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待人处世首先要善于展示自己

小测试:你给别人的印象如何?

(1)与人初次会面,经过一番交谈,你能对他(她)的举止谈吐、知识能力等方面做出积极、准确的评价吗?

A不能(1分)

B很难说(3分)

C我想可以(5分)

(2)你和别人告别时,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是--

A对方提出的(3分)

B谁也没有提这事(1分)

C我提议的(5分)。

(3)当你第一次见到某个人,你的表情是--

A热情诚恳,自然大方(5分)

B大大咧咧,漫不经心(1分)

C紧张局促,羞怯不安(3分)

(4)你是否在寒暄之后,很快就找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A是的,对此我很敏锐(5分)

B我觉得这很难(1分)

C必须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找到(3分)

(5)你与人谈话时的坐姿通常是--

A两膝靠拢(5分)

B两腿叉开(1分)

C跷起“二郎腿”(3分)

(6)你同他(她)谈话时,眼睛望着何处?

A直视对方的眼睛(5分)

B看着其他的东西或人(1分)

C盯着自己的钮扣,不停玩弄(3分)

(7)你选择的交谈话题是--

A两人都喜欢的(3分)

B对方所感兴趣的(5分)

C自己所热衷的(1分)

(8)通过第一次交谈,你们分别所占用的时间是--

A差不多(3分)

B他多我少(5分)

C我多于他(1分)

(9)会面时你说话的音量总是--

A很低,以致别人听得较困难(3分)

B柔和而低沉(5分)

C声音高亢热情(1分)

(10)你说话时姿态是否丰富?

A偶尔做些手势(3分)

B从不指手划脚(5分)

C我常用姿势补充言语表达(1分)

(11)你讲话的速度怎么样?

A频率相当高(1分)

B十分缓慢(3分)

C节律适中(5分)

(12)假若别人谈到了你兴趣索然的话题,你将--

A打断别人,另起一题(1分)

B显得沉闷、忍耐(3分)

C仍然认真听,从中寻找乐趣(5分)

说明:

分数为0-22,首次效应差。也许你感到吃惊,因为很可能你只是依着自己的习惯行事而已。你本心是很愿意给别人一个美好印象的,可是你的不经心或缺乏体贴、或言语无趣,无形中却为来人做出关于你的错误的勾勒。必须记住待人处世是种艺术,而艺术是不能不修边幅的。

分数为23-46,首次效应一般。你的表现中存在着某些令人愉快的成分,但同时又偶有不够精彩之处;这使得别人不会对你印象恶劣,却也不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魅力,首先必须心理上重视努力在“交锋”的第一回合显示出最佳形象。

分数为47-60,首次效应好。你的适度、温和、合作给第一次见到你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对方是你工作范围抑或私人生活中的接触者,无疑他们都有与你进一步接触的愿望。你的问题只在于注意那些单向的对你“一见钟情”者。

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一个人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形象,穿着不修边幅,举止不文雅,等等。这些不利于自身形象的细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自己的形象而大打折扣。

1.无言的介绍--服装

善于把服装当成得体的“语言”。着装会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气质与情操,这往往能赶在别人认识你或你的才华之前,向别人透露出你是什么人物。穿着适宜还能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而且整齐得体的服装,还能使你在待人处事时倍感自信。

“整齐清洁的服装是无言的介绍书”,这是英国的一句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穿衣服已不仅仅是为了御寒和遮羞,在考虑衣服的实用价值外,越来越受重视的是其审美价值。近年来,随着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志的增强,衣着又出现向时装化发展的趋势。

社会生活千变万化,人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耿直豪爽,有的人温文而雅,有的人恬静细腻。摹仿不是美,拼凑不是美,时髦也不一定是美。服装要忠于个性,衣着是你的发言人。

(1)要讲究服装的色彩

色调是构成服装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色彩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在人们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以及服装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已给各种不同的色彩赋予了相同的或相近的社会含义;对色彩的情感、礼仪等心理效应有了共同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传统习惯等方式代代相传。所以,你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色彩和搭配方式,才能适应和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知觉者不同的心理效应,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一般来讲,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如下:

红色:象征兴奋、热情、快乐。在感觉上给人以十分强烈的刺激作用。它使人联想到鲜血、生命、太阳和火焰,显示浪漫、活泼与热烈。红色的服装更显朝气和青春活力。

黄色:象征华贵、明快。但它是一种过渡色,能使兴奋的人更兴奋,活跃的人更活跃;同时也能使焦虑和抑郁者情绪更糟糕。

蓝色:象征宁静、智慧和深远。是一种比较柔和宁静的颜色,它能使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给人以高远、深邃的感觉。

