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20几岁,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20几岁的定位,决定你一生的前途。在20几岁时,你一定要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定位越准,成功就会越早。在20几岁时,最有空闲做出调整,趁年轻,及时地了解自己,及时地调整自己,相信你也会在20几岁获得成功。

1.在20几岁时,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鞋子夹不夹脚只有脚指头最清楚,别人的判断是没有用的。这一点,20几岁的年轻人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要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了。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行,20几岁的年轻人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能给自己准确定位的年轻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成为你自己,就是要知道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劣势是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否则,你将在众人的参考意见中无所适从,在舆论的“压力”下走投无路,就会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惆怅。目标的迷失与满腔的热情无处挥洒,这种境况是最愁煞人的。事实上,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问题不是要说服自己是不是聪明,只要不是先天的弱智,人的智商大抵是相近的,而是要确切地明了自己在哪方面聪明,并且实现自己某方面的聪明潜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事,最喜欢的事。每天都有许多事可做,但有一条原则不能变,那就是无论你做的是什么,一定要是你最擅长的事。

一位工程师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的建筑工作,可他一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总是想转行,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已经做了二十几年,如果突然换一份其他工作,需要从头再来会感到很不适应,尽管他不喜欢,却无法抛开累积二十多年的建筑专业知识。

他想改变,但又抛不开过去的包袱,自然无法突破,这是个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继续做下去也不会有兴趣,就应该果断地做出决定: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是令人兴奋的,也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最终取得卓越成就。

所以你在20几岁的时候,必须开始了解自己,找到生活和工作中适合自己的位置,才不会产生那位工程师的那些迷惘。

对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发现自己擅长做什么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他宁可相信别人,也不愿相信自己,其实那些事业有成的人从不看轻自己,他总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

社会上的大多数20几岁的人,总是羡慕那些事业有成之士,盲目地效仿别人去做某件事,从未了解自己是否擅长。他不能认清自己的专长,了解自己的能力,结果自然是徒劳。

每个人都有许多能力,但总是有一种能力是最擅长的。只有找准最擅长的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调动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成功。

反之,那些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事的20几岁的年轻人,总是在别别扭扭地做着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以致工作中没有足够的热情,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就大事了。

20几岁的你要想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要想让自己更有自信、做事更有成效,就必须做出更好的决定,采取更好的行动。

20几岁的年轻人,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今后才会有所成就。

人在20几岁时要充分地估测自己,给自己找准位置,充满信心,真诚地做自己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事,就有可能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

多少成功的人的经历说明:假如你不仅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而且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在充分发挥才能优势的基础上,在扬长避短的前提下选择你的起点、着力点和努力方向,你就能少走弯路。

在人生的20几岁时,你必须坚守自己的追求、个性和风格。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当然要听,但是你应当有主见,否则,你一定会被众多的建议所肢解。因为,无论你怎么做,总有人表示不敢苟同。而在现实中,你又无法让自己适应每一个人。20几岁的年轻人一定要坚守自己,因为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

在人生的20几岁时,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应该掌握可靠的认识方法。

1.真心地问一问自己的个性、志趣、能力、爱好、人生取向等究竟是什么,以便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自我镜像”。这种自我镜像将会直接影响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态度或行为活动方式。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很容易走极端,或自大,或自卑,难以中肯。客观的自我镜像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和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形成的。

2.做自己能够做到的,起跳前先看看高度和适应度。别人能做什么、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想做什么,现在能做什么。虽说人的潜能发展是无限的,但一定时期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一定时期的奋斗目标应当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制订宏伟的计划很容易,激情有时也很容易澎湃,但是成就自己却需要实实在在的可操作计划,需要恒久的热情。人的自取其辱或自折其志,大抵源于缺乏自知之明,缺乏正确地估测自己当时的能力。所以,在某时某地,我们能做什么,应该自己心里有谱。

3.不要撇开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特点,一味地去攀比或羡慕别人,你要成为你自己。别人能成为什么,那是别人的造化。很多时候,葡萄的确是酸的--因为我们吃不到,但我们可以转到别处去吃荔枝或苹果,因为这符合我们的个性和能力特点,何乐而不为呢?人应该是弹性的和变通的。

