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位 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

公司职务: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首席执行官

年龄:50

身价:30亿美元

成功理念:技术不能丑陋、不能难用。

出名事迹:输掉了家用电脑的战争,却赢得了人们的心;从来没人狂热称颂微软的产品有多酷、多美。

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于1976年联手创立了苹果公司,设计优秀、独具匠心的机器迅速为公司建立了声誉,1984年标志性的Mac机推出时,苹果的声誉如日中天。他在1985年的一场权力斗争后离开了苹果公司,10年后回到公司,令苹果东山再起。

今年,他(从去年的第6位)上升到了名单的第2位,这反映了苹果近期进军个人音乐市场的多样化策略。过去几年,iPod播放器一直是电子产品市场上的奇观,它改变了这个市场。目前,iPod在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与苹果的大多数产品一样,iPod的功能与美观都受到了赞誉。乔布斯现在的任务是保持并扩大这一压倒性优势。

乔布斯同时也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了《玩具总动员》(Toy Story)与《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他重新激起了全球观众对动画影片的热情,因而受到赞誉。

他说:“我想在宇宙里发出叮当声。”

有人说:“世界很快就会认识到,乔布斯不仅参与革命,还很快会重塑革命。”--《偶像乔布斯:商业史上伟大的第二号人物》一书作者杰弗里·S·扬(Jeffrey S.Young)与威廉·L·西蒙(WilliamL.Simon)

1.联手合作,声誉满天下

史蒂夫·乔布斯被世人尊称为“个人电脑之父”!

沃兹尼克从1969年夏末开始设计、安装、终于创造出了一部能操作的电脑。当乔布斯被邀请来观看时,他被这部电脑震慑得一言不发。“他是我碰到的第一个比我对电子认识更深的人。”这是乔布斯对沃兹尼克的评价。他们俩人有很多相似之外:两人的朋友都不多,都天资聪明,都不随波逐流,都属于孤独的人。说到差异,似乎沃兹尼克更外向,是一位恶作剧高手,对电子有一股狂热和内在的投入,他在讲话时思维杂乱无章,而乔布斯比较安静,他说话时较平易近人,使双方容易沟通。沃兹尼克会全身心投入电脑科技研究中,而乔布斯投入的原则是自我利益。

沃兹尼克虽比乔布斯年长5岁,但他发现乔布斯是个合作的最佳伙伴。自从1971年沃兹尼克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就读后,乔布斯每个星期去找他二、三次,那里的异样气氛与咖啡馆正合他的胃口。乔布斯总觉得与年纪大的人尤其沃慈尼克相处更坦然、默契,原来孤癖难处的性格似乎减少了很多。

1975年1月出版的《大众电子学》(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一台小型计算机的描述文章,在无数电脑神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积蓄已久的创造热情随即爆发出来。就像保罗·艾伦在哈佛广场报堆上拾起一份《大学电子学》杂志激动地跑向身后的比尔·盖茨一样,斯蒂芬·沃兹尼克也兴冲冲地带回一份《大众电子学》,把上面的电脑报道翻给乔布斯看。沃兹尼克还参加了全美电脑专家在斯坦福举行的首届牛郎星8800(大学电子学)报道的电脑讨论会,这时的沃兹尼克已经能准确地把握了当时美国个人电脑发展的脉博,并走到了研究开发领域的前沿。

阿塔利公司(Atari)的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向乔布斯建议,如果他能开发一种新的电视游戏,就能得到红利。由于乔布斯以前经常夸夸其谈,阿塔利公司的每个人都相信他是电子天才,所以他没有勇气承认,设计新的电视游戏超出他的能力。于是他找到沃兹尼克商量,如果沃兹尼克能为阿塔利公司设计出一种游戏,他将把从阿塔利公司得到的700美元酬金的一半分给沃兹尼克。这一个名叫“突围”的电子游戏在连续苦干48小时之后,终于设计出来了。据阿塔利公司以前的总工程师艾·阿康的说法,乔布斯的工程技术能力并不好,沃兹尼克在做所有的设计工作时,乔布斯的任务仅是出去买点可乐或点心而已。艾·阿康自称,他花了几年时间才了解到,乔布斯把沃兹尼克藏在背后,真正的设计工作由沃兹尼克完成,但好处与荣耀都归在乔布斯的头上。这让他有受蒙蔽的感觉,因为刚开始阿塔利公司的人们都认为“突围”电子游戏是乔布斯的杰作。在设计完成后,乔布斯从公司得到1400美元的酬金,并且与沃兹尼克作了对分。

与沃兹尼克联手后,乔布斯开始与他一起出入一家俱乐部。这家俱乐部是硅谷电脑与电子迷的聚集之地。沃兹尼克从伯克利分校退学后在惠普公司工作,电脑俱乐部的许多人认为他是天生的发明家。1975年,该俱乐部的许多成员都在尝试开发微型电脑或个人电脑,沃兹尼克也卷入这种狂热与竞争,他试图制作出一部超过其他电脑的微型电脑,凭借他的天才、知识和摩托罗拉公司6800型微处理器,他很快装配成一台能工作的样机。他建议惠普公司生产这种电脑,但公司负责人还看不出当时个人电脑有什么前途,因而否定了他的建议。唯一认识到这种尚未成熟的个人电脑的巨大潜力的是史蒂夫·乔布斯。乔布斯虽技术一般,但在理解微型电脑的潜在巨大市场方面具有非凡的前瞻眼光,当沃兹尼克在演示电脑时,乔布斯看到的是美元在向他招手。1976年,乔布斯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个人电脑上。年初他与沃兹尼克商量好,准备搞一批印刷电路板出售,以便让电脑迷买回去自己装零组件。这样,沃兹尼克就不必离开惠普公司,而乔布斯也可以继续在阿塔利公司,因为这时沃兹尼克不愿在这个时候就豁出去自行创业。两人商定好,乔布斯白天空闲时候可兼差去卖印刷电路板,而沃兹尼克晚上从事设计,白天照常上班,赚钱则两手对分。

沃兹尼克非常同意乔布斯提出的这种合伙生意,接下来是对他们的这种新事业取名的问题。结果他们用了一个很普通的名字--苹果电脑。这是乔布斯从水果餐上想到的灵感,1976年秋天他在俄勒冈州的自得农庄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采收苹果,另外他希望以后在电话簿上苹果(apple)这个名字可以排在阿塔利(Atari)这家已名声在外的公司的前面。他同时也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喜欢苹果,苹果的名称包含友谊、自然以及一切美好的、有益健康的东西。

接下来,乔布斯一直在思考如何能生产整个的微型电脑,这样一定可大赚一笔。他认为还需要另外一位合伙人才行,于是乔布斯请来了自己在阿塔利公司的朋友龙·韦恩,让这位工程师负责做测试、广告设计、写说明手册,及管理文件资料等。沃兹尼克内心还是无法乎静下来,他不知如何在自己的发明创造与其他两位合伙人所投入的金钱与精力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龙·韦恩回忆说:“看起来似乎沃兹尼克想给苹果公司立下一个规矩,那就是他要求保留下以后新产品的智慧财产权,并拥有同时转售给他人的权利。”没想到他立下的规矩,日后成为了电子业界普遍遵循的不成文法则。这时乔布斯又催着成立一家正式的公司,最后他们3人在1976年愚人节那天鉴下了一份长达10页的合同,将公司分成了3个股份,龙·韦恩10%,剩余的90%则由乔布斯与沃兹尼克均分。

