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爱出者爱返,惠人便是惠己(1)

人活着,就要活得真,活得善,活得美。佛家讲“善有善报”,以慈悲怜悯的心待人,必定会收获他人的善和爱。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生活,善待生命,以真善美的品质做人,其乐无穷。因为,你的善,你的爱,不仅与人方便,也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为人生带来成功的契机。

1能化解仇恨的不是仇恨,而是慈悲

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恨永远化解不了仇恨,只有慈悲,像春天的暖阳,融化冰川般坚硬的仇恨,让和美的小溪流淌于人间。

宣传佛经的教义上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早以前,在一个很荒远、很偏僻的村落里,住着一位小有名气的雕刻师父,因为这师父的雕刻技巧不错,所以附近一个村庄的寺庙就邀请他去雕刻一尊“菩萨像”。

只是,雕刻师父若想到达那座村庄,必须越过山与森林,偏偏这座山中常常会传出一些“闹鬼”的故事,想越过山的人,若夜晚仍滞留在山中,就会被一个极为恐怖的女鬼杀死。一时之间,人心惶恐,附近的人都不敢夜间经过山区。因此,许多亲人、朋友就力劝雕刻师父,等隔日天亮时再启程,免得遇到不测。

然而师父深怕太晚动身会耽误了和寺庙约定的时辰,便婉拒了大家的好意,在傍晚时分,背起行囊出发了。

他走啊走,天色逐渐暗淡,月亮、星星也都出来了。这时师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女子坐在路旁,草鞋被磨破了,似乎十分疲倦、狼狈。师父便善意地询问这女子,看她是否需要帮忙。当师父得知该女子也是要翻越山头到邻村去,就自告奋勇地背她一程。

在月色皎洁的山路上,师父背着她,走得汗流浃背后,便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此时,女子问师父:“难道你不怕传说中的女鬼吗?为什么不自己快点赶路,还要为了我而耽搁时辰?”

“我确实是很想赶路呀!”师父回答,“可是如果我把你一个人留在山中,万一你碰到危险怎么办呢?我背你走,虽然累,但至少有个照应,可以互相帮忙啊!”

在明亮的月色中,师父看到身旁有块大木头,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凿刀工具,看着这女子,一斧一刀地开始雕刻一尊人像。

“师父,你在雕什么啊?”

“我在雕刻菩萨像啊!”师父心情愉悦地说,“我觉得你的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萨,所以就按照你的容貌来雕刻一尊菩萨!”

坐在一旁的女子听到这话,当即哭得泪如雨下,因为她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那个“恐怖女鬼”。

多年前,当她只身带着女儿翻越山头时,遇上一群强盗,无力抵抗,除了被奸污外,女儿也惨遭杀害。悲痛的她,纵身跳下万丈悬崖,后来化为“厉鬼”,专在夜间取过路人性命。

可是,这个“满心仇恨”的女子,却万万也没想到,竟会有人说她“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萨”!刹那间,这女子突然化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里。

第二天,师父到达邻村后,大家都很惊讶他竟能在夜间穿越山头,活着走出来。从那天后,再也没有赶夜路的人遇见传说中的“女厉鬼”了。因为她心中的仇恨已经被融解,融解在师父的慈悲之中。

佛教中的禅师们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曾经有一位空也禅师就用悲悯打动过强盗。

空也禅师有一次出外弘法时,经过一条山路,突然蹿出很多强盗,拿着刀剑向他索取“买路钱”。空也禅师看了以后,不觉掉下眼泪,强盗一看空也禅师落泪,哈哈大笑说道:“这个出家人原来这么胆小。”

空也禅师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我流泪是怕你们,对于生死,其实我早已置之度外。我只是想到你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有力气而不为社会工作,为人服务,却每天在此打家劫舍。我想到你们所犯的罪过,固然为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所不容,将来还要堕入地狱去受三涂之苦,因此为你们着急而流下了眼泪!”

