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断学习,不落于他人之后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一切都瞬息万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知识技术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人类年龄的增长速度,因此男人必须把学习当成一件像吃饭喝水一样不能离开的东西,而且男人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不落于他人的后面。
学习已经成为判断男人在职场中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不重视学习或不会学习的人只会因为其知识的老化逐渐地被淘汰。两个学历相当的大学生,5年后重视学习与不重视学习的人肯定会有很大的差距。
曾在某大型企业担任业务经理的钟军,3年来一直忙于日常事务,在“迎来送往、灯红酒绿”中翻过了日历。有一天,他的下属自学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学历比他高,能力比他强,经验也在数年的商战中获得了积累,羽翼日渐丰满,销售业绩惊人,最终赢得总裁青睐,被委以经理重任。而钟军则因知识老化和业绩不佳而惨遭淘汰,留给他的是岁月蹉跎和风光不再的哀叹。
而夏某,就与钟军的做法截然相反。夏某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被省团委负责人看中,希望他到省团委工作。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鼓励他去,并认为他很快就可以得到提拔。可是夏某却毅然放弃了这次“机会”,报考了研究生。大家都觉得很可惜。之后,他的同学吴某被分到了省团委。夏某在研究生毕业后,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几篇出色的学术论文,再次受到省委重视,被调到决策部门工作,很快就被提拔为秘书处主任。而早他好几年进省团委的吴某,却因为在团委工作期间政绩平平而一直没有得到提升。显然,这次“机会”并没有为他打开通向成功的通途。在多年以后的一次同学会上,夏某对同学们说:“我当时报考研究生,主要是考虑到自己在上大学之前,就有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上大学其实就是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在这方面应该获得更多的长进。可是,我自己感到毕业时尚未达到良好状态,于是又决定读研究生。在我研究生毕业时,我才觉得自己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了,于是信心也就更足了。”
可见,一个注重学习的人,甚至为了学习而暂时放弃时机的人,最终会因为拥有更为丰富的知识而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提拔。然而,问题的关键还不止是否重视学习,而在于是否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应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既要学习最好、最先进的理论,也要注意学习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在工作的实践中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其他有助于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应该多参加一些座谈会、知识讲座等,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成功者、成功企业的特点经验,当然也包括进入高校参加某些课程学习和各种培训等,从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要选择一批能做好本职工作、拥有敬业精神的员工,就必须了解其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只有善于学习的员工,才能在风云变幻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有效完成任何一个紧急任务,才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某个新项目的行家。
焦先生属于那种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很早就打算进入电子领域,他先是考取了经济学博士,但是,俗话说:“读到博士书无回味。”焦先生不再一味死读书,而是到公司充电。如愿以偿进了摩托罗拉公司后,他发现大公司里的领导善于一只眼忙工作,一只眼看世界。于是,他也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和宏观经济局面,而对于老板分配的任务他总是及时完成,他的好学和见识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很快得到升职的嘉奖。
要想使自己的理想、希望实现与完成,只有从力行着手。力行向上一步,在这一步之上,还有无数个上一步在等着你,越是向上一步,越是伟大一分。向上无止境,成就也无止境,伟大也无止境,这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与奋斗。2.用知识的杠杆撬起装满金钱的托盘男人做生意各有各的方法和“秘诀”,没有太多的固定模式可以套用,但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掌握足够的知识,并且能够很好地去运用它,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男人才能真正地挣到大钱。
伟大的阿基米德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知本时代”,知识便是撬动财富的那个杠杆。作为现代商人,要想比别人挣更多的钱,只需在大脑里比别人装更多的知识,并且恰当地运用它即可。
有“股神”之誉的美国富豪沃伦·巴菲特,用100美元资本起家,仅仅从事股票投资,几十年后变成了几百亿美元,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美国《幸福周刊》1996年评出的最好的公司中,巴菲特属下的金融服务公司——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名列第三。在1998年10月26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来的“世界明星企业排行榜”中,哈萨维公司列第7位。2005年底,他的资产已经达到了44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巴菲特的成功,得益于两位精神导师的相助,更取决于巴菲特非同一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巴菲特这两位精神导师一位是本杰明·葛拉汉(又译为格兰姆),另一位是菲力浦·费歇(又译为费雪)。
