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课 完美口才,才能成就传奇人生

口才好的人更容易成功,是因为他们总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说到他人心里。但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撒切尔夫人常常语惊四座,有人曾问她:“您练口才的秘诀是什么?”撒切尔夫人答曰:“积累与演练。”

1.思维敏捷,善于雄辩

1966年5月,英国工党政府在预算中宣布将征收“选择雇佣税”,这种做法违背了之前在选举时所做出的“不大幅度增加税收”的诺言。因此反对这项新税的政策便成为了撒切尔夫人当时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首要的财务发言人,撒切尔夫人为了准备即将在下院发表的首次重要讲话,之前的好几天她都沉浸在图书馆中,并读完了自大战结束以来每个预算讲话及财政法案。在辩论会现场,撒切尔夫人凭着自己对各个经济法案的演讲总结,同当时的财政大臣吉姆·卡拉汉和他的财政部首席大臣杰克·戴蒙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证。撒切尔夫人在论证中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是战后唯一的一个未能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任何微小让步的预算。”对于撒切尔夫人言语上的坚持与肯定,卡拉汉当时无言以对。

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后,撒切尔夫人又猛烈抨击了“选择雇佣税”,并且对该税的滑稽可笑之处痛痛快快地进行了揭露。撒切尔夫人说道:“这种企图将制造业与服务业区别开来,将税务负担转移到服务业。然后把钱作为补贴再转交给制造业,可以证明是一种低效率的,很不正常的程序。不管这项工薪税究竟是什么,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糟糕的制度……”

当时撒切尔夫人不仅成功回击了工党,而且其在辩论现场表现出来的思维敏捷更博得了保守党下院同僚的热烈喝彩。新闻界也纷纷报导此事,《每日电讯报》更评论道:“这次是一位女性把政府的国务大臣们打倒在地,然后又踏上一只脚。”

缜密的思维,机智而准确的应答,这一切无疑都来源于头脑中的广博知识。撒切尔夫人在发表辩论前对自己进行了大量的知识补充,再加上自己本身的思维敏捷,才造就了这次辩论的完胜。

一个女人如果只知道化妆打扮,就难免会落个徒有其表的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成功的女人通常不但思维敏捷,而且口才都很好,她们或许没有靓丽的外表,但是却能凭借智慧的语言,将话说得滴水不漏,把事办得无可挑剔。

在一些辩论场合中,一些女人之所以能够在最后取得成功,就是在说服的过程中,能够集思广益,让被说服者臣服于自己的口才之下。撒切尔夫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显然是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和历练得出的。这种炉火纯青的地步,也正是她的社交能力最突出也是最直观的体现。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说话办事的能力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试金石。”看来,会说话的女人才能办好事,这是社会公认的社交法则。

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日常很少谈论政治甚至也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即使出镜,她也会选择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或者如何成为丈夫贤内助之类有关生活乐趣的话题。不过,作为总统夫人,米歇尔难免会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遭遇一些比较尴尬的场面,或者回答一些刁钻的问题。

有一次,米歇尔出席一次公众演讲,当时有记者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您如何看待共和党制造的攻击奥巴马的广告?”对于记者的这番“刁难”,米歇尔反应迅速,并且十分平静地回答道:“幸运的是,我们太忙了并没有看到这样的广告。”

思维敏捷,善于化解尴尬的米歇尔,就是这样凭借高挑、自信、端庄的形象,成为民众心中的“第一夫人”。律师出身的她,在一场场争锋相对的辩论与提问中,帮丈夫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尴尬。

林肯曾经说过:“你不可能强迫别人同意你的意见,但却可以用引导的方式,温和而友善地使他屈服。”这个道理放在谈判中也是一样,用温和迂回的形式,以柔克刚,其实也是一种高雅的胜利,有时候比正面的回击更有效。当然,这也绝对离不开敏捷的思维方式。

事实上,不论在哪里,一个成功的女人,总是思维敏捷的。因为不论在任何场合,她们都能随机应变,即便是站在不同立场的辩证会上,她们往往也能够凭着自己快速的思维而让整体优势向自己倾斜。正如撒切尔夫人,在任何一场辩论中,都能从容应对,毫不慌张。即便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辩论场合,她也能凭借自己的敏捷思维,迅速转化局势,让旁人甘拜下风。

