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魅力远胜于权力——成大事者的魅力塑造

技巧1做事先做人,成事先修身:

培养卓越领导素质

中国有句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确,在相当多的组织中,一直存在大家视而不见的事实:70%的功能型主管普遍缺乏领袖魅力和领导才能。

一名真正优秀的领导,其内在品性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

首先,他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做人必须既有原则又有灵活性,有才无德难得人心,也不会成大器。

其次,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具有雄厚的知识基础,一个人才不会被社会中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做出科学的决策。在现在的知识经济大潮中,一位优秀的领导不仅仅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广博的知识结构。

第三,要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能在巨大的压力下正常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四,领导者应当是一个性格成熟、情感热烈而稳定、待人接物合乎本性而又合乎情理的人,近于古语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领导不是超人,我们不能指望他完美无瑕。但领导作为企业的掌舵人,理应给员工树立起一个典范。领导人的品德包括两方面: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从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个人品质的角度出发,正直和诚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二是职业道德,这是从领导作为一家企业的指挥员的角度来考量。

美国管理学会(AMA)曾做过一项调查:由大约1500位管理人员列出他们最欣赏的部下、同事和领导所具备的品质。

他们总共列出225种品质,经研究人员整理后,归纳为15大项,包括:

1.气度恢宏(胸襟开阔、有弹性、能包容人)。

2.有才干(有能力、有效率、做事彻底)。

3.能与人合作(待人友善、有团队精神、肯配合别人)。

4.可靠(值得信赖、有良心)。

5.有决心(工作勤奋、有干劲)。

6.公正(客观、前后一致、民主)。

7.富于想像力(有创造力、富有好奇心)。

8.正直(可信、有人格)。

9.聪明(灵活、善于推理)。

10.有领导能力(能鼓舞士气、能决断、能指明方向)。

11.忠诚(对公司或对政策忠心)。

12.成熟(有经验、有智慧、有深度)。

13.坦诚(不拐弯抹角、率直)。

14.能体谅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

15.能支持别人(能了解别人的立场并提供协助)。这15大项中,属于道德品质范畴的有(4)、(6)、(8)、(13)、(14),属职业道德范畴的有(1)、(3)、(5)、(11)、(15)。

同一调查表明,这些被调查人员认为领导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一是“正直”,二是“有领导能力”,三是“有才干”。

正直和诚实是领导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美国政府曾做过一项针对领导素质的调查,曾要求接受调查的人就不同特点或能力对公司事业前途造成的影响力打分数。被调查者都是公司管理人员。结果表明,“诚实”这种品质的得分最高,75.2%的人认为“诚实”对事业前途“极有影响”。“正直”和“诚实”,这是起码的道德准则。

现代公司领导方式的发展趋向表明,传统的权力观念已经动摇了,靠个人的一言九鼎和威吓欺诈等手段不能适应管理要求,领导行为愈来愈需要在被领导者受到吸引和感召的前提下进行。领导要和自己的下属之间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勉励的关系,正直和诚实取代了虚伪和奸诈,道德的约束取代了不道德的、不把下属当人看待的凌辱和弹压。领导者以诚待人,别人也才会以诚回报。这样就会形成畅通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隔阂和信息传递阻力。

领导的道德品质在公司内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上行下效,传染性极大。往往存在这种情况:一个道德修养好的人,能感染周围一大群的人,形成正直的风气;反之,原本好端端的团体,来了一个品行不端的“头儿”,过不了多久,就会春风散尽而邪气弥漫。因此,高明的企业领导人,总是很注重自己的道德约束,注重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注重处理与同事、下属、家人的关系,保持一种较为完善的风范。

道德水准的高低同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有关。最高道德水准就是富于献身精神。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就不能仅从道德方面分析他,他的行为是受其绝对利己主义的信念支配的。同样富于献身精神这种道德风范,也是和一个人以社会为公、以天下为公的理想分不开的。崇高的目标导致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又会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领导的道德观念直接决定了他对别人的看法。自己是正直、诚实的,抱着“善”的观念看待下属,才会对下属怀着真正的关心、鼓励和同情心,才会在公司员工中形成一体化意识。把别人都看成是十恶不赦的罪犯、歹毒阴险的小人,行为上会有所体现,这样,人心涣散,容易造成下属对领导的猜忌、背离。人心向背是组织涣散,事业难就的根本,丧失了人心就丧失了一切。

