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鉴 神骨1

何为神骨

原典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①存”,神②之谓也;“山骞③不崩,惟石为镇④”,骨之谓也。

注释

①斯:语气助词,无实义,这里指“仍然,还”。②神:与“精神”不是对等的概念,除了有精力旺盛的含义外,更多的还包括一个人经由学识、经历、意志、气质中体现出来的智慧光芒,是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综合体现。③骞:拔去,引申为损、亏,这里可理解为土石的剥脱流失。④镇:用力量压而维持稳定,这里指依靠岩石的支撑而保持固定。

译文

俗话说“稻谷去掉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却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的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比之于人,就是一个人的“神”。俗话也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便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

解读

《神骨》为《冰鉴》之开篇,为全书的总纲,主要论述“神”与“骨”,由此可见曾国藩品鉴人物时关注的重点。曾国藩用了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神”和“骨”的所指。

稻谷的精华是米,米蕴藏在壳内,碾壳成糠,皮去掉了,精华犹在,也才有用。米未随糠去,因而“神”也不会因“形”(相貌等)的变化而有什么损失。“神”与“形”,犹如“米”与“糠”,所以说“脱谷为糠,其髓斯存”。

“骨”外有皮有肉,如高山之上有土有沙。骨骼是人体框架的根本支柱。骨之与人体,犹山石之于沙土。沙土脱落流失,但山石岿然屹立,仍足以见其雄壮。恰如人体相貌,即使有什么损伤缺陷,但骨之丰俊神韵不会变化,仍足以判断人的显达,所以说“山骞不崩,惟石为镇”。

具体到人身上,究竟什么是“神”呢?

“神”在这里指的是人的内在的精神状态,与“形”相对,由人的意志力、注意力、生命力、行动力和气质、风度等构成,比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的内涵丰富得多,往往可通过一个人的外观形态特别是眼睛表达出来。这种内在的精神状态不会因为外貌的美丑、皮肤的黑白而发生变化;也不会因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也就是说,“神”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并不会由于外在的干扰因素而随时发生改变;同时也说明“神”有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可以穿越各种表象(如外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是一种气质性的东西,能在后天的环境中发生一定的变化。经由各种磨炼,如智慧、阅历、才能和信心增长了,“神”也会更加清明精湛,丰厚纯熟。

当然,“神”不是凭空而来的东西,它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形式而独立存在。它必然是有所依托的。古书上曾有这样的诗句:

论神

神居内形不可见,气以养神为命根;

气壮血和则安固,血枯气散神光奔。

莫标清秀心神爽,气血和调神不昏;

神之清浊为形表,智愚贤肖最堪论。

由此可见,“形”是“神”的物质基础和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看不见摸不着的“神”蕴藏于“形”内,决定着“形”的风采和神韵。如果神是“光”,“形”就是太阳和月亮,日月发出普照大地的光芒,而光并不是日月本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观人的时候,观“神”要察“形”,察“形”更要观“神”。曾国藩开篇引用比喻的用意也就在此: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神形兼备,观表察里。这里的“表”就是指人的“形”,即外部形象;“里”就是指“神”及人的内心世界。

关于“神”与“形”,中国传统医学还有“形有助于养血,血有助于养气,气有助于养神”的说法。如果形体完备无损,血液就能够流通(中医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血液流通无阻,气就能顺畅;气一顺畅,神就明清爽朗。可见“神”贯穿在生命的全过程之中,是生命力的重要表现特征。生命力旺盛,气血就旺盛,“形”就表现出勃勃生机。如果血枯气散,就必然精神恍惚,“形”就会委靡不振。而精、气、神、血的稳定性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长时间血不畅、气不顺,精力就不能集中,办事效率自然低下,才能就难以发挥,事业发展也就无望。长此以往,命运的通达骞滞不言自明。观人者凭此下断语,往往能够出言如神。相反,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处于血畅气顺、神安体泰的状态之下,一旦需要,精力马上高度集中,调动激发体内潜能,灵感与超水平发挥就有实现的可能。长此以往,自然事业有成。观人者只要善于抓住这一“信息”,就能够判断如神。

“神”的足与不足,影响到才能发挥,对事业和命运的成败至关重要。

什么是“骨”呢?

依据“天人感应”(或称之为“人体微观宇宙说”)这一基本理论,从局部看整体,对人的命运际会进行判断;从文化人类学方面来看,“微观宇宙说”或“天人感应”的理论有其文化上的意义,也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心理世界的重要坐标。其实,各种相术虽然有迷信的一面,但是也包含了不少古人认识社会和人生的经验总结,具有某些合理的成分。

“骨”的本义是骨骼,后来与相术结合成为相术的一个术语。《冰鉴》中所言的“骨”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那些数量不多的几块骨。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们常常用骨来占卜吉凶,中国古人用相术来占卜命运,也往往从人的形体骨骼入手来探究人的福祸寿夭。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相骨》一章中有“案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无不应者”,可见当时就有通过对骨骼形体的整体观照来判断一个人的富贵贫贱作的主法论。

“骨”与“神”的关系也可以从“形”与“神”的关系上来理解。血肉之躯,或因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或肥或瘦,须发因年龄的增长而由浓变稀,唯有骨是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说,骨的重要在于骨骼支撑血肉之躯,犹如大厦之需栋梁,而且它的遗传、发展往往要积以数代、数十代、数百代人,一个民族的强大、一个姓氏的繁衍、一个家族的兴隆,都是需要强其骨的。因此,古人识人时,看重对骨的观察,也是有一定的客观依据的。只是“骨”与“神”之间,带有让人难以捉摸、难以领会的神秘色彩。一般人往往难于把握,只有在实践中自己去多加体会。

处世活用

《冰鉴》的鉴人之术,其核心思想就是全面衡量,知人论事。曾国藩不仅从人的相貌、言语、行动等方面去考察一个人,还要从方方面面去把握一个人的“神”,从而根据这个人的综合素质委以责任。因此,曾国藩察神识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这也正是曾国藩高于他人之处。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崛樵,湖南新宁人。江忠源本在湖南偏僻山中读书,因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北京,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去拜见曾国藩。当时曾国藩已是二品官员,而江忠源只是一个普通的待进举的读书人。见面后,两人谈得很投机,曾国藩也赏识江忠源的才华。