2.沉稳的声音是领袖的资本

在社交场合中,如果一位女性着装优雅,并且说话的声音很甜美,那么将会增添她的女性气质,使她的语言充满感染力。因为声音,往往能决定他人对你真正的印象。而作为一名女性领导,要使自己的声音有吸引力、让人爱听,就要懂得巧妙地“包装”声音,塑造出沉稳大气的领袖资本。

撒切尔夫人在其自传中就曾讲到她在竞选之前和竞选过程中如何训练自己的声音。撒切尔夫人说,她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的声音不理想,她和她的竞选团队都认为,这样的声音缺乏自信和果敢的力量,也缺乏沉稳与含蓄的魅力。总之,那不是一国首相该有的声音,也不是一个有教养女士理想的声音。

因此,为了赢得大选,撒切尔夫人亲自请来专业人士辅导,让他们告诉自己什么才是理想的声音,如何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她在自传里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描述她是如何训练自己的声音的,但是通过撒切尔夫人的成功,我们知道了她训练过后声音的显著转变:她的声音沉稳和缓,含蓄委婉,配合有节制的面部表情,一个理性、尊严、雍容的一国之君形象立马展现眼前。

其实,在西方的领导力训练中,声音的培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因为一个人的声音往往能够折射出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并且提高其交流效果。

在英国BBC一个电视节目中,就曾播放了几位世界级领袖人物的演讲片段,包括肯尼迪、丘吉尔、撒切尔夫人、伊丽莎白女王、马丁·路德·金等,要求听众辨别他们的声音。被测的人都能够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因为这些有巨大威望的领袖们的声音都音质独特、有权威感,可以说,他们的声音也是吸引追随者的魅力之一。

曾经有专家研究认为,低沉的声音被认为磁性和性感,语速加快可增强说服力,还能给别人聪明睿智的印象。如果有意识地对自己说话的发音方式稍作改变,或许可以令你在职场春风得意。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曾经以自己沉稳且犀利的一场电视辩论博得了镜头前许多民众的好感。这次电视辩论是奥巴马竞选的第二轮辩论,在美国纽约州霍夫斯特拉大学举行。

这场辩论由现场的80位民众而不是主持人提问,问题也比较有趣,更贴近美国民众的真实想法。辩论在有条不紊的气氛中持续着,而两位总统候选人之间逐渐表现得言辞激烈起来,并且偶尔还能看到相互间的一些言语攻击。

当时,罗姆尼就奥巴马对待中国问题的看法有些不满。因为罗姆尼表示要强硬对待中国,特别是贸易。罗姆尼表现得振振有词,而且理据充分。面对罗姆尼的强硬,轮到奥巴马发言时,他却言语沉稳,且非常有力地反论道:“罗姆尼个人其实在中国进行投资,我是真正的对华强硬派。”

或许正是奥巴马现场冷静而沉着的回答,才让奥巴马的选票不断上升,在最后超过了罗姆尼。而他在辩论中稳而不乱的声音,让不少人现在还记忆犹新。

事实上,西方世界优秀的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并不是以靓丽的脸庞和青春的年龄来赢取观众的。他们最大的财富来自他们的才智和独具特色的声音。他们的声音往往可以传递“信任、成熟、可靠”的信息,成为保持电视观众收视率的原因之一。

曾经的英国在外交上一直都是亲美疏欧的,虽然撒切尔夫人曾支持英国加入欧盟,以从中获得自由贸易的优惠,但是她强烈反对加入欧元区。1979年11月,在都柏林举行的欧洲理事会上,撒切尔夫人曾批评英国在欧洲经济共同体承担的预算金额,远高于其应得的利益。她更在峰会上直言:“我们不是问欧共体或任何人要钱,我们只是要回我们自己的钱。”撒切尔夫人说这句话时的声音十分沉稳,而她论据中所含有的某种强硬,使得她的这番观点在1984年枫丹白露举行的峰会上终于成功被接纳。

纵观许多优秀的领袖,如原先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因为其得天独厚地拥有一副磁性的、音域宽广的好嗓音,再加上他那富有感召力的表演技能,所以才能并不费力一样就赢取了选民,并轻松地挫败了在音质和形象上都不如自己的对手——民主党领袖杜卡斯。

