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促销术
林可行

1 成功促销

1.彻底了解你的行业

浅耕等于歉收

这是在1957~1958年,出任美国律师公会主席来恩先生的切身经验。他对青年人的劝告是:“浅耕等于歉收!”

这句简短的话,却饱含了来恩先生的奋斗经过。他是由一个农家小孩变成出色的名律师的,帮助他由农村跨到城市,再跨到名律师的宝座的,就是这么短短的六个字:“浅耕等于歉收!”

来恩刚满七岁的时候,他父亲便划定一小块田地由他去种玉蜀黍了。帮助他去耕地的是黑人农夫劳勃·汤姆生——他是梅克伦勃地方的一个最受尊敬的黑人,也是一个最好的农夫。

他站在一旁看来恩工作,自己却不动手,但他看得很细心。不仅弯下腰躯,用手指探测来恩用犁耙翻过的地方,也细细地蹲下身体去看看来恩如何使用犁耙。等来恩犁完这块田之后。他就对来恩说:

“小朋友,这块地是不是已经耕好了?”

来恩傲然答道:“当然啦,这一回是我亲自动手,今年秋天,我们就可以吃到很多很多的玉蜀黍了。”

汤姆生不客气地说道:“你这么随便翻犁种下的玉蜀黍一定是长得很不好的。第一,很难结出肥壮的包谷;第二,就算是勉强长出来了,也是淡而无味的!”

来恩真有点不明白。他问汤姆生:“叔叔,你没有看过我的玉蜀黍种子,怎么会知道一定种不好的呢?”

汤姆生笑笑说:“有经验的农夫用不着看种子,只要看你耕地的泥土就能推测所种的植物是丰收还是歉收了!”

说着,他把来恩拉到自己的身边,指着松散的泥土说:“你看,这些都耙得太浅,你的犁耙只是在地面上滑过,并没有把泥土耙翻过来。你以为只是把犁耙在地面耙一下就算是把地耕好了吗?不是的,地里的泥土没有真正掀翻,就播种了,种子抽芽的时候,他们的嫩根不能钻进下面坚硬的土地里去,不久就会萎靡地死去,或者是发育不完全的。所以我看看你所耙的土地,就能预知你的玉蜀黍一定种得很不好的了!”

“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呢,叔叔?”来恩瞪大眼睛问道。

汤姆生说:“重新把土地犁过,越耙得深入越好!”

来恩马上站起来,拿起犁耙,默默地再把土地切切实实地犁一遍!

这一年,他的玉蜀黍长得的确很好。

由此,来恩得了一个极宝贵的经验:

“浅耕等于歉收!”

当他有机会进学校读书时,便应用了这个经验,什么事都不肯让它们在浮面滑过,一发现问题,不是向老师和同学发问,就是自己跑到图书馆去翻书,直到这问题真正获得解决为止!他在大学一二年级和法学院里,都用了这个方法,经常考取第一名。使得那些教授们都异口同声称赞他是个了不起的天才。

来恩先生大学毕业以后,便在哥伦比亚州挂牌当律师了,像他这样年轻的律师,是很不容易站得住脚的。因为大的案件,事主要选择有名气有经验的律师来处理,小的案件,事主只要把电话一拨,对熟悉的律师说一声,便可把事情办得妥妥贴贴了。几时才会找一个新开业的年轻律师哩!

来恩先生并不灰心,因为他体会到“浅耕等于歉收”的道理。他决定等候机会去深耕。不久机会来了,这是一桩别的律师不能接受的小案件。

原来有一个青年军官,花了250买了一部旧汽车,可是开了还不到40哩路,那汽车便坏了,任凭怎么修理也无法使它行走。经手的推销员拒绝负任何责任。于是那家汽车公司便向法庭起诉,要求他偿付还未付清的420车价,因为那辆汽车的价值是670美元!

那青年军官自然不甘受损,便聘请律师替他出庭辩护。但那些律师根据过去的判例,知道这个官司一定是那青年军官败诉,所以都婉谢了,不肯接受办理这件案子。那青年军官便去找这位新开业的来恩先生了。

来恩先生听完这件案子之后,便接受下来,决定明天替他出庭辩护。那军官付了手续费,欣然离开了。

来恩先生马上跑到市立图书馆,在那些厚厚的判例里翻查,把所有类似这件案子的判例都抄下来,共有270多条,然后细心研究,引用了24条。第二天,他出庭辩护。控方律师是个有经验的人,他说,他办过1000多件这样的案子,用不着审问,就可以根据以往的判例来判决,要那军官付清车价。

来恩先生指出他引证错误。把自己研究过的那条判例,一一清楚说出,使得那位名律师面红耳热,最后只好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这一件案子的成功,替来恩先生带来极大的荣誉和财富。两年之后。他便成了哥伦比亚的第一流大律师了。

他说:“我希望每一位青年朋友要好好记住‘浅耕等于歉收’,这句话。因为在我的观察里,任何职业里的成功人物,都有着一个特征,那就是彻底的准备。换句话说,那就是认认真真地深耕。”

七个问题考一考你

下面这些问题,是我大胆地向各位朋友提出,请求你们试答一下,看看你们到底懂得了多少?

为什么我要冒昧地这样做呢?

这有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有很多朋友虽然正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但却不了解自己工作的性质,可是他们还以为自己懂得很多;第二,因为有很多在事业上受到挫折的朋友,他们始终无法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把失败诿之于命运,说成是自己的命运不济,所以才会失败。

其实统统都不是。最主要的,是他们根本没有详细地研究过自己的工作!