强盗们听了,先是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后来便都羞愧地逃走了。禅师胸襟的博大令人景仰与震撼,他用慈悲去对待强盗的无理,是难能可贵的,慈悲无疑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在它面前,所有的仇恨都会化解。

雕刻师父用他的慈悲化解了那位女鬼心中对世人的仇恨,空也禅师的慈悲让作恶多端的强盗们感到了羞愧,慈悲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消除仇恨最好的工具。修行者以慈悲为怀,我们平常人也要把慈悲放在心中,用同情和怜悯的心待人处世,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也就拥有了一切

佛是博爱的,佛门要度化一切人,要爱一切人。对众生抱有无私的爱心,把众生都看做自己的亲人,也就拥有了一切。

一天,听到寺院门口吵闹不休,玄素禅师前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屠夫想要进寺烧香拜佛,但是寺里的僧人嫌他满手血腥,不肯让他进殿,于是双方就在那里发生了争执。

玄素禅师看到这个景象,立刻阻止了众僧人。他问道:“为何在这里吵闹?”

旁边的僧人说道:“这个屠户每天杀猪宰牛,双手沾满了血腥与罪孽,怎么能让他玷污了佛门清净!”旁边的人也附和道:“每天晚上,他家里就会传来猪狗牛羊的哀叫声,听得人心烦,让人无法入睡,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到这里来呢?”

玄素禅师说道:“你们这样说就不对了,他身为屠夫,为了生计被迫屠宰生灵,一定于心不安,有很多罪需要忏悔。佛门为十方善人而开,也为度化十方恶人而开。”

屠户满面感激,来到禅师面前说:“方丈慈悲,我杀孽太重,于心不安,于是我想要请方丈和各位法师到我家里去,我准备在家里办斋供养各位,以安慰我不安的心。我们全家斋戒沐浴三日,恳请各位光临寒舍,助我完成这个心愿。”

众人听了他的话,纷纷满脸乌云,摇头不止。玄素禅师却用微笑化解了乌云,他说道:“在佛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只要与佛有缘,就可度他,佛门慈悲,不会舍弃任何人。”

佛家看来,众生平等,所以佛要度化一切人。众生平等的理念推广到世俗,就应该是,众生都是亲人。只有把所有人都当做亲人,你才能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关怀,去奉献。从而,也让你自身有爱的怀抱。

下面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守墓人的亲身经历。

一连好几年,这位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个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一束花。”

守墓人眨巴着眼睛,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你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去的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做声。她只是小坐了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一旦你体悟到众生平等的真谛,你就会明白如何去爱一切人,如何去帮助一切人。施与受其实是一个铜板的两面,它们是同一个宇宙活力的不同展现。到最后,你提供给这个世界的也正是你所回收的。当你帮助别人使其获得快乐之时,你会发觉自己也感到更加幸福和快乐。这个世界上,你把你的痛苦告诉很多人,那么你的痛苦减少了,你把你的快乐给很多人,那么你的快乐增加了,不要吝啬于你的施与,多做些慈悲事业吧,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3善言善语就是一种修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候你的一个善行,脱口而出的一句善言,都可能对别人产生你所意想不到的影响。善言善语就是一种修行。

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会说话吗?”或许你会觉得很可笑。而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不会说话的人。不会说话的人并不是指聋哑人,聋哑人还可以用手语来“说话”,而是指那些说出话来让人不爱听的人。

人与人接触、联系、交往,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人类交际工具。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调节人们的行为,激发人们热爱美的情绪。

所以佛说:一句善言即是行善布施,即是止一恶念,断一恶行。

有一位李女士每天下班都要坐公交车回家,几天前在一辆中巴车上的经历使她感触颇深。

那天晚上,李女士和丈夫从朋友家出来,上了一辆中巴车。年轻的女售票员说话热情、办事干脆,一看就是个机灵爽快的人。车到某站,上来一位年轻女子,投币后说要去另一个地方。司机一听,从口袋里拿出两元钱给了那个女子,告诉她说:“这趟车不去那个地方,你过两站再下吧,这站下去也没车了。”看到这种情景,李女士和先生都感到意外,这类事情其他中巴车上是很少发生的!李女士相信其他乘客和她的感受是相同的:这个司机不错!

