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位 全球首富——比尔·盖茨(BillGates)(二)

6.抓住行业的命脉,在产品上不断创新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免遭淘汰。

在微软应对市场风云变化的各种举动中,一种声音可能更浅显而又简单地表达出比尔·盖茨心中的想法。这句话也是比尔·盖茨非常喜欢的微软公司企业文化中的一条内容:每天早晨醒来,想想王安电脑,想想数字设备公司,想想康柏,它们曾经都是电脑界叱咤风云的大公司,而如今却是烟消云散了。一旦被收购,你就知道它们的路已经走到尽头了。有了这些惨痛的教训,我们就常常告诫自己——我们必须要创新,必须要突破自我。我们必须开发出那种顾客认为值得花钱购买的Windows或Office。

比尔·盖茨向来以悲观的论调来看待微软,即使是在微软最鼎盛的时期,他也一再强调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时间,想要继续风光地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学会创新。

实际上,比尔·盖茨一直也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只要是软件能发挥其效益的地方,他都会让微软顾及到。因此微软为手表开发软件,为电话开发软件,就连电视机、汽车上也有微软的产品。虽然这些东西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大众接受,但这并不妨碍微软的发展,而恰恰是被大众接受最有利的途径。例如微软为有线电视网络开发的应用软件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赢得了大量的客户,而相应的开发工作历时已超过了10年,但也因此赢得了客户们的信赖。

20世纪90年代初,微软公司凭借自己可以大幅提高生产力的Office套装软件击败了Lotus和WordPerfect,随后它又利用SQL数据库软件向甲骨文公司和IBM公司发起进攻,它希望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取代太阳公司基于Unix的企业和网络服务器产品,以及利用一再改装的MSN在线服务超越雅虎(Yahoo)和美国在线(AOL),这些都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明。

最近比尔·盖茨也正在考虑另外一些值得创新的东西。像语音识别技术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到人人普及的程度,像如何实现电脑与电话功能的整合,比如通过电脑察看未接电话,实现来电显示、呼叫转移,甚至透过电脑屏幕与之进行交互。比尔·盖茨越来越认识到该领域的重要性,并正为此投入大量的研究。“我们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高达60亿美元,因此我们在做着更多的创新工作。正因为进行了高投入,我们就可以开发出那些有益于我们市场增长的新东西。”比尔·盖茨解释道。

这些在别人眼里可能看起来比较遥远的课题,微软研究起来却津津有味。现在,比尔·盖茨已经准备好向全球的家庭客厅发起自己的最新攻势。在洛杉矶举行的推销活动上,他为第三代媒体中心电脑揭幕,微软希望它能率先在家庭娱乐市场杀开一条血路。

当然,数字家庭电子产品的整合,可以不需要以个人计算机或微软视窗(Windows)为中心,而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例如,行业组织——数字家庭工作组(DigitalHomeWorkingGroup)正在尝试制定一个通用的标准,从而使来自不同产品商的多媒体设备能在一个家庭网络上天衣无缝地一起工作。“我们已经为传统的商务模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我们关心自己的未来市场增长率,但我们更加关心我们的作为能够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比尔·盖茨说。

这很明显是典型的微软风范,即建立一个广泛使用的平台,现在许多大公司都想要把它作为自己业务的基础。因为所涉及的公司的目标是相互竞争的。只要能吸引硬件制造商与其共同发展,微软就有了以自己的速度制定标准的优势。

从目前微软在市场变化的调整中可以看到,微软开始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比尔·盖茨指出,我们在商业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在提升功能的同时保持与原有软件的兼容。

当然,微软发展得已足够大了,企业创新型态的改革似乎不足以提供公司再度飞跃的动力,微软太庞大了。IT行业最重要的新业务,都是通过实验和快速学习过程建立起来的。大公司在这两方面都做不好。他们在新市场不能充分开展实验,他们也不能以足够快的速度从结果中学习。而微软正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

充满自信的比尔·盖茨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微软创新的脚步。他指出,微软的软件技术创新将帮助设备制造商解决各种高科技难题。在截至2005年6月份的财政年度中,微软将提交3000多份专利申请,多于上财年的逾2000份。比尔·盖茨说,这是个巨大挑战,但也是客户需要且企盼的。不过,他强调说,创新程度不能仅仅靠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衡量。

他此前说过,微软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是微软自己已经打下的事业基础。也许会有人认为他的这种言论其实是在装腔作势。他也承认,诸如索尼、Linux、诺基亚、甲骨文及IBM都是微软的竞争对手。但微软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坐吃山空。已经有不少人对微软说:“你们今后搞不出什么新产品或新花样来了。”因此比尔·盖茨认为,至少在未来的10年中,微软会拿出行动来证明这种说法并无任何道理。

7.精明决策,不把所有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聪明的比尔·盖茨决不会把“所有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他虽然看好新经济,同时也认为旧经济有亮点,所以他也把口袋里钱投到了旧经济的一些部门。他看到了把投资分散、延伸到旧经济的必要性,这是盖茨投资战略令人感兴趣的特点。

