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我选择我喜欢--湖北人的市井生活

“市井”是什么?有人认为,“市井”含有街市、市场以及粗俗鄙陋之意。其实,市井生活不过就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它产生于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通俗浅近、充满变幻而杂乱无章的一种文化生活,它反映着百姓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现出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

1.湖北人离不开麻将

说起麻将,也许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陌生,有人曾戏言《水浒》中的人物就跟麻将中的128张牌存在着某些关联。无论是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还是在山乡水泗都可以看到围着一张桌子筑方城的人,但究其实,他们的享受是不同的。其中,最享受的恐怕要算是湖北的麻将客,甚至还有麻将的看客。

在湖北,麻将可谓是上至八旬老妪,下到三岁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有些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从麻将开始的。麻将可以识字,麻将牌中的东、南、西、北风或是万字都是标准的中国字;麻将还可以教孩子学数数字,比如两根条子就是2,九根条子就是9……还是挺科学的形象教育。写个“发”(注:麻将中的发字是繁体)字问孩子:这是什么字啊?答曰:发财的发。孩子顺便连繁体字也一起学习了。过年了,孩子给长辈们拜年的祝福词中,一般都会说:祝爷爷奶奶、大伯大妈身体健康,抹(音ma,二声)牌赢钱。往往这时候,大人们都会喜笑颜开,给起压岁钱来也特别的爽快。因为,湖北人打牌是特别讲究兆头的。

提起兆头来,这其中的讲究可就多了。刚给小孩子擦完屁股不适合打牌,摔坏碗以后不适合打牌,喝水都被呛住了不适合打牌,刚遭了盗窃不适合打牌,反正是名目众多。当然也有适合打牌的时候:某人刚还过你钱了(意喻:送钱)、做梦梦到自己捉了好多鲫鱼了(鲫鱼在湖北被称之为喜头鱼)、有人给你送来打火机了(意喻:点火),等等。正因为如此,湖北男人打麻将喜欢把打火机压在钱上。湖北女人则忌讳在打牌过程中家里的孩子讨要零花钱,怕被要走了财气,因此,湖北的小孩见自家父母在打麻将,一般是不敢去骚扰的。话虽这么讲的,一旦麻将瘾犯了,犯了点忌讳也一样上场。

不仅如此,湖北人打麻将,是一定要带点赌注的,否则就提不起兴致。在湖北人看来,这不能算做是赌博的。他们一般都打得比较小,输赢都有限度,只为了平日联络亲朋好友间的感情罢了。

中国人是十分注重人情的,熟人见面大招呼都脱不了个“吃了吗?”难怪一度有人把中国文化戏称为“餐桌文化”。如果说餐桌文化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人对于人情的重视,那么湖北人则把人情味从餐桌上进一步延伸到了牌桌上。几番推杯换盏之后,凑副牌班子,搓它两盘,方可完全尽兴。搓过来搓过去,感情也搓出来了,亲戚也攀上了。打完麻将,又回到饭桌上坐坐,你说还有比这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么?因此也可以说,湖北人更多的是把打麻将看成是一种交际的方式。

逢年过节时,打麻将更是湖北人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牌桌上在喧哗,孩子在嬉闹,炉子上煨的烫在热腾腾地冒着气,这节日的气氛也就上去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看起来是多么满足和幸福啊。其实这还不是最适合打牌的,既要兼顾孩子,又要耽搁做饭的时间。最适合打牌的,是某家乔迁新居,孩子考上大学,老人做寿请客的时候,有烟茶奉上,有空调房呆着,到了吃饭的时间,会有人来张罗吃饭。所以湖北人做大事喜欢前三后四,意思是从前三天一直玩到后四天。这种玩法以在家中摆酒宴较为多见,就算是在饭馆吃饭,起码也是两天,这都给客人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打麻将。主人家也是挺乐意这样的,做大事嘛,自然是越热闹越好。他不怕花钱太多,就怕看起来冷冷清清的,没人捧场。没人捧场,说明人缘不好,这对于爱面子的湖北人来说,是一件十分没有面子的事。

