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擦亮自己的星光

——主持人星路视点之二

“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

要想擦亮自己的星光,自信心是最大的秘诀。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

关于自信心的威力,并没有什么神奇或神秘可言。信心起作用的过程是这样的:“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态度,产生了能力、技巧与精力这些必备条件,每当你相信“我能做到”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

自信心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若离开了自己所具有的条件,自信心也就失去了依托,盲目自信则是成功的大敌。大凡想有所作为的人,都须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脚下踏出一条远行的路来。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就是一个十分自信的明星主持人。奥普拉事业上的每一项突破,都曾备受怀疑。她生为美国南方的黑人、女人和穷人,属于每一个弱势族群,但是她永不气馁,永远充满自信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们来一起聆听奥普拉的豪言壮语吧:

“我相信上帝给我们力量,让我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怎么想它就会在我们周围所有人的现实中体现出来。如果我们所有人本身追求完美,就能把完美带到全世界。是的,我们做得到。”

当然没有什么上帝的力量,有的只是发自于内心的坚定信念和向往成功的强烈渴望。在《奥普拉·温芙瑞秀》节目中开辟读书俱乐部,就是一个冒险,当初没有人相信奥普拉的观众群属于读书人一类,但奥普拉很有信心,她坚持要做,结果节目收视率一路下滑后逐渐上升,最后变成美国出版界最有影响力的书评节目之一,很多曾经看不起她的作者,都争着上她的节目。奥普拉对自己很有信心,这也感染了她的观众群,使观众也跟着她一起成长,她的节目成了很多人的心理顾问。

主持人的自信与否对他节目的主持状态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十分自信的主持人,他在主持节目时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唤起他在镜头前的良好感觉,会有强烈的播出欲望,渴望与观众情感上的交流,各种体态语言,包括眼神、手势、表情、动作才会有适当的运用,个人的主持魅力才会得以尽情发挥。充满自信的主持人,采访国家元首及高官大亨们才不会被对方的权威阵式所吓倒,露出胆怯卑微的面容,而是以一种平等身份去采访他们,与他们对话,这样才能从他们的嘴中掏出有用的新闻。自信的主持人,在接近平民百姓时会保持一种平等心态,不倨傲自负,才更能表现出节目主持人的人格和事业气魄。

CBS的王牌主持人克朗凯特就是一位十分自信的主持人,他的自信来源于他自身良好的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他的自信表现在每次都以一种厚实的郑重其事的语调直接播送新闻。CBS的《晚间新闻》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观众多、影响大,而且在这种时刻观众需要一个庄重认真的主持人为他们播报新闻。克朗凯特正是以这种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一种权威感。这也正是一种自信心的外在魅力的具体体现。

克朗凯特在人们心目中是国家守护神和护卫者的形象,没有充分的自信心,是绝对做不到这点的。当克朗凯特深入越南战场,亲自了解了战争的真相后,他坚定而自信心十足地表明了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没有一点畏缩含糊之处。当克朗凯特深入了解了“水门事件”的真相后,为了捍卫真理,他和同事们不顾尼克松政府的威逼利诱,坚信真理必胜,CBS在《晚间新闻》中对“水门事件”的两次综合报道,对于这桩政治丑闻的公开揭露起了重大的作用,这个报道成了“水门事件”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这么说,克朗凯特的自信心是他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这使得他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充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并由此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果断行动,终于成为了一代主持人泰斗。

克朗凯特的继承人丹·拉瑟也是一位十分自信的人。在接过克朗凯特的班后,起初的几个月中,节目的收视率一度下降,喜爱沃尔特·克朗凯特的观众对新人抱着很深的怀疑态度。胸有成竹的丹·拉瑟并不气馁,以自己出奇制胜的报道风格,口惹悬河的出众口才,和沉着、潇洒的气质风度深深打动了观众,博得了一片喝彩声,为CBS的《晚间新闻》节目重新稳住了阵脚,使这个节目在三大电视网黄金时间的新闻竞争中仍然保持着收视率的领先地位。可以说,如果丹·拉瑟对自己的信心动摇了,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手忙脚乱,迷失了自我,最终自乱阵脚,败下阵来,成为当初就持怀疑态度的人们耻笑的对象。

名人采访大师芭芭拉·沃尔特斯也是一位十分自信的明星主持人。她坚持自己一定能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电视界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1954年从萨拉劳伦斯学院毕业后,她原本想当一名演员,但屡试不第,她发现自己的专长并不在这里,于是经父亲的朋友介绍进入NBC广告部工作。这期间,她努力提高写作水平,用心制作电视节目,虽然有几次险些丢了饭碗,但她并不气馁,立志要出人头地。

芭芭拉自信自己必将成功,她施展出自己采访名人的绝招,她采访时那种以传统眼光看来不可思议的大胆方式以及她提出的别的采访者做梦也想不到的话题,使公众倾倒。当基辛格劝芭芭拉放弃对总统高级助手霍尔德曼的访谈计划时,芭芭拉仍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得到对霍尔德曼的访谈,结果她终于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以说,没有强烈的自信心,芭芭拉不会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电视界支撑多久,她在受到同事的诽谤刁难、婚姻屡次受挫、媒体不时恶评如潮的时刻,充满自信,将娱乐性与纯新闻报道进行了开创性的融合,走出了一条新闻报道方式的新路,赢得了大量的观众,也赢得了居高不下的收视率,终成一代名人访谈大师。芭芭拉在遇到困难时对自己充满信心,她说:“我喜欢这样的工作。我是电视之子。”

芭芭拉属于没有经过报业训练的,被新闻界同行瞧不起的一代,但她很平静坦然,不为所动,她说:“我乐于做第一,我会取得成功!”

资深主持人赵忠祥也是一位非常自信的人,我们现在就来谈谈他的故事。

赵忠祥:我的成绩是克朗凯特望尘莫及的

曾经有一次,有位上海记者采访赵忠祥时,很不客气地拿他与杨澜相比,说杨澜青春美貌,反衬出赵忠祥年老迟钝的缺点来。赵忠祥知道大多数观众是非常喜欢他的,所以他并不气恼,而是自信地答道,“我的优势在文化上。”确实,赵忠祥深厚的文化修养功底是一般主持人难以达到的,这也正是他自信的根本。他对这位记者说,一个人的风格是由两方面东西组成的,有他的长处必有他的短处,有他的优势必有他的劣势,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关键在于发挥自己的风格优势,不断扬长避短。他说自己的风格已经形成,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意见而改变它,自己不可能再变成一个青春活泼、伶牙俐齿的小伙子,每分钟讲300多字,搞得场上场下欢声笑语一片,他说这些“我做不到,我只能扬我的优势”。

赵忠祥将这份自信融入了节目主持的独特风格之中,在主持《正大综艺》时,他坚决摒弃港台主持人中低级庸俗的趣味,将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的色彩、中国的心态,浓墨重彩般在串场词中体现出来,为观众端上了一道“中国特色的西餐”,他在《正大综艺》中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动物世界》刚开播时,播音界没有一个说他对的,怎么这味?这叫播音吗?赵忠祥不为所动,他坚信自己的播音风格,他走了一条新路,不用朗读,而用生活中交谈的音量,用说的口吻解说,形成了以情带声,以内在理解为出发点的解说风格。这种风格最终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如今只要提到《动物世界》,我们就会想起赵忠祥,这是独创风格的魅力,也是自信心带来的胜利果实。

1979年,赵忠祥随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当时美国的CBS人员和美国的报纸将赵忠祥与美国主持人泰斗克朗凯特相提并论,赞誉赵忠祥是中国的克朗凯特。听到这样的称赞,赵忠祥不但没沾沾自喜,反倒不以为然。他说:“克朗凯特在他65岁离休时,仅主播了20年的新闻节目,而我在这次赴美工作时,还不到40岁,却已经有了近20年的新闻播音经历……我确信,再过20年我的成绩是克朗凯特望尘莫及的。”