自1998年始,比尔·盖茨曾经连续3年稳坐世界首富的地位。但是,新经济泡沫爆发,微软公司股票的价格在2000年曾下降63%。比尔·盖茨因而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1年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中丧失了首富地位,他拥有的资产降至540多亿美元,估计损失200多亿美元,明显少于拥有650多亿美元财产的世界“超市大王”——沃马特公司老板沃尔顿。但是,比尔·盖茨并没有丧失他对新经济的信心。他的钱财绝大部分仍然是投在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其实,比尔·盖茨并不是“把所有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这也是他投资的聪明之处。比尔·盖茨虽然看好新经济,同时也认为旧经济有它的亮点,也向旧经济的一些部门投资。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在2001年6月就曾经刊载一篇评论比尔·盖茨投资战略的文章。评论引用纽约投资顾问公司汉尼斯集团总裁查尔斯·J·格拉丹特的话说:“比尔·盖茨看到了把投资分散、延伸到旧经济的必要性,而他的好友巴菲特却没有看到把投资分散到新经济的必要性。”这是盖茨投资战略令人感兴趣的特点。现年77岁的沃伦·巴菲特素有华尔街“股神”之称,他的投资对象都是旧经济部门公司。他在可口可乐公司、吉列公司和《华盛顿邮报》公司等老大企业都持有非常可观的股票。他从来不投资科技股。在2000年股票价格大跌时,一些旧经济公司相对而言有较佳的表现。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在2001年确实赚了不少钱,但他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仍然落后于盖茨。

精明的比尔·盖茨,还多次使用了分散投资的手法。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比尔·盖茨1995年在美国就建立了名为“小瀑布”投资公司(CascadeInvestmentLLC),由不大出名但颇有眼光的华尔街经纪人迈克尔·拉森主持。这家设在华盛顿州柯克兰的公司单独为盖茨的投资理财服务,主要就是分散和管理比尔·盖茨在旧经济中的投资。这家公司的运作十分保密,除了法律规定需要公开的项目,其活动的具体情况绝不向公众透露。不过根据已知情况可以分析出来,这家公司的投资组合共价值100亿美元。这笔资金很大部分是投入债券市场,特别是购买国库券。在股价下跌时,政府债券的价格往往是由于资金从股市流入而表现稳定以至上升的,这就可以部分抵消股价下跌所遭受的损失。同样,小瀑布公司也大量投资于旧经济中的一些企业,并以投资的“多样性”和“保守性”闻名。它在这方面的一个惯用手法是“趁低吸纳”,即购买一些价格已经跌到很低的企业股票,等待股价上升时抛出获利。

在比尔·盖茨对旧经济部门的投资中,对比较稳健的重工业公司的投资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据介绍,比尔·盖茨通过小瀑布公司在2001年12月收购了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7.8%的股票,这些股票的价格比2000年差不多上涨了一倍。并且,2001年,由于著名的通用动力公司宣布要购买这家造船公司,该公司的股价又上升了约24.9%。比尔·盖茨对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投资也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该公司在2001年股价上升约32.9%。

和“股神”巴菲特类似,小瀑布公司也喜欢向公用事业公司投资。美国投资分析专家认为,公用事业股一般说来虽然上涨较慢,但抗跌性则很强,是非常稳妥的投资对象。比尔·盖茨通过小瀑布投资公司已拥有渥特尔·泰尔动力公司5.9%的股票。这家设在明尼苏达州的电力——能源分配公司今年的股票也有所上升。比尔·盖茨对华盛顿州的电力和天然气公司——阿维斯塔公司以及新墨西哥州的公用服务公司也有投资。

比尔·盖茨的投资不少是从长期利益着眼的,像投资于阿拉斯加气体集团公司和舒尼萨尔钢工业公司。他的投资代理人拉森就把小瀑布投资公司称为“长期投资者”,“在这个意义上有点像巴菲特”。

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小瀑布公司也向医药业和生物技术业投资,其例子包括向正在研制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新药物的埃科斯药物公司、研制新止痛药品的公司以及西雅图基因公司。这些公司都属于高科技公司,不属于旧经济的范畴。据美国报刊分析,小瀑布公司之所以向这些公司投资,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公司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则是“与盖茨对科学的持久不衰的兴趣有关”。

纽约投资顾问公司汉尼斯集团总裁格拉丹特在概括比尔·盖茨的投资战略时说:“从比尔·盖茨的投资活动学到的应当是:你应该有一个均衡的投资组合。”他说,投资者,哪怕是比尔·盖茨那样的超级富豪,都不应当把“全部资本押在涨得已很高的科技股上”。这也就是说,对于投资事业来说,下重注和下独注是不一样的。“把所有鸡蛋放进同一篮子”总会有“鸡飞蛋打”的风险,而“普遍撒网,多方捕捞”,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

8.有钱不置半年闲,赚钱就要钱生钱

在赚钱的过程中,金钱是在不断的流转中增值的。赚钱的秘诀就在于让你在有限的金钱流转中进行无限的膨胀——增值。比尔·盖茨的经商谋略告诉我们要以钱生钱,增值最快,要立足于挣钱而不是存钱。

具有高财商的人,有钱也不存入银行生息,为什么?因为存入银行的钱,相对来说是闲置。俗话说:“有钱不置半年闲。”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经。它讲明做生意要合理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使商品利润和总额利润都得到增加。

当比尔·盖茨宣布将微软公司的权力交给副手史蒂夫·鲍尔默,自己隐居幕后,重新修炼时,就引起世界范围内不小的骚动。当他宣布进军英国博彩业时,更让众人跌破眼镜。软件大王居然开始倒卖彩票。

多少年来,“微软”用一把“软刀”把世界折腾得七荤八素,巨富后的比尔·盖茨最关心的是怎样最快地赚钱,甚至为了利润而疯狂地进军其他热门行业。

比尔·盖茨表示,大力支持维珍集团的布兰信竞投英国全国性的彩票经营牌照。比尔·盖茨这一招的确比较有创意。不是因为他爱赌,而是因为他看见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比尔·盖茨的如意算盘是:若布兰信能夺得该合理经营牌照,微软将提供软件技术支持,可以让彩票能通过互联网、互动电视和移动电话销售,微软生意不就来了吗?

