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扑朔迷离藏心术

“算可胜不算,计可胜无计。”想要窥测人心,巧用攻心之术,那么必先要藏心。古今中外,那些高深莫测之人,总会静之于暗处而思之于明处,或者思之于暗处又静之于明处。胜算就在一明一暗,一藏一现之间。

喜怒不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境界。人都有七情六欲,一个喜怒都表现在脸上的人无疑时刻暴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而聪明之人,不管在心里有多大波涛起伏,都不会表现出来。在实际生活当中,这种以静制动的功夫被称为“深藏不露”、“绵里藏针”,这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心计。这种藏而不露的最高境界,在关键时刻还可以攻破他人心理,为自己迎来一个反败为胜的局面。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屡败于项羽,最后兵团荣阳,处境危在旦夕。正在这时,刘邦的部下韩信在北线却捷报频传。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韩信的政治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他派人面见刘邦,要求封自己为王。刘邦一听,便怒不可遏,当着信使的面斥责道:“我久因于此,日夜盼望韩信前来相助,想不到他竟要自立为王。”

此时,张良正坐在刘邦身边,急忙附耳说道:“汉军刚刚失利,大王有力量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使其自窃,否则将会产生意外之变。”

刘邦立即心领神会,话锋一转,反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个像样的王!”刘邦原本爱骂人,这一骂不足为怪,况且前后两语衔接不错,竟也没露出什么破绽。

不久,刘邦派张良做为专使,为韩信投印册封。刘邦不动声色稳住了韩信,为汉军日后十面埋伏,击败项羽做了组织准备。如果当时就为此事与韩信闹翻,后果将不堪设想。以当时韩信的实力,独自称王逐鹿中原也并非没有可能。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深藏不露的原因有二:其一,自己的心事让别人来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出来是一种肤浅的行为,是一种没有心机的表现,什么事都没有办法沉住气的话,很容易受制于人,更别说掌控他人了。

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能够成大事的。此种人并非是卑躬屈膝,装出笑脸,更不是为了奉承上司,强露笑齿,而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没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的人,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人,是很难做到的。但只要想做,并不是不可能做到。试着每天起床后,或睡觉之前,对自己说一声:“我绝不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以此警惕自己。或者是在日记上,仔细写出来,要每天持续不断地做。

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亦喜亦忧的。当然,人有时会高兴,有时候不免忧愁,但千万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有高兴的事,表现在脸上无妨,但悲哀的事就尽量不要表现出来。因为将一切都表现在表面上,更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愤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例如,当你有不愉快的事,突然被上司了解到,并因你不形于色而感到奇怪,对你产生兴趣。这时,上司就无法得知你的底细,也会因此对你礼让三分。当到你被大家公认为是不会随便改变脸色的人,你的上司可能早已在心里对你敬畏三分。无论上司如何骂你、嘲讽你、冷淡你,你都能默默忍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种修养需要有相当的自信才可做到。

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这世界上应该没有心如止水的人的,因此,喜怒都不形于色的人其实蛮可怕的,因为别人无法预料到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某个人的观感。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通常表现出来的冷静,就很容易造成他人的慌乱。因此,在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中,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是很重要的。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就有可能召来无端之祸。因此,高明的掌权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自己的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越是精于此术的人,城府便越深。

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这其实是一种以静制动的方法,时刻将自己置于人心之上,才能够看透人心,掌控人心。喜怒不形于色,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让人无懈可击,无空子可钻,是一种能守能攻的制敌手段。

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智若愚”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成熟、睿智的标志。而《周易?上经》之《坤卦》篇:“六三,不显露、炫耀才华,固守柔顺之德,即使辅佐君王,亦不居功自傲,会有善终。”这些古训都在告诫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取得的成绩不要张扬,这样的处事原则会让人远离很多的是非。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70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种一株榆树、100棵菱白、50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谕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沉溺狂欢,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龚遂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材,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微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做下属的,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八九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10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是一种隐藏自己的攻心术,目的在于,用自己的愚昧证明自己的无威胁性,从而使对手放松警惕,得以保全自身。

巴西有一句谚语,“缴学费学习,聪明人以傻瓜缴的学费学习”,这其实就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有一个愣头愣脑的流浪汉,常常在市场里走动,许多人很喜欢开他的玩笑,并且用不同的方法捉弄他。其中有一个大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手掌上放一个五元和十元的硬币,由他来挑选,而他每次都选择五元的硬币。大家看他傻乎乎的,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楚,都捧腹大笑。每次看他经过,都一再以这个手法来取笑他。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有爱心的老妇人,就忍不住问他:“你真的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出来吗?”流浪汉露出狡黠的笑容说:“如果我拿十元,他们下次就不会让我挑选了。”当人自以为聪明时,其实正显出愚昧和无知。让我们多以柔和谦卑的态度与人相处,那才真正是智者的作为。