橙色:象征活力与温暖。是一种明快富丽的色彩,能引起人的兴奋与欲求。它使人联想到阳光。

绿色:象征生命力与和平。是一种清爽宁静的色彩。能使人想到青春、活力与朝气。着绿色装显得年轻和富有朝气。

黑色:既可象征深刻、沉着、庄重与高雅,也可以代表哀伤、恐怖、黯淡与恫吓。是一种庄重、肃穆的色彩。能使人产生凝重、威严、阴森、恐怖等不同感觉。

紫色:象征高贵和财富,给人以富丽堂皇、高雅脱俗的感觉,是一种华贵、充盈的色彩。

自色:象征纯洁、高尚、坦荡。是一种纯净、祥和、朴实的色彩,给人以明快、无华的感觉。

灰色:象征朴实、庄重、大方和可靠,是一种柔弱、平和的色彩,给人以平易、脱俗、大方的感觉。

在选不同颜色的服装时,还要注意服装色彩的协调。

(1)色彩要与体型协调。体胖者宜深不宜浅,体瘦者宜浅不宜:深。

(2)色彩要与肤色协调。肤色苍白者,宜选暖色调;肤色较黑者,宜选柔和明快的中性色调。

(3)色彩要与个性协调。热情活泼者宜选浓艳的活跃的色系;内向文静者宜选温雅平和的色系;老成稳重者宜选蓝灰基调等等。

(4)色彩要与环境协调。衣色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要协调。

(2)服装与体型

一个善于用服装装饰自己的人,在选择服装时,对款式的要求很严格,它要适合自己的体型,且要与自己追求的风格统一起来。人的体型差异很大,十全十美的人较少。理想的体型,要求躯干挺直,身体各部分的骨骼都要匀称。诸如过胖、过瘦或腿短、臀宽等不完美的体型,在礼仪活动中都可能成为自身的不利因素。但若能了解自己的体型缺陷,根据体型的特点选择、设计自己的服装,就能扬长避短,掩盖体型上的不足,在待人处事之初,从服装上展示自己。

体型较好的人,对服装款式的选择范围较大,着装时应该更多考虑的是服装与肤色、气质、身份、场合等的协调。

体型较胖的人适合着上下一色的深色套装。裤子的长度应略长一些,裤腿略瘦,但衣裤不应过于紧窄。女士忌穿连衣裙,忌用单调的横条纹。

体型较瘦的人,应尽量减少露在外面的部分,穿长袖衬衫、长裤、连衫裙等都较合适。女士应在胸前做些点轰,或打些褶。穿褶裙、喇叭裙也较合适。

肩窄臀宽的人,应该注意使用垫肩,使肩部看上去宽些,也可以在肩部打褶以增加宽度,可以选择束腰的服装以衬托肩部的宽大。忌穿插肩上衣、宽大的外套和夹克衫,忌装无袖上装、长而紧袖上装,忌穿下摆有横条纹的衣或裙。

体型瘦小的人,为了看上去高大些,应该选择简单而直线型的服装。如合身的外套或夹克,有条纹的裤子。

腰粗的人应选肩部较宽的衣服,以产生肩宽腰细的效果,女士不宜穿腰间打褶的裙,不宜把衬衫扎进裙子或裤腰中。

腿较短的人,可以选择上衣较短,裤稍长的服装。腿较粗的人,宜穿上下同宽的深色直筒裤,过膝的直筒裙,不宜穿太紧的裤、太短的裙。

颈长的人,适合穿领较高的服装。颈短的人可选择无领或低领的款式。通过领型的变化,遮盖领过长或过短的缺陷。

服装的面料及质地不同,花型不同,会造成大小形象上的不同感觉。像粗呢、厚毛料、宽条绒等,这些面料如使用不当,使胖人看上去更胖,增加笨重感。发亮的料子,比如绸缎和一些化纤面料,使人看上去丰满,胖人穿上也会显得更胖。

大花型的面料有扩张的效果,它使瘦人看上去丰满些,丰满的人看上去更丰满。小花型的面料去能使丰满的人看上去苗条些,苗条的人看上去更苗条。花色面料还可以适当修饰体型有缺陷的部分。比如女士腿型不美,可穿花裙,上身着素色衣;上身不美可以穿花衣,下身着素色裙。

总之,服装的选择一定要以简洁大方为原则。如果在一件衣服上混杂了太多的色彩,就会给人很繁锁的感觉,而且会使人产生不尊重别人的感觉。

2.举手投足要得体大方

在待人处世时,如果说,穿着的服装是覆盖在心灵上的一件漂亮的外衣,那么姿态举止的行为美便是心灵辉映在外衣上的一束光。一个人即使有了出众的姿色,漂亮的衣着,如果没有与其相适应的行为美的表现方式,也不能算是完善的美,甚至还会破坏自己原有的美。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动作、毫无表情的人跟一具漂亮的尸体会有多大的区别,也不能想像一个动作拙劣、表情呆板的人的内心会蕴藏多少勃勃四溢的生机。中国人的气质素来较内向、含蓄。因此我们指出的姿态、举止应是“秀雅合适”的行为美。