4.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年轻人在20几岁时所要认真对待的就是仔细地分析一下自己的优点,确定自己的长处。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样样都能干的通才,因此,与其费尽心机地去改变自己的短处,不如尽力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最难的是自知,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谁要是有这样的自知之明,他就绝对不会陷入困境。

一旦你在20几岁时选准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工作或事业,你将乐在其中,不知老之将至,成功便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们常说痛苦,事实上痛苦就是干自己不愿干而又不得不干的事。一个醉心于绘画的人,绝不会把每天绘画的工作看做是种痛苦的事。反之,一个对绘画毫无兴趣也无此特长的人,每次走向绘画工作台,无疑像是被绑赴刑场一样。

5.坚信自己有无穷的潜能等待被开发,设想有一个个“新的自我”将被开发出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大约只开发了5%,还有绝大部分未被开发。每个人都拥有潜能,这是上天赐予人的最大的恩惠。20几岁的年轻人应当相信:只要认真坚持去做,一定能比现在做得更好,更好便意味着多一分潜能的开发。

6.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我们都可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但是对生命的负责最终只有靠自己去把握。男人在20几岁时应该挥洒自己的天赋或特长,尊重自己,仔细地聆听来自心底的呼声,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背离自己的个性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一味地活在别人的“看法”中,容易导致“削足适履”的悲剧,也是对自我生命的最大蔑视。

20几岁的年轻人在走向成功人生的征途中,应当坚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鞋子夹不夹脚只有脚指头最清楚,别人的判断是没有用的。可见,20几岁的你要使自己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给自己定位,充分认识自我是必要的前提。

2.在20几岁时,一定要给自己做一个盘点

人在20几岁时,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为自己做一个“盘点”非常重要。这个盘点可以让你明白自己擅长什么,让你了解自己的优点以继承发扬,让你知道自己的缺点以克服改正。

20几岁的年轻朋友,要“给自己做一个盘点”。

这个世界纷繁复杂,外界环境日新月异,社会万象丰富多彩。你可以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明净的心灵去认识外面的世界,审视世间万事万物。然而,最难认清的不是那些看似复杂的事物,也不是身边的其他人,而恰恰是你自己。

20几岁的年轻朋友,你是否真正了解你自己?你是否曾审视过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能力?你是否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你是否知道自己适合做哪种类型的工作?

你只有通过参与各项活动,才能逐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人格特点、价值观等,进而欣赏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不足,做到扬长而避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不能充分地认识自己、为自己定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自己视为一个“他者”,即与外界的事物相类似的“其他人”,自己站在客观的角度用另外一种眼光全面地审视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性格、素质等,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为自己定好位。

20几岁的年轻人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为自己做一个“盘点”非常重要。这个盘点可以让你明白自己擅长什么,让你了解自己的优点以继承发扬,让你知道自己的缺点以克服改正。

由于20几岁的这个年龄阶段属于人的心智、性格等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时期,给自己做“盘点”的工作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重新进行,随时掌握自身的全面信息,以便于对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

可怎样才能为自己做“盘点”呢?以下是几条自我“盘点”的有效途径:

第一,可以从各项活动中来了解自己的能力。对于20几岁的年轻朋友来说,社会是展示自我的很不错的舞台。想知道自己有没有组织策划能力,可以找个机会组织一次活动试试看,比如组织一次春游、一次晚会,看看自己能不能有效地组织协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