“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愚钝、屈从、木讷等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若”就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和声望,使人完全呈现出一幅弱者的表现,从而诱导对方放弃戒惧或与之竞争的心理,换得对方轻视、忽视以及安全的心理。

这种甘为愚钝,甘于隐藏才华的做人之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渊薮,真人不露相,以达到麻痹和迷惑对方,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示弱是一种智慧

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雨林中有一种类似马蹄莲的植物,名叫海芋。每逢产卵期,一种名叫巢蛾的毛毛虫最喜欢在植物叶片上产卵。虫卵吸收了植物叶片的营养而得以孵化,而植物则因叶片萎缩、糜烂而坏死。为了避免巢蛾的蹂躏,海芋采取“装病”的示弱策略,主动在叶片上伪装出已经遭过“袭扰”而呈现的色斑。一般来说,无论何种原因致使植物形成色斑,都可以断定植物的生长出了问题,如此一来,巢蛾就以为海芋是营养不良的有病植物而不屑侵害它的叶片,海芋得以顺利生长。

如此可见,植物界的生存和成长尚且需要示弱,更不要说复杂多变的智者人类了。示弱是一种智者的攻心术。对于那些处境不如自己的人适当的示弱可以将其不满的心理减少到最低程度。

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王翦奉命出征,出发前他向秦王请求赐给良田房屋。

秦王说:“将军放心出征,何必担心呢?”

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有功最终也得不到封侯,所以趁大王赏赐我临时酒饭之际,我也斗胆请求赐给我田园,作为子孙后代的家业。”

秦王大笑,答应了王翦的要求。

王翦到了潼关,又派使者回朝请求良田。秦王爽快地应允,手下心腹劝告王翦。王翦支开左右,坦诚相告:“我并非贪婪之人,因秦王多疑,现在他把全国的部队交给我一人指挥,心中必有不安。所以我多求赏赐田产,名为子孙计,实为安秦王之心。这样他就不会疑我造反了。”

有时,需要像别人展现一下自己的缺点,以证明自己并不是完美之人。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有懈可击之人,才能诱导对方的心理,以求得共存。

大汉王朝建立后,为了让江山稳固汉高祖开始清洗功臣,在清洗了一批武将过后,宰相萧何成为了目标。萧何为人非常好,深受百姓爱戴,很少做错事情。正是这样做皇帝的才越担心他的声望会被宰相盖住。为保护自己萧何听从谋士建议估计收受点贿赂,并且让高祖知道,高祖皇帝看了原来萧何也是胸无大志的人就没去算计他。

为人处世中,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也就是向对方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以你为敌。

示弱可以是在与个别人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示人之长。适时示弱是一种生存智慧,也是一种攻心的手段。强者示弱,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留下“谦虚、和蔼、平易近人、心胸宽广”等美名。懂得示弱的人,往往能更有力地存活下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项羽强悍英武,飞扬跋扈,结果兵败垓下,英雄末路,自刎乌江。而汉高祖刘邦善于示弱,结果一统江山,坐拥天下,成为一代帝王。韩信居功自傲,功高盖主,结果招来杀身之祸。而与他同朝的另一个大臣萧何,却懂得处处避其锋芒,赢得了朝野一致的好评,也确保了他一生的地位和平安。

难得糊涂

“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传说,一日郑板桥在院中石桌上习字,兴笔写下“难得糊涂”四字,然后又在下面写一串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福报也。”写毕,越看越不舒服,正准备团了踩在脚下,忽一阵风吹来,那字纸随风飘向空中,越飘越远。郑板桥无奈看着摇着头,然后又习起字来。谁知这字纸却被人捡了去,如获至宝,传之子孙,所以才有今天我们知道的“难得糊涂”。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到底是什么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其实,人生在世,在智力上达到“聪明”的状态很难,因此世上有许多稀里糊涂生活、浑浑噩噩处世的人,这倒是真。人生在世,有时就需要糊涂一时,这里的糊涂也许是装作糊涂,也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宽容。

公元196年,刘备兵败暂时依附曹操,他怕曹操识破他有帝王之野心,便每日在许昌的官邸种菜,遮人耳目,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一日关羽、张飞曰:“兄不留心天下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

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关、张根本弄不清刘备的心事。此时刘备是为了生成不得而为之。此是刘备装糊涂之一。有一天,关羽、张飞不在,刘备正在后花园浇菜,许褚、张辽带数十人入园,说曹操请刘备喝酒,刘备大惊,在没有弄清情况时,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亭中。曹操、刘备二人对做,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然乌云密布,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上挂着一条云龙,曹操和刘备凭栏观看。

曹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刘备答曰:“未知其祥。”其实刘备岂能不知,只是装糊涂而已,此是刘备装糊涂之二。

曹操见刘备不知,于是就对龙的变化作了一番描述,接着以龙喻人,问刘备:“当世谁是英雄?”