办喜事如此,谁家办丧事,守灵的也是一桌麻将,要不然,谁可以呆坐整整一个晚上。也就因此,许多与打麻将守灵有关的故事被传得绘声绘色。最经典的堪称一桌子人正打得兴高采烈,突然边上的死人直直的坐起身来,吓得打牌的人魂飞魄散。原来死人并没有真死,还剩一口气悠着,听着麻将声,一时兴奋又活过来了。这恐怕只是一个编撰的故事,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打牌方式还是够恐怖的,带着浓浓的鬼魅色彩。而能在死亡的气氛里仍提得起兴致打麻将的,恐怕也只有湖北人了。想起以前调侃成都打麻将的段子:说是飞到了成都上空,麻将之声轰隆隆直上云霄,空姐笑眯眯地说,各位朋友,想来你们已经知道了,成都到了,请你们带好各自的骰子准备降落吧。比较而言,湖北人在这方面也是毫不逊色啊。

有关麻将的轶闻趣事还有不少,经常打牌的人可以随口给你说一堆:某老太太打麻将,做了一个大糊,一时激动,血压升高,因此就送了命。

有一教师酣战后进入教室,看黑板没有擦,便大发脾气问:“今天谁坐庄?”见底下学生皆茫然更为光火:“傻看我做么事!白板都没有擦我怎么上课?”胆大的学生明白了老师因麻将产生了口误便笑出声来,这位仁兄便把书本往讲台上一拍:“还好意思笑,老子不讲了,这堂课你们自摸!”

有关于母子的,说是一学生回家吃饭,其母正处在七小对单吊五条的关键时刻,没有时间去将锅里热着的饭菜端给孩子,便对小孩说:“好儿子,妈妈已经将五条热在锅里了,你自己去盛了吃啊。”

与这专心致志的母亲媲美的还有一个容易紧张的麻将客,七小对吊一饼,他打完第一张牌就听牌了,然后他就在焦急不安的等待中将那一饼扣在额头上摩娑,最后却没有和出来,忍不住推倒了别人的牌,却发现每人一张一饼,便又气又疑地问:“你们怎么这样高明,每家一张,扣着都不打出来!”另外三家大笑:“你都把一饼印在额头上了,我们怎么会打呢?”

湖北人打麻将的特色除了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奇闻笑谈和花样百出的说法外,还在于对一百三十六张牌的叫法,那才真叫是蔚为大观。比如,东风一般叫做冬瓜;南风常被叫做难过,也有的因为其字形象古代道士的发式就直接把它叫做道士;西风则被趣称为(西装)短裤,端的是形象异常;北风左右结构被叫做两半;红中比较有政治色彩,被唤作中国,或中国心;发财的名字最吉利,全国的叫法都一致,为的是讨个口彩;白板的名字可能最多,有叫门板或者门框的,有叫电视机的,也有叫它黑板的。

万饼条里不少名字则可能让人叫起来生出无尽遐思。一条因为形似一只鸡,所以常被叫做幺鸡;三条则叫做鸡脚,七条被称为甲鱼头,八条被叫作饭架子或蛤蟆腿;九条则因为谐音称为口条,那密密麻麻的样子叫饿人听起来确实解馋。

饼字里名号就更丰富了,一饼可以叫一筒屎或烧饼或港饼(黄石港出产也算是当地的土特产),美味的或恶心的要看打牌人的心情而定;四饼叫板凳,五饼叫四菜一汤,七饼叫锄头,八饼叫黑鱼,九饼叫老饼或麻子。

湖北人打麻将,不仅打的人打得热闹,就连边上的看客,不论老少,也不论是文盲还是知识分子,那精神也毫不逊色,有的还能在玩客推倒麻将的瞬时帮忙将进出账算得明明白白。当然,许多享受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

三缺一对于喜欢打麻将的人来说,是最扫兴的一件事。为了不至于扫兴,那就得想办法凑足第三个人。因此,劝人打麻将也是湖北人的一大特色。假如劝的这人只是边上的看客,并不会打,劝牌的人会说:不会打,输钱也不会啊?攒座金山银山生不能带来死又不能带走。这招叫激将法,对于湖北人来说,是很凑效的,因为爱面子的湖北人就怕别人说他吝啬。一般第一次打牌的人,都是这样被拉上场的,而且多半还会赢。倒也不是别人故意让着你,越是生手,别人越猜不到你打牌的套路,误打误撞,手气倒也上去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旁边的看客帮着起哄,劝牌就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了:没时间,要去接孩子放学吗?这不是问题,我帮你去接;天黑了不便回家吗?这也不是问题,负责给你打个出租,保准一直送你到家门口;碗放在水池里还没来得及洗吗?这也好办,我来帮你洗。想想看,替你考虑得这么周全,还有什么理由再可以推脱的呢?