在待人处世时,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表现给人看的,因此,姿态、举止的表现方式首先应考虑到他人,即是否有礼貌、是否对他人尊重。如有的人衣冠楚楚却出言不逊,听别人讲话时漫不经心,或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不够尊重他人、缺少文化教养的表现。

一个人的姿态,举止又和他的风度联系着。“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一种豁达的政治家风度;苏东坡咏叹的“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是孔明、周瑜一类善施妙计的谋士的风度;同样,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敞胸露怀、歪戴帽子、嘴吹口哨,则给人“流里流气”的印象,那种不修边幅、穿着邋遢则可称为意志消沉者的“风度”了。

一个人的姿态举止不单纯是在某种场合硬装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训练的结果。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的人在和别人交谈时翘着二郎腿、东倒西歪的,这样就很不雅观。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枝末节”也应注意,如有人冲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与人谈话时挖鼻孔、抠耳朵,不分对方年纪大小,见面就拍肩膀等等,都属于应克服之列。

一个人的姿态举止应当大方、得体、自然。过分了就显得做作、虚假。要率直而不鲁莽,活泼而不轻佻,在工作时紧张而不会失措,休息时轻松而不懒散,交谈时谦虚而不迂腐,和外宾接触时有礼貌而不自卑等等。这些都属于在日常的待人处世时应注意的细节,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基本的常识问题。

3.让自我介绍成为吸引人的“广告”

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无论是出于礼貌还是业务上的需要,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初次见面,彼此都有一种了解对方,并渴望得到对方尊重的心理。这时,如果你能及时、简明地进行自我介绍,不仅满足了对方的渴望,而且对方也会以礼相待,自我介绍。这样,双方以诚相见,就为进一步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在参加社交集会时,主人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介绍得很详细。为了增进了解,你不妨抓住时机,多作几句自我介绍。时机有两种:一是主人介绍话音刚落时,你可接过话头再补充几句;二是如果有人表示出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意向时,你可作详细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要镇定而充满信心。在待人处事中,有些人怕见陌生人,见到陌生人,似乎思维也凝固了,手脚也僵硬了。本来伶牙利齿的,变得说话结巴;本来笨嘴笨舌的,嘴巴更像贴了封条。这种状况怎能介绍好自己呢?要克服这种胆怯心理,关键是要自信。有了自信心,才能介绍好自己,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2)必须要真诚而自然。有人把自我介绍称为自我推销。既然推销产品时需要在“货真价实”的基础上作宣传,那么推销自我时也不能不顾事实而自我炫耀。因此,作自我介绍时,最好不要用“很”、“最”、“极”等极端的词汇,给人留下“狂”的印象;相反,真诚自然的自我介绍,往往能使自己的特色更闪闪发光,引起人们的注意。

(3)必须要考虑对象。自我介绍的根本目的是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印象,因此要站在对方理解的角度来说话。比如第一次参加某方面的研讨会,你站起来说:“我叫××,我来发个言。”此时在场的人一定会这么想:这是什么人?怎么从来没见过?他代表哪方面?他的意见值得听吗?所以,面对有这么多想法的听众,你只介绍“我叫××”是不行的,别人不会安心听你的发言。如果你理解了听众的心理,就可这样介绍:“我叫××,是××大学的教师,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研讨会,望大家多多指教。现在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介绍,才不会使听众心中结下疑团,也才能使听众安心听你的发言。

(4)必须要充满热诚。表示自己渴望认识对方时要热诚。因为任何人都觉得能够被人渴望认识是一种荣幸。如果你对人的态度热诚,所得到的反映也会热烈。

所以,在介绍自己时,一定要重视那个或那群与你打交道的人,要随机应变。如你面对的是年长、严肃的人,你最好认真规矩些;如与你打交道的人随和而具有幽默感,你不妨也比较放松地展示自己的特点,作出有特色的自我介绍来。

(5)在自我介绍时,还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神表达自己的友善、关怀及渴望沟通的心情。

总而一句,要在自我介绍中表现出你的与众不同,让它成为吸引人的广告,刻入人心。

4.如何给人留下好印象

待人处世,势必要与人打交道,这样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一般人有着第一印象最可靠的错觉,而不再修正自己最初所得的印象。如果你很幸运地给对方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待人处事就变得容易多了。

怎样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位美国专家曾提过如下建议:

(1)发挥自己的长处。

如果你发挥自己的长处,别人就会喜欢跟你在一起,并容易同你合作。一个人要首先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特点,如外貌、精力、说话速度、声音的高低和语气、动作、手势、神情以及其他吸引别人注意的能力等等。要知道,别人正是根据这些特点来形成对你的印象的。所以,与人交往,要充满自信,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2)保持自己的本色。

最懂得待人处世的人,永不会因场合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性格。保持真我,保持最佳状态的真我是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秘诀。不管是与人亲密地倾谈,还是在发表演说,都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变。不要给人造成言行不一的不诚实的感觉。

(3)善于使用眼神、目光。

不管是跟一个人还是一百人说话,一定要记住用眼睛望着对方。有些人在开始望着你,但才说了几个字,目光就移到了别处。进入坐满人的房间时,应自然地举目四顾,微笑着用目光照顾到所有的人,不要避开众人的目光。这会使你显得轻松自若。

(4)先听后行。

待人处世时,切勿急于发表意见。要稍微等一会儿,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形。看看社交场合的气氛如何?别人的情绪怎样?是高涨还是低落?他们渴望聆听你的意见,还是露出厌烦的神色?只有你觉察到别人的情绪,才能比较容易地接触他们。

(5)集中精力。

怎样集中精力?一位专家说:“我在跟别人见面之前,通常会静静地坐下来集中思想,然后深呼吸一下。我会思考这次见面的目的--我的目的和别人的目的。有时候我步行几分钟,使心跳加速。这样踏进门口,就不会再想着自己。我把注意力全集中到那人身上,尝试找出他值得我喜欢的地方。”

(6)态度肯定。肯定的态度很重要。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说起话来声音越来越小,甚至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态度迟疑的人打交道。冷静是必要的,小心谨慎也可以,但切勿迟疑不决。

(7)放松心情。要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你自己就必须表现得轻松自在。不管遇到什么严重的事情,心理上都要尽量放松。学点幽默,不要总是神色严峻,或做出一副永远苦闷的样子。你应该把心情放松一下,否则家人、朋友和同事会对你感到厌倦。

总之,不要突然改变自己的性格。不要摆出虚假的姿态。只要保持真我--最佳状态的真我--就足够了。事实上,你已有了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的神奇力量,因为没有人能比你自己把你表现得更出色。

5.以微笑赢得他人相悦

微笑可以解决问题,微笑能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理,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特别是在待人处事时,微笑的魅力更不容忽视。

所有的人都希望别人用微笑去迎接他,而不是横眉竖眼,横眉竖眼阻碍了心灵的交流。

一个微笑会传递给别人许多信息。它不表明了“我喜欢你--我是作为朋友来的”,而且我也预着“我想你也一定喜欢我”。

用微笑先把自己推销出去,最好的例子是美国联合航空公司。

联合航空公司有一个世界纪录,那就是在1977年载运了最大数量的旅客,总人数是35566782人。

联合航空公司宣称,他们的天空是一个友善的天空,微笑的天空。的确如此,他们的微笑不仅仅在天上,在地面便已开始了。

有一位叫珍妮的小姐去参加联合航空公司的招聘,当然她没有关系,也没有熟人,也没有先去打点,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本领去争取。她被聘用了,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那就是因为珍妮小姐脸上总带着微笑。

令珍妮惊讶的是,面试的时候,主试者在讲话时总是故意把身体转过去背着她,你不要误会这位主试者不懂礼貌,而是他在体会珍妮的微笑,感觉珍妮的微笑,因为珍妮的工作是通过电话工作的,是有关预约、取消、更换或确定飞航班次的事情。

那位主试者微笑着对珍妮说:“小姐,你被录取了,你最大的资本是你脸上的微笑,你要在将来的工作中充分运作它,让每一位顾客都能从电话中体会出你的微笑。”

虽然可能没有太多的人会看见她的微笑,但他们透过电话,可以知道珍妮的微笑一直伴随着他们。

肯罗是一位意大利人,他是伦敦著名的沙威馆的总经理,这家旅馆有100年的历史了。他每天都需要做很多事,如房间预约、床位安排、床单更换、食物供应等等问题,但他却能安排得很好,没有一点错误。

当我们问他有什么秘诀:作为一个总经理,每天要管理一大堆职员,从侍者到厨师,女仆到乐队,而且还要解决其他问题而有条有理时,他说他的办法很简单。

“我在问题还没有发生以前,便用微笑把它笑走了,至少可以避免将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微笑,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就用微笑来避免遭遇问题。”

或许你会有疑问,有些事是不能用微笑来办理的。所以,你要解决问题,最好是一开始便避免事情的发生。也就是说,在问题发生以前,你就把它打败了,而一个真心的微笑,不管是从眼睛看到的或从声音里听到的,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另一个通过声音传达微笑的是奇宾·当斯。当斯是底特律地区最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之一。他的受欢迎并不仅仅在底特律而是遍及全国。有的听众写信给这位声音里带着微笑的主持人,说他们已经听到了他的声音及他可听的节目,并且告诉当斯说,他们透过他的声音看到了他的微笑。