第二,可以从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中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平时,你的身边有没有朋友呢?他们对你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朋友是不是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讲给你听呢?如果你有很多朋友,而且朋友与你相处感到很轻松、很愉快,这说明你有令别人快乐的优点,你也可以问问你的朋友们为什么喜欢和你在一起,也许他们会告诉你因为你诚实、因为你正直、因为你幽默、因为你认真,等等。总之,这些都是你的优点,也是你能有好人缘的资本所在。这时,你就要继续保持自己的优点,让它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朋友。如果你身边的人看到你就马上躲开,他们的任何事情都不与你分享,这时,你就要问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不要害羞,也不要顾及什么“面子”,你应该去问那些对你不太友好的人:“我错在哪里?”态度要诚恳,并且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也许会对你说你太小气、你不守信用、你傲慢、你虚荣,这些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我有这么多的毛病!”假如这些缺点真的存在,那你就要努力改正,学得大方一些、更守信用一点、谦虚一些、务实一点,并诚恳地请求这些给你提意见的人随时监督自己,争取早日改掉坏毛病,找回原来的好朋友。

第三,可以在自我反省中了解自己的内在自我。每隔一段时间,给自己留出一份空闲时间,独自一个人思考一下自己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事情,哪些事情产生了好的影响,哪些事情造成了不良后果,其间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了什么作用,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打算怎样改正,对后一阶段的学习、工作、生活有什么样的计划,等等。养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有助于更清楚地认清自己,也为今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第四,可通过有关的心理测验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点。科学的心理测验结果是一个人的潜意识的体现。心理测验大多为设计一个场景测试你的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分析你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进而分析你适合做哪一类型的工作。目前,广泛流行的还有根据血型、星座等对人的性格进行测试的题目,其科学性虽不很高,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

在此,还要提醒20几岁的年轻朋友的是,因为心理测验对人的心理暗示性很强,所以要慎做,要依照科学的方法来做,不可随意相信所谓“权威”的心理测验,以免对自己造成不良暗示。

在20几岁的时候给自己做“盘点”正是知己的过程,也是为进一步获取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必走的一步。

3.在20几岁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成功者做需要做的事,失败者只做喜欢做的事。20几岁年轻人的特长,应当成为适应环境的“催化剂”,而不应成为挑剔工作的“资本”,应该是特长服从需要,而不是需要迁就特长。20几岁的年轻人要把这个关系摆正,否则就会引起不良后果。

把自己看得十分出色,要求从自己所谓的“特长”出发,是20几岁的年轻人初涉岗位时很容易走入的误区。

素有“才子”之称的启凡,在大学时已有多篇文章发表。

毕业时,启凡和其他几位同学一同被分配到报社。他以为自己一定会被分在“要闻部”,至少当“记者”。可是,他却被分到总编办公室,使他大失所望。

他开始埋怨“安排不当”,开始抱怨领导不识“货”。实际上,领导这样安排,并非不了解他,而是想重用他,让他全面了解报纸的运作过程。不过,见启凡工作不安心,不负责任,又打消了培养他的念头。

初涉工作岗位的20几岁的年轻人,应当发挥特长,但这个特长只是自己认可的,未必符合工作所需。因为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和管理方法。个人特长,只有让别人了解,并作为整体构成的一部分时,才是真正需要发挥的特长。

小林是一位重点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受聘于某广告公司。去公司报到时,他对经理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要求专业对口,而且要求“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长”。可是,经理却让他先到策划部实习,以后再根据情况决定。小林觉得不开心,认为这样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到了策划部既不安心,又不虚心,每天无精打采地混日子,干了不到三个月就被炒了鱿鱼。小林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在工作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

对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先在“不对口”的岗位上积累一些经验,对将来是有好处的。只会干一种工作的人,思路狭窄,很难干出成绩,也很难受到重用。不要小看眼前的工作,好高骛远。不认真对待眼前工作,以为“大材小用”,也是容易犯的“毛病”。

世事都有相通之处,有人能从剑道悟出书法之道,有人能从禽鸟搏斗悟出剑术之道,可以说,对一个追求进步的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是跟自己无关的;从事任何一门专业,如果没有其他门类的知识作辅助,要想上升到一定境界,是不可能的。

对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新的,都需要熟悉。应该去掉狭隘的“对口”看法和求高不就低的不实际要求,要明白,要胜任一个职位,就需要了解比该职务更广泛得多的知识。

对创业的20几岁的年轻人而言,眼前的工作尽管比想象的要“差”,也应该干好它。无论是大材还是小材,事实最有发言权。

总想“远走高飞”,是许多初涉社会的20几岁的年轻人对职位不理想的直接反应。他们稍有不顺心就“跳槽”,结果跳来跳去还是不顺心。试想,什么单位都不是你点的一道菜,哪能完全合你的口味呢?