在访美期间,CCTV安排赵忠祥采访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采访开始前,一位美国记者问他:“你紧张吗?”赵忠祥摇摇头笑着回答:“先生,我曾采访过几十位政界要人,卡特先生是其中之一。”正式采访时,赵忠祥正襟危坐,脸露不卑不亢的微笑,庄严地说道:“总统先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记者第一次有机会采访一位美国总统……”采访顺利进行,结束时,卡特总统用手帕擦拭额头细密的汗迹,而赵忠祥却依然轻松自如。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是对自我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人生价值的表现方式之一。高尔基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可见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条件。赵忠祥的自信心,是他事业成功的资本,面对困难挫折,它是一支强心剂,使他振奋精神,冲出重围;面对顺境机遇,它是一支催化剂,使他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另一位明星主持人窦文涛也是一位自信心十足的人,再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窦文涛:我是天生的主持人

窦文涛是香港凤凰卫视的当家男主持人,他在台里主持着三个栏目,他的诙谐调侃式主持风格,尤其受到大家的喜爱,他也自信地说:“我是天生的主持人!”

文涛在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时,就拥有四年多一共一千多小时的无稿直播的经验,还不算其他节目,他是中国大陆主持常规性(每天播出)热线电话讨论节目中最早而且时间最长的一个。他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获得了首届全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十佳”广播节目主持人称号,这不但让他,也让广东新闻台高兴了好一阵子。文涛等广播“新生代”以新闻和新闻性节目主持的实践向世人宣告中国主持人的成熟。不过,许多听众见过文涛后却说:“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得奖这年他只有27岁,他的年龄与他老成持重的主持风格似乎并不相符。很多外地电台同行听了他的节目之后,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文涛很善于提问题。”

文涛后来应聘到了香港凤凰卫视,他自信凭自己的主持人实力,在新的天地里事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凭着这份自信,他在凤凰卫视度过了短暂的不适应期,他主持的《时事直通车》受到了老板、同事及观众的各方肯定。

文涛并未满足于眼前的业绩,他要进行一次突破自己的尝试。他将老百姓平时的趣味和聊天方式摆到了屏幕上,建立起和他们沟通的渠道,这就是风靡港台、大陆,情迷男女老幼的《锵锵三人行》。

文涛和嘉宾说话不停的诀窍就是把嘉宾感性的智慧发挥出来,互相引发、联想,争着说,无拘无束地说。每天在一段新闻内容之后,就由文涛调度,营造一种感性的气氛,观众和嘉宾一起笑,一起争论,一起聊天,拉近了观众与主持人和嘉宾的距离。也调动了他们参与节目的欲望。

主持人要调度、指挥、激发别人去表达,说到精彩处去承接、转折,这正是文涛所挥洒自如的绝技,他将整个节目主持得波浪起伏,高潮叠起。

丰富而广泛的文化知识素养,再加上天生的悟性,使文涛主持起节目来信心十足,自然就能够轻松地表达,精妙的口才发挥起来也游刃有余,使观众看他主持的节目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过瘾,一天也不愿落下。难怪文涛敢口出“狂言”,说“我是天生的主持人”了,其实他是名至实归。

文涛自信天生是吃主持人这碗饭的,他在残酷竞争的香港电视界才会无所畏惧,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主持人天赋,凭着自信和勤奋努力,终于在凤凰卫视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也是一个非常自信的明星主持人,让我们一起再走进他的自信空间。

崔永元:观众的邻家大男孩

看过《实话实说》节目的人,都难忘主持人崔永元亦庄亦谐的主持风格,还有那近乎节目标识的“一脸坏笑”。他并不很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无意讨好观众,但却对节目中话题的展开、牵引和把握具有很强的控制力,他常常能启发诱导出一些普通人的精思妙语,在与现场观众的相互交流中秀口频出,幽默生动,如果没有一份自信是绝难做好这个节目的主持人的。

这种“脱口秀”节目,每次都是一个新的话题,如果主持人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生活的那份洞若观火的悟性,没有现场同观众建立起热烈的交流氛围,想将这类谈话节目做得精彩成功是不可能的。

而崔永元从一开始就对做好节目非常自信,首先他做过十多年记者,对社会人生的万千气象有较深的感悟,这使他具备了做好节目的文化知识素养。

谈话节目需要主持人与观众嘉宾的互动交流,崔永元自打主持节目的第一天,就要求自己与观众真诚交流,平等对话,调动大家的参与热情,对话题畅所欲言,谈通谈透。他知道光靠对话题的案头准备是不可能建立起自信心的,比如他第一次主持节日时,背了满脑子警句格言,但到节目完了一条也没用上。崔永元因此自豪地说:“我的自信建立在我的真诚上,建立在我的善良上。”

崔永元听嘉宾讲他们曲折的经历,会被打动得直掉眼泪,这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没有半点作秀的姿态,他不在意别人说他哭的样子难看,犯了主持人的大忌;而他特高兴时就开怀大笑,也不在意别人说他笑得难看。这正是他自信的所在。

他从心里接受了自己的外在缺点,比如形体不好看,服装搭配不合理等等诸多小毛病,在屏幕上展现出来后,他希望大家知道,这个《实话实说》节目的主持人,就是这样,不是个完人,身上有很多毛病,也有很多可爱之处,大家看到他后,就想起自己的一个兄弟,想到插队时的一个战友,想起当兵时同班的一个战友,或是邻家的一个大男孩。他由此建立了主持好节目的信心。

明星主持人叶惠贤曾说过,没有自信,就不能摆脱镜头前的紧张感,就不能获得主持的松弛感,主持起节目来,也就谈不上从容不迫、潇洒自如,更何来的即兴?

即兴主持需要一份自信,做其他节目,尤其是访谈节目,又何尝不是如此?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均益自信的内心世界吧。

水均益:与联合国秘书长对话

水均益曾在中东地区做过多年的驻外记者,这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使他学会了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看待人与人类。这点点滴滴的积淀为他以后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节目中对国际问题的报道与评述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他也修炼出了一份自信从容的成熟气质。

水均益在大大小小的场合,无论是面对世界级的政坛大人物,如科尔、基辛格、阿拉法特,还是面对专家学者或者普通人,都以其从容严谨的言谈举止以及流畅的英语所透出的书卷气和现代感,赢得了观众的交口赞誉。

每逢重大采访,水均益总是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他决不会临阵恐慌。被“我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眼中”等问题所干扰,在认真做好采访前的案头准备,将采访的对象研究透彻后,争取在采访中抢占主动;在采访开始后,遇到意外的情况时,他胸有成竹,应对自如。不解时他追问,惊讶时也不加掩饰,对方离题太远他会设法拉回来,对方必须回答的问题他一点也不绕弯,直截了当,不给对方避实就虚的机会。

他自信地说过,在面对基辛格这样的国际政坛“大腕”时,与他套近乎、空谈都只能令他小看你,因此采访中首先要向他发难,让他心理上有所震动,不敢怠慢,然后再推出实质问题、精彩问题。

水均益专访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那一期《焦点访谈》,水均益用了这样一个标题:“与联合国秘书长对话”。

可是南方一位记者抓住这个标题做了一篇文章,对水均益与联合国秘书长对话有感而发,文中指责挖苦水均益忘记了自己涉世未深,居然自认为有资格和加利“对话”,显然是在自我炫耀。这文章发表后,影响广泛。

水均益深感委屈,还是他的父亲一番话为他擦去了眼中的迷雾:“虽然说,你只是一个人面对着加利在‘对话’,但是,别忘了,你是一名记者,你真正代表的是几亿中国电视观众。这么多中国观众和联合国秘书长来一番对话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有在加利感到你是将他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对话,你的采访才能成功。至于说,你用十年前采访过加利作为一个问题的背景,这属于记者提问的技巧。只要这个信息是真正为你的问题服务的,观众也就不会感到难受。”

实际上,那期《与联合国秘书长对话》得到了相当多的好评,按《中国电视报》上一篇文章的说法,这期节目是“一次绝妙的名人采访”,水均益认为自己是当之无愧的。

他们如有神助,时而脱口而出的话语令人拍案叫绝,时而妙笔生花,佳作直冲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他们侃侃而谈,临危不惧,应变的能力出类拔萃。你还可以将一顶顶桂冠尽情地献给他们。但他们为什么如此魔力无穷?