江忠源告辞时,曾国藩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离去,直到他走出门外。曾国藩对介绍江忠源的郭嵩焘说:“京师求如此人才不可得。”继而又说:“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当时世事太平,在场的人听闻此言都很惊疑。

1848年,江忠源开始办团练镇压新宁县的青莲教起义,一役而定,授七品知县,往浙江任职。1851年,洪秀全领导和发动了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次年,江忠源带兵进驻广西,投奔广西副都统乌兰泰军中,准备狙击节节胜利的太平军。曾国藩知道后,从北京给江忠源写信,坚决反对他投笔从戎,认为他“读书山中”,投笔从戎,“则非所宜”。他还动员朋友劝阻江忠源,认为“团练防守”即为文人本分,他率兵去广西,就是“大节已亏”。

曾国藩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江忠源投笔从戎?有人认为,这是他“爱人以德”,不愿江忠源这样的文人去做武人之事。有人认为,打仗是一个杀人成性的职业,此时的曾国藩还未曾想去当“屠父”,所以劝阻江忠源君子慎择业!当然,更有人推测,曾国藩已经看出江忠源会“以节义死”,不愿看到江忠源去干如此危险之事。可惜,曾国藩在他的家书、日记、通信之中都没有提到过这件事,所以后人只好“推测”而已。

但是江忠源并没有听曾国藩的话,他率军在广西蓑衣渡设伏,与太平军第一次交战便重创太平军,太平军早期领袖南王冯云山即牺牲于此役,太平军实力大损。江忠源首战告捷,从此以善带兵而名闻朝廷。江忠源所率部众也是第一支出省作战的湘军。后来江忠源追击太平军,军功累积,由七品知县迅速升迁至安徽巡抚(官级从二品)。

1853年,曾国藩也开始办团练,江忠源成了其手下的得力干将。1854年,太平天国勇将、翼王石达开率兵迎战湘军。江忠源防守庐州,被太平军围困,城破,江忠源苦战力竭后,溺水而死。

曾国藩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江忠源会“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现在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注视江忠源良久,肯定是在察其“神”“骨”,测其“福”“祸”。

职场活用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中,识人鉴人非常重要。现代职场中关系复杂,人人谨言慎行,因此通过表面的言语或行为来对人进行识别变得不那么容易。不管是对于职场小兵还是身在高位的管理人士,察神观骨对游刃有余地把握职场关系都会有所裨益。

某广告公司招聘两名广告设计师,优厚的待遇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应聘。面试前,众多应聘者全部屏息静气、如临大敌地坐在接待室里。其中只有一位年轻女性始终面带微笑、神态自若。这位女性引起了考官的注意,便调出她的求职登记表一看,发现她既没有广告设计的专业文凭,干这一行的时间也不长。但自始至终,这位女性都保持着自然、自信的微笑。她的自信不由让考官忽略了她的学历,开始关注起她的作品来。由于她的作品创意新颖,风格独特,最后她成为了这个广告公司签下的两个幸运儿中的一名。

是这位女性内心的自信使她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神态自若,也是自信的神态使她有别于其他对手。总经理注意到她,考官也对她产生了信任感,从而对她的作品进行关注,使她能够成功地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在考官面前,为自己赢得了成功的机会。

从这个故事可以得知,“神”是一个人的学识、个性、修养、气质、才干等各种因素构成的内在精神状态。“神”可以通过“形”即个人的言行举止、一笑一颦表现出来。察人观人,通过“形”便可观“神”。

双眼识人

原典

一身精神,具乎①两目。

注释

①具乎:集中于,体现于。

译文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上。

解读

眼神,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智愚、善恶。智则神清气爽,愚则气浊神枯,善则刚正端庄,恶则骄横猥亵。所以《冰鉴》将“眼神”作为判断“神”的第一法门。

眼睛在面部的作用,就像一汪清泉、一面平湖,一定要有深度才能显得清澈、灵动、蕴涵丰富。这里的“深”,不是指眼窝深陷,而是指眼神深邃。儿童的眼神虽然很单纯,没有太多人为的内涵,却明亮、透彻如同阳光照耀下的清潭,这是儿童无邪之“深”;成人历经太多人世风霜,眼神开始浑浊,但真正的智者则依旧睛光凝聚,深不见底。而且岁月在其眼神中留下的不是黯淡,而是无限的魅力,这是成人历练之“深”。

总而言之,睛如点漆、黑白分明、炯炯有神者,定是心地聪明、气象疏朗之人。而眼神浑浊、目光散乱,或如浅溪,一眼可以望到砂石;或如荔枝,仅在核外包裹了一层浅浅的薄绡者,其智力、胸襟就堪疑了。

晋代王羲之见到杜弘治,曾赞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我们无缘领略神仙风姿是怎样的一种魅力,但闭目想象,也可以感受到那种光风霁月的神采!

我们在欣赏一幅人物画像的时候,往往先被画中人的眼睛所吸引。眼睛是心灵之窗,是最传神的器官,人的七情六欲尽可在眼神中表露出来。在现实中也是一样,我们要想知道一个人的想法,看看他的眼睛,即可了解七八分。

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五官之王”。据研究表明,眼睛是大脑神经中枢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痛等各种感受,都会在眼睛中流露出来。

按中医理论,眼睛与肝和肾是相通相连的。一个人肝有病变,从眼睛就可以看到一些征兆。如果一个人双目有神、精光暴露,熠熠生辉,表明肾气旺盛,身体状况良好,是健康的标志;反之,则表明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活力,难以集中精神工作。人们常用“双目炯炯有神”来描述一个人的精力旺盛、机敏干练。

另外,瞳孔的变化也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或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一个人在兴奋、喜爱、感到愉悦时,他的瞳孔就会比平时扩大四倍;相反,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看到的人或事物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因此,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都在传递着一些信息,传递着一个人内心的秘密。

正如文豪爱默生所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通过眼睛,你便可知道面前的这个人是和善还是凶恶、是诚实还是油滑、是喜欢你还是厌恶你。或许他整体上掩饰得很好,但总有那么一瞬间,眼神就可出卖他。

可见眼睛蓄含了人的诸多信息,不但与身体健康,气血流畅有关,还与人的感情、内心活动等都有联系,因此透过眼睛可以准确把握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人的智愚忠奸、贤与不肖,都能通过眼睛看出一点名堂来。