与湖北人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湖北人精明,这精明同时也反映到牌桌上。湖北人打牌都有固定的伙伴,即牌友。三缺一时宁可不打,也不会跟不知根底的人打,即使是别人盛情邀请,一般也会拒绝得很干脆,怕入了陌生人做的“笼子”。夫妻二人同时上场时,必须要坐在对家的位置。而且,不同地方的打法也不一样,糊了牌,算钱的方法也千差万别。但不管是哪种打法,湖北人都可以适应,而且还喜欢不断的尝试最流行的打法。至于算钱,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太太打起麻将来,账也是算得飞快。人们茶余饭后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离不开麻将:某某糊了一个什么大牌啊,入账了多少钱啊;打错了哪张牌啊,应该打哪张的啊;自己哪天有把牌差点就大糊了,至今还耿耿于怀……在不断的复盘,分析,回忆,其中的滋味非局外人可以体会也。

湖北人打麻将,其实也是一种生活富余、闲适的表现,谁会连肚子都填不饱,还有精力去打牌呢。他们认为,没有挣得完的钱,生活是用来享受的,天知道明早起来,太阳还会不会挂在天边。而且,对于喜欢打麻将的来说,打牌还可以治百病。本来腰疼的,一坐上去,哪里都不疼了;本来头痛的,手里摸着牌,似乎也不痛了;脑子经常活动,患老年痴呆症的机率也就少了。精神疗法对于任何一种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麻将应该说也可以算作其中的一种吧。但未成家的年轻人成天打麻将,却会被人在背后说闲话:年纪轻轻的,怎么可以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呢。所以在湖北那些背街或巷尾打麻将的人,多为看店守生意的店家或是退了休的爷爷奶奶,他们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

看来,湖北人玩麻将,还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可以把握其中的轻重。娱乐而已,太过,对于工作和家庭生活都不利。至于沉迷到麻将赌博里,动不动拿家当出来拼的,那就在抓赌行列了,并不是湖北人打牌的主流。当然,许多享受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麻将是湖北人生活的一部分,没有麻将的日子,对湖北人来说,就像是菜之少盐般淡而无味。

2.湖北斗地主风靡全国

斗地主是一种扑克游戏,这种游戏最初就是从湖北开始盛行的。

发明“斗地主”游戏的人,肯定对“地主”是深恶痛绝的,否则,游戏怎么不叫“斗鸡”、“斗猫”、“斗狗”,而偏偏就叫“斗地主”。这跟过去的打小人相似,过去人们对某人深恶痛绝时,就用纸剪一个人的模型,在身上标上这个人的名字,然后用针刺、用鞋打……是一个道理。但由于这种方式过于“刻薄”,没在现代社会流行开来。因此,在那万恶的旧社会里,对于地主横行乡里,无恶不做的恶行,人们是敢怒不敢言,为了发泄对地主的痛恨,常常在一天的劳作之后,一家人关起门来“斗地主”。

现在,在武汉的街头小巷,小商店前,公园里、地摊上,常能看到三五个武汉人会旁若无人地席地而坐“斗地主”。旁边还少不了围观的,而且还指指画画,评点一番,好不热闹。“斗地主”的多为中年人,消耗酷夏下午难过的时光。旁边有许多小孩玩耍,都是这些大人带来的。有人该想了,这武汉人都是不用工作的么?其实,玩牌的人大都是乘着生意的间隙,玩上一把。

现在不仅是湖北人斗地主,这股风也刮向全国各地。“斗地主”的游戏之所以能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并不表示发明“斗地主”游戏的人是天才。而是这种天才的游戏方式风行中国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哲理。