是他们女性年轻美貌,男性英俊潇洒吗?显然不仅如此。叱咤风云的克朗凯特,一个大鼻子“大叔”;芭芭拉·沃尔特斯,现在已近七旬的老妇,要说年轻美貌,从何谈起?显然,单靠英俊、美貌一定会砸掉手中的饭碗。他们“倾国倾城”的形象,是全部身心的凝聚,点滴汗水的结晶。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婴儿,是他们的素质孕育了累累硕果。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对电视节目明星主持人来说,已是“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了。

不论从事什么职业,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必要的素质。所谓素质。是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及智能锻炼等状况的综合表现,是人的先天资质与后天培养的高度融合。明星主持人的桂冠绝非是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可以随意拈来,更不是“神笔马良”得到的那支魔力无穷的画笔,一枕美梦便能落到自己的头上。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其实,从赵忠祥、叶惠贤等明星主持人的经历看,十年岂能磨得“这把剑”?迈克·华莱士奋斗30年方才成名,克朗凯特也奋斗了近30年才坐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晚间新闻》主持人宝座。

广博的文化知识

主持人在报道时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在采访时的言谈得体,不卑不亢;在串联词中的连珠妙语,风趣幽默,这些外在的表现主要来自他的内才——聪颖、智慧和广博的知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只有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具有驾驭节目的信心和能力,也才能在遇到各种意外紧急情况时仍然应对自若、从容镇定。节目主持人既是“杂家”,又要对自己主持的专业知识有更多的研究,成为这一节目知识的专家。下面就来介绍几位具有广博文化知识的明星主持人。

伯纳德·皮沃特:《书林漫谈》独占鳌头

法国电视二台有个《书林漫谈》节目,每周五晚上9点30分播出。在约90分钟的时间里,既不插入影片,也不播送音乐,全部是主持人与被评书的作者或读者侃侃而谈。谈锋或机智、或幽默、或诘难、或褒贬……这个节目不仅在全法国收视率排行榜上经常名列前茅,而且其主持人伯纳德·皮沃特亦成为法国的超级电视明星。一个星期五晚上,法国某大学的学生正在兴高采烈地收看国家剧院芭蕾舞演出的现场直播,到了9点30分,一名学生旋即把频道调到电视二台,并激动地说:“你们怎么不看《书林漫谈》?那还读什么大学、修什么博士?”当时大家非但没有异议,甚至认为不看或不了解这个节目,则不属“知识分子”。

一经《书林漫谈》播出的书刊,立即成为畅销书;出版商得知自己有书入选,即疯狂加印。《书林漫谈》俨然成了“书刊”的评审机构。这个节目不但在法国有影响,而且在加拿大、纽约也按时转播。纽约的《新闻周刊》、伦敦的《时报》还有专文推荐。《书林漫谈》甚至还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波:1982年10月8日,法国总统顾问德佩耶出访加拿大,在魁北克一次作家聚会上回答一位法裔加籍作家的问题时,提到这个节目说:“我们有计划地要破除诸位所说的这个节目系由一人(即主持人)专断对书目和作者的取舍,更是那种在书市上造成霸权的现场。”不料他的话第二天见诸法国各大报,不但激怒了无数《书林漫谈》的观众,而且还犯了政府意图干预传播业的禁忌。10月11日密特朗总统自非洲访问归来,记者首先要总统就此表态。密特朗本人还在当在野党领袖时就上过这个《书林漫谈》节目,他的形象也由此获益颇多。他在回答记者时和稀泥道:“总统府里就同别的地方一样,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德佩耶或许不喜欢《书林漫谈》,但我本人是非常喜欢的。”一场政治风波最后只能由总统的美言来平息。此外,像基辛格、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前总理巴尔、美国著名影星简·芳达等都上过这个节目,并引以为荣。简·芳达撰写的关于女人健身的《简·芳达健身之道》刚刚出版,即被邀坐飞机前往法国,在《书林漫谈》亮相。

为什么一个仅仅属于书刊类的“清谈”节目竞能如此走红,以至还引来那么多权贵人物的光顾?为什么它在知识界被引为良师益友,就是在一般的公众中也有极大吸引力?《书林漫谈》的播出时间,正值法国各电视台娱乐节目的黄金时段,但它非但没有被“淹没”,相反地压倒群雄并经常独占鳌头。个中的原因,可说正是因为节目主持人身上所独具的魅力,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由于伯纳德·皮沃特那不同凡响的“素质”,他出类拔萃的文化知识修养。

皮沃特作为《书林漫谈》的节目主持人,不但熟谙法国文学史上诸如莫泊桑、巴尔扎克、福楼拜等大师的名作,而且本人就是一位出手不凡的评论家。作为一个主持人,他及时了解出版业的各方面状况,善于从文学以外的各个领域去扫描、捕捉对象。一旦有书刊被选中,他必下苦功去读,去研究。他本人还是位文学硕士,每天花十至十二小时来阅读各种书刊杂志,对参加各种座谈会的客人热情大方、彬彬有礼。一旦上了荧屏,他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修养便表现在能“口若悬河”地征引书中某页某行的话,指出这些话跟哪些地方存在着矛盾,以至常使原作者惊讶不已。他的“慧眼”卓识尤其表现在能及时把握法国乃至世界出版市场上的“热”点,如在我国“文革”期间,皮沃特把两本新书的作者马乔琪、李克曼请到节目中:一位是为江青作传的女作家,另一位系批判中国“文革”的汉学家。两者相遇,立场迥异,观点不同,使《书林漫谈》撞击出耀眼的火花,引得观众赞叹不已。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皮沃特驾驭起现场来十分娴熟、巧妙。如对欲评论的书刊,他一向不跟作者事先见面,甚至不通电话,只是告之节目的主题以及有关被邀请的人。镜头中一律排斥演说、独白、念文稿,完全要求以日常口语来交流。也不要求坐成一排把自己展览给摄像机,而是反过来让摄像机自行捕捉、扫描。节目开始,主持人陆续引出各人著作中的重点、特色,接着将作者——带进主题,然后在众人之间穿梭,使话题、谈锋来去自如。遇到双方辩论,对于口拙者,他会帮上几句,有时说得原作者也连连点头。皮沃特还能即时把握现场出现的冷场,及时提出需要的兴奋点,如提出:“我说书里这个人物有您自己的影子,没错吧?”在穷追不舍之际,作者往往俯首供认不讳,并详述其中有关章节。对这类提问,观众一般乐此不疲。

正是由于伯纳德·皮沃特的高深的文化知识修养,才使得《书林漫谈》取得了无比成功。

赵忠祥:文化功力深厚的儒雅之士

提起赵忠祥,这位中国资深的著名主持人,人们无不为他功力深厚的儒雅风度所折服。一位老教授在深入研究了赵忠祥后说:“博大精深的文化积累成全了他。”

赵忠祥曾强调说过,主持人技巧之类的本领并不难掌握,只要肯干,有个三年五载可以熟练,而文化素养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得到。