“神”是藏于“形”之内的,形也就是容貌,尤其是眼睛。神与眼睛的关系就像光与太阳。神通过眼睛外现出来,犹如光从太阳中放射出来普照万物,但神是藏于目之中的,犹如光本身就存在于太阳内部一样。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神语言,即可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个人的性格和当时的想法,有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眼睛都是识人的必由途径,是观察一个人各种属性、能力和品质的外在凭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就是《冰鉴》对上述思想的一种纲领性的总结。

眼睛分为眼白和眼黑,眼黑就是瞳孔,而眼白就是瞳孔边上的白色部分。一般来说,眼睛都讲求黑白分明,黑的要黑,白的要白,这样看东西才能清澄明亮。有的人则是瞳孔小,眼白大;也有的人是瞳孔大,眼白小;还有的人眼睛奇形怪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综合这些情况,我们可以把眼睛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桃花眼:眼长,眼尾略弯。眼睛水汪汪的,四周略带红晕,眼形若桃花,睫毛长,眼尾稍向上翘,瞳孔常往上面作斜视,黑白并不分明,眼神似醉非醉,令人有点朦胧而奇妙的感觉。

丹凤眼:特征为眼形细长,眼尾斜斜往上向太阳穴部位延伸,眼皮呈内双,黑睛内藏不外露,神光照人,令人不敢逼视。这种眼形的人往往忠肝义胆,疾恶如仇,见义勇为,路见不平必定拔刀相助,爱憎分明,受恩必报,重诺守信,在乱世可骤然发迹显贵。

凤眼:眼睛细而眯长,黑瞳大,眼睑丰满,大多数是双眼皮,眼尾的皱纹向上翘;眼神清秀明澈,眼光奕奕,精神清冽,颇有威严,大多数出身书香门第,具有优秀的遗传素质;脑筋反应极快,能集中心志从事思想学问方面的研究分析工作,不会透露内心秘密,能照顾别人。可作为领袖人才或为幕僚参谋,但不适宜经商,心性过于温柔慈祥。

瑞凤眼:眼睛细长,瞳孔较为接近眼角,瞳孔上方约有1/3为上眼皮所盖,眼尾优雅地微微上翘,有点笑眯眯的样子,眼光流而不动,迷人而富有魅力,个性温柔,充满温情慈祥,只是好奇心重,容易轻信别人。

睡凤眼:眼睛细长,大半个瞳孔都被眼睑盖住,一副睡眼蒙胧的样子,给人的印象,有说不出的魅力;性情温和,为人聪明老实,做事有始有终;也会为自己打算;不容易招人反感。如果能经常保持着笑容,待人宽宏大量,就会有非常不错的人际关系。

龙眼:龙是我们想象中的至高无上的神奇动物,谁也没有看到过真正的龙,所以只能说是理想的象征。被命名为龙眼的,眼头圆形,眼尾细长,眼睑裂阔,单眼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极具威严,尤其是当有所决心采取行动时,眼光更是光彩四射。

鹤眼:眼睛小而圆,黑白分明,眼神澄澈,深藏不露,昂头视物,秉性傲慢,有点孤僻,喜欢清闲优雅,为人志节清高,抱负远大,真像是鹤立鸡群的品格,所以在急难时能挑大任,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往往名高于位,贵而不富。

孔雀眼:眼睑修长,瞳孔大而黑,位置略近眼角,外表气派非凡,美丽潇洒,个性虽稍趋内向,但待人热情,也很会交际,展现自己的优点,获取别人的好感。只要保持端庄品德,婚姻可望美满幸福,而且名利双收。

燕眼:眼睛稍微细长,眼尾略微上翘,瞳孔较小,上方约有1/3为上眼睑所覆,和下眼睑却若即若离,外表似凹眼,眼白略有红晕,当其翘首仰视,好像漠视虚空,为人极重人情味和信义。性情偏急,老实而胆小,缺乏积极进取的毅力,只会机巧应付了事,虽非富有,但物质生活并不缺乏,凭其聪颖,在青少年时就可能有点名声。

鹿眼:睑阔波长,黑白分明,上眼睑中央部分略为突出,瞳孔位于眼的中央,眼神明润。这种人头脑保守,有点优柔寡断,遇事提心吊胆,往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惊惶失措。

秀目:眉清目秀,清秀可爱的眉毛与眼睛必生在清秀可爱的脸上,这种人智慧高,颖悟能力强,好学,能掌握灵巧的技艺,具有艺术的气质或文学的天分,可以在文化、教育或艺术方面发展。

伏犀眼:眼睛大而浑圆,瞳孔大而黑,居于中央,其中1/3以上隐而未现,但瞳孔分明而有魅力,给人一种意态阑珊若似疲乏的感觉,好像眯着眼的犀牛,因而命名为伏犀眼。这种人,无论男女,都往往聪明高雅、和蔼可亲、心地慈和、善恶分明,做事有始有终,不易受坏人引诱。

三角眼:眼形略像三角,如上眼皮呈弧形,下眼皮呈三角形,记忆力与思考力都很敏锐,或有过人之胆识,所以会有很多人拥护或崇拜;如下眼皮呈弧形,而上眼皮呈三角形,则工于心计,非常现实,如有利益冲突,就不顾过去的交情;还有一种三角眼,上眼皮不是弧形而是直线,下眼皮突出呈三角形,这种人往往很自私、薄情、妒忌、狂热、冷酷、趋于极端。

狼眼:特征是向上翻白眼,眼眶深陷,眼光尖锐,眼神异常,尤其兴奋时瞪人更为明显;瞳孔带黄褐色,常常低头反顾,立眉而视,有着一种欠理性的凶暴眼光,心毒多妒,贪婪好淫。

铜铃眼:眼睛圆得像铜铃,个性非常单纯率直,什么秘密也藏不住,一吐为快,也因此惹出是非麻烦;正因为天真可爱,往往被异性所喜欢;感情热得快冷得也快,可能产生难以处理的纠纷;用钱从不考虑得来不易,不会理财,更不会做生意。

鱼眼:眼睛比较圆,上眼皮靠近眼梢1/3的地方往下垂,好像盖住眼珠似的,眼白混浊不清,没有什么光彩,眼的动作很迟钝。这种人体质弱,好像虚脱没有气力似的,做事都不能彻底完成,但也有讨人喜欢的一面,能够配合别人。