刘备曰:“备肉眼安识英雄?”这是刘备装糊涂之三。

曹操进而逼之,刘备无法,只好词不达意说了几个,什么淮南袁术,河北袁绍,人称八俊,威震九州的刘景升,江东领袖孙伯符,益州的刘秀玉以及张绣、张鲁、韩遂等数人,此时的刘备是在避重就轻,转移曹操的视线,这是装糊涂之四。

刘备所说的英雄被曹操一一否定,最后,曹操一语道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

曹操用手指玄德,然后指自己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听了大惊失色,十分慌张,以至手中的筷子在不觉之中落于地下。

此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遂从容弯腰俯首拾起筷子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曹操笑曰:“丈夫亦怕雷乎?”

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逼变,安得不畏?”

此时刘备以害怕雷声巧作掩护,这既是急智生智,又是在装糊涂,这是刘备装糊涂之五。

糊涂有多种,但糊涂多是因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韬光之术。刘备的糊涂是在困境中,被迫无奈的糊涂,这个糊涂是逼出来的。

很多人还推崇一种糊涂,就是小事糊涂,大事精明。这种糊涂是一种善意的,包容的糊涂,是一种有意识的糊涂,不是装的,也不是逼的,居家过日子和好朋友、同事之间的交往,很多人都是以糊涂方式对待,而不是斤斤计较,一扣不让。

有一夫妻感情深厚,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情深意长,可是爱面子的丈夫因工厂倒闭从领导岗位上却下岗了,丈夫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仍然天天假装上班,可是却窘于没有工资的尴尬,丈夫因巨大的压力出现心理变态,常对妻子发火闹别扭。而妻子此时已经当了一家公司的副总,丈夫的下岗妻子是一清二楚,为了丈夫的尊严,为了丈夫的面子,她假装不知,却格外关心体贴丈夫。她通过另一公司的老总,给丈夫安排了一个工作,这些都是在丈夫不知的情况下办的。几年后,丈夫知道了此事,感慨万分。这对夫妻,一个是真糊涂,一个是假糊涂。然而就在糊涂之间,却风风雨雨度过了百年。

不论是那种糊涂,也暂且撇下郑板桥写下“难得糊涂”的真正用意。其实,难得糊涂是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睿智和成熟,难得糊涂更多得体现为一种攻于心的策略。揣着明白装糊涂,可以避免祸乱,可以赢得人心。

初来乍到,先藏起锋芒

有“心计”的人懂得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这既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也是成就事业的资本。

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崭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评价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

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旨宗,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平时锋芒毕露会使我们众叛亲离,走进死胡同,而适当地收剑锋芒,将才华用在有用的大事上,积蓄力量,必然能有光辉的前途。

有些人可能喜欢平淡从容,有些人可能喜欢锋芒毕露。而我们发现踏踏实实的人很容易与人共处,而锋芒毕露的人则没有什么太好的人缘。人缘可不是小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的前途。

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因为太露锋芒,而招致杀身之祸。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惊动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后来,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大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四十五岁。

有句话说“好刀出在刃上”,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

新人初来乍到,要懂得收敛锋芒。一些年轻人到了新单位后,就不分场合地大发议论,无节制地说三道四,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这种锋芒毕露很可能会使比较客观的领导和同事觉得你傲慢、偏激而产生对你的不良印象。再说信口开河的浅薄和浮躁也是在损害你的形象。你不如保持适当的沉默,这是谦虚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种自信和力量的体现,将你的锋芒在工作中暴露,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谦逊的作风赢得良好的声誉。

收敛锋芒是一种攻心的策略。作为初出茅庐的初学者,收起自己的锋芒,多展现出自己才疏学浅,谦虚谨慎的态度,就有可能赢得人心。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因此,也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海阔天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你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力量;假如你只想做普通人,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

隐藏情绪的“变脸术”

变脸术,指那些善于攻心的人,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角色,以适应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境的人际交往。

善于变脸的人,多能成大事。因为他不会让情绪左右办事状态,这样的人也许会在前一分钟与人发生争执,而后一分钟则又能笑脸相迎。不管如何,变脸功夫有其必要性。试想,如果他用刚刚和人吵架的怒脸来接待客人,话还能说得下去吗?

