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做人反败术2

7.把得意事藏在肚子里

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口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可见,谦逊是我们人类共同珍视的美德。

有这样一个传说。

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震。一次,他九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睛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出的事情。”

谦虚不仅是成功的要素,谦逊与内心的平静也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宁静。

显示自己是一个危险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它会使你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你的个人价值方面。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通常会使你骄傲自满,把荣誉当作自我欣赏的装饰品,冲淡你的成就或在你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上的肯定错误的感觉。其实,自高自大、自傲也是缺乏包容心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如果稍稍有一点可怜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灵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因为他开始自我膨胀、发烧了:自以为写了两篇文章就成了作家,演了两部电影就成了电影明星,唱了两首歌就成了歌星……个人的成就再伟大,也只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宇宙之中,没有什么不是渺小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你不应该过于看重它,因为它已成为你的历史——把握好现在才是重要的。不要留恋你的影子——哪怕它很辉煌,它毕竟只是虚无缥缈的影子而已。要知道,当你望着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时候,你正好背离了照亮你的太阳。

或许,你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处,那不陷入奇耻大辱、落为笑柄的尴尬?就好像口袋里装着一瓶麝香的人,不会到十字街头去叫嚷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口袋里的东西,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说明了一切。智者是决不会滥用优点和荣誉的,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他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正如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谆谆告诫的:“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同时,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喜欢见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他对于那些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会心怀嫉恨的。结果,他就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以至于由一个愚人变成一个狂人。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情况刚好相反,你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却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留心那些内向、自信、不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正确与成绩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不自夸的、谦逊的人,他们总把自己藏在内心,而不是表现为自我主义。

当然,真正学会谦逊是需要实践的。这是件很美的事,因为你在平静轻松的感觉中会立即获得内心的充实。如果你的确有机会自夸,那么,尝试着去尽力抑制住这一欲望吧,那将使你受益无穷。

有一位朋友对于谦逊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在被提职后的几天里,他与朋友聚了一次。朋友们尚不知他提升的消息,他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他与另一个朋友都是被提升的候选人。同为候选人,他和这个朋友之间当然有些竞争,现在的结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极想向大家宣称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没有。可话到嘴边,他隐隐觉得有个声音在说:“不,千万别说!”于是他只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诉大家自己被提职,没有提及另一个朋友未被提升之事。那时,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与自豪:他没有自夸,却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他的内心亦从谦逊中得到了更多的充实,得到更多人的赞美——而不是更少!

8.得意不要忘形

有位企业家曾说过:“当你经过千辛万苦使你的产品打开市场的时候,你最多只能高兴五分钟,因为你若不努力,第六分钟就会有人赶上你,甚至超过你。”

当你被上司提升或嘉奖的时候,常常会自鸣得意吗?如果是,那你就要好好学一番涵养的功夫,把你那因升迁而引起的过度兴奋压平下去才好。你所拟的一生计划,当然是非常伟大的,但在你没有达到这个伟大目标之前,中途的一些升迁,真可说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也许在你实行一个计划时,一着手就大受他人夸奖,但你必须对他们的夸奖一笑置之,仍旧埋头去干,直到隐藏在心中的大目标完成而止。那时人家对你的惊叹,将远非起初的夸奖所能及。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说:“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许多人一开始奋斗得十分起劲,但前途稍露光明后,便自鸣得意起来,于是失败立刻接踵而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说:“当我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每晚睡觉前总是拍拍自己的额头说:‘别让自满的意念,搅乱了你的脑袋。’我觉得我的一生受这种自我教训的益处很多,因为经过这样的自省后,我那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情绪,便可平静下来了。”

一个人的伟大与否,是可以从他对于自己的成就所持的态度上看出来的。堆积你的成就,作为你更上一层楼的阶梯吧。

人生处在顺境和得意时,最容易得意忘形,终致滋生败象,乐极生悲。

看过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记”故事的人,都会记得特洛伊是怎样被毁灭的。

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后来联军中有人献计,假装全部撤退,留下一个大木马,并将勇士藏在马腹内,其他的主力部队亦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见远去的舰队,以为敌人真的撤退了,于是在毫无防备下,将木马拖入城内,歌舞狂欢,饮酒作乐。就在他们睡梦中,木马中的敌人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于是特洛伊灭亡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得到两个宝贵的教训:一是得意时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失意马上就到。另外则是,失败也莫灰心,危机即转机,失败后面就是成功,遇到挫折时要咬紧牙根,坚忍自强,逆境便将过去,雨过天晴,前程一片光明。

有些人因为顺境连连而甚感欣慰,愉悦之情不时流露于脸上。然而,不能光只是高兴,应该想想怎么才能维持好运,永保成功。

希腊有名的雄辩家戴摩斯说:“维持幸福,远比得到幸福困难。”同样的道理,好业绩得来不易,但更难的是在于如何持续保持好业绩。

所以,在运气好时,切莫得意忘形,而致乐极生悲,必须更加积极奋发,以使成绩永久不坠。

9.改变偏激的性格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三国时代,那位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人家“豆腐渣”,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本来嘛,人家来求婚,同意不同意在你,怎能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呢?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约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也是另外一种局面。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现实生活中,凡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就一定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出了名,就认为那有什么了不起,甚至想尽千方百计诋毁贬损别人;见到别人不如自己,又冷潮热讽,借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像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偏激的人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别人善意的规劝和平待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辩三分的主儿,谁愿和他打交道?