猿眼:眼形圆,眼小而微黄,眼神蒙胧,点面结合,好翻眼睛仰面看人,有小聪明,性多疑,拘泥小节,奸贪狡猾。为人灵活但有勇无谋,如能自求上进、努力工作,可以有成;如果轻举妄动,戏谑人生,贪淫好色,则自我糟蹋。虽有所成,也往往只是虚名一时,成器的少。

猪眼:眼形大,瞳孔也大,但有黑白不明、朦朦胧胧、昏暗无光的感觉;结膜也不够清白,眼白常带黄或布满红丝;眼的四周,皮厚宽弛。这种眼相之人,多身圆体胖,外表堂皇,实系心术不正,吝啬小气,义利不分,而且个性粗暴急躁,无法自制;遇事不喜欢深思熟虑,想到什么就作决定,从不计后果有多么严重,贪小而失大,还自鸣得意。如不谨慎言行戒除贪欲,恐死于非命。

火轮眼:眼如铜铃的名之火眼,至于火轮眼是指瞳孔赤或青,形状像车轮,眼大而神昏浊,这种眼神的人往往不孝,缺乏亲情观念,甚至可能做出大逆不道的行为。这种人宜敬而远之,勿相邻与友。

牛眼:形大而圆、黑眼瞳、多眼皮,鱼尾向上,平时很少眨眼,只是眼神有点迷糊浑浊。为人温和稳健,待人诚恳,且意志坚强,吃苦耐劳,勤俭致富,安定中求进步,虽然大器晚成,却是有福有寿的富翁。

羊眼:是四白眼的典型,眼眶短小,眼瞳也小而微凸,四周见白,眼瞳是淡黑色而带黄,似昏似暗,或急或慢,若蒙雾似的缺乏神采,鱼尾多而乱杂。这种人往往见识浅薄,昏庸愚昧,心肠狠毒,行为懒散,缺乏主见,不辨是非,容易被人利用摆布,做逞强斗狠的工具,既不自知又不拒绝,误触法网,而有牢狱之灾。

蛇眼:眼眶圆小,眼皮厚钝,眼珠黄色而且非常小,几乎可以说是四白眼,习惯瞪视而甚少转动,眼白像充血似的布满红丝,而眼光却像冰似的叫人害怕。这种人头脑聪敏,奸诈毒辣,能掌握机会,对自己的欲望反应迅速。毫无正义感及慈悲心,平时不多说话,貌似温顺,但只要是利害冲突,往往六亲不认;卑劣无耻,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属于智能犯型的危险人物。

无鱼尾眼:眼睛的鱼尾略圆而没有皱纹,因此称之为无鱼尾眼。不像鱼尾,看起来有点怪怪的,并不好看。这种人虽然聪明有才能,但是总不将聪明与才能用于正途;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并喜欢玩弄异性。一生的运气并不好,也谈不上什么事业。

鹊眼:睑裂细长,上眼睑有纹秀而长,呈双眼皮,眼光清冽,如配以小脸形青白脸色,合于喜鹊形象,其人端庄正直,真挚可爱,老实忠良。

眼睛虽然只是人身上的一个很小的器官,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流露出一个人的情感,更可以泄露一个人的心理密码。

处世活用

眼睛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会变成石头,这是将眼睛的威力神化了。

眼睛是心灵之窗,是表达真实情感的器官,眼神中所传递的情感信息是复杂的,有时难以解读,有时回味无穷,有时给人以美感。人心是善是恶,都能从无法掩饰的眼神中显示出来。眼神是表现心理世界的最佳工具,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喜怒哀乐之情,悲欢离合之思,激情缠绵之意,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中真实地流露出来。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自然地运用眼神,自然地流露情感,使情意尽在不言中,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200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的英葡大战中,最抢眼的人无疑是葡萄牙门将里卡多。表现神勇的里卡多在葡萄牙队同英格兰队的点球大战中,接连扑出兰帕德、杰拉德和卡拉格的点球,不仅创造了世界杯单场比赛点球大战中扑出点球的纪录,还帮助葡萄牙队40年后再次跻身世界杯四强。志得意满的里卡多两天后又在英格兰人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他说正是英格兰队队员的眼神让他确定对方肯定罚不中点球。

里卡多在回顾那场大战时说:“我们在罚点球方面进行了大量训练,我能看清英格兰队队员的眼神,他们缺乏点球射门的信心。我努力将罚中点球的信心从他们的眼神中剔除,我想延续他们的点球噩梦。我在那一刻感觉到,我至少能扑出一个到两个点球。队长菲戈说他确定我可以阻挡两个点球,结果我又多加了一个。”

里卡多在2004年欧锦赛四分之一决赛上就曾让英格兰人痛心,当时他扑出了英格兰前锋瓦塞尔的点球,然后亲自操刀命中,将英格兰人“点杀”。

里卡多表示,被英格兰球迷“包围”的一小股葡萄牙球迷给了他莫大的鼓舞。“我不知道应该大笑,还是微笑,或者哭一场,那个场面将永远留在我心里。”里卡多说。

由此可见,眼神反映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即使在一瞥而过的眼神中,也能发射出万条信息,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灵深处的秘密。

职场活用

小王原来在大学任教,工作稳定,收入尚可。但这学期课少,他很想再找份工作补贴家用并体验生活。

招聘的信息很多,小王只看杂志社的招聘广告。在选定了一家自认为比较合适的杂志后,他整装出发,大包里塞满了各种近期名牌杂志,那上面都有他的文章。

上了18楼,走进办公室,求职者排队如长龙。接待小姐一看小王摊在桌上花花绿绿的各种杂志,不由得惊叹:“哇,这么多!”小王敢肯定在所有应聘者中他一定是一枝独秀的,便毫不犹豫地在报名表的“期望月收入”栏里填了6000元。

小王将表递给接待小姐后,接待小姐说:“您有照片吗?”小王摇头,小姐又问:“您的学历证呢?”小王抱歉地笑笑表示忘记带了。看见小姐没有将他的表压在厚厚的一摞表下面,而是直接送进了里间,小王暗想:有实力才有魅力!几分钟后,总编请小王进去面试并问了几个问题,小王自觉回答还算妥当。然后就放心回家等电话了。

可是一周、两周、三周过去了,小王都没有等来消息,于是他只好开始寻觅第二家、第三家单位,然而仍犹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讯。无奈之下他只好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打发时间。

小王很困惑,就询问一个做经理的朋友他失败的原因。朋友听完小王的讲述后,思考了一会儿说:“你知道吗?你是败在眼神上。第一,因为你有职业有收入,在应聘前已经留有退路,所以你的眼神里没有对眼前职位狂热的渴望。试想,你如果明天没有钱吃饭,你求职的眼神会怎样?第二,因为你自认为能力最强所以要价较高,这时,你的眼神里必定含着傲慢,傲慢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往往是轻视制度,而制度恰恰是一个单位成功的保证,领导是没有办法容忍一个才华横溢又傲慢不羁的下属的。”

这时,小王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失败是败在了眼神。

神是一个人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的综合体现,是有质无形的东西,主要集中在人的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故事中的总编和小王的朋友通过眼神察知了小王的内心,可见他们都是通过眼神观“神”的高手!