从世俗来看,这种“变脸如翻书”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捉摸,缺乏一种真诚;但从现实来看,随环境的变化而翻脸,也不失是一种圆融的处世姿态。变脸是一种藏心术,它能藏起真心,使其真正意图不被发现。

周顷王四年(公元前615年),秦康公任命西乞术为大将、白乙丙为副将,率军车500辆侵犯晋国,晋国执政赵盾亲率三军拒敌。双方对峙于河曲(今山西永济、芮城一带黄河转弯处)。

一天,秦国突然派人送战书给赵盾,约定第二天在阵前一决胜负,赵盾满心答应。送走秦使,臾骈即对赵盾说:“刚才我观察秦国使者,见他口里虽说要同我们决战,眼睛却惶惶四顾,显出不安的神态,大概是害怕我们的缘故。由此可以断定,秦军今天夜里一定要逃走。我们可以在黄河岸边埋伏兵力,等他将要渡河的时候发动攻击,必能大获全胜。”

赵盾连声称赞说:“此计太妙了!”立即同臾骈研究详细作战计划。下军副帅胥甲对臾骈屡次献计非常不满,就将晋军的作战计划私自告诉了赵穿。于是二人同至军营门外,对将士大声呼喊道:“我们晋国兵多将广,还怕西秦不成?秦国前日约战,我们已经答应,现在却要伏兵河口,偷袭人家,这难道是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吗?”

赵盾见他们狂呼乱叫,怕暴露军事计划,急忙将他们召来告诫道:“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要伏击秦军,你们不要胡乱猜疑,扰乱军心。”

但是已经晚了,秦国的间谍早将赵穿、胥甲的话听得清清楚楚,连夜报告了秦康公。秦康公大吃一惊,暗暗佩服晋军有能人,遂政变了准备从河口撤退的计划,转道瑕邑,由潼关而归。晋军的伏击计划归于流水,赵盾只得班师回朝。

臾骈在两军阵前之所以能料事如神,处置得体,就是因为善于察言观色,以小见大。臾骈还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虽然他早就看穿了秦国的意图,却依然不露声色,表面上答应秦国的请求,而暗地里早已另有计谋。

拥有变脸的功夫,在社会生活里有如下的好处。

1.隐藏自己的秘密

如果情绪总是写在脸上,喜怒毫无掩饰,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有心人只要用话一套,你就可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出来,这是比较犯忌的。对于这种人说得好听一点是率直如赤子,说得难听一点是对情绪秘密缺乏把关力,将给人留下“办事不牢靠”的印象。

2.避免别人误会你的情绪

有时候,随意乱显情绪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反效果。例如,若把刚刚跟人吵架的怒容拿来面对客户,客户如果不了解,会误认为你对他的来访不耐烦,你若无合理的解释,恐怕对方拂袖告辞了。同样,在不该严肃的场合严肃,在不该轻松的地方轻松,也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会让别人误解你。

具有变脸功夫固然重要,但要学到这功夫并不容易。因为喜怒哀乐这些情绪都是难以掩饰的,有些人可以做到该哭就哭,欲怒则怒的地步,这种变脸的功夫可说已出神入化。

要知道,无论你有多哀伤多愤怒,除非你的至亲好友,否则不会有人对你的喜怒哀乐有兴趣,并进一步表示关怀,更不可能倾听你的哀伤或是愤怒。你若不知此点,不但会造成自己极大的压力,也会留给对方极坏的印象,因而下意识地看轻你。

不可全抛一片心

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坏的东西当然不能让它沉积在心里,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因为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说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心机”,该说则说,不该说千万别说。

刘经理初查时,在火车上遇见一位“台商”。二人一见如故,互换了名片。这位台商举手投足之间都显示出一种贵族气质,这使刘经理对其身份丝毫未加怀疑。恰巧二人的目的地相同,台商又对刘经理的产品非常感兴趣,似有合作的意向,便与之同住一个宾馆。吃饭、出行几乎都在一起。这天,刘经理同客户谈成了一笔生意,取出大笔现金放在包里。午饭后,刘经理像往常一样同台商在自己屋里聊天,不一会儿刘经理起身去卫生间,回来时吓出一身冷汗,因为台商和那个装满现金的钱包都不翼而飞。刘经理马上报警,几天后案子破了,罪犯被捕后,刘经理才知道,那人根本不是什么台商,而是一个职业骗子。

现实生活中,像刘经理这种被人摸透底细钻了空子的事情时有所闻。骗子的骗术就在于,用他的“假心”套取了别人的“真心”。

和人初次见面,或才只见到几次面,就算你觉得这个人不错,也不该把你的心一下子就掏出来。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为,都要有所保留,不可一厢情愿。