首先,这种“斗地主”游戏玩法简单,娱乐性强,老少皆宜,加上人们对地主的痛恨,游戏便自然而然的风行中国。其次,这种游戏的快速风行,又深层次揭示出人们对地主的痛恨,进一步演绎,延伸出人们对贫富分化的痛恨与无奈,只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人们均贫富的期望,而这个期望,却沉淀了亘古不变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物质上的共同致富与精神上的平等相处。

湖北这个地方,可能是在全国属于日子过得相对比较好的。因此,全国其他地方的人都忙得很辛苦的时候,湖北人一个是打麻将,一个是斗地主。上海也斗地主,湖北斗地主是穷人斗富人,这个游戏才成长,上海是富人斗穷人,基本上抓牌的人都是穷人。

曾几何时,武侠小说风行中国,最终成为成年人的童话,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劫富济贫、疾恶如仇的心理,而“斗地主”游戏的风行,同样成为成年人追求平等的童话,所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斗地主”游戏通过赌博的形式,部分满足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博采心理,这是应该被扬弃的。

3.看别人的故事,偷着乐

市井氛围与平民精神造就了湖北文化现象的一大特征--世俗文化的发达,省会武汉是花样百出的市井怪事的发祥地,而武汉媒体再将这些资源进行工业化加工、包装,向全国人民推出一道道活色生香的市井大餐。

湖北人的娱乐用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单纯并快乐着,即看看报打打牌。在湖北,发行量极大的通俗性刊物如《知音》、《今古传奇》早已冲出湖北走向全国了,凡有人烟处皆有人读《知音》,也不算夸张。这两个具有市井风情味道的刊物完全给武汉市民的阅读定了性。还有一份报纸《楚天都市报》,是大多湖北人上厕所需要读点什么东西时的必需品。这张报纸以全面报道武汉三镇及周边县市日常鸡毛蒜皮的事为己任。什么一妇女裸奔江汉路步行街被民警拘捕怀疑是一女疯子啦,什么汉正街一女老板雇佣杀手暗杀老公和情妇啦,什么武汉一男求爱不成从武汉长江大桥上跳江自杀民警奋勇扑救啦,湖北人看得津津有味。

湖北这地头上,南来北往,鱼龙混杂,绯闻逸事本来就多,而湖北人又有一种外地人所没有的猎奇心理,与《楚天都市报》可谓“趣味相投”。湖北的电视节目以大杂烩居多,缺少原创性不说,还品位不高。周末一打开电视,你要么看到没完没了的滥电视剧--湖北人还特别爱看,要么是乏味的综艺节目--什么青年男人扮成缺牙驼背的老太婆、黄陂话讲的笑话、应景的粗俗的对口相声。湖北某剧团有个很受湖北人欢迎的艺人,他以用湖北话讲些市井故事著称。那些略带粗俗、土气,上不得台面的“包袱”往往还能逗得观众哄堂大笑。湖北还有一个唱湖北大鼓的,抑扬顿挫地讲唱武汉市民自己的故事,格调都不怎么高。如果匆匆浏览一遍就会发现,活跃在武汉文艺表演界的,往往都是些武汉的大老爷们。湖北人能耍嘴皮子,会讲俏皮话,可他们的智慧都用在插科打诨、讨口彩、讲荤故事上了。

北方人说湖北人“闹腾”,总是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吆三喝四。湖北作家林清指出:“湖北人喜欢的就是大众文化,热闹场景,才不稀罕什么高雅清净呢。”

有民俗学家得出结论,武汉人当然也包括湖北省内其他地方的人虽处内陆,骨子里却与地中海沿岸城市人群的特点极为相似:喜欢大家族式群居生活,好热闹、新鲜、刺激的东西、热情奔放,自由散漫、知足常乐……

湖北的市井是出了名的。这首先当然取决于物质条件,湖北地处中国中部,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富饶的物产使湖北人不用太费劲就可以活下去,而且可以活得滋润均匀。其次就是由于湖北人的个性使然,对于生活,用湖北人的话说就是:日子是水,自己是鱼,游着走就是了。

4.街头纳凉很舒坦

武汉流传着一首民谣:“武汉一大怪,竹床街上摆,晚上一条龙,清晨撤得快。”这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武汉老百姓夏夜纳凉生活的真实写照。