譬如你是一个食物店的店员,我想向你请教下列几个问题,看看你是否真正懂得?

现在有两种罐头雪梨,它们的价钱都差不多。它们的销路也差不多,我想请问一下:

1.它们的名称和罐头的包装,哪一种比较突出一些呢?比方这两种罐头摆在一起的时候,哪一种比较引人注目?

2.它们的原料是否相同?比方有些用的是美国鸭雪梨,有的用的是澳洲雪梨,这些雪梨是否都是一样呢?抑或有一种较好,有一种较差呢?

3.它们的制作过程是否一样?或有一种制作的成本较高,制作的手续较麻烦呢?为什么它的成本会较高,制作手续较麻烦呢?

4.它们两者孰优孰劣,为什么这一种比较劣一点的货色,也可以卖到同样的价钱?也会同样受到顾客的欢迎呢?

5.这些罐头雪梨是否有季节性呢?比方在炎热的夏天,它们会销售得较多,在严寒的冬天会销售得较少?

6.它们的推销手法有无不同?它们的销路是否相同呢?

7.它们的零售价格是否一样?或有一种的折扣比较低一点呢?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呢?到底这些小事情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请试想一下,这两种牌子相同,性质相同和价格相同的罐头雪梨,它们之所以会受人欢迎,一定大有原因的,以上的七个问题已是原因之一。假如你是个食物店的店员而不了解这些细微的差别,你一定会吃亏的。因为它们的零售价格可能并不一致,如果你不了解这些细节上的分别,你就无法一击即中地指出这两种罐头雪梨的区别,使某一个批发商把批发折扣减低,或者会不明销路而购进过多的货物,使得自己遭受双重损失。

“傻子”朗科士达先生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参考。

朗科士达在一家百货公司做售货员的时候,他特地设置了一本小册子,细细地把那些商品的牌子、价格、质料、款式、出品公司、批发情形、宣传方法和各种各样的细节统统写下来,并且在每一项商品之后,加上了自己的研究心得。这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人家看见他如此用功,真是一股傻劲,便把他叫做“傻子”。

对于这个“傻子”的称号,朗科士达是一笑了之的。

他有他自己的打算——为自己的出路和发展打算。因为这样的研究,对于他的出路和发展,却是一项有力的保证。

有一次,他劝告一个同事,叫他在平日应该多留心一下这种研究工作,但那个同事却白了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说:“请问你,朗科士达先生,你提点我的,这到底对我有甚至好处呀?”

“朋友,你要知道,这是一项看来似乎无甚意思的工作,做了它是白费气力,但是当你把这些商品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的时候,你才能算作这一个行业的内行人,你才能有能力去承担比售货员更繁重的工作,你才能在将来有机会自己去开设百货公司时有稳操胜券的把握,这怎么能说没有好处呢?”

那同事傲慢地说:“难道我现在的日子过得不好吗?上班的时候,只要有礼貌地对待顾客,有耐心地为他们检点货物,他们已经很满意了!到了下班以后,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社交活动,到夜总会去啦,到咖啡室去啦,或者去找找女朋友谈心啦,这是多么快乐的事,为什么要放弃快乐,而去追求这种极端枯燥无味的什么研究工作呢!这是傻子才会干的傻事!假如你朗科士达先生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发财致富的事,那么,你尽管自己去研究好了,我是不会干涉你的!”朗科士达被他抢白一顿,弄得无话可说,便默然不语,不再劝告他了。

但是,朗科士达认为这是百货业中不可疏忽的成功的出发点,他并不因为碰了一鼻子灰而灰心,而动摇了他的信念。不久,朗科士达又看中了另一个堪可进言的同事,向他诚恳地劝说一番,这个同事认为他自讨苦吃,一笑置之。可是过了不久,公司要在洛杉矶开设一家规模极大的分公司,要从这些职员中找一个能干的人去分公司当经理,便集中了所有的售货员来考验,看看他们对这百货行业的了解是否够上去做分公司的经理。结果,五百四十九个职员中,只有朗科士达先生够得上这个资格,于是,便委派他出任分公司的经理。

现在,朗科士达先生是洛杉矶18家百货公司的总经理了,但他对商品研究的兴趣,到今日还是这么兴趣盎然的。

你真正懂得生意之道?

做生意的人很多,但真正懂得如何做生意的人却很少。我们可以大胆地说,有不少生意人是盲目干的,赚了钱,是他的幸运,吃了亏,是命运不好。他们甚至懒得在生意上真真正正地动脑筋!

我们不妨做一个这样的试验。

请来五个做制片的朋友,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在目前,哪一类影片最有市场呢?”

这么一个问题,相信这五位做制片的朋友未必能够答复得十分圆满。他们可能会说:“在目前是武侠打斗片的天下了!”或者:“文艺影片倒有点生意,不过不大稳定!”