1930年8月,巴菲特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家庭是一个经商世家,祖父从事杂货零售,父亲先继承零售业,后来成为股票经纪人。巴菲特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商业感兴趣。17岁时,巴菲特进入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企业管理系学习。当时有一本畅销书叫《聪明的投资人》,巴菲特读过这本书后,对书的作者葛拉汉肃然起敬,他把此书当做珍宝。出于对葛拉汉的崇拜,能师从葛拉汉成为青年巴菲特最大的愿望。所以大学一毕业,他就只身奔赴纽约,进入葛拉汉任教的哥伦比亚商学院,直接投到葛拉汉教授的门下。
葛拉汉投资理论的精髓,在于强调对一系列企业实质投资价值了解的重要性,并相信能通过数学方式正确地计算这种投资价值。这一理论对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当时葛拉汉还兼任政府公务员保险公司的主席,这使巴菲特选修了保险业知识。后来,巴菲特又亲历了葛拉汉关于“价值第一”这种理念的检验,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后,他加盟葛拉汉的“葛拉汉——纽曼公司”,跟恩师一起进行投资操作实践。
1956年,61岁的葛拉汉退休,葛拉汉——纽曼公司随之解散。巴菲特回到故乡,在亲友的支持下,7个人合伙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当时他的投资,是从100美元开始的。
从恩师投资的高回报率与较小风险这一点上,巴菲特领悟到了“品牌商誉价值”的重要性,他学会了从长远看问题的方法。1962年他们购买了正处于困难之中的哈萨维纺织公司的股票,因为巴菲特认为该公司品牌商誉较好、发展潜力大。后来的实践证明,巴菲特的选择是正确的。1967年3月,巴菲特投资860万美元购买国家赔偿金公司和全国“火水”保险公司的股票。这一投资很快使巴菲特获得了巨大收益,合伙人都成了富豪。
1969年,巴菲特个人财产已经达到2500万美元。这一年他研读了费歇有关投资方面的著作,一下子又被费歇的一些精辟观点吸引住了。费歇投资理论的核心是“高风险的质化投资策略”,这实际上是更明确地强调品牌的“商誉价值”。他去拜访费歇,费歇很高兴地接待了巴菲特,并对他进行了谆谆教导。
费歇关于投资理念的力作《普通股和普遍的利润》一书,促使巴菲特拜他为师。费歇当然很乐意有这样的门生,于是就把自己呕心沥血研究出的股市投资的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巴菲特,使巴菲特能够更好地、更准确地判断长期投资。
巴菲特说他投资生涯中85%像葛拉汉,15%像费歇。葛拉汉的研究领域以分析公司资料和年报见长,很少关心企业的类型及特质,而后者恰恰是费歇的方法学所关注的重点。巴菲特认为两位“精神父亲”的理论各有千秋。而他自己的高明之处,在于吸收了他们的精华并融入自己的投资实践之中,得到实践的检验。
在股票投资上获益颇丰的巴菲特,开始向其他行业扩张。他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和一家面临破产的保险公司,并大肆投资美国广播公司。在整个70~80年代里,他的股票投资除了广告、广播、保险以及出版公司外,还有底特律全国银行、美国铝业公司、平克顿服务公司和雷诺烟草公司等。几乎除了资本财务、能源、科技和公用事业之外的各个主要工业集团,都有巴菲特的投资。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从1997年起巴菲特以360亿美元的资产多年名列世界富豪的第二位。巴菲特无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他所选择的投资对象,几乎都成了他的“摇钱树”。他的投资智慧来源于他的两位精神导师,更是他自己不断吸纳并且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结果。
知识的海洋从来都是深不可测,当你懂得一门技术,并引以为荣,你便愈知道它深不见底。
有不少人,总是希望靠着运气寻找到若干个机会,借此功成名就。当然,机会总会有的。当机会来临之时,我们便可以在众多竞争者中夺取机会,进而发展我们的事业。但机会是等它从天而降,还是凭借我们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表现去争取呢?纯粹的机会主义者往往从来没有想过要用知识去武装头脑,而是蹲在树桩旁等着兔子来撞,好顺手捡个便宜。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失败的可能性较大;但若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也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知识比资金更重要。3.让学习改变你的命运男人想改变命运就不能无动于衷,要成功就要不断地改变自己,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永不要满足于现状。许多成就大事,赚得大钱的男人,都是因为曾经不断地挤出时间研究学习才取得了成功。
成功的男人并不是天生就能力非凡,他们是通过勤奋的学习得来的。他们必须学习技术,获取能够加强他们才能的知识。即使有些人运气很好,以前就有了这些才能,但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适应政府的新法规,以及熟悉他的对手所采取的政策,这些通常仍需要继续研究与学习。
每个人晋升的机会都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他必须付出很多时间站在原地等待,但在这期间如果他不思进取,不培养自己的能力,那等待他的结果就是:永远站在原地。
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位年轻律师的故事。他曾经因为没有受过训练,只能靠挖壕沟过活。他的名字叫KO海威希。他刚踏上社会的时候,在堪萨斯城一家贸易信托公司里当小职员。后来他移居到奥克拉荷马州的马歇尔市,进入谢尔石油公司做事。他爱上了市长的女儿爱芙琳·英格,并且和她结了婚。
不久,经济发生了大恐慌——海威希和许多职员马上就要被解雇了。他受过的训练和经验都不够,没有办法担任一般书记以外的工作,而这种书记工作,在当时是找不到缺额的。他只好接受了他所能担当的唯一一件工作——以每小时4毛钱的代价,在石油管理工程里挖壕沟。
海威希并没有挖一辈子壕沟,他这样描述自己后来的经历:我想办法改善生活,经营了一家小型高尔夫球场,再加上我太太在一家店里工作的收入,我们那几年的生活总算还过得去。后来我又被谢尔石油公司启用了,转到奥克拉荷马州的社尔沙市工作。我的工作是在会计部门办理有关投资的文书工作——但是我对于会计工作是一窍不通的。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学习。所以我到奥克拉荷马法律会计学校的夜间部会计科上课。这是我所做过的最聪明的一件事,因为这些课程使我了解到,我可以利用晚上的用功,来弥补我学问上的不足。
经过3年的学习以后,我的薪水也加倍了。于是我马上进入杜尔沙大学夜间的法律系上课,4年内修完全部学分,得到了学位,并且通过律师检定考试而成为合格的开业律师。
但是我仍然不满足,所以我又回到夜间部上课,准备参加会计师检定考试。研究高等会计3年以后,又学了一项公众讲演的课程。最重要的是,这么多年以来的夜间教育,已经使我的薪水比12年前挖壕沟的时候多了12倍。
海威希先生除了在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执业以外,并且在奥克拉荷马法律和会计学校授课——自己曾经是该校的学生。海威希先生的故事,是教育自己以获得成功的典型故事——任何一个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人都可以做到。