卖彩票只是比尔·盖茨理财的一个方面,然而越来越紧俏的新兴能源让比尔·盖茨老兄再也坐不住了。2005年12月,比尔·盖茨通过旗下投资公司CascadeInvestment向以玉米生产乙醇的PacificEthanol公司疯狂砸下8400万美元(约合6.8亿元人民币),买入这家生产乙醇的公司的525万股优先股,于是PacificEthanol计划2006年3月份上市。比尔·盖茨这一手明显是对生物乙醇燃油投下有实际意义的信任一票。PacificEthanol总裁NeilKoehler表示:“比尔·盖茨的这笔投资反映出以玉米生产生物燃油乙醇将是取代石油的可行选择,只要油价维持在每桶50美元以上,乙醇行业一定很有潜力。”此外,NeilKoehler还很有意思地提到福特和通用两大汽车制造业巨头,正研发使用乙醇的汽车来代替日趋紧张的石油汽车,以此作为对其观点的佐证。

从全球形势看,乙醇汽油的发展无疑迎来了“黄金期”,关键的推动力在于连创新高的国际油价。在2006年5月份,国际原油价格一度突破至80美元/桶,创历史新高。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资料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此次投资化工业生产的新公司仅为投资目的,并将在未来对其所有权和股东投票地位进行评估。如果酒精在未来成为石油能源的新普遍替代型燃料,比尔·盖茨继续稳坐世界首富的宝座也不足为怪。如若不然,则“仅”浪费了他800万美元投资基金而已。

无论是卖彩票,还是进军能源产业,比尔·盖茨是绝不会让钱闲着的。这回看看他又想干什么。2006年6月21日,微软正式赞助机器人软件研发项目,比尔·盖茨预言将进军机器人产业。比尔·盖茨表示,将赞助一个全新的“机器人软件”研发团队,这也是软件帝国微软首次进军机器人软件市场。

据悉,该项目名为微软机器人工作室,软件完全基于Windows平台,并且完全对外开放,因此任何个人和开发团体可以根据需要为自己的机器人和智能电器开发软件。与此同时,微软还在赞助一家机器人工作室,该工作室隶属于美国卡内基梅龙大学,也被视为机器人学科研究的先锋机构。据专家透露,通过微软的巨额资金注入,未来的机器人将拥有视觉,从而能自主分辨外部世界。“如今的机器人产业就如同上世纪70年代的个人电脑产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如今任何人都不知道,谁能最终将市场热度点燃到最高点。”微软公司发言人如是说。微软帝国灵魂人物比尔·盖茨先生就曾经暗示,公司将正式进军机器人产业。“微软旗下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研究机器人技术,也许如今此项研究不会带来直接利益,不过从长远角度来说,机器人市场的研发意义非凡。”比尔·盖茨如是说。

《全球财经观察》发表的一篇采访报道认为,比尔·盖茨关于“微软以往软件业务归为传统业务,把进军娱乐业定位为主要业务”的说法,表明比尔·盖茨正积极开发新业务,其出发点是顺应整个世界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并争取给微软的投资者以更多回报。

“根据以往在百科全书、多媒体领域的涉足,进军娱乐业应是微软10多年前就已考虑的方向。”业内分析家提醒大家,在整个IT产业由单纯的信息平台转为消费、娱乐平台时,微软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面对如此大的市场,比尔·盖茨也想分一杯羹。

专家指出,微软在传统业务中的超垄断地位决定了其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系统领域已没有太多发展空间,而全力涉足娱乐业将填补微软在传统业务上可能出现的滑坡。

“微软的传统业务由于Linux操作系统的竞争等正在承受挑战,而各国政府也会针对微软的垄断作出相关调整,2004年中国政府就应国内采购商的要求取消了微软几乎到手的2925万美元订单。”

Internet互联网是近20年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一个技术平台和标准,如果把1990年到2007年全球互联网的基础架构比作一个高速公路,比尔·盖茨从中已获益良多。

易观国际总裁于扬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的采访时指出,微软的核心业务在造“车”(软件应用),当“车”造得差不多时,微软看到了货物稀少并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制造货物,用自己的车将自己的货物运到客户手中。“从这个角度看,微软的布局很合理,一环紧扣一环。这样做十分顺理成章,并不突然。”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分析,由于微软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顽强的客户习惯,即使在今天或将来,这些竞争对手对它的大局都不会构成威胁。微软的线形业务还将按照既有速度成长。

微软做出新业务的初衷,除了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外,还在考虑如何给微软的投资者带来新价值。从2002年开始,微软在华尔街已广受批评:太多的现金投入使微软的股票投资者回报甚低,而其传统业务增长已不太可能带来十几年前微软的发展速度,且不需要比尔·盖茨再投入大量现金。一位业界人士同时提醒说:任何信息产品都有微软的空间,微软永远会是一个软件生产商。