商界活用

毫无疑问,眼神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是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不管一个人用多么高超的技巧来隐藏自己的性格与内心,但只要一看他的眼睛,就随时能窥视其内心的秘密。毕竟一个人的言语、动作、情态等可以伪装,而眼神是无法伪装的。

1.现实案例与说明

莉莉是国内某知名企业的总裁助理,她常常陪同上司与客户进行商业谈判。

有一次,在一场艰苦的谈判中,双方为价格问题熬了整整一下午而互不相让。最后莉莉的上司决定再作出一点让步,当他把新的价格报出来的那一刻,对方的眼神仿佛亮了一下,不过却在转瞬间消失了。然而这个重要的细节却被细心的莉莉捕捉到了。

“N0,N0,这与我们的要求相差太远了!”对方在报价后随即大声嚷嚷道。很显然对方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仍然是对报价的不满意。眼看谈判再次陷入僵局,莉莉悄悄地通过纸条把她捕捉到了的信息传达给了上司。一个小时后,他们以之前的那个价格拿下了那批货,谈判成功。

事后,莉莉深有感触地说:“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眼神,一个非常细小的细节,成就了这次谈判。商场如战场,不察言观色不能应对客户,对一些厉害的客户还需要关注细节,观察眼神,因为眼神是最不会背叛一个人的情感和思想的。”

在商场中,人们都不免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除了自己对别人以诚相待外,当想要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时,就要注意观察对方的眼神,把焦点放在对方的眼睛上,因为由眼睛来观察人是非常有效的。

人的眼神往往是无法伪装的。一个人处于愉悦、兴奋时,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心灵深处的幸福之花和阳光的灿烂。相反,当他生气、讨厌、消沉时,眼神则是暗淡无光,迷雾充斥着双眼。此外,目光的接触也发挥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不同的心理,不同的目光交流方式有不同的含义。

一旦被别人注视,就将视线突然移开的人,大多自卑或羞涩;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多半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仰视对方表达的是信任之意;俯视他人是有意保持自己的尊严。伴着微笑注视他人,表达感觉融洽。一边皱眉一边注视他人,是在担忧或同情;面无悦色的斜视,表达的是一种鄙意;突然瞪人是在表示一种警告或制止;从头到脚地打量他人,是表示警惕;彼此心存好感的人,说话时更愿意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交流顺畅;话不投机的人相遇,一般都尽量避免注视对方的眼睛,以避免不快。

2.观察眼神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上面讲到的方法应用到自己在商场上的实践中。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注视对方脸上的三角部分,这个三角以双眼为底线,前额为上线。如果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

(1)注视时间。与人相处,若注视对方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1/3左右,表示友好;不足1/3表示轻视;占到2/3左右,表示重视;超过了2/3,则表示兴趣十足或者怀有敌意。

(2)注视角度。平视,适用于与身份、地位相当的人进行平等交往;侧视,含有轻蔑不敬之意;仰视,表示尊重敬畏;俯视,表示对晚辈的宽容、怜爱,也表示轻慢、歧视。

(3)注视部位。短时地注视对方双眼,表示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称为关注型注视;注视对方额头,表示严肃、认真、公事公办,称做公务型注视;注视对方眼部至唇部,是交际场合的常规,称为社交型注视;随意一瞥他人身上任意部位叫做随意型注视,也叫瞥视,表示注意或者敌视。

(4)注视方式。直视,表示认真、尊重、坦诚;虚视,即目光不聚焦于某处,眼神不集中,表示胆怯、疑虑或失意;扫视,即上下左右反复打量,表示好奇、吃惊;环视,即与多人交往时有节奏地注视不同的人或物,表示一视同仁;他视,即与人交往时眼望他处,表示胆怯、害羞、心虚、反感、心不在焉;无视,即闭上眼睛不看对方,表示疲惫、反感、没有兴趣。

(5)注视变化。目光、视线、眼神的变化,都反映着内心情感的变化。比如,眼皮眨动过快表示活跃、思索,过慢表示轻蔑、厌恶;瞳孔突然变大放光表示惊奇、喜悦,突然缩小无神表示伤感、失去兴趣;眼球反复转动表示心有所思。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就轻松多了。眼神必将成为我们在商场上认识他人、察言观色的法宝。我们一旦知道了这个秘密,在经营管理方面就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在以后的事业中,可以少走弯路。同时,我们不单单只通过一个人的眼神去窥透他的心理,视线也是窥探对方心理的一个有效渠道。我们应该做到在与人交流时,观察对方的视线是否专注,注意对方视线的移动频率,留意对方视线的角度。

面部鉴人

原典

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①,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注释

①形骸:身形体态。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

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像士农工商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两扇大门——神和骨,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解读

人的体能相貌,是由骨、肉内外连结而成的,骨与骨的衔接,肉与肉的牵连,骨与肉的内外包合,统一构成了人的外在形貌。由于骨起着框架和支撑作用,因而“骨”相的优劣,成为人的体貌美丑的首要因素。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是人的指挥系统,头部骨骼的优劣,又成为整体骨骼优劣的“首长”。

看相(相貌)不如看骨,一直是中国古代骨相术的宗旨。古代骨相学家认为,人体肩、颈以上总称“头部”,一切感觉器官,都集中在这个地方,占据人身极重要的地位,因此,人的头面部集中了人一身的“骨相”。这些精华与糟粕掺杂的传统民间文化,在缺乏实证科学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成为品人观相的一大指标。正出于这个理论,《冰鉴》有云:“一身骨相,具乎面部。”其实,即使在当今,骨相学尽管已被褪去了神光,但很多人知人鉴事,却无形中受其左右。