沉稳的声音是领袖的资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留意观察,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来说,领导的音调通常比较低,而下属的音调通常比较高,而且同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上级和下级时,会不自觉地由高转低变化自己的声调。

虽然声音不是一个人具不具备气场的唯一因素,但是无论如何,沉稳的声音往往都能给人一种稳重成熟的感觉。尤其是对于身居高位的领袖们来说,拥有一副沉稳的好声音,会让你通向成功之路更加便捷。

3.辛辣犀利,一语破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见一些女性在他人面前总喜欢喋喋不休,往往时间过去了一大半,到头来对方却还不明白她所说的话究竟为何意。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如果一个人说起话来长篇大论,这就说明他也不甚明了自己在说什么。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话语能简短而更有力,或同样有力,又何必长篇大论呢?”

其实会说话的人往往都是语言简洁明了的人。因为在会说话的人看来,好口才在精而不在多。一针见血,才是语言的精髓所在。

1982年,撒切尔夫人主持了一场名为“产品设计与市场成功”的工业设计高级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对于那些老旧的工业设计模式,撒切尔夫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不知道和不重视工业设计”,并且制定出了英国发展设计的长期战略和具体政策。

撒切尔夫人说:“如果想为英国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希望,就要寄托于国内外市场,并且成功销售更多的英国产品。然而如果忘记优良设计的重要性,英国工业将永远不具备竞争力,永远占领不了市场。”之后,撒切尔夫人又强调说:“工业设计是英国工业的命脉,对英国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比首相的工作还重要。”

从此,英国政府对工业设计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其中有设计顾问的资助计划和扶持设计计划,仅3年时间在促进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就卓有成效,产品更是打入了国际市场,并用6年的时间获利5亿英镑,远远超过了当初政府对此2000多万英镑的投资。

事实上,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口才好,其实并不是指他在别人面前如何会侃侃而谈,或同样一件事经他嘴一说就能天花乱坠。而是说他只说一句话就能说到别人心里去,起到控制全局的作用。就像撒切尔夫人,并没有通过长篇大论来解释为什么要翻新工业设计模式,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症状所在。

在公共场合演讲,有的人滔滔不绝,用语言的触角抓住了每一位听众,自然令人钦佩。但是,有的人却能将自己的意思浓缩成几句话,犹如一粒粒沉甸甸的石子,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同样值得称道。

在与别人交谈时,如果只是不着重点地废话连篇,可能根本抵不上一句有根有据的话所能发挥出的作用。一位著名律师曾说过:在一场官司的辩论过程中,如果第七点议题是关键所在,我宁愿让对方在前六点占上风,而我在最后的第七点获胜。这一点正是我一针见血地打赢官司的主要原因。

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了一句话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先生只用了一句话,就将鲁迅的精神说了出来。在当时,他的演讲被人们誉为最具特色的演讲。即便是现在,人们仍感叹邹韬奋先生演讲的简练有力。

语言上讲究一语破的,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更表明了说话人简明扼要的独立思维。各位女性朋友们,如果我们在说话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语言累赘,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要点所在,那么定然也能掌控全局。

4.冷静应对别人的质疑和不满

人与人之间就某件事产生分歧或矛盾很正常,由矛盾引起的争执甚至更大的冲突也很正常。但这似乎并不是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说不定还会使情势变得更加糟糕。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像撒切尔夫人一样,面对别人的众多质疑和不满,首先保持冷静的神态,继而再寻求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大胆进取、冷静坚强的撒切尔夫人带领她所在的保守党连续三次赢得大选,总共执政11年,其任期长于20世纪的任何一位英国政治人士。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经历了民心背向的大起伏,其中,让她闻名全国的事件是取消向学生免费提供牛奶的举措。

撒切尔夫人决定改变福利开销浪费情况,将学校免费牛奶经费用于提高教师待遇。但是,她的这一独创见解使她陷入困境。虽然贫穷孩子不受这一限制的影响,但这一决定仍引起了反对派对她大肆的攻击。

可以说,这项改革福利制度的决定,为撒切尔夫人酿成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灾难,不少人预料,这次恐怕是真的要断送她的政治前程了,就连她的班子都表示一种强烈的担心。