一个成功的人总是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周围的环境在变,新事物不断涌现,只有勤奋学习钻研,才能最终把握成功的金钥匙。

赵忠祥高中一毕业就当了播音员,他看到他的同学大多上了大学,他也决心一边工作,一边加强学习。那时,一本《唐诗三百首》被他翻烂了,诗句烂熟于胸。他特别喜欢南唐二主的词,尤其喜爱“虽蓬头垢面不掩天姿国色”的李煜的词,对李后主的词能倒背如流。从词句感受到的美,浸透了他的身心。

赵忠祥抓住各种空余时间,到中央电视台图书馆去,看各种报刊杂志,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在图书馆,他如鱼得水,法国的巴尔扎克、福楼拜、雨果、司汤达、乔治桑、莫泊桑、梅里美这几位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他都仔细阅过。他读了图书馆所藏的近30本巴尔扎克的作品,却遗憾只读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间喜剧》。在浩如烟海的书海里,他最喜欢的外国作品是《红与黑》,最喜欢的中国作品是《聊斋志异》。他从《聊斋志异》中感受到动物的灵性,这种感受被他融汇到了《动物世界》的解说之中,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读书给了赵忠祥精神上极大的慰藉,他一天没有书看,就感到不堪忍受。书使他所在的狭小天地变得宽阔而深远,使他寂寞的生活变得生机勃勃,读书充实了他的内心,也给他的播音创作注入了营养。

在干校干农活和喂猪期间,有位老同志带来一套《鲁迅全集》,赵忠祥如获至宝,他一本本借来看,前后读过两遍。读了鲁迅先生的杂文,他的内心也由软弱变得坚强了一些,也乐观了许多。有天深夜,他的邻床的一位广播学院的老师还在夜读,赵忠祥悄悄拉他一下,示意请他递过来看看。出于信任,这位老师将包着书皮的书送了过来。赵忠祥翻开一看,是《诗韵合璧》,他特别高兴,真是天上掉下来块馅饼。他借来看了好多天,也想趁劳其筋骨时,增添点文化营养。

从干校回到中央电视台后,赵忠祥在紧张的工作中,重新拾起高中的数理化,在40岁之后,冒着被人取笑的尴尬,和一些比他年轻10岁、20岁的年轻人坐在中学教室,参加成人高考,居然以不低的学分,先进入了师院中文函授,后转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编采一期。在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三年,风雨无阻地定时听课,按期考试。教他课的老师,许多是他干校说说笑笑的战友,有些老师比他年轻许多。赵忠祥回想时说:“30多年来,在任何节目中,我不敢稍有疏忽,也没有一天不在认真地读书,写点文字。在工作岗位上,我上过4次业余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所取得的成绩不是侥幸获得的,而是对我多年来付出的汗水的回报。”

赵忠祥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读书对他毫无疑问是一种终生的“享受”方式。

赵忠祥的文学深厚功力,可以从他的散文集《岁月随想》中的文采文思中略见大概。他的文章洗练,流畅。真是文如其人,在赵忠祥的文章里你看不到矫饰与矫揉。唐诗宋词的名句佳句,不仅丰富了他的语言表达,简直像溶入了他的思维之中。出现在他笔下的诗句词句,都是经过了经年累月的储备,而决非是笔到滞处现翻典籍的应急摘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生活的磨练洗礼,才铸就了赵忠祥儒雅豁达、平易风趣的气质与主持魅力。

敏锐的生活悟性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恰如古诗所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明星主持人的成功道路中,书本知识固然不可缺少,但实践经验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些主持人虽然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学院式的书本知识训练,但工作起来也很出色,主要靠的就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大家十分熟悉的沈力、赵忠祥、虹云、陈铎等明星主持人,除了具有一定的书本知识外,无不是实践经验的富有者。实践经验弥补了这些节目主持人书本知识的“先天不足”,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为他们在节目主持人神奇的天地里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践经验或是丰富的生活阅历之所以起了重要的作用,还在于主持人对生活中的经历和现象决非简单地照搬和记忆,而是利用了自己对生活的敏锐悟性,这种敏锐的悟性犹如发酵罐,将生活的“原料”投入到其中,才酿成了融入主持人心身的知识的琼浆和智慧的养分。许多学院派出身的主持人现在也很注意弥补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他们善于从身边的浮光掠影和点滴凡人小事中,去感悟丰富的内涵,来苦练自己的“十年功”。下面几个例证就是对“生活的敏锐悟性”的最好阐释。

崔永元:同一万个人说话

崔永元同杨澜有过一次短暂的谈话,他说谈话节目很需要一个人内心真实的东西,让他做上半年,就会被掏空了。当时杨澜睁大眼睛说:“什么?半年?两期就掏空了。我们的知识哪够用啊!”当时给了崔永元当头一棒。后来不久,他见到了著名作家麦天枢,向他诉说自己的苦恼,说自己过去有一个很好的习惯,看看书、读读报,现在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静下来读书的时间太少。麦天枢说:“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崔永元被问愣了,说这句话有什么好解释的。麦天枢说:“十个人有十个人的解释,这不对,这两句话是并列的,就是说,一个人读一万卷书,再去行一万里路,任何人都达不到这个境界了。”他对崔永元说:“我再给你加上一条:和一万个人说话。你现在就靠第三条。这和读万卷书的效果是一样的。”

麦天枢的一席话让崔永元苦恼的心一下子豁然开朗,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现在崔永元觉得他一直在充电,而且不比谁充得少。

白岩松:报纸生涯,生命中的加油站

大学毕业后,白岩松满以为可以分到中央电台的新闻部,不料却被分配到了《中国广播报》。他一时有些懵了,在印象中,这张报纸主要是以刊登节目表为主,自己学了四年新闻,难道刚一上路,就要和播出时间等数字打交道吗?同伴们为他鸣不平时也都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干着,再说。”

大学四年,报纸就是白岩松的精神食粮,他将《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上的一些好的思考性文章和经济类文章细心地留了下来,贴成了几大本,成了珍贵的资料。他因此觉得和报纸还是有缘分的。这次走进了陌生领域,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先修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走进报社的第一天,在看完了近一段时间的《中国广播报》,对报纸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就上街买了一本名为《报纸编辑》的专业书,回来后临阵磨枪,了解了相关ABC之后,开始了报纸生涯。

进了报社才知道,一切并非他想象的那样糟糕。八个版面中,只有两个是节目表,余下的版面是大有作为的。这里的年轻人比其他部门的同龄人拥有更多机会。报社内人手并不富裕,于是实习了一段时间后,他就成了一个版面的责任编辑,终于有了一块“自留地”,这真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机会。于是白岩松静下心来,好好干活了。

白岩松负责的这个版面,是社会性和故事性相结合的版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在电台里有了自己的一个作者群,他们提供的稿件符合他的口味,同时,白岩松对这些文章的修改、标题的制作、版式的设计,也大都能使作者们满意,于是双方开始了默契的合作,渐渐地,这一版面的风格也就鲜明起来。

努力有了回报,周围的人看出了这一版的变化,于是从领导到周围朋友,都给予了赞扬和鼓励,这给了白岩松成就感,一些不快与不如意也就淡化下去,并获得了进一步干好的动力。

白岩松在报社里,自己承担画版、校对、付印等一系列事情,体验了全方位报人的职业生活。他大胆创意,赢得了很多人的掌声,干起活来自然心气更高。他这时不满足于总是为人做嫁衣裳,进了报社,本来笔就没停过,因为有了自己的阵地,加上领导宽容,于是从评论到散文,从专访到年终回顾,一篇接着一篇,成了他文字创作的高峰期。

