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艰苦创业

米秋林失学后,便在这一年的年底,来到乌拉尔铁路的科兹洛夫车站的货运营业所,当上一名小职员。薪水很低,每月只有12卢布。到了1874年,米秋林开始做助理站长,年仅20岁。这一年的8月,他结婚了,爱妻是酿酒工人的女儿,名字叫亚历山得拉·瓦西里耶芙娜·彼得洛西娜。婚后,夫妻俩的感情一直很好。

那时,米秋林每天都要工作16小时,既单调又繁重,有时还要忍受铁路长官的指责和谩骂。

沙皇时代,路风很坏,收贿受贿之事屡见不鲜,再用这种不干净的钱去吃吃喝喝更是司空见惯。可是米秋林为人正直,绝不同流合污,对站长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因此惹怒了站长,他被开除了。

米秋林在车站工作期间,曾研究过电报、信号机及钟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了维修这些东西的技术。助理站长职位被解除后,便被聘为钟表、信号机械修理技师。助理站长职位的失去,经济来源的减少,使米秋林一家的生活更为艰难。自1874年至1876年,结婚3年来,儿子尼古拉、女儿玛丽亚的先后出世,也使米秋林肩上的生活重担愈发沉重了。然而,米秋林没有被压垮,却以其钢铁般的意志继续着他的园艺研究工作。繁忙的工作间隙,全部被他用来学习和研究植物学,研究本国果树品种的地理分布。

1877年,米秋林来到祖国的中部和北部,对本国的果树分布情况和现状进行了一次考察。考察的结果使他惊讶,偌大一个国家竟然没有一个像样的果园,没有一所专门的园艺学校。

米秋林觉得当时俄国的果树园艺需要来一次革命,他勇敢地肩负起这一重大的使命。他在科兹洛夫城里租了一个荒芜的园子,虽说只有500平方米大,租金却高达每月3个卢布。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米秋林开始了他那充满艰辛的创造性事业。

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自己心爱的事业,米秋林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在工作之余,他几乎将全部时间都花费在这个园子里。他竭力减少家庭支出,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搜寻各种植物和植物的种子上。

米秋林实验的初期,因为知识的缺乏和经验不足,他的科研事业经历了种种坎坷,这使他感到,首先必须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尤其是气候、土壤对植物的影响等。

为了补充自己的知识,他把国内外有关园艺方面的书籍和报纸杂志都找来,进行仔细查找和研究。可那时有关改良植物品种的文章非常少,收效甚微。他陷入苦闷和失望之中。

与此同时,资金的匮乏也使他的事业陷入了困境。租用他人的果园要付租金,实验种植果树要买农具,要买国内外优良的植物种子和苗木,这一项一项都要花费大笔资金。而米秋林当时不过是一位普通的机械维修技师,收入不多,怎么能够负担得起这样庞大的支出呢?于是,他只能在工作之余,再找工作以获取额外的收入。

给人家修理钟表和各种仪器,是米秋林经常做的,往往干到深夜。他把这笔收入完全花在科学实验上。

俄国通俗科普作家伊林描写这一时期的米秋林,是“钟表匠的米秋林,热衷于园艺工作的米秋林”。

米秋林除找零活增加收入外,还竭力节省家庭的费用。他把支出一笔一笔都入了账。家人经常吃的是放在盐水里浸过的黑面包,喝清得见底的汤。所有省下来的钱,都被用来订购外国的优良苹果种和梨种。

米秋林无论什么事都十分认真,又精于研究,总想做一番改良。就说修理钟表吧,米秋林也不是一个普通的钟表匠。他有独到的零件,采用独到的修理方法。但是,他最心爱的工作,却是改良果树的品种。他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门科学呢?因为他觉得原有的植物品种对人类贡献不够多,应该加以改良,使其对人类贡献更大。

米秋林因为工作繁重,而又营养不良,他的健康受到了损害。他不得不在1880年到森林中去养病。在这期间,他深入研究了森林附近的自然环境对该地野生植物的影响。当年秋季,他又回到科兹洛夫城的果园。

经过多年的努力,米秋林已经搜集到600余种果树和浆果植物及其种子,并栽种在他的园子里。

可是不久,园子里很快长满了各种植物,密密麻麻的,使他的实验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又因为植物太密,一部分被挤死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觉得有个新的、更大点的果园是十分必要的。租或买土地都得需要很多的钱,怎样才能够积攒这样一大笔钱呢?