这样的答案是不切实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研究过影片的市场。没有研究过市场——如顾客的购买欲望,他们的心理趋势,这个行业的竞争情况,以及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会产生什么新的演变等等,他们就根本提不出真正的意见。换句话说,他们的制片事业全是在盲目或盲从进行的!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社会里,如果我们不好好地去了解市场上的各种动静,那么,我们一定会吃亏的。

请试想一下,一个制衣厂的厂主,只知道如何地去赶制衣服,却不去研究市场需要。在整个地区的女人喜欢穿狭裤子的时候,他却去大量生产意大利式的宽腿裤子。这样,他一定会“存货如山”,推销不出去!原因是,他没有摸谁顾客的心理。

请再设想一下,一家制衣厂的老板,他完全不考虑季节的转变,在大热天时去赶制夏天的衣服,在寒风飘忽时去赶做冬季的大衣,这本来是“迎合季节”的。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当这些衣服制造好了的时候,天气已经有了变化,那些制品不成为“换季货”便只有放在“廉价部”了。

请再试想一下,一个制片商只知道近来武侠影片很有市场,于是去大拍武侠片,这的确是“赶上时代”,但他没有估计,当他们的影片从摄制到公映,这段时间最少也要两三个月。在这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观众的口味可能改变了,因为他们看武侠片实在看得腻了,想换一换口味。而那个敢于“赶上时代”的制片商的武侠影片却在这时候推出公映,而且一部接一部大量推销,结果呢?一定是收入不甚理想,或者弄得一败涂地了。原因是,他不了解市场的供求关系,盲目去干。

有不少生意人就是这样吃了亏。但他们却没有及时警觉,转而去研究市场,反而抱怨自己的命运,这是多么愚蠢的事呵!

其实,市场的风险并不只是这些。

比方有因台风、下雪、地震、火山爆发的自然现象造成的“自然风险”。这种风险是不容易观察的,即使能够预测得到,也未必能够加以防范的。

比方有因战事、兵灾所造成的“战乱风险”。这种风险并不是一些小商人所能左右的事。

比方有因经济的不景气所造成的“经济风险”。这种风险足以使整个市场陷入萧条零落的境地,所有的行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防备第一种风险,我们可以在事前先向保险公司购备各项保险,以防万一!

其次,我们要作重点研究,是那些“人为风险”。这些风险是人为的,不是出于对市场缺乏应有的知识,就出于对购买者的心理趋势缺乏了解,盲目地投资,盲目地经营,使那些生产出来的商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或者追不上同行的竞争者,而遭到惨重的失败。因而,我们便把它叫做“人为风险”了。

现在,我们不妨看看,假如我们要出品一种女服,第一便要摸清妇女的心理。比方她们的喜爱是随时转变的,昨天,她们喜欢红色镶边的低胸长袍,今天,她们可能会喜欢红色镶花的轻纱旗袍了,明天,她们可能会喜欢穿狭脚裤和过头笠的一字肩白恤衫,后天,她们的口味又变了。她们的喜爱是天天在变化着的。要做女性的生意首先要了解她们这种易于转变的特性。比方她们有走在别人前面的癖好,因此她们喜欢找一种别人没有穿过的服式来穿着,做女服生意的人,便要多留意特地为她们设计一种新的款式,来迎合她们的心理。

好了,如果我们不去好好地研究妇女们的心理,而贸然地去做女服的生意,保证一定会碰到不少钉子,招致无形的损失。

同时,我们除了研究妇女的心理外,还要留心外国服装设计专家最近的服装设计,使得能迅速介绍给自己的顾客。如果我们忽略这一点,我们的同行便会远远地跑在我们的前头,把我们的顾客拉走了。

再同时,我们还得研究同行们用什么手段去争取顾客,使顾客们一想到做衣服的时候,便一同想到了他!

当我们的心理对这一切有了深刻的了解时,才能控制一切,才能放开大步走在前头,不致被人家追上。

我们时时会在某些宴会上听到这样的话:

“黛丝,你这套衣服在哪儿缝制的,哟,这款式多好呵!”

也同样会听到这样的话:

“你瞧,安妮这袭衣服太古老了,你知道她在哪儿缝制的吗?”

我们可以马上联想到,这些谈话从好的方面说,对我们起着招徕的作用。从坏的方面说,则会严重地打击了我们的生意。这一点,就很有力地说明顾客的话,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

在纽约一条大街上的一家叫“美的女服公司”,它就以一种新的手法在经营着。在它的窗橱里,经常变换新的服装。别家服装公司的模特儿是面瞧街上让人细细观赏的。但这儿的窗橱里,却装着一个全身大镜,斜斜向着大街,那模特儿斜斜地背了面向着那全身大镜,使人可以从镜子里观看她整个身体。换句话说,使人可以从镜子和她的侧面看到了整套最新款的服装。

这个窗橱的设计,就曾经击倒了不少同业,使他们心服口服!

在店里,它把各种衣料很巧妙地摆在一个大厅里,走进这大厅,有如走进一个衣料的花园。顾客们可以自由选择心爱的衣料。

在另一个客厅里,设有很大的一个书架子,上面摆着许多最新款式的服装杂志。它们来自美国各地和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以及其他地方,任由顾客选择。

最令其他服装公司头痛的,是它们很了解市场的需要,能够及时推出最新的时装。

它们每个星期都设有一个服装讲座,欢迎女士免费参加,由许多有名的服装设计家前来演讲。在演讲完毕之后,就由几个模特儿出来表演本周时装。

每一次讲座之后,他们都做了一笔很大的生意。在上流社会里,那些太太小姐都众口赞誉,义务为它们宣传。请你们想想:在未设专门讲座之前,谁料到会有此收获。

有一家女服公司也学着它们的样,因为走在人家后面,而办得不大完善,所以就远为逊色了。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能够最先迎合顾客的口味是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的。

费城的市场学专家斯勿斯说:

“我们是一群商业竞争者,我们不仅要跟同业打仗,而且要同顾客打仗。假如我们不了解他们,盲目去干,我们会给被他们轻而易举地打败。假如我们要打胜仗,就一定要去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否则,绝对没有打胜的把握。”

法国的女服设计家温沙女士说:

“市场的需要就如女人的口味那样容易转变,它们好像黄梅时节的天气,忽晴忽雨,乍寒乍暖。我们要跟女人的口味赛跑、跑、跑、跑,我们一定要跑在她们的前头,一手把她们抓住,使她们服服帖帖地坐下来,听我们说话,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把她们抓住的话,就干脆宣布失败好了!”