道德对于领导来说,不是装潢,不是矫饰,不是自欺欺人的光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需要以心换心,以正直换取信任,以诚实赢得尊敬,以无私获取追随,以高洁征服人心。领导不是天使,但应该具备一些天使的品质;传统的领导人运用权力的方式,已逐渐被现代社会结构所唾弃。现代领导的位置,应该是有才且有德者居之。

有人曾说:“统治规则和真正诚实是不相容的。”我们说,合作规则恰恰需要真正的诚实。

技巧2领导的根本在于经营人心:

把握人性的技巧

任何组织都是由“人”所组成的集合体,任何组织不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到何种程度,绝不能把人与机器用同样的方法去管理。因此,一个管理者,必须从人性的持点出发,从心理的分析知道其行为的原因,从外部的刺激反应了解他需要满足的层次与内涵,进而多关切、多尊重,藉以激发其生命共同体的团队精神,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

埋头苦干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作为一名管理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成功的管理者应当是一个“领头羊”的角色,他们的价值就是把一群人带动起来。

心理学家莫利儿曾说过:“人是心理的动物,其情绪、价值、思考、意念和抉择莫不被环境、教育和经验所左右。”因此,管人的核心在于如何经营人心。而这一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在这里,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之道。

组织的主体是“人”,人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事务的观点不尽相同,对利害的反应也不一致,其心理的变化、情绪的高低,都将会刺激其行为。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事的调适,也都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招致许多非常情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衡量的纷扰,故“管理”与“心理”二者之间,实是有一种互动的因果关系存在。

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比较复杂,不能忽略其对管理的情境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体现了管理与心理的关系。所谓行为,是代表个人肉体与精神上的各种动作。其产生的基本过程,依据行为科学家李威特的说法:“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总是因先受到某种刺激,才引发某种需要(即行为动机),而产生某种行为。”从需要到达成目的的行为过程中,一般都会伴随着一种心理学上所称的紧张状态。故欲了解一个人的行为,通常都可从他的眼神、脸色,或一些心理现象中察觉。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无一不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念和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所做出的。换言之,人的行为是有原因、有动机、有目标导向的。

传统的管理理论,将职工当作管理的工具,把个人在工作上的种种努力视为当然,并不认为个人的心理因素对管理成败存在影响。事实上,组织既是由“人”所组成的集合体,任何组织不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到何种程度,绝不能把人与机器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因为“人”毕竟是有灵性、有意识和心智存在的高等动物。

因此,一个管理者和组织,必须以人为本,从心理的分析知道其行为的原因,从外部的刺激反应了解他需要满足的层次与内涵,进而多关切、多尊重、藉以激发其生命共同体的团队精神,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和组织。

技巧3权力不会自动点燃你的魅力:

激发下属追求欲的技巧

优秀的领导才能,特别是个人的魅力或影响力,比他的职位高低和提供优越的薪资、福利来得重要许多,是真正促使下属发挥最大潜力、实现任何计划和目标的魔杖。

用什么影响下属

在一个报告会上,一位著名企业家说:“一流管理者无一例外地都具有一种罕见的人格特质,他们不但能激发下属们的工作热情,又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浑身散发出吸引人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带领团队屡创佳绩,拥有一连串骄人的辉煌成就。运用奖赏与强制力来管理,也许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领导魅力,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喜爱,尽最大的努力以影响和争取下属的心。假如你们之一谁能做到这点,谁就能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人,而且也可能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下属为什么为他的主管或组织卖力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主管所拥有个人魅力像磁铁般征服了下属的心,激励他们勇往直前。你可能会听到一个下属说:“你和他在一起呆上一分钟,你就能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我之所以卖命努力,完全是因为他强大的魅力,深深吸引我所使致。”

事实上,就一句话:与其做一位实权在手的主管,不如做一位浑身散发无比“魅力”的领导者。就是说主管们需要更多的是令人慑服的魅力,而不是令人生畏的权力。

是否拥有这种魅力,是一个领导或主管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培养魅力,立即就做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成功企业中员工的感受和心声:“我觉得我的主管不能没有我,因为他相当重视我,我愿意为他努力工作”。“他好像是我的父母、兄长、益友和良师,他比别人更关怀、更爱我,而且他愿意负起百分之百的成败责任”。“我的主管让我感到自己很重要,他让我觉得在团体里有归属感”。“他让我很明确知道自己如何可以成功,他告诉我目标和航向,并说服我一起同舟共济。”