这期间,他以新风格撰写的年终回顾文章《回眸九一》,被《新闻出版报》头版全文转载;连续八篇在中国流行音乐界较早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中国流行音乐现状》,被外地出版社看中,最后扩充成书。而一些散文和评论在同伴之中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白岩松回想这段日子,认为正是这些有影响的文章后来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如果进了想去的新闻部值夜班,怕是很难拥有这些好机会了。

四年的报纸生涯,欢乐而忙碌,白岩松回忆起来满是温馨的记忆和留恋。他总结自己在报社的三大收获是,首先四年报纸生涯给了他四年的编辑生活,对于新闻人来说,编辑位子又是最重要也是必须经过的。这个位置使他懂得了从就事论事的思维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问题。

第二个收获就是开始会写些文章,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比过去更能看出什么是好文章。这是使他一生受益的一大收获。

第三个收获,就是友谊。报社内同事和领导对他工作的扶持和对年轻人的宽容大度,使他得到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是他努力工作不可缺少的有利条件。

还有一个小小的收获,就是遇上北京经济广播电台招客座主持人,白岩松被聘用担当了一年多广播节目主持人。或许,追寻他的主持人生涯,该从这时算起吧。

从1993年担任《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到现在担任《东方时空》总主持人,白岩松主持了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等大型报道活动,他冷峻精辟的解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起四年的报纸生涯,白岩松打心底发出了这声感叹:“报纸生涯,我生命中的加油站!”

杨澜:怎样给自己充电

杨澜在谈到知识的更新即所谓充电时,作了如下论述:

“我读书就读大家推荐给我的好书,有很多朋友说,唉,这本书你看没看,很有意思。我就拿来翻一翻,我觉得充电不一定非要正儿八经地坐在书桌前,下定决心说我现在要开始读书了!不是这么一个概念,比如说我到美国走到校园里读书,那是一种比较规范的、比较强制性的、有计划的读书。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平时张开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其实我认为信息有时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有时看新闻就是一种充电,不一定要钻到书里。”

王雪纯:色彩斑斓的内心世界

很多人都喜欢王雪纯主持节目时那样一种笑容,笑容里仿佛带有一种甜蜜,甚至很妩媚的感觉。谁曾想到,从容而可爱的她却拥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内心世界,她在明朗顺境中,对生活的点滴保持着广阔丰富而又活跃深入的思维。这种思维是一份对生活自觉的敏锐感悟,而不是历经痛苦磨难后的大彻大悟。这使她主持节目时,从甜蜜而妩媚的笑容中,不时也流露出另一种成熟而又热情有度的魅力来。

工作几年来,王雪纯去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的地方。她颇有语言天赋,学会了一些藏语、蒙语、法语、荷兰语还有南非的当地语言,包括南非祖鲁部落的语言,另外还有土耳其语、希腊语、挪威语、希伯来语……她认为语言是她所掌握的生命中最富有活力、最最亲密的一样工具,帮她完成了许多独特的体验。在去外景地拍节目时,她会努力去学习当地的语言,哪怕掌握的程度是极低浅的,因为她心中有种交流的强烈欲望,哪怕只是学一声“谢谢”,一旦学会了,就要求自己说得很地道,而不是生硬难听,她想要当地人从心里涌上来一种好感:“咦,她在说着我们的语言。”特别是在一些小语种地区,人们会觉得特别惊喜。王雪纯特别看重这种语言交流,她认为这是不可替代的情感交流。虽然这种交流很可能不被插入镜头,也不会被任何人知道,但是这成了她在工作中获得的最大乐趣,这种乐趣使得她对所接触的民族、所结识的人,以及她在一个地方的短暂生活都打上了特别浓厚的印记。在她的一生中,这种印记被深深地保留下来,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成为珍贵的、美妙的回忆。带着这样的回忆与感受,当她写解说词时,或是在节目现场表达时,就不会是浮皮蹭痒似的说些千篇一律的套语,因为她对这些词语的来源有着深刻的背景理解,这些词语就来自于她完完全全的心灵生活。王雪纯认为这样的体验再加上贴切的现场语言表达,可以让观众有些不同于过去和一般的认识。

王雪纯是一个将感性与理性交融得很深的人,在长于体验和感受的同时,她也分析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这是一个磨砺智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清自己、不断明晰理念和意识的过程。她说:“看一本书、听一句话、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在你的脸上——可能你并没意识到,但还是这些东西激发了你的心绪。每一个精神的波动都和现实生活的一分一秒发生着联系,这也带来了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王雪纯是一个很早就体会到成就感和虚荣心的人,借着能成就虚荣的工作来克服虚荣,这是只有清醒的人才能做到的事。王雪纯说过,主持人成为人们的宠儿,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他(她)是传媒的终端,节目组的每一个人都在尽力帮助他,主持人是一棵大家精心栽培的小苗。王雪纯还特别体会到主持人这个职业的巨大的挑战性,她说作为像《正大综艺》这样的综艺节目主持人,面对嘉宾,面对观众,既要机敏,又要轻松,真是需要八面玲珑,照应全面,要记准每一个环节要做什么、说什么,请谁回答问题,展示哪个礼物,要提问、判断、回答、解决各种突然出现的问题,还要不时地戏谑和调侃一下,这一切都需要调节好主持人自己的性格和节目特点的冲突,这种职业的巨大挑战有时是无情的,它让人暴露的不仅是容貌形象上的缺点,甚至也不仅仅是修养上的才疏学浅,它暴露的是人性深处的软弱和惶恐不安。王雪纯还意识到,越是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在整个的心都铺张开的时候,人越容易顾此失彼迷失自己,因此,越是身处热闹之中,越是要稳住心神,保持内心的平静,这就要学做人、修心、修正为人。

王雪纯在播音系的同学,在大学四年中无数次看见她畅快地开怀大笑,也无数次看见她沉静得像滴水珠似地躲在某个角落看书或写东西,活泼和内敛的个性反差在她身上鲜明地体现出来。

王雪纯有一颗敏感的心,一颗活泼跳动的心,这也是一颗在尘世中闹中取静,苦苦修炼的心。

从容的随机应变

节目主持人在现场采访或面对现场观众主持节目时,尤其是在现场直播时,常常会遇到难以预料的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这就需要节目主持人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要有灵敏的头脑、迅速的反应,恰到好处地处理应对场上的突然变化,或顺利进入变化的环境,或引导变化的情况恢复原状,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和尴尬场面,使采访或节目得以顺利正常进行。1963年11月22日中午,克朗凯特从合众国际社电讯看到一条重要消息:“今天,在达拉斯市区肯尼迪总统的车队遭到枪击。”震惊之余,他马上跑到新闻编辑室,对节目制作人说:“快,我们准备立即广播。”他们马上中断了正在播出的节目,口播了这条突如其来的重大新闻。而在这之后,克朗凯特就这一事件进行了三天连续不断的报道,获得了“铁嘴”的称号。

播音员卢静,有一次主持文艺晚会,一个舞蹈节目编导的妻子是这个节目的演员,卢静在晚会前就盯住这对夫妻,打算到时候介绍给观众。可是没想到,当节目演完时,她把编导介绍给观众后,却在那些都是柳眉杏眼、浓妆艳抹的演员中认不出哪个是编导的妻子了,显然,她又不能直接问:“编导,哪个是你的爱人?”处境十分被动。卢静脑子一转,来了个“另辟蹊径”,她以守为攻,笑吟吟地说:“观众朋友,刚才这个精彩的节目里,也有我们这位编导的爱人参加表演,现在我们欢迎她出来和我们见面!”果然很灵,一阵热烈的掌声,那位隐身于演员行列中的妻子马上被请了出来,卢静也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应变能力是节目主持人控制节目或采访按预定计划进行,控制观众情绪的不可缺少的能力。节目主持人面临的常常是千变万化的情况和环境,如果节目主持人没有灵敏的头脑、镇定自若的情绪、迅速的反应,就很难发挥出在节目中的主导和核心作用,就会出现人有来言而我无去语,情况变而无以应变的局面,那观众就很难不给这样的主持人一句“下课”的评价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要想当好节目主持人肯定是勉为其难的。