9.气魄惊人,商业巨擘的促销大手笔

用广告进行推销早已是商战中惯用的手段,在电脑软件行业里,比尔·盖茨也同样热衷于此道。像当初推销视窗95,就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1995年的电脑界,恐怕没有比视窗95更热门的话题了。8月24日是视窗95的发布日,全世界的电脑用户的视线都聚焦在这一天。

视窗95的热潮,每一个美国人都亲身感受到了。大量的电脑专业媒体和非专业的大众媒体,都在竞相报道有关视窗95的各种消息,像各种声调凑成的一曲大合唱。比尔·盖茨像电影明星一样出现在无数刊物的封面上,充斥每个角落,叫人躲也躲不了。一个软件炒得比女明星的绯闻还厉害,毕竟是非常刺激的事情。

1995年8月份,微软倒是平静,似乎要拉开某种序幕。

微软在华盛顿州西雅图附近的雷德蒙总部,已进入倒计时。那里的5号大楼是视窗95的开发基地。

每天,有数百名技术人员紧张地对视窗95进行最后的测试工作。5号大楼的过道里有一幅故作轻松的大标语:“今天你想去哪里?”软件精英们对此的回答是“去迪斯尼乐园”、“回家”、“给自己找个丈夫”、“上银行”。

这些回答,反映出视窗95的开发者们在长时间紧张工作后渴望放松一下的心情。

视窗95的开发周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异于另一个“泡泡软传”。1993年秋天,视窗95就曾在拉斯维加斯的计算机大会上演示过。微软曾打算在1994年秋天推出,后来推迟到1995年春天,最后又推迟到8月24日。人们甚至作好了延期的打算。

美国时间8月24日晚上,是视窗95的发布时间。这一天,比尔·盖茨将在雷德蒙的微软总部举行盛宴,邀请2000名各界代表和500名记者参加,同时演示视窗95。这一天,微软还将通过拥有4000万用户的网络向全世界发布视窗95问世的消息。

为了保证从8月24日起视窗95热销季的供应,微软公司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欧洲等地的工厂,开足马力,以每周100万份拷贝的生产能力,生产视窗95的光盘或磁盘软件,以及配套的使用手册等资料。事实上,上千万套的视窗95已经分发到世界各地,只等这一天上货架销售。

微软公司的“视窗95”(Windows95)电脑新软件8月24日上市,给全球带来破天荒的震撼。

微软的促销魄力之大令各界瞠目结舌,它制定了5亿美元的促销计划。当年3月推出试行版后就宣布8月24日零点将在全球同时投放几种语言的“视窗95”,中文、日文等其他17种语言版本当年年底前也将陆续上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亲自充当超级推销员。

比尔·盖茨的目的达到了,全球欣起了抢购“视窗95”的热潮。当天仅在美国就销售了30万套。4天内,全球销售突破100万套,预计年内将售出3000万套。“视窗95”在几个月里几乎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在对世界敞开大门不久的中国,视窗95的标识也出现在了古都北京的街头。

微软公司像介绍大明星一般,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

在公司总部所在地西雅图向数千名支持者演示“视窗95”的部分功能;在纽约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帝国大厦的顶上竖立微软公司商标形象的霓虹灯;花费1200万美元购买著名的英国“滚石”乐队一支流行歌曲作为广告专用;在电台、电视台进行“密集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买下了整张英国《时报》一天的发行量,印上广告免费分发。

这些花样百出的宣传行动耗资5亿美元,使计算机界瞠目结舌,也让“视窗95”在几个月中几乎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词语。

有评论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促销行动之一。

这只是视窗95英文版的发行情况。

微软公司的目标是,在当年年底之前,推出近30种语言的视窗95版本。

法国是最先掀起视窗95浪潮的。微软公司把法文版的上市日期提前了将近半个月。微软公司于9月初在德国推出了德文版。在这个国家,600多家个人计算机零售商店已做好了准备,要参加视窗95的首发活动。这些商人共计预订了25万套视窗95。在这年年底,微软公司按计划推出了日文版、朝文版和泰文版。次年初,越南文版也接踵上市。在台湾地区推出了中文繁体版,引起的购买热潮几乎同购买六合彩一样热烈。

世界各地个人计算机用户争相购买视窗95的热潮,形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景观。而那些态度严谨的调查机构和实业派公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问询分析之后,也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据美国《个人计算机世界》的调查,绝大多数测试过视窗95的公司,都将把这个系统作为它们的标准桌面操作系统。

苹果公司的一位高级分析家指出,《个人计算机世界》的调查结果同我们的估计一致,甚至超出了我们的估计。这样的调查结果,对于那些尚未采用视窗95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视窗95”几乎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词语。就在“视窗95”发行的当天,《纽约时报》发出惊世骇俗的呼喊:“比尔有了进入千家万户的钥匙,他将无所不能。”“视窗95”促销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商业、广告本身的范围。

比尔·盖茨为了宣传产品,不惜一掷千金,靠着“大手笔”一飞冲天。

10.霸气十足,微软巨人不断扩张

扩张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收购。

到1997年年底,微软已执行约60多项收购、投资或合作计划,价值超过25亿美元。1997年内买下了多家公司,使微软在软件收购方面高居榜首。此外,微软在数十家其他企业也投资规模较小的资金。

合并与收购顾问机构宏观合伙公司(BroadviewAssociates)董事长查理斯·费德曼(CharlesFedennan)说:“据我的观察,这一行没有其他公司行动如此积极,而且目标一致。”