在学校里学了4年,获得了学位,并不表示你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教育,教育是必须继续不断进步的一个程序。要记住: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每个男人都希望在工作5年、10年或15年以后,能够升级,但是很少有人在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就已经具有担任高职位的能力。他们必须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同时从经验和特殊训练之中学习。
所以,不要给自己找任何拒绝学习的借口,挖出你所有的空余时间学习吧。4.皮尔·卡丹,靠学习进取、创新成就品牌帝国看看皮尔·卡丹的奋斗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不信命运,靠进取;不靠偶然,凭实力;不泥古,靠创新。善于学习,敢于开拓创新,促使皮尔·卡丹进入了新的商业领域,去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皮尔·卡丹”是品牌,也是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包括服装、餐饮、家具等企业集团,分机构遍及世界各地。它机构齐全,拥有自己的银行、码头、工厂,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贯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策略。目前,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生产皮尔·卡丹产品,在至少185个国家设有5000多家商店,这一“帝国”在全世界大约有18万名职员。
这个庞大的“帝国”的创立者即皮尔·卡丹。皮尔·卡丹的成功有许多经验值得人们研究,他从不安于现状,不断学习进取、不断开拓创新,是最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皮尔·卡丹出生在意大利,小学都没毕业,就随父母来到法国。18岁时,皮尔·卡丹只身来到巴黎闯天下,当时他身无分文。他最先在一家服装店当学徒,从此,皮尔·卡丹便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由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皮尔·卡丹虚心好学,在服装设计上具有特殊的天赋,可以说是一个服装天才。他很快便掌握了服装的设计技巧,在具有“世界时装之都”之称的巴黎服装界有了一点儿名气,一些达官贵人、太太小姐都知道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并愿意请他设计加工服装。皮尔·卡丹敢想敢做,在设计上大胆创新,赢得了一致好评。
皮尔·卡丹还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他有幸接触到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使他大开眼界。最大的收获是使他对服装有了崭新的认识和理解。他站在全新的高度上为别人设计服装,使自己设计的服装更加“高尚、大方、优雅”。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皮尔·卡丹先后在巴黎两家较有名气的服装店工作,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充分地应用到实践中。他的悟性以及在服装设计上的天赋,在这两家服装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穿着讲究且挑剔的巴黎人逐步接受了皮尔·卡丹,他的名气也一天天大起来。尤其是在著名的服装店工作时,接触的人、物、思想与普通的服装店自然不同,使皮尔·卡丹获益匪浅。
但这一时期的皮尔·卡丹仍然是受雇于别人。在他的设计技术和思想日趋成熟的时候,他决定自己创立一番事业。1950年,28岁的皮尔·卡丹创建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当皮尔·卡丹只身一人闯进巴黎服装界时,面临的困难也是相当大的。首先是来自竞争的压力:当时的巴黎服装店、服装公司比较多,可是真正称得上高级时装公司的只有三十几家,皮尔·卡丹的小公司名不见经传,而且又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创新性和创造性,创新性、创造性能不断为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服装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行业,日新月异,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创新性和创造性,不仅难以发展,而且很快就会被淘汰。正是凭其独创性和天才的商业天赋,皮尔·卡丹逐步站稳了脚跟。
皮尔·卡丹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他从不墨守成规、按规矩办事,他敢想敢做敢为,不断谋求新的道路、新的经营理念,始终在开拓创新迎接挑战。从1953年开始,皮尔·卡丹便大胆地向女性服装领域进军,皮尔·卡丹专门为女性设计生产了一系列风格高雅、质料价格适中的女式成衣,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中下层女性的欢迎。他的这种营销策略再一次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和声誉,一时间他的产品供不应求。皮尔·卡丹将高级时装平民化在法国社会引起了各种非议。多少年来,服装是身份的标志,是地位和等级的象征,尤其是那些贵夫人、小姐、太太们,只希望时装成为她们的专利,不希望成为更多的社会中下层女性的日用品。此外,那些一直甘愿为所谓上层社会女士服务的服装设计师也对皮尔·卡丹的做法非常反感。认为他离经叛道,甚至认为他的举动伤风败俗。巴黎服装业的保护组织甚至因此把皮尔·卡丹开除了组织。当然,这种“惩罚”给皮尔·卡丹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这仅仅是他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挫折,皮尔·卡丹决不会屈服。
皮尔·卡丹不仅没有“痛改前非”,而且在“离经叛道”上越走越远。他在女式服装领域制造的这场风波尚未平息的时候,他把目光转向男式服装领域。应该说,这一举措比他在女装的举措更大胆,更具有开创性。因为传统法国人始终认为服装是女人的领地,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服装是女人体现价值、体现美丽和魅力、取悦于男人的“外包装”。男人虽然也有自己的服装,但其款式、质料等都不可与女装同日而语。在服装世界,很少有人涉足男装领域。所以,涉足男装领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风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又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皮尔·卡丹生性不怕冒险,敢于开拓进取,把一切陈规陋习抛在脑后,皮尔·卡丹大胆地推出了五彩缤纷的男式服装系列。