下面,我们再从几个生动的例证中领略明星主持人随机应变的高超能力吧。

拉里·金:我掉下去了……别紧张

有一次,拉里·金受邀担任迈阿密庆祝国庆大会的司仪。会场设在户外,放眼是一片国旗的海洋,耳边音乐声响震天,还请到了克劳德·佩波国会议员致辞。主办人员鉴于场面盛大,因此搭设了两个并列的舞台,中间仅留了很窄的距离。当介绍司仪出场时,拉里·金立刻跑上舞台,一只脚不巧插进在那个小小的缝隙里,于是他立即消失在众人面前。

观众当时正纳闷呢,司仪怎么突然不见了?拉里·金所幸话筒还紧握在手,他决定将它做最好的运用。于是全场观众通过扩音器听到金在说:“我掉下去了……别紧张……我没事……”

观众立刻发出一阵哄笑,结果这个意外的不幸成了暖场的笑话。不过,拉里·金可不想再用这招。

还有一次,拉里·金邀请他的朋友吉姆·毕晓普上节目。吉姆以其简洁、切合时代的专栏文章成名,他曾经酗酒,但他上金的节目时已经有25年滴酒不沾了。

但谁知,那天晚上毕晓普烂醉如泥地来到节目现场,拉里·金还是头一回看到他酒瘾复发。金猜想也许他上节目前过于紧张,想要借酒壮胆。金看到吉姆的样子,心里异常紧张,让他这样子上节目肯定会出乱子,恐怕问题不只是捅娄子而已,说不定联邦通讯委员会会吊销他们的节目许可证,电台很可能请拉里·金回他的老家布鲁克林去。

这时候让好朋友上节目绝对是在害他,拉里·金于是决定采用断然措施,来保护他们两人。于是,金向控制室里的节目编辑打了个手势,对着桌上的麦克风说:“打开信号灯。”

“广播中”的信号灯亮起。

吉姆也看到了信号灯,此时拉里·金对他说:“吉姆,多谢!这个小时谈得多么愉快!你和以往一样棒。”

吉姆带着有些困惑的表情回应,然后离去。接下来的一小时拉里·金将节目改为了听众热线电话。

吴小莉:10元人民币的故事

吴小莉的皮夹里至今仍保留着一张崭新的10元人民币。说起这张10元人民币的来历,还有一个令人为之叫绝的故事呢。

适逢东南亚发生金融风暴,江泽民主席去泰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作为香港凤凰卫视的当红节目主持人,吴小莉当然会去进行贴身采访。

这天最后一场会谈结束时,所有媒体都退到了门外守候,吴小莉几经思考,觉得江主席今天的兴致很好,或许有机会,问问他关于这次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因为先前已经知道,江主席是不轻易开口的,吴小莉就和同事们商量,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采访到江主席。经过商量,决定用最实际的办法,去问最实际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未来人民币的走向,它关乎市井小民的荷包肥瘦,也关系到各国的经贸发展。吴小莉决定问问人民币是否贬值的问题,但是她从香港飞吉隆坡,身上只有港币、美金和马币,热心的内地同行说,他从北京来,饭店里留有人民币,最后遍寻之下,发觉他身上的百元人民币纸币都太旧了,只有一张10元人民币是崭新的,吴小莉小心收好这张纸币,心中有了底。待江泽民主席完成这天最后一场双边会谈,见过泰国总理川立派后,步出会场,守候在门外的小莉,志在必得,她大声提问,今天一连串的会谈如何?江主席只是很惊异地看着还在门外等候的吴小莉和一群记者,抱歉道:“很不好意思,你们还在等呀!”就准备离去,此时,吴小莉赶紧扬起手中早已准备好的10元人民币,高声问道:“江主席,我们都很关心,我手中的10元人民币,明年,是否还值10元?”江主席听到后,立刻回头,转身走向她,坚定地说:“当然,人民币不贬值!”“到明年为止,都是吗?”小莉追问道。江主席有话要说,又满面笑容地走回来,对着大家说:“我说人民币不贬值,是很科学的,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这要讲scientific(科学性)。”说罢,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在笑声中步入电梯离去。

吴小莉马上通过卫星将这段采访送回香港,这段采访在当晚的凤凰卫视节目中出现,第二天,香港《苹果日报》和《明报》在报道亚太经合会的政经版中,刊登了一则花絮,题为《吴小莉访江泽民出新招》,文中说道:“素以乖巧机灵见称的吴小莉,昨日以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居然使已言明不接受访问的江主席开腔,发表明年人民币不贬值的言论。”

吴小莉对这张10元人民币十分珍视,将它保留在皮夹内,出外采访都随身带着。

芭芭拉·沃尔特斯:粉红色的芭芭拉

“名人采访大师”芭芭拉·沃尔特斯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记者。在古巴举行的一次不结盟会议上,她要采访约旦国王侯赛因、巴解组织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和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但时逢各国记者云集会议,加上严密的警卫,使她无法接近这些大人物。

芭芭拉急中生智,她给他们每人都写了一张便条,让卫兵送过去,她给侯赛因的条子是这样写的:“亲爱的陛下:我们可以确定我们的采访吗?我穿着粉红色的外套,坐在记者席上。如果你看见我,请挥挥手。芭芭拉·沃尔特斯。”

这几个人收到条子后,出来举行记者招待会,人们发现他们在记者席中寻视着,并向芭芭拉挥挥手——芭芭拉得到了采访机会。

倪萍:母亲晚会上找“母亲”

1995年初倪萍主持一期以母亲为主题的《综艺大观》。她非常喜欢这类有人情味的主题节目,当节目快结束的时候,导演刘铁民急匆匆地告诉她还剩三分多钟时间,可是已经没有节目了,让倪萍即兴发挥一下,把这三分钟时间填满。三分钟,生活中就一眨眼的工夫,可是在电视上,在直播现场,三分钟,太长了,说什么,说多少话才能填满这三分钟呀!倪萍心里直打鼓,这时来不及周密策划,在场上也不能找谁去商量呀,直播就是战场,观众可不知道你是临场发挥,他依然要求你准确得体,职业要求你必须具备应变能力,而现场却不允许有片刻的停顿。倪萍一边往台上走,心里一边激烈地盘算,说什么?对,说观众,倪萍走向观众席。“我想知道,今天在场的观众朋友们,有哪位是陪同母亲一起来看《综艺大观》的?”倪萍脑子里迅速做着下一步盘算,如果一个也没有,该说什么?如果有,又该怎样说?

观念席上一位小伙子站起来应声,“我!”

倪萍有点意外的惊喜:“是吗?可不可以把你的母亲介绍给大家?”

小伙子看了看母亲,说:“可以。”

“请这位母亲站起来好吗?”