2.在谈话之中铺下成功之路

我们要来谈论一下有关谈话的艺术。

这个问题可能会使你们感到惊奇,为什么谈话也是一种艺术呢?我们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跟别人谈话吗?这到底有什么艺术可言呢?

答复是:有。谈话的本身就是艺术。

我想请问你们,亲爱的朋友,你们知道怎样去运用声音、语调和姿态呢?谈话的艺术就是将这三者结合起来,使别人在跟你们谈过一次话之后,会留下个深刻的印象,历久不忘!

现在,我们先谈谈怎样去运用字眼。我们的话是由每一个字眼联合起来构成的,字眼用得好,说话便得体,使人听来舒服;用得不好,便会把话说得一团糟,惹人反感。所以,我们得讨论一下,怎样去使用字眼这一问题。

如何使用字眼

我们应该怎样去使用字眼呢?

第一,用极少的字眼构成最深刻的说话。

说话要越简洁,越精炼越好。有些人不懂得这一条法则,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拼命说着许多许多的话,还无法把意思表达出来,使得听他说话的人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抓不到他话中的重点。这样的说话是失败的,我们要用极少的字眼去说出一句含义极深的话,这才叫做懂得说话。

第二,在说话中,字眼不可以重复出现,否则会使人听来生厌。

相信我们都讨厌跟那些口吃的人说话了。他们要说“我们到百货公司一趟好吗?”这句话,因为字眼重复了,便会变成:“我,我们……到,百,百,百货公司,一,一,一趟,好,好,好吗?”这么一来,叫人听来多么费力,所以,我们应该避免这种炫人的毛病。

第三,要避免说口头禅的习惯,特别要避免那些粗俗的口头禅。

相信你们常常听到有的人爱说:“老子知道”,有的人爱说:“岂有此理”,也许有的人爱说:“此人无用”。这些都是口头禅,有了口头禅,我们的话便有了折扣,有了口头禅,我们便会很容易引人笑话,有了口头禅,我们便会在背地里给朋友笑话!

有一个爱说“我不屑听你的”这句口头禅的人,他参加了一个高尚的聚会。在那里认识了一个高贵的小姐,大家起初还客客气气地谈了一会。后来,他慢慢地原形毕现,又搬出他的口头禅。当他那句“我不屑听你的”一出口,那位小姐便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拂袖而去。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不愉快的后果呢?

因为女性比男性有更大的自尊。一句在男性听来无关紧要的话,在一个高贵的女士听来便可能十分难受。例如:你有一位男朋友来邀请你出外喝下午茶,你因为那天心情不好,回说了一句:

“不去了!”

这句随口说出的话,在男士们听来是没有什么反应的,顶多讪讪地走了便算完事。

但在一位高贵的女士听来,这便会比用火炙她的肉那样使她难受。她可能会嘟着嘴巴,一掉屁股,一声不响地走了。也可能会因此而恨你一辈子!

相信你们曾读过《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罢,或者你们曾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罢,那个女主角之所以把男主角恨了一辈子,就因为那个男主角无意中在别人面前说过一句闲话,说是不屑看她!这种“无心之过”,却使他被人恨了一辈子!

还有一点可怕的事情,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在不同的社会阶层里,同样一句话,可能会起着不同的效果。例如“你不要说了”,这是句很普通的话,任何人都会随口说出来的。假如你的朋友夜里来访,而你却感到十分疲倦,想上床睡觉,他却还在喋喋不休,你就会随口说出。

“你不要说了!”

这一句话,你的朋友听来,可能不会感觉怎样,但要是换上你的上司,或者一个新交的朋友,他们便会感到极大侮辱了!

再例如,“鬼,你骗人!”这句话从一个女孩子的嘴里说出来,你可能觉得很动听,觉得她在跟你说笑。但要是换在另一个场合或另一个人的嘴里,你听起来便不舒服了。

比方,在办公室,你刚才在说着一件公事,你很认真说着,希望你的女秘书懂得你的意思,替你把这番话传达下去。可是,她突然似笑非笑地飘来这么一句。

“鬼,你骗人!”

相信你会当场跳起来,把她痛骂一顿的。

将己比人,将人比己。朋友,请你们想想,我们是否要讨论一下谈话的艺术呢?

同时,我想请你们注意一下谈话的声调。声调的高低、快慢、温和、粗暴,都会在听你们说话的人的心里留下一个极深刻的印象的。如果你的声调使别人听起来便有了反感,这样,你们便得马上改正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良的习惯延续下去,把你们拖进了臭泥沼里!

最后,我想把我的意见总结一下:

第一,用极少的字眼构成最深刻的说话。

第二,字眼不可过分重复,使人听来生厌。

第三,要避免口头禅。

第四,说话要看对象和场合,不可胡来。

聊天能帮你也能害你

我们现在要谈到一场有意义的谈话。

我们要知道,跟朋友谈心是一件乐事,但我们有没有想到,这样的谈心可以变成有意义的谈话呢!