2.工作狂换来了苹果I型的诞生

乔布斯卖掉了自己的那辆福特汽车,沃兹尼克则卖掉了自己心爱的HP--65型可编程序计算器。结果他们筹集到了1300美元的资金。这样,胆大包天的乔布斯就带着这笔钱去找一位曾为阿塔利公司工作的印刷电路板专家哈弗德·康丁,说服他以标准价格稍低的价钱为新成立的苹果电脑制作电路板。这样乔布斯又去买各种零配件,沃兹尼克负责按他的设计把所有的零组件都安置在电路板上。他们把这种电脑称为“苹果I型”或“苹果I号”。并且把这种电脑拿到1976年年初的电脑俱乐部聚会上展示了。

年仅21岁的乔布斯站在苹果1号旁边,以其惯有高亢语调反问大家:“这是一部具备所有‘牛郎星’电脑的特色,但只装一块电路板的电脑,你们愿意付多少钱买一台?”

苹果I号电脑虽然在俱乐部展示会上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但反应并不特别令人兴奋。

不过苹果公司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批订单。保罗·泰里尔经营的第一家电脑零售店于1975年底在景山镇开张。保罗·泰里尔在俱乐部聚会电脑展上看到苹果I号电脑后,认为它日后必定前景无量,他告诉乔布斯,如果苹果公司装配出完整的苹果电脑,每台的价钱在500美元左右,他要买50台,并答复货到后立刻付现金。乔布斯原抱有不在意的态度,他一听到钱后精神为之一振,赶快打电话告诉正在上班的沃兹尼克这件事。沃兹尼克听完电话也傻愣在那里。

这个突如其来的生意改变了一切。他们需要营运资金或供应商的供货信用周转。乔布斯把妹妹结婚搬出去后空出的卧室当成了苹果公司的办公室、仓库、装配场与实验区。乔布斯要找到价钱最合理的零组件,因此他做了一件材料清单,并开始寻找供应商。

乔布斯带着零组件的清单日夜不停地在硅谷穿梭。在银行拒出融资后,阿塔利公司的总工程师艾·阿康同意帮他买进一些零组件。接着去找他曾在商店里打工的哈尔德克店的老板,而遭拒绝。此时一位斯坦福的物理学教授梅尔·史华兹向乔布斯伸出援助之手,乔布斯曾非常认真地听过史华兹的现代物理学课,并给史华兹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史华兹同意以他的帐户帮乔布斯从一家位于波罗·阿图附近的奇鲁夫电子商店买进几项零件。奇鲁夫的经理巴伯·牛顿在证实乔布斯与泰里尔之间有笔价值25000美元的契约之后,同意给苹果公司30天的无息材料赊欠。

开始乔布斯不明白什么是“30天无息”,但在了解到它意味着“若30天内付款就可不必付利息”的意思后,乔布斯为以后苹果公司确立了尽量争取最大优惠的高效工作方式。

沃兹尼克也全力以赴地进行设计和组装,他的妻子艾丽丝自称是位“电脑寡妇”,她抱怨苹果电脑已经把他的所有时间耗光了,我几乎看不到他。”每天白天去惠普上班,下班后就去老乔布斯家,午夜才回来,并在家的电子零件旁留下一张“什么都不要动”的大字条,她回忆说:“我真是快疯了”。

这时乔布斯雇佣了正怀孕在身的妹妹贝蒂,并召回暑假期在家的朋友谭·柯可。

装配一台苹果I号电脑,需成本250美元,包括一块印刷电路板、一个微处理机,一组8000位元的记忆组合,以及一些制成的集成电路。卖给经销商每台收500美元。乔布斯地零售价定为777.77(加上30%的利润),沃兹尼克反对,最后决定零售价为666.66美元作为零售价。这一数字引起一阵不小的麻烦,刚好当年在一部上映后影响颇大的名为《天魔》的电影中,数目666被定为恶魔的象征。因此不停地有人打电话来询问苹果公司为何把零售价定为666.66元,乔布斯还得大费口舌解释苹果公司的无邪恶之意。

接下来是确定苹果I型的商标,龙·韦恩结果用钢笔绘了一幅牛顿在苹果树下表现出百思不得解的神态,在树枝上有一个带光晕的苹果的黑白素描。并在图的旁边写着一句话:“牛顿,是位永远独帆航行于奇幻大海上的思想家。”这一商标虽很有意味,但也反映出这个公司创办人在电子行业不成熟和不懂世故的一面,因为商标向来是以明快、简单、独具特色、颇具蕴意为基本要求的。

在首批的12部电脑完成后送给泰里尔商店时,这些产品却没有外壳,没有电源供应线,也没有显示器及键盘。当泰里尔要求是一部完整的电脑时,乔布斯却坚持一个配上零组件的电路板就是一台电脑。但对泰里尔来说,这才是半成品。接下来就是为这些半成品开始配备周边设备。

到1976年年底,就已卖出了约150台的电脑。而对这笔巨额收入,乔布斯对个人电脑的前途充满乐观。虽然乔布斯非常有勇气、有冲劲,但他的两个合伙人却有些畏缩。虽然苹果公司分给了沃兹尼克22000美元(在惠普的年薪是24000美元)但沃兹尼克还是不打算放弃惠普。而龙·韦恩就更加顾虑重重,他甚至担心苹果公司万一倒闭,他要负责公司10%的损失,这令他寝食不安,最后决定放弃这些股份。但乔布斯仍拼命为公司东奔西跑,解决包括资金周转的各种问题,他这种对个人电脑未来前景的信念是其他人无法比的,这就是他高出别人的地方。

3.时代前沿的“靓妞”:科技和包装的苹果II型电脑

当苹果I型电脑的订单多了以后,装配工作就搬到老乔布斯夫妇的车库中进行。

惠普公司同样是从车库起家的,现在是一家电子产品极佳的大型企业。乔布斯一直坚持,惠普是苹果公司值得学习的竞争对手。因此他强调一定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生产设备,做到每个环节尽善尽美,制作出高品质的苹果电脑。

就在出售苹果I型电脑的同时,沃兹尼克又在制作一部更先进、更好的苹果电脑,他与乔布斯在电脑上的新设计与改进是一致的:外加键盘,精美外壳与电源供应器,另外沃兹尼克考虑再三后,决定为苹果II型增加一些新特色:

1.用电视来做电脑的显示器。

2.寻找一种绝妙的方法把彩色讯号传送到电视的屏幕上。

沃兹尼克把他们为阿塔利公司制作电子游戏时彩色优先的观念移到苹果II型上。彩显是2/3的时间使用电子光束的持续作用,另外剩下的1/3时间使用在电子枪的电子光源重组上,而把这种工作交由微处理器来操作不是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从数字化电子技术的角度讲,这种时间上的连续控制是可行的,它表示电脑的寄存器可做双份工作:萤光屏和微处理器,这就是沃兹尼克的创造性所在。