这件事虽然极小,但对李女士的触动却很深。近些年来,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在中巴车上许多搭错车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司机或售票员要求先买票后下车。如果乘客提出异议,往往会遭到抢白:“一上车就必须买票,谁让你坐错车!”因此,不论是谁遇到那天的司机,即使坐错了车心里也暖乎乎的。任何人,不管他从事哪个行业,都需要一个好心情,而有的时候往往只要一句话,一句听起来比较温暖的话,就会让他人十分开心!

佛家强调四“善”待人,是谓:善言不离口,善事不离手,善念不离心,善眼不离面。这四善当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善言。可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善言善语就是一种修行。

佛法有八正道的说法,其中“正语”是修道法门之一。所谓“正语”即是通过自己好的语言,来使得自己和他人达到善的目的。释迦牟尼佛祖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度尽无数众生,为迷途众生点一盏无尽明灯,照亮婆娑世界的黑暗。所以,要说就要说好话,说正语、讲善言,在说法布施的同时,又能够圆满周遭事物,广结善缘。

一位伟人说过,“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做是人类心灵的甘泉。心理学研究证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鼓励他积极上进的原动力。事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只要获得信心,心中有动力,干劲十足,就可以发挥出超乎寻常的能力。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也就是说,当“报酬”不存在时,就激不起努力的兴趣,也就不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这是人类固有的心理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你的一句鼓励和美言很可能让一个自卑的人从此找回自信;也可能让一个轻生的人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更可能让一个平常人做出不平凡的创举,这就是善言的力量。生活中的善言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急刹车,全车的人都猛地晃动起来。一个打扮入时的女青年,狠狠瞪着那个撞到她身上的中年男子说了一句话:“瞧这德性!”中年男子站稳身子,扶正了眼镜,回答她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全车的人都哄笑起来。那个被撞的时髦女子,也跟着大伙儿笑个不停。当时,我挺佩服这位男士,一句幽默话就化干戈为玉帛了。可见,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交流工具。良言一句三冬暖,用恰到好处的语言,就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寓言大师伊索说过,世界上最坏的东西是舌头,因为所有的诽谤、流言、口角是舌头挑起的;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舌头,因为所有的道理、赞美、祝愿都是靠舌头传播的。正如俗话所说,一句话,说好了可以叫人笑,说不好可以叫人跳,就看你怎么去说了。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在付出不必要的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期待着别人的赞许。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首先慷慨地奉献给别人,那么,你会收获到更多的东西。善言善语,表达的是你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隔阂和摩擦。因此,“善言不离口”不仅会为你带来好人缘,还会为你带来幸福的人生。做人,还是“多种花,少栽刺”的好。

4爱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真正的爱在于奉献,只有为他人奉献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只知索取的人生貌似得到很多,实际却是空虚和无味的。

有一天,一个人对河塘中的淤泥说:“荷的美丽,在于它清丽的外形,芬芳的气息,亭亭的风姿,卓然的气质,以致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吟诗作赋,赞颂它美丽的外表,高洁的内在韵味;画家们也创作了大量以荷为题材的作品,描摹它超凡脱俗的气质,荷受到世人普遍的尊崇和喜爱。而你呢?你什么都没有。”

淤泥说:“不是这样的,荷拥有的固然很多,而我作为淤泥,既没有荷的清丽外形,也没有荷之内在风韵,然世人爱荷,无非其形象气质,此类皆是荷的外在表现,世人所有的,不过是荷外在的形象,而我却拥有它的整个生命!”

那个人诧异地问淤泥:“怎么这么说呢?”