可以看得出,除非激发了一个人的工作动机,否则很难让人产生追随行为。成功的领导不在于他的职位和权势,而是绝大部分取决于他有没有具备迥异于人并足以吸引追随者的魅力。

领导魅力是可以培养和增进的!因此不用过分担忧和怀疑自己有无足够的领导魅力。一位心理学家也说过这么一句鼓舞人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一方魅力的沃土,等待你去开垦。”如果你希望增强自己的领导魅力,就努力去学习。

培养魅力从哪里入门呢?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呢?

如果希望成为一位更具魅力的领导者,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培养发展一项吸引追随者的超凡特质——“跟我来”。要使追随者“跟我来”,你必须先懂得如何激发他们的追随动机。这里建议领导者要确实做到下列四件事情。

1.使下属感到自身重要性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重视,身为领导要设法让下属感到他很重要,并竭尽所能满足他们的这项要求。

2.推动你的远见、目标,并说服下属相信你制定的目标是值得全心投入的。

3.想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必须怎样对待别人。

身为领导想让别人追随,就必须关心他们,公平对待他们。

4.为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为你下属的行为负责。

千万不要将责任推给别人。要提醒自己说:“这是我的错,不能怪任何人。”

另外,培养和增进领导魅力,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当你激发了下属的追随动机之后,你还必须确实做到下面三点,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做一个前后一致的人;注意别人,也让别人注意你。

事实显示,有80%的主管很难做到,结果造成员工们离心离德,大伙儿怨声载道,工作成效无法大幅度的提高。这种现象值得注意和警惕。与其提高警惕,还不如主动完善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使自己获得这种令下属为之慑服的吸引力。

技巧4伟大的品格造就伟大的领导:

领导者的大气与格局

养气说是孟子人生修养方法中最有特色的学说,即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养气”实际上是一种锻炼人格意志和身体素质的方法,它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使某种意志信念高度集中、凝聚,然后让其充沛完满,贯注全身。身为领导者,培养自己的气度十分必要。

人们说“造就政治家的,决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品格。”领导者的品格是决定领导人才自身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领导者魅力的重要源泉。夏尔·戴高乐就曾说:“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就像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领导独立战争和组织联邦政府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而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得益于他的伟大人格所产生的巨大感召力和激励作用。身高6英尺2英寸的华盛顿身材伟岸,重约190磅,棕色头发,灰蓝色眼睛,天庭饱满,脸上带着一些雀斑和太阳的晒痕。当他微笑时,几颗有明显缺陷的牙齿显露无遗。他的外貌呈现出习惯于受人尊重和服从,但决不傲慢自大的男人形象。“亲切”和“谦虚”是人们对他的评价。见过他的人经常描述他眼里不时掠过的温柔。“要平易近人,切勿太过狎近。”他告诫他的军官们,“这是赢得尊重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他还教育他的军官们,“要学会宽恕别人的错误,这是你赢得别人尊重的秘诀之一。”

当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时,他率领着部队驻守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历亚。在选举弗吉尼亚州议会的议员时,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同时,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点上,华盛顿与佩恩形成了对抗。华盛顿出言不逊,冒犯了佩恩。佩恩一怒之下,将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闻讯后,群情激愤,马上把部队开了过来,准备教训一下佩恩。华盛顿当场加以阻止,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一场干戈就这样暂时避免了。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派人送给佩恩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赶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佩恩怀着凶多吉少的心情如约而至,他猜想华盛顿一定要和他进行一场决斗,然而出乎意料,华盛顿在那里摆开了丰盛的宴席。华盛顿见到佩恩,立即站起来迎接他,并笑着伸出手说:“佩恩先生,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是我不对,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华盛顿热情洋溢的话语感动了佩恩。从此以后,佩恩成为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