武汉是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之一,地势如盆,四周多山,市区多水,天上有火辣辣的太阳光,地上有热腾腾的水蒸气,楼宇栉比,人烟稠密。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人置身这样的环境,如同身在蒸笼里一般难受,在无风的夜晚,更让人无法在室内安身,人们只好到室外去露宿。

露宿之处有在自家住房的屋顶或楼房平台的,而无此条件的市民则大多就近在街头巷尾寻找一席之地。这一席之地,往往有约定俗成的占有权,谁上年在哪里,谁下年仍在哪里。那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回家后,两口子明确分工,一个做饭,一个就赶快背竹床、扛木板、拎躺椅等五花八门的露宿用具,沿街铺设起来。为了降低地面温度,还要打扫、洒水,蚊虫多的地方还挂起了蚊帐。

吃完晚饭、洗完澡,一家老小就夹着席子、卧单,各执一把芭蕉扇、鹅毛扇,穿上拖鞋,穿着汗衫、短裤,男同志还多数赤膊上阵,女同志则多件汗衫,谁也不觉得有失体统。然后晃悠悠走到自己的“领地”上,或坐或卧,聊天乘凉。这时候是人们最惬意、最休闲、最随便的时光了,老人们一般泡一壶香茶躺在竹靠椅上慢慢地品味。孩子们呢,洗过澡之后,穿着小裤衩冲出来,十多个小鬼头在一起追逐嬉戏,或互吹牛皮或躲帽帽(捉迷藏),而刚洗净的身子往往变得黑一道白一道,汗水涔涔。那个时候,最流行的娱乐就是下象棋,在床边放上一张小桌,楚河汉界杀它几盘。围观的人有时比下棋的还多,虽有看棋不语真君子的说法,但还是有些人在那里指手划脚地“干着急”;更多的人则是在那里天南地北、漫无边际地“摆龙门阵”。上议国家大事,下议柴米油盐,有时唉声叹气,有时哈哈大笑。总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消遣。空气里飘荡着掺杂了爽朗笑声的率性武汉话。这样,大家无形中也就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睦邻关系。这种吵闹、喧嚣的场面,一直持续到10点钟左右才渐渐平息下来。这时,不分男女,横躺直卧。外地人偶见此景,颇觉不雅。

最好笑的是有人晚上起夜以后,却找不着床或上错了床。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由于路灯昏暗,加之竹床也都是差不多的模样,起夜人方便完后,有的找不到自己睡觉的准确位置了,于是只好一个床一个床地“瞄”,就难免睡到别家的床上,于是引起一阵惊叫和恐慌,在连连“对不起”的道歉声中,四周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但在室外露宿总是睡得不那么舒畅,一大早,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就会把人吵醒。人们只好将睡具搬回家去,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一些不急于上班的人,也许还要在已经回凉的室内再补睡一会解乏。如果半夜下雨,人们从梦中惊醒,便会一哄而起,发出呼叫声、搬动睡具声和脚步声,在夜深人静的街头形成一股强大的声浪,犹如钱塘江的来潮。

春去夏来,酷热难当的气候迫使武汉人年复一年地因循古已有之的习俗露宿街头。

尽管现在的居住条件在不断改善,家里的空调也越装越多,但这种“习俗”,还是会一直延续下去。这就是独特的湖北人,不因时代改变而改变,真是:睡自己的觉,让别人去说吧!

5.“夜玩一族”的俗市生活

对于湖北人来说,独具特色的还包括他们那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在他们中有一群人,似乎一入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人们戏称他们为“夜玩一族”。“夜玩一族”是新兴的一个族群。“族民”都是些未婚的小青年,他们收入丰厚,衣着讲究,长得也不差,整个人身上洋溢着浓浓的“小资”味。对于“夜玩一族”来说,最普遍的莫过于泡吧。这种夜生活方式是从2001年年初开始,从湖南传到武汉的。武汉的酒吧就全国来讲,数量上虽然谈不上最多,但确是种类最齐全的,酒吧的兴起,成为青年人的天下,亚文化的发生地。