人性复杂,就算对于熟人或朋友,处理心事要慎重。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

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向别人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人拿来当成反驳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要知道,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

延平在部队当女兵,那时她在部队做文书,连队的几个干部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或让她替他们办一些私事。尤其是连队的副指导员,对她极端信任,有时把连队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她们连队有几十个女兵,个别女兵为了入党或考军校就想方设法接近部队教官,副指导员对此十分反感。时间长了,林萍觉得非常的苦闷,心中有那么多的秘密不能倾诉。所以后来在与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闲谈时就把副指导员讲的事情说了。把秘密和别人一起分享,心理的压力轻松多了。没想到,她的那位好朋友为了让连队党支部推荐上军校,就把她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指导员,后来她这位朋友如愿以偿地上了军校,而林萍则在指导员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离开了文书岗位,回到报务分队干她的老本行了。

任何人,若能在保守秘密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当,就不会因泄露秘密而把事情搞得复杂化,或者使自己陷入身败名裂的境地,从而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成就一番事业。

当你和别人共同拥有一个秘密时,往往你会因这个秘密同对方拴在了一起。这对你灵活机动地处理事情是一个障碍,在处理一件事时,你往往要考虑他的利益,这可能会使你做出违背原则的事。同时,对方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拿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让你在竞争中失败。

心术之战,永远是人际关系的主题。在人与人交往中,与其把心一下子掏出来,不如慢慢观察对方,有了了解之后,在进一步考虑是不是可以“交心”。不轻易把自己的秘密全盘地告诉给对方是处世的潜规则。切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慎言他人争论事

我们在日常交流中难免会发生争论,然而,倘若仅仅为了争论而争论,却是不必要和得不偿失的。因为此种争论是对双方的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浪费,甚至会让我们失去朋友。

林肯总统曾经说过一段深具哲理的话:“凡能成功之人,必不偏执于个人成见,更无法承受其后果;这包括了个性的缺憾与自制力的缺乏。与其为争路而被狗咬,毋宁让路与狗。因为即使狗被杀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伤口。”

有一次小望参加朋友的婚礼,席间有一位年轻人在说明新郎与新娘的关系时,用了“青梅竹马”这个成语。但他为了夸耀自己的博学,还念出了这首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不过,这位年轻人却搞错了,他所念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而他却误以为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可能因为这首诗蕴含的感情深厚,害得他误会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

小望年轻气盛,又认为中国文学是他的特长。为了夸耀这点,他毫不客气地当着众人的面,纠正那人的错误;可是不说还好,这样一说,那人反倒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就在小望和那位年轻人争论不休时,恰巧小望看见他的大学老师坐在隔桌,小望的这位老师是专攻唐代文学的博士,于是小望和那年轻人去见他的老师,并请他当裁判。小望和那位年轻人都把各自的论点说完,老师却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在盖着桌布的桌下,用脚轻踢了小望一下,态度庄重地对我说着:“你错了,那位先生说的才对。”

当天晚上小望回到家里越想越气,这时,小望的老师打来了电话,并对他说:“你今天说的那首诗是李白的,一点也没错。”这时小望纳闷了,老师接着说:“你说的一切都对,但我们都是客人,何必在那种场合给人难堪?他并未征求你意见,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错根本与你无关,你与他争辩有何益处呢?在社会上工作别忘记这点,永远不和人做无谓的争论。”小望这时才恍然大悟。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陷入争论当中去,因为在争论中,没有人能够获胜。人人都好面子,讲自尊,与人争论就是不给对方留余地,这很容易让对方误以为你是故意刁难。因此,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别人,不要在争论上将对方赶尽杀绝。

另外,也要慎言别人忌讳的话题。常言道,当着矬子不说短话。朋友中有一个秃顶,就不能对着人家讲“秃头”或“光头”字眼,否则会挫伤他人自尊。有的人,在争论中,就容易一时兴起,揭别人的短,甚至在言谈中,淫词秽语脱口而出。这都是不明智的,聪明人是从不会卷入各种无谓的争论中去的,更不会故意揭人伤疤。

平日里,对于那些即使错了也不会产生原则性问题的观点或话语,就需要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藏心的艺术。祸从口出,说话太多就容易卷进争论。善于攻心的人,在遇到不必要的争论时,会很快地避开它,因为他们懂得,不必要的争论会使自己丧失朋友,丧失人心,还会浪费口舌,浪费时间。 nyhcl0XOLbDaL4M7jEXhhzvJcaRt1iCeGIN4REqARdQVT0YPMa4sWQlpegkZZy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