3.多插座的优势。

沃兹尼克习惯于电脑的电路板上有20多个插座,而乔布斯认为电脑只有两个插座分担两种功能就够了,即编写电脑语言程序与玩电子游戏,此外再多加一组打印机。但沃兹尼克又加了8个插座,而且插座设计得简单方便,即让周边设备同时共用苹果II型电脑的微处理器。多插座的作法极重要,因为这样做可使其他公司开发山与苹果II型相容的各种附加产品,如以后的多媒体功能等,从而扩展苹果电脑的更广阔天地,这是一项极明智的选择。

4.沃兹尼克设计一组晶片将BASIC语言程序永远保留在其中。因为程序语言已装置在电脑内部,所以机组一起动就可使用程序。无需像以前那样花钱去买介面卡来另行输入程序。今天的电脑一开动就进入操作系统Windows98这一特点就来自于上面的苹果II型的这一特点。

5.伴功能扩大而来的广场扩大、保证人人在想购买时都能承担得起。

上面5个特点可以说是当时个人电脑市场其他电脑产品根本不具有的。

到了1976年秋,沃兹尼克就设计出来了苹果II的实体原型。乔布斯与沃兹尼克决定向世人宣布这一成果。于是他们在当年劳动节,携带上苹果II型的实体原型参加全球首次的美国西海岸电脑展示会。而电脑展示会后这两位创办人却发现收效甚微,粗糙的苹果II型实体原型就像雪茄盒一样丑死了,它看起来就像玩家随便做出来的玩具。这次展示会给他们的经验与教训太多了。在展示会上,乔布斯四处走动后发现,新的苹果电脑机组要具有竞争力,必需具有完整外表设计才行。苹果摊位前放了一块纸板,后面围了一圈黄色的屏风,再简单不过。无法与其他的大公司如MITS相比,这些大公司摊位的设备不仅有闪光灯、吊旋灯、迷雾干冰器,而且还有迷你裙的时髦女郎作招待和专题介绍,还有穿正式西装的推销人员与解说操作的工程师。而苹果摊位不仅位置差,而且只有乔布斯、沃兹尼克、及从学校中赶来帮忙的柯可,而且他们衣着不整,长发披肩、脸上嘴上还留着稀稀拉拉的胡子。这无法给参展者以信心,也没有引起竞争者的戒心,更没有一位重要的代理商愿意过来瞧瞧。

但乔布斯与沃兹尼克并没有灰心,他们又与西海岸电脑展示会鉴定了下届展示会租用展示摊位的合约,这个展示会计划于第二年的春天4月份在旧金山举行。为此,乔布斯与沃兹尼克迅速展开了对苹果II型的一系列改进以及相关的重大策略活动。

1.苹果II型电脑的外壳设计与制造。为此乔布斯跑到当地的百货公司去研究各种家电电器与音乐设备的外壳。乔布斯深信,要把苹果II型打入消费者的市场,就一定要把它装在成型的塑胶外壳中,而且还有平滑的外表。他先找到了以前合作者龙·韦恩,但龙·韦恩的设计没有合乎乔布斯的要求。乔布斯又联系惠普公司的工程师耶瑞·曼诺克,曼诺克以前没有设计过外壳,但他同意了,收费1500美金。乔布斯要求曼诺克在3周内完成设计图。曼诺克所设计出的外壳就是今天苹果II型电脑的外壳。这个盒子是一个薄薄的楔形物,可支撑前方的键盘,约有4英寸高,顶端可移动,可方便用于接插头,电路板接头与记忆系统接头。另外,它的设计比例正确,适合生产。这个设计图一出炉,就被乔布斯接受了。

在参展前二天,外壳制造商才交出第一批塑胶外壳,不幸的是这首批外壳看起来非常糟糕,乔布斯火冒三丈,直骂厂家可恶,他要求厂家必须在剩下的48小时内赶制出一些足够漂亮且足以与公司设定的豪华摊位相配的精致外壳,最后苹果公司如愿以偿。

2.装设一组不产生高温的电源供应系统。乔布斯认为,苹果II型电脑在操作时必须没有杂音,不需要带有吵杂声的风扇,因为风扇总是闹哄哄的。这将破坏电脑机组的完美印象。而无杂音的电脑更能激发用户的购买欲。要消除风扇的杂音,就必须装置一组不会产生高温的电源供应系统。这样乔布斯又去找阿塔利公司的总工程师艾·阿康,要他推荐最优秀的工程师设计这种电源供应器。艾·阿康要他人找罗德·何尔特,此人40岁,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怪使,自视甚高,他索价很高,每天要200美元。乔布斯立即答复“没问题,这个价码我们付得起”,而当时乔布斯已身无分文,但只要苹果口型电脑能成功,他就充满了冲劲与活力。

何尔特是在晚上与周末为苹果公司做设计工作。他放弃了传统的直线型设计原理。因为这一技术已有50年没变他无愧是位经验丰富的电机工程师,勇于突破传统,最后他为苹果II型设计出一组新的电源供应器,该产品成为苹果II型的专利项目之一。而且它可大大减少外壳,而且不用风扇了。

3.解决频率调幅器的问题。乔布斯坚持这仍由罗德·何尔特来完成,因在7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对新电子产品所放出的无线电波干扰的程度有很严的规定。当何尔特测试电路板时发现,苹果II型所放射出的无线电波干扰强度远超过美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的标准。无论怎样调整都无法降到可接受的程度,这样就必须全面改变苹果II型的电路板设计不可。

乔布斯拒绝这样做,在思考后他的务实观念使他想出厂一个绝妙的应付方法。因为问题只有在无线电频率调幅器接到电脑上才发生,以后这一调幅器又会转接到美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测试者的家用电视上。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调幅器从电脑中移走?而且当时所有电脑出售时都附配自己的调幅器,但并没有强性规定电脑必须加配这个调幅器不可。如果客户从另外一家公司买了调幅器,因而产生干扰情况那么要负责的是客户本身而非苹果公司。

最后乔布斯还是找到马蒂·斯柏吉尔,斯柏吉尔按乔布斯要求的规格,制造调幅器。他说:“我的责任就是让美国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挑不到苹果公司的毛病。”

4.寻找一家最好的广告商与公共关系负责人来策划苹果II型的商标与媒界宣传。

乔布斯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即他能找到解决某一问题的最佳人选。英特尔公司的精美广告深深触动了乔布斯,他以惯有单刀直入的个性直接打电话向英特尔公司的市场经销部门,询问这些广告出自何人手笔,答案是吉斯·麦克纳广告代理公司。