除了平易近人,宽恕别人,华盛顿还有其他品行为他赢得了无数的尊重:他目光远大、心地光明、坚定果断而又谦逊质朴。他一生的行事为人,处处让人体会到他的真诚和执著。他功勋卓著却不贪恋权力,即使在处于权力巅峰、统率千军万马时,他也从来没有自我膨胀,没有任何狂妄的野心。他作风平和,踏实认真,讲话不多,但他的每一次讲话都发自内心,真挚感人,能字字句句打动人的心坎。告别政坛之后,他毅然临危受命,再度应召为国服务,却断然拒绝了总统提名,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证实了他纯洁无私的人格。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他肩负起组建联邦政府机构的责任。他心胸宽广,把美国第一流的人物都纳入联邦政府。为了确立联邦政府的威信,他力求从人的才能和品德来判断选择人才。他对各部官员的选择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受到人民的欢迎和爱戴,第二要对人民有影响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对政府内阁中的党派之争,他总是冷静地用超人的智慧加以调解。对待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的论争,他希望能不带偏见地将对美国有利的观点集中起来。他不想压制别人的意见。他对别人过人的才干,毫无卑劣的嫉妒之心,他把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团结在自己周围,使之造福国家。他主张为人处世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他虽然大权在握,却始终听从良知的召唤,谨慎地使用权力。后人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原来政治家还能够是这样一种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地结合到什么程度。华盛顿犹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拥有或想拥有权力的人,不要在权力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正是他的这种伟大品格,使他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爱戴。所以在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才决定授予他相当独断的军事指挥权,最终帮助美国获取了独立。而在联邦政府成立期间,他被一致推选为第一任总统。在宪政陷入争吵的时候,也正是凭借他的伟大人格,才有效地协调了各派的利益,把各种不同派别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他的伟大品格促成了他的丰功伟绩。

1799年12月,华盛顿开玩笑说他可能看不到新世纪了。不幸这次他言中了。12月14日,他在与世长辞前要求:“不要让我死后不到3天就进入坟墓”。1799年12月14日——这是美国人民至今都没有忘记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晚上10时许,他们的开国元勋、民族英雄——乔治·华盛顿与世长辞了。

据说,罗马皇帝威斯巴西安临终前曾这样自言自语:“唉!我想我要变成上帝了。”倘若这句话出自弗农山庄病榻上的华盛顿之口,那历史该是多么的相似啊!因为,在他死后的近200年间,描述赞美他的诗文,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在这无数的诗文中,华盛顿,这位一生谦逊的人物,被逐渐地推上神位,全身照耀着美丽的、令人难以企及的光芒,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如美国首都那座高达555英尺高的方尖形纪念碑直刺苍穹,使人难以望其项背。

C.P.森姆纳在他写的《华盛顿颂词》中这样写道:

弗农山荫,

将永远是后人敬仰之所;

波托马克河畔呵,

也将永远变为后人的朝圣之地。

历史的发展,不正像他诗中所言的那样吗?

华盛顿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哀痛。昔日的敌人英国也为他的逝世鸣礼炮20响志哀。伟人倒下了,逝去了。但是他毕生奋斗、培植、呵护建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却稳固长存。他那无与伦比的军人勇气,政治家的风范,至高的荣誉感和人格魅力将永放光彩,伟人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华盛顿在他身后留给他的国家和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毫无瑕疵的生活楷模:伟大、诚实、纯洁和高尚的品格,这是所有后来人形成自己的品格时效仿的榜样。他是美国真正的力量源泉,通过他自己在生活的榜样作用和自己所遗赠的品格,他支撑和鼓舞了自己的国家,强化和巩固了自己的国家,使它更为高贵,使它闪烁出绚丽的光辉。

技巧5知人难,自知更难:

领导者要善于自处

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夸夸其谈,自我炫耀;在会议上或到下属中去时,总是自己先说一大通,把别人想说的话都堵回去;这都是领导者缺乏自知之明的典型表现。

领导者善于自处也是甚为要紧的事。古语云,贵不能骄,富不能侈。随着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有些人就会不知不觉地放松要求,骄傲自满,奢侈铺张起来。因此,领导者一定要能把握住自己,要能正确地对待名利、地位等问题,也就是说要善于自处。