出乎意料的,这位意志坚强的女人却发出郑重声明:“我不会被此击垮。”她的冷静让所有攻击她的人都感到惊讶。不仅如此,她还仍然顽固捍卫自己的决定,在一次党内演说中,她借用克里斯托弗·弗赖伊名剧《她不会被烧死》的剧名,坚称她决意推行自己的政策。她说,如果你们想动摇,你们就动摇吧。但是,我不会动摇。

撒切尔夫人对那些反对声音充耳不闻,继续从容不迫地推行自己的改革,终于,她的强硬态度收到理想效果:保守党内讧平息,党员坚定了立场,她也继续前进并获得巨大成功。她把素有“安于现状”之名的保守党变成了一个改革党。她的政策使得英国商业重获活力,推动工业增长并且壮大了中产阶级。

当外界的质疑与不满铺天盖地地袭来,撒切尔夫人没有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慌乱,而是以镇定、冷静的形象从容对待,用自己的双肩与双手撑起并坚信自己的决定,最终在这次残酷的舆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睿智、具有大将之风的女人!

说到这里,还有一位女人与撒切尔夫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与智慧,她就是希拉里。

1993年夏天,震惊全美政坛的“白水事件”曝光后,尽管克林顿进行了种种解释与说明,并同意任命独立检察官对“白水案”进行调查,但这一事件已经严重损坏了他们夫妇的政治形象。不少民众都说,希拉里并不是一个无私地为公众服务的第一夫人,而只是个喜欢追名逐利的俗女人。

为了回答外界的种种猜疑,希拉里于1994年4月22日在白宫国宴厅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对有关丈夫克林顿担任阿肯色州州长期间他们夫妇的财务交易,以及她本人担任律师时的工作等各种问题,从容不迫地一一加以答复。

希拉里不愠不火地回答记者们的各种提问,给新闻界乃至全美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她和克林顿顺利地渡过了这场政治危机。

不仅是在政界,在生活中,遭到别人质疑和不满的事情也常有发生。不可否认,这是一件极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对一个女人来说,更是深觉尴尬甚至不堪忍受。但从一个人处世修养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告诉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唯有泰然处之的应对态度,才能顺利使你从尴尬或不利局面中脱身,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听取对方的观点

认真听取对方夹带着感情色彩的抱怨、谴责、控诉,可以从一开始就在气势上胜人一筹,同时这也彰显了你良好的个人修养与内在涵养。

(2)给恶意中伤者以平和回击

也许大多数指责者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指责别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出于个人目的而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者大有人在。对于这些寻衅滋事者,应该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绝不能一再迁就忍让。用平和的态度予以回击,既能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又让自己显得更有气魄。

(3)不要理会无端的质疑

就像那句话说的,一只狗咬你一口,你难道还要反过来咬它一口吗?所以,对于那些没什么意义的言论,一笑而过就好,不可能所有人都认可你的观点。

5.用知识“武装”口才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阿尔弗雷德·罗伯茨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但深谙世事、嗜书如命,对知识始终保持着求知若渴的精神,这一优秀品格传给了女儿。从念小学起,撒切尔夫人就痴迷于《丘吉尔》《莎士比亚》等人物传记的儿童版本;上中学后,她又开始看《剑桥英国史》《民约论》等大量史政方面的书籍;读完书后,在父亲的鼓励下,她还常会写一篇篇读后感,认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

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还迷上了家里的一台飞利浦牌收音机,以至于每天晚上都要坚持听上1个小时的新闻。不仅如此,她还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有趣”的信息记载在小本子上。这样,从小学到中学,她记满东西的小本子,竟然装了满满一箱子。

撒切尔夫人对演讲有着特别的爱好,她在格兰瑟姆女子中学上学时,尽管那时自己的演讲水平很低,用同学的话说就是“根本不能振奋人心”,但她却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一有机会就登台演讲,以此来锻炼自己。有一次,因为大家对她讲的内容提不起兴趣,台下一片骚动,还有人高声喊她下台。但要强的撒切尔夫人仍然硬着头皮讲下去,直到演讲结束。