有一个星期,乔布斯每天都打电话到公司找吉斯·麦克纳,死缠活赖地要他来苹果公司看看他的产品,乔布斯称这是使整个世界“燃烧”起来的电脑。最后,该公司负责接洽业务的弗兰克·柏吉同意后驾车前往时想:“老天!这小子还真是有点邪门。”当乔布斯从厨房中冒出来时,柏吉顿时愣在那里约有两分钟之久:乔布斯留着一嘴胡志明式的胡子,长发披肩,穿着破牛仔裤,脚穿一双休闲凉鞋。这时柏吉脑海里唯一的念头就是想溜之大吉,但后来有两件事深深吸引了柏吉,一是乔布斯是位精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小伙子,二是乔布斯讲的东西柏吉有一半听不懂。但他对新创立的公司很有研究,单从外表是无法看出一个公司是否具有创造发明的能力,更不能凭公司创办者的外表来断定他的公司的未来?不过弗兰克·柏吉仍然对苹果公司不放心。

当时乔布斯决心非要麦克纳公司来做他的广告代理人。

因此他每天打三四次电话给这位广告代理界的老前辈。最后他的死命坚持的作法终于深深打动了这位公关专家。麦克纳是位专业广告商,一直与报社维持着很好的关系。他具有非常杰出的“造势”本领,能把小公司显出比其原有规模大得多的印象。他同意接手苹果公司的业务。但沃兹尼克对这些广告宣传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只有产品质量才管用,才是成功的根源,其他都无关紧要。

在同意接受苹果公司的业务后,麦克纳决定首先要更改苹果公司的商标图案,他指派一位最佳的艺术指导罗布·简诺夫来处理这件事。简诺夫设计了一个彩色的苹果,带有彩虹般的线条,苹果边还被咬了一口,至今苹果公司仍沿用这一商标。他解释说:“乔布斯一直坚持要有高品质的公司形象,希望商标看起来高贵华丽,不要像飞机模型那样那么笨拙。而且简化苹果的线条,另外再画出一个被咬的缺口这样才能使苹果看起来不致于像个大番茄。”

另外,麦克纳专心地寻找能让全国人都注目并能一炮而红的机会。他认为打广告的最佳媒体是男性刊物,并且是大家从未曾想到过可登电脑产品广告的媒体。在无数次选择之后,他竞选中了《花花公子》。

5.解决资金问题。因在《花花公子》作广告的费用极高,而且公司营运也急需资金,同时各种设计工作已完结,因此当时苹果公司的状况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资金。

一开始乔布斯还是先想到他曾工作过的阿塔利公司,经艾·阿康的介绍,乔布斯去见公司总经理周·基南,一踏进办公室,他开口就说:“你应该买我们的产品”,随后便把他那双脏兮兮的光脚丫子放到周·基南的办公桌上。这使周·基南无法忍受,大怒不止。

又经艾·阿康的引介,乔布斯与沃兹尼克两人一起去西曼科特公司,因为该公司供沃兹尼克所设计的苹果II型电路板的两种最重要的零组件--处理器与高速只读晶片。乔布斯为讨一个好价钱和争取30天无息赊欠,与公司的业务经理争论不休,最后乔布斯肯定苹果II型电脑必定会畅销,并威胁以后无论如何再也不会和该公司作生意了,若不同意我们就去找别的公司。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没有生意头脑的沃兹尼克突然打断乔布斯,说:“只有这家公司在制造这项产品,而正合我们用。”这害得乔布斯当场傻眼,原想踩沃兹尼克的脚已经来不及,更有趣的是乔布斯顺势从椅子上溜到桌下,人不见了。当乔布斯爬回椅子上时,这位经理被逗得哈哈大笑不止。最后他拒绝杀价,但同意30天无息赊欠买零组件,金额达4万美元。事后这位经理打电话给艾·阿康感谢给他介绍来两位活宝。

后来乔布斯找到了创业投资家麦克·马克库拉。在马克库拉被苹果II型电脑完全吸引以后,最后投资91000美元到苹果公司,同时以个人名义担保,允许苹果公司取得25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而这位曾任职于英特尔公司的投资家得到的报偿是他与沃兹尼克、乔布斯各占相同股份,都是30%,剩下的10%给罗德·何尔特。新投资的生效日期是1977年4月16日。这一天也是两海岸电脑展示会的开幕日。

于是他们几人于1977年1月3日(即卡特总统的宣誓就职日)经过长时间的磋商后议定了合作的细节,一致同意签署一份把苹果公司更名为“苹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式文件。后来人们一般把1977年1月3日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建日。

乔布斯等人一致认为参加西海岸的电脑展示会对苹果公司发展十分重要。因为乔布斯是电脑俱乐部的电脑迷,并且是与展示会主办人鉴约的第一批人。所以苹果公司抢占了一个好位置:直接面对大门进口的好摊位。同时马尔库拉竟花费5000美元布置装饰这一摊位,使其具有戏剧化的震动效果。在4月16日上午10点开幕时,苹果电脑公司已把这一创世纪的电脑新产品安置妥当,此时乔布斯也穿上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套正式西装,在电脑旁作解说。苹果II型在展示会成为一枝独秀,最引人注目。

两天的展示会下来参观者竟达13000人。这表明个人电脑时代的序幕即将揭开。而真正揭开这一序幕的是苹果II型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首次大畅销。

到4月底,电脑展示会后的十多天内,苹果II型的订单就达300台。到77年底,已卖出苹果II型电脑4000多台。人们形象地把这只有16K内存、价格为1195美元的苹果II型像薄煎饼一样畅销。1978年约出售8000多台,到1979年一跳增长4倍,达到35,000台。在1979年的业绩达4.7百万美元。这一年,苹果已成为个人电脑的代名词。到1980年,则超过1亿美元。苹果II型电脑的月产量很快达到2.5万台。

1980年12月12日星期三,为筹集资金,苹果电脑公司的股票公开上市。在1小时内,公开承销的460万股被抢购一空。出价是每股22美元,但上市第一天就以29美元卖出。价格的上升使苹果电脑公司的市场价值达12亿美元。突然间,苹果电脑公司产生了4个亿万富翁和40个百万富翁。乔布斯当然排在第一,达2.564亿美元,马克库拉居第二位,达2.39亿美元。沃兹尼克所持有的股票价达1.293亿美元。就连与沃兹尼克离异的妻子也因其所持沃兹尼克的股票而身价狂涨到4240万美金。

两年后,苹果电脑公司进入《财富》杂志所列的500家大企业,开始了仅仅问世5年就进入500强的最快记录。

乔布斯成为白宫的座上宾,美国总统里根对乔布斯十分赏识,称他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当时就半导体产业而言,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1年左右的时间,美国标准广告术语是“创新与改进”,汽车的款式逐年更新,电脑也是如此。所以苹果电脑公司自1978年末开始了代号为“萨拉”(Sara)的新计划,它是以总工程师戴尔·桑德女儿的名字,新计划推出后的电脑称“苹果III型”。

4.借势独创,推出“麦金托什”电脑成英雄

自苹果II型获好评后,乔布斯自认为对工业设计具有了出神入化的功夫。为了降低成本,他弃用了两张线路板间的接头不会腐蚀的金属,而改用便宜的金属,结果到1980年秋,发现接头已被腐蚀。但因为乔布斯早已脱手这一计划,结果参与这个计划的工程师成了替罪羊。