所以偏激的人大多人缘很差。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对此,只有对症下药,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克服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激心理。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头脑里都应当多一点辩证观点。死守一隅,坐井观天,把自己的偏见当成真理至死不悟,这是做人与处世的大忌,如果不认真纠正这种“关羽遗风”,就很有可能会使自己误人人生的“麦城”而转不出身来。

10.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

每个地方都有“怀才不遇”的人,这种人普遍的现象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别人,有时也会露出一副悒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刻薄地批评一顿。

这种人有的真的是怀才不遇,因为客观环境无法配合,“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难道有才的人都会这样吗?并不是的,虽然有时是千里马无缘见伯乐,但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真正有才的人常常是自视过高,看不起能力、学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会上的事很复杂,并不是你有才就可得其所的,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自然而然就会想办法给你点颜色看。至于上司,因为你的才干威胁到他的生存,如果你不适度收敛,又怕别人不知你才干似的乱批评,那么你的上司肯定会压制你,不让你出头,于是你就变成“怀才不遇”了。

另外一种“怀才不遇”的人根本就是自我膨胀的庸才,他之所以没有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平庸、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妒。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不管有才或无才,凡是有“怀才不遇”的“感觉”的人都人见人怕,因为你只要一听他谈话,他就会骂人,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他有多大本事,多少能耐,遇到这种情况,你也只好点头称是,绝不要跟这种人唱反调。

结果呢?“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圈里,不能参与到其他人群里面。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不好的评价一旦传播开来,除非遇到爱惜人才、明白事理的上司竭尽所能,大力提拔,否则将永远无法出头。

这种人人们看过很多,结果有的辞职了,有的外调,干的还是小职员,有的则还在原单位继续“怀才不遇”下去。

不管你才能如何,都有可能会碰上无法施展的时候,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就算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不能表现出来,你越沉不住气,别人越把你看得很轻。那么难道就这样一辈子“怀才不遇”下去?那倒不必如此,我想有几件事可以做:

1.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如果觉得自己评估自己不是很客观,可以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还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2.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一时间没有恰当的机会还是大环境的限制?有没有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考虑改变一下现有的环境,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以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是,就要想办法疏通、化解。如果你骨头硬,不肯服软,那当然要另当别论了。

3.考虑拿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是因为用错了专长,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么可以要求上司给你机会去试试看,说不定就此能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4.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而要以你的才干积极地去协助其他同事出色地做好工作;但要记住,帮助别人切不可居功,否则会吓跑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5.继续强化你的才干,当时机成熟时,你的才干就会为你带来耀眼的光芒。

总之,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谨慎地做你该做的事,就算是大材小用,也是快乐的。

11.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如果要让一位身居高位的人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以地位、功绩自居,往往会成为领导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桎梏。

刘备本是一位谦虚、慎行的人,关羽、张飞之死使他十分悲痛。为给关羽、张飞报仇,刘备兴两川之兵浩荡东来。投东吴的关羽旧部糜芳、傅士仁,将刘备所恨者马忠杀了,献首级给刘备,刘备连糜、傅也剐了,一同祭关公。东吴诸将献计孙权,将杀张飞投东吴的范疆、张达也送还刘备,以图息战宁人,谁料刘备剐了范、张,仍怒气不消,定要灭吴。孙权在这种情况下,从阚泽言,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步水马三军抗刘。消息传来,刘备问陆逊何许人也。马良说是东吴一书生,年幼多才,多有谋略,袭荆州便是他用的计。刘备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张飞报仇。马良涑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不能轻敌。刘备却说:“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朕用兵老矣”。战争是残酷的客观现实,不以老嫩定优劣。用兵之道,看谁能把握战机,深谙谋略,不是谁的年龄大就算谁的计谋多。刘备在此以资夸口,以为自己经历的战争多,计谋就老到,这很可笑,不符合实际。所以,在这次战役还未开始,就注定了刘备的失败。

“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陆逊被他嘲为“黄口孺子”,可见刘备确实看不起年纪轻轻就统领军马的东吴新任大都督陆逊。刘备是糊涂了,不晓得当年自己桃园结义,投军拉队伍时,与关、张也曾是年轻人。其实,战争中涌现的著名将领,多是年轻时崛起的。拿破仑用炮一鸣惊人时,是年纪轻轻的军官;伏龙芝打国内战争时是年纪轻轻的军官……刘备轻敌,瞧不起对方主将年轻,是未战先败了一阵。

两句话联起来,还归结在他的身上——架子放不下。

这教训告诉我们,在考虑关键问题时,切忌把自己的身份摆进去。时时想到自己的职务,看问题就会少了客观性,多了盲目性,这样考虑问题就不周全,处理问题就会产生误差,脱离了实际以致造成抱恨终身的损失。

有一个禅宗故事就风趣地说明了“放下”的重要性。两个和尚赶路,遇到一个美女被河水所阻,其中一个和尚就抱她过了河。他们又继续赶路,走了好久,另一个和尚指责他的同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能抱她呢?那个曾经“美女在抱”的和尚叹息:我早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她?