淤泥说:“我拥有荷的全部生长经历。荷萌芽新生的时候,我分享其讶然惊喜;当它尖角微露,正值青涩岁月之时,我能体会到它的苦闷躁动;待它打起骨朵儿,含羞待放之时,我又分担它隐藏的心事;当它香飘四野,风华绝代之时,我又默默分享别人给它的赞誉和惊叹;待其繁华落尽,饱满圆熟之时,我们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直至它枯残萎亡,我仍为它担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世人所享有的,充其量不过是其大开大放时的风貌,而我却拥有它的全部。”

当你真心喜爱某个人或者某件物,不是仅仅去欣赏它最美丽的时候,还要一起分享,一起承担,一起去经历对方生命中的全部过程。

一个小沙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得到了一粒种子,给他种子的禅师说这是善之花,有缘人等到花开那日便可以悟道成佛。

小沙弥虔诚地种下种子,果然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它很快就生根发芽,抽出两片长长的叶子,并且长势喜人。然而过了花开的季节,它仍旧只是一片翠绿,并不见任何开花的迹象。小沙弥心中并不恼,反而愈见诚笃:太过容易怎能悟出真道!

一年又一年,小沙弥渐渐长高长大,善之花的枝叶却仍然没有开出任何花朵,只是一味地青碧嫩绿,甚至也不随四季更替。

然而,周围的生活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风沙越来越大,绿色植物越来越少,庙里的香火也渐渐地冷落下来。寺院里的人也都走光了,只留下小沙弥一个人还守在这里。他每天都需要到五十里外的地方去化缘,挑水。

后来,水井越来越深了,连四周的鸟儿也不能轻易喝到水了。因此每当沙弥挑着水往回走时,常常有一群乌鸦盘旋在他头上乞水喝。沙弥便常常弃了担子,走远几步,静静地待乌鸦们饮过了再赶路。时间一久,乌鸦们便不再畏惧,干脆直接落在桶沿上喝水,任由沙弥挑着走。乌鸦们饮过水后,沙弥还会把沿途仅有的几棵小草逐一浇灌。

这一年,善之花终于长出一朵娇嫩的蓓蕾,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唯一的蓓蕾亦日渐饱满。沙弥每天都充满希望地忙碌着,夜晚在梦里都会梦见花开,看见五彩的花瓣,嗅到沁人心脾的馨香。早晨醒来,沙弥常觉鼻翼之间犹有余香。

风沙越来越大,绿色也更加稀少了,路上仅剩的几棵小草也在一夜之间被风沙深深埋葬。寺院不能待下去了,但是善之花还在,沙弥给善之花搭了棚子,夜里就睡在棚子里,只等着花开就离去。

一天夜里,因为风暴使男孩迷路了走进了沙弥的棚子。男孩怀里抱着一只瘦弱的羊羔,已经气若游丝,奄奄一息了。沙弥虽然心存慈悲,却无计可施。

男孩一眼就看见被周围暗黄的沙土衬托得越发嫩绿的善之花,他的眼睛里亮了一下,嗫嚅着对沙弥说:“师父,这只羊羔,生下来就没吃过青草……”

沙弥为难了,看看善之花,花苞已经开始慢慢绽放了,五彩之气氤氲缭绕;再看看那只羊羔,它眼睛里的生命之火一点点黯淡下去,生命的气息愈来愈弱。沙弥在心里大声地对羊羔说:再等等,再坚持一下,花马上就要开了,花开了我就可以救你了……

那个男孩“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沙弥颓然地长叹一声:“无缘。”他闭上双眼,缓缓伸出手握住了那两片柔嫩的叶子,打算把它揪下来喂给羊羔。几乎没费什么力气,整株花好像自己钻出了地面,沙弥觉得自己的心好像也被谁一把拎出了胸腔……