为了能使苹果公司设计出一部全新的电脑适应个人电脑市场的迅速发展,乔布斯从惠普公司请来两位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经理钟·考曲与康·罗斯米勒,他为这次设计行动取名为丽莎计划(Lisa Project),以此来纪念他与柯琳的私生女。自这项计划于1979年开始以来,乔布斯自我膨胀也越来越严重。当时担任公司总裁的麦克·史考特及董事长马克库拉对乔布斯越看越不顺眼,于是两人密切合作,由董事会于1980年8月做出决定,新的丽莎计划交由钟·考特负责。苹果II型与III型的产品及生产线交予经理汤姆·惠特尼管理,而乔布斯被推选为董事长,负责公司股票上市问题,但是公司中没有一个部门是在乔布斯的掌握之下。乔布斯被赶出丽莎计划后,使他无所适从。

此时拉斯金小组正在开发一种“麦金托什计划”。因该计划与苹果公司的电脑发展方向不很吻合,因此不被重视。该计划想开发出一部小巧而廉价的大众化电脑。该电脑的成本价约370美元,大约为较大型且价格昂贵的“丽莎”电脑的1/4。正在“麦金托什计划”即将遭到史考特的否定时,乔布斯出现了,他决定插手“麦金托什计划”。乔布斯的加入使小组成员的士气大振。当史密斯按乔布斯的要求于1980年底研究开发出粗糙的原型机组时,乔布斯心中灵感顿起:麦金托什电脑就是80年代的苹果II型。而这时史考特也图个清静,把冷门的“麦金托什计划”交给乔布斯处理。

麦金托什电脑很容易操作,原因在于用户在操作时不必强记各种命令,只要移动手上的鼠标,让屏幕上的光标移动代表某命令的图符上面,再按一下鼠标器的键,电脑便完成一项操作,它集中了视窗、插图及功能表于一体。

有关图形显示界面的开发史可追溯到60年代初期,当年乔治·埃文斯与伊凡·萨瑟兰合作在大型电脑上进行应用图形方面的研究。萨瑟兰在撰写的文章中说,图形显示将对电脑的普及应用发挥重要的和积极的作用。

几年以后,斯坦福研究中心的道格拉斯·恩格巴特在萨瑟兰“绘图板”研究的基础上引伸出“视窗”(Windows)的概念。恩格巴特的“视窗”界面在屏幕上可同时显示几个模块的程序功能。

70年代初,施乐公司在加州的波罗阿图建立的帕罗阿图研究中心,云集了一批电脑精英。他们开发的“阿尔托”电脑(Alto Computer)可以让几个“视窗”同时出现在屏幕上,而且每个视窗的内部可独立操作。当1979年12月,苹果公司创办人乔布斯到PARC参观时,看到显示效果,十分兴奋,不禁问道:“这玩意儿太棒了!这是革命性的发明,你们为什么不大干一场呢?”

回到苹果后,乔布斯迅速纳入“丽莎”电脑的开发中,在他被赶出丽莎计划后,他又把PARC图象界面显示纳入“麦金托什”电脑的开发中。

1982年秋,麦金托什小组的阵容急剧扩张,几乎每天都有新面孔出现。麦金托什电脑处于不断开发与改进之中。乔布斯打算在全国电脑会议开幕那天--1983年5月16日宣布麦金托什机的研制成功,让世人震惊一番,但到1983年2月份仍有无数的疑难有待解决,譬如,就磁盘驱动器系统而言,阿卑斯公司答应6个月内提供麦金托什所需的磁盘驱动系统。这势必使麦金托什电脑的推出再往后延至1983年8月15日。这无疑对麦金托什小组来说是一次严重打击,原定于1983年1月15日前将该电脑的硬、软盘完成的计划完全落空。不仅如此,因麦金托什机上市的各种准备计划仍需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上市时间不得不推到1984年初。

麦金托什机的花费非常大,到1983年夏季为止,苹果公司为发展麦金托什电脑已花费7800万美元,公司制作成本是一台500美元。其中,83%为原料成本,16%为间接管理费,人工成本占1%,而且在以后的100天内广告预算将达到1000万美金。而整个年度的广告预算更高,将达到2000万美金。其中包括《新闻周刊》与《商业周刊》为麦金托什机发表的颇具影响力的文章。这些都是在吉斯·麦克纳的协助下完成的。到1983年11月份为1984年全美橄榄球赛所制作的广告已大功告成,并经麦金托什小组评审后通过。麦金托什上市的所有计划都按部就班进行,而且来自报业的反应远比预期要好。到1983年年底,在乔布斯的整体指挥与调度下,完成了一项电脑界有史以来最惊人的新电脑上市计划。唯一没有做的就是大众的反应。

在1984年年初,第10届全美橄榄球联赛的第3场比赛中(来自洛杉矶的突击队以38比9的分数击败华盛顿的红人队),苹果公司那部名为《1984》的麦金托什机广告片播出了。据尼尔森公司调查,当年的全美联赛的收视率已达46.4%,即全美国有50%的男子与36%的女子观看了比赛。

广告的风格独出新裁:

广告一开始是走调的音乐合奏曲,画面上出现数千双沉重的脚步声并配以令人不安的节奏。在经淡化处理的灰色世界里,成排剃光头的人出现了,一个接一个拖着疲惫的脚步在走着,人数之多难以数清。其中出现一张大脸(暗指大哥,即IBM)面无表情地在说些没有意义的长篇大论。每几妙钟就插播一位年轻貌美、身穿红短裤与麦金托什T恤的金发女郎,她是整个广告中唯一色彩鲜明的部分,只见她在迷宫式建筑物中乱闯,外面是灰惨的世界。她双手持着一双铁槌在奔跑,身后一群戴头盔的“思想”警察在追赶。最后她跑到一个大厅中,一大群面无表情的人坐在成排的木凳上,瞪视他们领袖的脸。当她接近前方墙上的屏幕时,突然停下脚步,挥舞着大铁槌,朝大型显示器的中间掷去,只见一阵强烈的风吹向大厅的群众。最后屏幕出现一行字,旁白念出:1月25日苹果电脑公司将推出麦金托什电脑,你将了解为什么它不同于《1984》这本小说。

于是全美国人的谈话主题集中在这一广告上,各种不同反应纷至沓来。突然间几百万美国人注意到一件名为麦金托什的产品,而它有意无意间表达出他们想在电脑业做老大的企图。这就是乔布斯想要的状况。

1984年1月24日苹果电脑股东年会的当天,苹果电脑公司隆重推出麦金托什机,这揭幕的一天是乔布斯最得意最神气的一天。前天晚上为了所需的软件,他不敢睡觉,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3点钟,合眼没多长时间,一大早起来打上他最好的蝴蝶结,穿上双排扣的正式燕尾服。在麦金托什电脑展厅,前面几排坐满了麦金托什小组的成员,大家都穿上有麦金托什标识的T恤衫,沉浸于兴高采烈的气氛中。大家就座后,由扩音机传出曾风靡全美国的电影《火战车》的主题曲,主题曲由音乐大师汪吉利斯演奏,该片展示了一个反败为胜的故事。这次揭幕活动目的是要告诉大家世界需要电脑,电脑能使大家的生活过得更好,个人电脑是好的产品,而麦金托什是好中之好(best of best)。麦金托什就好比是一个信仰,而乔布斯就是传道师。