20几岁的你如果初到一个工作岗位,首先要安得下心,要耐得住寂寞。安心,既是初涉人世者胜任工作的需要,也是给人以好印象的开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顾条件地去“跳槽”,并非好事。刚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多少资历与经验,要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就需要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虽有新鲜感,但难成“正果”。

再说,“远走高飞”的目的地,也并非处处是好开垦的“处女地”,而且,社会上知名度较高的、众人看好的职位对于你可能并不合适。如果让你去当总经理,你真的能胜任吗?

20几岁年轻人要安下不安分的心,也并非难事:

首先,你要有从底层做起的思想准备。

其次,你要有安于工作的现实态度。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

最后,随时调整自己。即使碰到不顺利的事情,也要尽量让这颗摆动的心平静下来。

也许你的工资不够高,只有干出成绩来,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也许你的职位不够高,只有把本事用成绩展示出来,别人才能信任你。

4.在20几岁时,要做自己能胜任的工作

20几岁年轻人在给自己定位时,无论是低估自己还是高估自己,都不是重视自己的正确方法,都会给自己带来危害,正确的做法是肯定自己,重视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价值。

如果说在20几岁给自己做“盘点”是为了发现自己的强项,那么选择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就是发挥强项的过程。

20几岁年轻人的潜力再大,但能力毕竟有限。有些年轻人精力旺盛,认为没有自己做不到的事。其实,精力再充沛,个人的能力还是有一个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是人所不能及的,也就是你的短处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这就要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长处,既保证自己能够胜任,又不会“大材小用”。

人的性格和能力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是长期养成的,不能说哪一种类型就一定好,哪一种类型就一定坏。正是这些不同,所能从事的工作性质就不一样。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得明白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然后选定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目标。

而且每个人最好能从事与自己个性相切合的工作,这样就一定会全心全意做好这项工作。世界上最大的悲剧,也是最大的浪费。就是大多数人都在从事不适合自己个性的工作。过去的社会体制限制着个人,使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现在的社会,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却仍然只是选择或从事从金钱角度看来最为有利可图的事业或工作,根本没有去考虑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现在,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可以自由择业,人在20几岁时,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好,才不会在年老回首往事时感到遗憾。

选择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这是一份符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也就是说工作适合你。找到这样一份工作的前提是你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等各方面特点,并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和怎样去做,即有个明确的目标并有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案。

若按人与目标的关系分类,则可将20几岁的年轻人分为:

(1)确切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做什么,并且会去做的20几岁年轻人。

(2)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20几岁年轻人。他们害怕自己有目标,他们说:“我实际想要的东西,从来没得到过。所以我干脆也不去想了。”他们宁愿想别人也想的东西和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风险的东西。这些人实际上并不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还没等一个愿望出现在他们的意识中,就已被他们扼杀在摇篮里。“我能做到吗?我有资格做吗?别人将会怎么说呢?如果我不能胜任它,结果会怎样呢?”如果说这些人也想做些什么的话,那也只是做些别人想做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想做的。

(3)看起来非常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而实际上对此却一无所知的20几岁年轻人。他们与上面提到的两类人的区别只在于:他们非常重视给别人留下一种印象,那就是好像他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使得他们比较自信,看起来也比别人略高一筹。

(4)还有一类20几岁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就是什么都知道的人,至少他们对什么都了解得比较清楚。

20几岁年轻人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锻炼自己,让自己知道该做什么,该怎样做,这对你的成长很有好处。

第二,自己能做这份工作。也就是说你适合这份工作。这需要你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有个正确的认识,既不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

很多20几岁年轻人过低估计自己,而且又不尝试做些事情去发挥自己被忽略的能力,这绝非偶然。他们早就认识到,适应社会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中庸的,他们追求平稳,而且不想全部发挥出他们的实际能力。