皮尔·卡丹又一次在法国时装界制造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在那些往昔曾经是女式时装一统天下的服装橱窗里,男式服装也取得了一席之地,而且影响越来越大。男式服装的风潮迅速在法国乃至欧洲蔓延开来。皮尔·卡丹不满足现状,不断思考,寻找新的商机,也在不断地挑战现实和传统,挑战自我。由此可见,皮尔·卡丹的成功史,也就是他不断开拓、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历史。
继女装、男装走向大众化之后,皮尔·卡丹又把广大儿童作为服务对象,推出了儿童服装。在不断创新过程中,皮尔·卡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时装风格,即色彩明快,线条简洁,具有强烈的雕塑感。1961年,皮尔·卡丹首次推出了“流行装”,又一次轰动时装界。皮尔·卡丹不断开拓,他的事业规模在他的开拓中不断壮大。皮尔·卡丹的商业“帝国”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皮尔·卡丹的性格促使他不断开拓进取,向新的领域发起挑战。就在皮尔·卡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毅然斥资150万法郎,买下了位于巴黎闹市区有着悠久历史的马克西姆餐厅。他的这一举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佩服皮尔·卡丹的胆量和勇气,更替他捏了一把汗,认为他在功成名就时,没有必要去冒险收拾马克西姆这个残局。命运之神不可能关照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幸运的天平只会倾向于不断进取的人。
皮尔·卡丹是经营大师,深谙经营之道,他所以买下马克西姆餐厅,是因为他看到了该餐厅的弊端与不足。法兰西民族向来以讲究吃穿而闻名。因此马克西姆餐厅则以自己的豪华与贵族气派赢得了声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没有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大的精力,坐在高档的餐厅里悠闲自在地品尝一顿颇有“贵族情调”的法国大餐。况且,这家餐厅价格昂贵,根本不是饮食最大消费对象——平民百姓光顾的地方。所以“门前冷落车马稀”,昔日的尊贵在今天彻底失去了意义。
皮尔·卡丹在时装设计、生产、经营方面获得经验和启迪,采取了与经营服装几乎如出一辙的策略:卸去捆在餐厅身上的贵族枷锁,变阳春白雪为下里巴人。他和经营服装一样,让餐厅“放下架子”,成为平民百姓都有能力光顾的场所。已经归属皮尔·卡丹名下的马克西姆餐厅没有改名换姓,但其服务、饭菜口味、价格体系等等,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餐厅的局面大为改观,冷冷清清的店面变得红火热闹起来。皮尔·卡丹很懂得消费者的心理,因此他在接管马克西姆餐厅后毫不犹豫地转向大众化,又在服务质量上严格要求。通过服务,赢得消费者。比如,在所有的马克西姆餐厅里,都摆放着一些类似打火机、香烟盒、小饰物等,上面印有马克西姆的标志,分别赠送给不同身份和爱好的消费者,这种做法不仅人情味儿十足,而且还使消费者不知不觉为餐厅做了广告宣传。皮尔·卡丹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地位蒸蒸日上,逐渐成为他的商业“帝国”一大支柱。
皮尔·卡丹敢想敢做,也有接受新生事物的思想。在接收马克西姆的餐厅时,他已年届六十,但他思想不守旧,这也正是他事业一直保持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他从美国快餐连锁经营中得到启发,陆续把他的马克西姆餐厅推向世界各地。这次皮尔·卡丹仍然没有忘记中国这个大市场。1983年,皮尔·卡丹把他的马克西姆餐厅开设到了中国,远比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的时间早得多。
和许多成功者一样,皮尔·卡丹经历过少年时代的苦难,生活的艰难与不幸在皮尔·卡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自强不息的种子。他一直努力工作,从不讲究享受和奢侈,生活简朴的程度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如今皮尔·卡丹年事已高,但仍然勤奋工作。许多人对这位亿万富翁不理解,拥有十几亿美元的资产,偌大年纪,还一直拼命工作,为的是什么呢?因为皮尔·卡丹永远不会满足现状,如果满足的话,那他就不是皮尔·卡丹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皮尔·卡丹每一次大胆的行动都是建立在他的智慧、魄力、韬略等基础之上的,他有进取心,但他从不做无谓的冒险,每一次重大的选择,都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5.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男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得先机,运用智慧挣钱是商人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乔治·索罗斯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个奇才,是个成功的富豪。有人骂他是“魔鬼”,也有人称他是“上帝”。不管怎么评价他,从一个穷大学生一跃成为私人财产达数十亿美元的巨富,索罗斯已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金融家。在索罗斯的人生历程中,他吸取了许多人的智慧,最终形成了他独特的挣钱哲学,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1930年索罗斯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律师的家庭,童年时他是在富足的生活中度过的,受到了匈牙利最好的教育。然而好景不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他一家人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索罗斯来到了瑞士。1947年他搬迁到英国,随后在1949年进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系就读。
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期间,索罗斯对经济和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的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对索罗斯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文化上、精神上的。喜欢哲学的索罗斯选修了研究社会制度的许多课程,他很崇拜波普尔。
有一次索罗斯找到他素未谋面的心中的偶像波普尔,小心翼翼地问:“尊敬的波普尔先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打扰一下可以吗?”