有很多人经常在跟朋友谈心,但他们却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可以高高兴兴地谈到自己看过的一部电影,或者由这部电影而谈到那些影星们的私生活;他们可以兴高采烈地谈到自己爱听的唱片,或者由这些唱片而谈到那些歌星;他们可以谈到国际大事,大发议论,表示自己的高明的见解。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把这场谈话变得更轻松和更有意义。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这场谈话之后,会给朋友带来一些什么影响。

我不是反对你们跟朋友聊天,我只是想告诉你,在聊天之中你们可以为自己的成功致富铺下一条很好的路子,使你们可以获得更多有力的支持者——相信这一点,经我这么一提,聪明的读者便会马上领悟到它的意思了。

假定有一个好朋友来探望你,在你的家里做客,悠闲地在喝着咖啡,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大家都感到非常快乐。假如在这时,你能够把话题轻轻一转,引导你的朋友谈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你不是像聘请了一位讲师一样,来给你上一堂私人课吗?

假定你的朋友是个生意人,他做的是饮食业生意,他当然知道很多有关饮食业的事情。但你却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本来彼此的职业是风马牛不相干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到,社会上的一切职业,就像围棋盘上的围棋一样,虽然只有黑白两种棋子,可是每一只棋子一放进棋盘里,它们马上起着正反生克的作用,彼此联系得很密切。饮食业的生意乍看来的确是跟公司的职员无甚干系的。

请你这么想想,一家食物店的生意的好坏,是否跟市面的繁荣有关呢?是的,市面繁荣,它们一定会跟着好起来,市面不景气,它们也多少会受到影响。

再请你这么想想,要是市面繁荣了,而某一家食物店的生意分外分好,赚到了很多钱。又如果一家的生意出奇的坏,坏到亏了老本。为什么它们会分外的好或出奇的坏呢?这显然跟他们的经营方法有极大的关系。这一点,只有你那经营饮食业生意的朋友才能清楚的。只有当你把聊天的话题引到了饮食业的生意的话题上的时候,他才会说出来的。

特别声明,跟你谈话的友人也许是一个雇员,但你勿先存了轻视他的坏心理,他所知的,会比他的雇主更详细。他一说出这个“所以然”来,就会给你很大的启迪,使你知道怎样做的时候,生意就会好了,怎样做的时候,生意就会出奇的坏。这样,你便无形中上了一堂极有意义的课了。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聊天的时候,不管你能否从别人的谈话里获得益处,但千万记着不要谈别人的隐私,更不可随便攻讦别人,否则,你便会为自己的前途埋下了许多绊脚石!

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里,刚刚吃完了晚餐,几个客人就围坐在小圆桌边聊天。某人谈到一家造纸厂的产品,继而谈到那纸厂老板的私德。某人显然对这应老板很不满意,很剧烈地攻击了他。后来,有一个女客问道:

“你认识我吗,先生?”

“不认识。”他表示了一点歉意。

“我就是你攻击的那个老板的妻子。”

某人窘住了,弄得非常尴尬,隔了好一会儿才吃吃地问道:“你认识我吗,太太?”

“我不认得你!”

“这还好。”他如释重负地说“谢天谢地啦!”

说罢,便一溜烟地走了。

朋友,这位先生的窘态,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不过,这还不止此。你们一定要知道,朋友犹如一个大鱼网,一个结子联着一个结子。

你开罪了一个朋友,使得他非常难堪,这消息就会很快地在你的朋友中传播。人家便会这样想:你能够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阿甲,也可以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阿乙,也可以对阿丙用这样的手法,也同样可以使阿丁感到难堪!这么一来,你的朋友对你便有了戒心。不敢跟你商量正经事,因为怕你把他的未成熟的意见泄漏出去,使他功亏一篑。不敢跟你说起其他朋友的事情,因为怕你绘形绘声地替他加油添酱,说了其他朋友的坏话。这样,你便会变成了人海中的鲁宾逊!

鲁滨逊流落在孤岛上虽然只有他孤零零一个人!后来他还可以交上一个黑人朋友叫“礼拜五”的,可是人海中的鲁滨逊呢?我相信他除了自己的父母之外,恐怕连兄弟姊妹也未必能相处得好的!

亲爱的朋友,我诚恳地告诉你,请你重视一场极普通的聊天。有些人可以在聊天中获得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为自己的成功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人却口舌招忧,给自己招来不少不必要的敌人。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假如我们想得长远一些,我们的朋友偶然间在一些你不相识的朋友中以你作例子,说你是个好讲他人是非的人,那样,那些跟你不相识的人的脑子里,便会对你的名字印上一个极坏的印象。而你却由业务或某种关系上,随时会认识这些跟你不相识但对你却有了坏印象的人,这样,你便不会获得他们的信任了!但你却不知那阴影从何方射过去的,这是多么可惜的啊!

朋友,在这两条路子中,愿意怎么走,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3.资料愈丰富,致富的几率愈大

我们要研究市场动态,想了解一下最近的贸易情况,是需要很多情报资料的。

我们要在业余从事一种学术的研究,增加自己的知识,也是需要很多资料的。

我们要了解一下国际大势,想知道一下现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情形,也是需要很多资料的。

没有资料,我们便不能看得全面,便不能据此而得出较为接近事实的结论。

由此可以看出资料的重要性了。

那么,这些资料又是从哪儿得来的呢?