比尔·盖茨敏锐的眼光驱动他的收购策略。比尔·盖茨对基础建设和电脑硬件会赶不上软件创新与进步的脚步而深深忧虑。

他说:“我真的担心视频宽带来的问题,不只是要连上企业,而且要连上个人家庭。所以,我们做了许多事。我们投资‘通讯传播’(Comcast,一家有线电视公司),就是为了让他们协助我们加快脚步。”

比尔·盖茨鼓励电话公司提供互联网服务,他说:“我个人投资这项卫星计划——泰利迪斯公司(TeledesicGorooration),这将提供乡村地区良好的连线通讯品质。在都市里,还是用光纤比较好,因为那最符合经济效益;可是在人口不那么稠密的地方,使用光纤是不经济的,所以低轨道卫星方式正好派上用场,对全球各个地点,提供一样是相当高速的连线通讯。(微软做的)不是资讯传送业务,我们不会买下光纤或通讯公司,因为那不是我们的专业,可是我们会竭尽所能,协助推动那个过程。”

同样是世界电脑业巨头,太阳电脑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尼里则认为:“微软的疯狂收购行动潜伏着巨大危险:‘随着微软利用它目前的垄断势力,进军大型企业电脑、广播、娱乐、报纸、有线电视、旅游服务、互联网服务、资料库软件、家庭银行服务等等……它拥有的权力,就连极盛时期的IBM也不曾有过。’”

《新闻周刊》则说,比尔·盖茨正摇身一变,成为新闻媒体“霸王”。这令比尔·盖茨坐立不安,面色紧绷:“所谓微软是一家媒体公司,是很奇怪的说法。”

或许媒体“霸王”这个称号并不让人觉得奇怪,微软出版部也出版书籍,微软互动媒体集团的产品组合中,包括微软网络、微软国家广播网,以及包罗万象的各种教育、资讯及娱乐光碟软件。在1998年元月,超过27万人次的读者登记使用微软的线上杂志《石板》(Slate),在2007年,这个数字已突破上千万。

比尔·盖茨以私人名义,为他独自拥有的寇比斯公司(CorbisCorporation)买下收藏图画、照片及其他插图的奥图贝特曼(OttoBettmann)图画馆。

当然这些仅是在媒体娱乐方面的动作,在其他方面,比尔·盖茨的动作并不缓慢。

在2006年3GSM世界大会上,微软宣布收购专为移动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提供搜索技术的MotionBridge。MotionBridge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在移动搜索技术方面它是全球顶尖“好手”。MotionBridge目前正通过与欧洲和北美的主要移动通信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移动搜索技术。

微软公司MSN搜索事业部副总裁ChristopherPayne说:“新兴的移动搜索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实现我们的WindowsLive愿景至关重要,这个理念即通过各种设备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丰富的无缝信息体验。通过收购MotionBridge,我们将继续为移动运营商提供工具,令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内容和数据网络的价值,并为移动用户提供强大的搜索引擎。为此,我们兴奋不已。通过将MotionBridge的移动搜索解决方案与微软的本机搜索和Web搜索等移动搜索工具相结合,我们将为移动运营商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搜索体验。”

MotionBridge技术为用户带来了最精便、简捷的搜索方式,能够提供合并的搜索结果,并且可以和面向来自多个供应商的可下载内容进行深度的链接,并同时支持设备过滤。移动运营商可以完全通过灵活的分辨规则实现精确的控制,并可以使用基于Web的后台办公室工具和详细的使用情况统计,对其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作为此项收购的一部分,微软和MotionBridge将会继续为MotionBridge现有的合作伙伴全力提供支持,这些合作伙伴包括Sprint、Orange和O2公司等。微软收购MotionBridge所获得的主要资产包括技术以及其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关系。并且,微软绝对会从MotionBridge团队的专业知识中获得巨大收益。

除了目前继续支持现有的服务和客户之外,MotionBridge和微软搜索团队还计划为WindowsLive设计移动搜索解决方案,为个人和小型企业用户提供丰富的无缝信息体验,使移动用户能够在互联网上迅速找到所关心的搜索结果。在2006年收购MotionBridge案中,比尔·盖茨还导演了一次更大的收购工作。

微软公司在2006年6月收购了数字图像管理软件开发商IView。

IView公司首席执行官YanCalotychos说:“通过并购,我们的产品将保持业内领先,同时强化客户服务与支持。”

IView公司开发了媒体管理软件MediaPro,可令用户快速简单地分类、浏览、组织和编辑数字图像及其他媒体文件。该软件分为Mac和Windows系统两个版本,Calotychos强调说,今后将继续开发和支持这两个版本的软件。

微软公司目前正在极力开发图像设计软件套装Expression,这套软件包括3个软件:AcrylicGraphicDesigner,SparkleInteractiveDesigner和QuartzWebDesigner,它们分别针对图像设计、多媒体开发和网站开发,其功能类似于Macromedia网页设计“三剑客”。

许多业内专家分析,微软此前并没有完整的图形设计软件,Expression软件套装填补了其产品线的空白,并在图形设计领域与Adobe展开激烈的竞争。同时,使用微软公司的XAML可扩展标识语言,还能减轻VisualStudio软件开发者和Expression图形艺术创作者之间的合作难度。

收购IView为微软的图形设计与管理添加了一颗重要砝码,MediaPro将协同Expression软件套装向Adobe的Dreamweaver和Photoshop等经典产品发起最新一轮的挑战。

