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对联知识(2)

第三节对联的种类和作用

对联的种类

对联分类的标准可以有多种,试举如下:一是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和短联。上下联皆由较多字数组成的对联,称长联;上下联皆由较少字数组成的对联,称短联。第二类主张以全联30字或40字作为长联字数之下限(如余德泉先生之说)。第三类主张以全联60字或70字作为长联字数之下限(如周渊龙先生之说)。第四类主张以全联90字或100字作为长联字数之下限(如常江先生之说)。究其理由,上述观点皆自成一说。相对而言,编者比较倾向于30字或40字之说,因为这个幅度似乎与人们对长短联通常的模糊感觉接近些。但可以说,无论以多少字数来划定长联与短联都显得勉强,尤其是在只相差一个或几个字的情况下,就更显得生硬。实际上,长联与短联属于模糊概念的范畴,没有必要也很难在字数上划定二者的界限。其他文学体裁同样如此,如长诗和短诗,恐怕至今尚无行数上的绝对界限。因此,在选编长联和短联时,只要有了某种相对合理的统一标准,则不妨各自规定,自成一体。

从实践上看,根据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划分比较有意义,因为它与对联的编排体例密切相关。对联划分指的主要就是这一种。因此,编者拟对这种分类提出一点探讨。一般来说,对联都带有题或题赠的性质,因而写作对联也经常被称为题联。编者认为,按对联所题的内容和对象等的不同,大体上可将其分成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九大类。其中,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子类。对联分类如下:

(1)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2)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3)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和专用之分。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4)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做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5)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6)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上述对联的划分没有绝对的界限。但是总的来说,这八大类对联在类型上划分简洁明了,在内涵上概念比较清晰,在外延上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对联,且彼此之间基本上不重合。

对联的作用

对联增加文化积累和沉淀最突出体现在丰富了一大批名胜古迹的文化内涵,并提供了其演变历史资料的见证。例如北京故宫、西安碑林、武汉黄鹤楼等都以楹联众多高妙突显其文化内涵,尤其是成都的杜甫草堂、武侯祠两地不大,虽然都属个人的纪念馆,但却是不挂名的楹联文化馆,里面各时代、各名家、各风格的题联不胜枚举,两地专门出版的楹联集锦和研究书籍可以说是其文化内涵的载体与突出体现。我们从其中琳琅满目的楹联中不仅仅看到的是楹联文化,更能了解到以它为载体的历史与文化沉淀。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对联在它萌芽、孕育和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民间养料和其他文学与艺术精华,在充实壮大自己的过程中又把它所吸收消化的精神与物质转化出来回报社会,对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深远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交际作用

社会交际方面,对句经常作为文人仕宦的社交聚会的游戏方法和娱乐手段,既起了一定的交际作用,又能锻炼才智,提高修养。

2.教育文化作用

对句起到教育启蒙的作用,封建时代的启蒙教育非常注重对仗和对句的锻炼,例如启蒙通用教材《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都是以对仗句式编写的,私塾教育中对课更是当时的基础必修课,以此来锻炼思维、增加知识等。此外,对句在民间流行与活跃也起到了传播知识、活跃思维,增加文化积累的作用,例如很多有资料记载的带有浓烈民间习俗风格的趣对、巧对即是对句在民间传播活跃的反映。对句作为对联的重要源流和分支,它的流行、发展与积累都必将推动对联的发展和出现。

3宣传、斗争、广告的作用

对联的发展与成熟,逐渐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角落,尤其是它在民众的流行,客观上促使对联具有重要的舆论意义和广阔宣传空间。因此,历来对联都被用来充当舆论宣传、行业广告、批判斗争的实际作用。

4.丰富和反映民俗,调节民众精神生活作用

联语,尤其春联从它诞生开始就成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渊深的文化背景。无论是堂联、室联还是节庆联,只要它们一旦流行,就是它们成为民俗以独特的文化载体登上文化舞台的开始。联语的流行和繁盛,一方面深深烙印了我国的民俗文化,记载了时代的历史特征,成为丰富和反映各地、各时民俗风情的生动材料。

对联的流行、繁盛以及它与书法艺术的结合,直接影响了中华大地上一切与文化相关的事物,它既不断充实自身,又同时增加我国的传统文化积累,单单据现有资料的保守估计,我国有记载的楹联数目当在千万副以上。如此巨大的作品数目,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不是诗歌、辞赋、词曲、戏剧等传统文学可以相比的,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是罕见的。

第四节对联的用字方法

一副好的对联用字很有讲究。提炼的字要鲜明恰当,高雅清新,平仄协调,读音响亮。对联用字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叠字格

叠字就是把同一个字接连叠用起来。使用叠字,不仅可以重复加强词义的分量,还可以加强音节的节奏感。如: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2.嵌字格

所谓嵌字格,就是把人名、地名或物品名镶嵌人联语中,并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对联意中有意,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鹤顶格:将一个词的前后两个字分别嵌在上下联中第一个字的位置上。如:

龙涎和菜多佳味;

泉水烹茶有异香。(龙泉)

燕颔格:将一个词的前后两个字分别嵌在上下联中第二个字的位置上。如:

平安传二字;

和乐在三春。(安乐)

3.偏旁部首格

偏旁部首格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按一定的规则巧对。如:

烟锁池塘柳;

灯深村寺钟

4.回文格

回文格的特点是,讲究语言文字的排列技巧,结构上往复有致,顺读倒读,流畅自如。如:

居然天上客;

客上天然居。

5.析格

析字是通过对字的分析和解释,引申出某种意思,以此构天联语,是一种更为讲究的文字游戏。如:

一明分日月;

五岳共丘山。

6.同字异音格

同字异音格是利用汉字复杂的读音特点来巧对。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7.谐音格

谐音格是利用汉字中读音相似来进行巧对。如: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河上”与“和尚”谐音,“东坡诗”与“东坡尸”谐音。

8.隐字格

隐字是指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去,使得联语有言外之意,影射人或事。如:

宰相合肥天下搜;

司农常熟世间荒。

清末大臣李鸿章系合肥人氏,管农业的大臣翁同和系常熟人氏,翁与李同朝为臣。翁讥讽李,李又反唇相讥。

9.异字同音格

异字同音顾名思义是利用汉字的同音不同形来巧对。如:

无山得似巫山耸;

何叶能如荷叶圆。 g5YVkI1oC0dGGPBSEEu3Ev9PuNW1UUWvw78IO3FXyQslqzpgK+9nNpTdKkJMb8A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