考上牛津大学后,撒切尔夫人参加了学校里的辩论俱乐部,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了俱乐部的骨干之一。后来,为了学习保守党那些风云人物的演说才能,她又加入了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活跃于协会的辩论席上,与那些“高手”们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这期间,她的口才有了突破性的进步,每每讲起话来,总能以严谨的结构与逻辑使得对方哑口无言。

靠着常年的积累和多次的演练,撒切尔夫人终于练就了一口“铁齿铜牙”。她讲话时往往出口成章,一些知识和典故信手拈来,却又自然贴切。不仅如此,由于有着无数的“实战演练”经验,撒切尔夫人在从政后的演讲中从不怯场,不管是在英国议会的大厅,还是在联合国的讲坛,她都能够发挥自如,侃侃而谈,台下听讲之人无不为她的魅力口才所倾倒。

高尔基说过:“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就越有力量。”旁征博引贵在一个“博”字,这就是说,一个人只有胸中有墨,才能有话可说。放眼那些优秀的演说家们之所以能够做到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就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知识丰富,金口一开才能做到“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但是,这也不代表就可以信口开河,不然就只能给人留下一个自诩清高夸夸其谈的坏印象。那么,我们在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口才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不能偏题太远

与人交谈时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就算要旁征博引也不能超出所讨论话题的范围之外。如果这会儿还在与人仔细分析着“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下一刻就要跟人讨论“楼兰国衰亡之谜”,明明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你却说得津津有味兴致盎然,那么不仅不会让人佩服你的博学,反而只能给人留下一个卖弄学识的坏印象。

(2)切忌胡编乱造

海阔天空的言谈也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如果你就某个论题为了证明自己论断的正确性,而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论据,也不能情急之下就胡编乱造强硬搪塞。倘若别人听不出错处还好,如果正好被人识破,那可就出大糗了。而且,就算你其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也会被人打上“错误”的标签,更重要的是,你的信用度会在他人心中大打折扣。

(3)不总以自我为中心

那些动不动就高调炫耀说“当初我怎么怎么样”的人,通常都不会受人欢迎,因为在他人看来,这种人过于骄傲自满,以吹嘘炫耀为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令人不易也不想与之亲近。所以,要将眼光放宽、放远,不要总围着自己转,当你说的话冲出了“我”的范围,你所讲的观点才会更客观、更理智,可信度也更高。

6.演说时要慷慨激昂、有激情

撒切尔夫人曾经就读的格兰瑟姆女子学校的校长曾这样评价过她:“在小女孩时,她便口才出众。”的确,撒切尔夫人精彩的政坛生涯一定程度上源于她非凡的口才。成功让她更加辉煌,而面对挫折,她却总能用令人振奋的演讲来让自己重获信心。

可以说,撒切尔夫人用激昂的演讲以及她女性独有的魅力,点燃了无数拥护者的心。

1984年12月19日,撒切尔夫人飞抵北京,这一次撒切尔夫人将要与中国就香港回归的主权问题作最后确定,并签署协议。虽然在这个事关中华民族尊严的问题上撒切尔夫人曾持强权立场,但最终还是接受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并对这一构想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撒切尔夫人当天的演讲极具感染力。虽然时间极为短暂,但是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一种坚定的态度重申了自己对香港回归的支持。并且毫不怀疑地表明了,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会变得更加繁荣而发达。

在演讲的最开始,撒切尔夫人的态度就十分明确:“这项协议完全符合英中两国的政治要求和香港人民的利益。”她说:“它提供了一个框架,根据这个框架,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1997年7月1日以后的五十年中,将保持其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并且在演讲的最后,她坚信,香港应该由中国人来管理。

事实上,我们以往看到活跃在演讲台上的男性居多,但在这个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激情四射的女演说家也陆续站在了演讲台上。尽管这次的演讲,从政治意义上来讲,可能对于撒切尔夫人是一种挫败。但是站在演讲台上时,她依旧慷慨激昂,讲出了对香港日后繁荣发展的肯定。

2010年12月14日,于丹应邀做客湖南郴州,进行题为《阅读经典感悟成长》的讲座,此次精彩的演说同样振奋人心。

在演讲中,于丹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她说,“恭则不侮”,你对别人毕恭毕敬,你对人笑语春风,别人就对你和颜悦色;“宽则得众”,对别人宽容才能海纳百川,人应该乐观向上;“信则人任焉”,越守信用的人越能成功;“敏则有功”,谁敏锐谁就能建功立业;“智则足以使人”,做领导就要知人善用。