11.人脉制胜,利用人脉钓大鱼

传统的创业观念总是强调自主创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这种观念正在改变,人际关系在创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人际关系日益成为创业信息、资金、经验的“蓄水池”,甚至能在商业活动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作用。比尔·盖茨创造财富的奇迹中,自始至终都闪耀着人脉关系给商业活动带来的神奇力量。

比尔·盖茨和艾伦最开始创立他们的交通数据公司时,他们拥有的产品是一种用来计算汽车流量的机器。他俩好不容易凑了360美元买了一台英特尔公司的8008处理机,并用延期付款的方式聘请了一位高级工程师,来帮助设计硬件。而他们开发的软件则通过横穿马路的橡皮管子更科学、快捷地统计出任何时候的交通流量。这个系统配有一种16个打孔的纸带,功能是原来用于老式电传打字机8孔纸带宽度的两倍。每次汽车通过橡皮管,机器就以2进制的两个数字“0”和“1”把车次的记录打在纸带上,这些数字反映了时间和流量。

软件虽然简单,但是有助于建立最科学的交通管理方法,安排交通红绿灯的时间长短等。这种产品的销售对象自然是政府交通部门。就像一个刚成年的孩子要去向政府部门推销产品,政府如何相信他们,他们又如何向政府保证呢?这时,比尔·盖茨的人际关系在这里就发挥了极大作用。比尔·盖茨的母亲是当时计算机巨头IBM董事会董事,父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律师,他舅舅是美国太平洋国民银行副总裁,这些人都与政府高层保持着良好的社会关系。比尔·盖茨通过父母,找到了一位主管交通的市政官员,向他推销自己的产品。于是西雅图街头的交通控制系统,用上了他们设计的软件。这一次,比尔·盖茨的公司大约盈利2万美金。

之后,比尔·盖茨的合作伙伴艾伦开始到各州巡回推销这套应用软件,甚至一度还到加拿大等国进行推销,但是由于缺少可靠的社会关系,产品的推广一直没有反应。反倒是比尔·盖茨通过父母的关系既省事省时,又有现金入账。当时许多人并不知道设计者是两个年纪轻轻的少年。“这并不重要。”比尔·盖茨后来回忆说,“重要的是我的成果能够得到真正的应用。”

后来,比尔·盖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进行课表编排程序的开发时,仍然延续了通过良好的社会关系开展业务的老路子。他们第一单业务是哈佛大学的课表编排。而第二单则是通过他姐姐的关系联系上的,是为华盛顿大学实验学院设计一套学籍管理软件。这笔生意是跟华盛顿大学学生管理协会洽谈的,正好他的姐姐克里斯蒂娜是该协会成员之一。虽然他们成功接下了这笔生意。可惜的是,学校董事了解到她的弟弟是该项设计的承接人后,便指责管理协会以权谋私。结果,比尔·盖茨只从这笔生意中赚了很少的钱,大约只有1000美元。真可谓“没吃到羊肉,反惹了一身臊”。

随后比尔·盖茨创立了微软公司,但他仍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可用的人脉资源。但他还是签到了公司的第一份大合约,这份合约是跟当时全世界电脑行业的老大,“蓝色巨人”——IBM签的。

当时的IBM已经是业内的垄断者,谁能攀上这个高枝,就意味着将成为业内的翘楚。正所谓“乌鸦飞上枝头也能成凤凰”。1973年,卡里出任IBM总裁后,进行战略调整,大胆地决定从事个人计算机研制开发。为了在操作系统上获得支持,IBM于是给比尔·盖茨打电话,引起了比尔·盖茨极大的兴趣。至今,比尔·盖茨也是这么认为:IBM是大公司,与之合作,可以说是攀了高枝。

非常有趣的是,当比尔·盖茨带着可行性研究报告到IBM公司时,却发现忘了系领带。当时时间已来不及了,他不得不将租来的汽车开进最近一家百货店,匆忙买了一条,凑和着用。比尔·盖茨后来回想起来说:“创业是多么艰难!那时全靠一种渴望成功的事业心支持着自己。”

在一整天的交谈中,盖茨回答了IBM研究组无数问题。当被问道,“你们公司像你这样的人有几个”时,盖茨耸耸肩,习惯性地扶了一下镜框说:“每个人都是如此。”然后摊开手,身体稍后一仰,笑道:“我是公司人员中学历最低的,仅上过一年大学。”

尽管比尔·盖茨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对签合同也信心百倍,但并非毫无忧虑。IBM高层会重视小小的微软吗?微软能搭上这辆高速行驶而又庞大的“汽车”吗?比尔·盖茨亲人的人脉资源又一次派上了用场。前面已经介绍过,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IBM新任董事长是比尔·盖茨母亲的好朋友,事情变得顺理成章。比尔·盖茨母亲的成就和人格为自己的爱子作了最好的担保。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单,相信他今天绝对不可能这么年轻就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因为这条大鲸鱼给他带来的不是一次性的收益,而是长久的宣传作用。随着IBM个人电脑销量日增,MS—DOS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为其开发的应用软件也愈来愈多,微软DOS也因之而成为行业的惟一标准。比尔·盖茨最终成了最大的赢家。

