公,然而,塑造自己的弱者形象、铸就自己惨淡人生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实人自己。

面对如此无情的现实,老实人该怎么办?是忍气吞声呢,还是奋起一搏呢?当然是要拍案而起,绝不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老实人应该冲破自己僵化静态的道德观,真正认识到确保自己的分内利益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它不但有利于老实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社会公正法则也是一种切实有力的支持和维护。只是盯在一事一行的道德上,那只是小道德,而使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是大道德、真道德。如果每个人都不做弱者,不做牺牲品,敢于争取自己的应得利益,那么,坏人就会无食可夺、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假公济私了。也只有这样,天下才会更加太平,社会才会更有秩序,老百姓才会活得更加心情舒畅。可以说,确保自我正当利益的实现,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

好人要做,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一味地容忍只会换来别人对你更大的伤害。 vF4jyqt9hq2fcLwr6yZFI94NTL9h5CJ7Wz6e9C3yeZ73PqwcIcv5/KUSihpLM3F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