沙弥颤抖着双手把叶子递到了男孩面前,就在男孩的手刚刚接住花的那一刻,善之花突然绽放。沙弥梦中见过的五彩花瓣赫然展现在他眼前,梦中无数次嗅过的清香,立刻弥漫在这个简陋的草棚中。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是一种爱,一种博大的爱;佛是一种奉献,一种无私的奉献。修行的过程就是撒播博爱仁慈的过程,当你的心中充满着对世间万物的怜悯和慈爱,当你愿意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给予最需要它的生命时,你就具有了一颗真正的佛心。

奉献源于真心的爱,奉献是一种更伟大的爱,更高尚的爱。懂得奉献的人是可敬的,给别人一些温暖的阳光,也能照亮我们自己的心。给所有需要关怀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你就是天使。懂得奉献,便参悟到了爱的真谛。

5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孤单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友善和尊重,自己也就不会觉得孤单。

美国管理学家玫琳凯在谈到人事管理时,曾说起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整天的销售培训,很渴望和销售经理握握手,那位经理刚刚做了一篇激励士气的演讲。她在队伍里排了三个小时,最后好不容易等到她和那位经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经理根本没用正眼瞧她,只是从她肩膀望过去,看看队伍还有多长,甚至根本没有察觉到他正在与人握手。玫琳凯等了三个小时,就获得了这样一个接待!她觉得受到了侮辱和伤害。

她立志做一名经理,“如果有一天人们排队来和我握手,我将对每个来到我面前的人热情的接待——不管我自己多么疲劳!”

玫琳凯的宏愿成为了现实。她自己说道:“我很幸运,玫琳凯化妆品公司今天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我有很多次站在长长的队伍前,和上百位人士做长达数小时的握手,一旦我感到自己很疲劳了,我总是想起自己从前排队和那位销售经理握手的情形。这样,我便立即打起精神,直视握手者的眼睛,尽可能地说些比较亲切的话,也许只是几句简短的闲谈,如‘我喜欢你的发型’或是‘你的衣裳漂亮极了’!我尽可能给予对方全然的注意,而且绝不允许其他事情来打扰我。在握手的当时,我都将对方视为最重要的人。”

玫琳凯与人握手时给予人的充分注意,正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结果。她有过终生难忘的感觉,她亲身体会过被人漠视的受伤感,她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关照和注意,所以就将这样充分的关注完全表现在自己的职员身上。这一做法,帮助玫琳凯融洽了公司的上下关系,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使玫琳凯公司发展成为拥有20万员工的国际性大公司,她本人也成了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

1863年7月1日到3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次极为著名的战役——葛底斯堡战役打响了,到了7月4日晚上,南方军事统帅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撤退。当时乌云密布,随即暴雨倾盆而至。李将军带着败军逃到波托马克河边。只见前方是高涨的河水,后方是乘胜追击的政府军,李将军进退无路,陷入绝境。林肯知道这是天赐的大好良机,只要打败李将军的军队,战争很快就可以结束了。于是他满怀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给米德将军,要他立即出击李将军,不用通知“紧急军事会议”。林肯不但用电报下令,并且另派专差传信,要米德马上行动。

米德没有马上行动。他完全违背了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紧急军事会议”。他迟疑不决,故意拖延时间,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攻打李将军。最后,水退了,李将军和军队越过波托马克河,顺利南逃。

林肯勃然大怒,又极端失望,他立刻给米德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内心的极端不满。

在写完这封信之后,林肯望着窗外,心里想,“慢着,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安静的白宫里发号施令容易,如果我在葛底斯堡,像米德一样每天看见许多人在流血,听到许多伤员哀号,也许就不会急着要攻打敌人了;如果我也像米德一样畏缩,大概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我觉得一时痛快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用处。米德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我,这样一来只有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损及他的前途或逼他离开军队”。林肯把这封信放了下来另做了处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用别人期待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朋友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vrCIVeNWyIxhEpdb0FbOoibiLTEkZqAX66pyQPNzdpsKeQ7Mmr61eCSZfZAyS9i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