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坎坷的青少年时代

徐寿,字生元,号雪村,清朝嘉庆二十三年正月廿二日(1818年2月2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钱桥社里。徐氏家族世居无锡,“力田读书,”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徐寿的曾祖父徐士才幼年丧父,徐寿的高祖母吴氏守节抚孤,把士才抚养成人。士才之子徐审发,即徐寿的祖父,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加之能勤俭持家,家境才日渐富裕起来。徐寿的父亲徐文标大概是徐家第一个读书人,据说他通晓程朱理学,但没有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年仅26岁就过早地去世了。这时徐寿还只有4岁。

父亲去世后,母亲宋氏含辛茹苦,把徐寿和他两个年幼的姐妹,拉扯长大。徐寿靠了母亲和家族的支持,开始从师学习应付科举考试的那一套所谓“举子业”,背诵四书五经,学作诗文,指望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功名。然而,生活的重担却不容他继续在科举的道路上走下去。在他17岁那年,母亲也去世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儿子。家里还有待嫁的妹妹。一家人的生活的负担就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因此,他仅仅参加了一次童生的考试,就放弃了举业。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同他的祖辈一样,一面务农,一面做贩运粮食的生意。难能可贵的是,徐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生活的苦难,务农经商的实际经验,使他痛感到科举考试的那一套应试诗文毫无用处,因此,他转向了经世致用,关乎国计民生的“实学”。

清代的学术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清初知识分子有感于明末心学空谈误国,出现顾炎武等爱国学者。他们提倡崇实黜浮,通经致用的学风,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了清代中期,国家承平日久,加以清朝统治者加强了思想统治,大兴文字之狱,为安全计,使许多学者转而从事名物训诂考据之学,钻进了故纸堆。及至清末道光(1821-1850)年间,满清王朝盛极而衰,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清初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逐渐复苏。魏源、龚自珍等著名学者开始关心时政,研讨漕运、河工、农事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徐寿的学术转向,与这些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不约而同时发生。

抱定了“经世致用”的宗旨,徐寿的学习研究,就与那些死读诗书的学究不同。他研读《诗经》和《禹贡》(《十三经》之一的《尚书》中的一篇)等经书,都将书中记载的山川、物产等列为表;研读《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等古代地理典籍,则注意古今地理的沿革变迁。他还广泛地涉猎了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之学。凡是有用之学,他无不喜好。艰辛的生活和勤奋的治学养成了徐寿朴素诚实的性格。当他年方20时,就立下了“不二色,不妄语,接人以诚”和“毋谈无稽之言,毋谈不经之经,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觋谶纬”的座右铭,从而与流俗浅薄划清了界线。 vpZ9+jr4G0uuh55Dm8FMERFig9EJ8VMhCV8Sk/qAwc7uL1bIU4TNllKDdUWnTZb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