在麦金托什电脑推出后,立即造成轰动效应。乔布斯从电脑业界人物,一跃成为对美国文化有重大功绩的英雄。从车库起家到麦金托什的传奇故事使他一炮走红,家喻户晓。当时电脑业已形成一种传统,即若不跟着IBM的脚步走,就必定陷入失败的命运。因此苹果II型与麦金托什电脑无疑是对这种传统的迎头痛击。因此,在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美国国度,乔布斯不仅作一位亿万富翁是成功的,而且还表现出美国人崇拜的另一项人格特质--独创精神。人们对乔布斯的崇敬感油然而生。

5.雄心再起--乔布斯的第二次创业

1985年6月28日,苹果公司宣布第一次赤字:1.72百万美元,并且销售数字比去年同季滑落11%。几天之后公司召开一次不公开的会议,斯卡利在会上说:“乔布斯以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无论目前或未来都是如此。”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报章上披露。乔布斯回忆当时自己的感觉:“你可能有过被人在肚子上狠狠揍过一拳的经验,它把腹部的空气全部打跑了,让你喘不过气来,无法呼吸,要休息一阵才能恢复正常,这就是我的感觉。”几天之后,他决定卖出他所握的公司股票中的10%,即85万股,这是美国每季所能卖的最高数量,净得约1100万美元。当时他仍持600万股,约9000万美元。但苹果公司董事会后来讨论的结果同意乔布斯发展准苹果工作站型的电脑,乔布斯还可继续留在董事会,但只是把董事长的位子交出来。

1985年9月12日星期五,乔布斯终于决定立刻切断与苹果公司的脐带,做个干净的了断。

乔布斯在离开苹果公司后,很快以自己的700万美元组建了内克斯特(NeXT)股票公司,后来又追加投资500万美元。乔布斯总是讲究外在的风格。在设计NeXT商标时,他聘请大师级的设计师保罗·蓝德负责。蓝德最出名的设计是为IBM的商标设计,正是他才使这家巨霸型公司放弃使用其全名,而自60年代中期开始仅有其名字的大写字母IBM来做商标。这位设计师用孩童积木变体式观念为乔布斯创造出其新公司的名称:且一小写“e”字衬托出其他3个大写字N、X、与T--NeXT。其商标的设计与创作花费了10万美元。其实仅提到这位大名鼎鼎的设计名家就足够了。

在建立NeXT公司后,他变得更聪明一点,一位前苹果公司的工程师说:“史蒂夫有一次告诉我,他从苹果公司吸取的一个教训是持有你公司51%的股份,这样你就不可能被一脚踢开。”他持有NeXT公司63%的股份,并送给与他一起离开苹果公司的追随者每人2%的股份。为了筹集其他股份,他说服罗斯·佩罗投资2000万美元,并加入董事会。

为了组建队伍,乔布斯开始施展他的传奇魅力。一个前雇员曾回忆接到一个招聘电话,乔布斯在电话里说:“喂,我听说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师!”一旦招募成功,他就使他们竭尽全力地干。

欧洲汽车、移动电话等等也是NeXT公司固有的特色的一部分。1985年底,乔布斯率领人马走访一些名牌大学,并在走访中组成了以学者为主的顾问委员会。该顾问委员会为NeXT的发展出谋划策。

采用可擦写光盘驱动器,再次显示出史蒂夫·乔布斯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才能。他在1986年前往日本佳能公司讨论激光打印机的设计时,偶然发现这种驱动器。虽然许多分析家认为这仍是一种不成熟的产品,至少在1990年之前不可能正式推出。但乔布斯深信光盘驱动器是代表未来的设备,NeXT电脑没有它就不是“带头羊”。

在NeXT电脑的首次展示会上,为了显示电脑的内存和速度,乔布斯检索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诗;为显示电脑的音质,他让电脑与真正的小提琴手进行二重奏。3000名记者、企业主管、分析家和教育家对乔布斯与他的新电脑发出长时间的欢呼。

6.王者归来,让苹果声威如日中天

1996年12月17日,全球各大计算机报刊几乎都在头版刊出了“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重回苹果”的消息。此时的乔布斯,正因其公司成功制作第一部电脑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而名声大振,个人身价已暴涨逾10亿美元;而相形之下,苹果公司却已濒临绝境。

乔布斯于苹果危难之中重新归来,苹果公司上下皆十分欢欣鼓舞。就连前CEO阿梅利奥也在迎接乔布斯的欢迎词中说:“我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我们最伟大的天才归来,我们相信,他会让世人相信苹果电脑是信息业中永远的创新者。”乔布斯重归故里,心中牵系“大事业”的梦想。他向苹果电脑的追随者们说:“我始终对苹果一往情深,能再次为苹果的未来设计蓝图,我感到莫大荣幸。”这个曾经的英雄终于在众望所归下重新归来了!

受命于危难之际,乔布斯果敢地发挥了首席执行官的权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首先改组了董事会,然后又做出一件令人们瞠目结舌的大事--抛弃旧怨,与苹果公司的宿敌微软公司握手言欢,缔结了举世瞩目的“世纪之盟”,达成战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权协议。乔布斯因此再度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接着,他开始推出了新的电脑。1998年,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凝结着员工的汗水,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呈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一个全新的电脑,代表着一种未来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装,一扫电脑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单调,似太空时代的产物,加上发光的鼠标,以及1299美元的价格标签,令人赏心悦目……不愧是苹果设计,标新立异,非同凡响。为了宣传,乔布斯把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变成了iMac的广告文案Think There For iMac!由此成了广告业的经典案例。

新产品重新点燃了苹果机拥戴者们的希望。三年来他们一直在等待的东西出现了,iMac成了当年最热门的话题。1998年12月,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

接着,1999年乔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面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蓝黄相间,像漂亮玩具一样的笔记本电脑iBook在市场上迅即受到用户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时尚风格、最新无线网络功能与苹果电脑在便携电脑领域的全部优势,是专为家庭和学校用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1999年10月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一名,还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荣获“年度最佳设计奖”。

在乔布斯的改革之下,“苹果”终于扭转败局。乔布斯刚上任时,苹果公司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一年后却奇迹般地赢利3.09亿美元。1999年1月,当乔布斯宣布第四财政季度赢利1.52亿美元,超出华尔街的预测38%时,苹果公司的股价立即攀升,最后以每股46.5美元收盘,舆论哗然。苹果电脑在PC市场的占有率已由原来的5%增加到10%。

1997年,乔布斯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认同了此观点。甚至连当初将乔布斯挤出苹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赞叹:“苹果的逆转不是骗局,乔布斯干得绝对出色。苹果又开始回到原来的轨道。”

乔布斯成为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还将继续进行下去。他总是给人以不断地惊喜,无论是开始还是后来,他天才的电脑天赋;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绝妙的创意脑筋;伟大的目标;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筑就了苹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苹果公司的雇员对他的崇敬简直就是一种宗教般的狂热。雇员甚至对外面的人说:我为乔布斯工作!就连比尔·盖茨都说,我不过是乔布斯第二。