“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自由。如果不懂得“放下”的艺术,我们就难免成为那个心胸狭隘而又怨气冲天的小和尚。

12.适当的“孤独”有益于你的人生

一个人越是不同凡俗就越伟大,也越孤独。孤独是他更加深刻、更加明智地观察生活的高度。

也许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孕育过程是孤独的,要独自在母体中进行孤独的预演,而不像群生的浮游生物那样,从生命形成的一刹那,就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处于一种“社会化”的状态,因此,伴随我们人生的,除了“社会”之外,也还有孤独。这种深层次的孤独促使着我们在生活中要有适当“孤独”,一个人独处。

一个人适当地独处,对我们的人生,不但没有坏处,而且对于涵养一个人的沉思气质和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都有很大的好处。

人是社会的人,需要在一定的社会里才能健康成长。但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婴幼儿是很喜欢一个人玩耍的,即使有家长或别的孩子在场,他也很少顾及。这或许是孩子在母体中独处的一种记忆吧!老人不喜欢孤独,但却喜欢独处,像是对母体中独处的一种美好回忆。在生命的起点和终点,我们都表现出一种生命原本的色彩。这不能不说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我们所以说“适当的孤独”,为的是和诸如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以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抛出人群的茕茕孑立的孤独相区别,后一种孤独对人生只有坏处绝无益处。“适当的孤独”,是人生某种独特价值的秘密阵地,是容纳难以摆脱的情感的舞台。这种孤独,在繁琐的世界中寻找简练,在闹市中寻找静区,在世俗的冲击中寻找脱俗,在违心的随俗中寻找自洁,在不平的人生遭际中寻找平静。可以说,适当的孤独是我们人生的一种修炼。

适当的独处,不是陷入某种所谓的境界中而无力自拔,无力自拔不是一种人生境界,而是对人类理性的弃绝,对“红尘”的厌恶。适当的孤独,是对人生爱极的表现,是推动人类文明、修炼我们人生的一种内驱力。

试想一下,在劳碌了一段时间后,避开纷杂的人事,在某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中,一个人静静地呆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不想说的话不说,不想做的事不做,不想见的人不见;没有人世间的尔虞我诈,只有一个人的世界。这,是不是一种境界?

在你适当的独处的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好好审视一下你过去的人生,也可以好好设计一下你未来的人生;你可以想想自己过去的人生中,哪些人、事、物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又有哪些人、事、物使你不堪回首;你也可以像世间所有的杰出人物一样,热情奔腾地面对生活,同时又同自己的心灵悄悄对话。

当然,你不会忘记,你“适当的独处”并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远离人间,恰恰相反,适当的独处是为了更好地同世间的人同歌共舞,是为了在人间更高的腾飞。

所以,如果你想更客观、更真实地观览人生,观览人世,审视自我,为你人生的再度升华提供食粮,你可以暂时地拉开一段与“尘世”的距离,去适当地独处一阵。之后,你会发现自己飞得会更高!

13.不做别人想法的奴隶

当你很在乎别人的想法时,请记住:所谓“别人”通常都有更多的问题等着他们自己去应付呢。

奴隶这个名词逐渐从我们的生活淡出。

奴隶,意味着被别人所拥有而且处于完全被控制的状态;他们真可以说是死路一条,既没有出息也没有指望,甚至,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一个问题。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存在着一种奴隶状态,那就是捆绑在我们心灵上的枷锁。许许多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灵魂交付给了别人,让别人掌握控制自己的心灵。这种奴隶制似乎更可怕,因为它使许多人一直在做着他们憎恶的工作,活在一个他们不喜欢的环境中,做出有违自己意志的事情,直至完全听命于他人。

这种心灵上的枷锁,头一道就是做“别人会怎么想”的奴隶。

你做了某件事情、做出了人生的某一次选择,你可能会想:“我这么做了别人会怎么想呢?”

这种想法的确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而且也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它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包的。从“我必须每天出门,否则,邻居会认为我可能在家里干着见不得人的事情”,到“在会议上我不能多发言,因为我一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爱出风头”,还有“那件衣服我虽然很喜欢,但它太时髦,别人会议论我的”等等。

人生中这种“别人”式的想法是一种强而有力的牢笼。如果我们按着这种想法,就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它能解释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如此多的雷同和整齐划一,它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妇女热衷于模仿别人的发型,为什么推销员都会用几乎一模一样的方法来推销不管是丝袜还是家电,它还能解释为什么人们会一直活在令人极其厌烦、不愉快、不满足的生活状态之中。 rStEapLRumx1te4XnlZ8aVXW/xZFhHIbqVIXi1/MgGOeCQATNNIJzxy8Nspg38P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