当然,“泡吧”是时尚人士和年轻人的玩法。更多的湖北人还是钟情于集卡拉OK、迪吧、酒吧等娱乐方式为一体的大歌厅。武汉的“KTV一条街”,可以说是蔚为壮观。

一位经营大歌厅的老板说,现代人生活得比较累,如果休闲的时候还要想着怎样去高雅就更累。大歌厅就是要提供一个让人们彻底放松的地方,在这里,大家都是凡夫俗子,谁都不比谁雅,你尽可以暴露你的“不雅形象”。

1997年以前,人们对歌厅的印象可以概括为两个词:高档+色情。但是,在江城武汉却变成:大众+娱乐。在江边,可以看到那些星罗棋布的花花绿绿的帐篷,简单的音响器材,2元唱一首歌,人们常常乐此不疲。而且这种娱乐方式还一改传统的带着“颜色”的世俗特色,一下子简洁明朗起来。例如在武汉的新中原歌厅,就有这样一个特色节目,“人体造型”表演。男女两位演员利用超人的柔韧性和力量,将自己的身体塑造成不同造型,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如仅以男子的脚为支撑,两人利用张力,将双方的身体达到了与地面成180度角的平衡。

除了这样的特技表演外,可以说,在大歌厅感受的就是一台综合的文艺晚会,全程有主持人串词。歌舞表演也是大歌厅的强项,有热情的桑巴舞、劲舞、民族舞蹈,气势较大。最后一个节目一般是小品,且多是用“湖普”(湖北话味极浓的普通话)表演的,这是歌厅的故意安排,好让顾客笑着离场。

碰上煽情的摇滚歌手和搞笑节目,歌厅里的桌椅就惨了:人们会边喊着“嗨嗨”,边用能找到的一切坚硬东西狂砸桌子。当然,歌厅也有准备:桌子包了层特殊材料,不怕砸,烟灰缸也从瓷的换成了塑料的。

对于湖北人来说,玩不是生活的奢侈品,在他们看来,玩不是炫耀,不是负担,不是挥霍,不是放纵。玩只是一种本我的状态,是他们用热情点缀的城市灯红酒绿。

6.市井文化火辣辣地“盛开”

在作家方方的眼中,看武汉的最佳视角是坐在长江的入水口,比如说在晴川阁来看武汉是最好不过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汉水带着它的明亮,缓缓汇入浑浊的长江。两水激荡着的状态,是又排斥又交融的。在你细细凝视时,心里会蓦然地生出感动。

而在池莉的文章中,汉正街里的小巷会让人眼前感到一亮。这里真是一个阅尽人间烟火的去处。三五块钱一件的衣服,五六块钱一份的炒菜,治性病的江湖术士,算命的老道,支起四脚凳绞五七线的家庭妇女,端着饭碗串百家的中年男人,攥着五毛钱一碗的土豆条跳皮筋的小孩……很多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市井图在这里全都“昨日重现”,市井生活气息让人亲切到几近窒息。

1998年8月的《新周刊》第14期上,点评了中国众多城市。大气的北京、奢华的上海、男性化的大连、女性化的杭州、伤感的南京、精致的苏州、浪漫的珠海……而武汉,则被界定为最市民化的城市。

武汉实,武汉人很实,实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实在柴米油盐,也实在那种说话做事直爽,不拐弯抹角的态度。

由于这座城市九省通衢的地位和包容杂合的文化,就表现出它的精芜兼蓄和变化多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武汉位居中国中部,接待的是南来北往的客,吃的是天南地北的菜,什么衣服好看就穿什么衣服,喜欢谁就认谁。冲撞之后是包容和改造,拿来之后成为自己的主义。

对于外地文化和外来文化,武汉人的态度大体上比较开明。不排外,也不媚外,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海货、港货和汉货一样平等地摆在柜台上卖,京剧、豫剧、越剧和汉剧、楚剧一样拥有大批的观众,不像河南、陕西那样是豫剧、秦腔的一统天下。甚至武汉的作家们也不像湖南、四川、陕西那样高举“湘军”、“川军”、“西北军”的旗号在文坛上张扬。