观众经常给他说这样的话:“当斯,你的微笑跟我听你的广播时,所想像的完全一样。我本来害怕会失去你的微笑,但是并没有。”

有人问当斯,为什么总是那么高兴,他说他的秘诀是从来不把烦恼摆在脸上,而是深藏在心中。因为,他的工作是娱乐别人,他说:“为别人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这要从微笑开始,但必须是出自内心的微笑。”

当斯经常用“戴上一张快乐的脸”去工作,并不是偶尔,而是经常,他把微笑加进他的声音,配合上帝赋予他的演说水平,给观众以享受。

当斯说:“当你微笑的时候,别人会更喜欢你,而且,微笑会使你自己也感到快乐。它不会花掉你的任何东西,却可以让你赚到任何股票都付不出的红利。”

这是一位用微笑解决问题的切实例证。

欧维尔斯利特在她的著作《理解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恐惧》中指出:“我们对其微笑的人,也反过来朝我们微笑。在一种意义上,他是朝我们微笑;在更深的意义上,他的笑还可能蕴含着如下的意思:我们使他能够感受突然而至的快乐。我们的微笑使他感到他值得报以微笑,于是他也笑了。可以说我们从人群中把他分离出来了。我们给他区别对待,同时给了他一个单独的地位。”

6.在称呼上增加个人魅力

称呼,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的称谓。用什么称谓称呼人,既有个礼貌问题,也有个态度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说话人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待人处事中,必须讲究称呼的艺术。

(1)日常惯用的称呼语

(1)亲属之间的称谓。亲属之间,对长辈应以亲属称谓相称,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等。称呼长辈的姓名、职务、身份、职业等都是不礼貌的。对平辈,可相互用亲属称谓或加排行序列称谓相称,如哥哥、妹妹、二哥、三妹等;夫妻之间可以姓名相称,俩人在一起时,可用昵称,但不宜在父母面前,孩子面前,公开场合使用;年长的平辈可直接称呼年少者的名字,若年少者已成年,则用亲属称谓较礼貌。对晚辈,可称呼其亲属称谓,也可直呼其名,这样显得亲切。但当晚辈有了他自己的成年晚辈时,直呼其名也就不妥当了。

(2)熟人之间的称谓。对关系较密切的熟人,可大致仿照自己亲属的性别、年龄、身份等来确定相应的称呼,还可以“姓加亲属称谓”、“名加亲属称谓”、“姓名加亲属称谓”称呼,如“王奶奶”、“李叔叔”等。

在一些正式、公开的场合,可以称呼熟人职务、职业,也可以“姓加职务、职业称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相称。如“王厂长”、“李校长”等等。

年纪较大、职务较高、辈分较高的人常对年纪较轻、职务较低、辈分较小的人称呼姓名,这种称呼明快直爽。反之,年纪较轻、职务较低、辈分较小的人对年纪较大、职务较高、辈分较高的人直呼姓名,则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不称姓而直呼其名,是最亲切、最随便的一种称呼。但这只限于长者对年轻人、老师对学生或关系亲密的人之间,没有这种特殊关系而直呼人家的名字就不礼貌,甚至还会使人生厌。

朋友、同学、同事之间,因为相处长了,称呼可以随便一些,可在姓氏前加“老”、“小”、“大”等,如“老彭”、“小陈”等。在人的亲属、职称、身份等称谓前,加上“老”、“大”等词,是更为尊敬的称谓,如老厂长、大姐等。对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可以在姓后加“老”字,如“李老”、“张老”等,这种称呼是很恭敬的。

(3)对陌生人的称谓。对陌生人的称谓,一般来说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用通称。可根据人的具体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称“同志”、“朋友”、“师傅”、“先生”、“小姐”等。对男人一般可以称“先生”,未婚女子称“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太太”,若已婚女子年龄不是太大,叫“小姐”,对方也决不会反感。而称未婚女子为“夫人”就是极不尊重了。所以,宁肯把“太太”、“夫人”称作“小姐”,也决不要冒失地称对方为“夫人”、“太太”。一般说成年的女子都可称“女士”。二是可以亲属称谓相呼。可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等情况,以父辈、祖辈、平辈的亲属称谓相称,如“大伯”、“阿姨”、“老爷爷”、“大娘”、“大嫂”、“大姐”等。称呼对方“大嫂”还是“大姐”时,必须谨慎从事,因为对方婚否不好确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称“大姐”比较稳妥。