7.进军个人音乐市场的多样化策略

2001年,在整个PC产业都努力向戴尔电脑学习网络直销,从而实现成本削减时,乔布斯选择了逆行。他开始在全美国开设眩目的零售店,并将它一路推广到日本和中国。

很大程度上,乔布斯所谓的零售店不应被称为商店,虽然这里也销售产品,但更多时候它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最直接的产品体验--电脑可以直接被顾客摆弄,而销售员们被“挡”在柜台之后,只负责回答问题。为将此功能最大化,乔布斯特意聘请了流行时装品牌Gap的经理进行选址工作。至今苹果已经开办了101家零售店,仅2003年一年,苹果在其专卖店的投入就有7700万美元。

乔布斯此举何意?这并非因为他急于改变苹果的销售,而是他强烈意识到,未来的IT产业将不以科技先进与否为最直接的评判,新的标准是它能否改进用户体验。

但更为实际的问题是:由于产品价格昂贵,在戴尔猛烈的价格战攻势下,苹果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一路从9.4%下降到2%以下,而苹果电脑原本拥有优势的校园市场的份额,也从1998年的21.5%萎缩到10%左右。2000年,网络泡沫破碎后导致了IT业大萧条,苹果的销售业绩随之一落千丈,2001年初,苹果在乔布斯1998年实现扭亏后再次出现净亏损。

乔布斯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抢占增量市场而不是在存量市场与戴尔肉搏。

一度,迫于资本市场的压力,他也曾考虑是否进入PDA市场,但很快这一想法就被打消:“90%的人使用掌上设备是为了从外部获得信息,而不是用它存储自己的信息--手机也能做这个”。这就是说,制造PDA应该是在未来的手机市场,但乔布斯认为这并非苹果所擅长的。看看奔迈(Palm)的衰落与智能手机的崛起,就知道这是个明智之举。

这时,命运再次对乔布斯施予援手:网络音乐的崛起让鲍伯·迪伦与甲壳虫的歌迷欣喜异常,乔布斯顺理成章地进入数字娱乐业。

20世纪90年代年代末期,高科技泡沫破碎之前,苹果也试探性地进入数字娱乐产业,并把方向定为将其麦金塔电脑变为“信息生活”的中心,希望根据此组建一个应用软件部门,推出iMovie等信息视频产品。

但当乔布斯认为会有很多人愿意使用电脑剪辑家庭录相时,免费音乐共享软件Napster却已成为了全世界网民的焦点。“我觉得自己像个傻瓜,”乔布斯回忆说。好在他很快确定,应该在音乐领域有所作为。2001年,苹果推出了音乐软件iTunes,当时苹果推出的口号是:“扒歌、混制、烧盘”(Rip、Mix、Burn.)。由于苹果没有自己的音乐部门,所以这一切都建立在盗版的前提下,甚至为此得罪了不少业界巨头。在iTunes推出后,乔布斯问自己:虽然在电脑上存储及播放音乐很好,但如果能用一个类似于随身听的便携式存储器播放音乐,岂非更好?但在当时,这还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市场:2001年,全美仅售出72.4万台数码音乐播放器,似乎并不值得进入。但直觉告诉乔布斯,需求是存在的,只是以往的产品普遍太差,不是只能存几首歌的低效玩具,就是难于操作的砖头般大的怪物。

2001年初,乔布斯让工程师着手捕捉这一潮流,这不仅需要更改iTunes,还需要为硬件设计一个小型操作系统,并开发出像iTunes一样适于消费者存储、检索音乐的操作界面。不仅如此,这款全心的播放器还必须能与电脑高速互动,拥有便于使用的界面和华丽的外观。

工程师托尼·法戴尔(Tony Fadell)被任命为硬件小组的组长,他的任务是在圣诞节前,生产一款轰动性产品,并被授权可以调用包括乔布斯在内的任何苹果员工。苹果公司全球营销副总裁菲尔·希勒率先提出应该用转盘操作,由此加快菜单操作。而设计天才艾韦则负责外观设计:“从一开始我们就想要一个看起来无比自然、无比合理又无比简单的产品,让你根本不觉得它是设计出来的”。于是有了后来的风格极简、纯白的iPod,在充斥着各种颜色的数字家电市场它完全与众不同:“它是无色的,但是一种大胆到令人震惊的无色。”

仅用了9个月时间,iPod即告完成。这是一段令所有参与者难忘的炼狱之旅。iTunes和iPod的首席软件设计师杰夫·罗宾回忆说:“我还记得与乔布斯还有其他人每天从晚上9点工作到夜里1点,只为第一台iPod的用户界面进行讨论。每天都为界面如何更简便一些进行测试并出错。当有一天我们看着彼此,说:‘哦,我们为什么还想把它做成别的样子呢’,我们知道我们到了终点。”

2001年10月iPod发布时,399元的价格让评论界难以看好其前景,甚至有批评人士开玩笑说iPod四个字母代表“idiot sprice our devices”(白痴给我们的产品定的价)。

2002年,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开始爆发,一年内售出160万台相关产品,较前一年超过100%的高增长。不过iPod的销量却始终平平,推出第一年,它只售出了10万台。

再一次,乔布斯展现了自己魔术师般的才能,他用两个手术改变了iPod的命运。小手术是,一改以往苹果产品与windows不兼容的特性,让PC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iPod。大手术是,将iTunes从一个单机版音乐软件变为一个网络音乐销售平台。

在iTunes之前,已经有了两个正版音乐销售网站:Universal与SONY建立的合资公司Pressplay,以及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贝塔斯曼、EMI和靠realplay发家的RealNetworks联手打造的MusicNet。但这两家在线音乐商店开办一年多后的用户总数仅为22万。

其失利原因,并非是消费者不愿意在网络上购买正版音乐,而是因为音乐公司害怕CD销售的利润受损,他们在网络上并不销售歌曲的永久使用权,而是“出租”:你向网站交月租费,然后只能在固定的电脑上下载音乐,当你停止付费,音乐则自动“蒸发”。这样或许的确保护了CD的销售,但有多少人会为那些不能复制不能移动并随时可能消失的音乐付上每个月10美元呢?