当微软不断做大后,比尔·盖茨并没有就此停下,他还不断发展国外的朋友,让他们去调查国外的市场,以及开拓海外市场。比尔·盖茨有一个非常好的日本朋友叫西和彦,他们两个人在彼此都是22岁的时候碰面了。西和彦向盖茨讲解了很多日本市场的特点,为比尔·盖茨找到了第一个日本个人电脑项目,比尔·盖茨开发的软件得以在1977年就打入了日本市场。其后的数年中,两人更是成为莫逆之交,身材圆胖、举止浮夸的西和彦把日本打造成微软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本土。

比尔·盖茨在微软成长之后,也慢慢地开始拓展自己在商界的社交圈,他和世界第二大财富拥有者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有着不错的私交,两个人在1991年西雅图的一次社交活动上相识,其后就一直保持密切联系。所谓“英雄遇英雄,惺惺相惜。”比尔·盖茨的商业敏锐性让巴菲特折服,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对比尔·盖茨的商业哲学也有很大启示。

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桥牌。2001年,当比尔·盖茨为反垄断案搞得焦头烂额时,巴菲特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老朋友仗义执言。而当巴菲特的投资公司需要挑选接班人的时候,比尔·盖茨被选为沃伦·巴菲特经营的投资分公司的董事。

在商海中摸爬滚打的比尔·盖茨,非常清楚地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及丰富的人脉资源,去抓住身边的机遇。于是,他成功了。这就是在他财富的背后隐藏着的根本东西:致富的秘密、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以及长年累月在商场上打拼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这一切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资产。

12.精明的慈善家,名利双收空间更大

曾有人说过,身揣万贯家财离世的富人是最无耻的。2006年,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在南部非洲津巴布韦访问时,宣布捐资1亿英镑(1.68亿美元)帮助防治肆虐非洲大陆的疟疾,并重申将会在有生之年将价值400多亿英镑的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

比尔·盖茨善心大发的动因为何?英国《卫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细述了盖茨的慈善之举。

中国人常说3岁见老。比尔·盖茨的故事和中国孔融让梨有点相似,盖茨的善心据说是因为他从小就受到了家庭传统的熏陶。比尔·盖茨夫人梅琳达说,比尔·盖茨的父母经常志愿参加一些平民事务组织,做义务工作,并积极为西雅图的慈善机构筹措资金。比尔·盖茨的父母并不认为从事慈善事业只是大人的事,所以经常在一家人吃饭时讨论这些问题。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年少懵懂的比尔·盖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比尔·盖茨19岁中断哈佛大学的学业、开办自己的电脑公司后,他服务大众的信念出现了摇摆。梅琳达说,从那时起,比尔·盖茨的心就一直扑在自己的事业上,直到他们1994年结婚以及6个月后他母亲去世,比尔·盖茨才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他想与父亲合作,开始从事一项他们共同热爱的事业。

比尔·盖茨是个富豪,同时也是慈善家。但他并非天生就是慈善家,“是非洲永远改变了他。”1993年秋天,他和妻子梅琳达到非洲扎伊尔旅游,他看到那里政府腐败,通货膨胀,城镇死气沉沉,这使他终生难忘,他开始重新思索人生和周围的世界,并着手开展慈善事业。

比尔·盖茨夫妇至今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捐出近290亿美元,几乎是盖茨个人财富的60%,这使这位世界首富成为全球最慷慨的人。目前,以比尔·盖茨夫妇两人名字命名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

比尔·盖茨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对记者表示,自己名下的巨额财富对他个人而言,不仅是一种拥有的权利,也是巨大的无可推脱的义务,他准备把这些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会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子女。盖茨还是坚决反对取消遗产税的顶级富豪俱乐部的代表。《时代》周刊执行编辑吉姆·凯利写道:“突发灾难总是成为头条,但可以避免的悲剧却日复一日地发生着。每29秒钟就有一名非洲儿童死于疟疾,每6.4秒钟就有一人染上了艾滋病,每年有800万人死于贫困。为了根除这些灾难,谁的努力是最有效的呢?就是比尔·盖茨夫妇,他们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还有爱尔兰摇滚乐手波诺,尽管他们的方式不同。”

《时代》称比尔·盖茨夫妇“一年来比任何人捐钱都多,都快”。二人捐钱的平台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目的是捐助贫困家庭以及教育、健康、公共图书馆事业。比尔·盖茨夫妇曾拿出7.5亿美元,用以帮助儿童免疫,推动新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比尔·盖茨夫妇曾表示,将把95%的财产捐给慈善事业。比尔·盖茨在一次访谈中说:“如果认为我是为了纠正‘发达国家的人都很吝啬’这句话,那就错了。我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只是想让非洲儿童过得好一些。”

1999年,比尔·盖茨撰写了《未来时速》一书,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技术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来解决未来商业问题的。这本书在全球超过60个国家以30种语言出版。《未来时速》赢得了世人广泛的赞誉,并在《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Amazon.com销畅书排行榜中名列首位。比尔·盖茨的上一本书,于1995年出版的《TheRoadAhead》(未来之路),曾经连续7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但比尔·盖茨把两本书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非盈利组织以支持利用科技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

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已经捐赠了超过210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基金,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知识学习领域的慈善事业,希望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能使全人类受益。到目前为止,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建立的基金已经将20多亿美元用于全球的健康事业,将5亿多美元用于改善人们的学习条件,其中包括为盖茨图书馆购置计算机设备、为美国和加拿大的低收入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Internet培训和Internet访问服务。此外还将超过2亿美元的基金用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社区项目建设,将超过2900万美元的基金用在了一些特殊项目和每年的礼物发放活动上。