(2)运用称呼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民族、时代、地域的差异。各个不同的国家、民族对人的称呼都有一些独特的习惯,如在日本,对妇女也可不称“女士”、“太太”、“小姐”,而称“先生”,如“米费子先生”。而汉民族语言中的称呼语相对于其他民族语言中的称呼语要复杂得多,不仅要看人的性别、辈分、年龄,还要分敬称和谦称。有的民族语言就没这么讲究,如英语中的“aunt”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姨母、姑母、伯母、叔母”等等。所以各个民族有不同的称呼习惯,在实际运用中,要遵从各民族的习惯。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各种方言,所以还要注意方言间称呼的异同。如在大陆用得最广泛、最普通的“同志”称谓,而在港澳台同胞中,几乎就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与港澳台同胞打交道,不宜用“同志”这一称呼。

(2)要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口语相对于书面语言而言,显得通俗、随便,更为亲切。现代汉语中,同一个对象,可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称呼,如爸爸(口语)、父亲(书面语)。在口语中,如果面对称呼对象时,运用书面语中的称呼语就显得生硬、不自然、不亲切。但是,在口语中,书面语中的称呼语可以作为他称用语出现。如“我的祖父”、“你的母亲”等。

(3)要注意语言环境和称呼对象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比较熟悉的人,我们对其称呼就可随便点,甚至可叫别人小名、绰号,夫妻、恋人之间私下里还可用昵称,这样显得较亲切、自然,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但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会场上、课堂上,叫别人的小名、绰号,就会显得不严肃,太放肆,应当以“××同志”或“××同学”相称。对不太熟悉的人,对长辈、领导和老师,也都不宜用“小名”和“绰号”,否则,就会显得不尊敬。所以,运用称呼语时,应特别注意语言的环境和称呼对象,灵活使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对不同的称呼对象,应运用适当的符合人的身份、地位及体现与自己恰当关系的称呼语。

在待人处事中,用一个合适的称谓来称呼他人,既可以显示出对他人的敬重和关系,又可以为自己赢得尊重和称赞。不过,在称呼别人外号时要切记:人的外号是人的一个特征,坏外号是人最忌讳的称呼,不要把它挂在嘴上,说多了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7.在待人处世中,要勇于展示自己

做为人类本性之一的真诚,不仅是为人的一大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维系的纽带和桥梁。真诚是待人处世的基础和关键。

(1)保持本色不做作

可以说,一个人内在的气质是最宝贵的。一个真正懂得与他人相处的人,绝不会因场合或对象的变化而放弃自己的内在特质,盲目地迎合或者随从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禀性,你要作为你自己出现,不是作为别的什么。而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本来的面目不如别人,气质不如别人高雅,谈吐不如别人脱俗,等等。于是随着环境、对象的变化而不断改换自己,结果弄得面目全非。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并不等于要使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或标新立异,甚至明明知道自己错了或具有某种不良习惯而固执不改,而是保持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健康的个性。那些具有个性的人,也具备一定的魅力。要学会在待人处事时,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2)不要不懂装懂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但是,有一些人却总是爱表现出精通每一件事。的人是令人厌烦的,特别是在长辈、知识渊博的人面前,更不要班门弄斧,以免贻笑大方。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或学问,哪怕是在同辈面前,也要不耻下问。

在长辈面前感到说话困难的原因是难以寻找共同的话题。与其如此,倒不如当对方说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后,就老老实实地请教说:“那么,请教教我吧。”这样,不但自己增加了知识,对方也传授了他的知识和经验,这应该是件好事,也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待人处事方法。

(3)不掩饰自己的缺陷

真诚首先就体现在外在形象上,适当的掩饰是可行的,但过分的掩饰反而适得其反。身材矮小、皮肤黝黑,虽说是美中不足,但要坦然面对,以别的方面出类拔萃作为弥补,如果大过计较,难免跌入自卑深渊。

身材矮小的男土,如果穿上超出常规的高跟鞋“垫一垫”,会让人觉得比身材矮小还滑稽。

皮肤黑黑的女士,如果涂上一层厚厚的白粉掩饰,容易让人产生粗俗不堪的印象。

忘掉自己的缺陷,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把精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活动中,这便是最好的办法。

(4)不要否认自己的过错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硬着头皮不认帐,甚至还要为自己争辩,致使矛盾得不到解决,彼此的隔阂不能消除,相互之同的交往是谈不上了,还让人觉得此人蛮不讲理,像个无赖之徒。

其实,一个人有勇气用让步的办法,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不仅有助于解决由这项错误所造成的问题,而且也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错了,就很快地、很热诚地承认。这样你获得的友谊将使你分外满足。