那位母亲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笑盈盈地站了起来。

倪萍马上说道:“这位妈妈,我们都为你自豪,有这么好的儿子真幸福啊!小伙子,孝敬老人是最受人们尊敬的,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请坐下。”母子两人在热烈的掌声中坐下了。

这时导演示意倪萍还有一分钟时间。倪萍这时已经很自如了,眼前这一幕她策划主持的场景,已使她再次激动万分。她转向镜头:“儿子陪母亲来看节目本来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但我常常在我们的演播厅里看到的却是一对对情侣,一对对夫妻,有的是父母带着孩子,我却很少看见儿女陪着父母来的。其实,老人更需要多出来走走,他们更愿意来看看电视台是什么样,倪萍是什么样,我希望从今天以后能在这里见到更多的孩子陪着父母来……”

导演给倪萍打了个手势,这个时间填满了,倪萍也松了一口气,她天衣无缝的临场发挥让导演十分满意。

水均益:巧访李铁映

李铁映国务委员在首都机场正为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北京奥申委代表团送行,到了停机坪,水均益他们发现,现场的其他新闻单位的记者不下五六十人。水均益不由得暗暗叫苦,待会儿又免不了为争采访有一番恶战。

按照欢送仪式,李铁映等领导同志要在飞机舷梯一侧与代表团成员一一握手。所有的记者则被安排在另一侧的一块固定区域,而且还有粗粗的隔离绳将记者们围在里面。外面则每隔两步外站立一名身强力壮的警卫人员,随时将不安分分子“抓回”隔离区域内。情节严重的则会被“红牌”罚出场外,甚至事后通过所在单位,吊销其采访资格。正是由于如此苛刻的规定,在这时,采访一位国家级领导人既有很大的难度,还要冒一定的风险。

水均益和摄像师被圈进采访区域内以后,他就盘算开了,如何在这种局面下冒一次险,试着采访一下李铁映。按正常程序,你得先向李铁映身边的工作人员写一份盖有公章的正式报告交上去等待批准,什么时间批复就很难说了。可在现场即兴采访,撇开事后的麻烦不说,单是如何能跨过隔离绳接近重兵把守的采访对象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他曾经就领教过一次这种遭遇。

“没准他会走向记者区,说两句吧。”摄像师对他说,像是在安慰似的。水均益心说:“你小子准是外国电视新闻看多了。”

一想到这儿,触发了他的灵感。水均益想到白宫草坪外,每天早晨总有一大批记者在那里守株待兔。每当总统出现在草坪上时,总会有某个记者在画面外高呼:早上好,总统先生。赶上总统心情好的时候,也许会回过头来,冲记者们说上两句,这两句就成了当日的白宫新闻。“我为什么不来个如法炮制?”

李铁映一行向飞机舷梯弯走了过来,记者区里闪光灯、照相机、摄像机噼啪乱作一团。代表团主要成员一一和铁映同志握手,登上了舷梯,回身向送行的人群招手致意。同时,李铁映正在频频向舷梯上的人们招手。他背冲着水均益这个方向,离他们有十几米远。

“铁映同志,您好!”水均益大叫一声。

李铁映果然本能地回过头来。

“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

铁映同志点点头,冲他这个方向笑笑。

这时水均益拽了一把自己手中连接话筒和摄像机的话筒线,肩扛着摄像机正在拍摄的摄像师一个机灵,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水均益毫不犹豫,一步跨过隔离绳,摄像师也跨了过来,扛着机器跟在后面。

水均益手拿话筒,一边快速向李铁映靠拢,一边继续他的提问:“铁映同志,请问你在20日奥委会宣布的时候会看电视转播吗?”

在李铁映笑容可掬地回答问题时,水均益和摄像师已经及时站在了他的面前,就像经过了排练一样,非常准确。记者区外的警卫和李铁映身边的警卫刚开始听到水均益高呼“铁映同志”时都是微微一震,而在看到首长的反应后,他们也就默许了这个“犯规”行动。

这次采访可以说很完美,只是水均益出了一点小问题。回到电视台,把录像带放进机器里一看,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由于紧张,在他高呼“铁映同志”后,在说“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时,出现口误,说成了“我是中央电视台台长”!

水均益至今也没弄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口误,因为他压根儿没想到去篡台长的权。

精妙的出口成章

大家都知道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吧,他在短短的七步时间之内,吟成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佳句。而明星主持人,也个个如同曹植一般,出口成章,秀口吐珠的本领确令观众赞叹不已。

从一定意义上说,节目主持人的艺术就是“说”的艺术。口头语言的现场表达在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构成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但是,值得强调的是,节目主持人的口头语言与生活的日常口语是有很大不同的。它是在加工过的书面语言基础上形成的高级口头语言,或者说是口语化了的书面语言。与生活中的口头语言相比,它要求更精练、更简洁、更生动、更形象。比如倪萍在《综艺大观》节目中常有大段声情并茂的解说,她充分利用了曾当过话剧演员的念白功夫,她的词语决非日常口语,却又文采飞扬,用词十分讲究,但谁也没觉得她是在念一篇文章,而是在很自然地向观众“说出来”,确实是主持人语言艺术的一个典范。

主持人的“谈话”中好多语言并不是按事先写好的稿子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谈话时的话题、情绪、气氛、感觉等具体情况,脱口而出,即兴表达的。在主持人现场采访或现场直播节目中,这种语言的即兴式表现就更加明显,运用得当,会使节目更加轻松、亲切、自然、顺畅。从某种意义上说,即兴式语言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节目主持人是否出色的主要标志之一。如果在节目中主持人只能照稿说话,没有一句即兴式语言,那么这位节目主持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优秀的。著名主持人叶惠贤就是一位有相当的即兴语言功力的节目主持人。在1995年的“五一歌会”上,群众第一轮拉歌结束以后,他接连用“激情”、“恋情”、“乡情”等各种“情”点评了各队的演唱,活跃了场内气氛;第二轮拉歌结束,女主持人便问他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他说,有,觉得他们唱得这么好,因为他们不仅用嘴在唱,而且用心在唱,接着,说出了一连串的“决心”、“爱心”、“红心”、“责任心”,此时,四处掌声响起,而当女主持人问:“那么,听了房产工人的唱呢?”全场突然鸦雀无声,观众似乎在等待一种更大的冲击力。当时叶惠贤激动地说:“我想,听了房产工人的唱,电视机前的观众,收音机前的听众,每个上海市民都会增强住进新房的‘信心’!”这时,整个现场笑声、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主席台上有的领导甚至欠起身来。可见成功的“即兴语言”将在整台晚会或节目中扮演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

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有很强的“脱口秀”功夫。这是一个谈话类节目,节目主持人要带头侃,更要启发嘉宾和观众的精思妙语,达到说透话题的目的。否则,激发不出交谈双方的兴致,谈话内容会空洞,语言寡淡,做节目和看节目的人都会因无聊而痛苦。崔永元在节目中,他的主持语言的最大魅力源于他剔透的智慧和恰到好处的幽默。我们不妨来欣赏一段《鸟与我们》这期中的一段对话:

崔永元:我们在座的人中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养鸟的经验和经历,您能不能给我们谈谈养鸟有什么乐趣?

嘉宾:就是听它的叫声。它叫出来的声,用我们的土话说叫“音儿”,实际上就是语言,各不相同。像内蒙的百灵鸟,它原先叫声非常难听,通过人工饲养、驯化,它可以叫出8套来。这8套就是莺、猫、燕、狗、家喜鹊、灰喜鹊、黄雀、麻雀,还有母鸡下蛋、公鸡打鸣,它都可以学。

崔永元:你养了一只百灵,鸡鸭猫狗兔全都不用养了。

崔永元在每期节目的结尾有个即兴的总结,总结得很到位,达到了对谈话内容的补充、总结和对谈话主题的升华,非常精彩。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他在《谁来保护消费者》中的总结:

在我们今天的讨论就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先请王海退场。(掌声欢送)王海谈到他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才化装成了一个老人的样子,我们也尊重他的这种考虑。我们希望有一天,王海可以像所有的消费者一样,揭掉自己的面具,迈步在大街上,他可以舒心地选择商品,可以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我想那一天将是所有消费者的节日。……

《东方时空》的总主持人白岩松,也是一位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明星主持人。他认为出口成章最后的“章”字,道出了口才功夫的个中奥妙。他说:“古人用出口成章这个词来形容某人口才之好,并不是偶然的,我一直不认为口才只是和嘴有关的技巧,而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因此口才的训练并不是天天练绕口令和猛背字词发音就能够大功告成的。也许每一个以嘴为生的人,都应该在训练舌头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灵、大脑和手的训练,多用心灵感悟,多用大脑思考,多用手写文章,时间久了,如有一定语言发声的基础,那才可以把口才当成一个目标。”