于丹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把儒、道、释融会贯通,成为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以儒、道、释的观点去反思内心,让自己宁静从容,抱有希望;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在快乐中成长;现代女性要活得优雅从容,就要学会在多元的角色中追求平衡。”她表示,如果我们能从中国的古典文化中汲取一种21世纪的生活态度,那么,我们就能建立自己清晰的图像,会真正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次演讲座无虚席,而且现场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演讲并不是男人的专利,每一位女性也同样有资格享有这项权利。只要你敢站在人群中间,只要你能大声将自己心底的话语表达出来,只要你拥有足够的知识积累,那么你就一定能够赢得观众的喜爱。

每一个女人,都能够站在属于自己的演讲台上大放异彩。如果你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请大胆地提出来吧。不要因为他人的言辞而让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只要你敢勇于尝试,那么你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与撒切尔夫人一样充满魅力的演说家。

7.敢于表达真实的想法

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公开谈及香港回归一事,回顾当年与中方进行的谈判,尽管伤感,但撒切尔夫人仍然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回归耿耿于怀,因为已经到了“中国人接手的时候了”。

香港回归当天,天降大雨。十年后回忆起当年情形,记者问撒切尔夫人,她是否记得那场雨。撒切尔说,“是的”。她承认:“(那天)我伤心极了。”“但我想我不应该再对这个事情发表议论。这会招人厌烦的。”人们都说,这是“铁娘子”少有的几次“感情流露”之一。

另外,前任英国驻沙特大使谢拉德·考珀·科尔斯,在其最新出版的《外交往事》一书中,披露了撒切尔夫人曾与前法国总统弗朗西斯·密特朗之间的隐秘关系。他在书中说:

“……有一次,撒切尔(夫人)告诉法国总统,她对英吉利海峡隧道这个主意真是充满激情——那可是密特朗——那个曾用‘卡里古拉的眼睛配上玛丽莲·梦露的丰唇’来形容撒切尔夫人的密特朗。”

“多年之后的一天,我有幸与撒切尔夫人在彭定康的香港总督官邸中小坐共酌,当时,她已经离开了首相之位。大概是喝得有点多,我突然对她提起这件事。我说,我在看那些当年她与密特朗的会议记录时,常常会猜测她与那位总统之间是不是有什么暧昧的吸引力。”

“第二天早上酒醒之后,我为自己的失言后怕不已。但我又立刻想起,撒切尔夫人并未恼怒,事实上,她甚至显得相当高兴。她端正了坐姿,鼻头微挺,以她最轻佻的姿态回答:‘你知道吗,考珀·科尔斯先生,我想你是对的。’”

这一信息一经流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许多人都责备撒切尔夫人的“非分之想”,并且为一生深爱她的丈夫丹尼斯鸣不平;但仍有更多人看到的却是撒切尔夫人的坦率与勇敢。贵为一国首相,有着令人尊崇的身份和地位,是无数国人标榜学习的榜样,撒切尔夫人毫不遮掩自己的内心所想,这种魄力实与那个精明果敢的“铁娘子”相配。

然而在生活中,多少女人们将一些已到嘴边的真实想法又硬生生咽回了肚子里,只因有着太多的顾虑:担心说出来会遭到别人的反对;害怕这个想法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忧心这件事情会不会成为别人的把柄……她们收起那些蠢蠢欲动的小情绪小心思,继续扮演着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最初形象,生怕一有什么差错就会掉进舆论的漩涡。

但这未免也太累了些。每个人都有着多面性,正好像你上班期间斗志昂扬、谈判桌上巾帼不让须眉,但回到一个人的世界中会流露出几许伤感与寂寞来一样。你的所思所想不需要刻意遮掩,该表示出来就让它呈现在人们面前吧,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你,用这种新奇的力量吸引到更多的人。

2003年12月6日,希拉里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一改往日温婉和善的面孔,以严厉的姿态面向群众。她指责了布什上任以来推行的极端主义政策,猛烈抨击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缺乏计划性”,没有对战后伊拉克的局势发展问题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这番言论,比民主党九名总统候选人对布什的批评还要猛烈几分。