当时索罗斯正在阅读波普尔的《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他越看越觉得这本书写得好。的确,此书让他有了不少体会,也给了他极大的震动。当然,也还有些他一时弄不懂的东西,所以他毕恭毕敬地来请教波普尔。
没想到名气那么大、学问那么深的波普尔却热情地对待他,真诚地听取了索罗斯的问题后,平易近人地和他一起探讨。探讨完有关问题后,波普尔鼓励索罗斯多思考问题,多探索有益的东西。
波普尔对索罗斯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这种影响不是教他如何去敛财,如何去投资,在这方面本来就是学经济学的索罗斯自有他的精明之处。波普尔教会了他站在哲学家的高度,如何全面地看问题,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何变抽象的问题为具体等等。也正是从波普尔的社会运行理论中,索罗斯发现了金融市场的运转规律,从而使他成为震惊世界的“金融杀手”。
大学毕业后,索罗斯在伦敦和纽约默默无闻地做了几年股票分析、推销工作。在积累了一些经验后,1969年他创立了名为“量子基金”的私募投资合伙基金。该基金成立后,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历程:1981年有近半数的投资者退出了量子基金,但在第二年量子基金的收益率却达57%。
通过深入研究波普尔的《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索罗斯总结出了一套所谓的“折射理论”和“走在曲线前面理论”。这些理论的核心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完全的,因此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寻找“弱者”作为突破口,并抢在别人前面发起攻击。
作为一个哲学化的金融家,索罗斯运用与发展了波普尔的理论,此后他的一举一动令世界震惊。
1992年索罗斯在英国策划了一次堪称“奇迹”的炒外汇行动,使量子基金一下子获得了天文数字的利润。他以5%的保险金方式从金融机构贷出了200亿英镑,然后又抛出英镑去换马克,导致英镑狂跌,他再买进英镑还债,在短短的一个月里赚了15亿美元。
制造了英国金融风暴后,1994年他在墨西哥用同样的手法,再次向比索发起进攻,通过低进高出,转眼间又狠狠赚了一笔。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延续了很长时间,而制造这一危机的罪魁祸首仍然是索罗斯。
索罗斯的暴富,宣告了哲学化金融家的胜利。他的胜利,与精神贵人波普尔的影响分不开。有人说索罗斯是“金融大鳄”、“坏小子”,但他有了钱后并不吝啬。1994年至1996年的三年间,他先后为设在全球的31个国家的各种基金会资助了10多亿美元。取之于社会,再回报给社会,这也是受到了波普尔理论影响的结果。
索罗斯之所以能在金融世界里天马行空,是他创造性地运用了波普尔的哲学理论,获得了锐利的武器。他对全球经济有了一种俯视感,当一个人对一个领域有了这种感觉之后,在这个领域称王称霸也就不足为奇了。6.谦虚使男人不断进步水由高处往低处流,愈到下游,覆盖的面积越大,土地也越肥沃。男人赚钱的情形就是这样,采取低姿态,拥有谦虚和气的态度,满怀感激之心,人们就乐意帮助他,推崇他,金钱也会顺流向他而去。所以,谦虚对一个男人,尤其是以挣钱为己任的男人来说更是具有特别的意义。
富兰克林年轻时就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同时他也很骄傲轻狂。对此,他浑然不知。
有一天,富兰克林到一位老前辈家中去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去时,因为门框低了一些,他高昂着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这时,出门迎接的老前辈告诉富兰克林:“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这里的最大收获。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
富兰克林猛然醒悟,从此他改掉了骄傲的毛病,决心做一个谦逊的人。也就是因为具有了这一美德,他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你可能也会有这样一种体会:越是谦逊的人,你越是喜欢找出他的优点;越是把自己看得了不起、孤傲自大的人,你越会瞧不起他,喜欢找出他的缺点。这就是谦逊的功效。
所以,平时要谦逊地对待别人,这样才能博得别人的支持,为你的事业奠定基础。当你以谦逊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就能减少一些冲突,还容易被他人接受。即使你发现自己有错时,也很少会出现难堪的局面。
在柯金斯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里因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全体职工协助。当柯金斯安排一个做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年轻职员傲慢地说:“那有碍我的身份,我不干!我到公司里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听了这话,柯金斯一下就愤怒了,但他平静地说:“既然做这件事是对你的污辱,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于是那个青年一怒之下就离开了福特公司。但因为他仍听不进别人的话,所以他跑了很多地方,换了好几份工作都觉得很不满意。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于是又找到柯金斯,诚挚地说:“我在外面经历了许多事情,经历得越多,越觉得我那天的行为错了。因此,我想回到这里工作,您还肯任用我吗?”“当然可以。”柯金斯说,“因为你现在已经能听取别人的建议了。”
进入福特公司后,那个青年变成了一个很谦逊的人,不再因取得了成绩而骄傲自满,并且经常虚心地向别人请教问题。最后他成为了一个颇有成就的名人。
越是有涵养、稳重的成功人士,态度越谦虚;相反,只有那些浅薄的自以为有所成就的人才会骄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说:“当我从事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我晚上睡前总会拍拍自己的额角说:‘如今你的成就还是微乎其微!以后路途仍多险阻,若稍一失足,就会前功尽弃,切勿让自满的意念侵吞你的脑袋,当心!当心!’”这就是告诫人们要谦虚,尤其是稍有成就时应格外小心,不要骄傲。
人一旦产生骄傲情绪,那么他评判事物的标尺就会失衡,就不能再正确地看待自己,并且最容易走进重复自己的怪圈。因为你被自己头上的那层光环迷住了双眼,有些眼花缭乱,有些飘飘然,头重脚轻,摇摇晃晃,如同醉汉。伴随着岁月无声的流逝,你自以为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有一天当你突然醒来一看,才知道自己还停留在当初的出发点上。山上已是旌旗烂漫,你却仍然躺在山下的池塘边,顾影自怜。