夜色里的吉庆街,是最能感受到武汉人火辣辣的市井生活的地方:遍街的红灯笼,狭窄的街道上,摆满了简易的各式圆桌和凳子;客人刚走近,各家的迎宾小姐就火辣辣涌上来,争相往自家的台位“拉”;坐定的人们,很多光着膀子坐在那里,滋滋有味地吃着麻辣田螺,喝着扎啤和白酒聊天;满眼都是人,擦皮鞋的,卖唱的,敲湖北大鼓的,卖玫瑰花的,背着烟匣子卖烟的,给人画像的……形成一幅绝妙的市井图。

古往今来,正是这种特有的地域和气候,给这座内陆城市带来了独特的生活气息。灯红酒绿、流光溢彩、霓虹闪处不会是武汉引领的时尚潮流,飘在这座城市上空的或许还是街头烧烤的香气,安然沉醉于这一片亮丽风景里、乐呵呵行走在亲水平台和休闲广场上的,依旧是这座城市里的武汉人。

武汉的城市个性与风格体现的是一种典型的市民文化,又正是这种最具平民化的武汉恰好是体现现代性文化的代表--更具有真性情--个性更鲜明,是中国魂魄所在。时下,人们谈得最多的是国人素质的低下,还有道德的沦丧。而所谓“人文精神失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喊得震响,文人墨客全部集中注意力煞有介事地寻找失落的人文精神,这显然是找不到的。

在我们传统的士大夫和精英文化里,很少能有对下层社会的认同?有的只是轻蔑和诋毁。因此,说湖北人的市井文化,其实就是对湖北的最大诋毁。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在传统的士大夫和精英那里,平民化的社会形态是最好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回归--真性情!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形态--市民化!

7.市民生活新时尚

如今的武汉,生活已是今非昔比。炎热带给武汉的不仅是高温,更带来了融合传统汉味与现代时尚的风景。夏夜,老人们躲在空调房怀旧,中年人寻找着热闹轻松,年轻人却追逐着这个城市最新的消费趋势和文化偶像。

武汉的市民,绝大多数是近百年来陆续从附近的农村及外省迁入的。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使得武汉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原有的宗法关系在这个市井社会中生存下去。这一点形成了武汉市民独特的文化品格与社会规范。这种强大的力量甚至也渗透到了学府、机关、文教科研单位。基于武汉的地理格局和成员构成,市民们大多没有一个整体的城市感觉。至于那个概念意义上的大武汉,从前是皇上的,后来是政府的,似乎与自己没有太多关系。

随着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江城居民对服务性消费提出了新要求。

孩子们会选择去海洋世界冰雕展寻找夏日的快乐。东湖海洋世界的冰雕展厅,温度零下8度。从热风习习的室外走进寒气阵阵的展厅,嘴巴顿时呵出了白气。在这座独特的冰雪海洋殿堂里,冰雕玉砌、雪树琼花。儿童游乐冰场那条全长160米、高6米的冰雪急速大滑梯,孩子们坐上去后,发出欢快的尖叫。让人禁不住感叹:快乐竟是如此简单!

乘坐上豪华游船,携家带口,欣赏长江夜景,已经成为武汉市民的又一个避暑选择。

而在盛夏时节,游泳池内更是一番盛景,一群人稀里哗啦蹦入江中,水花翻腾,嬉笑叫闹,真如沸水中的饺子。上世纪50年代的武汉,长江、汉水上有不少天然游泳池,大致在汉阳板子桥、武昌平湖门大堤口、硚口河滩东风闸一带。到了90年代,滨江游泳池和北湖游泳池是比较出名的,前者主要是对中小学生包场开放,后者相对简易,池底甚至全是没脚的烂泥,但“煮饺子”的壮观年年依然。

而传统的消费观念,也正日益受到现代消费观念的冲击。“无病早防”、“花钱买健康”;节假日家人一起“打的”外出游山玩水;边工作边“充电”’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等消费观念,已经被多数武汉人接受。专家据此分析,江城居民的消费观念已告别“温饱型”,逐步向“发展型”与“享受型”转化。

在汉口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陈先生,算了一笔上一年年消费账:一年来,平均每月的吃喝花不到300元钱,但每月的穿着和休闲类花销(含旅行)近600元钱,而且后者花钱的速度还逐年呈上涨趋势。据了解,像陈先生这样看重休闲时尚、看淡吃喝的武汉人,不在少数。