善于自处的前提,是有自知之明。

知人难,知己更难。古人说,人的眼睛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因为自己看自己,难免带有主观的成分、感情的色彩。就像有些家长看不见自己子女的缺点或毛病一样,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不够,而是因为被溺爱之情蒙住了双眼,迷住了心窍。从实践中来看,在就任之初,位子尚未坐稳时,领导者通常比较谨慎,能恰当地估计自己。但当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绩,受到表扬、赞扬时,有些人往往就不冷静,容易飘飘然起来。一些领导者因此会变得不谨慎,周围的人都能感觉到。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知彼,不知己,虽称得上是智者,但还算不得是明白人。领导者不但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人,更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具体说来,就是要客观地、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恰当地评价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实事求是地决定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不能做的、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德才水平,都会对自身和领导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有的领导者认为,不要高估自己的形象,不要高估自己的成绩。但也不要低估自己的价值,低估自己的潜力。这样想,这样做,才较为有利。

领导者要做到具有自知之明和善于自处,必须乐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省是察看、检查的意思。自省即是自身的反省,这既是自身修养完善的手段,也是通过修养而达到的一种习惯美德。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毛泽东说:“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季米特洛夫也说过:“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采取措施。”

乐于自省的人是在工作、生活中深思熟虑的人,乐于自省是自觉性的表现。能这样做,便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其进步必然快。古人云:“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一个人只要多做自我反省,任何事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借鉴,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药石之言。自省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言行表现等进行反省,冷静地分析对错得失,明确努力的方向。很多领导者都有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如每天下班后、就寝前“过过电影”,坚持写日记、周记等。有一位老教育家说过:“日记虽小事,然作时多在深夜,追省一日所为,有益于防患未然,悬崖勒马皆在此时。若日日无间断,虽无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

二是从自己的工作对象即周围人和事的反映中,来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形象。心理学家柯里说:“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等都是自我认识的参照点,有心人在下属中随时会捕捉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警醒。这是在下属中照镜子,从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当下属中赞誉之声鹊起时,要会“正面文章反面看”,及时地“返朴归真”,从中找出差距。当下属中有怨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分析,怨言中有民情可察、有民意可知,有时往往是不满情绪的表现。尤其在不足和不良倾向方面,领导者要能做到见微而知著。

三是通过与别人比较来对照、检查自己。孔子所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这个意思。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只有把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以及长处和短处。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就不能有效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要经历一个比较过程的,自省更要能自觉地放开眼界,特别注意向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模范人物学习,因为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更为集中,学习起来目标也更明确。领导者要做学先进、赶先进的带头人。

技巧6处乱不惊方显大家风范:

情绪管理的技巧

自控是抑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动。自控的反面是失控,如感情冲动、表情异常、言行出格,以及平时人们所说的魂不守舍等。

自控不等于凡事都无动于衷,人正常的喜怒哀乐的反映都是理所当然的。领导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对于被领导者的情感、行为能够产生较强的导向作用,这也是一种感染力和驱动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喜怒哀乐要围绕和服从于组织目标,并且适度,即程度相当,不因此而丧失理性。

良好的自控能力是领导者重要的意志品质,也是衡量领导者的涵养气度的尺度。领导者的自控能力包括很多方面。

危机时保持冷静

危机可以锻炼人,也可以毁灭人。工作中的危机和个人的危机,都是对领导者的考验。而且,越是在危机中,“政敌”也就越容易出现。领导者在此时更是慌乱不得。尽晓危难于心,袒露镇静于态,这是危机中需要的领导品格。在生活中常见有两种人,一种是遭遇一点不幸,就捶胸顿足,呼天喊地。另一种是对于面临的横逆,尽管也不免感到痛苦,但决不会因此而失态,更不会一蹶不振。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克制自己,势将招致更大的不幸。即使在面临不可逆转的命运时,也能泰然自若,保持豁达的心境。领导者在部属面前,理应如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在法西斯侵略者兵临城下时,仍照样举行节日庆典和阅兵典礼,不愧为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历史上还有许多英雄,他们的镇静和自尊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令后人钦佩、景仰。