不仅如此,希拉里还颇为肯定地说,在2004年美国的总统大选中,布什肯定可以被击败,因为他领导的政府“使美国不如以前自由、公平、强大和英明”。

面对总统的错误决策,希拉里没有丝毫的犹豫,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直言不讳地指出错处,予以详细分析,这一巾帼形象令国民们无不拍手称赞,为她的勇气鼓掌欢呼。

做人难,做好人难,做个人上人更难,做一个人上之人的女人更是难上加难——这不是绕口令,这是实言。当一个女人想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时,却又因忽然想起“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而欲言又止,那该是多么憋屈的事情!所以,想要成功、想要活出自己的风采来的女人们,不要再畏首畏尾地将内心深处的声音藏着掖着不敢示人,有时你让它“大白于天下”更能为你的人生添一道光彩。

当然,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口无遮拦肆无忌惮,在话出口之前一定要先掂量一番是否该说——这与鼓励你去勇敢表达并不矛盾。

8.真诚地赞美对手

2002年,撒切尔夫人的医生建议她停止一切社交活动,因为在此之前,她已经数度中风,而频繁的社交活动会对这位老人的健康不利。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撒切尔夫人在老朋友的劝说下,接受了BBC香港回归十周年的专题片《香港:十年变幻》的采访。

与邓小平谈判香港问题的最初,英国的打算是“续约”。“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撒切尔夫人回忆道,“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早在我们谈判前就提出来了,是中国方面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结果首先用在香港问题上。”对于她的谈判对手,撒切尔夫人露出欣赏的微笑,真诚地评价说,“我赞赏邓小平的智慧。”

当初邓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在谈判桌上的一言一行,都在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目光。最终,邓小平代表中国坚持“主权问题是不容谈判的”取得胜利,这无疑是对“铁娘子”辉煌的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击。但对于这个老对手,她竟能放下所有个人主观情绪,予以真诚的褒奖。若没有豁达的胸襟,谁能说出这样“服软”的话?

撒切尔夫人的“对手”遍及世界各地。冷战时期,撒切尔夫人就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戈尔巴乔夫是个能与之共事的人。”1988年,她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是戈尔巴乔夫结束了冷战。”

真诚的赞美总能为一个人赢得珍贵的友谊,虽然撒切尔夫人与戈尔巴乔夫可谓是水火不容,各自坚定各自的立场丝毫不退让,但两人依然成为了知交。撒切尔夫人80大寿时,戈尔巴乔夫飞到英国看望了她,此后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就像撒切尔夫人常说的:“等到了80岁,无论是谁,只要能和你分享记忆,都会是好朋友。”

在竞争中,学会为他人鼓掌,感悟对手的不平凡,不仅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强者和成功者的重要素质。每个人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竞争对手也一样,甚至会有着比你更加优秀的地方。

获得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英格丽·褒曼,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领奖时,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对手弗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赞美对手却是一种高素质的表现。不给他人留余地最终也会让自己吃大亏。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的面子。如此善待竞争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无论是谁与其成为对手,都会认定她是值得结交的朋友。

另外,一个会为对手鼓掌喝彩的人,必定有着不一般的气量,同时也具备着乐观向上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则会促使他进步更快。挪威著名的剧作家亨利·易卜生把自己的对手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画像放在桌子上,一边写作,一边看着画像,从而激励自己。易卜生说:“他是我的死对头,但我不去伤害他,把他放在桌子上,让他看着我写作。”据说,易卜生在对手斯特林堡的目光“关注”下,完成了《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等世界戏剧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尊重对手,难;真诚地赞美对手,更难。当然,尊重和赞美并非示弱和退让,反而更能显示自身过人的涵养、气度与魅力,从而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仇恨的烈焰会烧伤自己。”生活中因为一点事情就把对方归为敌人的女人大有人在,而她们却并不能因此而让自己开心。所以,作为女人,我们应该展现出应有的大度,敞开怀抱,真诚赞美并向你的对手学习,因为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要强上百倍。 4XnhO40M2OubwlWUIHHXuT9NFGqgXeMlTI29jKyRwUHW26OxNF9tpwCQLX2xWQy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