所以,我们准备在这里谈谈如何搜集资料,以及如何建立一个私人资料室的问题。

资料的搜集

现在先说资料的搜集。

资料的来源有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公布。无论哪个政府都会在一定时期内,公布一些施政方针和施政结果的,有时候,更会提到一些对外关系和贸易数字等。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去了解某个国家,某个政府的政策。

第二,报纸的报道。在近代的报纸已经发展到报道综合知识的地步了:他们报道着国际间每天发生的新事;他们报道着每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人物活动等等情形;他们报道世界各国的科学成就,在它们副刊里,更设有家庭、医药、文学、学术、评论……等等的特辑和专栏。

这些资料是多方面的,也是较新鲜的,有助于我们去了解多方面的情况。一些较好的综合性杂志对我们也有同样的好处。

第三,某些较专门的期刊。比方我们是研究企业管理,就有“商业周刊”、“国际管理月刊”等刊物参考。

如果我们是研究文学的,这样的刊物就更多了,这些刊物因为是较专门的,所以大都集中了一群专家和学者来编辑及写作,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这些资料,便有助于我们对某一个专门问题的了解。

第四,实地调查。这一点是要自己亲自去做的。比方去访问某些当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或者去调查与那个行业有关的商号,从间接方面加强自己对那个问题的了解。

当然,资料的来源并不只这几方面,但这里是举其荦荦大者而言的。

既然,资料的来源是剪报和调查,那么,我们不是可以大量地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就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吗?还有什么困难呢!

话似乎可以这么说,但做起来可不容易,而且常常会因为资料选择得不恰当,就把我们带上一条歪路的。

资料的鉴别是很重要的,假如我们不善于鉴别资料,便会把一些充满偏见的资料信以为真,一旦根据了这些资料去分析,那就十分危险了。

这还能说搜集资料是毫不费力的事吗?

我们所说的搜集,已经包括鉴别在内。我们到百货公司买一件衬衫,一定会研究一下这些衬衫的质地、颜色和款式,然后再问到它的价钱,才决定购买不购买的,这就是鉴别。

最粗心的人,也决不会闭上眼睛去买衬衫的。买衬衫一定要选择和鉴别了,何况是这些可以助帮我们去充实知识,去认识社会的资料呢!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学术界有过一个这样的笑话。

有一位教历史的教授,教他的学生研究历史。第一步就叫他的学生买来一大堆书籍,堆得满屋都是,连走动的地方也没有。

他说:“历史著作就是抄书,你们可以把这些书籍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汇集起来,便是一部历史著作了。”

他还强调地指出:“这是一个最便捷、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他的学生依照他的高明指示,从事抄书的工作了。经过了差不多六七年的时间,果然给他们抄成了许多“历史著作”。欢欢喜喜地拿去出版。

结果怎样呢?这些伟大的“历史著作”统统给退回来,不能出版。

那个书店的编者附来一封信说:你们的资料实在太丰富了,但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例如你们那本《中国通史大系》,便把一套二十五史整段整段的抄过来,文气固然不顺,最主要的是,这部长达一千多万字的著作,根本无法使人认识和了解“现在”形成的由来。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目的。而你们却完全忽略了。这样的书,只有叫人越读越糊涂。

这个笑话有力地说出了盲目堆砌资料的害处,但直到目前为止,有不少大学生还是在盲目堆砌资料的。

我们要研究学问,主要的目的是在应用。应用它来充实自己,应用它来待人接物,应用它来发财致富,应用它来为国家民族尽一份力。既然目的在于应用,就决不能像那个历史教授那样把历史著作看成是纯粹的抄书了。换句话说,我们就不能相信那种似是而非的“理论”,盲目去搬用资料了。

资料的鉴别

现在,我们就要谈到如何鉴别资料的问题了。

我们要鉴别资料,首先就要弄清楚这些资料的来源。

比方这是一件报纸的剪稿,我们就要弄清楚它是由哪家通讯社发出的。在今日而言,每家通讯社都有着一定的立场的,美联社的背景就和塔斯社截然不同。

由于他们的背景不同,他们的报道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点是不能不弄清楚的。

有很多有读报经验的人,他们喜欢采取比较的读法。在同一日里,他们买来四五份立场截然不同的报纸,看看当日发生了些什么国际大事,左派报纸对这件事的报道和评论如何?右派报纸对此事的报道和评论又怎样?民营报纸又怎么说法?仔细一比较,就会发现了许多相似的和截然不同的地方,再进一步加进读报者自己的意见,这便形成了一种属于读报者自己的看法了。

这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参考。

用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来鉴别资料,就可以避免许多错误了。

为什么我们要采取综合比较的方法来审查资料呢?

因为每一张报纸,每一本刊物,都有着它们自己的立场。对于报道一件事情,他们一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立论的,所以就常常会弄出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来的。

譬如他们要报道一个牌子,有的报章杂志是从左边来看的,一口咬定这个牌子是金做的。有的报章杂志是从右边来看的,又一口咬住这牌子是银做的,两下都证据确凿,弄得读者不知相信它们哪一个好。

如果我们采取了综合、比较的方法来审查资料,就等于走到左边看看这牌子,又到右边看看牌子,两边看过了,我们就会发现到谁是谁非,谁是真实,谁是说谎了。

比较和综合,是一种科学方法。如果我们能够集中大量的材料来作详细的比较,便会发现许多有益的东西了。俗话说:“不怕不识货,欢迎货比货”,这句话很有力说明了比较的重要性了。