所以,要想取得持久的成功,就一定要使自己保持谦虚的美德。即使事业上有了一些成绩,也不要自高自大、洋洋得意,时时标榜自己做了什么,那只是一种极端无知的表现,是一种浅薄的虚荣。而且如果你因一次成功,从此就一直这么欣喜若狂着,时时处处总是表现出一种优胜者的得意忘形和骄傲自满,别人虽不至于说你是疯子,大概也决不会敬佩你,而只会鄙视你。更可悲的是,“成功”也会冷落你,决不会让你再次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因为成功的路是没有止境的。7.保持自我本色成大事赚大钱的男人都是有主见的人。有主见才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才不会在关键时刻屈从于他人。
保持自我本色这一问题,“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了”。詹姆士·戈登·基尔凯医生指出,“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很多精神、神经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
安吉罗·派屈写过13本书,还在报上发表了几千篇有关儿童训练的文章,他曾说过:“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
做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后辈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柏林已声誉卓著,格希文却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以格希文所能赚的3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忠告,并渐渐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
像查理·卓别林这样的人,以及其他所有的人都曾经学到这个教训,而且多数人得先付出代价。
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成为他自己,才渐渐成功。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以前有许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发挥自己的才能才真正走红。
天下事只怕你不认真,拿不定主意,没有自己的思想,看别人的言行而做。如果你一旦认真起来,不怕别人的褒贬,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事情成功之后,别人的议论自然会平息。
一位青年企业家在一次讨论会上说:“如果做事怕别人提出反对意见,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那你就失去了你自己。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立场、要独立。他进一步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完全一致,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的看法都与自己相同。因此我们做人做事要看我们想达到的目标效果,而不要过于顾虑一些人的议论。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当你成功了,那些议论自然也止息了。”
男人要成大事,遇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思考,绝对不可盲从,绝对不可做盲从的奴隶。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许多东西并不是看着自己周围有多数人在做,在说,就是正确的。“别人都在为自己谋利益,我也不能犯傻。”诸如此类的想法,或者是糊涂,或者是一种利己的“精明”——这些精明者并不是简单地放弃自己的“定见”或缺乏主见,而常常是为自己的堕落寻找借口和挡箭牌。我们说的,就是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就是要独立自主。有了这个独立思考的根本,天下事再风云变幻,人际关系再错综复杂,我们也能“认得清”,就不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或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不会被商业社会的种种时髦潮流所迷惑,不会失去自己的本色。
男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常常会听到许多反对意见。这些意见或来自朋友与亲近的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或纯粹是为你担心,可能不赞成你的做法。也可能来自那些对你心怀恶意的人,他们诬蔑、攻击、诽谤你,把你所要做的事说得漆黑一团。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过多地顾虑别人的看法和议论,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可能半途而废,甚至事情还没做就夭折了。因此,男人要成大事,就必须如一句格言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当然,这并不是说独立思考就不去认真听取别人有益的意见。如果别人的意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来自“敌人”的意见,我们也应该吸取。但这和丧失自己的主见、屈从于他人不正确的议论是两回事。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这个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你。缺乏主见的男人很容易放弃自我而跟着别人走,把别人的特色误认为是自己的特色,这样是永远不可能成就大事的。无论好坏,只要活出自我,在自己的生命管弦乐中演奏好自己的那首乐曲,就是生命的成功。8.天道酬勤面对知识突飞猛进的时代,许多男人感到自己跟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当他走上社会之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很“拙”,很笨,难免会对自己感到失望。但是,男人不必悲观,“勤”能使你发出亮光,引人注目。
“勤能补拙”。所谓“勤”,就是要勤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刻也不放弃,一个机会也不放弃地学习,不但自己加强学习,同时也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别人休息,你在学习。别人去旅行,你去学习。别人一天只有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你则有十六个小时,那就等于一天当两天用。这种密集的、不间断的学习效果相当显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经高于基准的水平线上,加上你的这种“勤”,你很快就会在所处的团体中发出亮光,引人注意!俗话说:“勤能补拙”。在学校,我们经常听老师向我们念叨此话,只有当你经历了实际生活之后,你才能意识到这句话的意义,仍有必要谨记在心。