事实上,武汉市民稍作留心,也会感受到这一变化。在大街上随便看看就会发现,穿着入时的帅哥美女越来越多。而那些消闲类场所也是越开越多,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

一份来自武汉市城调队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武汉市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51元,比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平均水平低1634元,排名13位。在19个城市中,武汉人对食品、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的支出都排在13位左右,均低于平均水平。但文化娱乐的消费却高达757元,高出平均水平47.12元,在19个城市中位居第八位。特别是“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消费增长速度更是年年攀高,比2002年多出六分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湖北人开始热衷于刷卡消费。所谓“一卡在手,吃喝玩乐行不用愁”。因此,越来越多的武汉市民出门购物、吃饭不再带厚厚的现金,只用一张小小的银行卡,无论到哪儿都能解决问题,刷卡消费已成为江城市民生活的一种新时尚。时代在进步,生活也在发展,在温饱还未解决的年月里,人们看重的是生活的数量,但时下,人们则更侧重于生活的品质,从这一点看,湖北人哪里“俗”了?

8.武汉人不爱车

据最新统计,目前北京和成都,大约有1/4的家庭已经拥有私人汽车。但到2003年底,武汉市每500个家庭仅拥有3辆家用汽车。

如果说北京是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不太具备可比性,但武汉人均收入与成都差不多,相对而言,私车拥有量就太少了。

武汉与成都不仅人均收入差不多,其文化也都是以世俗文化著称。具有这么多的相似点,但成都人和武汉人在购房和购车上意见却出现分歧,当然,这其中除了个人消费的偏好外,更多的还是两地潜在的文化差异。

一份关于成都人消费心理调查问卷显示,不少成都人认为,买商品房是一种静态投资;而买车是一种动态投资,虽然容易贬值,但它能自由地把人带往更远的地方和更大的圈子,使人与城市产生更活跃的交流。这表明成都人在享受静态生活的同时,还有一份追求动态的激情。

而武汉人似乎更耽于知足常乐,更喜欢固守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过着荣辱不惊的日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车已从一种高档消费转向平民消费发展。稍微有些闲钱的人还是买得起车。但是买车容易,而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后期保养费、汽油费、停车费、保险费、养路费、车船税、年检费、过路过桥费等却大得惊人,每月大概要支出1200元左右,相当于养一个孩子的费用,真是“买马便宜装鞍贵”。

有人这样衡量武汉人买车所必备的条件:月薪4000元以下,应列入“买不起车”行列;月薪4000元,可列入“买得起车,养不起车”行列;月薪跨入5000元,基本上“买得起车,也养得起车”,但限于10万元左右经济型车。因此,算不上大富大贵的武汉人对私车并不是投入那么多的兴趣。

私人汽车在北京和成都的普及率较高,在那里大约有1/4的家庭已经拥有私人汽车。而汽车进入上海家庭和武汉家庭的比率只有12%和10%。对于目前拥有的私人汽车的品牌方面,在武汉,神龙富康所占的份额大约是15%,尽管这两个品牌在武汉所有机动车统计中占有很大优势,但是在私人轿车中却优势不大,武汉私人轿车市场中没有主导品牌。

成都虽然拥有私人汽车的家庭较多,但其中以奥拓等微型汽车为主。而上海和广州分别有其主导品牌--桑塔纳和本田。

就城市家庭购买私人汽车的倾向整体而言,其中以成都的购买倾向性最高54%,北京其次49%;从家庭收入上看,家庭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家庭中,将购买轿车的比率超过2/3;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家庭考虑购买汽车比率也有将近一半;而由于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家庭目前有一半以上拥有汽车,所以购买倾向不是最高的;私人汽车市场的增长空间巨大。

其实,武汉就是一个小市民气息为主的城市,并不需要多华丽的生活。几拾元吃一根哈根达斯,不如在街边随便吃碗热干面,每个月花去收入的1/3来养辆汽车,还不如坐公车,剩下的钱去多斗几把地主。武汉人的生活要的不是大风大雨,而是风平浪静下的闲适。 kyT0TgxCysqujyCd4WAjy93LIkO1yQCl8jPKz3DEru3w+mM9qlBFlnJnZAUrIB1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