1981年,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学校,教师对学生做了一项调查:50个学生中只有一个具有天赋。按照他们对“天赋”的理解,他们承认孩子们具有潜在的超常能力。但拥有这些超常的能力又能怎样呢?教师必须承认:他们压制了它们,在教学上一味地搞平均主义,一味地折中,直至大多数具有天赋的学生也渐渐适应了中庸。学生们深信:只有我得了高分才会得到承认,而当我致力于我的兴趣爱好并继续发展时,我就得不到承认。所以,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如果说,这是教育体制的一个弊端,那么学生本身是否一点责任都没有呢?恐怕并不是这样的。人会在安逸的生活中开始变得懒惰,在自由的氛围中思想却像上了一把大锁,不能有独立的思维能力。

第三,这份工作自己能够做好。这是一个自身能力与目标和现实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过程,也是“胜任工作”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做”与“做好”是不同的,“做好”是“做”的延伸和结果,中间要加入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对客观事物的把握。

“做”一件事不难,但“做好”一件事并不容易。这需要20几岁的你既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又了解工作对能力的要求程度,随后适时地调整自己,以便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5.在20几岁时,要适应自己的新角色

在20几岁时,选择正确的位置,选择正确的态度,对于你的前途有着很大的影响。20几岁的年轻人要努力适应自己的新角色,是你生存的第一步。

每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而且不止一个角色。比如你在家里是儿子或女儿,也是孙子或孙女;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学生,是同学的朋友;在社团是队员;在马路上是行人;在商店里是顾客;步入工作岗位以后,你又要担任员工、同事的角色。这许多角色对20几岁年轻人的行为和思想都有不同的细节要求,但相通的一点是:无论你目前扮演的是哪一个角色,都要努力把它做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在家里,父母希望你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这份希望便是他人对你行为的期许或目标设定。你要努力达到这个标准,父母才会开心。那么我们平时在家里就要听父母的话,对长辈有礼貌,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适当减轻父母的负担,懂得孝敬长辈。这样,才能称得上一个“称职”的好儿子或好女儿。

在社会上,我们要做到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守时诚信、尊老爱幼,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参加工作以后,要认真努力、勤勤恳恳,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及下属之间的关系,并且将本职工作做细、做精、做透。不能只做上司吩咐的事,同时还要将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出色地完成,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别人的认同。

下面这个小故事将教会20几岁的年轻人如何定位自己。

20几岁的张利和李伟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张利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李伟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终于有一天李伟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

他忽然有了个主意。“李伟,”总经理说,“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李伟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李伟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多少?”李伟再次跑到集市上。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儿吧,你可以看看张利是怎么做的。”

说完,总经理叫来张利对他说:“张利,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张利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李伟,说:“请他进来。”

张利之所以做得比李伟成功,在于他深刻地理解了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他知道到集市上只看卖什么并没有意义,而是要弄清价钱、品质及相关情况,因为这些都是他的职责所在。

这虽是个职场故事,但希望对20几岁的年轻朋友同样能够有所启示,因为这里面蕴涵的道理是相通的,而且你们总有一天也要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要靠自己生存。

6.在20几岁时,你必须要有上进心

20几岁,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一个人一生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往往就在于在20几岁时付出了怎样的行动。20几岁,是充满活力、精力最强的时期,所以你只有努力,积极进取,追求上进,而绝不该虚度大好光阴。如你荒废了这几年,那么很有可能荒废一生。

工作上被人看不起与自己的工作态度有太大的关系,如果你能力一般但拼劲十足,人们也还是会尊敬你。

每天早晨,我们要下定决心:要力求在职务上做得更好些,较昨天当有所进步,而晚上离开办公室、离开工厂或其他工作场所时,一切都应安排得比昨天还好。

有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在从事一项工作时,得过且过,甘愿做一个掉在队伍后面的“末等公民”,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强项去争做“一等公民”,因此无法成大事。

如果你已经踏入社会,并有些工作经验,就会发现,不管是在哪个单位都有一种现象:有些人总是受人敬重,有些人就是被人看不起。那些被人看不起的人也许有少数人日后会出人意料地有所发展,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怎么样,怎么也被人看不起。