他无法再增加收入了,只能尽量节省,把日常开支减少到最低程度。可要想积攒下一大笔本钱,不是一年两年所能办到的,暂时他只好另想办法,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沿着果园篱笆的边沿,他也种下树。树木中间的间隙地里,又种下了苗木。此时,树与树的间距只有4.5厘米左右,他将园子里的每寸土地都利用上了。

但是,这种方法也维持不了多久,过了三四年,园子里的植物又拥挤得要命,无法正常生长。米秋林很是着急,他的家庭收入更少了。他要节省每一分钱,尽早买来一块更大一点的地。

1885年,米秋林搬家到莫斯科街。在他家附近有一处果园出卖。由同学担保,他向银行贷了钱,买下了这座果园。不久,因负债太多,果园和房子又抵押给了别人。

米秋林就在这小小的果园里,培育出了他的第一批新品种的水果。可是这园子还是不够用。

1887年秋天,米秋林听说在科兹洛夫城郊的克鲁契山脚下有一块土地要出卖。他到那个地方仔细看了一番,感到非常满意。这是一块13公顷的土地,其中只有一半能用来种植植物,另一半则由石块、泥塘组成,不能用。

米秋林决心把这块土地买下来,由于缺少钱,从1887年秋到1888年初,尽管四处借钱,也没能凑足这笔款子。情况迫使他一方面卖掉了莫斯科街的那座果园,一方面又将尚未买进的土地的一半当做抵押而借到一笔钱,这样买地的钱才终于凑够了。1888年5月,签订了购买这块地的文书。15年来米秋林一直梦想能有个自己的果园,至此,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买地契约签署后,米秋林全部的钱款就只剩下他口袋里那5个卢布了。现在,他就要凭这5个卢布为俄国的园艺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事业来。

米秋林有了自己的新果园后,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将科兹洛夫城内果园里的苗木移种过来。这两个果园相距很远,他想雇辆车,可连车费都付不起,只好打消了这一念头,用自己和妻子的双肩,把这些苗木扛过来。

当时,米秋林经济实在拮据。为了搬运苗木,每天步行往返数次,腰酸腿疼,非常辛苦。早晨只能喝一点点茶,中午和晚上只能吃自己种的菜和一点点黑面包。有时回家晚了,只好吃上一块夹葱盐水饼来充饥。

由于家穷得厉害,搬到新果园以后,自然是无法盖新房,有半年之久全家都住在帐篷里。后来才在果园的中央盖起一间简陋的小屋。

1889年,米秋林34的时候辞去了铁路上的职务,专心致志在这个果园里干起他喜爱的果树选种工作来。

可是俄罗斯的冬季太冷了,米秋林果园中的果树冻坏了很多。事实证明,他用嫁接法来改良植物品种的尝试失败了。米秋林决定用人工杂交育种法来培育植物的新品种。什么是人工杂交育种法呢?那就是要用人工授粉的方法使两种植物交配,培育成一种新种植物,这种新种植物要具有它父母的优点,克服父母单方的缺点。

米秋林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法培育新品种,获得很大成功。1893—1896年的4年中,他的果园里已长成了好几千株杂交的李子、杏、樱桃和葡萄等苗木,这些果树的苗长势喜人。可是,米秋林观察到苗木长势好的原因,是这里的土地太肥沃了。他认为土质肥沃,生长环境过好,是培育不出真正的优良树种的。他决定搬迁,把果园搬到土质贫瘠的地方去。他的新打算被村民知道后,无不耻笑他,说他傻,说他发了疯等等。果园搬家,势必要损失许多宝贵的苗木,但他不顾这些,也不顾他人的讥笑,毅然决然要搬迁。为此,米秋林寻找了好久,终于在科兹洛夫郊外的顿斯卡雅村找到一块适宜的土地,这是一块有13公顷大小的贫瘠的沙土地。

1899年冬,米秋林卖掉了原有的果园,拆除了那间简陋的小屋,搬到顿斯卡雅村的果园新址。他们一家克服了冬季的寒风和大雪,直到1900年夏,才盖起一座茅屋,生活条件才稍有改观。同时,要把原来果园里的树木搬到新果园里来,也是件十分不易的事。米秋林为此耗用两年的时间,终于把全部树木搬了过来,但也损失了不少珍贵的苗木。

从此以后,米秋林便一直在这里工作着、忙碌着,花费了不知多少心血。功夫不负苦心人,在这里,他培育出了许许多多果树新品种,为祖国的园艺事业开辟出一条新路,一直到他逝世为止。 f2oy1jY2L4fetF/SYJrb3mZQfH7u3vkAswlG3tBSlNKANtwbd/VCLHftavXKY00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