“骨”也是曾国藩观人识人的重要方式,“骨”能够作为识人的地方,曾国藩认为“具乎面部”。“骨”怎样传达出“神”,观察起来是很难的,因此常常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实际这并非神秘莫测,只要肯下工夫,在实践中不断体会,总会悟出其中妙处。

要看清一个普通人,须先看其形骸,而观“文人之相”就必须先观察他的“神骨”。所以本书“开门见山”,把“神骨”问题作为第一篇。曾国藩对读书人极度推崇,特意将“文人”与其他人员,如工、农、兵、商区别开来,明确提出“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文人,在古代封建社会主要是指儒士,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勤学习,爱思考,比他人智邃、细腻、敏锐,也更复杂、神秘、诡异,这样就有寒酸、邋遢、文弱等多种变化不定的复杂现象,思想行为上也深受儒、道、佛等多种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他们,“神”就显得特别重要。

至于文人的“骨”与常人有多大的区别,是一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概念,因此,“骨”与“神”相比,就有莫测高深的神秘感。“骨”的神俊丰逸与“神”有分割不开的关系,而且古代文化人轻视体力劳动、远离体力劳动,骨骼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多,与其他人相比,文人的“骨”多多少少不好言明,但应该是区别于一般常人。因而再次观文人的“神骨”,应是重视文人外在的“神”、内藏的“骨”。

古时那些精通相术的人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对此,至今还没有人证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刘向就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也。”说的就是有人愚鲁,因读书而明达。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苏轼曾经在诗中写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恐怕也就是文人的“神”的与众不同,在此,这个“神”就近似于当今心理学中的“气质”了。

据说读书读进去了,会形成一种气功态。读书读到相当的程度,头面上就会产生与人不同的气质,仿佛若有光,这是神的一种表现。读书人读书就相当于在长期的“练功”,自然会产生与人不同的气质。

古代骨相学认为人的头面部集中了人一身的“骨相”。曾国藩也承袭这一观点说过一句极为精辟的话:“书味深者,面自粹润。”意思是说,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这句话不是一般的人能说出来的,必须观察很多人,理解很多事,尤其是对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有种透彻的领悟力,才说得出来。

“面自粹润”对读书人而言是不可伪装的,必须火候已到,才能有这种体验,故意追求或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读书人若想达到“面自粹润”这种境界,就必须有读书的硬功夫,要在读书中有真心得和大体会。

读书体味得深了,自然心志高度集中,这样的人的精神和肉体得到不断的积聚,精气没有一丝一毫的涣散,一天比一天充实、丰沛和完善,久而久之,在他心中便养成了一股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又作用于他的身体,使他的生活有理、有序。这样的人已经超越功名,对于一切人世凡俗之事都已抛在九霄云外。唯一吸引他的注意力的是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境界,这个境界构成了对外物的排斥力,于是他才能够守候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这样的人出现在人们面前时,面容自会安静而且祥和。

处世活用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记载,每逢选吏择将,曾国藩必先面试目测。审视对方面部的“神骨”,同时注意对方的谈吐行藏,二者结合,判断人物的人品才德和凶吉祸福。

《见闻琐录》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曾国藩善知人、预卜终身。他任两江总督时,陈兰彬、刘锡鸿颇富文藻,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并负重名。有人将他们推荐到曾国藩幕府,在接见之后,曾国藩对人说:“刘生满脸不平之气,恐不保令终。陈生沉实一些,官可至三四品,但不会有大作为。”

不久,刘锡鸿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西洋,两人意见不合,常常闹出笑话。刘写信给清政府,说郭嵩焘带妾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辱国实甚”。郭嵩焘也写信说刘偷了外国人的手表。当时主政的是李鸿章,自然倾向于同为曾门的郭嵩焘,将刘撤回,以后不再设副使。刘为此十分怨恨,上疏列举李鸿章有十大可杀之罪。当时清廷倚重李鸿章办外交,上疏留中不发,刘气愤难平,常常出语不驯,同乡皆敬而远之。刘设席请客,无一人赴宴,不久忧郁而卒。

陈兰彬后经许振祎推荐,进入曾国藩幕府,并出使各国。其为人不肯随俗浮沉,但志端而气不勇,终无大见树。

观曾国藩预决二人,真如天算一般。然其衡鉴之精,尚不止此。在军命将,说某可为营官;某人可为大帅,某人福薄,当以死难著名;某人福寿,当以功名终。皆一一验证。

实际上,曾国藩观察人并不完全以貌取人,譬如罗泽南“貌素不扬,目又短视”,骆秉章“如乡里老儒,粥粥无能,”但他都能倾心结好,许为奇才。又如塔齐布,因为他出仕很早,穿草鞋,每朝认真练兵,便为曾国藩所赏识,后来倾力保举他,并且说:“塔齐布将来如打仗不力,臣甘同罪。”所以说,曾国藩善于识拔人才,主要是因为他能观人于微,并且积久而有经验,故此才能有知人之明。他对于观人的方法,“以有操守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他最瞧不起的是大言不惭的人。

曾国藩“慧眼识英雄”,在夹袋中储藏了不少人物的档案,等到一旦需用,他便能从容地按其才能委以职务,而且一一胜任。后来和太平天国打仗,曾国藩幕府中人才之盛,一时无二。这不能不说是由于做京官时注意观察罗致人才的好处。

商界活用

李先生是某公司的人事部门经理,曾在某杂志上看到四位经理人的照片,当时同事让他猜他们分别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他基本上都猜中了:一位是从事烟草行业,一位是从事文化行业,还有两位是从事电子产业的。李先生并不像算卦先生一样会看相识人,但根据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一个人的相貌与本人的成长环境以及长期的心态息息相关,心态和心理特征无时无刻不在雕凿着一个人的面相外貌。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每个职位给予每个人的气质影响是不同的。

因此,招聘时企业可以运用心理学、人格学知识等全面分析求职者,然后将他们的各种条件综合起来,让他们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工作。这样可体现招聘面试的科学性。

古代骨相学认为人的头面部集中了人一身的骨相,在现代社会也有类似的情况。人们常说“人要脸,树要皮”,这从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人们对脸的重视。人的面相与人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脸是一个人的“门面”,人的脸能够反映出人的性格、气质等,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脸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的确能够反映出其很多方面的信息。