当你走上纷繁复杂的社会之后,首先要认定自己是“巧”还是“拙”。也许你感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是多么渺小,你原先学到的一点东西也确实是沧海一粟。当然,刚刚走上社会之后,承认自己“拙”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有用之才!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一步冲天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有的不仅冲不起来,还跌下来摔了跟头。为何如此?一是知识不够,二是能力不足!
其实,对于这两种不足,都可运用一个办法加以补救——“勤”。
一个男人的能力,尤其是专业知识、工作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但只要勤奋,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还有一种男人真是能力不足,也就是说,他的先天资质就是不如他人,学习能力也比别人差,这种人要和别人比较长短是很辛苦的,而应该在平时多多自我反省,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胀,迷失自我,否则这种人一辈子最悲哀的事便是:失败、失败、失败!
如果一个男人真正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那么为了生存,也只有通过“勤”才能补救,如果每天痴心妄想,不说出人头地,连保个饭碗恐怕都很难!对能力真正不足的人来说,“勤”便是花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不怕苦不怕困难,也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饭碗!
其实“勤”并不只是为了补“拙”,即使是聪者智者也不能离开一个“勤”字。在一个团体里,一个始终做到“勤”的人会为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如:给自己塑造一种敬业的形象——当其他人浑水摸鱼而你在兢兢业业地勤奋工作,这种敬业精神就会成为他人眼里的焦点,大家都认为你的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容易获得别人的谅解——当工作出错时,有些上司喜欢找个替罪羊,如果你很“勤”,别人不大会找到你头上,因为人们一般不会找一个勤于工作的人来替罪;如果你确实做错了事,大家也会因为你平时工作勤奋而原谅你,所以,勤奋是男人生存的大智慧。9.培养你的领袖气质不甘于平凡和对别人俯首称臣的男人会不断在工作、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号召力和感召力,他们拥有一种天生的霸气和后天打造的领袖气质,使人不得不信服和顺从。
男人要想成大事,必须要有领袖气质。
越来越趋于全球化的经济体系要求每一个经商的男人,要有超凡的领导能力和良好的协调能力。越来越多的男人开始关注如何在团体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如何培养自己的“领袖气质”。可是如何培养自己的领袖气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男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够注意到以下几点,将会为你的领袖气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1)什么是领袖气质?
工作中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同样的一个建议,在你的口中说出与在他的口中说出,所产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在某种情况下,为什么有着比他更出色才能的你,却无法像他那样得到团体的认可呢?你又是否意识到这种现象对你的职场进阶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任何一个团体中,总有某一个人充当着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够被团体认可,并指引着团体的某些决策和行动。我们可以把这种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称为“领袖气质”。具有这种领袖气质的并不一定是高层的管理者,在任何一个团体中,小到几个人组成的办公室,大到一个集团,总会有一个人具有说服他人、引导他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领袖气质”也可以被认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2)诚实守信
现代社会由于市场化,竞争激烈,权力和欲望充斥各个角落,人们往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诚实”成了“老实”的代名词,而“老实”又似乎成了“无能”的标志。于是,刚从校园里面出来的书生,也会为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演绎出在履历上出现了同一所大学同一时段有三个学生会主席的闹剧。可是这种欺骗带来的,只是对自己前途的阻碍。
试想,一个欺诈而不讲信用的人,连人格都让人产生怀疑,怎么可能在他人心里树立权威形象呢?所以诚实守信是培养“领袖气质”的基本条件。
(3)学会倾听
领袖气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善于吸纳别人的意见,因为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男人在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时,他总是一声不吭地在一边静静地坐着,仔细聆听别人的发言。到最后,他才会站出来果断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因为“听”首先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别人的思想,了解别人的需求,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异,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当掌握了足够信息后,你所提出的意见就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所以最后发言在某种时候,因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见解也就更深入,更权威。如果你每一次意见都是相对正确的,那么自然而然地会在他人心中树立起权威。
(4)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记住别人的名字开始
名字是一个细节,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男人,必然具备这种令人亲切的风度。