资料的分类与整理

资料经过鉴别之后,就得作分类和整理了。

初时我们的资料不多,用不着分类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搜集范围来加以整理的。

假定我们是研究中国文学的,就可以准备几个牛皮纸袋。一个是专装诗词歌曲和民谣俗谚的,一个是专装骈文和有关骈文的评介的,一个是专装散文和有关散文的评介的,一个是专装作家作品研究的……等到这些资料一日日多起来了,积累到相当数目,我们再进行详细的分类。

例如屈原的诗,以及屈原的传记和作品的研究,就可归成一类,做成一个屈原的档案了。这是因陋就简的做法,如果资料一多,这样的归档法就不适用了。

就以屈原研究而论,近人的研究可以在报章杂志上剪到,但前人对屈原的研究呢,现代的报章杂志就不会登载了,那么,我们就得使用另一种方法来保存这些资料了。我们的所谓另一种做法,就是要建立一种卡片制度了。

什么是卡片制度呢?

所谓卡片制度就是跟古人的抄录笔记差不多,不过古人用的是一个小本子,我们却用一张张小卡片而已。

近人梁启超曾经说过这种方法的好处。他说:“我们读一部名著,看见他征引那么繁博,分析那么细密,动辄伸着舌头说道:这个人不知有多大记忆力?记得许多东西,这是他的特别天才,我们不能学步了。”其实哪里有这回事。好记性的人不见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的倒是记性不甚好。你所看见者是他发表出来的成果,不知他这成果,原来是从铢积寸累困知勉行得来。大抵凡是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用眼光来整理分析它,便成一篇名著……

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做动植物的人,懒得采集标本,说他会有新发明,天下怕没有这种便宜事。

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抄书便是提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材料可注意,把它抄下:这件资料,自然有一点点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又把它抄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是我多年经验积累,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试试,当知我不说谎。

外国的学者就是应用卡片制度来保存资料的。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做资料卡片呢?现在就以屈原这一原理来举两个例子看看。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屈原的《离骚》中所提到的楚国的风俗和地理。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在《汉书·郊祀志》,《汉书·地理志》,《楚辞章句九歌序》,《文心雕龙·物色篇》,《楚辞通释序例》里,都有详细的说明。

我个人就把这些说法逐一抄下,每一个说法抄在一张卡片上。例如:

“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

然后再在这段资料后面,注上它的出处:《汉书·地理志》下如果有卷数、页数的,就注明它的卷数、页数,以便将来查考。

这样的资料搜集得多了,我个人就可以做出一本“离骚中的楚国风俗和地理的研究”来了。这种原文照抄的方法是比较容易做的。

第二个例子是内容摘要。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文字众多的长文章。因为它的文字多了,不能一一抄下,只有把它的内容摘要记下,以便翻查。

凡是摘要卡片,一定要在那些摘要几条项下注明页数、卷数,否则,资料一累积多了,便无法查考了。这样,做了等于白做,是非常可惜的。

每当资料多了的时候,我便会发现一个难题,那就是:资料太多,无法翻查。

用什么方法克服这种困难呢?

有,只要我们平日做一些卡片的卡片就可以解决了。

什么是卡片的卡片呢?

所谓的卡片的卡片,即是一般人所说的资料索引卡,在外国书籍后面,作者或出版者一定作一个索引表,使读者易于翻查。这种索引表,日本人做得最好。

假如你手上有一本日文的历史课本,它一定附有一份详细的历史年表。在这份年表上,清楚地分成六栏。第一栏是公历纪年,第二栏是日本纪年,第三栏是世界历史大事,在这一栏里,包括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重要事项,第四栏是日本历史大事,在这一栏内,包括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重要事项,第五栏是世界和日本文化史,第六栏是日本和国际关系。

这份历史年表很好,一翻开来,就可以看到几千年来世界各国的变化,以及日本在这些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清楚明了,脉络连贯,作这年表的人确是花过不少工夫的。假如我们是研究市场动态和国际贸易的,不妨照这个方法,开列一份简明的年表,对求学治事,都有极大的益处。

指示卡做好了,我们就把它编上号码,假定“房地产业”是一,那么,“棉纺业”就是二,“餐饮业”就是三……

有人是用ABC或甲乙丙丁来编号的,也有人采用四角号码,不一而足。

我以为这既然是个私人资料室,自己喜欢怎样编号就怎样编号,不要太拘泥。

号码编好了,我们在索引卡上就用这样号码来代这一类别的,例如“一”来代“房地产业”。以“二”来代“棉纺业”等。

现在我们收搜了一些有关“棉纺业”的资料了,我们就在索引上写上这个编号,资料的名称和放置的地方,如果能把资料摘要记一点,那就更好了。

下面就是索引卡的例子。

编号:二

资料名称:“谈今年棉纺织工业。”

内容摘要:“最近一个时期的产销情况已有改善,但同一些不正常因素的影响有关。棉布输美可能续增,英线生意情况复杂,在厂商中也有比较乐观与保留的两种看法。”

放置地点:六号纸夹。

当我们检用资料时,找到这索引卡,便可以知道这个资料合不合用了。

亲爱的读者,假如你想发财致富,那就请由今天起,开始为自己建立一个私人资料室罢。只有当你掌握的资料越来越丰富时,发财致富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大了。

4.营销“黄金原则”

驰名世界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他善于驾驭生产、销售和技术开发这三部马车。在福特汽车公司不断扩展过程中,亨利·福特曾吃过许多苦头,也得到不少成功的喜悦。通过经验和教训,他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营汽车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为世人所称道的“黄金原则”:

不必留恋过去的成功,不应计较眼前的失败,不要畏惧未来的艰难。失败不过是给人们重新开始和更聪明行事的机会。一次老老实实的失败并不是耻辱。

谁经营得好,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竞争的本身是光明正大的,不能故意制造竞争,一个企业硬抢别人的生意就是犯罪。

要把为顾客服务的思想置于追求利润之上。利润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为顾客服务的结果而已。

物美价廉,薄利多销。产品的价格越低,实际利润就越大。

所谓生产,决不是廉价买进又高价出售。它的原则应该是以合适的价格购进原料,花费尽可能少的费用,把原料加工成有价值的产品,再卖给消费者。冒险、投机、欺诈的行为只能阻碍生产的发展。

这些“黄金原则”,几乎囊括了营销方面的基本精髓,无怪乎人们这么评价说:“亨利·福特在美国并非首门巨富,甚至与杜邦、洛克菲勒、亨特兄弟相比,也是大巫面前的小巫。与船王卢德维格相比,更是瞠乎其后。但是,亨利·福特的名字,在美国豪门巨富中却是最响亮的一个,在世界上也颇具名声。也许,这是因为他的业绩惊人之外,还提出一个经营致富的基本定律,那就是‘黄金原则’。”

5.零售经营四原则

美国麦西百货商店是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之一,但麦西百货商店的创办者R·P·麦西在最初创业时,却充满着失败和艰辛。

麦西原是一位捕鲸船上的水手,后来,他在波士顿开了一家零售丝线、纽扣的小店。由于他不善经营,不久小店就关门了。接着,他又在华盛顿开了一家小店。但出身船员的麦西,确实缺乏做生意的经验,这家小店仍避免不了“关门大吉”的命运。这两次失败使他体验到了零售生意的精髓,即现金买卖和广告宣传是何等的重要。

后来,他又在萨克拉门多市的北部,开了一家以矿工为对象的日用品商店。他着眼于黄金热潮之际,希望有所作为。因为当时的加利福尼亚州一带,挖掘黄金的热浪汹涌澎湃。可是,他这次也没能顺利发展。

麦西是个不肯轻易认输的人,他又在纽约市开了一家零售店。他根据以往失败的经验,总结出四条经营原则:

标明定价,彻底实行不二价制度;

同类商品一定比其他商店便宜;

以现金买进商品,并以现金出售商品:

独创性的广告和宣传。

麦西切实按这四条原则进行经营,在零售商业界的地位不断提高,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商做生意,不可能屡战屡胜,最可贵的屡败屡战。

6.没问题就是问题

一天晚上,有位企业家在酒店的角落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显得愁眉不展。他的举动被一位心理学家看得一清二楚,他走近前去问道:“你一定有什么难解的问题,让我来帮你忙吧!”

企业家睁开醉意朦胧的双眼,看了心理学家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心理学家掏出名片,要这个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一趟。这位企业家看了名片,知道他遇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于是,次日便依约到了心理学家的办公室。但心理学家并没有替他做诊断分析,只要求他一起到附近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心理学家葫芦里卖什么膏药,只好跟随他走。

心理学家用车把他带到了一处荒郊野地,下车之后,心理学家指着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只有躺进坟里的人,才没有任何问题;不管你的问题怎么多,只要有问题,就表明你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就有解决的希望。”

企业家这才恍然大悟,立刻心悦诚服地接受心理学家的诊断与辅导。

一个企业在经营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掩盖问题。没有问题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史隆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领导者,他每次主持会议时,倘若与会者提不出问题,或是所提的问题不够踊跃时,他会立刻宣布会议结束,要求大家把议案带回去,重新做深入的研究。等到大家能提出很多问题,再举行会议。他强调说:“一个没有问题的决策,正表示这个决策问题严重,所以非再深入研究与检查不可。”

7.用新办法就有办法

记得有位企业家说过:“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还没想出办法。”事实上也是如此,在经营管理中,很多时候你认为没有办法了,其实是用老办法才没有办法;如果用新办法,就有办法了。

台湾有家公司,由于受到石油危机所带来的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营运遭受重大打击,公司已濒临倒闭的边缘。在一次董事会上,与会者都一致认为,公司已经没有办法继续经营下去,所能做的惟一办法只是尽早做好善后工作。

当时的总经理也几乎认为公司确实没有办法了,可是他很不甘心就此罢手认输,所以在除夕前一天,一个人躲在一家餐厅里苦思良策。

他想到了大家一致提到的“没有办法”这4个字,但仔细一想,“没有办法”背后就蕴藏着办法。他想到大家都认为癌症是没有办法的绝症,可是有位教授患了癌症后,医生判定他只能活两年,而他靠着无比坚强的毅力,却整整活了10年,完成了百万言的巨著,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在刹那间,总经理想通了,所谓“没有办法”应该是“用现在的办法就没有办法”,而不是真正的没有办法。

于是,总经理想出一套“责任中心实施办法”,精简组织与人力,改善待遇制度,全面开源节流。结果在短短半年内,公司不但起死回生,转危为安,而且恢复鼎盛时期之业绩。

在经营活动中,当你觉得没有办法时,只要你能开动脑筋,提出一个新的办法来,那么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了。 Zt7eNq481NZvO++F7t0CHRAqVKE8/03oI28sl65DBdJGGNBhTyhnaktec5XSx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