第一眼看到一个人的脸时,你会首先打量哪个部位呢?眼睛、鼻子,还是眉毛?你先看脸型就可以了。虽然一个人的脸型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先天的脸型随着后天的生活状态、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研究发现,成年人的脸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性格。

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在《心理学家的面相术:解读情绪的密码》把脸型分为以下九种类型,每种脸型都代表着一种性格特征。

1.方形脸

方形脸共分成两种。一种是轮廓相当明显、下颚宽大的方形脸。这种人脸庞方而大,有棱有型,给人深富男子汉气概的印象。他们做起事来胆大过人,喜欢冒险犯难,凡事草率鲁莽,思考欠周详,容易得罪人,是属于有勇无谋的类型。这种人思考问题、做事方式总是采取单线、直线模式,缺乏协调和迂回空间。他们判断事情也常流于表面,较为肤浅,看不到隐藏的忧患。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这种人可以说是爱憎分明,喜怒刻印在脸上的典型。他们往往只和有好感的人亲近,对于讨厌的人总是摆一张“臭脸”。另外,这种人运动细胞发达,很少有运动能难倒他们的。

另一种是轮廓明显、五官端正的方形脸。这一类型与上一类型的差别,主要在于下颚,这一类型的下颚线条较柔顺。这种人凡事崇尚中庸,做事的过程中既不破坏传统秩序,又极富弹性。他们能力卓越,眼光远大,是典型的领导人才,具有应付变局,扭转乾坤的能力。这种人脑筋聪明,富于机智谋略,举止大方稳重,待人诚恳,颇有威望。他们处世有自己的一套原则,稳定度高。上司交代下来的工作,他们会尽全力办妥。他们有办法兼顾现实和理论两方面,生活过程既有朝气,又十分均衡。

2.圆形脸

这种脸型肌肉厚实而浑圆,有这种脸型的人性格如脸型一样温和圆滑,他们好相处,待人亲切,社交能力较强。因为这种脸型的人总是很乐观,对一切都感到安然惬意,所以这种人永远是和气、有趣、可亲的。不过在坚持自己观点方面有点固执,甚至有点任性,还有点自扫门前雪的个人主义。如果是男性有这样的脸型,那么他在金钱方面有点靠不住。

和这种人交朋友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要成为对方的忠实听众,特别是当对方是女性时,如果你想给她留个好印象,在对方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插嘴,否则你将前功尽弃。

3.椭圆形脸

椭圆形脸,也就是平常说的蛋形脸,特征是下颚带着圆弧感,额头清晰而广圆,如果是女性的话,一定是个美女胚子。

这种脸型的人有着很好的顺应性,女性即使身为职业妇女也能很好地照顾家庭和工作,做到两不相误。而且这种脸型的人富有理性,是个理性主义者,即便在混乱的场面,也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惊惶失措,能镇定地告诉别人该怎么样去做。他们的情绪很少有波动,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不过,他们的感觉比较细腻,会把一件小事放在心上保留很久。

对于钱财,他们往往公私划得很分明,并以此为信条。因此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绝对不允许别人有贸然的行动,如果你执意不听劝告而贸然行事,则会引来对方的厌恶。这种人工作努力,思想活跃,有着很好的创造力,并且自尊心很强,不容易受他人的影响,缺点是耐力不足,往往半途而废。

4.四角形脸

这种脸型方正,宽大的下巴和发达的脸颊骨是这种脸型的主要特征。是运动员常见的脸型。

这种人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意志坚强,即使碰到很大的困难也能很快振作。他们性格外向,富有行动力,正义感强烈,不喜欢迁就,决不委屈自己,因此缺乏一定的通融性;对于已经决定的事情一定坚持到底,异常执著,容易与人有冲突,不过很讲义气,有人相求的话能鼎力相助。或许是性格原因,这种人的人缘往往并不是十分好。

5.细长形脸

脸型长,下巴呈方型,而鼻子和口就显得小,这种人对细微琐事考虑得比较周到,对研究有一定的热忱,擅长与人交流,如果有一技之长,那将是他最好的职业。对人谦恭、周到、有礼貌,乍看起来通情达理,其实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心意,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会造成些麻烦。他们在追求理想方面拥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这种类型的人最大的缺点便是点子虽多,实现之日却遥遥无期。

6.本垒形脸

本垒是棒球运动中的一个术语,运用到脸型描述上,指的是颧骨到下巴的线条非常明显,体格健壮带有阳刚之气。

这种人对他人很体贴并富有同情心,却很少表露自己的感情,因而给人一种好相处的感觉,也因此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不过这种个性有时也会受人误解而无法向自己喜欢的异性开口表白,甚至不敢碰异性朋友的手。

7.混合形脸

这种脸型的特征是脸孔整体有棱有角或变形,额头小,颧骨宽大的人。

顽固、不服输是他们的主要特点,伴随这些的还有神经质,爱慕虚荣,但他们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很有兴趣,况且不管做什么都超出一般的水平,因此往往令人搞不清楚他的正业和主攻方向。他们最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影视明星或者秘书。如果这种人能碰到志趣相投的人会与对方相处融洽,然而只要有一点不满就会全盘否定对方。

8.三角形脸

他们的脸胖,脖子较为粗大,整张脸经常红通通的,显得血气旺盛的样子。

这种人紧张,感觉敏锐,具有好动、静不下来的外向性格。他们体力充沛,节奏快,而且可以吃苦耐劳,身体的韧性一流。身体颇为强健,很少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体力的恢复也比较快。他们总有法子在搭乘好几个小时的长途飞机后,立即投入工作。这种人在人际场合中很吃得开,属于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典型。不过,他们交朋友的目的明确,所交往的朋友也局限于工作上的关系,他们很会因实际需要选择朋友,很会利用朋友的“附加价值”来赚钱或发展自己的事业。几乎只有一面之缘的人,都会被记入他们的资料库中,成为日后的合作伙伴。