当你走上社会之后,工作就是你一生的重头戏,你要靠工作来养家糊口,要在工作中发挥才能,实现自我。因此,当你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一定要记住:别在工作上被人看不起!被人看不起虽然不一定会影响你的一生,但绝对不是件什么好事,对你也不会有积极的一面。

对于20几岁年轻人来讲,由于缺少对人生和成功的认识,往往很容易陷入误区。

混日子型的20几岁年轻人--这种年轻人不把工作当一回事,不但表现不积极,连犯错也不在乎,他心里总是想“反正混一口饭吃”,总是采取一种应变的态度:“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种年轻人让人看不惯,可是他每天准时上下班,对人又客气得要命,让你抓不到他的小辫子。这种年轻人自己好像过得很舒服,其实人家早在心底把他看轻。

看轻工作型的20几岁年轻人--这种年轻人常说“这工作有什么了不起”或是“这职位有什么了不起”,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他看轻自己的工作和职位;既然不喜欢,可他又不走,这样他的行为就刺激了其他兢兢业业工作的同事,于是他们也就看不起他了。

迟到早退型的20几岁年轻人--每个人都免不了迟到早退,可是不能经常如此,虽然老板有时不知道,但同事们却会在乎,因为他们觉得不公平,可是他们又不习惯,也不愿和你一样迟到早退,同时也没立场说你,在拿你没办法的情况下,就看轻你了。也许你有特殊的个人原因,可是别人是不管这些的,除非你有很好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让其他人不得不服你!

浑水摸鱼型的20几岁年轻人--这种年轻人机灵狡猾,看起来工作很认真,其实都是在做样子,他永远不必承担责任,但永远有好处可得。虽然能言善道,人缘不错,但实际上别人早在心里看不起他!

其他还有很多种类型,如争功诿过型、孤芳自赏型、独善其身型,但这几种都比不上前几种更易被人看轻。如果你属于其中的一种,那你就是不敬业。你不敬业,则无形之中刺激、羞辱了那些敬业的同事,他们会看轻你以示报复;让人认定你是个不求上进的无赖、混混,如果你的这种表现也被主管和老板知道,那你就别想在工作上有所表现了!因为他不敢好好用你!

也许你会说,被人看轻就被看轻吧,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被人看轻的主要不利不在于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你因不敬业而被人看轻,这些评语会到处传播,对你相当不利,事态若太严重,你甚至连新的工作都会找不到,因为同行一定知道你不敬业,在一个单位,谁敢用一个不敬业之人呢?如果你不敬业,就算人们不去四处散播,那对你也没有好处,因为你无法从工作中汲取更多的经验,而一旦养成了一种不敬业的习惯,你一辈子就别想出头了!

工作上被人看不起与自己的工作态度有太大的关系,如果你能力一般但拼劲十足,人们也还是会尊敬你。但他们不会尊敬一个能力很强,但工作态度不佳的人。如果你能力平平又不敬业,那别人肯定会看不起你,甚至会有卷铺盖走人的可能!

有的人认为,要想改变自己在工作中被人看不起很困难,其实并非如此。每天早晨,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要力求在职务上做得更好些,较昨天当有所进步,而晚上离开办公室、离开工厂或离开其他工作场所时,一切都应安排得比昨天还好。这样做的人,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其业务必定有惊人的成就。

大多数人的弊病是,他们认为要改进自己在工作中被人瞧不起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程。他们不知道改进的唯一秘诀,乃是随时随地求改进,在小事上求改进,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其实,也只有随时随地地求改进,才能收到最后的成效。

如果把这句话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定会有所功效:“今天我应该在哪里改进我的工作?”

如果你能在20几岁事业起步的黄金时期就把这句话作为格言,那么你会随时随地求进步,你的工作能力就会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程度,你最终会取得极大的成就。 G1E3t0sAGEu2AVnDFla7CMlCobhuHcqjchPA4zGCwB1c+yOFjCkUeo9S1r7tKe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