不为内耗所干扰

领导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事情之一是内耗。当人际群体处于某种无序或不协调状态时,其系统内各种力量之间相互抑制和冲突,从而使有用力量减损和抵消。换言之,内耗是一种无组织力量,它瓦解群体的内部结构并削弱群体的外部功能。群体内的争权夺利,争斗不休,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属“树欲静而风不止”。内耗是一个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其中可能有原则性争论不能回避。但既为内耗,大量都是无关大局、摆不到桌面上的无原则纠纷,因处置不当,才演变为内耗,乃至把领导者自身也牵卷进去。因此,对这类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正常的组织途径来解决,另一方面要善于自控。领导者要学会正确对待围绕在身边的流言蜚语、成见,不负责任的、自由主义的小动作甚至于背后的挑拨离间、恶语中伤、人身攻击等等。

大家熟知一句话: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作为政治谋略,很多人对此给以贬义的理解。但在现代社会中,从修养的角度,也可以褒义地理解为,应在小事上谦让忍耐,不要因计较鸡毛蒜皮的事而影响大局。

尽快摆脱坏情绪

专家认为,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前景,短则几小时、几天,长则几周、几个月。好情绪一般对人是大有帮助的,如乐观和自信使人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心境可以把人引向成功。而悲伤、焦虑、气愤、冷漠、失望、内疚或者还有没情绪等坏情绪,其影响就是消极负面的了。它消耗人的精力,使人陷入泥潭,裹足不前。领导者要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尽快摆脱坏情绪,不要被坏情绪支配。

发怒得当,善于制怒

这是领导工作中最普通和常见的问题。在一些关于领导者修养的书籍中,人们囿于固有的思维定势,总是认为凡是领导者,其待人接物永远应该端庄稳重,平易和蔼。发怒与领导者角色的行为规范不符,会损害领导者的形象。有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即使碰到怒不可遏之事,也强迫自己抑而不发,似乎这样才够修养。其实,不发怒与动辄发怒一样,都会贻误工作,损害领导者的形象。“气血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不应当凭个人意气发火,但为真理、正义动怒却是理所当然、必不可少的。在原则问题上、事关重大的紧迫问题上、部属失职渎职等问题上,领导者发怒对当事人具有刺激性和震撼力,对旁观者也有警戒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推动工作的进展。这类动怒是领导者忠于职守的表现。适当渲泄自己的感情,也不能算是失控。

制怒的有效方式是预防。从心理上说,就是对周围的人和事有客观的认识,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希望。只要去掉这些幻想和希望,愤怒便不易产生。作为一位领导者,如果意识到自己要发脾气,就要努力推迟愤怒,比如推迟15秒后再发作。等到下一次又要发脾气时,推迟30秒。这样多次的推迟就是最好的控制,逐渐把不必要的发怒减少到最低限度。

技巧7始终保持光彩照人:

形象与姿态的塑造技巧

最为直观的鉴别一位成功领导者外在形象的方法就是,即看他是否拥有良好的气质,即成功者气质。因为一旦有了成功领导者的气质,你就被赋予了能量与活力,自然而然地由内在散发出一种光辉,也就能更好地发挥出领导和表率作用。

重视面部表情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面部表情能最好地说明人的情绪。从儿童时代起,我们就知道微笑和撅嘴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如果某人微笑着说出有关同事的一条坏消息,那么我们至少会觉得他很奇怪;如果某人汇报一项工程的进展时皱着眉头不停地说“一切都好”,那人们得到的信息是互相矛盾的。

做事有成效的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面带微笑并点头以示理解,其表情略显兴奋以表现出有兴趣。有时迫于形势的需要,他们还会掩饰真实的感情,比如恐惧、嫉妒和失望等。

在西方,目光交流是极其重要的:人们不会真正信任不愿正面直视他们眼睛的人。

应尽可能使自己的目光与对方保持在同一高度。“俯视某人”和“仰视某人”这两个词充分表明了视线高度差的重要性。

领导者的姿态要有力

一位自以为乐观活泼的女士却惊讶地发现同事经常问她“你有哪儿不舒服?”或建议她“打起精神来”。原来她没意识到,是她松弛无力的姿态使她显得无精打采。不久,她就知道,采纳“抬起下巴”这条建议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自信。

萎靡不振、漫不经心或者冷漠,是领导人的大忌,可设想一下,在你的腹部有一根丝线,让它穿过头顶把你拉直。站立时,保持两脚分开约10~20厘米,与髋同宽,和肩膀平行,将全身重量落在脚趾上。