对比尔·盖茨来说慈善事业是重要的,为此他专门建立了慈善基金会。但在比尔·盖茨看来,慈善事业要做,赚钱的行为也不能就此停止,慈善基金就是一项不错的投资。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于2000年1月在美国西雅图成立。它是由盖茨教育基金会和威廉·盖茨基金会合并而成。盖茨教育基金会致力于通过公共图书馆使更多人有机会使用科技资源,威廉·盖茨基金会注重改善全球卫生保健状况。合并后的基金会,由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盖茨及帕蒂·斯通斯福主持,拥有比尔及梅琳达·盖茨个人捐赠的基金大约240亿美元。

比尔·盖茨把自己赚的钱大部分花在慈善事业上,当然不仅仅只是为了做功德那么简单,成立基金会还可以减免税赋,甚至是企业公关的重要方式。仅2001年,盖茨夫妇就捐出20亿美元给他们自己的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当年全美捐款最多的人。目前,盖茨家族这个基金会在艾滋病、肺结核、疟疾等病症的防治上已投入6亿美元以上经费,2005年年底,还投入了大约4.78亿美元,对全球防治这些疾病发挥了很大作用。

比尔·盖茨及其基金会因慷慨大方资助慈善活动受到社会赞扬,但也因企业经营手法冷酷无情而饱受抨击。微软曾因涉嫌恃强凌弱,逼迫竞争对手的软件版本退出市场而纠缠多年,其商业手法招致最大非议之一的就是MS—DOS来历不明。不管其动机为何,人们不得不承认,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替第三世界弱势族群、为贫穷学生提供奖学金、全球艾滋病防治方面确有很大贡献。

拥有精明商业头脑的盖茨在操作自己的基金会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做法,盖茨基金会与其他单纯捐款者不同,它是以一种“投资”的眼光来进行慈善事业:受捐助团体必须做出预定的有效成绩,并且基金会会对其进行定期的成绩考核,作为下次继续捐助与否的依据。据了解,迄今为止,盖茨和妻子已经为国际健康事业捐赠了超过250亿美元。比尔·盖茨向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全部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为了让自己的捐款能够真正使穷人受益,盖茨夫妇认真计算基金会的每一笔投资。

另一方面,正如盖茨的基金会,在美国硅谷,“投资慈善”现在正成为一种最新的风潮。根据《新闻周刊》的报道,在硅谷有80%的家庭捐钱做善事,高于全美国的70%,但是他们视之为“投资”,而非单纯的“捐助”。尤有甚者,捐款的基金主会影响被资助对象的管理,他们会要求进入董事会,设定工作目标并要求达成,甚至办公室租金多少、买什么样的计算机,他们都会严格把关。

盖茨基金虽是一家慈善捐助机构,却也是一家很会赚钱的基金会。比尔·盖茨是一个崇尚分散风险、均衡投资的人,盖茨基金在美国主要是投资旧经济中的一些企业,同时以投资的“多样性”和“保守性”而闻名。其惯用的手法就是“趁低吸纳”,即购买一些价格已经跌到很低的企业股票,等待股价上升时抛出获利。像其先后投资的公司有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阿拉斯加气体集团公司、舒尼萨尔钢工业公司、渥特尔泰尔动力公司、埃科斯药物公司、西雅图基因公司等,都收到良好效益。

在所有的盖茨基金所投资的项目中,有超过64.3亿美元投资在短期投资项目,包括美国政府债券、高等级商业票据及短期贴现债券。210亿美元投资在债券、现钞及其他项目,例如国内国际共同基金投资、高收益企业证券和国际企业和政府证券等。投资在股票的数额占52.4亿美元,包括美国和国际的股票,以及私人股票投资基金。

据权威杂志《福布斯》报道,比尔·盖茨基金会在2003年以268亿美元的资本获得了高达39亿美元的投资报酬。这个总数比其财产转让所得的12亿美元的3倍还要多。2001年,比尔·盖茨基金的平均投资报酬率达到了18%。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比尔·盖茨所捐赠的微软资本所带来的收益。它的股票营运成本每股不到1美分。甚至当标准普尔500股指的股息下降12%的时候,比尔·盖茨基金年收益率还能达到7.8%。这些数字明显表明,比尔·盖茨基金慈善机构的工作重点似乎不是放在慈善事业而是放在投资效益上。

2005年7月底,比尔·盖茨基金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QFII资格,它同时也成为第一家以基金会名义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而在此之前绝大部分获得QFII资格的机构是一些境外的保险公司或投资银行。就在盖茨基金会获准投资许可后不久,海域化工就宣布,它已经被基金会选定为投资标的,投资2400万港元,买进了2556万股海域化工股权,占海域化工已发行股本的5.38%。随即,海域化工大幅飙升37.75%,最高涨幅近50%。盖茨基金在中国进行宏观调控之际依然进入中国,或多或少也说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同时也给中国股市传递出一个信号——机会或许就在眼前。

所以说比尔·盖茨并非一个天生的慈善家,他有一颗慈善之心,但他同时也有一颗赚钱之心,在进行慈善捐助之时,也不会忘记大赚一笔。 rhtN7zqwDuIRUa1ndkG71D7x9d85r9QFp6onD8C/RYOGMu8WjRSYhGvL0dlXSS6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