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童年时代

钱三强是浙江人。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绍兴,绍兴也是周恩来总理和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故乡,这是一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沃土,不但物产丰富,而且文化教育发达,自古就是出人才的地方,不过钱三强的原籍是浙江湖州,祖辈后迁来绍兴安家,是很有名望的诗书门第。

不满四岁,祖父就亲自教他念书识字。在还不太懂事的童年,他离开祖父母,随着父母亲来到文化古城北京。

父亲钱玄同是很有名望的文学教授,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师范,回国后先是在浙江嘉兴、海宁、湖州等地中学当国文教师,后来到北京,在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国文。由于他的学术水平高超、教学效果卓著,先后被北京高等师范和北京大学国文系聘为教授。钱玄同曾经是章太炎的学生,他深受章太炎和秋瑾这些辛亥革命党人的影响,曾积极参加反清斗争。五四时期钱玄同更是旗帜鲜明,他和李大钊等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教授一起,投入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并一起创办《新青年》。钱玄同的进步思想深深影响幼年时代的钱三强。

在小三强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大忙人,整天不在家,除了在学校上课外,还参加许多活动,总跟朋友们聚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他虽然不了解父亲在忙什么,但深信父亲做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时正值五四运动前的一两年,钱玄同甚至晚上都不回家,经常住在学校里,其实,北京高等师范的宿舍离家很近,只隔一条小胡同。

有时,小三强到宿舍里去找父亲,只见父亲睡的床铺仅有一条旧毯子,书架上堆满了书报杂志,书桌上除了纸墨笔砚以外,还放着两个黄铜做成的蜡烛台,小三强特别注意到,蜡烛台上插着的蜡烛只剩下短短的一小截,四周流下了圈圈蜡烛油,像两朵白花。孩子天真地问父亲:“你晚上不睡觉吗?”父亲摸着小三强的头说道:“夜深人静是读书写文章最好的时候。”

钱玄同全身心地投入革命文化斗争的忘我精神,给小三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他的幼小心灵里,埋下了奋发上进、追求真理的种子。

钱玄同虽然工作很忙,仍下了许多功夫教育自己的孩子。他让小三强新闻记者许多课外读的,开始是《小朋友》、《儿童世界》之类的儿童读物,后来鼓励他读《小说月报》、《语丝》等文艺刊物,以及《西游记》、《鲁滨逊漂游记》等中外古典名著。钱三强读了这些文学作品,既培养了读书兴趣,又开阔了视野。

钱玄同教育孩子很有办法,他主张启发式,注意引导,放手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才能。引导小三强博览群书,就是一例。他不强迫小三强读他不喜欢读的书,却给他买很多适合孩子阅读的新书,让他发生兴趣,然后,跟孩子诚恳地谈话,问他读后有何感想,跟孩子讨论,引导孩子从中获得教益,让他再进一步地去思考。

钱玄同教育孩子要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和外语,要积极锻炼身体。他鼓励孩子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不搞旧式的强制性教育。他常对孩子说:“你将来学什么,我不包办代替出主意,由你自己去选择。”他鼓励孩子上进,告诉孩子要多接受先进思想,接受新东西,不可保守。

在家里钱玄同也经常向家人讲述自己的观点。小三强很注意听父母之间的谈话,有一次,他听到父亲正在对母亲讲“三纲”的坏处,小三强从祖父那里就听说过“三纲”这个名词,所谓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些完全是封建礼教的那一套,是束缚人的枷锁,钱玄同对它深恶痛绝。他愤慨地对夫人徐婉贞说:

“这是三条麻绳,缠了我们两千年,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代代缠下去,以后我们再也不要用旧礼这根绳索束缚孩子了”。小三强在旁边听了非常感动,默默地记在心里。

钱玄同接着又对小三强说道:“一个人应该有科学的头脑,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究其真相,判断其是非,然后决定取舍。阅读古书,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这样才能弄明白社会制度的由来和文化的变迁,才能对社会满怀改革的热诚。时代总是要向前进的,你学了知识技能,就要去为改造社会服务。”这些话一直铭刻在钱三强的脑海里,矢志不忘。父亲的榜样和亲切教诲,一直引导着三强向前,直到晚年,三强先生还记忆犹新。

三强七岁时进入最早采用白话文的孔德学校,这是一所实行十年一贯制,以拼音字母教学,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学校,这所学校原是由蔡元培、李石曾等北京大学教授们创办的子弟学校,钱三强在这所学校受益甚多,培养了广泛的兴趣,并对法文打下了良好基础。

孔德学校有很强的师资阵容,各科老师水平都很高,这对小三强的成长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语文课是王吕青老师教的,他指导学生读司马迁的散文,李清照的诗词和鲁迅的杂文,引导学生对文学产生爱好,活跃学习空气,还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如班上有一个文弱书生,名叫李志中,竟在当时的《华北日报》担任一个副刊主编,这个副刊每周一期,多数稿件就是班上同学撰写的,小三强也是撰稿人之一。这一活动大大地训练了小三强和班上同学的工作能力,小三强从小就爱打球,十三岁刚升入初中时,就参加了班上的篮球队,担任后卫。他在打球时很注意配合,总给中锋传递好球。运动锻炼了他的身体,也加强了他的集体精神,三强在十五岁时还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学生乒乓球赛,得过奖。他从小就注意锻炼身体,这使他后来能胜任繁重的工作。

说到那位副刊主编李志中,要提一提“三强”这个名字的由来。原来钱三强从小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钱秉穹。

一天,李志中给钱秉穹写信,自称为“太弱”,而把钱秉穹戏称为“三强”。

这封信被钱玄同看到了,问这个太弱和三强是谁?