白岩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努力去做的。

他的解说词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这也与他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感悟难以分开。中国与美国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成功在1999年11月15日下午签约后,当晚的《焦点访谈》当然不能错过这个内容。从下午5点他在演播室采访专家到节目最后播出,只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最后节目还是及时成功地播出了。

在这期节目的开场白中,他感慨地说道:“13年的中国复关这一棋局正式进入官子阶段。”

想必白岩松十分喜爱围棋,他将中国复关比作一盘正在进行的棋局,恐怕再恰当不过了。中国和有关国家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前后已达13年之久,其中内情曲曲折折,起伏跌宕,恰似一局围棋,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难以谦和相让,棋局的发展扣人心弦。现在与美国签约,已是中国入世将要接近成功的一个重大步骤,所以以“正式进入官子阶段”来形容比喻是十分准确和生动的。这个例子对白岩松关于“出口成章”的一番高论,确实是一个活生生的阐释了。

要想打造金身,精妙的“出口成章”一定是主持人随身必备的“利器”哦。

娴熟的业务技能

人们崇尚“君子动口不动手”,可是做个主持人,你不能“光说不练”,活脱脱一个“天桥老把式”。不论是初级节目主持人、中级节目主持人,还是高级节目主持人,都必须掌握新闻业务的一些基本技能,如采访、撰稿和编辑等,因为不管主持什么节目,都离不开这些基本功。明星主持人多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他们精通自己主持的栏目的各个制作环节,亲身参与制作或提出宝贵的建议,所以这些明星主持的节目才会办得有声有色,收视率也居高不下。

一、首先来谈谈主持人的采访技能。从新闻工作的角度看,节目主持人的采访本质上与记者的采访没什么两样,都属于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一切适用于记者采访的方法技巧都适用于节目主持人。但是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除了要掌握一般采访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掌握现场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明星主持人几乎个个都是采访高手,这与他们很多人的记者出身大有关联。记者生涯的磨砺,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采访经验。如水均益就担任过多年的驻外记者,崔永元也有十多年的记者经验,美国三大广播网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更是得经历数十年的记者生涯并成为其中的顶尖高手,才有可能被选中担任如此主持重任,如丹·拉瑟、彼德·詹宁斯、汤姆·布罗考都是著名记者,并留下了很多堪称经典之作的现场采访记录。

芭芭拉·沃尔特斯,更是一位名人采访大师,她在名人采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写作了畅销书《怎样与任何人谈好任何事》,来通俗易懂地介绍自己的采访经验。

现场采访的水平如何,也就成了考查节目主持人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这样的综艺节目,也常常把现场采访做为一个重要的“节目”,倪萍就往往通过这样的现场采访,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实话实说》这样的谈话节目,实际上是无数个现场人物采访的大串联,崔永元就凭他扎实的功底,通过一次次精彩的采访对话,使节目获得了大家的交口赞誉。

节目主持人的现场采访,不同于记者的纯粹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基本上是以“问答”形式进行的。而在主持人的现场采访中,主持人是主体,采访对象是客体,整个过程是以一种“交谈”的方式来进行的。在采访中,主持人的立场往往带有浓厚的主观和感情色彩,他不仅要善于提问,主动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还要善于抓住时机,有感而发,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如杨澜采访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时的对话就是这样,我们节录一段来欣赏:

杨澜:很多人都赞叹您的身上也有一种侠士之风。比如说1993年,您把《明报》转让给于品海的时候,你借给他很多的股票,还在舆论各方面支持他,但是结果却不像人们所预料的那么好。您有没有想过,实际上这种侠义的举动,所谓成功,只有在您的小说里才能实现;而在现实,复杂的商业社会里,它成功的概率有时候很小。

金庸:……

杨澜:所以,您在各个方面,包括价钱方面都很支持他。

金庸:……

杨澜:您非常宽容。

金庸:他没有力量,你逼他也没有用呀!他不是故意骗我,他真的是事情做失败了,我只能同情他了。

杨澜:在您的笔下能出现那么多侠骨柔肠的义士,那么,您怎样描述您自己的为人呢?如果让您描述一下金庸是怎样一个人,应该怎么说呢?

金庸:金庸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做生意还是相当有头脑的,不太失败的,就是这样一个人。

杨澜:您太谦虚了。事实上,办报能够赚钱的人已经很少,而文人能够经商且又成功的人就更少了!二、我们再来谈谈节目主持人的写作吧,也就是撰稿的能力。

尽管节目主持人使用的大都是别人写的稿子,但写作仍然是节目主持人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不能出口成章,不是合格的主持人;不能笔下生花,也难以成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芭芭拉·沃尔特斯就是从给《今天秀》节目做撰稿人开始她的明星历程的。杨澜和赵忠祥为《正大综艺》撰写的串联词更是感情真挚,文化底蕴丰厚,却又毫不枯燥,特色鲜明,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很多明星主持人的写作能力都十分高超,著名的《60分钟》节目主持人安迪·鲁尼甚至是一位优秀的专栏作家,他为节目撰写的一篇篇短小隽永的小品文,更是为节目锦上添花,并广为传诵,奉为经典之作。

主持人的撰稿能力,更多地是体现在串联词的创作之中。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也应当是高水平的串联词的创作者,主持人对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节目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其他作者很难匹敌的。主持人自己操刀,会使串词更贴切自然,富于魅力,前面提到的杨澜和赵忠祥在《正大综艺》中的串词创作就是一例。

三、我们再来谈谈节目主持人的编辑吧。

编辑是节目制作的重要一环,出色的节目主持人不但能够采访,善于写作,还要会做编辑。

编辑的内容主要有设计节目、编排节目的结构、选编加工稿件和剪辑处理音像素材等几个环节。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没必要在这里详细叙述这些编辑技巧,我们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很多明星主持人也很懂得娴熟的编辑技巧。

芭芭拉·沃尔特斯的同事在评价她时,说芭芭拉不仅是她节目的撰稿者、采访者,还是她节目最好的制片者。可见,芭芭拉的成功与她娴熟的编辑技巧是难以分开的。

杨澜就是一位对电视业务技能十分在行的明星节目主持人。在告别《正大综艺》,去美国留学期间,她就从单纯的主持向采访、报道、评论,全方位地介入节目制作过渡。所以,在留美期间,她除了补充知识外,特别选择了新闻专业,学了两年新闻写作、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等一系列课程,自感收获不小,便与上海东方电视台共同筹划制作一档《杨澜视线》,杨澜这是第一次全面负责选题、撰稿、采景、联络采访对象、交通及工作用餐等细节安排。出国前,杨澜在中央电视台的职称是编导,一直参与节目的后期编辑,在台里做节目只要提出申请,编辑机随你用多少时间。但在美国,普通编辑机房的每小时开价是200美元。她请教了有关人士后,学会了美国的工作方法,把所有的节目素材带都翻到家庭录像带上,带回家反复研究,她先在纸上写出编辑顺序,其中所标的时码要精确到秒,随后拿着这份书面编辑稿进机房,以节省机房用时。

当然,强调主持人的“采、编、播合一”并不是说主持人一个人什么都说了算,什么都干。电视是项集体创作,分工越来越细。主持人没有必要去做“万能胶”。主持人在节目内容上要积极参与,利用自己的编辑技巧去把握节目的总体水准和艺术风格,而不是面面俱到,事必躬亲,这才是主持人特别是明星主持人精通电视业务技能的意义之所在吧。 ul29kNdxLE3TFQWO2wXWe9cRkQ0c9mgjN5RvTv0REFBO0scvAYnE15djcCXHuM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