“从来没人去问他的用户:你愿意为你已经买下来的歌曲每月付钱吗?”乔布斯说:人们想拥有音乐,而不是靠租。“瞧着几大唱片公司和技术公司互相恐吓要将对方送上法庭是件痛苦的事,所以我们想与其干坐在这里看双方互相扔石头,还是来做点实际的吧。”

2003年4月28日,新一代iTunes发布。推出之初,iTunes已经从世界五大唱片公司拿到了100万首歌曲的合同。虽然每次以99美分销售一首歌,它就要向唱片公司上缴65美分,但它毕竟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联合了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在线音乐商店。

据苹果的一位副总回忆,公司最初的目标是在前六个月内卖出100万首歌,但达到这一预期只用了6天。而在2005年1月发布的财务报告中苹果称,已经售出2.5亿首正版歌曲。

与PC的兼容以及iTunes的拉动,让iPod先抑后扬:它在随后两年内销量超过1000万台,“21世纪的随身听”之名终于确立起来。虽然距离随身听的全球2亿销售量距离尚远,但它做到了随身听所不曾做到的:超越电子产品的范畴,iPod是一种符号、一个宠物以及身份表征。

影星威尔·史密斯四处向外界宣讲他是如何醉心于这个“世纪级玩具”,而以风尚著称的女星格温尼斯·帕特洛不仅对时尚杂志倾诉自己的iPod情结,更将自己的儿子起名叫“苹果”。甚至不乏有人给自己的iPod起一个名字以示亲密。

“软件是一种用户体验。就像iPod和iTunes证明的,它不仅是电脑,同样也是消费电子的驱动力。”乔布斯认为,归根结底,iPod的成功仍是过去几年间公司在创新能力上突破所致,而这也为苹果指出一条方向:消费电子产品越来越像一个“装有某种软件的盒子”,而传统消费电子厂商们在软件领域并无优势。

当然,仅有方向是不够的,就像当初没有贸然进入PDA领域一样,在外界普遍认为苹果的下一步将是进军便携视频播放器时,乔布斯相当冷静。

“人们会把自己最喜欢的歌听上1000遍,但没有人会把自己最喜欢的电影看上1000遍。”作为Pixar的拥有者,乔布斯认为电影和音乐的游戏规则完全不同:“普通消费者对音质要求不高,但对画质要求很高,而从网络上下载DVD画质的电影所用时间远多于下载音乐的时间。”

8.激发全球观众对动画的热情

在美国加州西部,有一个叫Emery ville的小城。由于近港,所以有很多仓库型的建筑,其中一幢特别引人注目:又大又高的建筑物外围一大片草地、树木,占地颇广,建筑物周围种满了各种颜色的超大型的玫瑰花,旁边围着的木桩,还不忘洒上鸟粪;停车场里常常停满了酷得不行的车,进出那里的人年纪都很轻,穿得也都很休闲,踩着直排轮滑鞋或是滑板车穿梭来去;建筑物中庭是一个很开阔的大厅,有一个超大的梦幻厨房,还有好几套各种不同风格的地毯加沙发,供人随时享受美食,或者是窝在那里聊天;室外有沙滩排球场、草地足球场、游泳池,某个星期二下午两点的时候,你甚至可以看到有人在运动场上慢跑……

这个像极了卡通游乐场的地方就是频频创造好莱坞票房神话的皮克萨总部--“她是高科技公司,但她还是艺术家;她也得为股价和生存而战,但她还是诗人……”如此矛盾的气质就这样不可思议地在皮克萨达到了统一。可是如果告诉你,皮克萨便是由硅谷PC教主史蒂夫·乔布斯一手创立,它的反主流气质就不那么令你意外。

乔布斯在被无情的驱逐出下苹果公司后,于1986年收购了乔治·卢卡斯的电脑影像事业部创立皮克萨。1995年第一部全CG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使其一举成名,这个被外界戏谑为“消遣”的另类公司直接促成了乔布斯的东山再起。皮克萨的成功不仅使乔布斯重掌苹果大权,上演一部精彩的复出记,更令他成为在IT业和好莱坞两大领域都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个新来者在好莱坞呼风唤雨,不由令人想起1984年苹果推出“麦金塔”电脑挺身对抗“老大哥”IBM的光辉往事。但这次在电影领域,乔布斯不再去打碎而是拥抱了“大哥”--动画巨头迪斯尼。不过,虽然与迪斯尼的关系是合作而非对抗,但皮克萨以其纯CG制作的方式彻底颠覆了迪斯尼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繁琐手绘工序,将动画艺术推向了全新的境界,迪斯尼只得沦为皮克萨的市场推销员。

2003年,48岁的乔布斯入选《商业周刊》2003年度最佳职业经理人,一个重要的成就是皮克萨制作了《海底总动员》--一部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标志着他跨越IT业成功进入了对新入行者具有很大挑战的领域--电影业。对此乔布斯说:“你不应该为了当老板而开公司,你必须真心喜欢某样东西。苹果就是这样,皮克萨也是如此,你必须热爱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为它冒险。”

皮克萨得以傲视好莱坞,其核心并不在于它遥遥领先的CG物理仿真技术,而是皮克萨人所坚持的“好的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的共识。

纵观自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到《虫虫特工队》、《怪物公司》、《海底总动员》等影片,皮克萨的进化有目共睹:它逐渐超越了以往CG动画“以技术挂帅”的原始阶段,进入到以内容题材的升华和剧情的内在意义为核心的动画制作模式。这种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加上出神入化的电脑CG技术,再结合传统的人性理念的制作方式,才是皮克萨足以称雄好莱坞成为CG王者的关键。

和他们的“大头目”乔布斯一样,皮克萨的主创人员都绝对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怪物,他们热爱动画,充满童心,想象力旺盛,其中皮克萨两大核心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皮特·道克特(Pete Docter)便是代表。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斯坦顿是《海底总动员》的编剧和导演,他将这个胆小鬼鱼爸爸万里寻子的海底冒险故事讲得感人至深、引人入胜。明丽鲜亮的色彩、充满人情味又妙趣横生的对白令这一对胖胖的小丑鱼风靡全球。此外,斯坦顿还担任过《虫虫危机》的导演、《怪物公司》的制片,甚至在《玩具总动员2》中参加过配音工作,可以说是皮克萨的创作灵魂。在他领导下拍出的作品,总是会让人在感官享受之外,收获一点心灵的触动。

道克特则是2001年轰动全球的票房黑马《怪物公司》的导演。8岁起就迷上卡通的道克特1990年加入皮克萨,也是《玩具总动员》的创作人之一。在协助拍摄《玩具总动员》时,道克特就一直在构思如何把自己小时候对“衣柜里怪兽的恐惧感”拍成老少咸宜的动画片。这个完全用想象力架构出来的怪物世界一下子就俘获了观众的心,用评论家的话说:“比起只是把我们周围真实的世界复制下来的《玩具总动员》,《怪物公司》的想象力更为天马行空!”

相比之下,老大哥迪斯尼的原创能力远远落后于时代:迪斯尼传统2D动画基本上都是以经典童话故事为蓝本,或沿袭先前的知名卡通,稍做修改后而成,《美女与野兽》、《阿拉丁》都是代表。然而梦工厂却以后起之秀之姿相继推出大气磅礴的《埃及王子》及横扫票房的《怪物史莱克》,令数十年没有突破性进步的老牌动画巨头黯然失色。

与乔布斯的皮克萨的联手挽救了迪斯尼。皮克萨从不用任何一部旧故事作为剧本,1995年推出的《玩具总动员》上映后,令观众大喊不可思议,出人意表的想象力结合前人从未触碰的题材,彻底激发了全球观众对动画的热情,使乔布斯和迪斯尼取得了双赢。 drDPM1eG9kWNlRbT2IEJmMm401eMt5NAMNrsUq5bzeIzBcPBeCyn2UfJ1iFsh8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