你要让别人重视你,树立起你的权威形象,就必须要学会重视别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交流增多,“嗨”一声就可以认识一个新朋友。也许对你来说,要记住每一张新面孔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于是,再次见面却想不起他人名字的尴尬场景便会常常发生在我们身上。可是有谁意识到这其实是对别人的一种忽视和不尊重呢?心理学家发现,当许多人坐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如果在你发言中提到了许多同事的名字及他们的话时,那么,被提到的那几个同事就会对你的发言重视一些,也容易接受一些。为什么一个称呼会引起这么大的魔力呢?那就是“被重视”这个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让我们从记住别人的姓名做起,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其他人的重视和尊重。
(5)从大局的利益出发
从大局的利益出发,既可得到团体的认同,更可树立在别人心目中的权威。
小王在一家集团的市场部工作,每个月初部门都会招集地区级主管开定价会议,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小王提出的定价总得不到认可,甚至还遭到负责其他地区的同事排斥,他觉得很苦恼。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另一个地区的主管对他吐苦水,让他找出了原因所在。事情很简单,因为小王所在的地区销售情况很好,而且竞争对手少,相对而言,就可能制定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可是其他地区竞争对手的实力较强,市场的吞吐量又不是很大,销售价格如果定得高,便不可能完成销售目标。小王只考虑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情况,没有从大局考虑,他所提议的定价自然得不到大家的认可。10.向竞争对手学习来提升自己但凡认为自己是优秀商人的男人,他的对手也一定有过人之处,轻视不得。因此,与其虎视眈眈,不如更多地考虑如何相互学习、共同合作来提升自己。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向竞争对手学习,是被不少成功企业的实践所证明了的一个理念。然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却有一些人视竞争对手为敌,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千方百计诋毁对方声誉,不择手段争夺地盘和市场,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损害了双方的形象,影响了各自的发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向竞争对手学习,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主人翁的思想和积极诚恳的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企业再成功,一个人再聪明,总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切不可自命不凡,自高自大。
向竞争对手学习,还要善于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找出别人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取其长,补己短,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我,获得更大的成功。
198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执行经理史密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将公司旗下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费门托市的一家汽车工厂,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合并,生产丰田牌轿车。当时日本丰田汽车已经以其价廉质优的声名打进了美国市场,驰骋于美洲大陆。能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对丰田来说无疑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这样丰田就能更进一步地占领美国的汽车市场。在日本人看来,有机会甚至可以吞掉通用这个“巨无霸”。因此美方建议一经提出,日方的人员、设备便跨洋过海来美国安家了。
当时美国商界早就对日本汽车入侵美洲大陆、抢占美国汽车王国地位反感至极,史密斯竟公然把日本公司堂而皇之地请到国内生产汽车,就算不是“丧权辱国”的屈节投降,至少也是“引狼入室”的愚蠢行径。为此,美国上下,尤其是汽车界人士纷纷向史密斯提出谴责和批评。
但史密斯自有他的打算和想法。他深入地了解到,美国汽车界之所以在日本汽车大举进攻之下失去还手之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太轻敌了。当初日本汽车刚刚进入美洲市场时,几乎所有美国汽车商都认为日本汽车不过是初学者的小玩艺,是低廉的劣质产品。对日本汽车售价低、性能好、省燃料的优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等到日本汽车在美国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时,美国汽车界“大腕”便一筹莫展了。到了现在,日本汽车在各方面都有优势,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只能说是固步自封,自寻死路。争取日本技术的帮助,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实力,才是抢回市场、争回利润的唯一正确出路。
通用与丰田的合并之举,表面看上去似乎有引狼入室的嫌疑,实际上则是把“老师”请到家里的一大进步;表面上似乎是向日本同行俯首称臣,实际上则是了解对手,向对手学习,然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举夺回霸主地位的高明之举。等日本人回过神来,才知道自己中了圈套。
时至今天,每一个高明的经商男人都明白,要想与强劲的对手竞争,必须像对手那样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只有一边了解对手,向对手学习,一边提高自己的实力,双管齐下,才能赢得竞争的胜利。而通用汽车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已开始巧用计策走出这一步,充分了解对手,从日本人那里“偷艺”,占尽了对手的便宜。也正因为这样,通用公司才能不断抗阻日本汽车的冲击,始终站立于美国汽车界的前列,并逐步赶超日本同行。
把对手请到家里,看上去是在低头让步,俯首称臣,而实际上,利用这种方式观察对手时往往一目了然。而且,暂时的屈节和退让,往往能够淡化对手的敌意,并有机会进一步地了解对手,学习对手,从而走向最后的成功。
搭建丰富有效的关系网是男人做生意赚钱的不二法门,人脉是一笔看不见的无形资产!所以男人做生意的最大收获不只是你赚了多少钱,更重要是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足了多少关系资源。必要时,要彬彬有“礼”地织出自己的关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