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超值金版-中华对联大典
雅瑟

前言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汉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的瑰宝。它是在我国人民传统审美理想和民族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我国人民思想观念和艺术情趣的集中体现,是相关艺术形式互相促进的产物。

对联乃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其形成是由民间点点所成,其精髓之处有待大家去欣赏和研究,去发现和探索。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对联的起源可以远溯到桃符。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除妖的神茶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茶”“郁垒”的名字。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王安石在《元日》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指此事,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但这种桃符只是为了求神灭祸、祈求吉祥,没有独立使用对仗句子的意识,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对联。五代时,符咒和“神茶”“郁垒”的名字逐渐被联语替代。据说,这源于后蜀国君孟昶的一个突发奇想的旨意。后蜀广政二十七年(964年)孟昶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群臣写来写去,孟昶都不满意。最后孟昶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入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虽然这副五言联并不一定是我国的第一副对联,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对联在古代民间很是流行,也成为一种乐趣和文化的体现,可以说对联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幽默,也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风貌和美好愿望。对联与我国语言文字、风俗文化、文学艺术有密切的联系,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几乎是同步发展,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深受古今中外的朋友喜欢,成为一种民族的必然、文化的必然、艺术的必然。

逢年过节,千家万户贴上了各种各样的对联。改革开放以来,对联的创作、应用和研究更是空前地活跃起来。发展至今,对联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红白喜事,开张庆典,对联成了表达感情和烘托气氛的独特载体。现如今,很多研究对联的专著也相继问世,记载对联的史料也非常丰富,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对联会更受大家的关注,因为它记录着我们中国文化、中国前途的精彩。

本书注重“实用”和“大全”,凡是有对联的场合,凡是有对联的时日,都涉及到了。基本上做到了分类全、编目细,涉及百科,包罗万象。在编排顺序上,采用了先短后长并按照音序排列、类别清晰的排列方式,帮助读者对中国对联有一个明晰又系统的了解。

对联文化,源远流长。在当今我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年轻一代中所兴起的“对联热”,也是中国当代“国学热”、世界当前“中国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生动地反映了国人乃至世人回归传统文化的精神诉求。 tYe9B2SIGsFNdJgyPB8EPSlGdNnGRWfDgcorB4kfK7PORMTB6FMqX5dbIc9x+m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