(5)表达真诚的技巧

(1)真诚的眼睛。坦荡如水,平静地注视,不用躲躲闪闪或目光下垂不敢直视。从容、平静,如一池风平浪静时的湖水;热情而自信,无丝毫的掩饰和不安。

(2)真诚的举止。自然,大方,从容不迫,举手投足一副安然之态。手足无措,有自觉不自觉地摸鼻子、玩弄手指、绕头发、揉眼睛、抓耳朵等小动作,声音也会不大自然,说话的频率和声调都有些异样,肯定在掩饰某种不安。

(3)真诚的微笑。如一缕温馨阳光,充满暖意。如一朵浓春的花朵,在唇边绽放。发自内心,暖人肺腑。皮笑肉不笑,故意挤出的笑,都缺少真诚。

(4)真诚的称赞。如果一个人称赞别人是发自内心赞扬,是心灵之语,而不是带有某种企图,那么这人是真诚的。如果称赞一个人只是为了从中得到某种东西,那么他是虚伪的,称赞就属于奉承的范畴了。

(5)真诚的握手。握手是否显得真诚在于握手的轻重。握得太重,可能是想表示热忱或有所求。握得太轻,会显得有些轻视对方,或者自己是有严重的自卑。恰到好处的握手,是大方地把右手伸出去,手掌和手指全面地去接触对方的手。

8.待人处世时,一定要有精神

在待人处世时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方自然的神情,是优化个人形象的首要因素。与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就能激发对方的交往热情,活跃交往气氛。如若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显得敷衍冷漠,会使对方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一个精神饱满、神情自然的人往往也会给人留下自信、乐观、进取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印象,神情倦怠、精神涣散或者表现出紧张局促、手足无措,都会给人留下缺乏社交经验、不成熟、不专注、看不起人的印象。我们的身体行动会显示我们的精神状态。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低垂着双肩,驼着背走路,你就可以断定这个人肩负着无法承担的重任。当某些事情摧毁了一个人的精神,也不可避免地要压垮他的身体。于是,他便弯得弓腰驼背了。悲观消极的人,总是低着头,眼睛朝下走路。而具有信心的人,走起路来总是昂首阔步,目视前方。在许多场合,行为比语言往往更具有效力。尤其是当话题涉及人的感情时,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无声的表达就更加有效,更加妙不可言。即人们常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仔细想来,人们在沟通之中的信息传递,尤其是愉快或不悦等感情信息的传递,往往不是运用语言说出的,而是从他使用语言的谈话方式中流露出来的。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过这样一句话:“除非圣灵能够秘而不宣,常人的双唇即使缄默不语,他抖动的双手也在喋喋不休,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叙说着心中的秘密。”在非语言行为中最常用的是“身体姿态”,人们甚至认为可以将这类自成一体的行为称为“体语”。我们往往是在用动作而不是语言交谈。比如,我们蹙着眉头,打起手势,甚至坐在椅子上也片刻不得安宁,不断转换姿态。法国人的言谈举止是“法国式的”,英国人盘腿的方式和美国人不同等等。非语言行为中最神秘莫测的大概莫过于眼神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对相互间怎样交流目光、什么时候交流目光都是十分留心的。在一般谈话时,对望不过秒把钟,可谓是“一瞥”。只有非常亲密的人,才能够双眸直对,大胆地进行目光交流。否则,在谈话中总盯着人是很不礼貌的事。

从前有一个人和一位名牌的新闻记者见面,可能是因为这个人没眼光,丝毫不觉得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老是尖锐地指责他人,动作也慌慌张张的,看起来简直就像个小人物。虽说动作与一个人的本质不太有关,但却可影响他人对你的印象和想法。在我们的心目中,大人物通常都表现出一副潇洒大方的样子。例如:美国的盗匪电影和日本的流氓无赖之类的电影中,当头目的人一般都显出悠哉的神情。下车时绝不自己开门,必等待部下来为他开门,然后才悠然地走出门外。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慌张逃走的必然是那些小喽罗们。反过来说,欲使自己看起来稍稍像个“大人物”的话,不妨下意识地使动作看起来很大方很优雅。比方说大步行走。夸大的动作使人认为你是个大方的人,在视觉上,在心理上,都会使人留下精明能干的印象。这样你留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为接下来的交往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9.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

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正确地认识分析自己,这样在待人处世时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同时也会有助于你的事业。