9.倒三角形脸

额头宽,脸型随着往下巴的方向慢慢变窄,形成倒三角型的脸孔。

有这种脸型的人和他的身体有关,他的身体多半也是细瘦、娇小的体形。他们做事多半一丝不苟,有洁癖。他们有很强的虚荣心,喜欢受人瞩目,同时也很关心引人注目的事物;具有贵族化的嗜好,对戏剧、优雅的东西充满憧憬,但如果不能遂意,也会有焦躁的举动;性情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还有细腻而浪漫的一面,多数人带有难以接近的气质,因而使人感觉难以相处,要接近这种人必须以浪漫而富有幻想色彩的话题作为交际的润滑剂。

神之清浊

原典

文人论神,有清浊①之辨②。

注释

①清浊:目光的两种状态。一种是清亮晶莹,顾盼端庄;另一种是昏浊灰暗,顾盼惊疑不定。②辨:区别。

译文

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类型。

解读

文人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明和愚浊两种类型。中国古代哲学观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同一的思想,古人就曾用“清”与“浊”来区分人的智愚及贤与不肖。《冰鉴》也正是沿袭这一古代思想,用“清浊”这对术语来评判人的贵与贱,贤与不肖。

清,如水的清澈明澄,用在人身上,就是清纯、清朗、澄明、无杂念的状态,与人的端庄、豁达、开明风度相配,常与“秀”连之,称为“清秀”。

浊,如水的浊重昏暗,用在人身上就是昏沉、糊涂、驳杂不纯的状态,与粗鲁、愚笨、庸俗、猥琐、鄙陋相配,常与“昏”连用,称为“昏浊”。

从这里以看出,清与浊是相对应的一组概念,说明人是聪明还是愚笨,是智慧还是鲁钝,在评判人的命运时,清者贵,浊者贱。

神的清浊比较容易区别。神清气爽,体清人妙,能从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如此神趣,这个人一定聪明敏捷,这就是神清的表现。神主要集中在眼睛里。举例来讲,童年时代变化不大,都是明亮而清纯的。在校学生与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的人一比,他们的差别就出现了,在校学生的眼神是明亮清纯,没有杂念的,而后者由于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思想发生了变化,则变得老练世故,缺少那种心底无私的清纯味。又比如少年人的眼睛是明亮清澈的,老年人的目光则显得较混浊昏暗。这不表明少年人比老年人聪明,但少年人的机敏伶俐往往是老年人所没有的。而且年老者比起自己年轻时,思维、记忆力、办事效率都大大不足。神的清浊变化跟大脑思维相关。这一切都会从眼睛里面表现出来。

神清也有若干层次。有神清而足的,有神清而不足的。神清而足,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们在表现上如深潭蓄碧水一般,无大风不会起大浪,平常表现得平平淡淡,不疾不徐。有大智慧的人是很谦虚的人,而且深藏不露,不为一失一得计较。他们的生命力也很旺盛,精力充沛,有足够的思想力和行动力去处理问题。这些人既聪明,精力也充沛,属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一类人。

神清而不足是智慧中等的人。神清,人聪明;神不足,精力不充沛。他们比较聪明,但是精力不足,缺乏应有的行动能力,意志力也明显不足。这种人干事很难持之以恒,所以最终难以成大的气候。

“神清”“神浊”与修炼关系重大。例如恒心、毅力等良好品质,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实现的。“神浊”之人,只要不断努力,积累智慧,也会逐渐聪明起来,就会由“浊”变“清”。“神清而不足”的人,在后天的学习中,在良师益友的鼓励和引导下,不断添加信心,磨炼意志和恒心,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也会由不足到充沛。反之,“神清”之人,如果单凭天分的“清”而不努力,大脑就会生“锈”,就会由“清”变为“浊”。神清而足的,也会由于自己的懒惰,渐渐失去进取心和动力,而只能做出一般的成就来,结果实现不了远大抱负。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讲的那个小孩方仲永,本是很聪明的,天分极高,神应是清朗的,因此不学而才,咏诗作赋,出口成章。但他的父亲却是个昏浊之人,竟把儿子作为摇钱树,到处去招摇获利,不让儿子进一步学习,天分得不到锻炼和启发,人也不再聪明,神也不再清,到长大成人后,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处世活用

古代《相经》上说:“一个人的贵贱取决于骨骼,而寿命的长短则取决于其精神气质的虚实。”下面引述的《左传》中的这个故事来作为以“神”预测命运的参考和例证。

周景王派单成公到戚邑去会见韩宣子。单成公目光低垂,言语迟缓。晋国大夫叔向说:“单成公快要死了吧?大臣上朝都有一定的位置,会见诸侯时进退有一定的秩序。上衣的左右襟要在胸前交会,腰带的结子要打在前面。会见和上朝时所说的话,一定要让大家都听到,这是为让讲的事明明白白,有条有理。目光不能超出腰带结和衣领之间,这是为了让容貌端庄。用语言明确自己所说的事情,再用容貌加强它,丧失了这些准则就会有损形象。现在成公作为周王的特派长官,在朝会中传达周王的命令时,目光高不过腰带的部位,声音传不出一步远,神情委靡不振,言语含糊不清。神情不振就无法让人敬重,言语不清就无法让人遵从。这都表明他已经没有守护身体的生气了。”后来,单成公果然就死在当年的冬天。

职场活用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每个企业如何能笼络人才并人尽其用,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对领导者而言,在情况各异但都对成功孜孜以求的员工中识别清浊,拔擢人才,并引导其他人由浊变清,共同进步,才称得上是好的掌舵者。

一家店铺同时雇佣了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并且支付他们同样的薪水。可是老板很快提拔了叫阿诺德的小伙子,却仍在观察叫布鲁诺的小伙子的表现。布鲁诺不满意老板的不公平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什么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紧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子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价钱。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到一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你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很显然这个故事中的老板,也是一位识人的高手,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个人不同的办事风格,显示出了两个人的神之清浊,而老板抓住了根本的东西,看出了两个人的性格差异以及各自的发展前景。老板的正确识人和管理方法,对像阿诺德这样的员工无疑是一个激励,对像布鲁诺这样的员工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和警示。

庸医可误人,庸师亦会误人。识别人才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也是任何一位管理者的必备课程。鉴人者尤其是管理者应学习曾国藩的丈人,不依他人的评判为标准。言不妄发,性不妄躁,看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赏罚分明,这既是做人、鉴人的标准,也是管理的标准。 vAKXitMCoCZQfWZkgXxbxNfJdT2IRSjEvottRaTw1zeBn8gnlw+oTKwB9+3RQK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