肩膀保持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双臂抱于胸前表示戒备甚至敌对。不要把手插在口袋里,从而分散他人的注意力。应把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坐时,注意不要贪图舒服。许多人养成了瘫坐的习惯,很难改正。坐着时,如果脚不停地抖动,或者身体扭来扭去,坐不稳当,是不耐烦的表现。

弯腰时应屈膝,这不仅是有礼貌的行为(后背不会露出来),而且对保护背部有好处。

请记住,姿态是无声的语言,它在人开口说话之前就传递出了信息,姿态能表明是否对他人有兴趣,是否在意他人的看法,而这种态度对于仪态优雅和事业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领导者必须有自信的走姿

专家说,街头罪犯经常选择那些步履迟缓、行动犹疑不定的人作为袭击对象。罪犯认为,抢这些人的钱包或公文包,和抢步伐坚定有力的人相比,逃跑的机会要多得多。这些罪犯知道,人们走路的姿态从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政界候选人强烈地意识到走姿的重要性。比如说,一位候选人迈着坚定的步伐,以开朗的姿态走向讲台,或者热切地走向人群去和他们握手,人们会认为他自信又放松。投票人、观众及同事经常下意识地受步履稳健的人的影响。

领导者要有充满力度的手势。

一个人的手势就像语言一样,深深地受到个性形成时期的影响。手势也是文化与个性的表现。

1.避免使用令人不快的手势

双手背在身后,挥动拳头或双臂抱胸表示生气,而用手指点则意味着指责。手插在口袋中玩弄小物件是不礼貌的,也是分散注意力和粗鲁烦躁的表现。绞动双手是人紧张心情的表现。这些手势都有其隐含的意义,但大多数人意识不到他们正在做这些手势。建议给自己的行为录像,在录像中的表现往往和现实生活差不多。

2.手势要自然得体

要注意动作自然,使手势与讲话内容一致(不要在讨论第四点时伸出三个手指)。五指合拢,摊开手掌表明开诚布公;握紧拳头则意义相反,有时甚至意味着威胁。

使用手势时手的动作要在腰部以上。面对一大群听众时,手势的动作幅度要大些,面对少量听众时,这样的手势可能有些过于强烈。同时,还要注意变换手势,以免重复。

总之,手势是信号语言的一种形式。尽管未发一言,但仍能有效、有礼貌地与人交流。

技巧8守信,才值得相信:

获得下属信任的技巧

古人云,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威信的方法。不少领导者做的最糟糕的事就是,许了诺又不兑现。他们不珍惜这一诺千金的价值,在听觉和视觉上满足了下属的希望之后,留给人们是漫长的等待,以及最终毫无音讯的失望。

诺言如同激素,最能激发人们的热情。

领导者只有成为守信者才能产生威信,才能获得下属的信任。

《商君书》记载,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制定新的法律。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够坚决执行的,他在京城南城门口立了一根大木,对围观者说:“谁要能将这跟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两银子!”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恐怕商鞅的许诺不能兑现。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诺言,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样一来,人们都相信商鞅说的话。自此以后,在他推行所立的新法的时候,人们都遵守了。

我国古人很讲究言不在多,但必须守信的道理。因为自己守信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一般老百姓讲不讲信用,只是关系到他的人际关系;而政治家、军事家讲不讲信用,则关系到治国、治军的大事。在今天,守信更成为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了人们的信条。

虽然大家都知道守信,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总有些人会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不能遵守诺言。作为一个领导者,尤其应该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者,当下属做了一件很令自己满意的事的时候,总会脱口而出许下一个什么诺言,并且这些许诺大多和升职、加薪有关,让下属引颈期盼。可是也许由于工作繁忙,他说过之后就忘记了,这样会极大地挫伤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甚至,领导者不遵守自己的诺言将会使下属产生对领导的不信任感。得不到群众信任的领导者怎么可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做出优秀的成绩呢?领导者的成功总是和团队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因此不能轻视对下属的许诺,要么不许诺,如果许诺就一定要遵守。哪怕最后领导者需要一定的付出,他也要遵守诺言,否则,失去的东西将会更多。 A8FHdOMSxZa/7qi62sSCWPQMVGO47mNTnJgvG7C6x5f+OH+W+a2aWvutulcN02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