钱秉穹回答说:“太弱是同班同学李志中的外号,因为他在兄弟姐妹中是老大,身体较弱,所以自称太弱。三强是他给我起的外号,因为我排行老三,喜欢运动,身体强壮,所以他把这个外号安在我的头上。”

父亲听了很高兴,脱口而出,“名字本来就是一个符号,我想三强这个名字不错,也可解释为立志争取在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都进步的意思。”

德、智、体都进步,这正是父辈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同学对自己的鼓励。钱秉穹一向追求的也正是这一目标。

秉穹也觉得这个名字好,从此钱秉穹就改名为钱三强了。

除了语文老师以外,还有两位老师也对钱三强有很大的影响,他们是教物理的吴郁周老师和教数学的陈君哲老师,其教学效果都很好,引起了钱三强对理工的兴趣。

十五岁的钱三强已经把国家的安危作为己任,他想,要使国家不受列强欺负,就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这非建立强大的工业不可。

是的,1919年,当时三强才七岁,就亲眼目睹了青年学生的游行示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在他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为什么列强总要欺负我们?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摆脱究困?帝国主义在中国作威作福,什么时候有个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何日才能站立起来?这是小三强经常思考的重大问题。

八年后的1927年,钱三强已经进入青少年,他懂了更多道理。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他治理中国的宏伟蓝图,进步书刊的教育,同学们的爱国热忱,激励着钱三强发奋图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钱三强立志要学电机工业。

他把自己的意向讲给父亲听。父亲先是一愣,听后点头表示赞许。

作为一位文学教授,钱玄同当然希望儿子能继承父业,因为儿子已经表露出在文学方面很有才华。但是他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他对待孩子的兴趣和志向,总是采取支持和保护的态度;他表示赞许,不单是因为儿子自己选定了好的志向,而是因为看到儿子有自己的主张,有坚定的意愿和自立的信念了。

于是,父亲恳切地和儿子商议具体方案,看他想选择什么大学。

三强说:“听说上海的南洋大学有电机系,我想去那里念大学。”

南洋大学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当时就是一所工科很强的著名的大学。

“然而,南洋大学用的是英文教材,而钱三强在孔德学校学的是法文,这怎么行呢?”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

三强想了想,答道:“我可以从头补习英文。”

原来,孔德学校是十年一贯制,比正规中小学少两年,利用这两年时间可以进预科补习功课,也许能够在这段时间里学英文。于是钱玄同建议儿子试试北京大学预科,进北京大学预科是要经过考试的,入学考试中的外语可以选英、德、法、日的任何一种。父亲说:“你的法文不错,我想没有问题。如果考上了,用两年功夫学英文,再考南洋大学吧!”又说:“不过,北大预科也要用英文教材,你能跟得上吗?”

父亲用商量的语气和儿子说话,希望能帮助他考虑得更全面些。只听得三强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跟不上,留一级也要跟上。”父亲见他态度如此坚决,就欣然同意了。

这一年,钱三强果然考取了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入学后,他刻苦攻读英文,以加倍的努力背英文单词、念课文。他有学习法文的经验,尽管文法结构有所不同,但只要用心,还是可以触类旁通的。他坚持这样做下去,效果非常显著,英文的成绩逐渐上升。

北大预科有很好的实验条件,实验课老师龙际云热心的指导,使钱三强对实验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他开始真正地体会了实验的重要性。化学课是虞宏正老师教的,物理课是张佩瑚老师教的,他们都有很高的水平,把科学内容讲得十分透彻。不过,数理化等课程对他来说显得很轻松,因为他在孔德学校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时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他渴望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

钱三强是北大教授的子弟,对北京大学的情况比较熟悉,他课余时间到校内听各种感兴趣的讲座,他开始在科学的园地里寻找更多的知识。这时清华大学有两位刚从美国回国的知名教授在北大兼课,给本科生讲物理。一位是吴有训教授,专讲近代物理,另一位是萨本栋教授,专讲电磁学。钱三强慕名来听吴有训先生的课,深深地被他生动的讲课所吸引。吴有训教授讲得透彻生动,引人入胜。

他很注意课堂演示,把抽象的科学概念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得一清二楚,最吸引钱三强注意力的是吴有训先生在讲“振动和共振”的演示。吴先生在讲台上拉一根长绳,中间等距离地连接八根长度相等的短线,短线下面分别吊着同样的旧干电池。他先让第一只干电池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这只干电池的摆动逐渐减小,而第二只干电池却自动摆动了起来,摆动逐步传到第三只和第四只。接着,他把短线改变成不同的长度,这一现象就不复存在。演示之后,大家又饶有兴趣地听取吴先生的解释,他一下子就把共振的道理由浅入深讲得非常透彻。钱三强十分敬佩吴有训教授的学识,渴望从那里获得更多的物理学知识。在吴先生的启示下,他阅读了一些物理书籍,其中有罗素的名著《原子新论》,对原子物理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1932年预科毕业时,改变志向报考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Yw3FCxcJj3mYzMMn+jlvLJY0+42krd4069oTEn4p88zm/BFbm5p0Pv97rMaQdJ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