不管无意或有心,我们每个人多少都在掩饰自己。尤其当我们在公众中生活或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表演”痕迹就愈加明显。一切都十分“完满”、“合乎规范”,个性完全被淹没了。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得到了家人及社会的关怀与关注,我们便拥有了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直到我们开始受教育起,没有人要求对这些恩赐进行回报,没有人要求我们对家人、对社会尽什么义务。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直都如此,当我们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时,我们必须对家人,对社会尽一定的责任。这就客观的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寻找着在这个社会的立足点,选择奋斗方向,明确奋斗目标。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奋斗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可遇知和不可遇知的事情或者一些人,要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对待这些人,在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以本色天性面世,坦然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个性就是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当贝蒂·福特成为美国第一夫人时,她即以坦白率直闻名。当那些紧迫不舍又惟恐天下不乱的新闻记者问到她对各种问题的观点时,她总是直率而坦白地回答。有一次,一个冒失的记者甚至问她和丈夫性生活的次数,当时她竟能从容不迫地回答:“尽我所能的多。”另外,她也从不隐瞒有关她早期精神崩溃及服用药物、酒精等不怎么“名誉”的过去。福特夫人这种坦诚的个性赢得了美国人民的爱戴。

教皇保罗八世之所以到处受欢迎,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完全不掩饰。他一生都很胖,而且出身于贫苦的农家,但他从不掩饰外貌与出身的缺陷。在他当上教皇后,有一次去拜访罗马的一所大监狱,在他祝福那些犯人时,他坦诚地说他这一次到监狱是为了探望他的侄子。很多人认为他是耶稣的化身,除了他知道怎样分享别人的苦乐外,另一原因就是他“不戴面具”地生活。

保持个性就是接受我们现在的样子,包括一切过失、缺点、短处、毛病以及我们的资产与力量。做到自我承受。但是,我们要认清这些否定面是属于我们,而不是等于我们,我们的“自我接受”就会更加容易。很多人坚决地认为他们等于“错误”,因而丢弃了健全的“自我接受”。你或许会犯一个错误,但这并不是说你等于一个错误;你或许不能适当而充分地表达自己,但这并不是说明你就是“不好”。

其次是接受真实的自己。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赢得大奖,如金马奖、诺贝尔奖或金球奖等,大奖总是保留给那些少数的精英分子。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当上领袖的机会,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有羡慕别人当上这职位的份儿。不过我们都有机会得到生活中的“小奖”。比如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封示爱的信件,或者只是一个大门口的停车位!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小的喜悦,也许只有一杯冰冰凉的茶,一碗热呼呼的汤,或是一轮美丽的落日。更大一点的乐趣与奖项也不是没有,但生活的自由喜悦就够我们感激一生的了。这许许多多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去咀嚼。也就是这些小小的快乐,让我们的生命更可亲,更眷恋。

如果生命的大奖落到你头上,务必心怀感恩。但即使它们与你失之交臂,也无须嗟叹。尽情去享受生活的小奖吧!

再次是脱下面具。我们为何经常要躲在面具的后面?我们踌躇于表现自己和保护自己的冲突之间,我们也长久在追求功名、保持隐私之间挣扎与矛盾。

你是否曾有过和某人一见面,便不由得心情愉悦,并有和他进一步交谈的动机呢?有些人对他人的交游广泛,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博得人缘的秘密,除了实力这个因素外,就是在于一个人是否有魅力。

个人魅力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营造而成,它是由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但最重要是用体谅别人的心去学习成长,如此必能得到众人真心的喜爱。要达到这个目标,说穿了其实也不容易,先决条件就是“摘掉面具”保持个性。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文人,他满腹才学,却无心功名八股,安心做个靠教学评书养家糊口的“六等秀才”。在独尊儒术,崇尚理学的时风中,偏偏独钟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稗官野史,被人称为“狂士”、“怪杰”。他对此全不在意,终日纵酒著书,我行我素,不求闻达,不修边幅。当时人记载,说他常常饮酒谐谑,谈禅说道,能三四昼夜不醉,仙仙然有出尘之致。

清顺治十八年二月清世祖驾崩,哀诏传至金圣叹家乡苏州,苏州书生百余人以哭灵为由,哭于文庙,为民请命,请求驱逐贪官县令任维初,这就是震惊朝野的“哭庙案”。清廷暴怒,捉拿此案首犯18人,全部斩首。金圣叹也是为首者之一,自然也难逃厄运,但他毫不在乎,临难时的《绝命词》,没有一个字提到生死,只念念不忘胸前的几本书,赴死之时,从容不迫,口赋七绝。《清稗类钞》记载,他在被杀的当天,写家书一封托狱卒转给妻子,家书中也只写有:“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

一个人在待人处世时,如果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谓的人情客套、礼节规矩所拘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样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不失为一件乐事。

历史上凡是有思想的人都是个性十分鲜明的人,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力,更没有主见,没有独立的人格,也就不会有深邃的思想。在待人处世时,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又怎么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呢?个性是天生的,是不能选择的。它虽然在后天可以得到优化和改造,但其基本的东西即性质是不会改变的。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最高的赞美。因此,每个人在待人处世时都应该相信自己。以自己的真实个性示人,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 pXGdVYctmvOyoTsnGXLEBYrKXGZklyROeTIkPqCalzGQr/MZ/1RlBawC1wIACk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